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商務交易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電子商務及其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網上購物已經成為人們購物的主要方式之一。以“淘寶網”為代表的C2C(ConsumerToConsumer)電子商務形式也發展迅猛。據相關數據顯示,“淘寶網”已占據我國C2C市場72.9%的份額。如此大的份額其主要源于三個方面的競爭策略:網站建設初期的占領市場策略、交易方式策略和安全策略。
本文認為,在“淘寶網”的發展過程中,交易策略即“淘寶網”網上交易流程最為重要,因為如果沒有一個公平、可靠、便捷、符合客戶交易特點的交易流程,即使電子商務中的安全問題及其他技術問題得到了解決,買賣雙方也無法在“淘寶網”上完成交易,淘寶也無法持久地蓬勃發展。
“淘寶網”網上交易流程采用“拍前聯系”方式,即通過即時聊天工具“淘寶旺旺”,買賣雙方先對交易物品的特性、價格等進行溝通,再付貨款;采用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中介的支付方式,相比于傳統的貨到付款和款到發貨交易方式,平衡了買賣雙方的利益。但是這種交易流程仍舊存在著一些缺陷和問題,比如,若買方收到貨后不進行確認,將造成賣方資金積壓;對于買方要求退貨的情況,此交易流程未作考慮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信用級別較低等。
現有的網上交易流程
目前,各個電子商務網站廣泛采用的交易流程有三種或這三種流程的綜合。這三種交易流程是:貨到付款交易流程、款到發貨交易流程和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中介的交易流程。
貨到付款交易流程。該交易流程中買方占有優勢,買方首先在賣方的網站上瀏覽選擇商品,待賣方確認訂單后發貨,當買方收到商品后支付貨款。該流程保障了買方的利益,但無法保證賣方的利益,賣方沒有絕對的把握收到買方支付的貨款。
款到發貨交易流程。款到發貨交易流程是買方在賣方的網站上選擇商品后,直接將貨款支付到賣方,待賣方確認收到貨款后才向買方發貨。該流程顯然無法保證買方的利益,買方很有可能支付了貨款但無法收到賣方的商品。
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中介的交易流程。該交易流程是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交易中介,為買賣雙方暫時保管貨款,買方先將貨款支付給第三方支付平臺,待買方收貨后,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確認,第三方支付平臺才將貨款劃給賣方。圖1顯示了以“支付寶”為例的交易流程,其交易過程如下:第一步:買方在賣方的網站上選擇商品,并選擇網上支付貨款;第二步:賣方確認訂單后將買方網上支付的請求發送給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第三步:買方在線支付貨款至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第四步: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向賣方發送支付結果,并通知其發貨;第五步:賣方根據反饋的支付結果,發送商品;第六步:買方收到貨物后,通知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付款給賣方;第七步:賣方與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結算貨款,賣方收款。
“淘寶網”網上交易流程也基本采用該種流程,但在交易細節上還有一些不同:買方在賣方的網站上瀏覽選擇商品時可以通過“淘寶旺旺”與賣方溝通;若買方不確定收貨,一段時間后,支付寶將自動將貨款匯至賣方賬戶;交易成功后,買賣雙方進行信用互評,具體流程如圖2所示。
淘寶網交易流程的優缺點分析
(一)淘寶網交易流程中的優點
以“淘寶旺旺”為載體,實現“拍前聯系”。“拍前聯系”是指買方與賣方溝通聯系后再付款的方式,采用這種方式的網站必須同時提供便于買賣雙方進行溝通的工具。“淘寶網”以“淘寶旺旺”為即時溝通工具,實現買賣雙方付款前的交流。
電子商務在我國發展的時間還不長,網上交易雙方的誠信監管、交易的安全性等諸多問題還未得到解決,因此僅通過網站上的商品文字介紹或圖片就確定購買,買方必然會有所擔憂,這種對網上交易流程的質疑進而必然影響了C2C電子商務的發展。“淘寶網”借助“淘寶旺旺”,使其網上交易的買賣雙方可以對商品的特性、價格等先進行溝通探討再付款,優化了交易流程,提高了C2C的服務質量。
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中介,平衡買賣雙方利益。“淘寶網”采用以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為中介的交易流程,“支付寶”為買賣雙方暫時保管貨款,相對于貨到付款、款到發貨兩種交易流程,這種交易流程平衡了買賣雙方的利益。
貨到付款交易流程是買方具有優勢的交易流程,買方若不滿意賣方提供的商品可以拒付貨款。此外,賣方有可能無法收到買方支付的貨款;款到發貨交易流程則相反,它是賣方具有優勢的交易流程,賣方收到買方支付的商品貨款后有可能不發貨,造成買方的損失。“淘寶網”以“支付寶”為中介的交易流程平衡了買賣雙方的利益,買方確定訂單后將貨款匯至“支付寶”而不是賣方,因此賣方、買方均不可使用這部分資金。賣方發貨后,待買方收貨確定后才通知“支付寶”與賣方結算劃賬,因此賣方必須在實物交易成功后才能獲得貨款,有力地保障了買方的利益。而這種模式下,由于“支付寶”第三方的監管,只要交易成功,賣方一定可以獲得貨款,有力地保障了賣方的利益。
增加“信用評價”環節,提高交易安全。“淘寶網”網上交易流程不同于其他C2C網站,在其交易流程的最后一個環節是交易雙方互相評定信用級別。評價分三種,好評+1分,中評不加分,差評-1分。若是買方或賣方對交易滿意可給對方好評,反之則中評或差評。這種交易流程,使得“淘寶網”網上交易的雙方的信用情況可視,若交易者存在欺詐行為,其信用級別必然較低,可以警示其他交易者與其交易時應慎重。
在交易流程的最后加上“信用評價”環節,提高了網上交易的安全性,是“淘寶網”在安全策略方面的突破,也是其較之其他C2C網站的一個優勢。
(二)淘寶網交易流程中的缺點
賣方資金積壓問題。買方收到商品通知“支付寶”后,“支付寶”才能與賣方結算,向賣方支付貨款。因此,對于賣方而言,存在著支付周期過長、資金積壓的問題。尤其是對于規模較小的賣方,資金的積壓問題很有可能造成其無法持續經營,因此退出C2C市場。
缺少退貨情況的處理。“淘寶網”網上交易流程中未涉及對于退貨情況的特殊處理,而退貨情況是極為常見的。現在“淘寶網”交易流程中若買方對于商品不滿意或有其他原因,買方需在“支付寶”要求的期限內申請“退款”,退款處理周期也較長。此外,若買方未在此期限內申請,那么“支付寶”將直接將貨款匯至賣方賬戶,買方將無法追回此次交易的貨款。
缺少對賣方的約束。在交易流程中缺少對賣方的約束,賣方在網上的商品信息很有可能是其沒有或缺貨的商品,因此買方下了訂單后,賣方才提示買方說自己缺貨,造成此次交易失敗。這種對賣方約束的缺少,必然在一定程度下降低了“淘寶網”向買方提供服務的質量。
第三方平臺無法處理交易糾紛。“支付寶”在交易中只起到中介的作用,對于買賣雙方的交易糾紛,“支付寶”或“淘寶網”都無法處理。
第三方支付平臺信用等級低且存在一定的金融風險。“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信用等級僅為一般的商業信用,較之于銀行而言,其信用等級是較低的,其抵御各類風險的能力也相對較弱。因此,一旦“支付寶”在運作過程中出現問題,“淘寶網”網上交易流程即不可用。此外,買賣雙方把資金暫存于“支付寶”上,“支付寶”有挪用資金的可能性,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淘寶網”交易流程的安全性。
(三)淘寶網交易流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通過以上對“淘寶網”網上交易流程的缺點分析,本文總結淘寶交易流程中需要改進的問題有:賣方資金積壓問題、流程中無對退貨情況的處理、缺少對賣方的約束力和中介方的信用級別較低。因此,需要提出一種新型的既能保持淘寶網現有交易流程的優點,又能解決上述問題的交易流程。
以銀行為中介、買賣保證金為保障的新型網上交易流程。本文針對上述分析,對“淘寶網”交易流程提出改進建議,設想了一種以銀行為中介、買賣保證金為保障的新型網上交易流程,其交易流程如圖3所示。
該交易流程的具體過程是:第一步:買賣雙方獲得數字證書;第二步:買賣雙方通過“淘寶旺旺”商討交易,買方選擇商品;第三步:買方確認交易商品,下訂單,并通知銀行;第四步:買方銀行凍結買方貨款和交易保證金;賣方銀行同時凍結與買方保證金相等數額的賣方保證金;第五步:賣方銀行通知賣方發貨;第六步:若賣方缺貨,則通知買方,繼續第七步;否則,跳至第九步;第七步:買方與賣方一同請求銀行解凍資金;第八步:雙方銀行均收到雙方的解凍請求后,解凍資金,交易結束,跳至第十二步;第九步:賣方發貨至買方;第十步:若買方滿意,則通知銀行劃款,繼續下一步;否則,則通知賣方要求退貨,跳至第七步;第十一步:銀行解凍雙方資金,并且買方銀行將貨款轉至賣方賬戶,交易成功;第十二步:買賣雙方信用評級。
該交易流程以銀行為中介,解決了第三方交易平臺(“支付寶”)信用級別不高的問題。買方、賣方都需要交付交易保證金,這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買方、賣方的交易行為。在該交易流程中,買賣任何一方無法單方面終止交易,只有雙方達成共識一同通知銀行時,雙方在銀行被凍結的資金才可以解凍,因此二者的利益得到了較好的均衡。
但是這種交易流程同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中介的交易流程一樣,仍只能起到中介的作用,若交易的買賣雙方出現糾紛,銀行或“淘寶網”仍沒有辦法對其約束或解決。
結論
網上交易流程的優劣影響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本文通過對比現有的三種網上交易流程,以“淘寶網”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淘寶網”網上交易流程的優點:通過“淘寶旺旺”實現“拍前聯系”;以“支付寶”為中介,平衡了買賣雙方的利益;買賣雙方可互相評定信用。此外還分析了其存在的缺陷和問題:賣方資金積壓、流程中無對退貨情況的處理、缺少對賣方的約束力和中介方的信用級別較低等,找到C2C電子商務交易流程中現存的問題并針對此問題提出了改進建議,即建立一種以銀行為中介、買賣保證金為保障的新型網上交易流程。
參考文獻:
1.高嵩,馬敏書.國內C2C電子商務網站競爭策略初探[J].今日科苑,2007(20)
1、見面握手時,忌形成十字交叉形,即當他人兩手相握時,不能在其上下方再伸手,更不能依在門檻和隔門握手。
2.俄羅斯有"左主兇,右主吉"的傳統說法,因此,切忌伸左手給對方,無論是握手還是遞還物品。
3.遇老者、婦女、上級時不應主動伸手,要等待對方。臉要保持微笑,若臉冷若冰霜,沒有表情,則對方視為冷淡的表現。
4.稱呼女性時,切莫用"太太"一詞,這將引起對方的不快。有職銜稱職銜,或給對方介紹的機會,侍機行事。
5.忌用手指指點點,不論在任何場合都是如此,俄羅斯人認為這是對人的莫大污辱。在人面前,不能將手握成拳頭,大姆指在食指和中指間伸出,俄語中稱此手勢為"古基什",是蔑視嘲笑的粗魯行為。而美國人常用的手勢--用大姆指和食指接觸成"O"形,其他三指伸直(OK),在俄羅斯則是非禮的表示。
6.交往中切忌用肩膀相互碰撞,這種行為一般只發生在摯交朋友之間,否則,身體碰撞是極為失禮的行為。
7.避免交談中使用"你應該"一詞,俄羅斯人向來尊重個人意見,反感別人來發號施令于已。
8.不能說"你發福了"之類的話。朋友久別重逢,寒暄問候時,切不可論胖談瘦。俄羅斯人覺得這是在形容其臃腫、丑陋。
9.打招呼忌問:"你去哪兒?"這不是客套的問候,對俄羅斯人來說,這是在打聽別人的隱私。
10.讓煙不能給單支,要遞上整盒。點煙時忌諱劃一根火柴或用打火機給三個人同時點火,不能將別人的煙拿來對吸。
11.男女在社交場合,臨別時,男人要為婦女穿大衣、拉開門,要讓婦女先行,不能自己開門拂袖而去。
12.送禮不得送兩樣物品--刀和手絹。在俄羅斯、刀意味著交情斷絕或彼此將發生打架、爭執;手絹則象征著離別。
13.不要在渴酒時勸酒或蓄意灌酒。俄羅斯人十分貪杯,酒鬼遭人蔑視,故意引別人喝醉,則令人憎恨、厭惡。
“一分為二,融二為一;先分化,后融合;先融合,再分化;一生二,二化一;千變萬化,層出不窮”,這就是“二位一體”方法論的簡單表述。根據“二位一體”方法論,可演生出“二位一體”的教學創新模式。譬如:教學框架或結構的穩定性與教學方法的創新性“二位一體”;教學活動在宏觀上的整體性與教學模式各要素之間微觀上的全息性“二位一體”;教學活動的有序性及可操作性與教學目標實現的多樣性及靈活性“二位一體”;教學內容的真實性及層次性與教學評價的過程性及多元性“二位一體”;等等。可見“二位一體”僅是方便的說法,它會因時,因地,因人,因境,因法,甚至因“您的成長”而演生出具體的、階段性、地域性的“二位一體”的教學實例。它所表現出的“柔”性,正是“二位一體”教學模式本身所具備的廣泛的適應性,因為“二位一體”思想本身就源于對電子商務教育教學創新機制的深刻洞察與省悟。
二、深度改革,阻力重重(電子商務教學模式改革難題剖析)
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要滿足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一定要在實戰或近似實戰的教學環境中,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才有可能實現教學目標與企業崗位要求的無縫對接(我們認為僅使用模擬訓練平臺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可參《電商運營實景工作室構建初探》)。比較典型的做法,如浙江某高職學院電子商務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雖有特色,卻難以效法,因為大部分職業技工類院校無論教學管理、學生管理還是后勤保障等機制,均是為適應“學科體制”定制的,且幾十年來運行良好,成熟穩健,很少有人愿意改變它。電子商務運營模式與傳統的學科體系的教學模式在結構上不一致。譬如就教學作息時間而言:一般學校每周上課五天,每天六節課左右,每節45分鐘,課間還有10分鐘的休息,節假日,寒、暑假均是休息時間;而電子商務沒有時間的限制,網絡銷售的黃金時間往往在教師與學生休息的時間,業務一旦開展,必需要有個連續的過程,不可能這樣對客戶說,“對不起,到下課時間啦,請您等十分鐘”,或說,“對不起,放假啦,您開學后再來罷”。如果不與企業合作,學校自做電子商務創業項目,往往是鼓勵學生做個淘寶網個體戶。我們并不反對在校學生創業,但我們反對搞人人創業,因為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具備創業的條件的(創業成功畢竟是少數,很可能因此打擊了學生的專業自信心);同樣我們不反對每個學生去淘寶網開店,但我們反對將電子商務專業演變成淘寶個體戶的業務培訓,因為這與我們的培養目標不符。如果與企業合作,正常情況下電子商務運營平臺由企業提供,運營一旦開始,企業是不能容忍中間停業的行為的,這就必然要求我們按照電商企業運營的節奏來安排教學,若此,會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呢?僅從上表列舉的部分問題來看,“教改者”成了“麻煩制造者”,他也許解決了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問題,卻給一大堆人帶來了諸多麻煩,像這樣的教學改革,能獲得多少支持率?教學改革力度越大,往往阻力也越大,難題也越多。受益者(比如學生)可能因其惰性而不配合;而受損者肯定會反對(往往不一定反對改革,而是有其切實的困難)或消極敷衍,有時甚至解決了一個問題,又帶來了新的問題;學校決策層常因難以均衡各方利益或不能承擔“個別專業的改革打亂全校工作”的風險而否決這樣的教改方案。所以要做一個智慧的教改者,既能達到教學改革的目標,又盡可能避免或化解來自多方的阻力,這就需要在“方法論”上有突破性進展。
三、分化融合,化解難題(以“二位一體”方法論,創新電子商務教學模式)
電子商務的本質規律決定了其有效的教學實訓及對實訓效果進行準確評價的難度巨大:如果我們按真實運營流程進行實戰性教學,就必然與現有整班制、45分鐘一節課的教學模式相沖突;反之,如果用虛擬平臺替代實戰平臺,雖然教學可以按班按時進行,卻遠離真實的市場規律,即便你學的是“真”技能,也無法驗證與準確評價之。但是,如果運用“二位一體”的方法,就能化解矛盾。我們可將教學區域分化成“工作區”與“學習區”,這是“二位”,而通過學習、工作互動平臺融二為一,使學習、工作融為“一體”。這里的“工作區”又可一分為二,即:它可以是企業建在學校內的物理意義上的校內實訓基地(即“實景工作室”),也可以是互聯網上的不具實體性的電商網站;同樣,“學習區”也可一分為二,即:可以是45分鐘一節的真實的教學課堂,也可以是不受時空限制的自主學習平臺(有條件者可構建學習工作站軟件平臺)。有分化必有融合(因為分化與融合本身也是“二位一體”的),譬如,無形的“學習區”與有形的“工作區”融合而成一體;有形的“學習區”與無形的“工作區”融合而成一體;有形的“學習區”與無形的“學習區”融合而成一體;有形的“工作區”與無形的“工作區”融合而成一體如是等等,至于具體運作過程中使用哪一種模式,要視學校當前的教學條件而定,因勢就勢,因形隨形,哪個適應,就用哪個。以上僅僅是教學模式因素之一即教學環境的創新,足見運用這種思想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的能量有多大。如果這么多全息相關的教學因素,整合在一起,二位一體,一位二體,分化融合,融合分化,法法相因,法法相成,無窮無盡這將演繹出多少精彩紛呈的教學改革的創新模式!現以“電商運營實景工作室”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為例,來嘗試詮釋如何以“二位一體”方法論,化解矛盾,平衡多方利益,從而實現教學改革的目標的。現對工作學習互動平臺之“互動”關系,舉二例略加說明。例1:假如:某“學習區”正在學習的模塊為《網站美工—產品圖片處理》,其教學項目來自“工作區”1、2、3中甲、乙、丙諸公司過去(異步)圖片處理的典型實例(這些實例均為企業業務骨干帶領“工作區”學生運營的真實案例,當然需要經專業老師整理成適合于課堂教學的素材),這里是多個“工作區”對一個“學習區”。再假如:乙公司正有圖片處理的工作任務,“學習區”(可以是多個進行網站美工教學的“學習區”)可以領取當前(同步)“工作區”正在進行的圖片處理任務,制作完畢后提供給“工作區”作為參考,“工作區”可選擇其中優秀者直接運用到企業電商運營網站上,并追蹤記錄其效果(評測指標如“圖片的點擊率”,無論“工作區”或“學習區”的所有操作系統均可即時錄屏,作為追蹤考核的依據之一,這樣“工作區”或“學習區”的學生均有運營業績作為其成績的評價指標),這是多個“學習區”對一個“工作區”。例2:假如:多個“學習區”正在進行《在線客服》模塊的教學,教學項目素材同樣可以來自多個“工作區”的真實案例,但在線客服的案例不能直接照搬照套原有素材,一定要整理成適合45鐘一節的課堂教學需要的內容(容量適中且緊湊),多個“學習區”的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分析某“工作區”在線客服的對話記錄,總結得失,并可進一步提煉成《在線問答臺詞手冊》等,供多個“工作區”參考。這是多個“學習區”對多個“工作區”的關系。
四、二位一體,“柔”性似水(“二位一體”方法論適應性探討)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因能隨圓就方,不耗時間,不花成本,不費周折,不失效率,而為至善至柔之物。“二位一體”方法論,因近“水”般的柔性,具有廣泛的適應性與示范性,不會因為學校硬件或軟件的缺乏而不能效仿,當然也不能生搬硬套。“二位一體”方法論,在應用時注重:以我為本,從我出發,整合一切可用資源,分化融合,創新教學,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貼近企業對電子商務運營人才的迫切需求,從而實現電子商務教學模式改革的目標。
五、結束語
關鍵詞:電子商務信息安全數據加密數字簽名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絡的迅猛發展,基于Internet的電子商務也隨之而生,并在近年來獲得了巨大的發展。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應用形式,改變了傳統商務的運作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商務效率,降低了交易的成本。然而,由于互聯網開放性的特點,安全問題也自始至終制約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因此,建立一個安全可靠的電子商務應用環境,已經成為影響到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性課題。
二、電子商務面臨的安全問題
1.信息泄漏。在電子商務中主要表現為商業機密的泄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交易雙方進行交易的內容被第三方竊取;二是交易一方提供給另一方使用的文件被第三方非法使用。
2.信息被篡改。電子的交易信息在網絡上傳輸的過程中,可能被他人非法修改、刪除或被多次使用,這樣就使信息失去了真實性和完整性。
3.身份識別。身份識別在電子商務中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如果不進行身份識別,第三方就有可能假冒交易一方的身份,破壞交易、敗壞被假冒一方的信譽或盜取交易成果;二是不可抵賴性,交易雙方對自己的行為應負有一定的責任,信息發送者和接受者都不能對此予以否認。進行身份識別就是防止電子商務活動中的假冒行為和交易被否認的行為。
4.信息破壞。一是網絡傳輸的可靠性,網絡的硬件或軟件可能會出現問題而導致交易信息丟失與謬誤;二是惡意破壞,計算機網絡本身遭到一些惡意程序的破壞,例如病毒破壞、黑客入侵等。
三、電子商務的安全要素
1.有效性。電子商務作為貿易的一種形式,其信息的有效性將直接關系到個人、企業或國家的經濟利益和聲譽。因此,要對一切潛在的威脅加以控制和預防,以保證貿易數據在確定的時刻和地點是有效的。
2.機密性。電子商務是建立在一個較為開放的網絡環境上的,維護商業機密是電子商務全面推廣應用的重要保障。因此,要預防非法的信息存取和信息在傳輸過程中被非法竊取。解決數據機密性的一般方法是采用加密手段。
3.完整性。由于數據輸入時的意外差錯或欺詐行為,可能導致貿易各方的差異。此外,數據傳輸過程中的丟失、重復或傳送的次序差異也會導致貿易各方的不同。因此,要預防對隨意生成、修改和刪除,同時要防止數據傳送過程中的丟失和重復并保證傳送次序的統一。
4.不可抵賴性。電子商務可能直接關系到貿易雙方的商業交易,如何確定要進行交易的貿易方正是進行交易所期望的貿易方這一問題則是保證電子商務順利進行的關鍵。在交易進行時,交易各方必須附帶含有自身特征、無法由別人復制的信息,以保證交易后發生糾紛時有所對證。
四、電子商務采用的主要安全技術手段
1.防火墻技術。防火墻就是在網絡邊界上建立相應的網絡通信監控系統,用來保障計算機網絡的安全,它是一種控制技術,既可以是一種軟件產品,又可以制作或嵌入到某種硬件產品中。所有來自Internet的傳輸信息或發出的信息都必須經過防火墻。這樣,防火墻就起到了保護諸如電子郵件、文件傳輸、遠程登錄、在特定的系統間進行信息交換等安全的作用。實現防火墻技術的主要途徑有:分組過濾和服務。分組過濾:這是一種基于路由器的防火墻。它是在網間的路由器中按網絡安全策略設置一張訪問表或黑名單,即借助數據分組中的IP地址確定什么類型的信息允許通過防火墻,什么類型的信息不允許通過。防火墻的職責就是根據訪問表(或黑名單)對進出路由器的分組進行檢查和過濾。這種防火墻簡單易行,但不能完全有效地防范非法攻擊。目前,80%的防火墻都是采用這種技術。服務:是一種基于服務的防火墻,它的安全性高,增加了身份認證與審計跟蹤功能,但速度較慢。所謂審計跟蹤是對網絡系統資源的使用情況提供一個完備的記錄,以便對網絡進行完全監督和控制。通過不斷收集與積累有關出入網絡的完全事件記錄,并有選擇地對其中的一些進行審計跟蹤,發現可能的非法行為并提供有力的證據,然后以秘密的方式向網上的防火墻發出有關信息如黑名單等。防火墻雖然能對外部網絡的功擊實施有效的防護,但對網絡內部信息傳輸的安全卻無能為力,實現電子商務的安全還需要一些保障動態安全的技術。
2.數據加密技術。在電子商務中,數據加密技術是其他安全技術的基礎,也是最主要的安全措施,貿易方可根據需要在信息交換的階段使用。目前,加密技術分為兩類,即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
(1)對稱加密。對稱加密又稱為私鑰加密。發送方用密鑰加密明文,傳送給接收方,接收方用同一密鑰解密。其特點是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同一個密鑰。使用對稱加密方法將簡化加密的處理,每個貿易方都不必彼此研究和交換專用的加密算法,而是采用相同的加密算法并只交換共享的專用密鑰。比較著名的對稱加密算法是:美國國家標準局提出的DES(DataEncryptionStandard,數據加密標準)。對稱加密方式存在的一個問題是無法鑒別貿易發起方或貿易最終方。因為貿易雙方共享同一把專用密鑰,貿易雙方的任何信息都是通過這把密鑰加密后傳送給對方的。
(2)非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又稱為公鑰加密。公鑰加密法是在對數據加解密時,使用不同的密鑰,通信雙方各具有兩把密鑰,即一把公鑰和一把密鑰。公鑰對外界公開,私鑰自己保管,用公鑰加密的信息,只能用對應的私鑰解密。同樣地,用私鑰加密的數據只能用對應的公鑰解密。RSA(即Rivest,ShamirAdleman)算法是非對稱加密領域內最為著名的算法。貿易方利用該方案實現機密信息交換的基本過程是:貿易方甲生成一對密鑰并將其中的一把作為公開密鑰向其他貿易方公開,得到該公開密鑰的貿易方乙使用該密鑰對機密信息進行加密后再發送給貿易方甲;貿易方甲再用自己保存的另一把私有密鑰對加密后的信息進行解密。貿易方甲只能用其私有密鑰解密由其公開密鑰加密后的任何信息。為了充分發揮對稱和非對稱加密體制各自的優點,在實際應用中通常將這兩種加密體制結合在一起使用,比如:利用DES來加密信息,而采用RSA來傳遞對稱加密體制中的密鑰。
3.數字簽名技術。僅有加密技術還不足以保證商務信息傳遞的安全,在確保信息完整性方面,數字簽名技術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目前數字簽名的應用主要有數字摘要、數字簽名和數字時間戳技術。
(1)數字摘要。數字摘要是對一條原始信息進行單向哈希(Hash)函數變換運算得到的一個長度一定的摘要信息。該摘要與原始信息一一對應,即不同的原始信息必然得到一個不同的摘要。若信息的完整性遭到破壞,信息就無法通過原始摘要信息的驗證,成為無效信息,信息接收者便可以選擇不再信任該信息。
(2)數字簽名。數字簽名實際上是運用公私鑰加密技術使信息具有不可抵賴性,其具體過程為:文件的發送方從文件中生成一個數字摘要,用自己的私鑰對這個數字摘要進行加密,從而形成數字簽名。這個被加密的數字簽名文件作為附件和原始文件一起發送給接收者。接收方收到信息后就用發送方的公開密鑰對摘要進行解密,如果解出了正確的摘要,即該摘要可以確認原始文件沒有被更改過。那么說明這個信息確實為發送者發出的。于是實現了對原始文件的鑒別和不可抵賴性。
(3)數字時間戳。數字時間戳技術或DTS是對數字文件或交易信息進行日期簽署的一項第三方服務。本質上數字時間戳技術與數字簽名技術如出一轍。加蓋數字時間戳后的信息不能進行偽造、篡改和抵賴,并為信息提供了可靠的時間信息以備查用。
五、小結
本文分析了目前電子商務領域所使用的安全技術:防火墻技術,數據加密技術,數字簽名技術,以及安全協議,指出了它們使用范圍及其優缺點。但必須強調說明的是,電子商務的安全運行,僅從技術角度防范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完善電子商務立法,以規范飛速發展的電子商務現實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從而引導和促進我國電子商務快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謝紅燕: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及對策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350-358
[2]彭禹皓蘭波曉玲:電子商務的安全性探討[J].集團經濟研究,2007,(232):216-217
今天在我們班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辯論會,同學們發言踴躍,氣氛非常熱烈。
我們以“開卷有益”和“開卷未必有益”為題,進行辯論。同學們個個巧舌如簧,你來說,我來辯,都互不相讓,“楊可!“老師叫道我,因為我是支持“開卷有益”的正方,我是這樣說的:“我認為開卷有益,因為我們可以從某些書籍中學會并懂得一些知識,例如:“十萬個為什么”“天文小百科”等……
我講完之后,正方的同學們給予了我非常熱烈的掌聲,我坐下來,暗喜沒人反駁,突然,就來了這么一位“不速之客”,“小烏龜”??尹依然。天吶,怎么老天給我找了一個“女強人”?看來,這次辯論會反方是贏定了,喂?我們正方的主力中心怎么沒舉手,“程九程,你怎么不舉手呢?你寫的很好呀!”我們正方的同學叫他。嘻,你看到這一定心里有了疑問,為什么有人叫“aba”式的名字。其實,他并不叫程九程,而是叫程九銘,程九程是四年級下學期,一節音樂課上,音樂老師叫錯了程九銘的名字,我們把這個老師給他起的名字叫成他的外號,叫順口了,就一直叫這個名字了。
辯論會就要結束時,老師告訴我們正方的反方都不完全對,有的書可以看,是好書,但也有某種書會讓青少年誤入歧途。所以雙方都不完全對。開完今天的辯論會,我明白了:“要讀好書,不要什么都讀。”
關鍵詞: 商務英語教學 語義解讀 教學方法
1.緒論
商務英語是商務社會文化中的特有語言現象與現代英語的功能變體。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程度的逐步加深,人力資源市場對復合型、應用型商務翻譯人才的需求也愈發膨脹,且根據多年來用人單位的調研數據及商務英語專業的辦學實踐來看,具備扎實的語言知識基礎、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商務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是當前企業人才聘用及培養的重點。而商務英語專業課程在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卻未符合時代及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仍存在較多不足:“一言堂”、“填鴨式”等傳統教學模式普遍存在;在教學方法上對商務加英語的模式教學生搬硬套;過于注重教材表面知識,類似于語義解讀等細節問題處理失當。這些教學模式及方法都致使商務英語教學難以獲取較佳的教學效果,不利于合格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因此,我選取商務英語教學中的語義解讀引導問題進行研究,對于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2.文獻綜述
2.1語境的定義和分類
“語境”(context),即言語環境,包括語言因素與非語言因素。諸如時間、空間、情景、話語前提等與詞匯使用存在密切聯系的均屬于語境因素。該概念最早是由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B.Malinowski)在《意義的意義》一書的補錄中提出的。書中,他將語境區分為“情景語境”與“文化語境”或稱之為“語言性語境”與“非語言性語境”。其后,英國倫敦學派的弗斯(Firth)又將context的含義引申至話語的上下板塊,甚至于話語與社會環境間的關系。我國當代語言學家張志公則從內容方面將語境劃分為現實、廣義的語言環境。英國語言學家韓禮德(Halliday)進一步將語境因素歸納為三個組成部分,包括場境、交際者及方式。總體而言,盡管學術界關于語境的內涵看法有所異同,但概念闡述并無較大的相悖之處。
就此來說,語境的定義可概述為:語境,即使用語言的環境,是由一系列為語言表達特定意義且與言語交際緊密聯系的若干因素構成的。語境可分為三類:話語語境、情景語境及文化語境。
2.2語義的定義
所謂語義(semanteme,semantics),即由聲音與意義構成的語言符號、語言結構的意義平面。語義是由符號表征的,其中符號是由能指(signifier)、所指(signified)二心理實體構成的不可分割的二元體。
3.教學方法
3.1教學采用的方法
3.1.1專業術語語義解讀引導
術語是應用語言的重要分支,商務英語術語翻譯作為國際商貿交往中的重要交流途徑,自然也對譯者的專業功底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因此,我在商務英語的實踐教學中著重加強了對專業術語語義的解讀引導。在具體的術語教學中,我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原則要求,即將“信達雅”標準轉換為“忠實、準確、統一”這三條基本原則。
其一,忠實原則。這不僅是對句式結構一致性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突出“意義不悖于原文”這一基本準則,絕不允許出現所謂“近似性”的字樣,這是對學生商務意識及學術素養的基本規范。在商務廣告翻譯的拓展學習中,我就向學生強調了這樣一點:信息對等,突出廣告賣點。還應聯系多種已有翻譯規范具體學習。如現階段國內的商務英語廣告頗有些“四字”情結,款式新穎譯為Up-to-date style,造型美觀Handsome appearance或使用意譯法,即“心理聯想”,交貨及時可譯為Timely delivery guaranteed;適當地借助于修辭手段分析解讀語義也是一種較好的途徑,如修飾絲綢商品的“柔軟迷人,色澤悅目”可譯為Soft enchanting,smiling color。
其二,準確原則。相對于忠實原則對結構一致性的要求,“準確”主要指語義解讀應清晰明了,不存在語法錯誤或邏輯錯誤。尤其是商務英語通常涉及諸多合同、投資等規范性文件的翻譯,在此類文本的語義解讀中,尤其應注意不能作隨意性的意譯。
其三,統一原則,即在專業術語的語義解讀上應保持前后一致,不存在任何不合理的改變。此處,我就對學生舉例說明了新詞匯初引入時不同版本的翻譯所引起的麻煩,如萬維網World Wide Web最初還有國際網、環球網、世界咨詢網之類版本的翻譯,著名汽車品牌Volve(沃爾沃)也是如此,最初它也有伏爾沃、伏爾伏等稱謂。
總的來說,在專業術語的語義解讀中,教師應灌輸給學生這樣一種概念,即商務英語學習要準備好各種專業詞典:實用外貿詞典、漢英商務詞典、漢英商品名稱詞典,做到有備無患,時時刻刻準備更新知識儲備。
3.1.2上下文語義解讀引導
如前文所言,上下文語義解讀就是要聯系詞匯所處的前后板塊,進行語義的綜合考量。語言作為構建意義的處方,其潛在意義的表達需要依靠大量的背景信息和認知活動。在語義解讀的過程中,應聯系具體語境,以其基本語義為出發點,引申或取舍詞義,從中選取較為恰當的意思表達。我在此部分內容的教學中,主要選取大量針對性的閱讀訓練供學生學習,增加語感。如下文在貨幣政策報告“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一節選取的部分片段:trade and foreign GDP growth slowed,higher oil prices and the appreciation of some foreign currencies against the dollar.從此句的商務語境來看,句中的appreciation、against顯然不能直接以原義解讀,而應將兩詞作引申含義處理,appreciation(increase in value,即增值、漲價);against(in return for作為……的交換)。
3.1.3文化語義解讀引導
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作為文化的載體,在商務英語的學習中,教師應使學生了解到,語言不僅是符號系統的習得過程,還是民族文化的溝通過程。正如尤金?奈達(Eugene A.Ni-da)所言,“做好翻譯工作,掌握兩種文化甚至于比掌握兩種語言更為重要”。因此,在商務英語語義解讀的過程中,應重視跨文化因素學習的重要性,避免因誤解產生歧義。
在商務英語跨文化因素的學習中首要注意的問題是對影響商務英語語義解讀的跨文化因素進行具體分析,以便學生加以注意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后資料查閱。具體而言,其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不同地域對相同事物的認識差異。例如,dragon“龍”是中國人心中象征吉祥的圖騰,而在西方,這個詞在中世紀被視為罪惡的象征,惡魔撒旦(Satan)也被稱為the great dragon。通過教師對詞匯dragon在中西文化中不同聯想的闡釋,學生自然也就理解了為何“亞洲四小龍”譯為“Four Asian Tigers”而非“Four Asian Dragons”。二是顏色認識引發的文化差異。不同國家所處的區域位置及其特殊的風俗、歷史文化背景都會帶來不同的文化體驗,顏色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項。如“Blue”藍色在西方國家有憂郁的含義,這就為學生帶來了疑問,Bluebird“藍鳥”為何又能成為知名汽車品牌,這就聯系到了北美藍色鳴鳥的文化含義――“幸福”,這也是品牌推出的文化底蘊。數字也是如此,如“九”的文化取向同“久”,三九集團取義于此,而同樣的“nine”在英語國家就沒有這樣的涵義。
除了跨文化因素的介紹外,我在教學中還對商務英語主要是翻譯方面作了如下要求:其一,在具體的商務英語翻譯中應結合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進行分析。就英語廣告來說,在內容的編排上很明顯地受到了西方直線式思維的影響,顯得一目了然。在具體教學中可實際舉例,如:Give him a diamond,the gift he’ll never forget.Priced from $500 to $2,000.Men’s diamond rings and men’s diamond wedding binds in bold and mascu-line designs.A Diamond Is Forever.短短幾句廣告詞就闡明了與商品相關的款式、特點、價格等諸要素。其二,在商務英語語義解讀中如遇到與特定文化相關的文化內容,應注意適當增譯說明部分。只有通過長時間的習慣訓練,才能夠從簡單機械的漢語思維轉換中脫離出來,避免中式英語(chinglish)的出現,不至于將如濃茶(strong tea)譯為chick tea,炒雞蛋(scrambled eggs)譯成fried eggs。
4.結語
綜上所述,要在教學中有效地解決商務英語詞匯語義解讀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首要的是培養學生文化差異意識,并利用多種渠道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或加強有效交際,這同樣是推進商務英語教學的重點所在。我認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商務英語語義解讀引導教學在專門語言學習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這一實踐教學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啟示,即語義解讀不應僅停留于傳統語義學的狹窄視角,而應結合社會環境對語義的承載和體現,歷時性地把握與分析語義與語境間的關聯性,縱深分析語義解讀的方法或途徑,使得語義變化過程顯得更為明晰,獲取更加充分的解釋。就此,我認為,商務英語的語義解讀教學目標應是熟悉原文、精通疑問,并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與語言能力,可結合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實現語義解讀的“移情”。唯有如此,才能夠在商務英語專業教學中建立專業特色,培養出一批具備扎實基礎與突出實踐能力的新型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裴文.現代英語語境學[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
[2]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汪榕培.英語詞匯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4]陸國強.現代英語詞匯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5]Saussure,F.de.Course in GeneralLinguistics[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6]趙會軍.金融英語翻譯中的社交語境功能[J].中國科技翻譯,2006,(8).
[7]趙彥春,王娟.透過語法化現象看語法機制的自主性[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5).
[8]高福猛.語義語境和英漢翻譯中詞義的確定[J].長沙鐵道學院報,2008,(3).
[9]鄧震夏.淺論金融英語文本詞匯的英漢理解與翻譯[J].嘉應學院學報,2006,(10).
[10]張武保,學科創新與商務英語的復合型特點研究[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8,(2).
[11]劉志芳,叢琳.商務英語語言研究與文化參與[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9,(5).
今天在我們班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辯論會,同學們發言踴躍,氣氛非常熱烈。
我們以“開卷有益”和“開卷未必有益”為題,進行辯論。同學們個個巧舌如簧,你來說,我來辯,都互不相讓,“楊可!“老師叫道我,因為我是支持“開卷有益”的正方,我是這樣說的:“我認為開卷有益,因為我們可以從某些書籍中學會并懂得一些知識,例如:“十萬個為什么”“天文小百科”等……
我講完之后,正方的同學們給予了我非常熱烈的掌聲,我坐下來,暗喜沒人反駁,突然,就來了這么一位“不速之客”,“小烏龜”??尹依然。天吶,怎么老天給我找了一個“女強人”?看來,這次辯論會反方是贏定了,喂?我們正方的主力中心怎么沒舉手,“程九程,你怎么不舉手呢?你寫的很好呀!”我們正方的同學叫他。嘻,你看到這一定心里有了疑問,為什么有人叫“aba”式的名字。其實,他并不叫程九程,而是叫程九銘,程九程是四年級下學期,一節音樂課上,音樂老師叫錯了程九銘的名字,我們把這個老師給他起的名字叫成他的外號,叫順口了,就一直叫這個名字了。
辯論會就要結束時,老師告訴我們正方的反方都不完全對,有的書可以看,是好書,但也有某種書會讓青少年誤入歧途。所以雙方都不完全對。開完今天的辯論會,我明白了:“要讀好書,不要什么都讀。”
[論文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容,從事國際商務英語翻譯的人員尤其要注意跨文化交際中本國和異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注意文化信息等值,防止在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中原文文化信息的丟失與扭曲,要想方設法使這些差異在翻譯過程中去除。
自從我國在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的國策以來,與世界各國進行貿易往來不斷加強,對精通國際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作為溝通各國經濟交流和商務活動的語言工具—商務英語,已成為一門新型的跨學科的綜合性的專業學科。商務英語涵蓋了相關不同領域的專業英語,例如財經英語、會計英語、金融英語、法律英語、外貿英語、廣告英語等等。商務英語研究的對象可以分為兩類:一般商務用途英語(EGB尸:English forGeneral Business Purposes)和專門商務用途英語(ESBP:English for Special Business Purposes)。商務英語的特點是它為國際商務活動這一特定的專業學科服務的專門用途英語。它既有英語語言的共同特征,即基于英語基本語法、句法結構和詞匯,又具有獨特的語言現象和表現內容,研究其語言現象,探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涵,以掌握其翻譯時的特殊性和規律性。
一、跨文化交際與國際商務英語的翻譯
世界各國的商人都有其自己的本民族語言及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各國商人的相互商貿往來即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有著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商人們在交流時便需要克服彼此之間的文化障礙,以共同達到各自的目的。在各國經濟、文化、軍事等交往中,英語是首選語言。英語的詞匯量豐富,它不斷吸收各國語言詞匯,具有多樣性、易變性,因此人們在進行商務英語翻譯時須特別關注本國文化與異國文化之間的差異,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義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差異,盡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等值或對等。
奈達博士在談到翻譯問題時說:“要真正出色的做好翻譯工作,掌握兩種文化比掌握兩種語言甚至更為重要,因為詞語只有運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義。”翻譯家讓.德利爾教授也說過:“代碼轉譯是確立詞的一致關系;翻譯是尋求信息的等值。”“詞義等值”、“語言等值”等是“代碼等值”的同義詞;“意義等值”、“語境等值”、“信息等值”等是“翻譯等值”的同義詞。
上述這些權威的觀點對目前商務英語翻譯仍具有指導意義。一個國家或民族千百年形成的文化根深蒂固,不會也不可能完全被另一種文化所取代,在翻譯過程中我們應該十分重視文化因素,特別注重文化信息的傳遞,盡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的對等。具體到翻譯就必須在譯入語中找尋“對等語”。
例如我國在評比企業的等級時不少企業為自己是“國家二級企業”而自豪,但有的廣告卻把“國家二級企業”譯成“State Second-class Enterprise"。在英語中“Second-class”含有"below a standard; inferior"(低于標準的;劣質的)這里有“差的”含義,與中文原意有很大的差異,不如譯成“Statelevel II Enterprise”更貼切些。
語義信息等值和風格信息對等是商務英語翻譯中最起碼的對等。在這基礎上,假使原文具有某種文化信息,翻譯人員必須盡可能把原文中的這種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在譯入語中體現出來,原文中的文化信息與譯入語的文化信息等值是商務英語翻譯中的一種深層次的對等。在具體商務英語翻譯實踐中,語言翻譯轉換過程中這種文化信息的扭曲、丟失是經常可以看到的。例如在翻譯:“我們希望產品的圖案和色彩能照顧到歐洲人的心理。”有譯者譯成“We hope that the design and color of the products would suit European psychology.”這句譯文的偏差出在理解上,譯者把“心理”譯成“psychology".粗一看似乎也沒什么不對,因為在漢英詞典中也是這么對應的。但通過細細推敲原文,我們會發現此句中的“心理”更有一種人的“偏愛”和“情趣”的含義,而“psychology”這個詞則側重于指“心理學”或“人的心理過程”,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
再比如:“本協議及附件用中英文書就,兩種文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有譯者譯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language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這里譯者把“兩種文字”譯成“bothlanguages”值得探討,通過仔細分析原文,這里的“兩種文字”應理解為“用兩種文字寫成的文本”,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哪種“文字”享有更高法律效力或更低法律效力。因此譯文似應改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texts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
二、文化差異和語義差異引起的商務英語翻譯中文化中文化信息不等值的幾種情況
世界各國每年至少有數萬種商品被介紹到全球市場(其中多數被介紹到美歐市場),但這些商品有五分之四銷路不佳,究其原因,蓋因許多廣告正文錯誤疊出,有拼寫錯誤,也有句法錯誤,.還有用詞錯誤及文化錯誤,出現“胡譯”、“死譯”等,所有這些錯誤都有損企業形象和產品的銷售,“國際營銷的成功之路是建立在錯誤營銷和廣告戰役中失敗的廢墟之上,他們中大多數失敗是由于跨文化交流的錯誤”。這些交流的錯誤和失敗或者是由于忽視文化差異,或者是對文化差異的無知造成的,因此為避免這些差異引發的失敗,商務英語翻譯人員就要探究了解這些差異的起因,力爭在翻譯時盡可能避免。
比如,有人把“白酒”譯成“white wine",乍一看似乎沒什么不妥,但在英語中,"wine”一般指以水果汁為原料釀造的酒,如apple wine, cherry wine,如果在“wine”之前沒有添加某種水果的名稱,則專門指葡萄酒,有人把“老白干”譯成“Old dry white wine",但是既然指液體的酒,用dry(干)顯然是矛盾的。其實在英語中,dry還可以解釋“不含糖分的”,"dry white wine”的漢譯應是“千白葡萄酒”,而“老白干”似應譯成"white spirit”或“strong liquor"。
又比如在翻譯“亞洲四小龍”時,有人把它翻譯為“FourAsian Dragons”這樣翻譯似乎不妥.雖然在國人的心目中“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人們常以自己是“龍的傳人”而自豪,漢語成語中常有“龍飛鳳舞”“龍鳳呈祥”“龍騰虎躍”來表達正面的含義,封建社會中至高無上的皇帝被視作“真龍天子”,但是在西方神話傳說中,“龍”卻是一種邪惡的動物,在中世紀,“龍”( dragon)被視作罪惡的象征,圣經中惡魔撒旦被認為是“下he great dragon",這樣,我們在翻譯亞洲韓國,我國臺灣,香港和新加坡這四個在上世紀七、八+年代創造經濟奇跡的國家和地區時,似應譯成“Four Asian Tigers”較為妥當。
上述錯誤之所以出現蓋因對文化差異的無知或無視所導致,商務英語的翻譯人員似應從地理位置引以的文化差異,對事物認識的文化差異,顏色的文化差異等處引起重視,不同國家民族間的文化差異有時造成原文文化信息不易翻譯到譯入語中,等值的標準有時也較難完全做到,通常文化差異會引起以下幾種不對應的情形:
1.原語中的指稱對象在譯入語文化中不存在或少見或不被重視
幾十年來世界各國發明并推出的新藥層出不窮,如penicillin,aspirin ,amoxicillin等,由于我國藥學界也無相應的中文產品和術語,于是只能采用音譯法來分別譯成“盤尼西林(青霉素),阿司匹林、阿莫西林”,用的久了,人們也就習以為常了。
又如國人這些年穿的名牌鞋子“耐克”( Nike ),Nike原是希臘神話中勝利女神的名字,西方人會從這一品牌聯想到吉祥與勝利,但中國人卻不會有這樣的聯想,因為中國人沒有這樣的文化背景,如果我們把其音譯為“娜基”,在國人的心目中也不會有什么聯想,但譯成“耐克”就大不一樣了,人們穿鞋子總喜歡它能結實耐穿,取名“耐克”會使人產生一種聯想,即這種鞋子耐穿牢固,“克”有“克服困難,克敵制勝”的意思,這是翻譯人員在翻譯時根據其音節和鞋類產品應該具有的特點而獨具匠心的一種譯法,但也不得不承認翻譯中文化信息的丟失現象,因為原商標“Nike”所具有的文化信息對中國消費者來說不會像西方人那樣想起了Nike女神,同樣漢語中的“鴛鴦”常被用來指代夫婦,但譯成“mandarin duck”則不會使洋人產生類似的聯想。
2原語文化在語言中有明確的指代,而譯入語則須另行處理
中國文化傳統講究六六大順,八一八(發一發),但在英語中666卻是魔鬼的象征,“八”也不具有發(財)的內涵,而西方人看中的卻是“7”這個數字,比如有一種碳酸飲料叫“seven-up",在譯成中文時似不應譯成“七上”,因為這會使人聯想起漢語中的成語“七上八下”,于是把它譯為“七喜”則較為合適.
又如國產“雄雞牌鬧鐘”原譯為“Golden cock alarm clock",“雄雞”在我國是一種吉祥的動物,‘一唱雄雞天下白”,以“雄雞”作為鬧鐘的商標比喻鬧鐘早上像雄雞一樣喚醒沉睡的人們。但在英語中cock也可以指男人的性器官,cock up在英國理語中則有“一團槽糕”的意思。這種效果恐怕是生產廠商和出口商都不愿意看到的,如果把其改為“金雞牌”鬧鐘,譯為"Golden rooster”則會使中國消費者和國外客戶都能獲得類似的美感。
3.原語和譯入語中同一個指稱對象是由字面意思完全不同的詞語取代
加拿大翻譯家讓.德利爾教授在其撰寫的《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法》這本著作中提出這樣的觀點:“代碼轉譯是確立詞的一致關系;翻譯是尋求信息的等值。”在書中他還指出“詞義等值”、“語言等值”等是“代碼等值”的同義詞;“意義等值”、“語境等值”、“信息等值”等是“翻譯等值”的同義詞。他的觀點對商務英語翻譯實踐仍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原文與譯文語義信息的對等語義信息是基礎,沒有語義信息就不會有風格信息或文化信息。因為風格信息和文化信息必須通過語言的的基本含義體現出來。語言是信息的載體,假使語言沒有傳遞信息,風格信息和文化信息也就談不上了。一般來說風格和文化都是通過語義信息所反映出來的。語義信息包括表層語義信息(surface structure semantic message)和深層語義信息(deep structure semantic message)。表層語義信息一般是指話語或語篇的字面意思。例如英語中的“dry goods”應和漢語的“紡織品”(textile)對應,而不能譯成“千貨”,“干貨”則應譯成 "dry grocery"。
又比如中國人歷來推薦“東風”,古人詩句中有“東風送暖”字樣,諸葛亮借的是“東風”,上世紀五十年代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的是“東風”牌汽車,而在英國人的心目中,“西風”( zephyr )是溫暖和煦的,這是因為大西洋在英國的西邊,西風從大西洋上吹來,在英國有一首專門頌揚西風的詩歌《西風頌》(Ode to the West Wind):It’ s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譯成:“那是溫暖的風—溫暖的西風,伴隨著百鳥歡唱”,由于英語中西風含有特殊的文化信息,我們出口到英國的商品,在商標上就應考慮入鄉隨俗。
三、如何在商務英語翻譯中進行文化信息的調整
各國各民族之間存在文化差異是一種客觀現實,作為商務英語翻譯人員便應了解這些差異的存在,通過適當的翻譯達到文化信息靈活等值,要做到這一條,就必須在本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當中找一個切合點,就要把兩種語言的文化進行比對,具體體現在在譯入語中找尋“對等語”這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翻譯人員必須對文化上的差異進行適度調整,以實現文化信息上的對等,上文提到的把“亞洲四小龍”譯成“Four Asian Tigers"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文化信息傳遞的目的基本上達到了對等。對下列這些情況,文化上的差異似應作出調整,A:原文指稱對象有可能引起讀者的曲解。日:原文指稱對象乍一看好像毫無意義,C:譯入語出現“語義過載”現象使讀者不易理解,指稱對象是詞語句子及文章反映出的客觀世界:英語和中文譯文所指事物往往類似,反映出客觀外界的相同事物或相同現象,體現出相同的語言功能,然而,東西方人有著不同的人文,地理,哲學,風土人情等方面的差異,跨文化交際中這種差異肯定存在,從而使文化翻譯的可譯性產生一定的障礙,語言文化的這種特殊性使得中文的某些詞語在英語中只能找到部分的對應語,有時根本就找不到對應語,反之亦然,例如“五保戶”,“五七干校”等中文詞語在英語中存在“意義空缺”,故其文化負載沉重,翻譯時必須進行文化信息調整,通常翻譯界對漢英詞語指稱意義的翻譯一般采用四種方法,即直譯法,意譯法,音譯法,音譯與意譯結合法。
1.直譯法
直譯法指的是在不違背譯入語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在譯入語中完全保留原文語言詞語的指稱意義,由漢語直譯成英語的例子有:一國兩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鐵飯碗(Iron Rice Bowl)、紙老虎(paper tigers)、丟臉(to lose face)等等。由英語直譯成漢語的例子有:iron curtain(鐵幕)、chain reactions (連鎖反應)等等,有時為了保持原文符號意義的完整傳遞,可采用直譯加注的辦法,例如:“拳頭產品”( fist products),有學者認為,如果把它翻譯成“competitive products"、"quality products”或“key products”恐不能充分表達原文含義,如直譯成“first products”又擔心外國人看不懂,于是采用“直譯加注’,的辦法,比如‘·拳頭產品”直譯成“a fist product",然后再加注“a fist product, literally, like a clenched fist, used to refer to the product which is excellent and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among similar products(拳頭產品,字面上的意思是像握緊的拳頭,用來指過硬而又有競爭力的產品)通過這樣的直譯加注,即對詞語的指稱意譯做了清晰的說明,又很好地保留了原文的語言風格,傳遞了近似的語言文化信息。
2.意譯法
意譯法指的是翻譯人員在受到譯語社會文化差異的局限時,舍棄原文的字面意思,力爭譯文與原文的大意相符合和主要語言功能相似的一種方法。由于地理、風俗、歷史等差異、各民族的語言都有其獨特的詞匯、句法結構和表達方式、直譯有時晦澀難懂,有時會引起歧義,有時則不能充分傳達原文的神韻,由此我們只能采取意譯,意譯保留了原文的特點和形式,一般來說意譯可有兩種形式:直接意譯和轉換意譯,直接意譯是指將源語言在詞典中的意思譯為目的語。例如:talk shop all the time(三句話不離本行),a land of honey and milk(魚米之鄉),四川成都的“紫薇酒店”譯成英語為“戶RIME HOTEL",紫微星在中國星相學中其星宿排名居首位,而英語PRIME含有“首位的、首要的、最好的、第一流的”意思,因此這可看作是成功采用意譯法的典范。
轉換意譯是指翻譯人員不按詞典中詞匯的解釋釋義來翻譯源語言,而是在了解了該商品的特點并考慮到本國消費者消費心理習慣后采用另一個譯名來取代原名原意,使其與商品的特點有關聯,例如:Walkman(隨身聽),safeguard(“舒膚佳”香皂)、Whisper(護舒寶)、Coca-cola“可口可樂”飲料),Benz(“奔馳”轎車),這種譯法如使用得好,可以使人顧名思義,聯想到產品的特點及性能,從而引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3.音譯法
音譯法指的是用音位為單位在譯文中保留源語言的發音以便根據“名從主人”的原則,以突出l}文主要語言功能的一種翻譯方法,常見的有“humor(幽默)、logic(邏輯)、sofa(沙發)、nylon(尼龍)、sonar(聲納)、whisky(威士忌)、Sony(索尼)、Casio(卡西歐)等等。
音譯法看似簡單,卻也有很多講究,翻譯人員在下筆之前似應反復斟酌比較,比如“Benz“奔馳”轎車)本來是譯成“本茨”的但后來采用諧音聯想法,譯成“奔馳”顯然要比“本茨”好得多。
音譯商標也須有一定的技巧,其原則是盡量簡短,省去某些非重讀音節,比如將“Rolls-Royce”譯成“勞斯萊斯”,而不是譯成“羅爾斯.羅邁斯”。
如果是中文商標譯成英語,有兩種情況:一是諧音造詞,二是按照漢語拼音,這里須注意如用漢語拼音做商標,最好事先查一下英漢詞典,看看英語中是否有與該拼音一模一樣的詞、如有,應該搞清它的詞義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與該商品是否適宜?例如,我國曾有一種“芳芳”牌的化妝品系列被譯成“Fang Fang",但“Fang”這個詞在英語中的意思卻是(“毒蛇的“)毒牙、(“犬、狼等的”)尖牙。
4.音譯和意譯結合法
音譯和意譯結合指的是在英譯.中保留原文的發音同時又體現出原文的指稱意思,是一種兼顧音譯和意譯、諧音又諧意的方法。例如“X-ray”譯成中文是“愛克斯光”,“愛克斯”是字母X的音譯,“光”是ray的意譯,又如“Cambridge”譯成“劍橋”,"Uncle Sam"(山姆大叔”,指芙國政府或美國人),New Delhi(新德里,印度的首都),ice-cream(冰淇淋)等等。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沈陽昨日透露,蔓延整個學術界的現象,已經成為信息科學領域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現實課題。有鑒于此,他和該校另一位教授和一位博士生,通過對現象的長期充分調查,實證分析出的動力機理、傳播渠道和盈利規模。
沈陽介紹,使用搜索引擎軟件工具,可獲得Google和百度“”、“論文”、“”和“買論文”搜索詞的前面323個返回網站。統計發現,所有發表的論文有極大的相關性,實質都是非法學術期刊產業鏈的組稿源頭,這些論文絕大部分發表在非法學術期刊上。
“”數億元
根據電子商務淘寶網論文交易銷售額前20名商鋪的數據,可計算平均每次論文交易花費649元。
沈陽稱,他與多個買賣站的銷售人員進行過聊天,證實網站“瀏覽購買比”一般為2%—6%。通過公式“平均交易費用×每天瀏覽買賣站的人數×瀏覽購買比×365(天)”,計算可知互聯網網站論文交易2007年度銷售額為1.8億元—5.4億元。
如果加上電子商務網站銷售、即時通訊銷售、校園廣告銷售以及收入,該“產業”年交易額還是相對保守數據,具體數值難以估計。
論文生意“一條龍”
沈陽稱,他們研究還發現論文交易網站具有一些共同特點:如論文選題涉及范圍廣,文、藝、理、工、商、法、醫無所不包;經營業務流程完整,包含論文寫作、、論文翻譯、論文檢索,允許組織加盟,在全國各大城市設辦事處,便于溝通客戶,分享利潤;在所屬行業或群體設聯絡員,引薦推廣,收取加盟費用,形成“傳銷網絡”。2008年,這些買賣站均進行了搜索引擎推廣。
“藥方”是釜底抽薪
沈陽稱,為遏制當前的嚴峻形勢,應避免論文成為評職稱的唯一指標,取消不以研究為指向的本科生、專科生畢業論文答辯;構建完善的基于第三方機構的互聯網期刊管理模式;推進反剽竊系統研發和應用;提高各類期刊社鑒別真偽能力;搜索引擎和網站切實負起社會責任;阻擊廣告。
相關評論:
論文“生意”不正當
本報評論員李建華
論文選題無所不包,經營業務流程完整,買家遍布高校、研究單位,2007年我國“產業”規模約為1.8億元—5.4億元。專家的調查讓我們看到生意興隆,更看到學術論文淪為商品的現象日益嚴重,令人擔憂。
購買別人包辦的論文用來作為自己的學術成果,這種不誠信行為嚴重違背了基本學術品格,當為人所不齒;而的經營者明顯屬于不正當獲利,也違背了基本商業倫理,為學術不端行為推波助瀾,共同污染了學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