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德育評價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 特許經營權資產的價值形成及價值評估方法文獻綜述 形成性評價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構建原則與方法 形成性評價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方式與方法 小學英語聽力形成性評價方法的探索 論高中化學教學形成性評價的方法 課堂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方法探析 探究初中英語的形成性評價方法 形成性考核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形成性評價與英語學習 英語解難教學與形成性評價 地理教學與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與大學體育教學 論形成性評價與學習興趣 基于VaR的匯率風險度量方法文獻綜述 分行業資本存量的測算方法文獻綜述 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的學業成就評價體系 開放教育中的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的實施措施分析 中學德育的形成性評價研究 把握歌曲教學的形成性評價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6]張卓.模糊綜合評判法在學生平時成績考核中的應用[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62-64.
[7]李東林,楊海洪.公共管理類專業學生平時量化、細化考核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471):235-236.
[8]張莉,柴連琴.發育生物學課程平時成績評定方法探索[J].河南農業,2012(07):21-22.
[9]徐忠傳.學生平時成績的量化實踐[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教育科學),2012(06):29-32.
[10]張艷霞.湖南師范大學教育學專業學習評價個案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高等教育學系,2011:13-82.
[11]汪文明.物理實驗平時成績的處理[J].物理與工程,2009(01):19-21.
[12]羅忠,劉士卿,王菲,柳洪義.大學課程平時成績的評定方法探索與實踐[J].教學研究,2011(05):31-34.
[13]賀鯤鵬.關于改革沈陽大學平時成績考評體系的思考[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82-84.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評價;特點;方法
中學體育教學評價是對教學內容和結果進行客觀的評價,大體可以分成三個層面進行解讀。從教學目標看,主要看中學體育是否完成上課內容,是否合理安排課時,是否有效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從教學結果上看,是否通過“教”達到“學”有所成的目的,檢測教師的師德和教學行為。從教學內容上看,教學手段是否得當,教學效果是否明顯。這三項的有效實施,是衡量中學體育教學成果的重要因素。
一、中學體育教學評價的基本特點
(一)教學評價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中學體育較之其他學科,有自身的特點,更多的強調身體協調力,身體素質、運動技巧和興趣愛好等,對于先天的身體條件考察更為重視。顯現在成績上表現為通過自身的努力,存在不達標現象,而有些同學不鍛煉,仍然可以取得優異成績。從這個角度看,就給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課題,要鼓勵并激發每一名同學對于體育的熱情,并挖掘他們的性格特點,針對個性進行潛能開發,通過綜合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教學評價要有全局觀
在中學體育教學評價過程中,體現全局性的特點,要對學生的技能和知識掌握進行綜合評價,要將學生的品質納入到考核范圍之內。同時,在規定性的動作完成后,可以適當的給予學生選擇權力,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身特點、較為擅長的項目進行體檢,從而激發學生對體育的參與熱情。
(三)教學評價要有即時性
體育教學評價是根據學生的動作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并且對于每一次動作完成進行指導和評價,這就存在評價的即時性,外顯突出。課堂教學中,對于體質差,體育掌握慢的學生可能存在畏懼心理,要舒緩學生這一情緒,就要對學生的即使評價進行調整,揚長避短。
(四)教學評價要可持續發展
結果是教學評價的終結,要關注過程性和評價結果的有機結合,觀察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努力程度,如何處理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等。
二、中學體育教學評價的方法
(一)學生體育學習評價方法
學生體育學習評價是依據客觀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結果進行綜合性評價,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1.教師對學生體育課學習過程評價
教師通過對學生上課情況的了解,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同時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和修整,以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對學生課堂態度、表現、習慣、控制力、努力程度、參與意識、動作和技能掌握等多維度進行評價,促進學生熟練掌握動作要領。
2.學生自我評價
在新課標體系中,要求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內容和態度等方面進行自省,結合自我暗示、自我激勵和反饋等方法,喚醒學生學習意識,提高學習力。小組討論,組員互評等方式較之教師評價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有效的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能夠針對自身生理和心理特點完成體育教學內容。
(二)中學體育教師教學評價的方法
1.即時性與階段性評價相結合
評價是為了教學更好的開展,通過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手段,提升教學效果。體育教學存在即時性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記錄學生日常訓練的表現,將課堂表現作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教師記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即時評價直接、具體、及時,這種教學評價形式能夠有效的與學生面對面交流,記錄學生情況。即時性評價可以連續幾次,結合期末總結性評價,給予學生整體指導,促進學生體育課堂知識的全面掌握。
2.定時性與定量性評價相結合
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定量和定性的教學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將課堂教學內容多元化。課堂討論、師生點評、動作評述等定性評價,教師可以劃定不同等級,對學生動作定級。教師也可以通過制定評價表的方式對教學進行評價,保持價值中立,客觀的對學生完成課程情況進行分數判定,以衡量教學質量的好壞。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二者各有利弊。定性分析更傾向于主觀判斷,對量的評價不夠完全,建設性意見存在。定量分析更傾向于數量標準的判斷,對標準化更為側重,通過數量分析后能夠為教師提供整改方向。二者的有機結合恰恰起到了互補的作用,各持所長,優勢互補,使體育教學評價更為科學、合理、全面、準確。
3.他人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
一般情況下,體育教學評價往往以他人評價為主要方法。這個評價分別來自領導和同行兩部分。在新課標體系下,對于體育教學也提出了發展性評價意見,更加側重于評價教師的參與程度,評價教師教學的多元化體系,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以領導、同行、學生、自我評價等多種因素共同考慮,有效完善評價體系,以促進體育教學的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三、總結
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健康成才為目標,通過不斷更新和改進教學手段,評價方法,從全局考慮,綜合評價,有效的將即時性評價與階段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他人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合理規劃,精心設計,全面促進中學體育教學的教學評價和新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 IRI 路面平整度 計算方法
在我國,根據不同的行業規定,汽車設計行業使用功率譜密度PSD來評價路面[1]。而道路工程,常用的路面平整度評價指標有:使用3m直尺量測法檢測得到的最大間隙h、標準偏差s及國際平整度指數IRI。隨著公路路網的建設,公路的質量標準要求越來越高,現行的對高速公路、一級公路路表的平整度評價指標新標準中只規定了標準偏差s和國際平整度指數IRI,剔除了最大間隙h。標準差s是表征道路平整度性能最具有實際和理論意義的統計性指標參數,也是我國目前普遍采用的評價指標,但它在較高車輛行駛速度下的再現性差。此時利用國際平整度指數IRI來評價路面特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為IRI可在高速行駛下測得。為了具有可比性,對于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新標準規定了IRI和s兩項指標作為道路特征的評價指標,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對國內多個城市的道路針對IRI與s進行了大量的對比試驗,并給出了兩者的近似表達式s=0.5926IRI+0.013。下面對標準偏差s及國際平整度指數IRI進行介紹與分析。
1.標準差s及其計算
標準差s是我國普遍采用的路面平整度評價指標。在一定步長內,對所測得的一系列高程值應用一般統計學方法進行計算而得到標準差s,以此來表征路面平整度。
Y=1/nY(1)
s=(2)
式中,n:每一步長內所包含的高程值的數目;
Y:每一步長內的第i個高程值(mm);
Y:每一步長內包含的高程值的算術平均值(mm)。
我國《公路路基路面現場測試規程》規定要求采用連續式平整度儀測量路面不平整度的標準差s,以表征路面平整度,單位mm。
2.國際平整度指數IRI及計算方法
2.1國際平整度實驗
IRI是國際平整度指數(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的縮寫,起于世界銀行資助的一項國際合作項目的研究成果。該項目的名稱為“國際道路不平度試驗”[2],縮寫為IRRE(international road roughness experiment)。其目的是尋求一項標準的國際通用的路面平整度評價指標,使之可以同各種路面平整度測定儀器的測量結果建立起良好的相關關系。通過試驗和分析進行比較,選擇了參考平均坡度(reference average rectified slope,RARS)作為國際路面平整度評價指標,并定名為IRI。
用來進行國際平整度測定的試驗路段有瀝青混凝土路面、瀝青表面處置路面、沙石路面及無鋪裝路面的土路,測試時車速為20、32、50、80km/h四種。
國際道路不平度實驗的成果有很重大的意義,它規范了路面平整度的定義,此定義涵蓋了路面參數的客觀評價指標(即道路在路面高程上的變異)和主觀評價指標(使所通過的車輛產生振動)。IRI評價指標的涵義完全符合世界銀行給予其定義的要求。IRI評價指標是以1/4車輛模型作為動態計算方案,既有動態系統的優點,又避免了實際動態測量系統特性隨時間變化的缺點。該指標幾乎與所有平整度檢測儀的測量指標都可以換算或兼容的。
2.2國際平整度算法
2.2.1定義
為了客觀的、定量的分析路面平整度,國際平整度指數IRI是一種可被國際共用的路面平整度度量指標,它是最符合時間穩定性、可轉換性和易于測量等要求的一項平整度評價指標。其定義為:檢測車輛以較高的速度行駛,在一定行駛距離內車身懸掛系統的累積位移量(單位:m)與行駛距離(單位:km)之比,它的計量單位為m/km。各種等級道路的平整度指標IRI變化范圍如圖1所示。
1/4車輛振動模擬系統如圖2所示。檢測車輛以一定的速度沿道路縱剖面行駛時,在路面高程輸入激勵作用下,模擬系統產生振動。計算每公里行駛距離內簧載質量和非簧載質量的相對位移累積值,即為國際平整度指數(IRI)。IRI其實是一個無量綱的指數,因為它來自于四分之一車模擬統計值,但習慣上用m/km表示。
Z:簧上質量M的絕對位移;
Z:簧下質量m的絕對位移;
采用的1/4車輛模型的各種參數[5,6]為:C=6.00sec,K=-63.3sec,U=0.15,K′=653sec。
國際平整度指數計算公式:
IRI=?蘩 |Z-Z|dx(4)
式中,L:測量距離(km)。
2.2.2計算步驟
可直接將測得的路面高程代入方程,解微分方程組,稱為解析法。但由于路面隨機高程函數的不連續性,很難用統一的數據函數將其表達出來,所以我們一般用數值法求解獲得IRI。在本文的研究中,可以利用MATLAB編寫遞推矩陣的計算程序,得到最終IRI值。
a. 設置四個變量Z初始值
==0(5)
==(y-y)/11(6)
a=11/dx+1(7)
式中,y:第k個測點測得的路面高程值(m);
y:首個測點測得的路面高程(m);
dx:測點間的距離。
式5-7假設檢測系統通過一段理想的完全平滑的引導路面,車身質量和車輪質量即簧載質量Z和非簧載質量Z得加速度均為0,速度均為路面的斜率。
b. 計算下一點Z
=S+S+S+S+P=S+S+S+S+P=S+S+S+S+P=S+S+S+S+P(8)
式中,,:矩陣計算求出的當前狀態的系統值;
,:矩陣前一采樣點已知的系統數值;
=(y-y)/dx:斜率輸出;
S、P(i、j=1、2、3、4)分別為系數矩陣,該值隨測點間距不同而不同。
下面分別給出250mm和500mm兩種規范間隔的系數矩陣[7,8]。
c. 計算各測點的調整坡度RS
RS=|-|(9)
d.計算路面的國際平整度指數IRI
IRI=1/(n-1)RS(10)
式中,n:檢測路段長度的總測點數。
S和P的系數如式11,式12所示:
當dx=250mm時,
S= 0.9966071 1.091514e-02 -2.083274e-03 3.190145e-04 -0.5563044 0.9438768 -0.8324718 5.064701e-022.153176e-02 2.126763e-03 0.7508714 8.221888e-03 3.335013 0.3376467 -39.12762 0.4347664
P=5.47610e-03 1.388776 0.2275968 35.79262(11)
當dx=500mm時,
S= 0.9881727 2.128394e-02 -2.520931e-03 9.923165e-04 -0.928516 0.9001616 -3.391369 6.280167e-026.386326e-02 6.615445e-03 0.2402896 9.862685e-03 3.743294 0.4186779 -46.6788e 0.1145251
P=3.70384e-03 14.319885 0.6958473 42.98555(12)
本文研究的激光路面平整度檢測技術,在國際上也是最先進的。其通過激光掃描測距原理測得的反應路面不平度的高程值,從而確定路表面的起伏狀況,再通過國際平整度指數IRI的計算程序,輸出IRI值。
3.結語
本文通過討論路面平整度評價指標及國內外的使用情況,著重分析了國內常用的評價指標標準偏差s的定義和算法,以及國際平整度指數IRI的定義及求解方法。
參考文獻:
[1]張峰.公路工程中的平整度評價指標[J].公路與汽運,2004,101,(2):42-44.
[2]Sayers M.W.,Gillespie T. D.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Road Roughness Experiment: Establishing Correlation and Calibration Standard for Measurements. World Bank Technical Paper[R].1986.
[3]張士平.路面平整度檢測技術與發展[J].山西建筑,2009,35,(18):264-265.
[4]Sayers M. W.,Karamihas S. M. Interpretation of road roughness Profile data. University of Michiga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Report,1996.
[5]劉新宇,肖傳宇,吳勇.慣性基準高程測量方法在路面平整度檢測中的應用[J].交通信息與安全,2009,27,(5).
[6]戴君.基于四分之一車輛模型的具有隨機結構參數車輛的隨機動力分析[J].振動與沖擊.2010,29,(6):211-212.
對科研項目的評價,其實是一個多屬性決策問題。層次分析法和模糊決策方法是解決多屬性決策問題的常用方法,層次分析法比較適合于計算各指標因子的權重,但對具體模糊指標的評定不夠準確,模糊決策方法對模糊指標的評定較為準確,但對各指標權重的確定受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大。本文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層次分析法軟件yaahp Version 0.4.1確定評價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然后利用模糊綜合評判法對模糊指標進行評定,整體分析科研項目各個指標因子,得出量化的評價結果,以便相關部門統一衡量,合理利用經費,使投入產出比達到最佳。
一、科研項目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評價某項科研項目時,通常關注的指標有:選題必要性、技術先進性、經費合理性、條件可能性和成果可行性等,據此利用層次分析法軟件yaahp建立科研項目評價指標遞階層次結構如下:
二、利用AHP法確定各指標權重
AHP法是美國運籌學家T.L.Saaty教授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種多準則決策的系統分析方法。其原理是把一個復雜問題分解成組成因素,并按支配關系形成層次結構,然后應用兩兩比較的方法確定決策方案的相對重要性。其算法步驟如下:
1.構造判斷矩陣
對同一層次的各元素關于上一層中某一準則的重要性,采用e^(0/5)~e^(8/5)標度法進行兩兩比較,分別構造比較判斷矩陣,見以下矩陣表1~6。
③計算一致性比例C?R(Consistency Ratio),當C?R0.1,就需要對判斷矩陣進行調整再重新計算。
利用層次分析法軟件yaahp構造的各判斷矩陣及權重計算結果見前述各矩陣表1~表6。
三、科研項目的綜合評判
模糊綜合評判法是模糊決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其特點是按多項模糊準則對備選方案進行綜合評判,再根據綜合評判結果對各備選方案進行比較排序,選出最優方案。本文中和綜合評價有關的論域有:準則論域和評語等級論域,評價指標分兩個層次(準則層5個指標,次準則層14個指標),各指標權重值如前各矩陣表所列。
現假設某科研項目x1評審時,評委給出的關于各個指標的模糊評語如表8所示。
1.指標論域Ui中各指標(ki個)評價
3.將模糊評語B轉化為總得分
如果要對若干個科研項目進行排序,須將綜合評語B再綜合為一個可比較的數。本文根據專家的意見給各級評語B確定一個權數向量W=(100 80 60 20),這樣,待評科研項目x1的總得分為:,對于其它科研項目x2,x3,…,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進行同樣綜合評判,最后根據其得分做出排序。
四、結束語
本文提出的將AHP法和模糊綜合評判結合起來評價科研項目的方法,賦權合理、計算簡便,并且降低了加權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影響,從而使評價結果更為合理、可靠,可以為解決其他類似決策問題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魏世孝周獻中:多屬性決策理論方法及其在C3I系統中的應用[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
[2]陳理榮:數學建模導論[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1999
[關鍵詞] 區域創新能力灰關聯度綜合評估
區域創新能力是區域內各科技創新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區域創新系統結構優化與功能發揮程度的反映。它包涵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創新活動在一定條件下人、財、物的投入;二是成果產出等規模和水平的提高;三是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程度,對經濟社會環境狀況的改善,它與其他要素結合在一起,共同為社會的發展起推動作用。它是一個由若干要素組合成的指標體系,這些指標是多層次、復雜的,所以需要采用多層次綜合評價方法去分析和評價。在該評價系統中,由于存在部分信息確知,部分信息未知,其實質屬于灰色系統,故本文探討運用灰色評估理論對區域創新能力進行綜合評估,并用實例說明其應用。
一、建立評估指標體系
對區域創新能力評估指標的設計,我們參考了有關競爭力、科技實力指標體系,以及技術創新指標體系等,把區域創新能力評估指標體系分為3個層次,具體指標體系詳見表。
表1 區域創新能力評估指標體系
二、建立灰色綜合評估模型[3]
1.構造指標特征值矩陣
設系統有m個待優選的對象組成備選對象集,有n個評價因素組成系統的評價指標集,每個評價指標對每一備選對象的評判用指標特征值表示,則系統有n×m階指標特征值矩陣:X=(xij)n×m,式中xij(i=1,2,…,n;j=1,2,…,m)為第j個備選對象在第i個評價因素下的指標特征值。若評估因素為定性指標,則xij為專家評分值。
2.規格化矩陣
規格化的目的有2個:(1)使指標無量綱化;(2)將指標值張弛成[0,1]之間的數,增加離散性。一般情況下,對象的所有指標可劃分為成本型、效益型、適中型等指標,其規范化處理如下:
于是得規范化矩陣:
3.確定指標權重
這里我們主要運用均方差法來確定指標的權數,即以各評估指標為隨機變量,各方案si在指標xj下的無量綱的屬性值rij為該隨機變量的取值,首先求出這些隨機變量(各指標)的均方差,將這些均方差歸一化,其結果即為各指標的權重系數。計算步驟為:
1)求隨即變量的均值
2)求Xi的均方差
3)求指標Xi的權系數;
4.灰關聯度分析
首先確定參考數據列
參考數列{fG}所組成的最優向量為:
上面∨為取大運算符,又記第j個待評估對象所組成的向量為:
其次,利用灰關聯度公式求第j個待評估對象Rj與最優向量G的關聯系數£i (Rj ,G):
最后,求第j個待評估對象與最優向量Xj與最優向量G的關聯度;
據此,可根據各待評估對象與最優向量G的關聯度的大小進行排序。
5.多層次綜合評估
對多層次的指標體系需要進行多層次的綜合評估。多層次綜合評估是在單層次綜合評估的基礎上進行的,具體評估方法、步驟與單層次評估相同。
三、實例分析
我們選取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四川、陜西、甘肅等區域2004年的區域創新能力的有關數據來對廣東區域創新能力進行比較分析,各指標數據詳見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2004年~2005年,因篇幅有限不一一羅列。
1.一級綜合評估
求得區域創新能力U在V上的灰關聯度為:
一級評估的結果表明:科技人力資源方面廣東省在九省市中相比較而言并不占優勢,僅排第五位;科研物質條件方面在九省市中廣東的條件較好,位列第二位;創新意識方面,廣東省處于中下水平,位于第六位;人力投入方面,廣東位于第四位;科技財力投入方面,廣東位于第三位;創新直接產出方面,廣東位于第四位;高新技術產業化能力方面,廣東與北京、上海基本處于同一水平;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能力方面,廣東與其他省市比較偏向于集約性的增長;環境保護能力方面,廣東省排名位于第六位;生活質量提高方面,廣東處于第三名,這為以后廣東的努力提供了方向。
2.二級綜合評估
從二級綜合評估結果可知,在創新基礎水平方面,廣東位于第3位;在創新活動投入方面,廣東名列第2位;在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方面,廣東名列第四位,因此,廣東今后要進一步加強科技與經濟的一體化,促使科技創新與經濟更緊密的結合。
3.三級綜合評估
區域創新能力的總關聯度為
由三級綜合評估結果可知,區域創新能力由大到小的總排序依次是:
上海、北京、廣東、江蘇、浙江、山東、陜西、四川、甘肅
關鍵詞:客戶價值;客戶滿意度;測評
本文為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課題:經濟發展與高等教育學科結構關系的模型構建及實證研究(項目編號:O8020116);唐山師范學院院內科研基金項目:中國大學生滿意度測評模型及應用研究――基于客戶滿意理論的分析(項目編號:06C02)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
大量研究表明,客戶滿意將是重要的競爭利器,擁有最多客戶滿意的企業將會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在客戶滿意度方面5%的提高,將會使企業的利潤加倍;一個非常滿意的客戶求購意愿將6倍于一個滿意的客戶;爭取新客戶的成本是維系老客戶成本的6~10倍;客戶滿意度的高低對企業的利潤水平有實質的影響。為了在激烈的市場中留住客戶,實施客戶滿意度策略是企業的必然選擇。
Kotler(1997)認為,一個客戶導向的企業,有必要定期衡量客戶對企業的滿意程度,并且定期檢討客戶的滿意水準與設定改進目標,因為客戶滿意程度是企業未來利潤的最佳指針。由此可見,高效的客戶滿意度測評是實施客戶滿意策略的關鍵和基礎。本文引入客戶價值思想,對現有的客戶滿意度測評方法進行優化。
一、客戶滿意的內涵
自從1965年美國學者Dardozo首次討論客戶滿意以來,已有大量的論文和著作討論客戶滿意的含義、測量方法以及客戶滿意度測評模型。該研究在20世紀八十年代以后,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實踐中,都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誰能不斷地提升客戶滿意度,誰就能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提高客戶滿意度是營銷界一個永恒的話題。
客戶滿意理論最核心的概念是客戶滿意。IS09000:2000中客戶滿意的概念是,“客戶對其要求被滿足程度的感受”。菲利普?科特勒(1997)定義客戶滿意為,“客戶接受產品或服務時感受到的質量與預期比較所產生的失望或愉快的感覺,這種感覺決定他們是否繼續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他強調客戶滿意是企業留住客戶的關鍵。Oliver(1997)認為,客戶滿意是一種針對特定交易的情緒性反應,它取決于客戶所預期的產品或服務利益的實現程度以及反應預期與實際結果的一致性程度。當產品或服務的實質滿足客戶期望時,客戶就會產生滿意,反之可能產生不滿意。他提出了著名的“期望-實績理論模型”。Kotler(1997)認為,客戶滿意是客戶所感覺的程度,源自其對產品功能特性或結果的感知及其與產品期望的比較。
綜合以上觀點,可以看到客戶滿意是一個人通過對一個產品的可感知效果(或結果)與他的期望值相比較后,所形成的愉悅或失望的感覺狀態。當商品的實際消費效果達到消費者的預期時,就導致了滿意,否則會導致客戶不滿意。客戶滿意是一種期望(或者說預期)與可感知效果比較的結果,它是一種客戶心理反應,而不是一種行為。
二、現有客戶滿意度測評方法的缺陷
長期以來,大多數學者和企業管理者認為客戶滿意度的提高必然帶來企業利潤的提高。當然,這一觀點也得到了一些理論和實證研究的支持。但隨著客戶滿意度調查在企業的盛行,人們卻發現即使那些滿意度很高,甚至一直保持攀升的企業,其利潤也可能降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種現象并不是偶然的,本文分析原因如下:
1、具體操作時出現錯誤。有些企業進行客戶滿意度調查時,在具體的操作中可能出現錯誤。比如,由于調查者不能準確的掌握測評方法和技巧,會出現選擇模型不當、指標體系設計不科學或調查中收集數據不準確等原因。這類問題可以通過加強對參與測評的人員的培訓來解決。
2、評價時機不當。企業采取措施提高滿意度,大多希望立竿見影,經營業績短期內就顯著提高,否則對客戶滿意策略產生懷疑。實際上,Fornell教授通過實證研究表明,通過提高企業滿意度給企業帶來的利潤不是當期就能充分體現的。因為提高客戶滿意度主要對未來的購買行為造成影響。從提高客戶滿意度獲得利潤的很大部分將在接下來的時期內得到體現。這意味著企業在實施客戶滿意策略時,不能急于見到成效,客戶滿意轉化成企業利潤會有一段時間間隔,管理者應有一定的耐心。
3、現有測評方法有待完善。本文所探討的幾種測評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構建,有不同的適用情況。在理論上已經較完善,并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深入分析,測評方法仍存在問題。
為了更好地分析現有客戶滿意度測評方法存在的問題,本文假設公司只有甲乙兩個客戶,甲客戶是公司的大客戶,每年給公司帶來豐厚的利潤;乙客戶是小客戶,對公司的利潤貢獻遠小于甲客戶。公司改變客戶管理措施,滿意度變化可能出現六種情況:
設M甲是甲客戶滿意度的變化值; M乙是乙客戶滿意度的變化值。
(I)M甲>0M乙>0
(II)M甲
(III)M甲>0M乙-M乙
(IV)M甲>0M乙
(V)M甲0-M甲>M乙
(VI)M甲0-M甲
在這六種情況中,客戶總體滿意度和對未來公司利潤的影響情況如表1所示。(表1)
在第I、II、III和V種情況中,當改變客戶管理措施后,客戶總體滿意度的變化和措施對未來利潤的影響呈同向變化,管理者根據客戶總體滿意度的變化能正確評價現有客戶滿意策略,從而制定出有利于公司業績提高的新的客戶滿意度策略。
在第IV種情況中,客戶總體滿意度降低,但由于高價值的甲客戶的滿意度提高,該客戶管理措施對公司未來利潤會有正向的影響。但管理者根據滿意度降低這一結果,會對現有的客戶滿意策略產生懷疑甚至否定它。
在第VI種情況中,客戶總體滿意度提高,但由于高價值的甲客戶的滿意度降低,該客戶管理措施對公司未來利潤會有負向的影響。但管理者根據滿意度提高這一結果,會堅持現有的客戶滿意策略,而這可能使公司未來的利潤下降。
總之,在第IV和VI種情況中,客戶總體滿意度會給管理者提供錯誤的信號,是“滿意度陷阱”。實際上這是由滿意度調查中對不同價值的客戶“一視同仁”造成的。本文認為,在目前的測評方法中存在這樣的問題:不同的客戶在測評中假設具有同等的價值,即一個高價值客戶的意見和一個低價值客戶的意見具有同等分量。
現有測評方法有一定的適用范圍:
1、當客戶對企業的利潤貢獻率差別不大時,現有的測評方法適用。比如,出租車經營企業或超市的客戶滿意度調查。
2、當客戶對企業的利潤貢獻率較大時,運用現有的測評方法可能出錯誤。比如,廣告、醫藥企業的客戶滿意度調查。
三、測評方法的優化
目前,客戶滿意度測評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構建測評模型、確定指標體系和權重上。現有滿意度測評方法假設客戶對企業的價值趨同,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企業追求客戶全體滿意度提高。實際上由于客戶對企業的貢獻率不同,當低貢獻率的客戶滿意度大幅提升,而高價值客戶滿意度降低或變化不大時,現有的滿意度測評方法將顯示總體滿意度提高,以此指導企業客戶關系管理工作,可能適得其反。
為了使滿意度測評更具科學性,避免陷入“滿意度陷阱”,需要引入客戶價值這一重要概念,完善現有的測評方法,構建一套嚴密、令人信服的量化分析方法,使其能夠反映企業在市場中競爭力的變化和企業的經營業績呈更大的正相關性。
客戶價值是客戶關系管理中的核心概念,可以從兩個角度理解:一是企業為客戶提供的價值,即從客戶的角度來感知企業提品或服務的價值;二是客戶為企業提供的價值。即從企業的角度出發,根據客戶消費行為和消費特征等變量測度出客戶能夠為企業創造的價值,該客戶價值衡量客戶對企業的相對重要性,是企業進行差異化決策的重要指標。本文在此部分采用第二種理解。
根據帕雷托的80/20法則,一個公司80%的利潤是由在頂部的20%的客戶創造的。在進行滿意度調查時也應該給予高價值客戶更多的關注,為了不陷入“滿意度陷阱”,本文認為應在將原始數據代入測評模型前進行基于客戶價值的預處理,公式如下:
DIJ=(Ki/Ko)×Dij
式中:DIJ-第i個客戶對第j個指標的預處理后的賦分值;Ki-第i個客戶對企業的價值;Ko-標準客戶價值量;Dij-第i個客戶對第j個指標的預處理前的賦分值。其中,Dij在現有的測評方法中由調查表獲得。在新的測評方法中,將原始數據Dij調整成DIJ再代入模型。Ki可以是客戶給企業帶來的當期利益和未來利益的現值之和,為了便于操作,也可采用某一時段的交易額或利潤貢獻額。Ko是由測評者設定的值,可以是企業調查客戶的平均客戶價值或最小客戶價值。
四、結論
科學有效地測度客戶滿意度是成功實施客戶滿意策略的前提和基礎。在實踐中,有些企業發現客戶滿意度和利潤水向變動。本文認為原因有三個:具體操作時出現錯誤;評價時機不當;現有評價方法有待完善。本文提出了基于客戶價值的新的測評方法,力求使測評更科學。
(作者單位:唐山師范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Muller,W.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Customer Satisfaction[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91.2.
[2]Eugene W A,Clates F,Donald R L.Customer Satisfaction,Market Share,and Profitability Findings from Sweden[J].Journal of Marketing,1994.4.
[3]Kotler,P.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Planning Implementation,and Control[J].Prentice―Hall,1997.2.
[4]Dados,Richard N.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nsumer Effort,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65.8.
關鍵詞:網絡安全;隨機模型方法;評價技術
中圖分類號:TP393.08
近幾年來,計算機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社會也逐漸進入了信息化時代,網絡已經逐漸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部分。雖然網絡系統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很多方便,但是在其被廣泛應用的同時,網絡安全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一些危險網絡安全的計算機病毒也開始在網上橫行。為了能夠從根本上避免這些病毒對計算機網絡安全帶來影響,加強對網絡安全的隨機模型方法與評價技術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1 網絡安全的研究工作概述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我國社會領域應用的日趨廣泛,網絡安全所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傳統網絡防護體系中呈現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因此,對網絡安全進行研究已經成為了相關部門所面臨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我國近幾年網絡安全研究工作的情況來看,其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研究人員將研究重點放在了構建絕對安全的網絡系統上,普遍認為網絡系統出現不安全的現象都是由于系統中存在漏洞而導致的,防止網絡系統被惡意侵犯的主要方法就是對系統細節和復雜協議進行不斷改進。在第二個階段,研究人員逐漸意識到,在網絡系統運行過程中,有一部分惡意入侵是難以阻止的,因此,逐漸將注意力轉移到了研究如何及時檢測入侵發生的問題上,然而,隨著網絡入侵行為的不斷加劇,保證網絡安全性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不僅不能夠有效避免,而且還很難對其進行檢測和察覺。在第三個階段,研究人員在確定網絡入侵行為不可避免之后,便將研究的重點放在了如何使網絡在受到攻擊之后仍能恢復繼續實現預定功能,與此同時,如何基于可信性構建支持安全服務的網絡也是國內外目前網絡安全的研究的主要熱點。
2 利用隨機模型方法來研究網絡的安全性
雖然利用隨機模型方法來對網絡的安全性進行研究還存在新的挑戰和問題,但是隨著隨機模型分析方法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未來的時間里,這也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一般來說,利用隨機模型方法對網絡的安全性進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2.1 定義安全性評價指標
由于網絡系統運行過程中涉及到的內容較多,如果研究人員想要充分實現對各個部分的科學評價,那么就必須對各個部分設置相應的安全性指標,并以此為根據建立一個可量化和可操作的安全性評價指標,這不僅是網絡系統安全性評價的前提和基礎,而且還是確保安全性評價科學、準確的重要依據。
2.2 構建網絡安全性的系統分析方法
由于網絡系統本身具有獨立性和特定性,因此,在構建網絡安全性系統的時候也需要確保其系統性和針對性。就目前研究人員對網絡安全性系統的使用情況來看,雖然能夠成功對某些網絡安全的重要特征進行分析,但是仍沒有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系統分析方法。由此可見,在未來的時間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網絡安全評價框架已經成為了研究人員所面臨的一項重要工作。
2.3 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并建立攻擊模型
隨著我國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攻擊技術和工具也越來越先進,給網絡系統的安全帶來的很大的威脅。研究結果表明,目前網絡攻擊技術不僅具有隨機性和多樣性,而且還具有一定程度的隱蔽性和傳播性,這種現象給攻擊模型的建立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比如說人們很難掌握攻擊者發起攻擊行為的根本意圖,從而無法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其進行防范。同時,網絡結構自身的復雜性也使得網絡安全性分析異常困難,因此,研究人員要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并建立攻擊模型。
2.4 探索網絡安全的隨機模型分析和求解方法
構成網絡安全的模型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組合模型方法、模型檢測、基于狀態的隨機模型方法以及基于模型的高級隨機模型方法等,每一種方法都尤其固定的分析和求解方法,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確保網絡安全,但是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卻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比如說部分隨機模型求解有一定的困難,甚至還會出現狀態空間爆炸的現象。因此,在未來的時間里,探索網絡安全的隨機模型分析和求解方法也是不容忽視的。
3 網絡安全性評價模型
3.1 網絡安全問題的定義和分類
在對網絡安全性評價模型進行研究的時候,研究人員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據評價的目標和方法來對網絡系統安全問題進行定義與分類。大多數人都認為,網絡安全問題主要指的是網絡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所面臨的攻擊者對其實施的破壞行為,但是,這并不是網絡安全問題的所有層面。所謂網絡安全問題,主要指的是系統自身存在脆弱性,也就是說系統漏洞,當這些系統漏洞被觸發之后,系統自身的安全性就會降低,從而引起的系統安全失效事件。而關于網絡安全問題的分類則主要可以分為安全漏洞和安全破壞兩種,其中,安全漏洞相對來說是較容易評價的,但是,對有意圖的攻擊和破壞的安全性模型則是比較難進行合理分析的。
3.2 網絡安全性的評價模型分類
從研究人員目前對網絡安全性評價模型的研究結果來看,其分類主要包括四種類型,即不同安全評價指標的模型、攻擊者行為模型、物理模型和行為模型。其中,不同安全評價指標的模型主要是指根據不同的評價指標,將實際網絡系統進行抽象,從而建立相應的可分析模型;攻擊者行為模型主要是根據網絡系統的不同機制建立起來的隨機模型,這些模型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能夠對行為細節進行有效分析;物理模型是根據評價的根本目的,對系統進行抽象的不同層次建立的評價模型;而行為模型則是在明確攻擊行為細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評價模型。無論是哪一種模型,對于網絡安全性的評價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3.3 一種可行的網絡安全性評價的模型框架
根據對網絡安全問題的定義和分類以及網絡安全性的評價模型分類的介紹,研究人員建立了一種可行的網絡安全性評價的模型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可行的網絡安全性評價的模型框架
如圖所示,該模型框架主要可以分為系統行為模型、攻擊者模型以及系統脆弱性模型幾個子模型,此外,根據網絡安全的實際情況,在該模型框架中,還可以進一步建立容侵機制子模型和系統負載子模型,從而更好的促進該網絡安全性評價的模型框架的可行性,確保網絡系統的安全。
4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及廣泛應用,網絡安全的隨機模型方法研究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為了能夠從根本上消除計算機病毒等因素給網絡安全所造成的影響,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在充分了解計算機網絡運行環境的基礎上,采取科學合理的隨機模型方法與評價技術,從而實現從根本上對網絡進行保護,使其作用能夠更好的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林闖,,李泉林.網絡安全的隨機模型方法與評價技術[J].計算機學報,2005(12).
[2]李振國.淺議計算機網絡安全[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1(08).
[3]唐燈平.構建安全的虛擬專用網環境技術[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03).
關鍵詞:學校;財務分析;評價;內容;方法
目前,學校財務分析工作因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領導還沒有對財務人員提出明確的要求;且限于學校財會人員大都為教師兼職,會計業務知識相對貧乏,有的財務人員雖然每年或每學期也想做一下財務分析,但不知如何進行財務分析工作,具體分析哪些內容。許多學校的財務分析工作還沒有很好地開展起來。下面對學校財務分析與評價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粗淺的探討,試圖能對學校的財務分析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一、現行學校財務分析與評價存在的問題
1.重視“量”上分析,忽視“質”上分析
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我國學校的財務分析僅僅以會計報表所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由于財務報表是會計的產物,會計有特定的假設前提,并要執行統一的規范,我們只能在規定意義上使用報表數據,不能認為報表解釋了學校的全部實際情況。因此,學校財務分析原始資料的取得,不能僅僅依靠會計報表所反映的信息進行“量”上的分析,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實際取證分析。另一方面,我國學校的財務分析一直停留在今年收入預算完成多少,支出多少,超支多少,支出經費組成中各部分所占的比重是多少等進行總體 “量”上的財務分析。而對影響學校收入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市場經濟環境、招生率以及支出結構是否合理、資源配置是否科學、資產利用是否充分等“質”上進行的財務分析很少。
2.重視“內部”分析。忽視“外部”分析
目前,學校財務分析與評價只重視學校內部財務指標、財務行為和財務管理狀況等內部影響因素分析,忽視外部同行業競爭形勢、金融政策、市場狀況、國家財經法規及財務管理體制等外部因素分析。許多學校的財務分析只是運用內部的會計報表、預算方案及相關資料對本校內的收支基本情況、預算執行情況等進行分析,而很少與同行業其他學校的相關指標進行橫向的比較分析,從而不便于了解自己在同類學校中所處的位置。
3.重視事后分析,忽視事前分析
長期以來,學校的財務分析工作比較薄弱,即使分析也著重于會計報表(主要是年終決算)作事后的分析,這種分析只能總結過去,探測未來,對已經發生的問題即使發現也只能后悔。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的事后分析不能滿足學校發展的需要,它要求學校的財務分析能為學校的生存發展預先提供高質量的指標信息,才能使學校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市場上求得生存。因此,事前的諸如生均事業收入與生均教育成本,招生率等許多潛在指標信息的預測已成為必然。
4.重視確定性影響因素分析,忽視風險性影響因素分析
學校日常財務分析通常是對資金的收入、支出及預算執行情況等具有確定性質的因素進行分析,而對學習籌資能力、償債能力等具有不確定性質的風險因素則很少進行分析。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風險與收益同在,學校在這種大市場環境中當然也不例外。大多數學校還是以收付實現制作為會計核算基礎,由于收付實現制以現金的實際收付作為確認收入和支出的依據,因此,學校財務支出中只包括現金的實際支付部分,而對于未用現金支付的隱性債務則無法體現。如目前學校的大額采購活動、維修工程、消費性欠款等都是按合同進度支付款項,其欠款數額在收付實現制基礎下無法進入學校的負債賬簿,會計指標信息也無法反映其負債的實際情況,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校隱性債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由此,學校不應僅停留在—些確定性因素分析上,而應加強財務風險分析,強化宏觀財務管理,防止重大決策失誤,促進學校穩定健康向前發展。
二、學校財務分析與評價的內容
1.財務運行績效分析
學校的主要職責是培養人才、進行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必然存在投入產出問題和資金運營問題。如何使有限的資金獲取最大的直接或間接效益反映為學校的財務運行績效。所謂運行績效,就是按照投入、產出的社會經濟效益的原理,對學校財務運行效能、效率、效益、成績等多種產出形式進行綜合性分析。成績,主要指學校人才培養、科研成果產出方面的數量和質量、效率,主要是指學校有關指標投入與產出的比率、效益,是財務資金投入后對工作目標的實現程度。從多項績效指標中,抓住重點,有助于全面分析學校財務運行的績效。具體來說,學校財務績效包括事業發展的效率、自籌經費的能力、資產、運營的效益、科研效率與成果率、產業的經濟效益、后勤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等。盡管不同類別的學校可能在具體的評價目標不盡相同,但其系統結構和運行功能具有共同點,這決定了學校之間財務運行績效只有可比性。學校盡可能以定量分析反映其工作的成績,以績效代替效益,有利于學校健康發展;用績效指標把學校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予以概括并據以分析,有利于各學校橫向對比,努力提高辦學效率。
2.財務發展潛力分析
財務發展潛力分析,顧名思義,是對學校未來發展的后勁進行研究和預測;同時,也反映學校負債狀況和財務風險承受能力。隨著學校的不斷發展,資金需求量急劇增長,財務工作越來越復雜,其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是學校預算的基本原則。因此,全面考核和評價學校發展潛力,衡量學校在負債和風險方面有承受能力是學校財務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由于事業發展與經費短缺的矛盾更為突出,有的學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平衡,內外借債,挪用沉淀資金謀發展,導致產業和學校發展面臨財務風險,財務危機也偶有發生。從財務預警系統的角度研究,設置財務發展潛力分析這一考核內容,有利于改善和加強宏觀財務管理,符合“宏觀管理、微觀搞活”的管理原則。
3.財務綜合實力分析
所謂財務綜合實力,是學校通過自身的努力,自籌經費等渠道獲得經費的能力。學校在一定辦學規模的基礎上,人才培養質量、學校知名度、經費來源等在同等、同類學校中的地位。通過學校財務綜合實力分析,可以反映出學校辦學的活力和發展的能力與潛力;還可以看出學校在同等、同類學校中的地位和水平,有利于學校找出問題,加強管理,提高效益。
三、學校財務分析與評價的方法
為了完成財務報表分析評價的任務,必須借助于一定的具體分析方法,常用的基本分析方法有比較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比重分析法、財務比率分析法等。
1.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一種將被此相聯系的指標進行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差異的數量分析方法。這是財務分析中使用最為廣泛的—種分析方法。比較分析法主要有三種比較形式:①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比較。通過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進行對比,可以檢查財務計劃指標的執行進度和結果,確定計劃的完成程度。如對學校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財務分析時就可以運用此方法;②本期指標與前期指標比較。通過本期指標與前期指標進行對比,可以了解財務活動的發展變化趨勢,有利于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因勢利導、改進工作;③本單位指標與外單位指標比較。將本單位指標與外單位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可以開闊視野,取人之長,補已之短。
2.趨勢分析法
趨勢分析這是對不同時期的財務報表進行對比,以揭示有關財務指標的增減差異和變動趨勢的分析方法。從一定意義上講,它是將比較分析法和趨勢比率分析法結合起來運用的一種方法。趨勢比率是將不同時期的同類指標進行對比,計算出比率反映該項指標的變化趨勢,從動態上研究其特征和發展規律。趨勢比率一般是報告期數與基期數的比值。
3.比重分析法
在財務報表分析中,僅僅列示某總體指標與各組成項目的絕對值,遠不如列示其比重簡便醒目。比重可以顯示總指標內部架構,表現各項目相互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及其在總體指標中所占地位的重要程度,便于人們分清主次因素,突出工作重點。
4.財務比率分析法
比率是指某一時期有關指標或項目之間的比值、財務比率則是各項有關財務指標之間的比率,使用一定的財務數據來衡量和評價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一種標準。財務比率作為相關比率,是將兩個性質不同的指標結合形成比率,能夠反映有關財務指標相互之間的比例關系是否正常合理,便于在管理工作中進行控制,促其轉化,以對財務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協調平衡;②反映并列關系的比率。是指相互比較的財務指標在同一指標體系中地位平等、備司其職;③反應對應關系的比率。是指比較指標與被比較指標前后兩類不同的指標體系,但二者之間存在著相互適應和相對平衡的關系;④反映轉化關系的比率。是指經營過程中各項成果指標相互轉化的程度;⑤反映周轉關系的比率。是指一定期間內某項資產指標與它所完成業務量指標的比值,該指標值越大,說明工作效率越高。
參考文獻:
關鍵詞:批評性話語分析;意識形態;及物性;情態;互文性
中圖分類號:H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8-0305-02
1 引言
批評性話語分析來源于批評性語言學。由Roger Fowler等于1979年在他們的專著《語言和控制》中首次提出。近年來,批評性話語分析處在不斷的發展階段,目前已經建立了作為新的話語分析方法的國際聲譽。批評性話語分析主要研究如何重新連接被作者改變或隱藏的話語、意識形態和權力之間的關系,使相互之間晦澀的關系明朗化。它關注的話題除了性別歧視、種族歧視、教育上的不平等、法庭等等外,已經越來越多的被社會學家、政治學家和社會語言學家運用于他們各自的研究中。
2 Fairclough的三維度模式
Fairclough的三維度模式為特定文本的批評性話語分析提供了研究框架。他通過三個層面描述了他對于“什么是話語”和文本分析的觀點:首先,社會生產的狀況及其闡釋。其次,生成的過程和闡釋。最后,前兩個階段的產品,文本。
Figure 3-1: Discourse as text, interaction and context
上圖清楚地說明了文本是話語時間的產物,它包括文本的生產、分配和消費。而所有的這些最終都是由特定的社會實踐決定的。對于Fairclough來說,單獨文本分析對于話語分析來說是不夠的,因為它不能表達文本和社會以及文化過程和結構之間的關系。需要用多學科的視野來綜合文本和社會分析。
根據話語分析的三維度,Fairclough發展了批評性話語分析的三個階段:描述、闡釋和解釋。描述階段主要關注文本的正式屬性。包括詞匯、語法和文本結構等。它是分析的第一層,分析的目標是文本。闡釋階段主要關注的文本和相互作用之間的關系,或將文本作為生產過程的產物,或作為闡釋的來源。解釋階段關注的是相互作用和社會語境之間的關系――決定生成和闡釋的過程和它們的社會影響。Fairclough把這三個階段看成彼此相互聯系,每一個階段完成一個特定的目的,并以此來揭示隱藏在話語中的意識形態。
3 系統功能語法
系統功能語法由著名語言學家Halliday創立,以使用中的語言為研究對象,通過描述語言功能來說明語言的系統性。
首先,強調對功能的分析。系統功能學派認為,語言是社會活動的產物。作為人類交際的工具,它承擔著各種各樣的功能。Halliday的功能語法從語言的功能出發總結出語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際功能、語篇功能。其次,系統功能語言學以語義而不是句法為基礎,即從語義出發,考察語篇中各種語言成分的表義功能。Hal11day把言語行為分為行為、意義和語法三個層次,每一層次都由一組選擇構成。行為層包括人類的各種行為,言語行為構成其中的一類;意義層包括人類能夠表達的所有意思;語法層包括一種語言用于表達意思的各種手段。人們說話就是從行為層到意義層再到語法層的一次次選擇。再次,Hal11day指出語言的系統功能理論本質上具有社會符號學的性質。他將語言定義為一種意義潛勢,即語言使用者可以運用的一組組意義選擇。“我把語言基本上看作一個語義潛勢系統。而一旦走出語言,我們就會看到這個語義系統本身又是更高層次的某種東西的現實化,這就是發話人能夠做的事情,即我所說的'行為潛勢”。語言使用者作出的意義選擇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它們具有語言學意義,因為從語言系統中所做的選擇可以被解釋為意義選擇的一種現實化;另一方面又具有社會學意義,因為它們能夠幫助人們洞察既是社會結構的表達形式又為社會結構所決定的那些行為模式。
3.1 及物性
及物系統把發生的各種經驗,如發生,行動,感知,意思,存在,成為等分成多種不同的過程,并指明與各種過程有關的“參與者”和“環境成分”。每一個過程常常由三個語義成分構成,即過程本身、過程的參與者和相關的環境成分。及物系統包括六種不同的過程,不同的過程和不同的參與者就構成了不同的選擇。但是我們總是壓抑一些可能性,所以我們的選擇優于語篇的選擇,它能反映我們自己的觀點,具有意識形態意義。
及物系統包括的六種過程是物質過程、心理過程、關系過程、行為過程、言語過程和存在過程。物質過程是表示做某事的過程,其參與者包括邏輯主語“動作者”和邏輯直接賓語動作的“目標”。 物質過程中必須有動作者,而動作的目標是任意的。心理過程是表示感覺、情感和認知等心理活動的過程。所有的心理過程都潛含著兩個參與者,即“感覺者”和被感知的“現象”。 關系過程是反映兩個不同事物之間處于何種關系的過程。行為過程是指“人類典型的生理和心理活動的過程,如呼吸、咳嗽、微笑、做夢和瞪眼等”。行為過程一般只有一個參與者,即“行為者”,并且行為者一般是人。言語過程是通過說話交流信息的過程。言語過程的參與者包括“講話者”,“受話者”,“講話內容”和“目標”。 存在過程是指某物存在和發生的過程。每一個存在過程都必須有一個參與者,即存在物。
3.2 情態
情態,人際意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講話人對自己講的命題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判斷,或是在命題中要求對方承擔的義務,或是在提議中要表達的個人意愿。Hal1iday認為情態是指講話者在講話內容中體現的參與形式。講話者對他講話所涉及的概率或頻率,以及義務或意愿所作出的判斷。Simpson指出情態廣義是指講話者對由句子表達的命題真實性的觀點或態度。Jesperson認為情態表達了說話者對句子內容的某些態度。下表中表明了對情態操作詞的的描述:
低(low )中(median)高(high)
肯定(positive)can, may, could,might,(dare)will, would,should,6is/was tomust, ought to, need, has/had to
negativeneednt, doesnt, didnt need to ,didnt have towont, wouldnt,shouldntmustnt, oughtnt to,cant, couldnt,mightnt, hasnt/hadnt to
3.3 主位選擇
在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法中,語境功能關注的是信息位如何被前景化和背景化的,這些通常是通過“主題”或“主位” 的挑選來實現的。它同樣還關注文本的一部分是如何同它的前趨部分和后繼部分聯系在一起的。這個功能可以通過主位選擇來實現。主位――述位的結構中,一條信息總是包含了一個主位和一個述位。主位成分是信息的起點,它表明語要說的是什么或文本的生成者想要突出的信息。文本的生成者可以使用語句不同的部分作為主位。剩余的部分,也就是主位拓展出來的部分被成為述語。文本的生成者則指出他們關于使用哪一部分做主位的潛在的假定。對文本比較和主位分析將突出文本中不是很明確的假定。把不同的部分做主位將傳遞不同的意識形態的含義。
主位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標記型和非標記型。在陳述句中,源頭和起因通常被看作無標記的,然而目標則被作為有標記性的主位。所有的被動的形式都是標記性的。在話語中,主位的選擇可以傳遞“文本所表述的”通過這種方式承載作者的意識形態。
Tompson確定了四種主要的主位的相關功能:
(1)標志在那一點“文本所表述的”的維持和發展。這主要是通過選擇非標記性主位做主語來實現的。
(2)指明或改變闡釋后繼小句的構架。通常是通過選擇標識性主位來實現,特別是附加語或謂語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