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護理學院畢業論文范文

護理學院畢業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護理學院畢業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護理學院畢業論文范文

文章編號:1003-1383(2011)06-0800-03 中圖分類號:R 47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56

護理學專業已提升為一級學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培養護理創新人才。我國頒布實施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護理學專業中要求護理本科畢業生“應具有基本的臨床護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學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在倡導創新精神的今天,增強創新的意識,培養創新型護理人才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緊迫,而創新型護理人才培養的基礎,就是學生在校期間創新意識的形成和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提高護理本科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是護理教育的主要培養目標之一。我校地處經濟欠發達的少數民族地區,60%的學生來自基層及少數民族地區,畢業后絕大多數回到基層工作。近幾年來隨著國家新醫改政策及新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基層醫療事業迅速發展,但高端護理人才缺乏,急需具有創新能力的護理人才充實到臨床及護理管理的崗位。本著“加強基礎、突出素質、注重能力、引導創新”的原則[1],為了更好地實踐我校培養“精醫術、懂人文、有理想、能創新”的辦學定位,近年來實施護理本科生科研導師制教學改革實踐,取得較滿意效果。

對象與方法

1.對象 以我校2004級、2005級、2006級五年制護理學本科(英語方向)共15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女生143名,男生7名,年齡19~23歲。

2.方法 按照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教學計劃,并在此基礎上實施科研導師制針對性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具體做法為:①選聘導師。由護理學院在學校專、兼職教師中選拔責任心強,副高以上職稱或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擔任導師。并將導師的基本信息及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向學生公布。②選擇導師。一般于大四第二學期開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和對導師的了解自行選擇導師,由每位導師確定帶2~3名學生。③開展系列專題講座。在完成人才培養方案中規定的《預防醫學》《文獻檢索》《護理研究》等相關課程的基礎上,以專題講座、參加相關學術活動、小講課等形式加強科研能力的培養,內容包括科研基本知識、護理科研概況、統計學基本知識、護理論文撰寫方法等。④舉辦科技創新活動。學生自由參加學校及院系組織的科技活動。⑤到基層教學基地掛職鍛煉進行社會實踐活動。⑥科研實踐。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科研選題,撰寫科研立項標書,進行開題報告,由護理學院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學生獲立項后帶著課題進入臨床實習,在實習過程中由導師和臨床帶教老師共同監督實施課題。實習結束回到學校后安排2~4周時間撰寫論文,由護理學院組織進行論文答辯、評分。

3.評價 ①科研立項:由護理學院組織科研開題報告,專家組從選題意義、科學性、實用性、可行性、創新性、譯文、課題完成量等七方面評價,答辯通過給予立項,不能通過者由導師根據專家意見指導學生修改,合格后給予立項。②論文評價:畢業論文成績由導師評分、專家評分、答辯小組評分三部分組成,比例為3∶2∶5;評價標準從學術價值、實用性、創新性、論點論據、語言文字、參考文獻、答辯情況等七方面進行評分,總分90分以上為優秀、85~89分為優良、80~84分為良好、60~79為分合格、59分以下為不合格。

4.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1.5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

結 果

1科研課題研究內容 150項學生科研課題研究內容,前三位順位依次為:調查分析、臨床護理觀察及健康教育。而新技術運用、護理管理和教學改革所占比重較低。見表1。

2.課題完成情況 150名學生中有144名學生能按計劃實施并如期完成,占96.0%。6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無法實施或完成課題而要求更改研究內容,并在導師指導下調整,最終能完成課題。

3.論文評價 論文評分優良率為42.0%,良好以上的達79.33%,無不合格論文。見表2。

討 論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新世紀以知識創新為突出的特征,創新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創新離不開科研,科研是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的基本活動,是加強護理研究、推動護理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最重要的環節。張金萍等[2]認為21世紀的護理工作很大一部分內容將是以健康人而非病人為對象開展預防、保健、社會服務等工作,根據社會市場需求和衛生保健事業發展需要,護理學專業的學生應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備自然科學、社會人文科學、醫學基礎知識和先進的護理理論及技能,能在不同類型的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護理科研工作的高級應用型護理人才。本科生導師制是近年來許多高校在借鑒國外高校辦學經驗的基礎上,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需要,探索學生教育和管理的一種新的工作機制[3]。我們通過實施導師制針對性地培養本科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初步顯現人才培養效果。

1.建立初步的科研意識 護理本科生應具備初步的科研意識已是護理學界的共識,隨著護理學科的提升,加快學科建設步伐成為重中之重,而科研意識淡薄、科研能力欠缺是護理隊伍普遍存在的問題,除歷史原因外與隊伍學科氛圍有密切關系,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從護理教育抓起。在國外,護理科研工作主要由博士、碩士畢業生承擔,對本科及大專生未作要求[4],但美國的一些研究型大學為提高本科教育水平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加強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提高其創新能力,培養學術后備人才則成為這些改革的中心環節[5]。當前我國護理博士生幾乎是鳳毛麟角,碩士生的教育也在起步發展階段,護理科研的重任落到護理本科畢業生的肩上。我們通過本科生科研導師制的實施,三屆護理學本科學生科研立項達150項,從結果看到,雖然學生科研立項的內容比較局限,新穎性不夠,45.33%為調查分析,新技術應用僅占5.33%;論文撰寫的優秀率僅為7.33%,質量有待提高,但重要的是學生有了實踐機會,科研意識有明顯的提高。

2.培養初步的科研能力 護理本科生學制五年,在校學習時間相當充裕,參加校園文化、學術活動的機會多。我們在入學后第一、第二年就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利用節假日定期輪流到實踐教學基地掛職,在老師的指導下參與力所能及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早接觸臨床、早接觸實踐、早接觸病人、早接觸社會,在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臨床思維和評判性思維,發現問題,萌發探索及解決問題的好奇心和強烈欲望,導師因勢利導地培養創新思維,為科研選題和開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礎。本科生通過課堂-實踐-文獻檢索-選題-立項-撰寫科研標書-開題報告-實施課題-撰寫論文-論文答辯,經歷科研工作的全過程,體會其中的艱辛與獲得成功的快樂,更重要的是在實施過程中認識到自身知識的不足,激發學習興趣及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論文評分結果顯示優良率為42.0%,良好以上的達79.33%,說明學生在導師指導下掌握科研的基本步驟、方法和科研論文書寫的程序與要求,具備初步科學研究的能力。

3.符合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及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人民群眾對護理技術要求不斷提高,傳統的護理常規不能滿足服務對象的需要,臨床需要的護士是醫學基礎知識牢固,專業知識扎實,技能操作熟練,溝通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獨立思考及臨床思維能力,在工作中不墨守陳規,能不斷創新的新型高級護理人才。而在欠發達地區對上述新型高級護理人才更是求賢若渴,如我校所處地域是全市總人口382.63萬人,有12個縣區的少數民族地區,2010年底注冊護士有4000多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注冊護士只有1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本科畢業生充實到臨床一線,對本地區護理學科的發展更是非常緊迫而具有戰略性意義的。當前護理本科教育階段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時明顯不夠,如我校的培養方案中《護理研究》理論課為僅18學時,為了彌補不足我們采取專題講座,課外活動及假期的社會實踐來補充,經過幾年的實踐取得一定成效,既能節省學時,又能使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4.科研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思考 科研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學校教育階段是培養的基礎,護理本科生文化基礎較好,具備有科學研究的潛質,學校如能正確引導,樹立科研意識,讓學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對今后工作有重要的意義。實踐中我們體會到,讓學生直接參與到科學研究工作,經過親身體驗,從中感悟科學的嚴謹、倫理道德的重要,樹立科學研究的意識,培養創新能力。作為護理教育策劃者及護理教學管理者,應從有利于學科可持續發展和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角度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整合課程,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不拘泥于課本和課堂,利用一切教學資源全面培養學生科研能力。我們體會到導師制的優勢是:導師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和興趣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能正確引導學生樹立科研意識,逐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學生能在直接參與導師課題實施,協助導師進行資料收集,數據錄入等具體科研工作,有比較多的機會與導師溝通交流。實踐證明,學生課題的水平,撰寫論文的質量與導師的水平和能力及指導程度有密切的關系,沒有導師的正確指導,僅靠課堂中講授學生是無法進行科研立項并實施的。因此,導師制能提高護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培養創新型護理人才的有效模式。不足之處是少部分導師因教學、臨床或管理工作任務繁重,對學生投入精力不夠,今后將進一步完善。

總之,注重護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將有力地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人才質量的提高,將為社會輸送更多思維敏銳、素質全面的創新護理人才,從而促進護理專業人員學術和社會地位的提高[6]。培養護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除了學校、學生重視外,與臨床帶教老師的科研能力和意識、實習醫院的科研環境有緊密切的聯系,需要參與護理教學的各機構、部門、人員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東玲,楊培常,李 偉, 等.護理本科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0,24(10B):2705-2706.

[2]張金萍,劉文慶,劉麗華,等.護理學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新體系的構建[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0,30(7):89-90.

[3]曾凡東.科學評價是本科生導師制健康發展的動力[J].當代教育論壇2005(3):30-31.

[4]仇瑤琴,陳曉英,沈園園,等.護理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與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0, 25(3):214-215.

[5]Chapman H.Towards effective group-work in nurse education[J].Nurse Edue Today,2006,26(4):298-303.

第2篇:護理學院畢業論文范文

選題的目的、意義及國內外研究動態

研究目的與意義

研究目的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流動人口大量增多。隨著人口流動所帶來的許多社會問題,尤其是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問題顯得尤為突出。本文在研究了眾多學者關于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法律保障的文獻的基礎上,首先對流動人口及受教育權的相關概念作了界定,并分析了我國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現狀,得出完善受教育權益保障迫在眉睫。其次,分析了我國在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法律保障的建設成就及法律保障存在的漏洞或不足。再次,根據問題結合原因并借鑒國外經驗對我國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法律保障提出建議。

研究意義

我國的流動人口是 2世紀 8年代中葉出現的,是在改革開放的國家政策背景下產生的一種特有現象。流動人口尤其是流動民工群體是我國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必然出現的特殊群體,也是我國現代化過程中必然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本文主要從我國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保障現狀分析出發,探究目前造成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缺損的原因,有利于明確我國當前面臨的保障困境,探討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問題的對策,促進受教育權益問題的解決。有助于保障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實現教育和社會的公平,并對維護我國社會的安定團結及推動城市建設和發展起到一定作用。

國內外研究動態

國內研究動態

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農民工大軍逐漸成為城市建設的主力,大批農民工涌入城市,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權問題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以下是我國學者的主要觀點:

陳信勇,藍鄧駿在《流動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權的應然與實然》一文指出當前流動人口子女權益缺損主要有幾點表現:1.入學條件遭受不公正對待。許多地區的流動人口子女入學需要很多證明才能申請就讀公辦學校。雖然國家已經取消借讀費,但是還有很多公辦學校巧立名目征收類似于借讀費的歧視性費用。2.難以平等享有教育資源。我國基礎教育財政性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及教育資源地區分布不均造成流動人口子女與優質教育無緣。3.民工子女學校成為歧視源頭,并且遭遇義務教育根本價值強烈沖突。4.由于流動人口的工作、居住的流動性使得子女學習過程不穩定從而導致教育質量下降法學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3篇)法學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3篇)。

李業春在《進城農民工子女受義務教育權法律保障機制研究》一文指出:1.輟學和超齡上學現象嚴重。2.多數流動人口子女只能就讀農民工子女簡易學校,學習條件特別簡陋。3.流動人口子女易產生不健康心理狀態,影響對社會的認知,很難產生對社會的認同。

鹿文卿在《農民工隨遷子女受教育保障研究》一文認為受教育權有缺損體現在受教育待遇上的多個不平等。1.教育經費不足,根據國務院規定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經費的供給以流入地政府為主,流入地政府的財政直接影響到受教育權的實現。2.教育及教學設施匱乏,多數農民工子弟學校辦學條件簡陋,師資力量缺乏并且存在安全隱患。3.參加教育及教學活動的不平等,流動人口子女容易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歧視而無法正常參加某些教學活動。

顧益民,張慧潔在《行政法語境下的流動人口受教育權保障》中通過行政法視野分析認為造成受教育權益缺損原因有:1.縣市等基層行政單位所承擔的教育財政壓力和行政責任與其政治經濟和法律地位不成比例,負擔沉重。2.缺乏有限的行政監督行為和系統性的行政責任追究機制。教育行政責任人往往是基層縣市級的教育管理者,責任追究中裁量空間過寬。

鄔雪紅,姜國平在《論我國流動兒童受義務教育權的司法保護》中詳細分析了司法保護的諸多缺陷影響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問題的解決。1.憲法不能進入普通司法程序作為法院判案的依據,不能通過憲法予以救濟。2.尚未建立憲法訴訟制度,有時只能通過民事訴訟的替代方式對受教育權予以保障。我國民事法律中沒有對受教育權予以明確規定,民法理論上也沒有關于受教育權的概念。3.受教育權也很難通過行政訴訟救濟。 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限于侵犯公民人身權和財產權的行政行為,侵犯公民受教育權的行政行為不屬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而且只有當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特定相對人的受教育權時,行政相對人方可提起行政訴訟。

鄭 風,李 娜在《論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法律保障的完善》中分析了法律保障的不足,認為:1. 我國對公民受教育權實現的程序性規定較少。2. 法律體系存在內在矛盾并且與現實制度的不配套使受教育權利得不到實現。3. 在教育法體系中,有關保障受教育權的部分比較單薄,對侵犯受教育權所負責任主體、法律責任、法律救濟途徑的規定還比較模糊。

顧倩在《論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的保障》中認為需要擴展法律保障范圍以及完善司法救濟制度。1.修改部分法規如《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辦法》并制定一部切實保護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的《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法》。2.增加行政訴訟救濟途徑并確立民事訴訟賠償制度,當農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權受到除行政機關和公立學校以外的平等民事主體侵犯時,應當追究侵權者的民事責任,認為應該建立憲法訴訟保障制度。

李業春在《進城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法律保障機制研究》一文認為應該改革現行戶籍管理制度。制定《義務教育經費法》,保證教育經費的合理、足額的投入與使用。制定一部切實保護農民工子女受義務教育權的《農民工子女教育法》并完善《義務教育法》。

鹿文卿在《農民工隨遷子女受教育保障研究》一文提出可以可以采用公益訴訟的救濟方式,公民、社會團體及國家機關都可以作為原告,以 行政不作為 為訴因,以侵犯受教育權的主體為被告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流動人口子女作為一個社會階層,屬于弱勢群體,當個人訴求利益遇到困難時,國家應當提供一種公益訴訟以實現他們的訴求,維護他們的權利。

陳思琦在《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探析》中提出應該加強教育法規的可操作性并且制定《教育經費法》規范教育財政投入法學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3篇)工作報告。增加中央財政對教育經費的總體投入及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完善各種教育經費監督機制,明確違反教育經費法的法律責任。逐步擴大對行政訴訟法中作為保護范圍的 合法權益 的解釋 ,放寬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國外研究動態

年英國政府頒布了《1944 年教育法案》,明令廢除學校教育中的雙軌制,確立人人享有最低限度的平等受教育福利權。2世紀 6年代以來,教育平等的立法理念得到進一步的重視。

1967 年的《兒童和他們的小學》強調政府更加關注教育機會和社會協調,減少社會階層之間的屏障,通過國家干預,突破因社會經濟障礙而陷入貧困的兒童無法擺脫困境的惡性循環,對于那些處于 教育優先區 的貧困與處境不利兒童給予額外的教育資源。20世紀90年代以來,英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政策,推進教育民主化,確保不會有人因貧窮等問題而喪失接受包括高等教育在內的受教育權,2017 年頒布的《兒童法案》,采用法律的形式保障兒童權利,包括衛生權利和平等受教育權等。

美國的 教育券 計劃。美國一些地處經濟發達地區、條件比較優越、歷史比較悠久、牌子比較響亮且又有政府保障的學校,反而不如一些私立學校和條件不利學校更具創新精神。為了實現公平競爭,在更深層次上實現學校均衡發展,在部分地區采取了諸如 自由擇校 和 教育券 等制度,把國家的人均教育經費以 教育券 的形式發給學生家長,由他們自由選擇自己信任的學校,達到學校在競爭中的均衡。

美國的特許學校運行辦法。學校要和教育管理部門簽訂一個合同,學校要對學生承擔責任,公共管理部分就把本地的學生經費給該學校。根據特許學校法,民間也可以興辦,民間興辦的學校可以從國家獲得公共經費。特許學校被認為是公辦學校,不得收取學費,也不得用任何理由拒絕一個在該學區的申請者。

主要研究內容、創新之處

主要研究內容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加快,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保障問題日益突出。本文主要研究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法律保障問題。首先通過分析眾多學者關于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法律保障制度建設的文獻的基礎上,對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的相關概念作了界定,并分析了保障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的重大意義。其次,闡述了我國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保障的歷史進步及其如今面臨的困境,概括了我國近年來在法律在政策對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問題做出的努力,并通過調查得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再次,從法律保障、政策、學校、家庭和自身因素分別分析了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難實現的原因,進而就完善其憲法、民事、行政法律保障提出對策和設想。

創新之處

研究內容的創新:當前,學術界對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保障制度從社會學、教育學等角度研究相對較多,從法律角度研究的比較少。而我國的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的法律保障制度存在諸多不足。本文在研究內容上就從這一角度進行研究。

我國護理學本科培育的是有科研能力與臨床能力的綜合型護理人才法學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3篇)法學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3篇)。教育重在培養質量 ,既要關注護理學本科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又要強調其科研實踐能力。畢業論文是本科生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護理學本科生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開題報告是護理學本科生完成畢業論文撰寫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護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所要研究的問題,并進行實驗方案設計的過程。開題報告的撰寫是訓練護生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1〕。本文對 2017~2017 級某中醫院校的 243 名護理專業本科畢業生的開題報告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以期對提高中醫護理學本科生開題報告撰寫質量進行深層次地探討。

研究對象

級、2017 級及 2017 級 3 屆中醫護理學本科畢業生共 243名,其中 2017 級 62 名,2017 級 74 名 ,2017 級 107 名 。 均為國家高考統一招生,學制4年。

方法

依據選題范圍、科研設計及撰寫方法3 個方面對 243 份開題報告進行回顧性分析,開題報告由資深護理專家與護理學院專職教師依據評分表評分。采用SPSS13.統計軟件對結果進行描述性分析。

結果

選題范圍243份開題報告所涉及的選題范圍見表1和表2。

科研設計 開題報告中實驗性研究占 86.7%,均為臨床試驗,調查研究占29.3%,無研究設計開題報告占 42.28%。其中,實驗性研究設計,明確研究對象納入及排除標準的占85.1%, 隨機占17.7%;正確設置對照的占 79.68%。

開題報告撰寫情況 243 份開題報告撰寫存在問題詳見表 3。

討論

選題范圍

從表 1、表 2 中見開題報告選題范圍較大 ,其中 ,臨床護理最多,占34.98%,其他為中醫護理占 19.75%,社區護理最少僅為3.29%。 中醫護理中,中醫技術操作技能最受關注,涉及內容包括靜脈炎防治、穴位按壓、腹部按摩等中醫專科護理技術,占中醫護理選題方向的87.5%。 中醫護理學本科生開題報告選題范圍較廣泛,特別是涉及到中醫護理及臨床護理的內容較多。 中醫護理技術操作中,穴位按壓及各種防治靜脈炎的中醫護理操作方法最受關注,占中醫護理選題的 87.5%,這不僅表明中醫院校護理學本科生對本專業的重視度及理解力,更說明護生選題能從解決患者實際問題的角度出發, 對本專業的操作技能勤思考與研究,而以社區護理作為選題方向的最少,可能與護生對社區了解不夠有關。心理護理占選題方向的18.52%, 這與當今社會更重視患者、家屬以及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有關。

開題報告撰寫質量

開題報告中需要詳細論述的內容包括選題的目的和依據;選題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及存在問題并附有主要參考文獻;自己的設想以及課題的學術和實際應用價值;選題的基本內容、構思及預期達到的水平;所需的科研條件,擬采取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礎和研究條件 ;論文工作計劃

對策

實行導師制的論文指導

第3篇:護理學院畢業論文范文

【摘要】概述了信息素養的現狀,目前信息素養的教育模式和存在問題,從我國的嵌入式教育實踐出發,進行嵌入式和反嵌入式教學,提出信息素養整合教育的必要性,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和科研創新能力,使大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真正的提高。

關鍵詞 醫學院校;嵌入式;專業;信息素養教育

一、信息素養

1.信息素養概念

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nLibrary Association,ALA)在1989年提出的,指準確判斷何時何地需要信息,并快速有效獲取所需信息,評價、利用已經獲得信息的一種能力。就目前而言,國內醫學專業大學生信息素養水平不是很高,這不僅影響到其個人的今后擇業及發展,而且還會影響到我們國內整體信息素養水平。信息素養不僅包含信息利用和處理能力,最主要的是還包括信息獲取與甄別、信息分析與評價、信息創新與傳遞的綜合能力。從我國的教育實踐及社會發展出發,應加大加強大學生信息素養教學改革,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獲取利用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為其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2.信息素養現狀

2.1學生信息意識淡薄

學生對“信息素養”概念并不清楚,有些甚至完全沒有聽說過。有些學生不知道圖書館在高校信息素養課程中的服務內容與作用,認為圖書館就是借還書的地方。大學生對浩如煙海的信息缺乏需求,對醫學專業信息的敏感程度較低,還未及時認識到掌握知識信息的重要性。獲取知識信息的主動性較差,不善于捕捉、利用已有的最新知識信息,即使有了信息的需求,常常停留在信息感性認識的階段,認為信息素養就是能夠操作計算機網絡和能夠借閱圖書期刊資料等。

2.2學生信息能力薄弱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的研究方法、搜索策略、信息組織和評價,是信息素養的核心內容。目前學生通過文獻檢索課程只是在檢索技術上有所學習,對于如何選擇適合的信息源、制定正確檢索策略有待提高,對于信息的篩選、評價和分析知之甚少,更談不上信息的創新與開發。也就是說學生不知道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即使找到了卻不知道如何使用。

2.3信息道德教育匱乏

信息道德就是在獲取利用信息過程中,每個人都應循序的社會倫理和道德準則。現代社會的信息已是非常豐富,不少大學生在面對洶涌而來的信息時,出現道德缺失,在接受良莠不齊信息時,失去了甄別能力,致使很多學生受到不良影響,甚至利用不良信息出現犯罪行為,造成社會負面影響。這就要求高校應當把德育放在一切教育的首位,重點培養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

二、信息素養教育的現狀及問題

就目前而言,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主要有三種模式:獨立課程教育、課外通識教育、嵌人式教育。

1.獨立課程教育

我校主要由圖書館承擔的本科“文獻檢索與文獻分析”、研究生“醫學信息檢索”課程來完成,它們都是一門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方法課,通過大課理論講授和上機操作實習,傳授文獻檢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了解醫學專業的文獻知識、特點和用途,掌握常用醫學文獻檢索工具的操作使用方法,學會利用現代化計算機網絡對醫學文獻資源進行檢索分析,提高獲取和利用文獻信息的能力,同時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使大學生具有前期初步的科學研究意識和能力,為將來的科研課題相關工作與學習創造基礎。另外我校還開設了網上在線課堂,同學們能夠隨時下載PPT、觀看微課進行自主學習。

目前本科“文獻檢索與分析”、研究生“醫學信息檢索”課為27學時,本科生為限選課,研究生為選修課。都由信息部兼教研室老師承擔教學任務,他們都能夠較全面系統地講解文獻檢索相關的理論與實踐內容,這使得學生能夠系統地學習相關內容,但是因為學生基本都是大一大二新生,專業知識不足造成學生對此課程不感興趣,而且目前學校對本科生大部分專業取消了畢業論文寫作,使得學生認為此門課程近期學而無用。研究生為研一選修課,隨意性比較大,很多學生認為專業課比較重要,因而沒有選擇此門課程,造成研二做課題時不會檢索文獻。

2.課外通識教育

是指圖書館以講座培訓方式為主,開展的包括常規數據庫講座和新生人館教育培訓。新生入館教育培訓可以幫助大一研一學生快速全面了解圖書館資源和各類服務,我校在每年開學周都會對全體新生進行集體培訓,后期安排學院各班級來我館各樓層參觀講解。常規講座由信息部統一安排學科館員到各學院及附屬醫院進行圖書館資源宣講,也會邀請數據庫培訓師來館作專題講座,用戶根據需要任意選擇。

培訓講座多為數據庫專題培訓,由具有專業背景的學科館員或者數據庫培訓師來講授,學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自由選擇是否來圖書館聽課,這種方式可以達到快速了解相關數據庫使用及相關產品的目的,但因為前期宣傳不到位、讀者信息需求意識不強,培訓現場略顯冷清,沒有完全達到培訓預期效果。

3.嵌入式教育

根據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QlL)的界定,嵌入式教學是指把圖書館及其資源的利用教學作為(學科)課程目標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是既要教授專業學科內容,又要培養成功完成與圖書館有關的作業的能力,而且對兩方面的學習結果都要進行測試。

高校圖書館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將信息素養相關知識通過“館員-教師”合作模式融入到專業課程教學。與專業相關的文獻檢索等醫學信息素養知識融入到課堂中,側重醫學生相關專業知識的積累培養,對大學生其專業學習能力水平提高很有幫助。但想要融入課堂中,前提是建立在完備的信息素養標準體系、系統化的信息素養培養計劃及激發專業課教師與圖書館員合作的專業課教學改革等一系列外部政策環境的基礎上。如今,在某些專業課中嵌入3-4個課時的有限的文獻檢索教學內容,是無法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信息素養教學。 (下轉第23頁)

(上接第22頁)

三、我館嵌入式信息素養教學

我館目前從國內的嵌入式教學改革實踐出發,開展了適合我校實際教學環境的兩種嵌入式信息素養教學模式。

1.嵌入式:護理本科專業在大二時已經開設“文獻檢索與分析”課程,對數據庫等檢索知識進行了系統化學習,但由于課時有限和專業知識欠缺,許多學生只是學會檢索技術,應付完考試。護理本科專業在大三下學期開設“護理研究”課程,此門課程中有4個學時的“文獻查詢與利用”章節,護理學院老師文獻檢索能力有限,因而來圖書館尋求合作。在學生有了相關專業基礎,專業課老師主動合作的基礎上開展嵌入式教學是最好的方式。

我們對近3年15個班級開展嵌入式教學,通過與專業課老師前期溝通,采用學生分組選擇護理專業題目、檢索相關中外文文獻、個人撰寫綜述、小組撰寫課題申報書等手段,使該課程文獻檢索環節內容更加充實,在有限教學時間內使學生將專業課與檢索知識融合,達到了老師教學效果滿意,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的目的。

2.反嵌入式:結合實際現有條件嘗試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反嵌入式教學,即保留“文獻檢索與文獻分析”課獨立講授的模式,將不同醫學學科或專業內容要點嵌入到該信息素養課程中,創設出相應情境,實現信息素養教育與專業課程的整合。針對不同層次及專業班級采用不同實踐操作練習,并增加相關專業數據庫講解。本科生重點要求掌握中文數據庫檢索,結合不同專業開展操作練習。由于研究生課程學習壓縮,“醫學信息檢索”課程由原來的必修課變為了選修課,這勢必引起研究生對此門課程的不重視,加之研一專業課程較多還未涉足科研課題,不能及時知曉文獻檢索課程與今后課題開展的密切聯系性。因此針對研究生重點掌握中外文數據庫使用,外文全文、學位論文、綜述等查找,文獻管理軟件使用等,以個人導師研究方向及課題為檢索需求,有針對性進行系統的文獻檢索與分析,真正做到檢索策略的調整與文獻內容的甄別分析。

四、小結

嵌入式和反嵌入式信息素養教學都是在老師專業指導下,學生們運用探討研究的方進行自主學習,主動獲取專業知識,提升學習能力的實踐教育活動,實現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專業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教學目標。今后如何進行適合我國現有國情的更有效的嵌入式信息素養教學改革,值得進一步探索實踐。

參考文獻

[1]胡家榮.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現狀與措施研究[J].圖書館學刊.2006,28(1):14-15

[2]黃振江.高校信息素養教育與文獻檢索教學模式的創新[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15,(1):78-80

[3]肖丹,王喜明.從嵌入到整合——高校信息素養“三位一體”教育模式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3,(4):88-90

[4](印度)阮岡納贊.圖書館學五定律[M].夏云等譯.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2-4

[5]于春萍,李藝紋.關于嵌入式信息素養教學本土化的思考[J].現代情報.2013,33(3):17-19,23

【作者簡介】

王婷(1980-),女,新疆醫科大學圖書館館員,碩士,從事圖書情報學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第二区 | 久久橹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91精品555 | 男女无遮掩做爰免费视频软件 | 日本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性爰视频 | 日韩毛片免费线上观看 | 日韩专区在线 | 国产不卡a| 国产成人毛片亚洲精品不卡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观看 | 成人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视频 | 欧美精品网址 | 看一级特黄a大片日本片 | 免费人成年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在线国产一区 | 99视频网址| 一区三区三区不卡 | 亚洲一区国产 | 午夜成年 | 亚洲国产成人最新精品资源 | 18videosex性欧美69超高清 | 欧美国产在线看 |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精品免费看 | 亚洲日韩视频免费观看 |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 在线视频观看一区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图区 | 在线播放高清国语自产拍免费 | 有码视频在线观看 | 91精品国产综合成人 | 色偷偷亚洲第一成人综合网址 |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福利在线 |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国产一级毛片午夜 | 国产一区亚洲二区三区毛片 | 手机在线黄色网址 | 日韩一中文字幕 |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