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地攤經濟的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低碳;規劃;旅游風景區
中圖分類號:TU98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近些年來,全球氣候變化、溫室效應等問題日益凸顯。世界能源肆無忌憚的開采和利用,使得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日趨增加,全球氣候變暖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和自然環境的發展。為此將低碳理念引入旅游規劃尤其是旅游風景區的規劃研究之中也顯得越來越重要。
1 旅游風景區規劃以低碳理念為指導的必要性
1.1 旅游風景區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1 旅游風景區開發模式問題
旅游開發商過于注重短期的經濟效益,不注重長遠發展,過度開發各種資源,加之對生態旅游長期規劃及管理不善,出現了一系列破壞生態平衡、環境污染等問題。
1.1.2旅游景區開展低碳旅游的意義
低碳經濟時代,積極推進景區低碳化建設,對于推動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創新景區發展規則。低碳景區的創建是一個系統工程,由于其系統性則催生了新的景區發展規則。在諸如怎樣將低碳的衡量指標融入到現有的景區評價體系、怎樣在低碳運營模式中改革現有景區的管理模式、怎樣實現替代傳統能源的新能源和新技術、生態文化綜合效益能否最大化等等都需要制定規則予以引導。
有助于推動相關企業走低碳之路。因為旅游業是一個復合型產業,旅游活動涉及“吃、住、行、游、購、娛”六大領域,并且以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飯店、旅游景區為支柱。除此之外,旅游業對其他產業有極強的依賴性及帶動性。所以,旅游業走低碳之路,就必然帶動相關產業走低碳之路,從而推動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有助于促進區域低碳產業的整合開發。傳統景區在低碳的建設與改造中,不可避免地將低碳的發展理念向其他產業和區域全面滲透,有利于激活區域優勢資源,構建整合互動機制,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最終實現區域其他產業的低碳進程,構建“互惠共贏”的區域發展模式。
有助于傳播低碳理念,增強環保意識,促進公眾養成低碳的生活習慣。在低碳旅游景區的游客無論在飲食、住宿、交通、通訊等各個方面都能親身體驗到低碳生活的方式,并且通過景區低碳知識的宣傳、碳補償等活動深入了解低碳的意義,教育他們節約資源,主動保護生態環境,在旅游活動結束后繼續堅持低碳生活,逐漸形成生態文明時代的生活方式。
2.1 項目概況
清溝生態旅游風景區全長20多公里,地處馬角壩鎮,曲折起伏,蜿蜒自然。馬角鎮位于中國四川省江油市北部,距江油市區62公里,東與二郎廟鎮相鄰,南與文勝鄉接壤,西與六合鄉交界,北與雁門鎮毗鄰。資源豐富,物種多樣。林間出沒獐、鹿、麝、熊等多種稀有國家級保護動物。
2.2 清溝生態旅游風景區的規劃
2.2.1 旅游資源的保護性開發規劃
對旅游風景區進行分級保護可以采用三級保護區劃分。將小溝里作為一級保護區,限制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溝內。禁止攜帶外來物種進入本區域,禁止在本區域種植、養殖、繁殖其他外來物種,保持生物及景觀的原始性和永久性,只為科學研究和保護區工作人員的科研及保護所用;二級保護區范圍為喻家槽向南至牛鼻象。加強對本區內地形地貌、水體、各類物種的本體保護,不得對原有的環境景觀進行破壞。三級保護區范圍為苦竹園到喻家槽,瓦廠街入口到羅家坡。對該區要強綠化及環境建設,對區內的砍伐林木、開山取土等應嚴格加以控制。
2.2.2 景區交通體系規劃
在景區內主要采用以下四種交通方式(1)步行(2)自行車(3)電瓶車(4)竹筏。整個景區交通方式以步行為主,沿河谷修建木質棧道,就地取材,既親近自然又節約了成本。疏通原有的馬道,在地形較為平坦的地段尤其是入口到羅家坡、苦竹園到喻家槽之間的馬道,此段可采用自行車或者電瓶車為主要交通方式,可以體驗騎車觀山水的樂趣。在景區的入口到王麻子河壩之間由于水位相對較深可設置竹筏,體驗水上的無限樂趣。
2.2.3 運營模式規劃
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鼓勵當地政府和當地居民加入景區的開發和建設中來,引入公眾參與制度,加強輿論監督,更能增強清溝生態旅游風景區的活力和生命力。能夠加強對景區建設者及所有者的監督,以輿論的力量確保公眾權益不被濫用,將低碳的理念貫徹落實到實處。
2.2.4 旅游區環境建設規劃
(1) 充分利用低碳建筑材料
對同一建筑而言,如用木結構代替鋼結構,可以節省27.75%的能源和39.2%的水,代替混凝土結構可以節省45.24%的能源和46.17%的水。清溝生態旅游風景區有著豐富的木材和竹材等資源,景區線路中的一些亭廊、羅家坡處的一些營業性商鋪等就可采用木材建造,避免用混凝土結構。竹材本身就有很強的固碳能力,因此竹材是理想的低碳建筑材料。石材作為建筑裝修材料,在開發、應用等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較低,也是低碳建筑建設的可選材料。景區適當地增加以上材料的使用,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生產過程中溫室氣體的排放。
(2)對苦竹園進行風貌改造
苦竹園將作為清溝生態旅游風景區重要的游客接待地,但是由于房屋老化、基礎設施落后,需要對當地進行風貌改造。外墻增加保溫材料,同時選用LOW-E斷熱鋁合金中空雙層玻璃窗,這樣更能有效提高建筑熱工性能。修建滿足游客基本食宿需求的經濟型農莊,農莊可以采用具有絕緣和節能特性的供熱系統的新技術,使得現代住宅的設計可以更節能、更環保。農莊可以根據當地情況種植綠色食品,菜品都產自當地社區居民的種植園。
(3)合理利用新能源
在苦竹園、羅家坡兩處建筑相對密集的地區,屋頂安裝太陽能光電板,可以有效吸收太陽能。在屋頂安裝“風帽”,完全油風壓驅動,利用風壓供給建筑內部新鮮的空氣,有效地排出室內污濁的氣體。充分利用水資源,對農作物采用噴灌、滴灌。完善污水處理系統,將廢水進行二次處理,處理后的廢水可用于灌溉或者沖洗廁所等。此外地熱能具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在地下200米以內的土壤和地下水中蘊含著低溫熱能,并且可再生強,將其提取出來不僅實現了地熱資源的可再生利用而且真正有效的保護了環境。對于景區內的木材廢料、落葉等進行收集處理,通過化學反應可以變為沼氣,可以有效供當地人使用。
3旅游景區低碳化建設路徑選擇
低碳旅游景區的培育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舉措、協同共進。
3.1.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制定相關支持政策。在低碳成為世界普遍的訴求后,政府主導旅游就更顯得必要與迫切。國家的政策支持是低碳景區建設的關鍵。因此,政府應出臺更加細化的政策法規將低碳旅游標準化和制度化,從資金、政策、土地等方面加大對旅游景區低碳項目建設的扶持力度,激勵景區及涉旅企業加快推進低碳旅游方式,降低碳消耗,并在宣傳促銷上大力投入,最終形成全產業鏈的循環經濟模式。
3.2.營造低碳旅游氛圍。旅游景區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配套設施及員工都會影響景區的氛圍。低碳旅游氛圍的營造尤其要保證景區自然環境的質量、人文景觀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基礎設施要體現節能低碳與人文關懷的有機統一,此外,景區服務人員是影響旅游氛圍的重要因素,應在形象舉止言談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成為低碳理念的宣傳者。
4 結語
完善的低碳旅游風景區是將滿足旅游者旅游需求同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旅游環境結合在一起的統一體。筆者認為對旅游風景區進行規劃設計要在低碳理念的指引下進行,要從以下多角度入手:(1)創新經營管理模式。將旅游風景區的“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離,加強輿論監督。(2)加強低碳理念的宣傳教育,提高游客和經營者低碳環保的意識。(3)設計師要增強自身素質,以低碳理念為指導,實現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4)政府部門應在政策、體制、等各個方面提供必要支持。
參考文獻
[1] 郭蓉,吳長年,何蕓,吳金蓮.從生態旅游到低碳旅游—從理念到實踐[J].環境保護科學,2011,(37): 48-50
【關鍵詞】地攤經濟;發展措施
一直以來,地攤由于自身的一些問題,導致其長期處于一種邊緣的狀態,沒有合法的身份,使得全國各地不斷上演小商販和城管“斗智斗勇”和“貓和老鼠”的市井短劇,并逐漸演變成暴力對抗的“全武行”。盡管地攤現在仍不能堂皇入室,但卻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一種重要經濟力量。關系到底層百姓民生和社會和諧穩定,各地政府必須引起重視,妥善安置和引導。
1.地攤經濟的缺點
地攤由來已久,雖然便利了百姓,但它自身的特性不可避免給城市管理帶來一些麻煩。筆者認為,地攤經濟有如下三個比較明顯的缺點。
1.1散
地攤經濟的散主要表現為兩種。一是分布散,地攤遍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它靈活游走于各個角落,哪里人多哪里熱鬧就奔向哪里,極強的流動性也造成了地攤客觀上難以管理;二是形式散,地攤商販銷售產品的形式多樣,一塊塑料布、一個掛架、一臺三輪車、一個籮筐、甚至商販自己的身體,都可以成為他們銷售產品的舞臺,而售賣的產品從用的、穿的到吃的也是應有盡有。
1.2亂
地攤經濟的亂體現在銷售秩序上,絕大部分地攤都存在占道經營問題,給居民出行帶來了不便,一些地攤甚至擺到了馬路上,這也造成了交通堵塞和安全隱患。而收攤后留下遍地垃圾,也讓環衛工人苦不堪言。
1.3差
地攤經濟的差由兩個方面組成,一是服務意識差,絕大部分地攤經營者都是因為生活所逼,才選擇了擺地攤作為過渡,一旦有更好的選擇便會立馬結束,因此,地攤經營者在潛意識里沒有與顧客建立長期客戶關系的想法,服務的主動性和服務質量差,欺騙顧客的事情時有發生;二是產品質量差,低價格是地攤產品最大的競爭優勢,同時低價帶來的必然是產品的低質,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特別是入口的產品,經營者為了節約成本,使用一些劣質原材料,對消費者身體健康是一種極大威脅。
2.地攤經濟的好處
雖然地攤經濟的缺點是導致城市管理者不容許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客觀來說,地攤經濟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也有其積極的一面。
2.1地攤經濟也能孕育企業家
盡管地攤賣的東西小,銷量額低,但只要經營者有恒心,將其作為事業來看待,完全有可能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擁有1100多家譚木匠專賣店的譚木匠控股有限公司,如今已經是一家上市企業,其專賣店遍及全國,董事長譚傳華的第一把梳子就是在地攤上賣出的。創立重慶超奇農產品有限公司的西南水果大王何超,創業初期也是一名挑著籮筐走街串巷的水果小販。開有1720家農村超市的重慶騰龍百貨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長周世杰,當年創業的第一桶金也是擺地攤掙來的。由此可見,只要經營者有恒心,麻雀也可以變鳳凰。
2.2地攤經濟對解決就業和保持社會穩定有積極作用
擺地攤的人,不少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他們沒有一技之長,無法解決就業,如果這些人長期處在社會底層,連基本溫飽都無法解決,勢必導致他們對社會和政府的失望,從而給社會埋下不穩定因素。而擺地攤對于資金要求不高,技術要求也幾乎沒有,超低的準入門檻使得這些人可以較容易的解決自己的生存和就業,不少的地攤經營者就是靠這個小小的地攤養活全家。允許城市存在地攤經濟,實際上就是給低收入人群通過自身努力改變生存狀態的機會。它可以解決農民工、下崗職工和一部分就業困難的大學畢業生的工作,拓寬了就業渠道,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據有關部門測算,目前已有70%以上的下崗失業人員進入靈活就業領域,而且其中有近三成人員從事過地攤經營。目前,正在從事攤販經營的勞動者大約有3000萬,地攤對拉動就業功不可沒。
2.3給城市帶來生活氣息
正如一名經濟學家所說,一些不入流的經濟形式,卻是多姿多彩的經濟馬賽克。地攤經濟能營造一種特殊的城市街頭文化,讓游客和市民感受到地方的特殊風味。北京、上海等地興起的“創意市集”就是一群有才華的藝術家在一個固定的地方集體擺地攤,展示出售自己的作品和創意。縱觀世界各地,但凡有底蘊,有文化的城市,“地攤經濟”都較為發達,它不僅僅是一個商業聚集,更是一道人文景觀。比如臺北的“士林夜市”,已經成為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更是游客旅游觀光,感受臺灣普通民眾生活氣息的最好去處。而在我國香港地區,以九龍旺角、佐敦等地為代表的廟街夜市,每天都是人流不斷,并成為香港的一大文化特色。
2.4對城市的消費層次是一個有利補充
城市化發展過程中收入差距拉大,物價的不斷上漲,使得低收入階層的購買力低相對較低,對商品的價格需求彈性較小,買東西時精打細算,地攤商品正好滿足了這部分人的需求,這也是地攤經濟長期存在的市場依據。
3.對地攤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幾點建議
既然地攤經濟成為不可消除的一種社會現象,說明其有存在的合理性,那么我們政府在管理的過程中與其靠行政手段千方百計的堵,倒不如科學有序的導,使其在可控狀態下成為國民經濟的有益補充。
3.1給予一個身份
哲學上說得好,存在即合理,既然百姓有需求,到不如大大方方的給予地攤經濟一個合法身份,承認其合法性。而以法規的形式確立地攤的合法身份,這也是解決城管糾紛的根本措施,上海市早在2007年就已出臺了《城市設攤導則》,開始允許一部分小商小販存在,并為他們頒發臨時許可證。重慶市主城也開始在進行這方面的摸索,陸續設立了新橋夜市和黃桷坪涂鴉夜市,更多后續的地攤夜市正在規劃中。
3.2制訂一套規則
對于地攤經濟的管理,除了給予合法身份外,還要制定一個可行的規則,讓地攤經營做到有法可依,除此之外,建立一套進入和淘汰制度,對于符合條件的給予身份,保障權益,對于違反規則的堅決淘汰。實行攤位衛生責任制,每位攤主必須對自己攤位范圍內的環境衛生負主要責任,這樣也可有效遏制收攤后垃圾遍地的情況。這方面,沙坪壩的經驗值得借鑒,首先是放寬了準入門檻,有下崗證的、是低保戶,將優先設立攤位。對經濟困難的,辦健康證的費用也可減免。在“準入制”寬松的同時,也制定了嚴格的“退出機制”,經營戶如果不能規范營業,搞亂了市場的秩序,就必須退出市場。
3.3劃定一個范圍
根據具體情況,給地攤的經營設置時間段,經營者必須嚴格按照規定時間范圍開市和收攤,這樣可以做到既方便百姓,也不會擾民。在地點的設置上,可以選擇鬧市區的背街地段,這樣既可以保證往來的人流量,又不影響市容市貌,更重要的是,區域劃分好后,也有利于政府進行有效監控。
3.4成立一個協會
鼓勵地攤經營者采用民主直選的方式成立協會或委員會,實現由政府管理轉為攤販自治,讓經營者互相監督,互相提醒。當然,為使協會處在政府可控和監督下,建議由協會所在地區市政管理機構的領導擔任協會的名譽會長,履行監督和檢查的職責,這也可以緩和消除攤販與市政管理方多年來積攢的怨氣。
公共權力的“彈性”理論認為,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并非不可調和。隨著地方政府一份份地攤解禁的文件出臺,即體現了“權力的彈性”,又彰顯了民生權利與公共權力的互讓性。這場牽涉到數百萬城市邊緣群體生計的改變,說明公共管理部門已經意識到,如何更好的管理好城市中出現的地攤經濟,已經成為關注百姓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必須要做的事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