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康復治療學專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康復治療;臨床技能;教學滿意度;教學
康復治療學專業是一門起步較晚的新興專業,是科學技術與醫學相互滲透結合,逐漸發展形成的多學科交叉的新興醫學應用技術學科專業[1]。我校為全國首家康復治療學開辦院校,一直在探索如何改善教學質量。項目教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最早的雛形是18 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經過發展到20世紀中后期逐漸趨于完善,并成為一種重要的理論思潮。項目教學法的實施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的動手能力及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在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方面顯示出明顯的優勢[2]。我院將項目教學法引入到康復治療學專業臨床技能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校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校進行康復治療學專業臨床技能學習的學生共120人,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0名,其中觀察組男38名,女22名;年齡18~20歲,平均年齡(18.3±1.3)歲。對照組男35名,女25名;年齡18~20歲,平均年齡(18.6±1.3)歲,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且上學期臨床技能考核成績比較無差異。
1.2實施方法
1.2.1確定項目的目標和任務 帶教教師根據臨床實習需要提出一個或幾個項目任務,然后同學生一起討論,最終確定項目的目標和任務。在確立項目目標和任務時,一方面要求項目活動符合臨床病例的實際情況,即項目具有可行性;另一方面要求項目從設計、實施到完成,必須有一個完整的計劃,即項目的完整性;再者,要求項目的設計應該符合康復治療規則。
1.2.2設計活動形式、步驟和方法 在項目教學中,為了便于項目的操作和管理,在明確項目目標和任務的基礎上,需要對項目運作的基本步驟、形式和方法進行設計。實施過程中,活動的形式一般采用的是分組進行的模式,該模式能夠培養學生小組協作和團隊精神,起到優勢互補的效果。一般每組4~6人為宜。在分組的基礎之上,要求各組列出項目計劃、活動步驟和具體分工。小組的活動步驟可以設計為準備開始階段、研究實施階段、評價總結階段3個部分。要求學生全員參與,注重過程的體驗,全面掌握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過程。
1.2.3成果展示(康復治療方案)與交流 活動結束,帶教教師組織成果的展示與交流,讓學生切身體驗成功與失敗的感覺,并指導學生學會正確對待。成果(康復治療方案)展示可以采取計劃書展覽、多媒體展示、研究報告等多種形式。
1.3觀察指標
1.3.1臨床技能教學考核成績 沿用傳統技能考核方案進行,分筆試部分以及操作部分,總分100分。
1.3.2教學滿意度調查 自擬教學滿意度調查量表進行學生的滿意度的調查,于期末進行調查,量表由10個問題組成,每個問題10分,滿分為100分,100分為十分滿意,85~100分為比較滿意,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PS 19.0統計軟件分析所有資料數據,結果采用(n,x±s)表示結果,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對照組學生十分滿意28名,比較滿意20名,不滿意12名,教學滿意度為80%,觀察組學生十分滿意38名,比較滿意22名,不滿意0名,教學滿意度為100%,觀察組學生的教學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2001 年,“項目教學法”被引入我國,并應用于醫學臨床、計算機、電工以及財會等多個專業的理論知識教學活動中,通過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枯燥的學習氣氛,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的綜合素質[3]。張偉麗等將項目教學法應用到《病理學》的教學中,結果顯示,通過在《病理學》課程的大專院校教學中開展“項目教學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滿意度,強化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明顯提高教學質量[4]。本次研究將項目教學法引入到康復治療學臨床技能教學中,并得到了相似的結果,開展項目教學法的觀察組學生教學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李曉捷,呂智海,張麗華.融創新精神于實踐教學注重康復治療學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8,14(4):394.
[2]郭明,李建軍.我國康復醫學發展的新思路[J].中國康復,2005,20(6):371.
關鍵詞:康復治療專業學生人際溝通能力對策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61-01
現代康復治療的發展要求康復治療人員不僅要學習康復專業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知識和技能,使康復對象能夠得到主動、全面、系統、有效的康復治療。康復治療的實踐調查表明,康復治療需要用70%的時間與他人進行溝通。因此,治療師的溝通交往能力,是做好康復工作的關鍵能力,這就要求康復人員不僅要有扎實的康復理論知識以及熟練的操作技能,還要有較高的人文素質和人際溝通能力。
1康復治療專業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現狀及原因分析
1.1適應能力差。同學們從學校轉入醫院,學習環境、生活環境、社會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心理上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醫院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適應,醫院的教學和管理模式與學校相比更具彈性,強調學生自理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有很強的適應能力,部分學生在學校養成的學習、生活中的依賴性不能很快調整,產生了適應不良的現象,尤其是在處理醫患關系、師生關系等問題時,一些學生感到迷茫困惑,有的同學甚至產生懼怕交往的心理。
1.2社會認知能力不完善。大學正是學生的社會認知系統建立和完善的重要階段,包括對自己、對他人和對環境的認知。在人際交往中,不少同學自我認知出現了偏差,部分學生過高評價自己,與別人交往時以自我為中心,處處為自己著想,只關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遇事強調自己的感受,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價值和人格,漠視他人的處境、利益和感受。還有部分學生自我評價過低,缺乏主見,人云亦云。有些學生甚至壓抑自己的性格,有意討好別人,失去了自己的個性特色。有的同學對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不能正確地理解和接納,阻礙了個體社會化。
1.3過度封閉自己。部分學生在與別人交往時,總喜歡把自己的真實思想、情感和需求掩蓋起來,給人一種孤傲處世的感覺,一些古怪的行為和習慣有時令人難以理解。這種人交往的失敗就在于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閉起來,從而無法與別人溝通,使自己的人際關系處于危機之中。
1.4教育教學存在一定不足。
1.4.1教師方面的因素。康復教師多為專職教師,有的是本校畢業后留校任教或大學畢業后直接分配到學校,他們與病人接觸少,缺乏臨床經驗,對治療環境及病人不熟悉,其教學重點只是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在實訓操作時重操作步驟和操作方法,而忽視了與病人的溝通。沒有讓學生去體驗病人,用自己的感受和語言與病人溝通,更沒有讓學生把溝通貫穿于整個康復治療操作中,學生不會與病人交流,造成了治療上的“啞巴操作”。
1.4.2教學環境方面的因素。康復實操教學區是康復治療學生進入臨床康復治療工作之前的一個重要模擬演練基地,是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和良好習慣的場所,但是在實操課中,很多學校都沒有安排去醫院見習,操作練習面對的都是模型、模具,交流時不能與學生進行情感應答,缺乏真實感,以至學生交流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有的同學感到可笑,從而影響了溝通能力的培養。
2培養康復治療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有效對策
通過以上分析,學院康復治療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較弱,在思想意識上、主觀心理上和溝通技巧上均存在不少問題。因此,針對以上問題,可采取相應的對策來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
2.1加強職前教育,培養優秀的性格品質[1]。通過開展職前宣教講座、情景模擬等活動,一方面學生可以了解康復治療中溝通的重要性,培養優秀的個性品質;另一方面,提高學生認知能力,正確認識自己、他人及環境,善于接納自己的優點、缺點,引導學生懂得尊重別人、贊美別人、鼓勵別人和寬容別人,正確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的個性,鼓勵學生多組織角色扮演活動,讓他們充分體驗不一樣的角色感受。
2.2實施情感教育,深入開展社會實踐。醫患關系是當代醫務人員中最敏感的關系。注重情感教育,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營造和諧、友好、信任的育人環境,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條件。
2.3重視學生個性發展與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培養是大學生未來社會化的重要要求,針對現在學生自我意識強烈的特點,正確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的個性,充分發揮各類教育載體的引導功能,鼓勵有特長的學生積極參與學校各種文體活動,讓他們充分展示自我,在不同的舞臺獲得成功體驗,增強自信心。[2]
2.4在康復治療專業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教師的言傳身教是培養學生溝通技能的關鍵。教師對醫患溝通意義的理解、帶教責任心、康復臨床經驗、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對病人關愛的態度等,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溝通技能的培養[3]。如教師在示教每一項治療操作時應努力做到語言清晰、準確、規范、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根據不同的病人使用恰當的語言與患者通,做好解釋工作。學生練習時,要督促、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醫患溝通貫穿于整個康復治療操作過程中,而不要背老師的語言,這樣反復練習,使學生能自然與患者交流,同時注意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康復治療操作用語,避免說廢話或語言不當引起醫患糾紛。
總之,人際溝通能力作為當代大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重要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提高康復治療專業學生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能力,發展合作精神,是學生走向社會、適應職業環境必備的核心能力之一[4]。培養康復治療專業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病人,在臨床實踐中,學生使用有效的溝通手段,幫助病人適應角色的轉變,為促進病人康復起到重要作用。在實際的康復治療教學中,加強人際溝通技能訓練,創新教育途徑,注重實踐鍛煉,為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主動掌握溝通知識和技能,并能在臨床學習中自覺運用。
參考文獻
[1]劉朝暉,溫梅,李惠超.淺談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06(12)
[2]陳鶯,孫苗芳,黃家懿.護生人文能力現狀及其培養[J].護理學雜志,2007(19)
【關鍵詞】專業技術;自然療法;中西醫結合;循證醫學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cupe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since "Eleventh Five-Year" plan.Methods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cupe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discipline from all military sanatoriums since "Eleventh Five-Year"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ResultsSince "Eleventh Five-Year",the recupe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in our army had realized combination of natural remedies and modern technologies,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ies and Western medicine technologies,and combination of experience-based medicine 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Technology of recupe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combined past and present,Chinese and Western,and theory and practice.ConclusionThe three "combinations" showing special features is not only one characteristic that different from other medicine disciplines,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new developments of recupe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Key words】Professional Technology;Natural Remedies;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Evidence-Based Medicine
療養康復醫學是療養醫學與康復醫學交叉、滲透、整合而成的一門新型的邊緣學科。在核心技術上療養醫學與康復醫學有所不同,一個偏重于自然療法和傳統療法,一個偏重于現代醫學和現代科技。“療養康復醫學”將二者,使自然療法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中醫療法與西醫技術相結合、經驗醫學與循證醫學相結合,在新的基礎上達到融通重整,形成了鮮明的專業技術特色。
1自然療法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療養康復技術融通于古今之間
“自然因子療法”是療養康復醫學最主要、最古老的技術之一。俄羅斯對自然因子療法研究的深度和日本對自然因子應用的廣度有目共睹。近年來,全軍療養院在四醫大陳景藻教授的倡導下,興起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自然因子療法進行研究應用的熱潮。
1.1地處溫泉的療養院對礦泉療法的研究應用 臨潼療養院徐莉等[1]深入分析了臨潼硫酸鹽、氯化物、重碳酸鈉、氟水弱氡復合型礦泉的溫熱效應、力學原理、理化性質及其對人體多項生化指標、微循環、血流變、腦血流等的影響,研究了臨潼礦泉對亞健康軍人、高原作業后軍人、抗震救災人員的心理、疲勞狀態、睡眠質量、頸腰背痛等方面的作用療效,近3年在《中國療養醫學》上發表的系列論著13篇;武漢療養院范平等[2]對咸寧硫磺石膏低氡溫泉進行綜合分析,并對近4 000例皮膚病患者進行了大樣本人群專病治療的療效觀察和作用機理研究;昆明療養院黎英[3]對重碳酸鈣、鎂高熱型溫泉和氯化物及硅酸礦泉進行了骨關節病的療效和作用機理研究,探討了自然因子治療頑疾的新路;興城療養院劉欣等[4]用全身溫泉水療法加腰背肌鍛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方法獨到;230醫院五龍背療養區張衍波等對溫泉泥療的機理深入探討,利用地表深1.5 m的紫黑色火山泥通過溫泉數年浸泡滋養,加熱至22℃~24℃,制成溫泉泥,對軟組織傷、風濕類疾病、創傷、訓練傷后進行康復治療,療效喜人。
1.2地處海濱的療養院對海水療法的研究應用青島一療朱紅宇等[5]探討了海濱療養因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率變異以及對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響;北戴河療養院段利平等[6]觀察了海濱療養因子對老年高血壓降壓療效;鼓浪嶼療養院鄭芳等[7]分析了海濱康復療養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做功指數、左心室功能以及心率變異的影響,李秀增等[8]進行了鼓浪嶼療養區微小氣候觀測;煙臺療養院高鷹等[9]研究了海水浴療法在保健養生防治疾病中的機理作用。多元化的研究加深了對海水療法理性認識。
1.3地處湖濱的療養院對景觀療法的研究應用西湖之濱的杭州療養院趙瑞祥[10]研究了景觀療養因子對機體的免疫功能促進、神經系統調節、生物反饋效應、心理血壓調節等作用及景觀文化內涵;東湖之濱的武漢療養院余紅英等[11]用濾膜采樣等檢驗檢測方法研究了氣候、湖水等自然因子和人文景觀,并對慢性下腰痛、頸椎病、飛行疲勞等飛行員航空性疾病進行了自然因子和人文景觀治療的療效觀察;太湖之濱的總裝無錫療養院也發表了關于湖濱景觀治療各種疾病和亞健康狀態的有關報道。
1.4地處山林的療養院對森林療法的研究應用廬山療養院、峨眉療養院、武漢療養院雞公山療區分別對所在地的自然療養因子進行了分子水平的量化檢測分析研究以及療養康復臨床應用。
古老的自然因子療法在現代高科技檢驗檢測和離子水平的研究中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2中醫療法與西醫技術相結合,療養康復技術融通于中西之間
中醫療法是療養康復醫學最具特色的方法之一。被美國西醫界稱作“創造奇跡的中醫師”的田小明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臨床中心創建了第一個中國針灸診所,成功醫治了很多疑難病癥患者,2007年被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授予“國際杰出醫師貢獻獎”,成為首位由美國總統親自任命擔任白宮醫政委員的中醫專家。我國著名針灸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學敏教授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創立了“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腦卒中、“針刺手法量學”理論以及針刺治療老年期癡呆等研究,構成其學術成就的主要內容,他帶領的“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以世界先進設備、當代高新技術研究發展中的中醫針灸學,充分發揮中醫針灸、推拿、藥物、洗浴、氣功等療法的獨特優勢,促進了我國的康復醫學事業的發展[12]。他們的成功經驗,為療養康復醫學指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中西結合的道路。
與國內外醫學發展趨勢一樣,近年來我軍在療養康復技術的中西結合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大連療養院“全軍軟組織病診療康復中心”杜杰等將針、刀、藥結合的中醫治療方法與磁振熱、低周波、高射頻等西醫物理治療技術相結合,創造了“非手術軟系療法”用于軟組織傷治療康復,中心研制的“功能數顯脊柱治療機”創造性地將中醫、物理治療與現代高科技技術相結合,治療脊柱損傷性疾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青島二療“全軍神經疾病診療康復中心”陳慶華等創造的“六位一體序貫療法”、“三針兩藥一整脊”(神經阻滯注射針、一穴多針平衡針、小針刀,內服外用中西兩類藥,手法整復關節解剖位置)與康復治療的PNF技術、大腦功能重塑技術等相結合,促進腦卒中康復,充分體現了中西醫結合的優勢;興城療養院“中國軟組織疼痛研究會”第五臨床診療中心和“全軍軟傷疼痛治療與康復研究中心”潘德金等,將中醫整脊調衡、穴位壓痛驗證小關節錯位等中醫技術與激光射頻等微創介入技術相結合治療軟傷疼痛達到新水平。
3經驗醫學與循證醫學相結合,療養康復技術融通于理論與實踐之間
循證醫學(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近年來醫學發展中的流行詞匯,其含義為:充分、正確、明智地利用最新、最可靠的各種醫療手段為病人制定最有效的醫療方案。20世紀末,康復醫學界又提出了“循證康復”(evidence based rehabilitation,EBR)的觀點,認為在臨床醫療實踐中如何采集到客觀科學的臨床資料、如何利用相關的數據庫、如何收集和正確分析文獻資料以及正確的統計學方法等“循癥”過程,是獲得最佳康復效果的關鍵[13]。
近年來隨著療養康復醫學科技工作者學歷的不斷提高和對“循證醫學”的共識,采用“循證醫學”方法從事療養康復醫學實踐和研究的人越來越多。北戴河療養院邢建華等[14]用“循證醫學”方法收集中醫癥候動物模型研究進展,為腎病的中西結合康復治療打下可靠基礎;青島第二療養院侯建明等[15]用“循證醫學”研究銀耳多糖對免疫功能和脂代謝的影響以及酶法逆向提取工藝,為心血管代謝異常、各種疾病導致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中藥康復做好充分準備;臨潼療養院王忠波[16]用“循證醫學”探討TCD對模擬失重下腦動脈血流的檢測,為航天員療養康復尋找正確依據;廣州療養院鄭軍等[17]用“循證醫學”分析腰身指數、腰臀指數、體重指數、踝肱指數、脈壓指數等“五指數”對心血管代謝危險的早期評估價值,為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康復提供明智方法。
綜上所述,療養康復醫學的自然療法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中醫療法與西醫技術相結合、經驗醫學與循證醫學相結合,在新的基礎上達到融通重整的專業技術特色,是療養康復醫學專業技術有別于其他醫學學科的特點之一,也是“十一五”以來我軍療養康復醫學學科新進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徐莉,王紹林,仝武軍.臨潼自然療養因子礦泉的臨床應用[J].中國療養醫學,2009,18(6):530-531.
[2]范平,劉曉君,劉明橋,等.咸寧療養區自然療養因子調查與應用[J].中國療養醫學,2009,18(1):1-3.
[3]黎英.溫泉浴療法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分析[J].中國療養醫學,2007,16(11):645-646.
[4]劉欣,王梁一代,張寧.全身溫泉水療法加腰背肌鍛煉輔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療養醫學,2009,18(1):28-30.
[5]朱紅宇,王珩.青島海濱療養因子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響[J].中國療養醫學,2007,16(3):133-134.
[6]段利平,李娟,宋麗,等.海濱療養因子對老年高血壓病降壓療效觀察[J].中國療養醫學,2008,17(7):
387-388.
[7]鄭芳,戴蓉,林玲.海水浴體療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變異性的影響[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8,17(5):452-455.
[8]李秀增,余濤,戴明,等.鼓浪嶼療養區微小氣候觀測[J].中國療養醫學,2009,18(7):578-579.
[9]高鷹,王慶濤.海水浴療法在保健養生防治疾病中的作用[J].中國療養醫學,2009,18(1):11-12.
[10]趙瑞祥.景觀療養因子對機體作用的研究[J].中國療 養醫學,2009,18(3):195-196.
[11]余紅英,張奕.武漢自然療養因子治療飛行員航空性 疾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療養醫學,2008,17(4): 193-194.
[12]石學敏.中國康復醫學的發展必須發揮自己的優勢 [J].中國臨床康復,2002,6(3):329.
[13]范建中.物理醫學與康復的百年進展[J].人民軍醫, 2002,45(1):49-50.
[14]邢建華,翟紅莉.中醫證候動物模型研究近況[J].中 國療養醫學,2007,16(2):68-69.
[15]侯建明,藍進,郭樹興,等.酶法逆向提取銀耳多糖的 工藝研究[J].中國療養醫學,2009,18(4):292-293.
[16]王忠波.TCD對模擬失重下腦動脈血流的檢測[J].中 國療養醫學,2009,18(5):391-393.
【關鍵詞】康復治療學;老齡化社會;課程體系
康復醫學源自于醫療康復,是臨床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康復醫學是以研究病、傷、殘者功能障礙的預防、評定和治療為主要任務,以改善軀體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質量為目的的一個醫學專科。現代康復醫學在中國發展僅有30年歷史,最早的康復醫學工作人員基本來自于臨床醫學、運動康復或中醫學等專業,而康復治療技術人才的本科教育自2011年教育部批準開設僅有十幾年時間。目前,康復治療技術人員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與我國的實際需求相差甚遠。作為一個康復治療學本科專業,如何進行課程設置,如何培養適應我國社會發展需求,具有高度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康復治療師,已成為康復醫學的重要課題。
康復治療學在國家2012年高等教育本科目錄中歸屬于醫學、醫學技術類下的一個本科專業,學生畢業可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就業的方向主要是醫學康復科和醫療康復機構。目前,國內開設康復治療專業的學校越來越多,除了醫學院校之外,還有體育類院校和高職高專學校。學校由于本身條件不同,自身依附的專業基礎不同,所設置的課程及教學內容差別很大。如體育類院校主要從運動康復的角度,中醫院校強調的是傳統的針灸推拿,醫學院校則強調以西醫為指導的臨床康復治療學。總之,由于我們國家本專業建設比較晚,現在對該專業的課程設置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應設什么樣的課程各個院校也多有不同。以下是我院康復治療學專業的課程設置經驗。
1.專業培養目標
我們設立的康復治療學培養目標是:適應社會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基本康復理論及技能,能夠從事物理治療、作業治療及語言治療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康復治療學專業培養的學生,具備一定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及良好的職業道德,比較系統地掌握康復治療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規范的臨床康復、社區康復和初步的康復研究能力,能夠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康復機構從事物理治療、作業治療及語言治療等方面的工作。
這樣一個培養目標,一方面強調康復治療學的基本技能是物理治療、作業治療及語言治療這三大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求學生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在康復機構工作為就業方向。雖然國際康復醫學教育早已發展成為物理治療和作業治療專業,成立了世界物理治療師聯盟(WCPT)和世界作業師治療聯盟(WFOT)等國際組織,有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及作業治療師培養模式,但至今,我們國家尚沒有加入該組織,也沒直接采用該教育模式,故我們也是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制定的專業培養目標。
2.老齡化社會的培養需求
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的到來,與老年相關的疾病越來越多,老年人康復的需求自然也逐年增加,作為康復治療學的學生,將來要為社會服務,老年病人的比例會越來越大,康復治療的疾病譜也會發生重大變化。為此,我們在設計康復治療學的人才培養方案時,也充分注意到這種社會現象,并且專門建立了老年康復實訓室,對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的康復進行重點學習,以此來適應工作需要。
3.課程設置
有作者指出,康復治療學專業培養的是康復治療師, 課程設置應緊密圍繞康復治療技術的理論和實驗制定。該專業要求學生既要掌握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醫學知識, 同時要系統地掌握各種康復治療技術, 因此課程設置既不能照搬國內臨床醫學專業的教學計劃, 也不能照搬國外康復教育的教學計劃,而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 結合中國傳統康復醫學內容, 制定出具有自己特色又基本符合世界物理治療和作業治療聯盟標準的康復治療專業的教學計劃。[1]我們認為,這樣一個基本原則比較符合目前康復治療學教育的國情。為此,我們在康復治療學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在專業基礎課課程設置中,除設置了功能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及藥理學外,重點設置了與康復相關的課程如:醫學物理學、診斷學、醫學影像學、人體發育學、人體運動學及康復醫學概論,而與康復治療關系不大的課程像生物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等放棄設置,另外在專業基礎課的教學中,我們強調的是醫學物理學中的力學,診斷學與醫學院影像學中的骨與關節,人體運動學中的關節功能等教學內容,這為此后的物理治療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專業基礎課總學時608學時,其中理論440學時,實驗168學時,教學以滿足康復專業基礎知識為目的,也不同程度加深教學內容。
在康復專業課的教學中,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康復治療學的技術課程,有康復功能評定學、物理治療學、作業治療學、語言治療學等課程;二是臨床疾病的康復課程,有神經康復學、社區康復學、臨床疾病概要、內外科疾病康復學、肌肉骨骼康復學等課程,這些課程可使學生基本掌握康復治療技術及這些技術在臨床常見病中的應用,另外根據有些學院的經驗以及中國的實際情況,在課程設置中增加了傳統康復方法學,在中醫基本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重點加強針灸、推拿和按摩等教學內容, 使學生能較系統地掌握中醫的傳統康復治療方法。專業課總學時672學時,其中理論480學時,實驗192學時。除此之外,學生在第四學年進行集體畢業實習40周,按教學大綱要求制定和完善實習教學大綱, 制定了實習輪轉計劃和實習期內要求完成的學習內容。在實習中加強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4.實驗室的建設與開放
康復治療學專業是培養康復治療人才的重要基地, 實驗室的建設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 在康復治療學專業的教學中, 由于康復治療學本身的特殊性, 教學應偏重于康復治療技術, 培養學生的康復操作技能。康復治療學專業的教學中有很多操作技術, 單純理論課講解難以收到好的效果,相當部分的實踐操作難以在臨床完成, 因而實驗室的建設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我院康復治療學專業的建設得到領導高度重視, 在醫學院實驗實訓中心辟出400多平方米的場地作為康復治療實驗室, 購進設備共約70余萬元。現有高、中、低頻電治療機、磁療機、腰椎牽引機、平衡訓練測試系統、語言訓練和評估系統、吞咽電刺激治療儀等大型設備, 建成物理治療實驗室、作業治療實驗室、語言治療實驗室、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與康復評定室。實驗室的規模完善, 為我院康復治療專業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為康復治療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5.強化人文教育
現在隨著醫患矛盾的增加,也使醫務工作者更加考慮到醫療工作的社會因素和患者的心理因素,而要求醫療服務更加社會化和人性化[2]。在學校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這方面我們開設了就業與創業教育及三門選修課,增加學生的社會學知識,通過對社會的了解,認識醫學康復工作的復雜性,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使學生到社會能較快適應工作環境。人文課程總學時166學時,其中理論160學時,實驗6學時。
【參考文獻】
【關鍵詞】康復醫學;課程體系;醫學教育
康復醫學源自于醫療康復,是為了康復的目的而應用有關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評估、治療、訓練和處理,以改善軀體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質量為目的的一個醫學專科。
現代康復醫學在中國的發展僅有30年歷史,盡管康復醫學專業發展迅速,也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康復護士團隊,但是團隊成員的職責及其構成極不合理,尤其是康復治療師,多由其他專業轉行而來 [2]。這些都導致專業課程設置不統一、人才培養欠缺專業化和規范化,無法充分滿足日益增長的康復醫學事業發展需要。
1 現狀
1.1 國內外概況 現代康復醫學起源于美國,至今已有70余年的歷史。20世紀8O年代初現代康復醫學引進我國,雖然在我國起步比較晚,但近10余年發展十分迅速。2001年,我國將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納入國家全日制高等教育計劃內,近年尤以高職高專層次的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歷教育發展更為迅猛。
1.2 招生院校分析 經過對6省市的高等院校調研,顯示本專業共有65所院校開展康復醫學類專業,主要發現了兩點:一是如今社會對康復醫學的需求量極度膨脹,國家對康復醫學類專業培養熱情的高漲;二是辦學高校層次多樣,民營資本有所介入。
1.3 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人才的成才方向和規格,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歸宿,而這其中,最能體現培養目標的便是專業名稱的設置。經過對6省市的高等院校調研,反映出康復醫學類專業辦學的特點:一是康復醫學類專業辦學多元化,設計范圍廣;二是康復醫學類專業辦學層次較分明,結構比較合理。
1.4 專業教學模式 我國1949年后成立了一些療養院、康復醫院,綜合醫院成立了物理治療科、針灸按摩科,許多醫學院校開設了物理治療學,物理醫學課程。我國的高等院校大多沒有設立專門的物理治療和作業治療專業,而是采取物理治療為主,兼顧作業的模式培養。
2 問題
目前我國已有40多所本科院校開設了康復治療本科教育,70多所普通院校開展了康復治療技術專科教育。但與國外相比之下, 我國康復醫學教育普遍存在規模小、系統性差、臨床實踐和科研能力較為薄弱的問題。經過專業培訓出的合格康復人才極少,各種大量的康復機構基本處于虛設狀態。因此,我國康復醫學的醫療資源的硬件與軟件無法相匹配。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發現仍存在以下問題:
2.1 課程設置不統一,影響學生質量 國內開辦此專業本科教育的院校,其 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均在摸索之中,其專業課程設置的名稱、課程門數、各課程學時數等均無統一標準,專業基礎及專業課程的界定不是很明確,同一課程在不同院校的課程分類不同,尤其是康復治療技術高職高專層次的康復教育,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統一規劃教材。
2.2 培養目標不統一,影響人才水平 人才培養的方向不夠明確,絕大部分從業人員是從護士崗位或技師崗位轉行而來,一般未接受過正規的專業學歷教育或培訓,最多僅接受過本科室傳、幫、帶,業務素質相對較差。我國前幾年康復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雖然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客觀的需要.但由于各種原固.普遍存在著“雜”、“短”、“散”、“淺”等弱點,我國以康復治療師為培養目標的專業名稱五花八門 ,有命名為“康復技術”、“運動康復”、“保健康復”,也有命名為“社區康復”、“康復治療”等名稱 。專業名稱不統一 ,勢必導致培養目標不一致。
2.3 院校層次偏低,影響專業技能 在2002年開始的10年間,開設康復治療專業的專科和本科院校共有97所,但1O年內沒有1所高等院校開設系統的康復教育,這顯示了康復教學的院校層次較低,大部分學校相關教學設施并不完備,而使得教育出來的康復醫師或治療師素質和專業技能并不是很高。其次,本科院校和專科院校開設的課程層次差別較大,這種參差不齊的差異將會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導致無法通過院校培養盡快為我國提供高素質康復專業人才。
3 建議與思考
我國開展康復醫學專業教育起步較晚,與西方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由于各院校在辦學理念和師資隊伍上存在差異,我國開設此類專業的院校,其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仍在摸索之中,其專業名稱的設置、課程門數、各課程學時數均無統一標準。以上種種原因導致我國康復醫學教育存在巨大差異性。但從長遠看,我們應該與國際相接軌,提高康復醫學類專業教育的規范性和統一性。與此同時,世界各國在針對康復治療師的培養上都結合了本國國情進行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我國有自己的國情特殊性,所以我們在借鑒他人培養經驗的基礎上,也可以加以改革。
【參考文獻】
[1]劉志學,黃愛華,翟佳麗.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教育現狀及三所院校培養方案對比.社區醫學雜志,2014,(20);66-68
[2]李學軍.康復治療學人才培養的探索.科技致富向導,2014,(32);318-318
[3]朱曉委.國內外康復醫學教育現狀比較.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4);66-67.
[4]陳艷.國內醫學院校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教育課程設置比較分析.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0,(10);992-995
1我國康復醫學需求巨大,康復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不足
1.1病、殘、傷、老群體增多,康復醫學亟待發展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各類殘疾人總數為8296萬人,有康復需求者接近5000萬。而隨著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2013年老年人口數量突破2億大關,患有各種慢性病、并有生活能力障礙需要康復服務的老年人約有7000多萬。此外,我國有2億多慢性病患者,需要提供康復服務的超過1000萬。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每年因交通、工傷事故等各種意外致殘需要康復人數為10多萬。因此總體而言,我國有康復需求的人群超過了1.3億,由此可見,康復醫學需求巨大,亟待發展。
1.2康復機構建設不足,專業化服務亟需加強我國現代康復醫學以臨床康復模式為主,輔助以機構康復和社區康復。從國家層面上,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民政部、教育部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殘聯)等部門均積極發展康復服務機構:目前,中國殘聯系統建有各類各級殘疾人康復機構19000多家;國家衛生部門明確要求所有三級醫院都必須設立康復醫學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需要具備社區康復的功能,目前,至少800多家三級醫院開設了康復醫學科,已建設18000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但是各個康復機構、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康復服務的能力不足20%,嚴重缺乏康復技術人才,康復服務缺乏專業性,至今沒有形成專業化建設的規模和基礎,康復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目標,我國康復機構的發展狀況令人擔憂[2]。
1.3康復醫學教育滯后,人才培養模式亟待規范目前,我國康復人才分為康復醫師和康復治療師,但無論哪一類,我國康復技術人才缺口都非常大,各類康復技術人員總數不足10萬[3],但依據國際標準,我國康復技術人才需求量達30萬,因此市場潛力極大[4]。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康復技術人員與人口的比例非常低,以康復治療師為例,目前世界各國物理治療師和作業治療師與人口的比值平均約為70/10萬,而我國內地只有0.4/10萬[5]。我國的康復人才培養起步晚,2002年才正式批準建立康復治療學本科專業,學制4年。目前雖有50多所學校開設康復治療學專業,但每年僅培養二三千名康復治療師,遠不能滿足當前需求。由于所設專業院校有限,康復醫師中只有少部分人是通過在大學或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習,獲得學歷學位后成為康復醫師。也有極少部分通過去國外進修學習或獲得碩士、博士學位,成為我國康復醫學隊伍的精英。但大多數康復醫師是由其他臨床醫學專業轉行而來,他們在國內的康復機構進修一段時間后就直接成為康復醫師。由于康復醫學人才培養體制的不健全,嚴重制約了康復人才的培養與發展。
2直面康復醫學發展問題,走出康復醫學認識誤區
2.1服務資源缺乏,康復醫學負重前行近幾年來,我國康復服務機構不斷增多,但仍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康復服務資源嚴重缺乏,服務水平較低。1億多需要康復服務的殘疾人、慢性病患者、意外傷殘者、老年人等人群尚未得到有效滿足。康復服務水平與康復需求之間存在著較大落差,這一水平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水平也不相稱。全國殘聯副主席沈曉明教授曾經說過“:我們有能力把他從死亡線上救出來,但是我們卻沒有能力讓他‘無殘’生存”[6]。這成為我國當今康復醫學發展的真實寫照。
2.2康復醫學教育起步緩慢,專業人才培養總量不足由于我國康復醫學教育起步晚,且培養體系尚未健全,每年培養的康復治療師人數僅2000多人,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30萬康復專業人才的缺口,毫無疑問是制約我國康復醫學事業發展的“瓶頸”。康復醫學人才短缺,既有起步晚的歷史原因,但也有人才培養體制不健全的現實因素。首先,我國大學本科新專業目錄中只有康復治療學,學制為4年,且授理學學位,沒有康復醫學本科專業,致使我國康復醫學人才嚴重短缺。其次,雖然我國康復醫學人才的培養層次已經涵蓋本科、碩士、博士,但每年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培養人數僅數百人,遠遠滿足不了社會需求。最后,康復醫師的專科化培養,即康復醫學住院醫師培訓項目只在極少數的綜合醫院進行,沒有形成制度,有關專業設置、職稱評審、業務領域、診療科目等方面的政策還不夠完善,嚴重制約了康復醫學人才隊伍的發展。
2.3民眾認識存在誤區,康復醫學普及發展受限對康復醫學的認識誤區主要表現在:(1)把康復醫學和理療混為一談。(2)把康復與治療分開,認為生病是住院治療,然后才是康復,而忽視了康復需要貫穿整個臨床治療過程。(3)受醫院追求經濟效益的影響,只承認康復醫學的社會效益,而懷疑和誤解康復醫學的經濟效益等,嚴重影響了康復醫學在民眾中的普及和康復醫療機構的發展,制約我國康復醫學事業的健康發展。
3改革創新,建設中國特色康復醫學體系
3.1創新康復醫學教育體系,科學規劃人才培養布局唯有符合中國實際的改革與創新,才具有生命力。因此,我國的康復醫學人才培養既要與國際接軌,又要彰顯中國特色,既要立足國情,又要符合醫學發展規律,同時還要開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面對巨大的康復醫學人才需求,建議:(1)在高等醫科院校開設康復醫學本科專業,培養高起點、專業化、高水平的康復醫學專業人才,并授予醫學學位,與現行的康復醫學碩士、博士培養相銜接。(2)授予康復治療學專業畢業生理學和醫學雙學位,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康復醫學領域,同時也為康復治療人才在職稱評審、職業發展中增大空間奠定基礎。(3)在國家的醫學人才培養布局中,應科學規劃、合理設置,建設培養康復醫學專門人才的康復醫學院。(4)盡快建立康復治療師資格認證體系和制度:應盡快建立中國物理治療師和作業治療師協會,創造條件加入世界物理治療師協會和世界作業治療師協會,在康復治療師的資格認證上盡快與國際接軌。
3.2傳承與創新并舉,打造多學科聯合的康復醫學體系目前我國的康復醫學在學派上有現代臨床康復學、中醫康復治療學、中西醫結合康復學等派別。為了適應中國國情,我國康復醫學應在廣泛吸取國際現代康復醫學理論和技術的基礎上,融入中國傳統醫學的康復方法,多學科聯合創新與合作,開發高效、低廉的中醫藥康復療法技術[7],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康復醫學體系。
3.3拓展康復醫學服務,構建康復服務網絡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在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中建立康復醫院和康復醫學科,逐步形成住院康復、門診康復、社區康復、家庭康復等完整的康復服務網絡。在此基礎上,實現康復治療費用的醫療保險覆蓋,真正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康復醫療需求。同時,將康復醫學與療養學互相融合,發揮療養學在增強體質、防治疾病、促進康復方面的作用,利用療養院來拓展康復治療的理論和技術,形成高端康復醫療保健機構[8]。
3.4加強高新技術應用,提升康復醫學技術支撐隨著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康復醫學的高科技含量正在不斷增加,康復工程配合康復醫療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在今后康復醫學領域引進和采用諸如康復機器人、高端輔助矯形器具等智能系統,對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將產生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康復合作中心卓大宏主張疾病、損傷和殘疾的防治與康復應以預防為主體、以社區為基礎、以中西醫結合方法為手段、以工程技術和藝術為補充[9]。另外,應充分利用綜合型醫院完善的設施,為康復醫學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將康復醫學積極滲透到臨床疾病治療早期,為提高患者生存和生命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3.5強化人文精神培養,打造德業雙優的人才隊伍康復醫學面對的人群多長期遭受病痛、傷殘的折磨,他們的康復不僅需要從生理治療方面入手,更需要在心理和社會等方面進行呵護,這就要求康復醫學工作者具備更大的同情心、責任心、耐心、熱心和愛心。康復醫學教育要在系統醫學觀的指導下,強化人文醫學教育,培養品學兼優的高素質康復醫學人才,更好地推動我國康復醫學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音樂治療課程;調查研究
現階段,我國醫療衛生領域鄭處于改革發展的重要階段,以往單一的生物醫學理念已經不再符合人們對于醫療衛生的要求,而臨床醫療體系更加關注醫學治療與人為關懷的相互結合。醫學實踐結果證實,人們心里狀態的改變和不良情緒的消除,會對其疾病的治療和生理健康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患者發生疾病后,尤其是嚴重疾病的患者,通常會發生程度不同的情緒和心理問題。音樂治療的主要目標在于患者各種情緒和心理需求的滿足,所以,其更加關注患者疾病治療過程中的精神和人為關懷。作為一個醫學、心理學、音樂相結合的綜合性新興學科,音樂治療在世界發達國家的臨床治療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且治療手段和方法較為常數。音樂治療措施起始于美國,而當今美國已經成立了超過200個音樂治療機構,且設立音樂治療專業的大學也達到80所以上。盡管我國醫學研究人員對音樂治療的臨床應用、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進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相關的研究結果仍然較為初級,而隨著人們對于心理健康關注程度的增強以及對于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音樂治療在我國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按照中國音樂治療學會高校專業委員會的統計,我國已有6 所醫學院、11 所綜合大學、7 所音樂學院設置了音樂治療方向和音樂治療專業,其中,北京市共有中國音樂學院和中央音樂學院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開設了音樂治療專業,但是,每年報考該專業的人數相對較少,無法滿足社會對于這種類型人才日益增長的需要。
1 音樂治療專業的發展背景
中國音樂學院與1988年首次成立了音樂治療大專班,而這也是我國音樂治療課程早期研究和實踐的基礎,由音樂治療領域學者張鴻懿等任教。隨后,受到師資力量不足、報名人員過少等因素的影響,該專業停止招生。但1989年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的成立以及中國音樂學院1988年第一屆音樂治療專業學生的入學,標志著我國在音樂治療領域專業化發展道路的開始。進入90年代以后,我國的音樂治療領域逐步拓寬,并涉足兒童孤獨癥、兒童智力障礙等疾病的治療,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同時,我國的傳統音樂治療觀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一階段我國對于傳統音樂治療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和研究,為有中國特色的中西結合的音樂治療發展觀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的組織和倡導之下,我國有越來越多的醫療工作者和音樂工作者開始涉足音樂治療領域的探索研究,然而,盡管這一時間很多醫療機構都大膽嘗試音樂治療的理論和時間,但通常僅僅是簡單地為患者播放“音樂處方”,這就導致我國20 世紀80 年代末、90年代初這段時間里, 音樂治療研究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此后,我國的音樂治療專業教育逐漸涌現,很多音樂治療學者都在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的支持下,在不同領域、不同地區開始了積極的實踐,使得中國音樂治療專業發展逐步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音樂治療學術世態。
2 音樂治療專業的就業前景和社會需求
2.1 音樂治療人才的主要就業去向
現階段,我國音樂治療人才的就業方向相對較為靈活,可選擇的就業方向包括:對于具備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學生,可選擇進入高等院校開展教學活動;少管所、監獄、戒毒所等心理治療結構;臨終關懷、腫瘤科、產婦分娩、鎮痛等綜合醫院的臨床治療方向;孤獨癥、殘障、兒童康復中心、老年病院、兒童醫院、精神病院等專科醫療單位。現階段,音樂治療在我國的應用通常為疾病的輔助治療,而沒有將音樂治療應用到輕度心理障礙患者、各類學生、亞健康人群等普通群體或是服務對象,因此,我國的音樂治療仍然處于初級階段,該專業人才的就業前景仍然較為廣闊。
2.2 音樂治療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
從世界發達國家音樂治療課程的發展情況來看,很多社會服務機構、社區心理診所和醫療單位等都設置了音樂治療工作室,配置了專業的音樂治療人才,由此可見,音樂治療已經初步實現了職業化發展,并在一定程度滿足了國家和人民對于音樂治療的需求。從現階段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對于音樂治療人才的培養和應用仍然停留在病然后治療的狀態,而沒有將其納入多種疾病的預防措施,由此可見,我國社會對于音樂治療人才的缺口仍然較大,有待于進一步的發展和應用。在一些發達國家,基本上每個醫療單位都設置了音樂治療室,為來訪的每個患者提供包括身心疾病維護、疼痛控制、醫療生活環境、癌癥康復、臨終關懷、分娩、麻醉、康復和心理等在內的治療服務。
3 我國音樂治療人才培養現狀
3.1 各教育層次相關專業的開設情況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于音樂治療重要性認知的逐步深化,全國各大高職院校的都紛紛建立起了音樂治療專業,例如,首都師范大學、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北京地區高等院校都設置了音樂治療專業,然而,這些院校都是的相關課程也僅面向本科甚至研究生層次的學生,而高職院校開設音樂治療課程的學校卻少之又少。現階段,高職院校音樂治療課程開設的主要目標在于為心理輔導、康復訓練、特殊青少年職業教育、特殊兒童基礎教育和特殊兒童早期教育提供教師儲備。
3.2 高職和本科所述專業介紹和專業目錄
音樂治療專業實踐環節和專業核心課程包括:畢業論文、專業實習、音樂醫學、心理學、醫學和音樂學,以及相應課程的實踐環節和其他特色課程。學生縮影具備的專業核心能力包括: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醫學心理學知識和臨床醫學指標,同時,還要求學生能夠對于基礎性疾病的患者具備相應的心理治療、心理咨詢和疾病的診斷,通過自身所掌握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治療技能,強化疾病的音樂治療能力。專業培養目標:除了基礎性的音樂治療、心理學、醫學和音樂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還應具備各項知識的基本操作能力,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就業方向包括各級醫療衛生單位、職業中學、幼兒園、中小學、企業工會、基層社區文化單位和各級藝術團體。由人才的培養目標來看,音樂治療與音樂康復治療人才的培養目標較為相似,所以,本文認為可將音樂康復治療與音樂治療相結合,兩者的共同點在于:都以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主要方向,但音樂治療更加關注在各個醫學領域內滲透音樂治療的技能,而音樂康復則相對更加全面和深入。
參考文獻
[1] 張孝杰.高職音樂類專業作曲理論課程教學模式微探[J].理論學術,2011(01).
[2] 陳華,黃春燕.音樂治療在高職院校的應用探索[J].文化萬象,2012(02).
[3] 譚軍.音樂治療對高職生網絡道德人格異化的案例分析[J].科教文匯,2009(04).
[4] 鐘代琴.團體音樂治療在高職高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藝術學院,2015(01).
[5] 史瓊,樊嘉祿,葉建國,陳軍.音樂治療的歷史及展望[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1).
[6] 楊迪.新興行業――音樂治療師淺析[J].科海故事博覽[J].科教創新,2009(03).
1.1骨科疾患和老年疾患是康復醫學學科發展的重要方向
交通事故、運動競技導致骨折、脊髓損傷(截癱)及顱腦損傷等創傷日益增高,其后期功能康復使康復治療技術成為首選。同時,老年康復迫在眉睫。中國科學院2009年的資料顯示,未來40年我國人口老齡化將導致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病率顯著上升,解決認知、行為與精神障礙,實現個人的身心全面健康已成為國家的迫切需求[7]。
1.2康復醫學的信息化和工程化發展
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建設信息化康復醫療機構,實施遠程康復醫療及遠程康復技術培訓,密切康復機構與社會的聯系,密切康復專業人員與傷殘人士的聯系,達到康復醫療信息的資源整合、互聯互通及信息共享。同時,虛擬技術(VT)、增強技術(AT)、康復機器人技術、人腦-電腦介面技術(BCI)及其他多種實用適用輔助技術和產品-輔助器具。這種康復醫學與工程技術的深度結合,將促進康復醫療技術含量的提高和技術創新,極大地提高康復成效,改善患者認知功能,提高其生存質量。
1.3康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逐步接軌國際標準
隨著康復醫學的科研和學科建設不斷深入,將進一步完善康復專科醫師規范化培養制度,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康復治療師專業教育將逐步向以下方向發展:①從設置康復治療單一專業轉為設置PT、OT,并逐步開設言語治療專業;②逐漸規范PT、OT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學大綱等;③建立開設PT、OT專業評估準入制度;④建立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的職業系列和資質認證及準入制度;⑤培養和建立一支勝任專業教學的師資隊伍[10]。2四川省康復醫學教育的問題與困難2.1基礎教育落后,教育資源分布不平衡四川省近年來康復醫學教育發展迅速,形成了一定的格局,但是相對于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仍有較大差距,在康復專業人才的培養數量和質量上離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康復需求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國康復醫學碩博士點大部分在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國家級康復醫學教育培訓基地大多分布在上海、南京、武漢、廣東等東南地區[2]。在四川康復醫學各層次辦學機構中,有3所學校舉辦研究生教育,4所學校舉辦本科教育,4所學校舉辦專科教育,3所學校舉辦五年制高職教育,11所學校舉辦初中起點中專教育。特別是在康復醫學高層次教育中,僅有四川大學開展了康復治療學的本科、碩士、博士和博士后流動站于一體的教育體系及實踐。
2康復專業人才匱乏、專業化程度低
中國現階段需要康復治療師11.47萬人,人才缺口達10.09萬人。按未來5~10年所需,有待補充康復醫師3000~5000名,目前康復醫學專業教育還存在著缺乏規范化等問題,影響培養質量[11]。康復醫療機構及服務集中在大中城市,而縣、鄉,尤其農村基層缺乏基本而必要的康復服務。我國政府提出,到2015年每個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都將得到康復服務。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加速康復醫學人才培養。四川省乃至全國康復教育發展都面臨著起步較晚,發展不足,康復從業人員數量少,學歷層次低,專業化程度不變的問題。康復專業人才的數量和質量亟需提高。
3缺乏統一的康復醫學辦學標準及專業評估制度
目前四川省乃至全國各院校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沒有統一的標準,對于專業基礎及專業課程的界定不是很明確。同一課程在不同院校的分類不同;課程名稱及教材亦無統一的標準,專業課程繁多,名稱及學時數都缺乏可參考的標準[12]。康復專業人員臨床康復知識和技能培訓比較薄弱,康復醫學師資不僅數量少,而且質量也不高。有些師資僅經過專業知識的進修或短期培訓即上崗,甚至有的院校只能臨時聘請從事臨床工作的康復醫師授課,教學理念和方式陳舊,教學水平參差不齊。而部分院校教學基地建設滯后,病種相對單一。
4四川省康復醫學教育發展對策
4.1確立分層次培養目標,著眼康復專業醫師和治療師的培養
康復醫師:康復醫學與理療學是在臨床醫學下設立的二級學科,研究生培養包括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其培養模式與臨床醫學其他專業一致。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的康復醫學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能獨立處理臨床常見病和疑難病,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和教學能力,了解康復醫學發展方向、新進展、新技術及相關科學研究方法的高級人才。學生畢業被授予醫學專業學位或醫學科學學位,畢業后從事臨床醫師工作或研究工作。康復治療師:根據國務院學位辦在2011年3月8日頒布的新學科目錄設置,其中醫學技術以獨立全新的一級學科面貌出現在我國的醫學門類中。該學科主要是培養緊密配合臨床醫生醫療服務工作中掌握特殊醫療技術與醫療技能的高級治療師,其中包括康復治療學。康復治療專科教育、高職教育和中專教育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培養臨床應用型治療師,康復治療本科教育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培養臨床應用型和學術型治療師。目前,我國還沒有康復治療師的研究生教育,應探索和建立康復治療師的研究生教育,盡快培養出能與國際接軌的高水平康復治療學人才。
4.2加強“雙師型”康復醫學師資培訓和專業實踐教學
很多院校實踐證明,醫校合一、“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是適應國情的最佳醫學教育管理體系。康復教研室與康復醫學科有機結合,康復醫學教育與科學研究、醫療衛生服務相互促進、互為支撐。康復醫學專業教師均為醫院康復醫學科臨床醫生。康復專業理論與康復醫療服務實踐結合,發揮“雙師型”師資在教學中無可比擬的優勢作用。要加強培養學科帶頭人,鼓勵骨干教師在職深造,提高學歷層次等。同時,在教學培養計劃中要側重康復治療技術的教學,增加其理論和實踐教學。
4.3發揮各級康復醫學專業學會的作用
發揮參謀和智囊作用,為教育和衛生行政部門指導和規范院校康復醫學教學提供參考建議。制定《康復醫學教育最低標準》;協助審議和認證康復醫學專業開辦資質;統一規范和指導康復亞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材編寫;指導、培訓康復專業人員通過國家專業職稱考試。
4.4實施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和康復護士的規范化培訓
建立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為龍頭、各地市醫院為核心的四川省康復醫學教育培訓網絡,加強與各級醫療機構協作發展,形成了“華西主導、全省參與、院際協作、合作共贏”的聯盟模式。根據地區實際,充分利用各類資源,有計劃地開展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康復專業人員培訓。對縣級以上醫院康復人員,進行康復醫學理論和治療技術的在職培訓,提高其對臨床常見疾病的康復治療水平。對省市級以上醫院康復業務骨干和社區康復醫生、治療師進行全脫產學習,重點加強康復治療師培訓。建立省級康復治療師培訓基地,逐步完成在崗康復治療師全員培訓。同時建立制定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和康復護士培訓大綱和教材,逐步建立完善康復醫學專業人員繼續教育制度。
4.5加強區域協作,建立康復醫療協同網絡
以成都為主導,綿陽、自(貢)瀘(州)等地協同,構建三角試點創建示范區,以網絡信息技術為手段,以信息、知識、資源共享為基礎,以人才培養、技術支持、醫療服務、管理咨詢及科技產業發展為核心內容,培養師資、搭建培訓網絡和交流平臺,以在位教育和在線教育為手段,搭建起全省城市社區和農村衛生人才的畢業后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體系。發揮華西康復優質資源的輻射作用,集合四川各院校康復教育資源,統籌規劃,優勢互補,探索網絡聯盟協同發展模式,為城市社區和農村地區不斷培養和輸送核心適宜技術的康復醫學專業人才,改善和提高基層康復醫學人力資源配置,帶動西部康復醫學技術水平的提升。
4.6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適應康復醫學全球化發展趨勢,充分發揮國內外康復醫學學術團體和專業機構的資源優勢,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追蹤和引進世界先進康復醫療技術。引進國內外優秀康復人才來川工作,同時不斷提高本地化康復醫學人才素質,組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優勢學科和專家隊伍,推動康復醫學事業快速發展。
康復科在隨著人們生活所需,業務隨之快速發展,為進一步規劃好科室發展,結合實際情況,具體該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康復科下一年度工作計劃》,供您閱讀,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康復科下一年度工作計劃1
近年來,現代康復治療項目逐步納入基本醫保,是為康復醫學發展的絕佳時機,加之我院各級領導對康復醫學科大力支持,又恰逢我院新病房大樓開診,對康復醫學科的硬件裝備,人員配備,管理、教學和醫療質量安全保障,均提出較高要求。為此,更鞭策我們在科室建設、診治水平、醫德醫風、科研創新、人員配備、硬件設施上不斷發展,現制定2014年度工作計劃如下:
一、著力建設康復科病房、規范發展康復科病房管理
請求院部成立康復病區,面積1000平方米左右,裝潢留置康復訓練治療大廳,面積200平方米左右,設置床位20張,按照康復科標準裝潢病區。加強住院部病人管理,實行有康復特色的病房管理模式。
二、人才引進,培養
我科現有醫師5人,其中理療醫師一名,醫師嚴重缺編,請求院部至少安排二名醫師,一至二名治療師上崗,以維持病區正常運行。現有醫師建議院部安排到省立醫院康復科依次參觀學習一個月,主要針對神經康復治療、物理治療學習。
三、醫療器械配備
請求院部購置康復訓練器材一套,大概20至30萬左右,現有理療器械破舊不堪,部分更新如腰椎牽引床,超短波,中頻治療儀,微波治療儀,大概至少10萬左右。(可行性報告附采購申請后)
四、康復護理
建議院部安排最小護理單元,5人,或者固定2至3人,白班,夜班由中醫科護理部代值。
五、內部管理,橫向聯系
1.安排醫生定期到其他科室查房,了解病人康復情況,指導相關科室醫師開需要的康復治療項目,指導本科人員制定康復計劃及實施。本科醫師熟練掌握各種儀器的適應證,向其他相關科室醫師推介本科特色。
2.有計劃對本科醫師進行全面康復培訓,做到康復理論和康復治療技術每周一小訓每月一大訓,以提高每位醫師的康復理論及康復治療技術水平。
3.全面開展運動療法、作業療法、言語訓練、吞咽障礙治療,拓展腦損傷、腦癱、骨折術后功能康復。
4.在院內外宣傳康復項目特點治療效果提高社會各界康復意識。通過病人及時反饋的意見與建議,及時改正我們工作當中的不足,以提高工作質量與服務。
5.對疑難病人進行科內討論,以提高治療效果增進康復醫療技術水平。
6.勞務酬金實行二級分配,以工作量為主,結合崗位工作、職稱、病人滿意度綜合考慮
康復科下一年度工作計劃2
在新的一年里為了將科室工作做得更好、使醫療工作順利進行,醫療質量逐漸提高,特訂計劃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1、在醫院黨、政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全科人員繼續認真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并認真貫徹執行,堅持“九不準”,積極參加院內外一切政治活動,堅持政治學習。
2、調動全科人員的積極性,繼續發揚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進一步提高醫療質量,減少醫療糾紛,爭取杜絕差錯事故的發生。
3、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改善服務態度,一切為了病人,千方百計為病人解除疾苦,做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二、業務、人才培養方面
1、開展門診診療工作,爭取住院人數達到40人,收入達到380萬。 2.向其他相關科室醫師推介本科特色,加強與ICU、骨外科、其他科室的合作;
3、擬開展穴位貼敷、臍療、足心療治療中風后遺癥、治療神經源性膀胱、穴位埋線治療中風后運動障礙、肩周炎、慢性胃腸炎、腰椎間盤突出癥、中藥熏洗治療肢體運動障礙,突出中醫特色; 4.有計劃對本科醫師、治療師進行全面康復培訓,做到康復理論和
康復治療技術每周一小訓,每月一大訓,以提高每位醫師的康復理論及康復治療技術水平。
5、加強人才培養,擬派三名治療師和兩名護士先后到省級康復醫學科參加康復進修學習。擬增加1名內科研究生,三名康復治療師,可以從在本院實習的學生中挑選,還可以從外面招聘,申請一名有經驗的針灸治療師,開展中醫治療項目。鼓勵現有治療師考康復治療師證,爭取人人有證;
6.按照診療方案進行,及時完成臨床路徑;
7、鼓勵開展新項目新療法,鼓勵科研及論文撰寫。將其作為評先的條件之一。爭取2項科研立項,2篇論文在國家級雜志發表; 8.利用萬名醫師下鄉村和網絡、電臺,做好科室宣傳;
9.新院建成后,三年后,在充分利用60張床基礎上,爭取達到80張床,爭取再引進四名研究生,一名康復專業,一名內科專業,一名骨科專業,一名針灸專業,十名康復治療師,康復科分成三個單元:卒中單元、骨關節病單元、內科病單元(老年病康復),康復治療師也分成三組,有計劃地向這個方向培養。
三、綜合治理方面
加強綜合管理,按規定及標準貫徹落實各項政策,做好醫療安全工作,搞好室內、外衛生,做好防火防盜工作,營造良好就醫環境,繼續做群眾滿意醫院,配合醫院的中心工作順利進行.
康復科下一年度工作計劃3
近年來,現代康復治療項目逐步納入基本醫保,是為康復醫學發展的絕佳時機,加之我院各級領導對康復醫學科大力支持,康復病區成立,開張大吉,病房供不應求,對康復醫學科的硬件裝備,人員配備,管理、教學和醫療質量安全保障,均提出較高要求。為此,更鞭策我們在科室建設、診治水平、醫德醫風、科研創新、人員配備、硬件設施上不斷發展,現制定2015年度工作計劃如下:
一、著力建設康復科病房、規范發展康復科病房管理
康復病區已經成立,按照衛生部國家標準裝潢,煥然一新,裝潢留置康復訓練治療大廳,面積八十平方米左右,設置床位二十張,目前床位供不應求,開張大吉,采購器械最遲三月份到位。按照規范病區管理,加強核心制度學習和執行,完善三級查房,加強住院部病人管理,實行有康復特色的病房管理模式。
二、人才引進,培養
我科現有醫師五人,其中理療醫師一名,門診上班一名,病房三名醫師,無法正常排班,嚴重缺編,存在嚴重醫療隱患,請求院部至
少安排二名醫師,一至二名治療師上崗,以維持病區正常運行。此十萬火急!現有醫師建議院部安排到上級醫院康復科依次參觀學習一個月,主要針對神經康復治療、物理治療學習。或者請上級醫院醫師過來傳幫帶。
三、醫療器械配備
現有采購計劃院部已通過,估計爭取春節前安裝測試使用完畢,暫時以器械公司培訓為主,所有醫師必須熟知操作,完全掌握適應癥,禁忌癥,專人保管,確保醫療安全。根據醫療需要,逐步添置被動訓練器械.。
四、關于醫保
加強住院病人床位管理,嚴格實行病人離院請消假制度,避免醫保查房,堵住醫保漏洞。及時書寫病歷,病程記錄,規范用藥。
五、內部管理,橫向聯系
1.安排醫生定期到其他科室查房,了解病人康復情況,指導相關科室醫師開需要的康復治療項目,指導本科人員制定康復計劃及實施。本科醫師熟練掌握各種儀器的適應證,向其他相關科室醫師推介本科特色。
2.有計劃對本科醫師進行全面康復培訓,做到康復理論和康復治療技術每周一小訓每月一大訓,以提高每位醫師的康復理論及康復治
療技術水平。
3.全面開展運動療法、作業療法、言語訓練、吞咽障礙治療,拓展腦損傷、腦癱、骨折術后功能康復。
4.在院內外宣傳康復項目特點治療效果提高社會各界康復意識。通過病人及時反饋的意見與建議,及時改正我們工作當中的不足,以提高工作質量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