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發郵件格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 要 長久以來,秧歌深得我國普通老百姓的喜愛,它不僅是作為一項傳統文化而存在,同樣也是娛樂健身的有效方式,但是近來越來越多的人們會發現,傳統的街頭秧歌是人們伴隨著嘈雜的鑼鼓聲,雖然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但是步伐單一,形式單調,有許多弊端,甚至有人抱怨這是擾民,這時候,我們要意識到這些問題,往其注入新元素,開辟新的但是合適的動作,用科學科技引導秧歌往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秧歌更好地存在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 健身秧歌 現狀 作用 優勢 發展對策
一、引言
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中心確立了“健身秧歌”項目,這是應時展新要求而悄然興起的新事物,它是區別于傳統的街頭秧歌,但同時二者也是有聯系的,因為“健身秧歌”是在傳統秧歌運動一系列基本動作的基礎上,加入舞蹈動作,配合美妙音樂,是扭身與踏步舞蹈相結合,共有二十幾個手法和步法,形成了幾大流派,用其簡便好學、活潑歡快虜獲了一大批人的芳心。
二、健身秧歌運動的現狀
全國各個地方在國家體育總局推出的幾套基本套路上,結合自身特色,開創了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健身秧歌運動套路,各個地方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海派”健身秧歌,主要流行于北京上海等地,他們也曾帶領自己的團隊在全國各種大大小小的相關比賽中屢次取得佳績。同樣的,健身秧歌運動作為一項創新的傳統文化,不僅風靡全國,也走出了國門,走向世界,中國也因為健身秧歌運動為自己在國際上獲得了新的不一樣的高度好評,成為了與其他國家增強聯系的紐帶,也是深受廣大外國朋友喜愛的一項文化活動,國外的喜愛者甚至請教中國達人,或者自學,以此表達他們的熱愛,并在自己國家進行了推廣。
三、健身秧歌的作用
(一)鍛煉身體,塑造體型
眾所周知,健身秧歌是一項有氧運動,就和體育鍛煉一樣,健身秧歌使得人的各個系統得到發展,每跳完一場秧歌下來,人們都能感受到汗水淋漓的暢受,也在這不知不覺中加強了身體素質,改善消化和呼吸功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同時女性也可以通過健身秧歌運動達到減肥目的,塑造體型,擁有滿意身材,如果你覺得跑步很單調,打球很辛苦,那么就選擇健身秧歌吧,這的確是鍛煉身體的不二選擇。
(二)娛樂身心,陶冶情操
這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誰也不能也不敢停下腳步,于是壓抑、失眠的人越來越多,社會也成了一個毫無人情味的社會,這時候,健身秧歌就成為了娛樂休閑的最佳方式,在歡快的音樂聲中,身體和心靈都得到了舒展,壓力也隨之釋放,人們也變的越來越開朗樂觀,與周圍的人交流也越來越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心理。
(三)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
健身秧歌是傳統文化的載體,通過對健身秧歌的大力弘揚,向人們再現了古代人們的精神文明樣貌,讓人們仿佛穿越一般和古代人進行一次交流,一種精神上的交流,展現了各個地方的文化特色,促進了對中國各個地方文化的認識和了解。有助于人們認識優秀傳統文化,并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傳統文化、熱愛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
四、健身秧歌有其自身優勢
(一)舞蹈動作豐富多樣,節奏歡快
健身秧歌的基礎是傳統秧歌的扭動、擺動、走動等舞蹈動作,同時進行了創新,配合了美妙的音樂,發明了新的手法和步法,并運用了多種工具例如扇子、彩帶,在神秘的夜色中,整場舞蹈下來,跳的人就像表演了一出舞蹈劇目,樂在其中,看的人就像欣賞了一出蔚為壯觀的舞臺不能自拔,令人流連忘返,久久回味。
(二)深得群眾喜愛,有眾多忠實粉絲
健身秧歌經過長久的發展和演變,用其獨有的自身優勢,早已虜獲了一大批不同年齡層次、不同階層的人們的芳心,用其獨有的特色贏得了眾多觀眾的喜愛,這就是堅定的群眾基礎,也是值得欣慰的,我們要注重研究健身秧歌之所以深得群眾喜愛的原因,然后繼續保持并進行更好地完善,使健身秧歌得到更好、更健康的發展。
(三)人們參與條件不受限制,場地要求不高
不同于其他的籃球、排球之類的體育運動需要多人參與,需要場地支持,健身秧歌運動的參與可以獨自一人也可以約上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進行,同樣,參與時間也很寬松,你想進行就進行,或者累了想隨時終止也是可以的,還有,健身秧歌只需要有空曠的場地就足夠,就可以開展,因而,人們只要有美妙的音樂聲就可以開始這一享受,鍛煉身體,娛樂身心。
(四)健身秧歌運動安全方便,適合群體廣泛
人們可以根據自己身體健康狀況,進行自我調節,就能夠開始這一鍛煉,不像其他的體育鍛煉對身體條件要求高,凡是身體稍差的人就無法進行心愛的體育運動,只能“望洋興嘆”,這的確讓人感到惋惜,但是健身秧歌運動則可以讓傾心與其的粉絲隨時隨地開展,各個年齡段、各個階層的人只要是有興趣就可以參與。同樣,健身秧歌運動練習場地空曠,十分安全,只要稍加注意,不會造成什么傷害。
參考文獻:
[1] 孫剛,李茂.山西省農民體育參與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2012(10).
【關鍵詞】兒歌創編能力步驟方法
兒歌以自然合節的音樂性與天真活潑的稚拙美及歌戲互補的可操作性為特征,深受幼兒的喜愛。只要教師靈活地運用不同的仿編形式,創造良好的活動環境,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基礎上,注重個體差異,引導幼兒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掌握創編的技能技巧,就可使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一、 借助原規范句式進行仿編
仿編單一句式是幼兒進行仿編兒歌的前提。針對剛從小班進入中班的幼兒,在語言表達中有不完整性和不規范性特點,在第一次兒歌創編教學活動中,我們選擇了較簡單的兒歌內容,借助其規范又簡單的句式,引導幼兒在熟悉的基礎上仿編或創編,讓幼兒逐漸學會改變自身語言的隨意性。
如仿編活動《見面歌》,教師首先通過圖片欣賞,引導幼兒熟悉兒歌的內容及句式:小雞見面,嘰嘰嘰,嘰嘰嘰……
接著提問引導:“小朋友,樹林里住著好多小動物,其它小動物見面會怎么樣呢?請你模仿兒歌的句式表述出來。”在教師運用針對性的語言引導下,幼兒在寬松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輕松編出:
小鴨見面,呷呷呷,呷呷呷,
小羊見面,咩咩咩,咩咩咩,
青蛙見面,呱呱呱,呱呱呱,
老虎見面,啊嗚,啊嗚,
人們見面,你好,你好……。
二、準備充足的實物教具開展創編
在幼兒初步掌握了仿編句式的基礎上,我們又進一步提供各種的輔助教具
和操作材料,運用多種形式的創編活動,以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創編兒歌和詩歌。這也給幼兒學習仿編和創編提出了一個更高更新的要求。
如詩歌仿編活動《有誰沒腳也能動》中,教師準備了大量的實物及模型、圖片等,在幼兒熟悉理解詩歌內容,初步掌握詩歌的結構的基礎上,教師分別出示了輪船、魚、汽球、彩旗等多種實物和模型,引導幼兒仿編出:
魚沒腳,能游泳; 水沒腳,能走路;(原文)
船沒腳,可行駛; 云沒腳,能跑步;
汽球沒腳能升天; 鐵環沒腳能轉圈;
彩旗沒腳能飄揚。 皮球沒腳能跳舞。
在幼兒掌握了一定的仿編技能和規律后,教師再次引導幼兒脫離圖片,充分發揮自己的空間想象,創編出:蘋果沒腳能滾動;蛇沒腳能游走;……
三、采用現場操作物體發生變化進行創編
在日常的教學中,科探活動中的物體在人為操作下發生變化,以及美術活動開展時展現出的大自然的色彩美,都深深吸引著幼兒們,因此每次這類活動開展時,孩子們都能躍躍欲試爭相參與,課堂氣氛和效果都極好。我們把科探活動、美術活動與語言活動三者有機地結合,進行語言創編活動,就可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如兒歌創編《色彩謠》中,教師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料,及多支毛筆、多個小盤子、多張白紙和勾線筆,用變魔術引發幼兒好奇心后,現場用紅色+黃色調制出(請一幼兒上前親手操作)橙色,引導幼兒創編出:紅色黃色手拉手,變出橙色畫橘子。用黃色+藍色調出綠色,引導幼兒創編出:黃色藍色手拉手,變出綠色畫葉子。教師接著再操作,用紅色+黃色+藍色調出黑色,引導幼兒創編:紅色黃色藍色手拉手,變出黑色畫輪胎。
用三原色現場操作變出其它顏色使幼兒們感到非常神奇,孩子們的注意力始終被緊緊地吸引,在后來的幼兒自由操作變幻顏色進行繪畫,再創編兒歌時,參與率非常高,創編效果非常好!
四、采用圖譜結合的形式進行創編
四五歲的幼兒屬于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根據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他
們運用語言的能力特征,運用直觀的教具很有必要。我們把詩歌的內容用簡單形象的圖譜呈現出來,以減少幼兒記憶負擔,從而協助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例:在仿編兒歌《會長大的鞋》開展時,教師用一雙實物小鞋子引發幼兒談話:“你小時候的鞋子到哪去了?”接著出示一個小朋友:“有個小朋友想要發明從小到大都可以穿的鞋子。”教師出示圖文并茂的詩歌,引導幼兒學習詩歌內容,幫助體驗詩歌的想象手法,掌握詩歌結構和格式。
會長大的
想發明,
一雙穿不壞,會長大的
長大了, 也跟著一起長大,
等我長成一個 的時候,
小 也長成了一雙漂亮的大 。
在接下來的創編詩歌中,教師只要用大手套小手套覆蓋在圖譜上,幼兒們就很自然地編出另外一首詩歌。再后來只要出示衣服、褲子、帽子等實物,幼兒們就會自己把詩歌進行改編。更后來還能自由地想象出更多的物品進行空間想象創編。
總之,在整個創編活動過程中,我們應努力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地學習,積極地探索。通過這些有針對性的培養和訓練,就可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時開擴了幼兒的眼界,開發了幼兒智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 九龍坡區郵政局;用郵;金融服務
近年來,九龍坡局全面貫徹落實重慶市郵政公司轉變發展方式的戰略決策,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針對城區郵政發展面臨的困境,從城區體制改革創新時期和當前階段的發展需求出發,從金融網點建設和轉型,績效體系改革、企業文化建設和創新管理理念幾個方面逐步探索、實踐、形成一個城區郵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體系。
一、實施背景
1. 體系構建前的發展困境
城區郵政在郵儲銀行和速遞物流體制改革后,整體業務發展增幅和規模相對縣域郵政而言,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僅一直占比較大的郵務類收入因傳統業務板塊被替代和新業務板塊不能在短期內形成規模而下滑,而且金融業務對企業的貢獻期望值與實際值之間的落差日益增大。
2. 競爭激烈的金融同業現實
國內金融同業競爭經營環境的巨大變化對城區郵政的變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利率市場化擠壓傳統業務贏利空間,收入多元化及客戶金融需求日益復雜多樣,要求網點全面升級;同業轉型與外資搶灘壓力并存,激烈競爭迫使基層網點強身健體;合規要求趨嚴,網點需在提升服務效率、有效掌控風險之間尋求有效平衡。
3. 經營理念亟待轉變的客觀要求
長久以來,郵政企業的市場化運作能力較弱,經營客戶的理念嚴重缺失,長期存在著重規模,輕效益;重視當前計劃目標,忽視可持續發展;重視單一增長指標,忽視統籌兼顧的現象。企業員工多思考的是“我們能提供什么”、“領導讓賣什么”,這也導致基層發展業務更多采取任務攤派、簡單推銷或者關系營銷等粗放經營模式,雖然這些方式在相應的歷史階段也能發揮一些短暫的效果,但隨著郵政機構改革的深入,郵政面臨市場的競爭壓力日益加劇,發展方式上的轉變認知亟待提升。
二、主要做法
1. 以人為本,創新思維,激發員工活力與向心力
解決城區郵政發展瓶頸問題,首當其沖的是轉變員工思想觀念,有效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意識。九龍坡局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創新思維,圍繞文化建設、激勵機制構建及員工流動機制完善等問題,科學打造“思維工程”。
(1)強化文化建設,增強網點凝聚力。一是打造團隊文化,形成“一所一特色,一局一風采”的文化形態。每個網點通過明確團隊愿景、團隊精神、團隊口號、團隊LOGO的形式,有效增強網點的凝聚力;二是建立網點文化制度公約。全員參與,群策群力,既能保證制度的合理性,又能確保制度的執行力度。三是推動文化看板建設。將網點看板打造為業務發展、知識學習、目標確定、案例分享、榮譽激勵的綜合文化平臺。
(2)深化激勵機制,提升員工能動性。一是明確員工的收入機制。在企業業務發展的同時,讓員工收入上感受到與企業發展的同步。二是構建業務激勵機制。打破平均主義,按照多勞多得、獎勤罰懶、兼顧公平的原則,建立透明化的業務激勵機制,讓員工明確每個業務發展項目給個人帶來的實際影響,從而營造主動參與、主動發展、主動提高的良好氛圍。三是深化培訓機制。九龍坡局分層級、分崗位地開展了:領導和管理層的業務轉型發展策略,支局長所主任網點轉型發展策略,理財經理(大堂經理)客戶管理策略,柜員營銷話術的系列培訓,參與人次共計達到2000余人次,在實現了從上至下由被動“要我轉”到主動“我要轉”的轉變同時,也為轉型的落地、實施及推廣儲備了業務發展的人才隊伍。
2. 創新管理,強化理念,夯實管理支撐力
(1)創新網點精細化管理,合理推進過程管控。集中表現在對網點晨會、夕會、每日三巡、一對一輔導、報表分析、工作進度追蹤等網點日常精細化管理和網點營銷活動的管理,通過加強過程管控的方式,有效提升網點的管理效能,進而推動“客戶端、管理端、銷售端”的科學打造。
(2)創新績效管理,引導業務結構調整。績效管理的創新分兩個方面執行:在區局和支局層面采取平衡積分卡的方式;在網點內部采取積分制的方式。
平衡計分卡。以平衡積分卡的方式引導區局職能部室、專業公司及支局不斷的提升能力素質、優化流程管理,切實提高人員的綜合利用率。從財務指標、內部流程指標、客戶指標、學習成長指標四個維度完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
積分制。為有效增強與客戶的粘合度,在余額類績效分配方面,該局有針對性地采取了積分制進行分配。通過按照綠卡、綠卡通、大理財、基金、保險等各項對應的積分進行按月考評。通過明確提出用積分制參與網點分配的形式,進一步增強網點負責人的執行力和網點人員內部的團結協作。
三、實施效果
2012年,九龍坡局累計完成業務收入9580.36萬元,同比增幅28.48%,較2010年增長152.65%,年均增幅23.55%。其中,金融業務2012年實現收入5023.30萬元,同比增長45.82%,增幅排重慶市郵政公司第1位,較2010年增長183.73%,年均增幅35.55%;郵務類業務實現收入4284.52萬元,同比增幅15.98%。
四、展望
城區郵政發展方式變革是一項旨在推進業務可持續發展的長期工作,同時也是一段不斷摸索、改進的發展歷程。九龍坡局通過探索、總結、改進、落實等一系列工作,在發展轉變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不斷變化發展的環境中,既存在著舊有的亟需改善和完善的問題,同時也會遇到新的形勢和狀況,這就對當前的工作提出了挑戰,也要求在“以客戶為中心”和滿足用戶差異化用郵需求的目標基礎上不斷進步、前行。
參考文獻:
[1]雷釗.基于郵政金融發展方式變革.現代郵政.2013
關鍵詞 汽車造型技術 汽車油泥模型制作與技法 課程改革
1 課程定位
汽車造型技術專業是我國高職高專院校中首個專門培養汽車模型師的專業。汽車油泥模型制作與技法課程屬于汽車造型技術專業六模塊課程體系中的汽車模型制作能力訓練模塊。本課程是汽車造型技術專業的職業核心課程。汽車模型的制作首先要依據設計師提供的設計圖紙來進行三維形體的塑造,在此過程中,要求模型師掌握模型制作材料特性、加工工藝、識圖制圖等知識和技能;同時,在模型制作的過程中,模型師還肩負著對設計方案在造型藝術方面為設計師提供修改意見,通過手繪藝術表達來與設計師進行溝通。所以本課程強調學生對技術和藝術的綜合應用,是技藝交融專業特征的集中體現。
2 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
2.1 突出職業性
本課程采用校企共建模式,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大量引入設計生產一線的技師做為兼職教師,行業專家全程參與課程教學,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企業的最新技術發展及時的傳授給學生,使課程植根于行業發展,使學生職業理念與職業技能同步更新,更快地融入和適應實際工作。
2.2 注重實踐性
在為企業培養職業人的過程中,我們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特別是作為專業職業核心課程,實訓環節盡可能在相關合作企業完成,如去公司完成認知實習,參觀企業設計生產過程,同時請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操作與講解。注重在項目實踐中鍛煉學生職業核心能力。
2.3 強調應用性
現代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只有時刻掌握本專業最新生產技能,才能緊跟潮流引領時展。本課程聘請企業專家進行專業技能教學,時刻根據企業、時展需要更新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生產設計一線的技能知識,實現由學校到企業的無縫對接,培養出適合企業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3 課程改革與建設
3.1 課程教學中加強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養成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加強對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具備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精神。我們建立詳細規范的課堂考核管理制度,按照企業實際工作模式,對班級學生進行班組化管理,強調班組內的團隊協作,針對實訓項目,班組內部有效分工協作,共同完成任務。班組成員在語言表達、有效溝通和自我情緒管理方面得到鍛煉成長。同時,在實訓任務的實際操作和完成過程中,引入企業5S管理模式,強調設備工具的安全使用,正確防護措施,注重對模型制作材料的成本控制,養成愛惜設備工具、節約造型材料的良好職業習慣。
3.2 革新教學方法和課程組織管理
汽車油泥模型制作與技法課程是一門技術與藝術相交融的職業課程,針對技藝知識技能的不同,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也要有所不同。本課程摒棄以往教學中的呆板僵化的傳統講做教學模式,確立了以項目教學法、師徒式教學、互動教學法等為主線的教學模式。項目教學對班組提出具體的實訓任務,觸發學生對課題任務的思考,自主規劃模型制作步驟和時間進度,并進行任務實施操作,在此過程中,學生對知識技能點進行有目的的發問,授課教師對學生進行答疑解惑,現場示范教學,針對不同班組不同問題進行逐個輔導;課后學生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報告,班組內部交流模型制作經驗和心得,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得到快速提升。項目教學法將知識內容融入到具體的項目任務中,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通過項目任務的開展,學生知識技能自主完善和提高。
4 課程單元設計
在課程的單元設計方面,我們建立了能級遞進的課程知識結構。能級遞進的課程結構安排原則為:由簡入難、由臨摹到創新、由訓練到應用。將課程內容劃分成若干可獨立進行的基本訓練單元,每個訓練單元對應為一個項目。課程知識逐層深化,最后以相關實訓作品結尾,學生學習效果通過實訓成果得以展示。
本課程以四個單元項目來進行開展教學,每一單元項目下分若干任務,課程教學中,按照項目教學法逐層下發任務單,學生依照任務單按部就班完成單元項目。四個單元項目分為三個教學階段,項目一和項目二為第一階段,此階段為模型認知和簡單幾何形體制作階段,主要要求學生掌握模型制作材料基本特性,學會設備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模型制作的安全操作規范等基礎知識技能。項目三為第二階段,此階段通過帶領學生臨摹一些復雜形體的制作,培養學生掌握復雜油泥模型塑型能力,熟練油泥模型制作基本技法和基本流程,同時進一步訓練學生對制作工具和設備的使用。項目四為第三階段,在此階段學生開始制作小比例汽車油泥模型,訓練學生綜合應用技術和藝術兩個方面知識和技能,進行汽車油泥模型制作,掌握汽車油泥模型的基本制作要點和模型裝飾技法,訓練學生在模型制作中的分工與協作能力。三個階段知識技能涉及面逐步擴大,知識深度逐層加深,模型制作從簡單形體塑造到復雜形體塑造,最后進行型面復雜、尺寸結構規范的汽車形體的塑造。項目難度和技術含量能級遞進,最終使學生形成完善系統的職業核心技能。
6 教學評價與考核
本課程在教學評價與考核中轉變考試觀念,取消傳統的期末總結性考試,將考試考核的重點分解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課程成績考核分為班組考核和個人考核兩部分,班組考核分為平時實訓成績考核占50%和綜合模型制作成果考核占30%兩部分,分別考核班組在項目中的每一任務完成情況和項目完成之后的模型制作成果。班組考核占整個課程成績的80%,充分強調班組成員的組織配合,使學生明白在企業中一個好的設計作品是由一個優秀的團隊來共同完成,從而養成團隊協作的職業素養。第二部分為個人考核占20%,個人考核主要是對學生在日常教學中考勤、課堂表現以及課堂5S管理等方面進行考核。通過課程考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綜合職業素養,同時,通過個人考核體現班組內部個體化的成績差異,使教學評價和考核內容更加完善。
【摘要】 目的 報告經心房徑路再心內膜化技術修補單純多發室間隔缺損手術和近期隨訪結果。方法 回顧阜外醫院從2006年8月至2009年1月間采用體外循環下經心房徑路再心內膜化技術行多發室間隔修補術的病例資料和隨訪資料。結果 8個患兒均實施了經右心房徑路再心內膜化手術,避免了左心室或者右心室切口。年齡3~27(8.9)m,體重6.3~14.5 (9.9)kg。所有的病例均痊愈出院,術后平均Qp∶Qs 為1.07∶1。平均隨訪時間1~19(15)m。1例患兒因出現重度的肺動脈高壓重新入院接受肺高壓治療外,其他患兒均恢復良好。所有患兒均沒有顯著的室缺殘余分流。結論 心房徑路再心內膜化技術修補多發室間隔缺損避免了分期手術,無需心室切口,保存了心室功能,可以取得很好的手術效果。
【關鍵詞】 多發室間隔缺損;心內膜化;嬰幼兒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port surgical outcome and follow-up results of multiple muscula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VSD) using reendocardialization technique.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admission record and follow-up data of the patients underging reendocardilaization procedure between August 2006 and January 2009. RESULTS 8 patients underwent the operation. The mean age was 8.9 (3-27)months with mean weight of 9.9 (6.3-14.5)kg. All the VSD were closed by trans-atrial redocardialization(TAR) technique. All patients recovered well to discharge, with mean Qp∶Qs 1.07∶1. Mean follow-up duration was 15 months (1 month-19 month) . Clinic outcome is good in all patients except 1 patient who required to treat his pulmonary hypertension.No significant residual shunt was observed.CONCLUSION TAR i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to repair multiple muscula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and to avoid the need of ventricular incision and preserve ventricular function.
Key words: Multiple muscula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Reendocardialization;Infant
多發室間隔缺損的治療策略和手術方法有很多。手術方法眾多[1~8],說明了目前還沒有發現某一種是最好的特定的手術方法。多發室間隔缺損的手術死亡率和并發癥的發生率要高于單一的大的膜周室間隔缺損。Alsoufi 等人最先報道了采用再心內膜化技術治療多發室間隔缺損[1]。我們對此方法做了一些改進,從2006年8月至2008年4月,共有8例患兒接受了這種手術。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回顧分析了2006年8月至2009年1月間單一外科醫生采用體外循環下完成改良心房徑路再心內膜化技術治療多發室間隔缺損的患兒的住院資料和隨診資料。8例患兒接受了多發室間隔缺損的修補手術。年齡3~27(8.9)m,體重6.3~14.5(9.9)kg。所有的患者均有一個大的膜周室間隔缺損和至少1個、最多9個的肌部缺損。所有的修補均經過右心房徑路。從手術到隨診平均時間是15(1~19)m。住院天數平均為8.8(7~12)d。
1.2 室缺的類型特點 采用Van Praagh和Kirklin的室缺分型方法[1,15]。后肌部室缺位于偏流入道部分(嵴內或者流入道間隔),前肌部室缺則位于隔緣肉柱的隔束前方,中肌部缺損則位于調解束的周圍,心尖部缺損位于調解束遠端靠近心尖。
術前常規進行超聲檢查,盡可能的確定所有多發室缺的位置,外科醫生親自分析室缺的位置和解剖關系。超聲檢查常常低估室缺的數目,我們發現做超聲前給與適當的鎮靜,做超聲過程中給與高濃度吸氧降低肺循環阻力和右心室壓力,從而增加左向右的分流量,有時候對顯示更多的室缺有幫助。
1.3 手術方法和技術 主動脈和上、下腔插管常規中低溫體外循環。左心引流經過房間隔放置。心肌保護采用St.Thomas液,灌注間隔時間為20~30 min。室缺的顯露通過右心房切口和三尖瓣實現。用鈍頭的直角鉗輕柔地探查和確認室缺,有時候要通過房間隔和二尖瓣或大的膜周室缺協助從左心室面探查。必要時可以切開右心室小的肌小梁幫助顯露室缺的邊緣,但要避免切斷大的肌梁,以免影響心室功能。小的肌部室缺修補采用6/0或者7/0 prolene線的小針修補,雙層淺表連續縫合肌小梁的心內膜。
對于邊緣顯露不清的或者擔心小梁下仍有其它交通的缺損,特別是位于調節束周圍的室缺,我們采用了滌綸卷塞入,表面prolene線縫合固定的改良技術。直徑稍大的肌部缺損,由于擔心直接縫合張力高,術后發生撕脫和殘余分流,對于邊緣顯露清晰的采用補片的方法;邊緣不清的也采用了滌綸卷塞入的方法。手術方法見圖1。
停體外循環后常規做經食道超聲對室缺修補做評價。如果超聲顯示有明確的殘余分流,則從心房和肺動脈抽血,做Qp∶Qs的計算。如果殘余分流明確,并且Qp∶Qs大于1.3,則需考慮再次手術或者封堵。術后5~7天做超聲復查,術后3個月到半年隨診復查。
2 結 果
2.1 資料 所有的患者資料和隨診資料見表1。
2.2 術中術后結果 心肌血流阻斷時間37~95(61)min,體外循環時間58~108(76)min。所有患兒未出現嚴重心律失常、房室傳導阻滯和室間隔功能異常。1例患兒術后早期有左心功能不全,術后7天恢復正常,其余患兒無心功能不全,均順利出院,出院時沒有顯著的室缺殘余分流。
2.3 隨訪結果 隨診過程中,7號患者半年后復查超聲出現2 mm殘余分流(出院時沒有分流),肺動脈收縮壓力估測約有70 mmHg,患者臨床有紫紺。收入院后,給予吸氧,西地那非治療后,好轉出院。
圖1 手術示例
手術示例(病例7),膜周部缺損補片閉合;流入道間隔的肌部缺損,采用6/0 prolene直接縫合的方法閉合;靠近調節束周圍的缺損,因為邊緣顯露不清,采用滌綸布卷填塞固定的方法閉合; 靠近心尖的缺損,因為太深,顯露欠佳,也采用填塞滌綸布卷的方法閉合。
3 討 論
多發室間隔缺損的治療仍然是比較困難的手術。患者的評估,手術的決策,手術方式的選擇,手術技術細節的應用,都是需要外科醫生慎重考慮的問題。是否能夠把所有的有血液動力學意義的缺損表1 患者資料注:VSD×10 代表有10個VSD,其它類推;TAR代表通過心房切口的再心內膜技術修補室缺
全部消除,應該是以上所有問題的出發點。如果體外循環時間和心肌血流阻斷時間長,并且手術結果并不理想(明確的殘余分流,Qp∶Qs>1.5∶1),那么,很可能會發生術后恢復不順利,甚至死亡。
3.1 分期手術還是一期手術 分期手術似乎可以避免在嬰幼兒期手術的上述風險,但術后右室功能不全,胸腔引流管長期持續引流,心律失常,以及肺動脈環阻法(banding)導致肺動脈的扭曲變形,都是分期手術可能遇到的問題。所以,最理想的手術方式應該是能夠在一期手術中消除所有的室缺,避免房室傳導阻滯,心律失常,心室功能不全。但是,目前現有的眾多的手術方法,似乎都沒有能夠有效地實現上述目標。我們主張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采用一期手術。對于合并嚴重的腦部出血或其它出血性疾病,肺炎和其它感染的患兒, 可以考慮采用分期手術的方式。
3.2 心房切口還是心室切口 無論左心室切口還是右心室切口,無疑會潛在的影響心室功能,增加心律失常的發生率[9-13]。如果經右心房和三尖瓣能夠在可以耐受的心肌阻斷時間內完成手術,并且沒有顯著的殘余分流, 那么沒有理由采用心室切口。我們有限的經驗說明大部分的多發室缺是可以通過房間隔徑路修補的。雖然目前的病例數目還不夠多,需要進一步的積累經驗。但是,我們相信,采用經過改良的心房徑路再心內膜化技術,可以在適當的心肌血流阻斷時間內完成手術,并取得良好的手術效果。
3.3 改良心房徑路再心內膜化技術 改良的心房徑路再心內膜化技術,明顯地縮短了體外循環時間,減少了殘余分流的發生。具體方法是對于邊緣顯露不清的或者擔心小梁下仍有其它交通的缺損,特別是位于調節束周圍的室缺,我們采用了滌綸卷塞入,表面prolene線縫合固定的改良技術。直徑稍大的肌部缺損,由于擔心直接縫合張力高,術后發生撕脫和殘余分流,對于邊緣顯露清晰的采用補片的方法;邊緣不清的也采用了滌綸卷塞入的方法。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不需要徹底搞清楚室缺的邊緣,也不需要切斷阻擋視線的肌小梁,對于難于探查到細節的肌部室缺的修補幫助很大。我們的經驗是滌綸布卷適當大于要填塞的缺損,滌綸卷的周圍最好做的平滑,用7/0或者6/0 prolene線淺淺的固定在肌小梁的右心室面。
這種方法有其局限性。對于三尖瓣瓣環偏小的患兒,顯露會比較困難,可能不適合采用這種技術。對于不能耐受長時間體外循環的患兒,如心室功能極差,嚴重的肺動脈高壓,要慎重采用這種方法。
最初,我們沒有對改良心房徑路再心內膜化技術的患者應用常規抗凝治療。雖然目前沒有血栓和栓塞的發生,但是,不平滑的滌綸卷表面是否會形成血栓,似乎是應該考慮的問題。在最近的2個病例,我們應用了阿司匹林抗凝治療3個月來預防可能血栓的發生。
肌部室缺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目前教科書把多于4個的缺損叫做“瑞士奶酪”室間隔。肌部缺損的分類,根據Van Praagh和Kirklin,分為后部(流入道),前部(流出道),中部(調節束周圍)和心尖部。我們的經驗是靠近心尖部的缺損難于顯露和閉合,術后殘余分流的發生率高。8例中的2例有微量殘余分流,均發生在此部位。既往文獻報道中,盡管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手術方法,在這一部位的術后殘余分流的發生率是最高的[2,9-14]。
總之,采用心房徑路再心內膜化技術做多發室間隔缺損的修補,可以大多數病例中完全地或者接近完全地消除心室間的分流,同時避免了心室切口,保護了心室功能。手術結果和近期的隨訪結果很好,遠期的隨訪結果有待于進一步確認。
參考文獻
[1] Alsoufi B, Karamlou T, Osaki M, et al. Surgical repair of multiple muscula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the role of re-endocardialization strategy[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6,132(5):1072-1080.
[2] Kirklin JK, Castaneda AR, Keane JF,et al. Surgical management of multipl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80,80(4):485-493.
[3] Wollenek G, Wyse R, Sullivan I,et al. Closure of muscula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through a left ventriculotomy[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1996,10(8):595-598.
[4] Kitagawa T, Durham LA 3rd, Mosca RS,et al. Techniques and results in the management of multipl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98,115(4):848-856.
[5] Serraf A, Lacour-Gayet F, Bruniaux J,et al. Surgical management of isolated multipl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Logical approach in 130 cases[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92,103(3):437-442.
[6] Konstantinov IE, Coles JG. The role of intraoperative device closure in the management of muscula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J]. Semin Thorac Cardiovasc Surg Pediatr Card Surg Annu,2003,6:84-89.
[7] Seddio F, Reddy VM, McElhinney DB, et al. Multipl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how and when should they be repaired[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99,117(1):134-139.
[8] Brizard CP, Olsson C, Wilkinson JL. New approach to multipl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closure with intraoperative echocardiography and double patches sandwiching the septum [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4,128(5):684-692.
[9] Wollenek G, Wyse R, Sullivan I,et al. Closure of muscula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through a left ventriculotomy[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1996,10(8):595-598.
[10] Aaron BL, Lower RR. Muscula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repair made easy[J]. Ann Thorac Surg,1975,19(5):568-570.
[11] Singh AK, de Leval MR, Stark J. Left ventriculotomy for closure of muscula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Treatment of choice[J]. Ann Surg,1977,186(5):577-580.
[12] Zavanella C, Matsuda H, Jara F,et al. Left ventricular approach to multipl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J]. Ann Thorac Surg,1977,24(6):537-543.
回顧寫實油畫材料技法的形成和演變就不得不談到文藝復興初期,由于透視、解剖和明暗等學科研究的進展,當時的繪畫具備了再現視覺真實的基本技術條件,但是主流傳統的坦培拉材料和激發卻難以表現復雜強烈的光影關系,也無法將色彩畫成那種接近真實的鮮艷滋潤,當時這種現狀直接推動了以干性植物油為主的媒介劑在不斷的實踐當中開始應運而生。使用干性油做為媒介劑改變了顏料的性質,也使得繪畫的工具和技法隨著媒介的改變而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二、寫實風格油畫中常用油畫層次結構關系以及使用原則
不論是寫實風格油畫還是表現風格油畫,任何繪畫作品都不僅僅是一個單一色彩表層的平面,油畫材料的物質結構是由多重不同材料而構成的復合體,一般分為基底層、繪畫層、保護層三個基本層次,每個層次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在繪畫的過程當中如果能夠尊重材料的物理特性,遵循繪畫層次關系的基本原則,就能更好的控制最終的畫面效果和作品的壽命。接下來我們就一般在寫實風格油畫制作中關于處理各個層次間關系的一些基本原則來做一些舉例。
(一)油畫技法的“肥與瘦”。
我們在這里說到技法中的“肥蓋瘦”是指在油畫層次中底層材料(偏瘦性)應該比覆蓋層材料含干性植物油的成分要少。這是使用油性顏料作畫時必須遵循的一條基本規律,只有這樣上面含油分比較多的覆蓋層材料(偏肥性)中的部分油分就會很容易滲入到底層材料中去,使兩個層次之間產生非常好的銜接關系,如果反而為之就會造成表面色層的脫離開裂。
在作畫的過程中應該先使用揮發性溶劑例如松節油等媒介來調和顏料來畫底層顏色,在中后期逐漸增加亞麻油等干性油的使用比例進行調色用來繪制覆蓋層。
(二)油畫技法的“快與慢”。
在寫實風格油畫創作中大部分畫家都會采用油畫的多層畫法,這也是我們前面多次提到的層次問題,而非常重要的是底層色通常應該選擇干燥速度比覆蓋層顏料干燥速度略快的顏料,這就決定了在寫實風格油畫的繪畫過程中先使用快干的顏料畫底色,干燥后再用慢干的顏料來畫覆蓋色層,這樣在底層色干燥的過程中就不會影響覆蓋層顏料的牢固度,這樣的方法也有利于縮短繪畫的時間和畫面細節的刻畫。所以說油畫技法中我們這里說的“快與慢”不光是指顏料各色層間的干燥時間,也可以理解成繪畫過程中每個步驟的時間的長短。
(三)油畫技法的“細與粗”。
在寫實風格油畫的多層次畫面結構中,一般要讓地層涂料或者顏料比上層涂料或者顏料在質地結構上要粗糙一些。底層材料只有起伏不平或者具有多孔性才能增強對覆蓋層的顏料的吸附力,反之在光滑的底子上去覆蓋比較粗糙的涂層或者顏料色層就會造成色層的翹裂剝落。
三、寫實風格油畫制作中的常見的技術問題
寫實風格油畫中使用的材料與技法相對會比較復雜,不僅一般初學者不容易掌握其中的制作繪畫技術,就是具備一定經驗的人在進行比較復雜的油畫創作時也會遇到很多材料與技術問題,如出現吸油、起皺、黏滯、膩滑、變色和滯澀等等,接下來我們就幾個明顯問題簡單分析下其出現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法。
(一)吸油。
吸油產生的原因是當顏料覆蓋層色中的油全部或者大部分被吸入到底層顏料當中,使顏料表層發灰變暗或者無法顯示其正常的色彩,吸油情況的出現會直接影響到畫面的色彩效果以及作品的壽命。吸油出現的原因一般是在做底子的時候不慎漏膠,或者是繪畫開始的時候過多的使用松節油等揮發性溶劑,還有可能是在還未干透的色層上直接進行做畫。要防止吸油現象的產生要從底子的制作、媒介的選擇以及正確的繪畫步驟幾個方面入手。在制作底子的時候要仔細的上膠,讓底子擁有合適的吸收性,而在選擇媒介劑時要盡量在不同的層次中選擇不同的合適的媒介劑。
(二)膩滑。
膩滑是指在油畫顏料中加入了過多的油性媒介劑而產生的畫面產生油膩浮滑,顏色發虛并且不肯定的現象。后期還會因為畫面油分過多而變黃導致畫面渾濁變暗。膩滑現象的產生造成畫面過于光滑的表面并直接影響顏色層之間的結合牢度。避免膩滑現象產生最好的方法是注意控制油的使用,如果管裝顏料含油過多的話可以先擠在吸油的紙上先吸掉部分油分,除了在底層使用揮發性稀釋劑外,正常的厚涂色層時可以基本不加油性媒介劑,這樣可以某種程度上解決膩滑問題的出現。
(三)變色。
針對這些現象,我們的聲樂課堂教學在采取傳統的一對一教學的基礎上,把錄音、錄像、電腦動畫等現代傳媒教學手段用于聲樂的課堂教學。在聲樂教學過程中,隨時可以進行錄音、錄像分析,讓學生客觀地了解自己在聲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運用現代傳媒教學手段,學生還可以把課堂上的教學錄音、錄像資料帶回去,在課后進行復習、研究。這樣,可以克服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大大提高聲樂教學的直觀性、科學性、有效性。
學習聲樂的人都知道,聲樂學習容易產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困惑。特別是在涉及發聲的原理、歌唱的呼吸、共鳴的調整、真假聲結合等抽象的技巧問題時,容易產生假、大、空的現象。我們學院很好的借助學校動畫學院的制作能力,做一些電腦動畫、聲像、影像分析,把聲樂教學由“抽象”變為“具體”、由“主觀”變為“客觀”。讓聲樂教學雙方很好的通過運用現代傳媒教學手段,提高認識,少走彎路。
在聲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在繼承傳統的一對一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合理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在解決聲樂教學問題時,常常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校擁有廣播電視傳媒全國一流的設備和專家。聲樂表演人才的培養除音樂表演學科的公共課程、專業課程、基礎課程、選修課程等相關課程群外,還增加了《演D昌錄音技15》、《演唱錄像技巧》、《正音》、《表演》等具有傳媒特色的課程,提高了聲樂表演學生的綜合素質。
我們培養的不僅是文藝團體需要的聲樂表演人才,還必須是具備適應現代廣播電視大眾傳媒需要的聲樂表演人才。作為21世紀的聲樂表演人才,進錄音棚錄音、面對攝象機鏡頭走上電視熒屏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們在本科二、三年級分別為聲樂表演學生開設了《演唱錄音技巧》、《演唱錄像技15》課程。
通過《演唱錄音技巧》課程讓學生了解錄音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熟悉錄音藝術和規律,重點掌握在錄音棚里進行錄音演唱的技能和技15。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聲音和聲部的特點,如何合理的根據錄音的原理、設備的性能錄出最符合歌曲演繹效果的作品。
《演唱錄像技巧》課程主要讓學生在了解電視的基本原理、攝像技巧、電視合成、播出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怎樣面對攝象機鏡頭進行藝術的歌唱和表現,增加學生演唱的鏡頭感。在該課中教師在學校的演播室對每位聲樂表演的學生進行試鏡訓練,首先是要克服學生面對鏡頭的緊張心理,并在實踐中不斷糾正歌唱時舞臺表演的不足。同時,我們還可以很好地利用學校實驗電視臺的這一平臺,學生可以參加各類學校的電視文藝演出,在電視熒屏上不斷鍛煉和提高,培養他們具備適應現代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傳播所需要基本能力。
大家都知道,歌唱講究字正腔圓。規范的咬字與吐宇是聲樂表演學生必須具備的技能。我們發揮學校播音主持學院的資源優勢,聘請播音主持系的專業教師對我們音樂學院的聲樂表演學生進行漢語語音的訓練和正音。通過正確規范的基本發音,幫助學生作到歌唱的發音準確、咬字規范、吐字清晰,有利于聲樂的演唱。
歌唱的語言不僅僅是漢語,特別是美聲唱法和通俗唱法,還涉及到意大利語、德語、法語、英語的演唱。我們除了本學院的正音老師外,還可以聘請學校國際傳播學院雙語播音的專業教師(包括外籍教師),分別對學生進行意、德、法、英等語言的正音課程。從語音規范入手,克服聲樂表演學生演唱外國作品的語言關,為聲樂表演學生具備正確規范的歌唱語言打下基礎。
對于聲樂表演學生來說,加強歌唱的藝術表現力是至關重要。為此,我們特意開設了《表演》課程,由學校影視表演專業的表演教師對聲樂表演學生進行專門的表演訓練。在對學生進行形體姿態、臉部表情、眼神、手勢等基本訓練的基礎上,進行影視表演、戲曲表演、戲劇表演等成品表演的訓練,大大增強了學生聲樂演唱的舞臺表演意識和能力,使學生的聲樂演唱更具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
對音樂表演人才的培養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舞臺實踐,這也是區別于音樂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標志。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的是音樂教師,而音樂表演專業培養的是演員,而舞臺演出是對一名演員的基本要求。很顯然,作為音樂表演專業的聲樂表演人才的培養,舞臺實踐演出是人才培養的重點。我們利用學校資源和傳媒優勢,從課內、課外兩方面入手,幫助學生掌握舞臺演出的方法和技巧,不斷提高舞臺實踐能力。
課內――增加《聲樂舞臺表演基礎》課程,以課堂形式對學生進行舞臺演唱訓練。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要在琴房唱得好,更重要的是在舞臺上演唱得好。《聲樂舞臺表演基礎》課程正是解決聲樂教學從琴房走向舞臺的一門課程,是聲樂課堂教學的延伸。該課程貫穿于四年的專業學習。《聲樂舞臺表演基礎》課是以課堂教學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聲樂演唱的上下場、舞臺形象、面部表情、肢體語言、舞臺調度、舞臺表演、綜合表現等方面的舞臺訓練。每堂《聲樂舞臺表演基礎》課用攝像機記錄學生在劇場舞臺上的演唱全過程,專業教師通過現場點評和錄像分析對學生演出的得失加以指導,提出適合每個學生舞臺演出的意見和建議。通過不斷地訓練和學習,逐漸提高學生的舞臺駕馭能力和演唱能力。
綜合實踐周是我們學校根據各二級學院藝術專業特點確定的,定期進行為期一到四周不等的系列實踐性教學活動。綜合實踐周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實際操作為主,獲得感性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綜合素質的實踐教學方式。作為音樂表演專業的聲樂表演的綜合實踐周,我們根據聲樂表演人才培養方案分別設置了藝術觀摩、基層演出、隨團實習、藝術采風、MTV和MV的演唱拍攝等實踐教學活動。把課堂上學到專業用于實踐演出之中,這樣既是對學生專業水平的一種檢驗,也有助于學生舞臺實踐能力的成長。
我們利用學校的傳媒優勢,經常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各類音樂會、文藝演出、藝術實踐等演出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舞臺實踐,不斷提高學生舞臺演出能力。同時,幫助學生開拓眼界,其業務能力與專業團體接軌,為學生今后進入工作崗位打好基礎。
就傳媒聲樂表演教學模式的改革與研究可以按以下的圖表來說明:
可見,我們的聲樂表演教學模式改革與研究的“課堂教學”、“傳媒特色”、“舞臺實踐”都是為了提高“產學合作”的質量,最終是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服務社會”。
為了突出產學合作的聲樂表演教學,我們成立實驗藝術劇院、建立教學實踐基地,廣開思路,開創多元化的聲樂表涫人才培養。
作為傳媒學院的音樂學院我們成立了實驗藝術劇院。按照市場化運作途徑,學生可以與其他優秀聲樂人才競爭聘任為實驗藝術劇院的簽約演員。學生還可以根據劇院實際演出需要進行獨唱、重唱、表演唱、小組唱、合唱等節目的聘任和使用。同時,我們充分發揮學校的傳媒優勢,可以向全校進行導演、主持、燈光、音響、舞美等劇院需要的人才招聘,并嘗試進行市場化運作。通過產學合作,學生與劇院零距離接觸,既有利于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同時劇院可以進行人崗匹配調節,節約了人力的試用成本;實驗劇院和音樂學院共同完成人才的培養,也有利解決人才供需的矛盾。
我們與杭州歌舞團、浙江歌舞劇院等專業演出團體簽定了實踐教學基地,進行產學合作,除了每年派一定數量的學生到教學實習基地進行教學實習外,還與實踐教學基地進行演出合作、聲樂作品制作與創作、開設聲樂培訓班等多方面的產學合作的嘗試。我們很好地發揮學校的實習基地(全國各省市區電視臺、電臺等媒體)給學生提供演出機會,我們的學生已經多次參加由省、市電視臺、網站、省市級報紙等媒體主辦的各類文藝演出。
通過產學合作,一方面,提高我們學生的綜合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另一方面,讓文化產業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從而,突出產學合作聲樂表演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
通過產學合作,我們的學生參加了各類公眾演出,并有30多人次在省級以上聲樂比賽中獲獎,如:06級本科生李凡、周學敏分別在2007、2008全國演藝之星聲樂比賽中獲得專業組金獎;05級的李佳同學在2007年日本大眾音樂協會主辦的中日聲樂比賽中獲得第一名:中央電視臺和浙江電視臺共同主辦的2007年新農村春節聯歡晚會、2008浙江省第七頻道的新年音樂會、2007杭州市新年音樂會、2008浙江衛視“抗雪救災”義演直播節目、2008浙江衛視“抗震救災”文藝演出。其中,我的學生走進了浙江臺的《露天大舞臺》欄目,登上了杭州電視臺的《歲月如歌》舞臺。
針對傳媒學科大背景下的聲樂表演人才的培養,我們還在努力地做一些嘗試。如:實施了“聲樂新苗人才計劃”――每學期進行周密的“新苗人才”的選拔工作,被選拔出的聲樂學生進行重點培養。每周給新苗人才加一堂聲樂專業課,每年撥一定的經費給新苗人才和其指導教師進行校外的專業學習和觀摩。學院將極力為新苗人才的成長提供舞臺,聘請學校形象設計老師對其進行綜合包裝,進行重點推薦。
實施貨運組織改革是鐵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舉措、鐵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強力推進貨運改革的關鍵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必須保持和發揮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進一步統一思想,轉變觀念,凝聚力量,為推動貨運組織改革順利實施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一是強勢宣傳引導,打牢思想基礎。思想認識的統一是實現鐵路貨運改革目標的基礎,必須積極引導干部職工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樹立與市場相適應的思想觀念,準確理解和把握貨運組織改革的重大意義和主要內容,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總公司黨組的決策部署上來。要以深入學習貫徹全路貨運組織改革會議精神鼓舞人心、振奮士氣,在組織干部職工深入學習《鐵路貨運組織改革宣傳提綱》的基礎上,要啟動各種宣傳工具,做到電視有專欄、報刊有專題、手機報有專刊,對會議精神進行廣泛宣傳,深度解讀,評論透視,對各單位學習貫徹會議精神、開展“鐵路走向市場”大討論活動、推進落實貨運改革系列措施等動態情況進行連續播報刊發,使鐵路貨運改革深入人心。要以廣泛深入開展貨運組織改革形勢任務宣傳積極造勢,營造強力推進貨運組織改革的強大聲勢,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充分發揮板報、櫥窗、局域網、鐵道報等宣傳陣地作用,采取折頁、掛圖、漫畫、手冊等職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強勢宣傳引導,幫助干部職工進行一次思想大解放,觀念大轉變,進一步統一思想和步調,凝聚智慧和力量,營造一個人人關心、個個支持鐵路貨運改革的良好氛圍。要以全面把握落實總公司黨組對鐵路貨運組織改革的要求和部署凝聚共識、促進發展,圍繞“鐵路走向市場”大討論活動,分層、分系統確定討論課題,采取班子成員領學、黨校教授講師主講、包保干部宣講、黨員干部集中研討、職工座談討論等多種形式,層層開展宣傳教育和專題討論,引導干部職工正確認識和處理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個人與企業的利益關系,充分認識到實施貨運組織改革,既是鐵路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也符合鐵路職工的根本利益,增強職工支持貨運改革的自覺性,扎實干好本職工作,以實際行動支持改革、擁護改革;特別是在涉及貨運組織改革的相關單位和部門中,組織廣大干部職工充分討論與改革要求不相適應的經營觀念、制度機制、配套設施、工作流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打消疑慮、澄清認識、明確任務,進一步將干部職工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總公司黨組的決策部署上來,為貨運組織改革順利推進提供堅強可靠的思想保證。
二是明確肩負責任,激發工作動力。貨運組織改革的任務艱巨、挑戰嚴峻,沒有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貨運改革就難以成功。必須從全局和戰略高度進一步深化認識,明確責任,堅定信心,引導和激勵干部職工正確對待改革,以實際行動真正做到支持和擁護改革,確保實現總公司黨組確定的改革目標。要以“鐵路走向市場”大討論活動為抓手,通過層層宣講動員,引導干部職工深刻認識貨運組織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明確各自在改革中承擔的任務和職責,增強鐵路走向市場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心投身改革各項工作;通過發動全員參與,引導干部職工充分認識鐵路貨運改革事關鐵路的發展與未來,沒有其他選擇,沒有退路可言,必須迎難而上,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推進鐵路貨運改革,為鐵路改革發展闖出一條新路,在這個大環境下,沒有旁觀者,也沒有局外人,全體干部職工都是改革的參與者,也是推進者,更是受益者,全體職工都必須群策群力,盡職盡責、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為實施貨運改革貢獻聰明才智,創造良好條件;通過分系統、分層次開展專題討論,引導干部職工放下“鐵老大”的姿態,克服“坐商”的狀態,牢固樹立危機意識、發展意識、市場意識、效益意識,實現由“要我改”向“我要改”、“必須改”的轉變,以迎難而上、堅定不移的姿態推進貨運組織改革各項工作,把“四個轉變”變成干部職工的實際行動;通過搭建研討交流平臺,引導廣大干部職工圍繞推進改革、開發市場建言獻策,針對貨運組織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和研討攻關,集中民智,集思廣益,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貨運改革、增收創效的辦法和措施,在局內網站、報紙、電視等宣傳陣地開設活動專題專欄,廣泛交流工作經驗和討論成果,通過宣傳交流鼓舞干部職工全心全意投身市場開發、經營創效的士氣,通過研討攻關破解貨運改革推進實施中的各類難題。
三是真情關心關愛,凝聚強大合力。貨運組織改革涉及機構和崗位調整,直接關系到干部職工切身利益,必然對干部職工的思想產生沖擊,必須做好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情關心關愛職工,為貨運改革推進實施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要積極把握職工思想動態,采取定期分析、問卷調查、短信互動等方式,了解職工在改革中的所思所想所盼,通過宣講會、座談會、研討會、辯論會、談心會等形式,開展多層次、多方面的互動討論,面對面談感受,面地面解難題,充分利用網絡交流直通車、微博、手機報、QQ群等網絡平臺,組織開展網上互動,多渠道聽取職工意見和訴求,化解矛盾,解決問題。要把維護職工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重要原則,按照“干部有崗位,職工有活干,收入有保證”的要求,妥善安置人員,穩步實施收入分配激勵措施,在出臺各項改革政策措施時,要做到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全面調查研究,科學慎重決策,兼顧各方利益,細致周到入微,盡可能減少震蕩。要積極組織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涉及貨運組織改革的相關單位和部門的領導干部帶頭深入一線宣講,通過對比分析、互動啟發等各種有效形式,對職工群眾的思想疑點、難點和關注的熱點問題做好解惑釋疑,對由于生產力布局調整給一些干部職工帶來的工作、生活方面的問題,積極幫助解決,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從而服從組織,安心工作。要加大關心關愛職工的力度,深入推進落實職工思想預警服務機制,著眼抓早抓小,對影響職工思想穩定的問題做到早發現、早處置,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同時,要建立服務職工的專門力量,完善工作制度,公示服務項目;積極為職工提供緊急狀況援助服務;加大助醫、助學、助困力度,解決好職工生產生活難題,進一步改善職工生產生活環境,激發廣大職工投身貨運組織改革的熱情和干勁,聚合推動改革的強大力量。
近幾年隨著房地產業迅猛發展,我區范圍內的住宅小區也如雨后春筍般地不斷涌現。有線電視線路通過預埋管道的方式進行敷設,延長了電視線路的使用壽命,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有線電視預埋管道線路的設計應簡潔明了、布局合理、有規可循。設計有線電視地下管線時,要對所在小區和道路已有的各種管道線路進行全面了解,以便設計時能避讓這些線路。下面從實際的經驗出發,提出新建小區管線設計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和解決方法,供同行參考。
一、根據需要設計新建小區管道
新建小區一般應劃分多個分中心,在分中心安裝地埋交接箱,分中心往往是有線電視光節點,通過多芯光纜連接各個分中心,然后由地埋箱向各幢輻射。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減少中間環節,另一方面便于維護和管理以及今后的業務開展。曾經看到和聽到有的單位在設計中為減少管道采用多級光纜連接,一幢接一幢,即10D光纜連5幢,由10D8D6D4D2D,由于預埋箱較小,在維護中經常碰到光纜弄斷的現象,造成人為故障,影響傳輸,另外增加了損耗,降低了質量;而地埋箱比較大,光纜、電纜和設備固定,有相對的獨立性,無論今后業務如何發展,只要在地埋箱至機房增加纜線就可以了,無須增加后續光纜,這樣為今后業務發展打下基礎,避免了重復投資。
二、小區應設計多個出入口
在小區各個方向設計多個出入口,表面看起來增加了一些投入,實際上卻有多個用途。由于道路上管孔有限,一般情況下不能過多占用道路管孔,應當利用小區與小區之間的管道連接,信號源由小區機房提供,可以把光分路器等無源設備放在小區機房內,便于充分利用資源;小區內部管道也應形成多個通道,萬一出現故障,可以走其它管路,有利于管道的充分利用和增加可靠性。我們曾經出現因施工單位開挖路面,挖斷光纜,造成中斷信號的現象。
三、小區機房的設置
小區面積有大有小,如果每個小區都設置機房,因房價太高,一方面投入較大,沒有必要;另一方面也不利設備的綜合利用和維護管理。我個人認為,小區機房一般在2000-4000戶設置一個,面積在15左右,有防雷裝置、有空調、有UPS電源或雙路供電。小區機房位置設在各小區的中心位置,便于縮短光纜距離,設計和配置簡單,容易做備份。我們以前在很小的小區都有機房,一方面維修人員要帶一串鑰匙,另一方面由于小區機房較小,有的設備很難放進去,加上都是中心機房傳送下來的信號,道路上的光纜占用較多,僅中心機房出去的光纜就達五千多芯。為此,我經過分析,把光分路器由原設置在中心機房改到小區機房,如果按1:6來設置光分路器,大大減輕了中心機房的壓力。
四、管孔數量的確定
一般認為主干道管孔要多,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按照我上述的設計,有些管孔還是地埋箱附近的管孔要多。我們曾經設計主干管道為2根6×28的六孔管,實際利用率不大,為此我們考慮把2根六孔管設計為1根九孔管,按照光纜的口徑,在1個管孔中可以穿2根光纜,留下的管孔給今后業務的發展,在地埋箱附近設計管道為1根九孔管,其它的采用六孔管或四孔管,到最后一個樓道去采用四孔管。
五、管孔材料的選擇
小區不同于道路,有的小區沿街有商鋪、有飯館,加上是住宅,鼠害比較嚴重,原先我們設計的管材為102PVC管,但幾個小區情況的出現讓我們改變了設計。振通小區是一個老小區,原先由房產公司開發建設,小區的管道由我們設計,房產施工。去年有住戶反映,有線電纜信號不好,廣電網上不去,經維修人員檢修,發現有短路和斷路現象,判斷問題出在3---4幢之間,經過逐一排除,最后把故障源定在手孔井內,打開手孔井,發現―9電纜已被老鼠咬得只剩里面的銅芯,外面的編織網恰好有1根搭在芯線上,造成短路,五類線已被咬斷,當時已是晚上,我們經過緊急處理后,使信號恢復了正常;沒想到第二天一清早,用戶打來電話說有線電視又不好了,我們立即趕赴現場,發現處理好的地方又被老鼠咬斷了,沒辦法,我們只好把地埋電纜改成架空線,到目前為止,該小區沒有出現類似情況。這樣的問題同樣發生在后村家園,搞得我們很被動。經分析,主要是采用了102mmPVC管,口徑較大,老鼠可以自由進出,廣電管道成為老鼠的棲息地,找到了問題后,我們規定:凡小區內管道今后必須采用多孔管。
六、管道埋深和手孔井大小的設計
小區內手孔井之間距離較短,一般樓道與樓道之間,距離為20―40m之間,距離較近,加上車輛進出不多,管頂到路面距離在0.6 m左右,管底與手孔井底距離在10―15cm之間,最好埋在綠花帶內,井蓋約高于草坪,以防泥土進入手孔井,手孔井大小一般為470×470×800,手孔井過深、過小不利于施工,管道太淺,容易被損害,穿越小區道路必須采用砼包封,即塑料管基礎用C10砼厚100mm,砼包封用C15砼,兩邊各50 mm,上面鋪100 mm石粉,再用100 mm混凝土覆蓋。曾經有一個老小區,由于是房產開發,管底與手孔井底齊平,敷設纜線很困難,一段時間下來,由于纜線長期泡在水里,信號衰減較大。
七、樓內預埋管道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