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文化產業論文范文

文化產業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文化產業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文化產業論文

第1篇:文化產業論文范文

一個國家或民族強大與否,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不僅取決于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同時更取決于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亟須通過先進文化建設,將億萬群眾的創造力、向心力凝聚成一種強大的合力,為其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這種巨大的精神需求為文化產業的勃興,提供了無比廣大的發展空間。因為先進文化是文化產業之魂,而文化產業是先進文化的實踐基地和傳播途徑,是它的血肉之軀,二者相互依存,息息相關。面對國際社會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不同民族、國家也紛紛依據新的特點改變自己的文化發展策略。由于我們多年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著人為地把文化產業和意識形態對立起來的傾向,成為了阻礙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黨的十六大報告根據當前的特點,將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統一到社會效益的原則下。文化事業與產業分立,通過提高文化事業的產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程度,雄厚文化事業基礎,重視經濟效益,文化產業又成為經濟基礎的組成部分。這種改變,是根據意識形態新的特點和規律做出的與時俱進的重大理論創新,也為文化產業的勃興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當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迅猛發展,提供了以前人們難以想象的變革世界、開拓世界的嶄新手段和無窮力量,極大地影響了人類生產、生活、消費等諸多方面,也為文化的開發、傳播、消費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國五千年文明史,文化積累深厚,文化類型極其豐富,文化資源難以估價。但由于地域、交通、傳播等多方局限,價值大多沒有完全體現出來,甚至有的瀕于消亡。而以數字技術革命為代表的高科技進步,為激活文化資源實現空前規模的產業整合準備了條件?,F在許多發達國家在完成了通信、傳媒、信息產業的第一次制度創新后,正在進行第,文化內容的填充,發展與信息產業相關的文化產業,正在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制定知識經濟時代的國家發展戰略,以及進行制度創新的核心內容。在這方面,我國匯入世界潮流也正當其時。我國在“十五”期間擬投入40億元開發軟件產業,傳媒業正在成為我國第四大產業,文化產業與信息產業對接更有了現實可能性。

據有關統計,我國每年文化市場消費可達4800億元,而現在我們的文化產品市場實際份額只有1800億元,國際文化資本看好我國的廣闊市場。2002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500億美元,成為世界引資第一大國。這些資本雖然大多投在加工制造、金融、電信和農業,但隨著資本形式在新時期發生的重大變化,有的已從單一的貨幣資本轉化為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今年我國將在市場經濟和旅游業比較發達的城市,允許美日德三國投資旅游業,上海將和美國某公司合作,共同設計興建和經營國內首家世界級環球影城主題公園等。這些當然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帶來機遇,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通過合資、參股方式大量注入國際文化資本,甚至徹底購買、兼并國內較有實力或前景的文化產業,我們的版權經市場轉換可能為外國所有。另外,他們通過雄厚財力和優越條件,吸引國人為其打工,按照好萊塢等國外模式“包裝”中國題材文化產品,再以本土化打入中國市場,贏得巨額收入的同時,也勢必將國外文化價值觀滲入國內。面對國家文化安全的巨大考驗,我們應在啟動“搶救和保護中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工程”的基礎上,盡快制定中國文化資源保護法。而這些只有通過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來完成。從國內民間投資來看,其份額已接近國有經濟投資。如果將這部分資本吸引轉移到文化產業中來,必將使其能量得以釋放。可見文化產業的確立,也為國內外資本增值開辟了新的渠道,也從根本上消除了文化產業的資本瓶頸制約。

文化資源一旦與科技等產業融合嫁接,就會顯露出巨大經濟意義,成為一種新經濟資源進入經濟開發中心地帶,實現關聯度極高的拉動效應。文化產業在美國已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0%,在英國的平均發展是整個經濟增長率的近兩倍,在日本已達到其汽車工業的產值。這種新經濟資源的轉化和實現過程,就是通過文化作為要素在其它產業的滲入融合,或發生漸變,實現優化升級,或發生質變,成為新的產業形態和產業分支,使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調整,打破行業界限完成重組。以新的內容和賣點進入以網絡業為主的科技產業市場,誕生了信息文化產業;以新的產品和服務進入旅游市場,形成了旅游文化產業;將游戲與娛樂注入到教育中,改變舊的知識傳播方式,創造了新型的教育娛樂產業;加大體育健身的娛樂開發力度,實現體育娛樂產業質變;以文化品位、設計、策劃進入城市規劃、建筑、裝潢、廣告、環衛環保、標志制作、汽車美容、美容美發、形體塑造、大眾攝影、環藝、工業設計等為主的形象領域,甚至餐飲、花卉等服務業,完成文化與物質的互動。從更深層次說,經濟制度的變更,經濟戰略的提出,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發展方向和方式的選擇,都有文化因素在發揮著驅動作用。從這種意義上說,文化產業是經濟的新的增長點,因此,積極發展文化產業具有深遠的意義。

第2篇:文化產業論文范文

國外文化產吸引了全世界目光,文化產業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重要支柱產業,很多國家的文化產業成為一國綜合國力最直觀、最具體的反映。

1.文化產業政策。

文化產業政策是指國家對文化產業領域進行行政主動干預和調控的各種政策、措施的總和。與國家的其它政策相比,文化產業政策具有文化政策和產業政策的雙重屬性。為了促進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世界上不少發達國家都比較重視本國文化產業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實施。

2.發展戰略比較。

由于各國文化傳統、政治法律體系、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在文化產業發展戰略上也有各自特點。世界文化產業主要以美國為引領,國外文化產業強國占據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由于這些國家之間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和國家文化安全等的不同原因,存在不同模式,在國際文化貿易政策上也形成了兩派對立觀點:一是以美、英為代表,他們占據了文化產業的制高點,主張進一步開放文化市場,實行文化自由貿易;二是以法國為代表,在文化產業發展中處于相對弱勢地位,主要是基于保護民族文化考慮,主張“文化例外”。日本和韓國則介于兩者之間。主張“文化例外”的法德等國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實力不足以與美英抗衡,法國、德國主張“文化例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抵御別國文化大規模沖擊本國文化。

二、推進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策略

參照國外文化產業發展經驗,促進我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策略表現在:

1.轉變政府文化管理職能。

在宏觀體制框架上建構“黨委領導、政府管理”的文化領導管理模式。在文化產業發展中,政府盡快轉變職能,從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過渡,將政府管理與市場調節、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發展相結合,強化政府宏觀調控職能,建立政府宏觀管理體制,制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推動文化產業體制機制創新。

2.文化產業的國際化和市場化發展。

不斷完善文化產業“走出去”戰略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引導和扶持措施。培養與扶持有較強創新能力和較大競爭實力的大型國有文化企業,以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為基礎,做大做強文化品牌,樹立精品意識,打造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民族品牌,使“走出去”文化產品和服務更有國際競爭力,走特色發展之路。

3.完善財政稅收政策。

文化產業的大力發展,離不開政府的財政和稅收扶持。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要走向良性發展道路,政府從財政上需給予配套支持。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發揮重要社會效益的文化行業的投入,改善投入方式,創新投入機制,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全民的文化素養與審美水平,以稅收優惠政策,對國家重點發展的文化行業,予以扶持。

4.加強文化與科技融合。

一是注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對文化產業進行技術改造和創新。二是加大文化科技投入,出臺更多鼓勵政策,不斷提高文化科技水平。三是加強文化產業中技術手段的運用。運用高新技術不斷地包裝、挖掘、改造傳統文化資源,對大量的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存儲、保護與利用開發,形成龐大的文化資源數據庫,實行產業化開發。運用科學技術手段對各個民族的優秀民族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提高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獨特性,將文化資源轉變為文化資本。四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利用。將文化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文化產品,提升文化價值和市場價值,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

5.以綠色發展促進生態文化建設。

第3篇:文化產業論文范文

1.1、二者在內容方面存在著融合阻力

體育產業與文化產業能否在發展中更好的融合,其內容是重要的決定因素,二者在融合中能否形成充滿創新元素的,極具吸引力的體育文化產品,對于二者融合的深度與廣度具有極大的影響,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的體育項目,還沒有一個形成較大影響力與競爭力的拳頭產品,很多體育項目產品,不僅相對的層次較低,缺乏創新的特色,更重要的是缺乏吸引力與感召力,其產品的包裝層次也較低,缺乏應有的競爭力,在很多的情況下其誠信度也不高。如在職業足球與籃球等項目的發展中,雖然文化產業與相關的體育產業的結合越發的緊密,但是從整體的管理水平和核心內容上來看,還沒有形成核心的競爭力,文化產業與相關的體育活動項目還存在著諸多的融合阻力,在體育活動的內容方面,文化產品的創新缺乏一些具有活力和創新性的體育文化產品作為支撐,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二者的彼此融合,尤其是近些年來,通過文化出版與影視作為平臺的體育行業的相關宣傳,更多涉及的內容是有關體育行業的負面新聞,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體育產業在公眾中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體育產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對于文化產業與體育產業的長遠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還有一些文化產業的平臺如報紙等在很長一個階段缺乏有影響力的體育方面內容,長此以往極大的影響了相關文化產業的經營與發展,一些文化行業舉步維艱,有的甚至關門大吉,這也在一定成度上影響了文化產業與體育產業的彼此融合。

1.2、二者在人才方面也存在著融合阻力

目前促進體育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的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依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體育產業與文化產業的更好融合,其中在眾多的問題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市場需要與實際培養的人才相脫節,現有的人才隊伍不能滿足二者相互融合工作的需要,產業的融合急需懂業務、富于創新的人才隊伍,而這樣的情況,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解決的,需要在人才培養方面加大力度,不斷提升人才隊伍的素質才能更好的解決面臨的諸多問題,克服在產業融合中存在的現實阻力。

2、體育與文化產業相互融合的有效策略

2.1、凸顯各自優勢、相互借鑒促進產業融合的有效實施

在體育產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過程中,要深入挖掘兩種產業自身所具有的優勢,凸顯各自存在的優勢,要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凸顯其文化的特色,加快其平臺的建設,為二者的融合創設良好的融和條件,在文化產業平臺的建設中,要加強國內媒體的創新平臺建設,以充滿活力與創新的文化平臺,來吸引包括體育產業項目在內的各種展示活動,讓相關的體育活動通過文化產業的創新平臺,促進體育產業做大、做強,推動相關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要把二者的資源進行有機的整合,下大力氣促進二者的有效融合,在發揮體育產業與文化產業各自優勢的基礎上,通過彼此經驗的相互借鑒,推動二者的更好發展。

2.2、在融合中深化管理改革推動二者健康發展

現有的體育產業與文化產業的管理機制更多的是針對個自的產業發展而制定的,隨著體育產業與文化產業的不斷融合,原有的管理體制與管理機制很難適應新的融合與變化,因此,改革現有的管理體制與管理機制,是相關的管理職能部門刻不容緩的任務,這就要求相關的主管部門要與時俱進,根據新的產業融合形勢制定與之相適應的相關管理制度,改革現有的阻礙產業融合發展的機制,在不斷創新管理模式中,推動產業融合的健康發展,要突破原有的行業分割壁壘,協調產業融合的相關工作,加速產業的融合與改造,要不斷的協調產業配置,促進資源共享,推動產業的深化管理,促進文化產業與體育產業的協調發展。

2.3、要加強立法建設促進體育產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

第4篇:文化產業論文范文

打造文化產業中的高端形態,在當今全球化的社會大格局下,應用技術系統成熟不斷進步,網絡信息化完備,各種高新技術可以一夜之間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充分發掘和利用傳統文化與新興的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裝潢、服裝設計等方面創意群體的聯系和融合,通過網絡與世界接軌,生產出具有獨特文化氣質的國際級文化產品,這才是產業轉型中真正的目標形態。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凌源皮影為例,傳統的皮影戲受到影視、網絡、娛樂等消費方式的沖擊,演出市場日漸萎縮,雖經政府和相關社會人士保護和推廣,但仍然不能擺脫后繼乏人的現狀,在這種情況下,相關文化公司推出了皮影雕刻藝術品的這種衍生品,用皮影的造型藝術開拓新的市場,也有把傳統皮影連本戲錄制成音像制品發售,近期又創編制作了以紅山文化為題材皮影戲數字電影,這些都使皮影戲傳統單一的舞臺表現形式得到了多方位的擴展,試想如果設計制作皮影動畫片,皮影故事書,皮影裝潢,在皮影戲表演中引入場景投影,加入聲光電新元素,使皮影藝術變得豐滿而立體,這樣的創意不但會使古老的傳統文化項目以嶄新的面貌呈現給受眾,而且豐富了產品種類,延伸了產業鏈。文化遺產需要保護,但以文化創意作為形式的發展才是更好的保護。

二、集聚或集群化發展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本空間形式和組織形態

在產業集聚發展的路徑上不同國家或地區具有各自的特色,一種是由市場機制作用下各類經濟主體自發集聚形成的產業群落,另外一種是以地方政府主導下通過園區建設形成的文化創意類產業園區,這也是當今中國各地包括朝陽在內,應該大力推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的主要模式。朝陽地區由于地理自然環境、以及經濟發展體制等多種因素作用,長期以來經濟基礎相對薄弱,雖然歷史積淀的文化資源深厚,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卻相對落后,對地區文化缺乏系統而深入地梳理和認識,對文化創意的理解也比較膚淺,大型資本在文化創意產業上的投資力度不夠,所以難以形成氣候。以化石和“戰國紅”瑪瑙為例,遼寧朝陽被譽為“古生物化石資源寶庫”,因為稀缺和獨特,多數化石資源禁止發掘和交易,但仍有部分魚類、昆蟲類動物化石和大量木化石可以在市場上流通。從目前市場上化石相關產品來看,動物類化石一般以盒式或鏡式裝裱,作為禮物或禮品出現,這些商品大多形式比較單一,包裝也簡單;木化石和“戰國紅”瑪瑙品質出色,除打磨拋光陳設外,多雕刻成玉石類擺件、吊墜、手鐲等,但因為朝陽地區本地的做工手法粗獷,不精致細膩,在生產環節又多為一人到幾人組成的小作坊式生產,對原材料缺乏前期的設計,導致產品制作簡陋粗糙,不但產品附加值低,還浪費了石料資源。化石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其實主要是缺少高端產品的帶動,雖然政府也設立了慕容古街等化石產品交易集散地,但總的看多是小門戶的制作和經營,生產和制作、銷售各環節都缺乏層次,缺少龍頭企業的帶動。用龍頭帶動,集聚或集群化發展,促進化石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勢在必行,2013年11月論證通過的《朝陽市化石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總體規劃方案》為朝陽化石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后續建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可以設想,化石文化創意產業園可以為化石類創意文化發展向上邁一大步。另外,這類資源的開發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實物的深加工和包裝設計上,還可以依托本地的其它文化基礎和資源,進行整合和重新創意,在影視、動漫等的文化產業品種里發掘和創新。

第5篇:文化產業論文范文

本文選取的投入指標為:文化產業年末從業人員數量(人)、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萬元)、文化產業法人單位數(個);產出指標為:文化產業增加值(千元)、利潤總額(千元)。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文化產業,剔除了文化事業的相應數據,因此,有關相應的數據相比《中國統計年鑒》要小了很多。其中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轉變為資本存量,本文采用“永續盤存法”,參照張軍等人的研究成果,對當期投資額進行折算,折舊率為9.6%。以上數據來自于2005—2013年《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

二、實證結果分析

本文利用DEA中的CCR模型測算我國31個省份的文化產業效率,將區域分為東、中、西、東北部四個區域進行對比,得到全國及四個區域的效率評價結果。從全國范圍來看,我國文化產業平均效率在9年間整體提高,呈現“先升后降再升”的變化趨勢。具體表現為2004—2007年為上升階段,2008年有所下降,2009年又開始上升。從四大區域看,東部地區效率最高,中部地區次之,然后是東北部地區,西部地區效率最低,東部地區文化產業效率平均值為0.7631,效率總體處于上升趨勢,總體增長幅度為10.33%,中部地區文化產業效率平均值為0.6499,效率總體處于上升趨勢,整體上升幅度為11.38%,東北部地區文化產業效率平均值為0.5438,高于西部地區,在三大區域中排名第三。西部地區文化產業效率最低,平均值為0.4992,文化產業效率總體處于上升趨勢,且上升趨勢相對其他三個區域最明顯,說明西部地區文化產業近些年來發展較快,資源利用狀況越來越好。由此看來,我國文化產業區域間存在差異。為了研究這種區域差異的內部變化,本文通過用σ收斂來分析我國區域文化產業效率的收斂性,如圖3.3所示,可以看出,2004—2012年,全國范圍內的文化產業效率變化不大,全國范圍內的文化產業效率之間的差異逐漸縮小,呈現出總體σ收斂的特征。2004—2012年間東部地區文化產業效率的波動幅度比全國范圍內的波動幅度稍小,總體呈σ收斂,2004—2012年間,中部、東北部地區文化產業效率區域間差異變大,但變大程度不大,西部地區文化產業效率差異變動幅度較大,內部差異逐漸縮小,呈現總體σ收斂的特征。

三、區域文化產業效率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在學者們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影響文化產業效率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1.地區經濟發展水平。

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可以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會使產業的投入和產出規模增加,進而促進文化產業效率的提高,本文用人均GDP代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

2.文化產業政策。

制定與文化產業相關的產業政策,對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作出科學的統籌,可以健全產業相關配套管理政策,本文在此主要研究國家對文化事業的直接財政投入對文化產業效率的影響,從而看出文化體制改革對文化產業的作用,本文假設,文化產業政策對文化產業效率有正向影響,本文用國家財政對文化、體育及娛樂的支出表示。

3.人力資本。

文化產業需要高素質人才,地區人才越多,越有利于知識的傳遞和溢出,進而形成創意,產生較高的生產力,一個地區的人受教育水平越高,對文化產業的人才供給就越大,因此,本文假設地區人力資本受教育水平與文化產業效率正相關。本文用地區平均受教育年限來表示地區人力資本水平。

4.市場需求。

文化產業是規模收益遞增的行業,地區較高的文化產品市場需求,會推動地區文化產業的集聚與文化產業的專業化水平,進而產生由于專業化分工的高生產率。因此,本文假設文化市場需求與文化產業效率的提高成正比例關系。本文用地區地區人均文化消費支出表示市場需求。

5.科技投入。

科技投入可以使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提高文化產業的要素利用率,改善生產技術流程,逐步改進生產要素的質量,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從而提高產業技術效率。本文假設,文化產業效率與科技投入成正比。本文用國家R&D投入來代表科學技術投入。以上數據來自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人口年鑒》、《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為識別以上因素對文化產業效率的影響,設計計量模型為:TEit=β0+β1PGDPit+β2FIit+β3HCit+β4MDit+β5R&DitTEit表示第i個地區第t年文化產業綜合技術效率;PGDPit表示第i個地區第t年人均生產總值;FIit表示第i個地區第t年文化國家對文化、體育及娛樂的財政投入;HCit表示第i個地區第t年人力資本受教育水平;MDit表示第i個地區第t年文化市場需求;R&Dit表示第i個地區第t年科技投入。本文采用面板數據模型,面板數據模型主要有變截距、變系數和混合模型。本文選擇的截面單元是全國31個?。ㄊ校?,因此采用變截距更為合適,在固定效應模型與隨機效應模型的選擇上,本文是用Hausman檢驗實現,選擇固定效應模型。模型通過顯著性檢驗,其他因素均通過顯著性檢驗,模型整體擬合效果較好,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財政支出、人力資本受教育程度、市場需求通過了顯著性檢驗,科技投入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這可能是因為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產品技術含量較低,產品附加值低,仍然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國家對科技的投入效果不明顯,許多科技投入或研發并未應用到文化產業上,導致了產業技術效率不能有效提高。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人力資本受教育程度、市場需求對文化產業效率的提升具有正向影響,而國家財政對文化、體育及娛樂的投入對文化產業效率的提升有負向影響。

四、政策建議

1.推進文化產業集聚。

形成有效的文化產業集聚,推廣和延伸文化產業鏈條,可以形成文化產業集聚規模、提高產業規模效應、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政府可以建立文化產業園區,推動產業鏈條向下游延伸,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意為核心的完整文化產業鏈條。

2.推動文化體制改革。

政府可以適度削減對文化、體育及娛樂業的財政扶持,完善產業融資政策,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使企業依靠市場機制和社會資本發展文化產業,從而提高文化產業效率。

3.加強文化產業人才隊伍建設。

第6篇:文化產業論文范文

嫩江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的豐富資源可以轉化成不同種類的文化產品,既可以積極開發文化產業核心圈層的產品,也可以開發層的產品和相關文化產品。例如,近年來火爆銀屏的清宮戲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股滿族文化的熱潮,也帶動了滿族文化旅游熱。嫩江流域原汁原味的滿族文化風情游應該變以往單純走馬觀花式的粗放型開發模式,而應對當地的滿族文化旅游業開發給以集約型運作,開發出多視角的旅游文化相關產品,既可以滿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要,又能為當地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例如,滿族文化旅游至少要提供如下文化產品:

第一是具有濃郁滿族特色的食品。表現滿族的飲食習俗,清末民初時的鄉謠概述得較有情趣:“南北大炕,高桌擺上。黃米干飯,大油熬湯。膀蹄肘子,切碎端上。四個盤子,先吃血腸。”又云:“黏面餅子小米粥,酸菜粉條燉豬肉。平常時節小豆腐,咸菜瓜子拌蘇油。”滿族飲食從滿漢全席,我國最著名的、規模最大的古典筵席到餑餑、酸湯子、薩其瑪、火鍋等有民族特色的食品是打造滿族文化特色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滿族風情旅游區可以規劃籌建滿族小吃街,配以滿族仿古建筑,服務人員皆以滿族服飾、使用滿族禮節接待客人,既可以直接為游客提供飲食服務,還可以售賣旅游紀念品,從而打造地方文化與商業模式相結合的互動式旅游景觀模式。

第二是充滿滿族民俗特色的游戲體育活動。滿族承其先世女真人的娛樂游藝習俗,既深受漢族等的文化影響,又保持著本民族的特色,滿族人民創造了許多古老的傳統體育運動,至今,有的運動形式仍在滿族集居的城鄉中流傳著?,F在已知的滿族的游藝活動大約有100余種,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是“九聯環”、“仙人摘桃”、“抓嘎拉哈”、“老鷂子抓小雞”“、跑馬沖城游戲”等,滿族青少年舊時多有爭力斗巧的競技游藝活動,主要項目是騎射、跳駱駝、摔跤、舉重石、溜冰、滑雪爬犁、狩獵運動、賽威虎等等。插柳射箭,在滿族既是民間鍛煉狩獵技能,也是一種軍事體育活動。滿族這些既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又與時代相契合的游戲體育活動可以在相關旅游環節中有選擇地開發。

第三是獨具觀賞性的滿族舞蹈表演。滿族較有特色的民族舞蹈包括“空齊舞”、“慶隆舞”、“滿族秧歌”、“笊籬姑姑舞”等形式。“空齊”舞又稱為“莽勢”,分男女兩式,一般是兩人相對而舞,眾人拍手而歌。其舞姿有“九折十八式”,以剛健、優美的舞姿表現滿族人民古老的生產生活和對豐收、勝利的歡慶。“慶隆舞”,包括揚烈舞和喜起舞,前者為武舞,后者為文舞,皆用于吉慶宴?!把砀琛笔菨M族人民喜愛的集體歌舞。每逢春節、元宵節等盛節必扭唱秧歌,男女老少載歌載舞,歡度佳節,甚至通宵達旦,盡情歌舞,表現了滿族人民的喜悅和歡樂。滿族秧歌以走大場為主,名曰“走陣”。陣式多為漢族秧歌的天門八卦陣、地門八卦陣、葫蘆陣、六合陣等,表現了滿族八旗官兵征戰與歡慶勝利的精神。這些具有濃郁滿族風情的歌舞形式,應該得到深入挖掘和開發,例如開發成文藝演出形式,制成工藝品等等,從而增大旅游項目的文化內涵。

作者:朱子娟單位:齊齊哈爾大學學院

第7篇:文化產業論文范文

根據文化產業的運營理念,刊物開辦時首先要明確自身的目標受眾??梢哉f,定位將決定著刊物的市場份額與發展空間。雖然法蘭克福學派曾批判文化產業使文化成為了大眾狂歡和大眾娛樂的附庸,但當下文化消費卻展示出不同的圖景,即除受消費主義影響而超前消費的個體以外,當代文化產業所面對的目標受眾主要是經濟無憂之后渴求精神滿足、愉悅的群體,即中高收入階層。據《文化藍皮書:中國文化消費需求景氣測評報告(2014)》顯示,雖然我國城鄉文化消費增長明顯高于產值增長,但卻明顯低于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極顯著低于積蓄增長。其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文化產品更多地是一種“相對高檔商品”,主要面向有能力并且有意愿進行文化消費的中高收入階層。既然如此,福建僑刊鄉訊的辦刊思路就應該有意識地圍繞這一目標受眾,研究其消費心理,有針對性地策劃、經營刊物,以保證刊物的整體風格、內容創意貼合其需求。同時,從現實發行情況來看,福建僑刊鄉訊的傳播對象也并非普羅大眾,而是具有一定文化素質和影響力的中高收入階層。然而,當前許多福建僑刊鄉訊對此并未有清醒的認識,策劃、內容、版式都缺乏清晰的、有針對性的運營策略,甚至一些刊物不同刊期的風格差異巨大,內容駁雜,顯示其對“目標受眾為誰”缺乏足夠的思考。不過,也有一些福建僑刊鄉訊對自身目標受眾有著較為清晰地的定位,并有針對性地進行了刊物推廣。例如《臺海》以海峽兩岸時尚精英人群為主要讀者對象,目前每月發行量達2萬冊。從實際發放范圍來看,其主要發放點包括廈金航線班輪、廈門高崎機場候機樓以及廈門的大型咖啡廳、美發廳、美容院、茶館、餐廳、星級以上賓館飯店等高檔場所,同時零售渠道也覆蓋了廈門的便利店、旅游用品專賣店、新華書店以及家樂福、沃爾瑪等大型商場。另據《臺?!穼倬W站介紹,《臺海》近期還將發放范圍擴大到泉州等地的豪華酒店、休閑會所、影樓茶室等高消費場所,進一步將目標受眾鎖定為中高收入階層。再如《書香兩岸》,其在封底介紹中稱“發行面覆蓋海峽兩岸行業管理部門、業界組織、出版人、發行商、版權公司、圖書館、文化產業、作者、媒體工作者、企業高管、策劃人、設計師、學者、大學生等中高端人群,是兩岸出版產業界經驗交流的第一刊物”,同樣生動體現了其面向中高收入階層的辦刊指向。

二、文化休閑功能與福建僑刊鄉訊的內容創意

由于僑刊鄉訊不同于國家層面認定的出版物,其發行范圍和目標受眾都受制于特定的天然局限性。同時,作為文化走出去的載體,僑刊鄉訊以“溝通僑情、傳播鄉情”為己任,也不能按照一般刊物的策劃理念進行運作。鑒于福建僑刊鄉訊在市場上的目標受眾是福建、港澳臺及海外有購買力并渴求家鄉資訊的中高收入階層,其在刊物內容創意方面應著力貼合該群體的口味,滿足該群體的文化消費需求。正如有論者所說:“與傳統消費形態相比較,現代消費更突出知識、心理等文化內涵,經濟與文化、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其發展趨勢將越來越明顯?!碑斍?,按照辦刊理念可將福建僑刊鄉訊歸類為地域僑情鄉音類,例如《福清僑鄉報》《仙游今報》《惠安鄉訊》《金門鄉誼》《青芝鄉訊》,共61種;區域文化推介類,例如《海峽西岸》《炎黃縱橫》《海峽瞭望》《海峽時報》《中華媽祖》,共19種;行業資訊報道類,例如《東南置業》《海峽攝影時報》《海峽財經導報》《泉州商報》《廈門航空報》,共35種;地方教育教輔類,例如《海外華文教育》《雙語周刊》《終身教育》《中華職業教育》,共8種;特色學術研究類,例如《朱子文化》《現代臺灣研究》《閩商文化研究》等,共6種,可以看出,基于不同的辦刊理念,當前福建僑刊鄉訊的類型有所不同。其中,《中華職業教育》等事實上已辦成了地方教育教輔刊物,與主要面向海外發行這一僑刊鄉訊的定位比較疏離。同時,一些僑刊鄉訊類似于專業性學術刊物,例如《朱子文化》,主要側重于對朱子學的探討和研究,雖然其發行量從最初的每期820本增長到1300本,但由于其學術定位,在華人華僑、港澳同胞間的影響力很有限。同時,按照管理部門近期的指導意見,僑刊鄉訊必須緊密貼合“溝通鄉情僑情、傳播地域文化”這一根本宗旨,彰顯“集體家書”的本色。因此,上述分類中以“地方教育教輔”和“特色學術研究”為理念的刊物并不完全符合僑刊鄉訊本色,今后將逐漸調整辦刊方向、理順辦刊思路。而以“地域僑情鄉音”“區域文化推介”和“行業資訊報道”為理念的福建僑刊鄉訊,則較好地體現了僑刊鄉訊的根本宗旨。除免費贈送外,其主要通過市場擴張來實現自我循環的產業化之路,因而立足于滿足目標受眾的文化消費需求。調查發現,對僑刊鄉訊的目標受眾而言,除了解鄉土文化、家鄉發展等情況外,文化休閑是其閱讀僑刊鄉訊的重要原因,這一點在海外第三代“新華僑”身上表現尤為明顯。因此,按照管理部門關于CN(Q)應基于市場生存發展的要求,為保持目標受眾的閱讀忠誠度和刊物購買欲,先天受限的僑刊鄉訊必須強化自身的文化休閑功能。同時,從宏觀文化氛圍來看,在當今世界,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和越來越狹小的生存空間,人們對緩解壓力、放松心情的需要越來越迫切,因而對休閑娛樂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在今天的文化生活中,無論是影視劇、綜藝節目還是書報刊物,娛樂化的傾向都越來越明顯??梢哉f,娛樂特性成為了當今文化生活最重要的表征,正如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所說:“這是一個沒有連續性、沒有意義的世界,一個不要求我們、也不允許我們做任何事的世界,一個像孩子們玩的躲躲貓游戲那樣完全獨立閉塞的世界。但和躲躲貓一樣,也是其樂無窮。”[10]103誠然,過度娛樂化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奧爾德斯•赫胥黎就曾在《美麗新世界》中告訴我們: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笑,以及為什么不再思考。然而,正如當年法蘭克福學派所批判的“文化產業”如今已成為世界各國大力推動的朝陽產業一樣,在時代大潮的裹挾下,任何努力都無法抗拒休閑娛樂在文化生活中的蔓延,任何刊物也無法抵制娛樂需求對自身的巨大影響。當然,對僑刊鄉訊而言,這種“娛樂”需求并非指狹義上的玩樂,而是指包括文化體驗、休閑樂活、生活觀感、旅游攻略、美食推薦等內容在內的廣義的“文化休閑”需求。隨著經濟的急速發展,文化休閑已日益成為當代的一種生活方式,正如丹尼爾•貝爾在《后現代工業社會的來臨》中所指出的那樣:“經濟生產那種由文化所展示的生活方式?!痹谶@一時代背景下,在市場中求生存、求發展的福建僑刊鄉訊自然不得不呼應這一趨勢。因為與一般新聞報刊及承擔政治導向作用的黨報黨刊不同,僑刊鄉訊自身的功能、特點決定其必須面向社會辦刊、面向市場辦刊,而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與發展,則必須凸顯自身的文化休閑的功能,以在滿足受眾需求的同時獲得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空間。不過,從目前福建僑刊鄉訊的現狀來看,不少僑刊鄉訊缺乏文化產業運營意識,在內容創意方面定位模糊、缺乏文化休閑功能、傳播力低下。特別是在個別僑刊鄉訊中,領導講話充斥版面,不但混淆了自身與一般新聞報刊、黨報黨刊的差異化特質,而且人為降低了刊物的可讀性和市場競爭力,從而對刊物的傳播力造成了嚴重損害。不過,也有一些福建僑刊鄉訊在滿足受眾文化休閑需求方面表現較好,例如《臺海》根據市場需要改版之后,以“精致•深入•時事•生活”為辦刊理念,著力滿足受眾對海峽兩岸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娛樂、體育、軍事等資訊的文化休閑需求,既實現了僑刊鄉訊的應有功能,又擴大了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再如《閩都文化》,其內容創意也凸顯了自身的文化休閑功能,世味流年、福地山水、軼事考辨、雙塔視野、左海風流、古文今讀、坊巷春秋、閩地風情等欄目都是貼近休閑閱讀、適應受眾需求的版塊,內容組織上也力圖貼近世俗,強調娛樂休閑觀感??傊?,福建僑刊鄉訊要想在時代浪潮中獲得自身發展的一席之地,必須呼應目標受眾對文化休閑的消費需求,在刊物的內容創意上突出文化休閑理念,從而確保自身傳播力和社會功能的順利實現。

三、趨勢前瞻與福建僑刊鄉訊的發展策略

(一)大力推進數字化建設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數字出版技術的快速發展,閱讀方式出現了重大變化。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117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7.9%,較2013年底提升了2.1個百分點。網絡用戶數量的不斷增加,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刊物閱讀方式,我國18至70周歲網民上網從事的活動中有17.6%的網民將“閱讀網絡書籍、報刊”作為主要網上活動之一。加之近年來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廣泛流行,閱讀方式的數字化趨勢更加明顯??梢哉f,數字媒體日益成為當前流行的閱讀媒介,尤其對較高收入群體而言,其閱讀方式對數字媒體的依賴程度更高。在這一宏觀背景下,一般僅限于紙質形式的僑刊鄉訊,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沖擊。而且,當今海外僑胞、臺灣同胞等目標受眾通過互聯網來獲取家鄉資訊,無論是容量上還是速度上,都遠優于福建僑刊鄉訊的傳統海外發行模式,因而數字化必將成為福建僑刊鄉訊的未來之路,正如十報告指出,要“構建和發展現代傳播體系,提高傳播能力”。鑒于此,福建僑刊鄉訊前期進行了初步嘗試。據初步統計,目前設有刊物專屬網站的福建僑刊鄉訊有28種,包括《福清僑鄉報》《仙溪鄉訊》《鷺風報》《霞浦》《書香兩岸》等。不過,這些網站的點擊量并不高,知曉范圍也十分有限。因此,為順應全媒體時代閱讀方式的變革,今后在推進數字化建設的過程中,福建僑刊鄉訊一方面要做好紙媒和網站的協同配合,實現優勢放大,提高傳播力。另一方面,要加強數字版刊物的建設,特別是要注意貼合Android、iOS等主流移動終端操作系統,重視適應手機閱讀方式的新變化,以更好地履行溝通鄉情僑情、傳播地域文化的僑刊鄉訊使命。

(二)重視培育引進文化產業人才

彼得•德魯克在《下一個社會的管理》中指出:“知識工作者是下一個社會的主力軍?!睂Ω=▋S刊鄉訊而言,作為福建文化產業的一部分,未來快速發展的最重要驅力已不是資本和制造力,而是從事刊物建設的專業人才。只有擁有充足高素質的文化產業人才,福建僑刊鄉訊才有可能進一步做大做強,實現可持續發展。當前,國內學界一般將文化產業人才分為文化產品創意者、文化產品制造者和文化產品經營者三大類。就人才類型而言,福建僑刊鄉訊現有人才多集中在產品制作的技術層面,即文化產品制造者,而缺少創意原創人才和文化產品經營管理人才,從而影響了福建僑刊鄉訊的長遠發展。未來福建僑刊鄉訊應通過在職培訓、繼續教育、引進招聘等方式,切實加強自身的人才建設,特別是要重視原創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的培育和引進。同時,為吸納文化產業人才,福建僑刊鄉訊應注重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因為“知識型勞動者對生活環境有所要求和期待,他們希望擁有舒適的生活。舒適性體現在某一個地區的環境質量是否優質、文化休閑設施建設是否完善等方面。他們喜歡盡可能多的、可供選擇的娛樂休閑力方式,喜歡‘酷指數’高的地區。”要促進福建僑刊鄉訊的快速發展,就要注重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努力為人才提供輕松愜意的生活感受和人際氛圍。

(三)進一步明確自身的市場定位

第8篇:文化產業論文范文

目前,產業融合已經成為很多產業的發展選擇,其中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已經成為重要范式和必然趨勢,二者之間的相互滲透和交叉融合,具有很好的基礎條件和天然優勢,能夠實現相互補充與完善,達到共存、共贏的發展目標。

(一)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在本質上具有很好的耦合性

從本質上講,旅游與文化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很多文化的價值與內涵都需要通過旅游資源進行展現;另一方面,文化是旅游的靈魂,無論是人文景觀還是自然景觀,只有賦予了相應的文化價值和內涵,才能形成旅游特色,實現長遠發展。因此,無論是旅游消費活動還是經營活動,本質上都可以看成是一種文化活動,只有不斷增強旅游產品的文化品位,才能賦予旅游產業更多的文化內涵,增強旅游產業發展的長久生命力和吸引力。同時,旅游產業的發展還具有文化娛樂和文化教化功能,對中國傳統文化資源充分挖掘、繼承與弘揚,是加快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有效驅動力。

(二)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能夠實現互補與共贏

由于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之間存在很大關聯,產業邊界相對模糊,二者之間可以相互滲透和交叉融合,因此只要引導措施得當就能實現相互補充、相互完善,豐富彼此的價值與內涵,拓寬市場發展空間,贏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和利潤增長點,最終實現共同發展與互利共贏。例如,很多影視作品的拍攝以及影視基地的建設,最終都形成了區域性的特色旅游產品,實現了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的協調性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三)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運作具備有效的市場驅動條件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對于旅游文化產品方面的消費需求在不斷上升,加上消費者生活觀念和消費觀念上的積極轉變,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二者之間的產業融合也就具備了有效的市場驅動條件。同時,旅游產品和文化產品的豐富也在不斷延伸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的市場鏈條,促進了消費需求和市場容量的不斷擴展,加上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和媒體傳播技術的進步與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運作是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必然選擇。

(四)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具備良好的政策環境

近年來,國家頒布和實施了一系列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振興計劃和扶持政策,表明國家對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為兩大產業的發展與融合營造出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政策條件,降低了兩大產業之間進行融合的政策壁壘,加快了二者之間的融合與滲透。此外,隨著《文化產業振興計劃》《旅游法》等政策條文和法律法規陸續頒布與實施,有助于管理體制的盡快完善,這必然會對兩大產業融合提供更多的法律保障和制度參考。

二、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運作模式的發展途徑

(一)強化政府引導職能,創設良好的政策環境

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運作是一項輻射范圍廣、帶動性大、關聯程度高的系統復雜工程,其健康、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積極引導以及相關政策的支持。首先,政府要樹立正確的產業融合理念,從思想上提高對兩大產業聯動發展和融合運作的重視程度,為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營造出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氛圍,使其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有力增長點。其次,政府在制定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的行業發展規劃時,要有意識為兩大產業的融合運作制定長遠發展規劃,成立專門的引導組織機構,盡快出臺相應的產業培育政策,促進兩大產業的跨行業發展和融合式發展。再次,政府部門要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尤其是在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時,地方政府要拓寬資金投入渠道,提高融資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益,為兩大產業的融合運作提供更有利的資金支持。

(二)加大市場宣傳力度,營造出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的良好氛圍

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之間的融合以及相關產品的開發離不開市場宣傳,只有不斷加大對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的市場宣傳力度,才能為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營造出良好氛圍,提高文化旅游業的市場形象和品牌知名度,不斷挖掘出新的市場需求。一方面,可以加快文化旅游協會等中間組織的發展,發揮其在市場服務、產品宣傳、產業協調、法律制度制定等方面的職能,加快文化旅游信息網絡的建設以及文化旅游產品的市場推介,規范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運作過程中的各種市場行為。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宣傳手段,建立立體化的市場宣傳模式,既要充分利用平面媒體、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又要利用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手段,豐富媒介宣傳形式,更好地傳遞旅游文化產業的價值和內涵。

(三)加大地域文化特色旅游產品的開發力度

隨著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運作環境的不斷改善,各級政府應當充分把握融合發展的市場機遇,立足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市場政策等實際,對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的相關項目進行全方位、跨行業、多角度開發,避免旅游文化產品開發的同質化,增強旅游文化產品開發的特色化和吸引力,帶給消費者更多的參與機會和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梢哉f,“特色”是地方文化旅游品牌得以長遠發展的生命線,只有不斷加大特色旅游文化的開發與弘揚,促進旅游與文化的聯動性發展、集團化發展和品牌化發展,才能不斷提高文化旅游產業的知名度。

(四)完善經營管理機制,提高融合運作效率

由于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運作還處于探索發展階段,各個區域又具有自身的發展特點,所以需要科學完善的經營管理機制對其進行約束和管理。經營管理機制的完善,可以有效協調各市場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提高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運作的決策效率和市場響應速度,增強相關產品開發與宣傳的針對性和科學性,避免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運作的盲目性,減少各類市場不規范行為。因此,要面向市場加快相關文化旅游市場管理體制的創新與完善,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競爭體系,減少地方保護主義、小團體主義帶來的不利影響,提高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運作效率。

(五)重視人才培養,加快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步伐

目前,我國高校文化和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經驗已經相當豐富,每年的畢業生就業市場基本上處于供大于求,但是能夠真正滿足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運作發展需要的人才卻少之又少。因此,各高校需要積極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加快兩大產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步伐,建立起全新的選人、育人機制,加上優秀人才的及時引進和培訓活動的有效開展,切實提高兩大產業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

三、結語

第9篇:文化產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精神產業民營文化企業文化資源文化產業鏈

一、從四維文明視野看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這一術語產生于上世紀初。它最初出現在法蘭克福學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之中。它的英語名稱為CultureIndustry,漢語可以譯為文化工業,也可以譯為文化產業。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和特殊的經濟形態,影響了人民對文化產業的本質把握,不同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看文化產業,完全有不同的理解。本論文從四維文明劃分的角度認識文化產業的精神屬性,以區別于認為文化產業只是文化藝術產業或創意產業的狹隘認識。

自從梁啟超提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區分以來,關于兩個文明建設的論述越來越多。但是僅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二維文明不足以概括人類文明全貌,一些人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曾經提出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分野,也有人把人類文明區分為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三個層面,最為流行的是就人類文明的主干部分簡單分為政治、經濟和文化三大板塊。其實,人類始終生存于自然與社會、物質與精神的對立統一體系之中,人類文明可以大而化之地分為自然文明與社會文明、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四個區域。自然文明是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社會文明是處理人與人和社會的關系;物質文明是處理人與物質的關系;精神文明是處理人與精神的關系。

四維文明之間互相貫通彼此滲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融為人類文明整體。在上述劃分之中,四維文明之間也是互相交錯,彼此交融的,并沒有一條截然分明的界線,但是各自的主干是相對明晰的,大致說來,政治屬于社會文明,經濟屬于物質文明,文化屬于精神文明。

而現代經濟已經早已突破了物質經濟的狹隘概念,走向“大經濟”的廣闊天地,涵蓋了自然經濟、物質經濟、社會經濟和精神經濟等多個領域。在經濟中心時代,從經濟視角透視人類文明的一切方面,所有的活動均可以經濟尺度加以衡量。國民生產總值(GDP)可以相應分解為自然生產總值、物質生產總值、社會生產總值和精神生產總值四個基本方面,各自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成為衡量一個經濟體系內部結構的重要指標,進而自然生活消費、物質生活消費、社會生活消費和精神生活消費在人們生活總消費中所占比例也成為衡量人們消費結構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尺度。從這個角度出發,滿足人們自然需要,擴展人們自然自由的產業群落為自然產業;滿足人們社會需要,擴展人們社會自由的產業群落為社會產業;滿足人們物質需要,擴展人們物質自由的產業群落為物質產業;滿足人們精神需要,擴展人們精神自由的產業群落為精神產業。

從四維文明視野看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屬于精神產業。

二、浙江民營文化企業投資文化產業特點分析

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企業的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民營企業撐起了浙江經濟的大半江山,在生產總值(GDP)中超過國有經濟成分。國家工商聯公布的數據表明,全國民營企業綜合實力500強中,浙江總量居全國第一。

浙江省還按照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的思路,搭建產業平臺,以基地園區的形式吸引民營文化企業集聚發展。廣廈集團、宋城集團及寧波文體用品、德清鋼琴制造、富陽古籍影印等一批民營文化企業和特色文化產業區塊迅速崛起,浙江正成為全國文化產品的制造基地和集散中心。杭州國家動畫產業基地、杭州數字娛樂產業園和LOFT49創意產業基地,在較短時間內吸納了70多家民營文化企業……集聚效應正在轉化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優勢。

歸納浙江民營文化產業主題文化企業發展有以下特點:

1.民營文化企業發展迅猛,規模不斷擴大,經濟總量急速增長。宋城集團、橫店集團、廣廈集團等一批龍頭民營文化企業已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

2.民營文化企業形成文化產業集群,表現為區域塊狀經濟結構。如德清鋼琴制造中心。

3.民營文化企業家素質不斷提高。一是民營文化企業主素質有了明顯地提高。在早期,浙江民營企業主體是鄉鎮企業,經營者絕大部分是剛剛從田地里上岸的農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20多年的發展中,相當一部分鄉鎮企業的經營者通過各種途徑的學習,文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已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有著擴大再生產欲望和能力的企業,產生了希望提升素質的自發要求,開始加強自身的學習。二是注重引進專業人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民營文化企業普遍認識到人才的重要地位,因此千方百計吸引各類人才。

4.注重文化創新,品牌意識不斷提高。如:橫店影視城的全國品牌推廣。

5.民營文化企業國際化迅速提升。浙江義烏文化商品國際貿易覆蓋世界各國,宋城集團籌辦2006世界休閑博覽會。

6.民營文化企業已融入市場,面對競爭找市場不找政府,形成開發文化資源、整合文化產業鏈、打造文化產業集群的獨特運營模式。

三、結語

近期,國務院頒發的《國務院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對于民營資本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和政策的強心針。這既拓寬了民營資本的投資渠道,又能對文化產業起到很重要的推進作用,能充分調動全社會資源參與文化建設。

浙江民營文化產業的發展在全國是具有典型意義的。各省市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民營文化產業在促進和諧文化、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民營企業及民營資本的進入。政府通過規劃引導、技術創新、法制保障、人才支撐、品牌引領、產業集聚、開放帶動、政策扶持等各個方面來加快民營文化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惠林.文化產業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1).

[2]柳士發.從經濟學看文化產業.文化市場信息,1999,(2).

[3]“浙江省私營經濟發展前景的思考”課題組.當前浙江民營企業發展的特點——浙江民營企業的抽樣調查報告.

[4]李思屈.文化產業概論.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视频一区免费 | www.xxxx欧美| 欧美毛片一级的免费的 | 蝴蝶成人世界第八影院 | 99久久免费看国产精品 | 一级黄视频 | 中文字幕乱 | 亚洲韩国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手机看片 | 99re7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麻豆 | 日韩美女在线视频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成人女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 中文字幕天堂最新版在线网 | 毛片大全在线观看 | 国产一国产一级毛片视频在线 | 久久亚洲欧美成人精品 | 国产成人毛片毛片久久网 | 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特黄 | 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91在线国产观看 | 日韩欧美第一页 |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 九九精品免费视频 | 久久精品亚洲一级毛片 | 在线国产高清 | 她也啪在线视频精品网站 | 另类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色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麻豆 | 在线精品自拍 | 欧美黄色免费 | 97夜夜操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 欧美性精品hd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地址 |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网站 | 福利社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