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化工英語論文范文

化工英語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化工英語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化工英語論文

第1篇:化工英語論文范文

關鍵詞:大學;公共英語;教學;英美文化;滲透

眾所周知,語言和文化具有異常緊密的聯系,語言屬于文化的載體,亦屬于文化的關鍵構成部分。若人們想真正地掌握一門語言,那我們唯有將語言及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如此方可熟練、準確地使用語言展開交際。近段時間來,鑒于國人對語言探討及語言教學規律認知的進一步深入,國人慢慢意識到英美文化對大學公共英語學習效率的提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熟悉英美文化知識,對于有效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及大學英語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師們在實施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時理應將英美文化知識與自身教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有效地提高自身教學質量。

一、將英美文化導入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終極目標即使所有學生可以真正掌握且靈活使用語言,同時可以融入到此語言國家的人際交往之中。所以英語教師于教學過程中理應恰當地導入與英語國家背景文化有關的知識,對學生展開正確引導。如此學生便可于相應背景文化的前提下,更好地掌握英語這一語言。待學生了解相關文化知識后,他們便可以把此類知識靈活地運用至英語學習當中,如此他們于跨文化交流時便不會出現觸犯外國友人文化禁忌的情況。

(二)可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就大學生來說,如果我們想學好英語,那我們不單單需掌握英語的基礎單詞及語法等諸類知識,且應了解與英語有關的人文習俗與文化背景知識,如此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才能得到較好的提升。

(三)可促進跨文化交流水平的提升。鑒于學生學習英語的最終目標即可以和此國人民順利地展開交流,所以學生們于跨文化交流前,理應對英語的文化背景有一個深入的了解,這樣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水平方可得到有效地提升。

二、將英美文化滲透于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措施

(一)革新教學理念,切實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將英美文化引入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并非一件易事。鑒于老師綜合素質的優劣對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具有決定性作用,所有大學公共英語老師不但應具備過硬的語言基礎,更需擁有較多的文化儲備及較強的中西方文化理解水平,以成為中西方文化間的中介者及解釋者。所以老師應強化英語文化知識的了解,多多查閱與英美文化知識相關的書籍,比方說《圣經》及《英美概況》等,以有效地促進自身綜合文化素養的提升。唯有如此,老師們方能恰當地把握英美文化知識教學的量和度,以及教學的詳細步驟與方法。此外,英語老師理應意識到英美文化知識教學的重要性,主動革新自身教學理念。完美的英語教學理應是了解英美文化前提下的英語教學,老師于教學過程中較多地涉及文化背景知識,可以較好地強化學生英語知識的學習及掌握,亦可為學生未來的跨文化交流清除障礙。

(二)擴充與英美國家宗教、節日及習俗相關的知識。眾所周知,英美國家普遍信仰基督教,且基督教亦給英美文化造成了特別深厚的影響。基督教屬于英美文化至關重要的構成部分之一,若我們細心研究便可發現:英語中的絕大多數詞匯均與基督教具有異常緊密的聯系。比方說基督徒通常出生時需接受洗禮,婚禮需于教堂內舉行,過世前需向牧師懺悔,每天都需研讀《圣經》,禱告,禮拜天需去教堂做禮拜等。此外,西方諸多有名的節日,比方說Easter Sunday及Thanksgiving Day等都給英美文化帶來了特別重要的影響,在節日來臨這一天,英美國民都會舉行相應的活動,以更好的度過節日。正因為宗教、節日及文化對于英語教學效率的提升擁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師們在講到與這些方面相關的篇章及知識時,理應恰當擴充宗教、文化及知識,強化學生對所學英語知識的了解。

(三)播放與教材相關的英語電影,讓學生品讀出色的英美文學作品。英語原聲電影系學習英語知識、了解西方文學及風土人情的關鍵渠道。借助看電影,學生能夠更有效地品味文學作品,感受英美文化,進而提高其英美文化意識,促進其英語交際能力的提升。比方說,老師可借助讓學生觀看杰出英語原聲電影《冰河世紀》,讓學生對環境問題進行討論,最終促進其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此外,老師們還可以讓學生品讀《老人與海》,領略海明威所創造的“硬漢形象”,幫助學生養成不懼困難,勇敢與困難作斗爭的良好習慣。借助觀看英語電影,學生們可以感受真實的英語世界,探索人類共有的美好品質。此外,于觀看英語電影的過程中,學生的視野亦得到了拓展,其學習興趣及語言水平亦可以得到較好地提升。

三、結語

語言是人類交往的關鍵工具,唯有全面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風土人情及思維習慣,學習及了解其文化背景知識,我們才可以真正精準且恰當地使用英語展開交流。鑒于于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引入英美文化知識不但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并且能夠較好地提高學生使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及能力,促進其英語綜合運用水平的提升。因此各公共英語老師理應在自身教學中巧妙引入英美文化,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第2篇:化工英語論文范文

關鍵詞:傳統文化;政法類院校;德育工作

十報告指出:“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古老而文明的偉大祖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教育學生懂得維護國家榮譽、民族尊嚴,尊重他人人格、謙虛禮讓等都體現了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和道德風貌。傳統文化告訴我們,學生管理應從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言語、行為、心態等細節方面著手,用傳統的“誠、信、恒、公、勇”及“恭、儉、禮、善、讓”等對學生作指導,規范和訓練。這是一個耐心細致、日積月累的教育培養過程,是日常行為習慣的涓涓細流,是匯成學生良好品德的大海。研究傳統文化在政法類院校德育工作中的運用,結合政法類院校警務化管理的育人作用,找出警務化管理工作的原動力,相信傳統文化在政法類院校德育工作中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一、傳統文化在政法類院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說:“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強調“天、地、君、宗、師”,教師聲望崇高。但今日的校園內,師生沖突屢見不鮮,有些學生頂撞老師甚至采取報復手段,無感恩之心,加之西方文化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激烈碰撞,很多學生片面強調所謂的“人人平等”,形成虛榮、攀比、浮躁、自私、任性、驕橫等不良品德和惡習。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具有強大的正能量,對于我們加強德性修養,充實自我心性,都有著重要的現實啟迪。政法類院校具有普通高校的一般特點,又具有獨特性,是以警務化管理作為學生德育教育的有效載體,因而結合自身特點,從中借鑒、吸收、發揚有益的道德教育方法來指導當前的道德教育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從而進一步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法律職業人才,進而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二、傳統文化在政法類院校德育工作中的應用

1.借鑒傳統文化,促進警務化管理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借鑒傳統文化,促進警務化管理,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并以此形成無形的、有效的約束力,使學生自制、自立、自強,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政法類院校通行的警務化管理更多的是體現命令性、服從性,但很少涉及這樣做的原因,中華傳統文化可以從根源上,教育學生,如何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以及為何要這樣做。如果能將中華傳統文化與警務化結合,更能體現嚴格管理下的人文關懷,更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結合。從而解決學生思想認同、行為自律,創新學生參與警務化管理的途徑和形式,培養聽指揮、能吃苦、守紀律的符合政法行業工作要求的良好紀律作風與行為習慣,進而深化警務化管理的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使警務化管理規定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汲取傳統文化精華,加強職教師德建設

《大學》中明確指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還設計了人生修養的“八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修身”視為“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經過多年的德育工作,我深刻體會到,一位教育者的德行對學生所帶來的影響有多大,體會到師生之間有理解才能有尊重,有平等才能有和諧,有鼓勵才能有向上,有溝通才能有愛,而有了愛便擁有了一切。以人為本,以愛育愛,用自己的美麗心靈塑造學生的美麗心靈,涵養自己的氣質、風度和品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使學生確信其教育指導的正確性、真實性,從而“親其師、信其言、效其行”,從而達到潛移默化的德育效果。

3.發揮德育課堂主陣地作用,把中華傳統文化與德育課有機結合

《弟子規》強調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在《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中的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孝敬父母、愛國主義等內容均有所涉及。可以將《弟子規》《孝經》等傳統文化經典與現有課程相結合,把傳統文化和我院現有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黨課》等德育課程相結合,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大學生教育體系中。如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的教學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經典事實、經典故事、人物傳記、朝代歷史、詩歌散文、古典音樂、傳統禮儀等等,都可以成為《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生動活潑,意蘊深厚的教學資料,將使課程內容更豐富、更精彩、更有說服力,從而大大拓寬《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的教學視野,增強感染力和實效性。

4.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

中國傳統文化對促進政法類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將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貫穿于育人理念之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一方面傳統文化為校園文化提供基礎和養料,豐富其內容結構,另一方面校園文化在歷史與現實有機結合的立足點上,以學生為本,弘揚傳統與倡導創新并舉,扎實推進新時期政法類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和活躍校園文化生活,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營造和諧文明的文化氛圍,創建和諧校園。學校可以通過設置標語、圖片、宣傳畫等,展示中國傳統文化;通過設專欄、辦專刊,介紹中國傳統文化,開展傳統文化研討活動;也可以通過弘揚傳統文化為題材的創作演出活動,讓傳統文化走上藝術舞臺,培養弘揚傳統文化的社會風氣和良好習慣。

三、結束語

國學大師文懷沙說:“中國傳統文化有極強的內凝聚力、外滲透力、融洽力和再生力。它必將根據系統進化功能形成新的結構,并依靠自身活力發展現代化。”日本企業運用《孫子兵法》將產品推向世界,中國海爾的企業管理得益于《老子》,這都說明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相信通過研究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政法類院校德育工作中的運用,探索出一條適合政法類院校學生特點的德育之路,找到警務化管理工作的切入點。從優秀的傳統文化入手,通過經典的熏陶,將歷代圣賢的道德智慧內化為學生的道德信念,奠定其真善美的人生,是學校高層次的人文管理;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學生們的幸福明天提供最無私、最純潔、也是最強大的原動力。

參考文獻:

[1]孫通海譯注.莊子[M].中華書局,2007.

[2]李緒坤.學記解讀[M].齊魯書社出版社,2008.

[3]丁鼎.禮記解讀[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4]陳濤譯注.論語[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5]丹.《老子》思想溯源[M].巴蜀書社,2012.

[6]魏征,虞世南,諸遂良.群書治要[M].世界知識出版社,2012.

[7]北京華美德文化傳播中心.大學中庸[M].云南大學出版社,2013.

第3篇:化工英語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英語習語中蘊含豐富的文化信息,例如宗教文化,神話故事,歷史,風俗觀念等。在翻譯的過程中,根據“對等理論”,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要注意結合意義上的對等,以及美學功能上的對等。同時,為了防止文化缺失,還應該對部分特定的文化意象加以保留,以達到傳播文化的目的。

英語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語言,也是國際交流的載體。英語翻譯過程中,習語經常會給個譯者帶來障礙。習語的約定俗成的意思,一般是經過長時間的歷史發展后沉淀下來的,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該國家歷史,社會發展各個方面的影響。在翻譯英文文獻的過程中,習語由于其承載的文化信息和其約定俗成的意思,經常會給譯者帶來一定的理解困難或理解錯誤。本文將大致探討下英語習語中文化信息的類型,并初步探討怎樣處理這些文化信息以達到最佳的翻譯效果。

1英語習語中文化信息的類型

由于英語習語的形成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時間,受文化各個方 面的影響都會比較大,其中蘊含的文化信息,大致劃分,可以分為 以下幾類。

1.1宗教影響

許多英語國家都是基督教盛行的國家。許多和基督教有關的短語都進人了語言并且形成了約定俗成的意思。基督教的圣經中的語言和故事對英語語言,尤其是習語的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比較簡單的價格例子是“thirty pieces of silver""Noah’sArk" "olive branch".

1.2希臘羅馬神話

希臘羅馬神話是西方文化的重要起源之一。許多習語一般都和這些神的名字故事相關。因此,這對于不熟悉這些故事的人來說會造成很大的理解障礙。比如時代雜志曾有報道“Nixon’sOdyssey to China".這就是巧妙化用了希臘神話中奧德賽的故事來指代一個充滿艱辛的開創性的旅程。

1.3文學典故

經典的文學作品除了以其藝術性感染世人外,還會以其獨特的人物和語言一代一代傳遞下來,從而豐富語言的發展。莎士比亞這一大文豪的貢獻尤其巨大。他的作品給英語語言注人了許多新穎生動的表達方式,比如在下面的句子中:"All the othergreatest powers want to have their pond of flesh of Turkey".這里的pond of flesh就是化用了《威尼斯商人》里面吝音鬼夏洛克向人討債欲置人于死地的陰險毒辣做法。

1.4歷史傳說

有些歷史事跡或人物由于代代相傳而融人了語言當中。比如短語“cross the Rubicon“指代的是凱撒大帝凱撕在公元49年,違反元老院的命令,率大軍渡過盧比肯河。他在大軍渡河前,下令燒掉所有的戰船,說:“般子已經擲出去了。"("The die is cast"),此舉使其軍隊士氣大振,最終戰勝了龐培的軍隊,奪取了羅馬。因此這個短語用于指代采取不可逆轉的行動,破釜沉舟。

隨著歷史的發展,近代的特定用語由于交流的加快往往能更快的融人語言,被人們接收特定的意思。比如二戰時候的”D-day",原來指的是二戰諾曼底登陸日,后來就也可以用來指代一個重要的計劃開始執行的日子。

1.5風俗習慣

不同國家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這不可避免的在習語中有所反映。第一類型與飲食有關。西方的主食是面包,因此有許多與面包有關的習語。"to take the bread out of one’ s mouth" "to eat the bread of idleness”就是典型的例子,反映了面包 在生活中的基礎作用。其次,由于生活及觀念上的差異,英語國 家與動物有關的習語也會與中國的有所不同。比如,"love me,love my dog".再比如,龍(dragon)這個動物的形象在西方一般都 是殘暴或者是邪惡的動物,這就與中國大相徑庭了。此外,對于 常見的顏色,中西方的認識也有一定的差異。比如,在英語中,"He seems quite blue today”意思是一個人心情不好。這與中文中 的顏色所代表的意思顯然沒有直接的對應關系。

2結合功能對等理論,探尋英語習語翻譯中文化因素的處理

2.1功能對等理論的基本內涵

功能對等理論即英語中的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這一理論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奈達。他對于翻譯中的對等概念做了 比較詳細的闡述。他自己的學說也經歷了一系列的發展過程,先后提出了形式對等((formal equivalence)和動態對等((dynamic equivalen閑兩個概念。前者在形式和內容上強調語言信息本身,后者則體現另一種譯文質量,即原文信息在接受語中得以傳遞,以至譯文接受者的反應與原文接受者的反應基本相同,此后為突出翻譯的交際功能井且避免誤解,奈達又用功能對等(functionalequivalence)代替動態等值提法。

奈達提出的“功能對等”概念,簡單來說是指用目標對等語再現源發語的信息。譯者著眼于原文的意義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語言結構,所以它并不是象有些人望文生義那樣的理解,是要譯文和原文完全一致。此理論強調的是目的語聽眾或讀者在理解和欣賞譯文時所作出的反應,與原文聽眾或讀者對原文的理解和欣賞所作出的反應基本上一致。可見,對等理論的范圍不僅是語言內部也還包括讀者反應。

2.2英語習語翻譯時必須達到的兩個層次的對等

功能對等理論對于英語習語翻譯中文化信息的處理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根據功能對等的內涵,所謂的對等其實并不局限于原文和譯文在字面的對比,而是主要從原文對讀者產生的效果和譯文對譯文讀者產生的效果之間來做一個對比,盡量達到一致。那么,從這種對比效果要達到一致,需要考慮哪幾個方面呢? 第一,意義理解方面要求,原文和譯文對各自的讀者傳達的意思應該是一樣的。但是在翻譯英語習語的過程當中,卻經常會有一些陷阱。譯者覺得自己在翻譯正確的意思,但卻有可能是望文生義。比如,英語中的”yellow pages",有人不假思索翻譯成“黃色報紙”,但事實上卻是指的黃頁是國際通用按企業性質和產品類別編排的工商企業電話號碼簿。

第二,美學價值方面的對等。比如音律方面的,有些詩句文章抑揚頓挫,讀來或慷慨激昂,或韻味深長,令人陶醉。從意象上看,有些修辭手法的運用,妙趣橫生,塑造的形象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絕。還有,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還會被激起各種情緒,或陶醉,或傷感,或痛恨,或惡心,這些都與文字的美學功能是分不開的。比如有很多節奏感很強的:"stuff today and suffer tomorrow""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Birds of a feather flew together”等等,讀來朗朗上口;有些表述例如“as cool as a cucumber" "heart in one’ s mouth”則是生動形象。"Never show your face in this place again,you Judas",簡單一個詞,鄙夷的語氣呼之欲出。這些都是英語習語美學價值的的體現。

2.3文化信息的缺失

在用功能對等理論指導英語習語翻譯時,以上兩方面的對等都是極為重要的。但是有時候譯者為了譯文讀者能夠與原文讀者有對等的理解和欣賞,會不得不放棄原文的一些文化意象,而用譯語中熟悉的文化意象來代替,從而出現文化缺失現象。這種文化缺失就會影響原作整體內容的傳達,甚至會影響對原作意境及其人物形象的把握,還會造成文化專屬性傳遞上的偏差。在翻譯時對文化意象的處理存在著幾種種弊病:一是文化意象常常被略去不譯:二是文化意象被譯者解釋、引申而遭破壞,從而使讀者不能真正地了解原語文化的意象。

2.4英語習語翻譯需注意的問題

在現實的翻譯中,完全的對等是很難達到的,而且正如上文所說,如果一味的追求對等,還有可能犧牲文化傳播的作用。因此,在具體操作中,對待包含不同類型文化意象的英語習語,必須采取不同的方式來處理,在各個目標之間做一定的取舍。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對于部分并不具備非常特殊文化意義的習語,在翻譯成目標語時可以重點考慮對等功能,也就是意義優先,讓譯文讀者看到以后也能產生同樣的意義上的理解并且能兼顧到美學上的價值,這樣才能令譯文的表達自然。為達到這個目的,譯者必須擺脫原文語言結構的束縛又要盡力避免原社會文化因素對譯文讀者造成的陌生感和翻譯腔。在這一類型的翻譯中,比如“aflash in the pan",被翻譯成為“曇花一現”,顯然就非常生動,并且意思也把握的很好。還有‘`to grow like mushrooms”也可以直接使用漢語中的“象雨后春筍一樣冒出來”,雖然文化意象換了,但是效果幾乎是沒有變化的,如果一定要翻譯成“象蘑菇一樣冒出來”,顯然就達不到這樣的效果了。

第二,在考慮功能對等的時候,也必須要考慮到不同的語境,不能不加區分地采用目標語的文化意象。比如有人把‘`You areas pure as Psyche”翻譯成“你真象西子一般無暇”,這樣把中國傳統的人物代人,顯然是很牽強,很不自然的。

第三,對于西方文化有的文化意象,在翻譯的時候不能簡單粗暴的直接不譯,或者是用其他的譯語中的熟悉意象代替。這種做法有兩大弊端。首先,這種文化意象通常很難找到完全對等的,因此會造成一定的意義或美學價值的變動;其次,這樣做完全沒有起到文化傳播的功能。因此,對于這一類型的文化意象,比較好的方式是直譯加注釋的方式。

第4篇:化工英語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語言文化;文化意識;大學英語教學

引言

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孕育出了該民族的語言,同時。一個民族的語言又是了解該民族文化的窗口,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得以反映的一面鏡子;文化是語言賴以扎根的土壤,學習語言就必須學習文化。

2008年一部反映中國文化的好萊塢動畫大片《功夫熊貓》在中國上映了,電影一上映就備受國人關注,并取得了驕人的票房成績。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文化差異等因素,·部英文對白的動畫片要想贏得中國觀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叻夫熊勘這部影片卻輕巧地跨過了這條鴻溝,被廣大中國觀眾所接受認同。

這是因為好萊塢夢工廠的這部片子中體現著中國傳統的文化元素。自然能夠得到本土觀眾的認可。如果這部片子體現的是純西方的思想內涵,那么它在中國的票房收入肯定會大打折扣。由此可見,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了解文化差異不僅重要而且十分必要。

l了解文化差異的重要性

隨著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英語作為通向世界大門的語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是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成功舉辦,在神州大地上更是掀起了一股英語熱,越來越多的人對英語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然而在英語走近我們生活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人與人之間由于文化差異而產生的誤解。

對于大多數中國人而言,英語學習是在特定的中國文化環境中完成的。這個環境既指生存的外部文化環境,也指個體的心理環境,這兩種環境的綜合作用,決定了中國人學習英語固有的特點。

3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從本質上說,教授中國人英語,是讓兩種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是在業已形成的中國語言文化環境中的英語語言文化的移入、吸收和消化。這就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中除了要使學生有正確運用語言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能力。

因此,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建構是必要的,然而給他們提供課本中語言知識的相關文化背景知識更為重要而迫切。那么教師在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呢?

3.1通過課堂教學挖掘教材文化信息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文化特色詞匯的導人是提高學生跨文化意識的重要手段之一。文化的差異在詞匯層面上必然有所體現,教師應讓學生了解由于民族自然環境、社會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的不同造成英語詞匯在許多方面與漢語詞匯存在著不對應的現象,幫助學生了解這些差異。

此外,大學英語教材選材廣泛,內容豐富,不少課文涉及英語國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識,其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信息。教師可以利用課前幾分鐘,講解主要涉及的英美國家的主要知識,尤其是文化差異方面的知識。我們不但要讓學生把握文章的內容主旨,學習語言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隨時隨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學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

3.2開展課堂活動創造聽說的文化語境

大學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并非教而會之,需要大量的、反復的語言實踐活動才能掌握。課堂活動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創造出具有英語文化特色的交際情景,讓學生去用英語交際來完成各種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如組織學生進行pair-work(結對練習)、soup-discussion(小組討論)、role-play(角色扮演)、short-play(短劇)等課堂活動,以問題為主線,以活動為載體,以體驗為收獲,以情趣為動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具有英語文化氛圍的英語教學活動中來,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營造較為輕松愉快的“輸人”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3.3利用多媒體等各種輔助手段多方位體驗西方文化

近年來,各種多媒體英語資源的蓬勃出現為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多媒體的應用,改變了以前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單調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不僅增大了教學容量,而且加大了課堂信息量的輸人,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開闊視野。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已有的資源多收聽英語廣播、聽英文歌曲,觀看英文原版電影,鼓勵學生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瀏覽網絡資料。通過各種手段創造出具有濃郁西方文化氛圍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耳濡目染,獲得對英語國家文化的感性認識,深刻體會英語文化,從而增強跨文化意識。

第5篇:化工英語論文范文

[關鍵詞]數學教學;直觀;應用;教育質量

隨著高新技術迅猛發展,科學技術及各專業領域中定量化研究日益普及和深化,畢業論文 數學學科的應用日益廣泛,新世紀科技人才對大學生數學素質要求更高更全面.但是,目前高等院校的本科大學數學課程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很不適應當前整體學時減少及高校擴招后學生現實的狀況.應如何加強直觀性和應用性的教學,重視課程的教學效率和效果,切實提高大學數學教育質量就顯得尤其重要.

1 目前的現象和困惑

由于缺乏直觀性和應用性教學,使得在目前的大學數學教學中出現了如下幾個較為普遍的現象:

1.“定義+定理(性質、公式)+例題(計算)”現象.

教學模式(思路)較單一,講授知識點多,講述數學知識的來源少,講授知識本身多,碩士論文 講述知識“身外”之事或關聯之事少,缺乏直觀性和應用性的教學.教學內容、教材枯燥無味,缺乏引人入勝的材料.

2.“得意忘形”現象.

“過度”強調數學知識的嚴密性和數學理論的抽象思維特性,使數學“過度”抽象化、神秘化,淡化了數學的通俗性和實用性.

缺乏或不太重視直觀性特別是幾何直觀性教學,使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較大程度上陷入醫學論文 “得意忘形”的境界.“得”了數學知識的字面定義、性質、定理,“忘”了數學知識的原始來源動機和直觀.

3.“數學無實際用處”現象.

使學生認為數學就是“x+y=z”,數學學好學壞對自己以后的發展沒關系或影響不大.數學知識的來源和應用介紹得少,數學的重要性、數學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其它學科的促進和支撐作用沒有充分體現.沒有充分認識到讓學生懂得數學的廣泛應用性也是數學教學的任務之一,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數學學習是很痛苦的”現象.

由于教學方法和思想的不當,我們的教學往往使學生認為數學及數學學習很“恐怖”,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開動腦筋的題目、問題較少.

2 現象背后的原因

數學之難以理解,究竟是數學學科本身內在的特性,職稱論文 還是因為數學教師們在傳播數學知識方面的無能呢?造成上述現象應該既有數學學科本身的原因,也有教師自身的原因.簡單歸納如下:

1.數學學科的特點.

數學學科具有嚴密性、抽象性、系統性等特點.數學是尋求以最有效的概念和方式來描述并理解隱藏在復雜現象背后的秩序的科學.

2.數學自身的發展.

數學科學的門類非常繁雜,數學學科發展的深入程度超出想象,數學的抽象性和復雜性日甚一日.

3.數學教師的水平及對數學的理解.

受到數學教師的自身水平限制,英語論文缺乏對數學知識和文化的真正理解,難以使學生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數學變得神秘化、復雜化、符號化.

3 應該怎樣做

直觀性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一條重要原則.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宣稱直觀教學是教學的一條金科玉律:“只要有可能,應該用感性去接受一切東西”.從心理學層面可知:百聞不如一見.在數學學習中,要盡一切可能使抽象的數學結論與直觀的形象建立聯系.由于直觀的形象在記憶中一般比較清晰穩定,通過它容易記住抽象的數學結論.

1.加強直觀性教學.

直觀性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記憶品質,提高學習效率.要加強直觀性教學,特別是幾何直觀性教學.例如在函數極值的條件(充分和必要)、導數的定義和應用、凸函數的概念和性質、微分和積分中值定理等等都應加強直觀性教學.注重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恰當地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圖形+實物+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2.加強數學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

強調知識的關聯性、系統性,加強同一門課程不同知識點、不同課程的相關性和交融性教學,比如極限、導數、積分、級數等關系是什么?微積分、線性代數、復變函數等中起至關重要作用的知識點是什么?有沒有貫穿其中的要點呢?我們的學生能否做到“閉卷思索”?我們的學生能夠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和緊密相關性嗎?

3.加強數學知識的來源、動機介紹.

數學問題的提出與如何提出有意義的數學問題是至關重要的.如微積分的形成和原始的目的,

Kline M在《古今數學思想》中提到:

1)求物體在任意時刻的速度和加速度;

2)求曲線的切線,而就在當時這也不光是一個幾何問題,留學生論文 還與光的反射定律、運動物體在它的軌跡上任一點的運動方向等相關;

3)求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這與炮彈的射程、行星離開太陽的最遠、最近的距離相關;

4)求曲線的長度、曲線圍成的面積、曲面圍成的體積、物體的重心、物體間的引力等,而這些又與當時人們普遍關心的天文問題緊密聯系.

Newton在劍橋第二年就歸納了四十五個問題,它們包含第一物質和原子、質量和位置、時間和永恒、海水的漲潮和退潮、重力、溫度、磁力、聲音、顏色、記憶、腐蝕等(Gleick J).有了問題,才會有解決問題的沖動,才會進一步思考、學習和研究.

4.加強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教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對數學的各種應用有著精彩描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等各個方面,無處不有數學的重要貢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每位數學教師面對的課題.力求將“應用性教學”思想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只要可能,都應該

提出應用的問題和可應用的方面.例如:

1)與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相關聯,如桌子擺平問題等;

2)與專業相關聯的如經典的數理方程和現代偏微分方程從提出到發展,都是來源于實際問題、得益于實際問題而又促進實際問題的解決.

早期的有開拓者d’Alembert,Fourier,Euler,Bernoulli J,Laplace等所關心的弦振動、熱傳導、位勢理論等問題.發展到現在偏微分方程幾乎滲透到任一個工程技術領域,包括時髦的信息技術領域,如數字圖像處理等.

大學數學教學也應該做到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工作總結 加強直觀性和應用性教學,提高大學數學教育的質量,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優秀人才. [參 考 文 獻]

[1]克萊因.古今數學思想(第二冊)[M].朱學賢,等譯.上海:上海科學出版社,20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明日韩在线看看永久区域 | 国产精品自拍一区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片 | 久章草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 a级片黄色片 | 高清三级毛片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黄色美女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 欧美成人三级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饯 | 爆操巨乳美女 |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综合91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 日韩一级一片 | 手机看片国产欧美日韩高清 | 经典国产一级毛片 | 毛片一级做a爰片性色 | 久久91这里精品国产2020 | 中文字幕一级片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免费 |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 精品国产成a人在线观看 | 99热在线免费 | 国产在线91精品天天更新 | 久久一区视频 | 亚洲小视频在线播放 | 90岁老太婆一级毛片 | 国产成人女人视频在线观看 | 大美女香蕉丽人视频网站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 国产三级在线视频观看 | 亚欧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www | 亚洲在线偷拍自拍 | 成人网免费看 | 日韩a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