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陶淵明的資料范文

陶淵明的資料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陶淵明的資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陶淵明的資料

第1篇:陶淵明的資料范文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經常不能正確理解文本的意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造成對文本的“誤讀”, 這時教師如何在尊重學生體驗的同時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引領學生走出閱讀的誤區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案例描述

五柳先生是否就是陶淵明本人?這不是這堂課上的內容,從五柳先生的性格里面有陶淵明的影子,五柳先生和陶淵明在精神內質上的一致性這一角度,筆者先把這篇文章定論為是作者的“自畫像”,“像”貴在神似而次在形似。所以在給學生上課時,主要用意是想讓學生在大致讀懂文意的基礎上,了解陶淵明的生活,對他獨特的性格志趣、精神風貌產生崇敬心情。

第一課時,對這篇文章的作者簡介,因為已經在上學期學的《桃花源記》一課具體介紹過,所以筆者直接就進入了指導學生讀懂文章大意的環節,以點撥為主,多遍練習誦讀,掌握與理解課文的重點詞句,然后歸納出五柳先生的性格核心。第二課時,設計了這樣問題,“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請談談你對他的態度并說出理由。”

思考片刻后,課堂熱鬧起來了……

學1:他愛讀書,愛寫文章,我猜想他一定是一個高雅的人。

(引起眾生笑。)

師:講得真好!其他同學有沒有別的看法?

生2:我欣賞他悠閑自在地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師:這種生活的確令人羨慕,尤其在當代競爭激烈的社會里。還有嗎?

生3:五柳先生在講究門第、生活奢侈的晉代實屬不易。

(該生預習充分,雖是借助參考資料的答案,但是卻說出老師最想要的答案,筆者對她抱以滿意的微笑。)

生4:我特別羨慕他“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讀書只為愉悅心情,滋養精神,不為功名利祿,不為“黃金屋”。不像現在的我,每天要應付各種考試。

(這話引起深受考試之苦的學生共鳴。)

師:看來你是一個非常精細的人,你長大后肯定很善于持家。

(其他同學都笑了。)

一學生立即說:他“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從禮儀學角度說是缺少禮貌。

師:我相信你的禮儀學,也希望你以后成為一位出色的外交能手!

一位學生(似乎已經深思了很久)說:從文中作者隱去自己的真名,自稱“五柳先生”,好像他是一個隱士,但是真正的隱士是不會這么夸贊自己的(尤其在第二節),他說自己忘懷得失,其實還是有抱負的,他不誠實,如果真的忘了的話,就無須靠酒精麻醉自己了,也無須靠寫文章來撫平自己這顆不平的心。如果真的一心想要歸隱,你自己做去好了,又沒有人攔你。這些都是做給別人看的,都是矯情,還說什么率真自然?

(真是一鳴驚人!底下學生搶著要發言,并且似乎要形成一種攻擊性。這會離教學目標愈來愈遠。于是筆者把目光轉向贊同五柳先生的同學。)

一學生說:他寫文章又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自娛。他不是說“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銜觴賦詩,以樂其志。”

一學生說:既然為了自娛,不是為了給別人看,那又何必隱姓埋名,光明正大地寫出自己的名字、籍貫不就得了。

師:據資料顯示,陶淵明要跨越這道界限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作為封建社會“士”的這一階層,自然要把自己排除在名門望族之外。

一位學生(平時讀書很有激情)慷慨陳詞道:陶淵明如果他真如文中所說的那么高尚,他不應該只會憤憤不平地發牢騷,他應該以自己的才華一展抱負,他做官碰了幾次壁,就想到歸隱,這是逃避現實,是懦夫!

一學生說:他不為貧困而悲傷,有何來逃避現實!

……

筆者把學生的意見歸為對五柳先生的處世方式持反對和贊同兩種態度。

反對的理由是:好喝懶惰無禮;讀書不求甚解、淺嘗輒止;自我夸耀,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胸無大志。

贊同的理由是:率真放達、安貧樂道、淡泊名利、品質高尚。

恰好筆者的備課資料中有一個材料對陶淵明“嗜酒”的補充事例,于是把它放在幻燈片上,具體如下:

一是為籌酒資而作官。《歸去來兮辭》說:“余家貧,耕值不足以自給。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吏。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

二是為籌酒資而收受饋贈。顏延之在做始安郡時,“經過詢陽,日造淵明飲焉。每飲必酣飲至醉……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淵明,淵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三是置酒待客,別具一格。《陶淵明傳》說:“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琴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經過對這一資料的解讀,學生對五柳先生的反對呼聲漸漸減弱,大家陷入了一片沉思。

二、人物評價的個性化策略

在整個過程中,顯然學生的答案與最后教師給出的結論相差很大,筆者一方面看到了學生們的閱讀潛能,看到了學生激烈爭議的活躍思維,看到了這種比一切結果都重要的探究、發現問題的過程。而另一方面也深深感到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所發揮的引導、點撥、引證推論等作用的重要性。個性化閱讀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不人為設置閱讀障礙,這種方式的閱讀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學生初始的閱讀感知既是新鮮、有創意的,但往往又是膚淺、不成熟的,這就需要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加以引導、點撥,教師只有在自己平時不斷地看書、思考,有了對文章的深刻理解,才能在關鍵時刻旁征博引、當機立斷,不讓學生的討論“蔓延”開去,不讓學生的這些“高談闊論”演變成為“感情用事的唯我論”。

引領學生進行文本的個性化閱讀,主要是引領學生對作品的人物進行個性化解讀,這要求教師在具體操作時注意以下幾點:

1.呼喚人物本身和問題設計的開放性。評價既然是一種個性化的解讀過程,那么學生自然可以依據自己的“閱讀期待”,對人物產生認同、共鳴,或進行質疑、批判。教師只有在占有充分而強有力的證據基礎上才能駁倒學生,從這一角度上看,師生是完全平等的。在問題設計上,也應摒棄強調“答案唯一”的限度性,努力設置一些能促進學生多向思維、個性化思考的開放性問題,為學生馳騁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提供廣闊的空間。

2.呼喚學生對文本的深刻把握和理解。個性化的人物評價必須建立在對文本的解讀之上,否則便是蒼白無力的。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樂于去實踐、體會、感悟、積累,成為更具有獨立的思想情感和審美判斷的人。

3.呼喚延時評價。倘若沒有前面學生給五柳先生找出的這些“瑕疵”,那么教師不管怎么用力給學生講述陶淵明是怎樣一個人,學生都會聽得“昏昏然”。人物評價的個性化解讀要求教師不失時機地運用聯想、類比等方法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并根據他們當下的理解、情感和心理作出對人物的評價,完成屬于學生個體的意義建構。

第2篇:陶淵明的資料范文

【關鍵詞】現實態度 農事的歌詠 自然景物 創作風貌

一、現實生活態度的表白

陶淵明棄官歸田,在其一生及其對現實的態度上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他之出仕,如其《飲酒》中所說:“疇昔苦長饑,投來去學仕”。是為了免受饑餓。他在《歸去來辭》中表白說:“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其實這還只是部分的理由,也是他為人平實自謙的表現,他在《擬古》詩中說:“不怨道里長,但畏人我欺”。辭官歸去而避開其所憎惡的污濁世俗,即顯示了他對于當時現實的深切批判。而他由入世而至于逃避現實,也就客觀地揭示了當時現實的黑暗。

陶淵明到田園后的生活情況,在其詩中有著較充分的反映。他的許多詩篇,描寫了他親身參加農業生產的活動和感受以及生活景況。盡管他親歷了農業勞動的辛勤,并飽嘗了生活的艱困,但他卻能“竟抱固窮節”而毫不動搖,在《飲酒》(其九)中展示了詩人的形象性格,我們除了感到詩人如何純樸可親,更重要的是通過他對田父斬釘截鐵的回答,感到他固窮的意志多么堅決!他與屈原的處境雖不同,但他們反抗惡勢力而不與之合作,雖備歷困厄而毫不改變初衷,其態度之純正堅決則完全是一致的。這種死守善道而堅貞不屈的精神,正是我國知識分子高尚品質的體現,對后世的文人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的。

如上所述,可見陶淵明在其詩中所反映的生活和情感,無論其表現的狀態怎樣,都是與其所生活的現實密切相連的。他對所不滿的黑暗現實的批判和反抗,而與之毫不妥協,使讀者充分感到他的個性之堅強、人格之高尚。而當時現實社會的黑暗腐朽,也在其作品中獲得某些曲折的反映。尤其在當時文學創作的風尚下,一般著重追求形式的美,而缺乏真實生活內容,而陶淵明卻以其詩篇充分地表達其生活實感,給讀者顯示出一個完整的詩人精神面貌,就是這種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使他的詩篇在中古時期閃耀出清美的光輝。

二、別開生面的農事歌詠

在作為周代詩歌總集的《詩經》中,有過許多關于農事的敘述描寫。如《風·七月》,《大雅》的《甫田》和《大田》以及《周頌·良耜》等,是其較著名的。以后很長時期,再難見到關于這方面的歌詠,這大概是因為農業在周初開始受到重視,故在這時的詩歌中得到較多的反映,以后習以為常,便很少被作為創作題材了。陶淵明之能把農事生活形為歌詠,是有著多種的原因的。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的文人,與作為農業生產資料的土地有著不可分的關系的。他由于痛惡當時政治的腐敗黑暗,并感到置身其中的危險,便決意隱田園。但由于他的土地不多,為了生活,他不得不能加部分農業生產勞動,因而對農業勞動的意義有一定的認識,對農村生活有較深的愛好,于是有關這方面的敘寫,就自然地成了他抒情中的部分重要內容了。

陶淵明親身參加農業勞動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情,在他的詩中有著較全面的反映,如:《歸園田居五首》之二在日常一般生活中,處處表現了對農事的關懷,可見他在農村中生活的融洽,似乎農業生產支配了他的整個精神世界,而農村生活中那種淳樸氣氛也反映得非常真切。他由于在人生中途才從事農業勞動,生產的能力和又紅又經驗當然很缺乏,因而效果不太好,以致生活并不豐足。他在《乞食》詩中描寫他在生活困難時求得朋友救濟時的狀態和心理,可能不免夸張了些,但是基本屬實的。

三、融注深情的景物描寫

陶淵明以對農村生活喜愛的心情,描寫了許多優美的農村自然圖景。如:《歸園田居五首》之一。王維的“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中的“墟里”句,便是從陶詩的“依依”句化出,濃德潛評《歸園田居五首》說:“儲,王極力擬之,然終似微隔。厚處樸處,不能到也。”正精要地道出了王的“墟里”句所以微遜陶的“依依”句之所在。又如:“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給人以夏日異常清美的陰涼之感。下句用一“貯”字自然地加強了上句“藹藹”的程度,使人儼如面對夏天里一片濃密的樹林。由于夏日的強烈,便使人感到濃密的樹林,集中了人們需要的陰涼,這里“貯”字即體現了人們這樣的心里。“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歸園田居五首》之一,這詩充滿著歡意的自然景物中,融合了詩人自己的暢適心情,禽鳥得意的歌唱,與詩人暢適的胸懷多么和洽!而這些形象鮮明生動的自然物象,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又多么接近而易于感受!

四、潰世獨立的藝術風貌

第3篇:陶淵明的資料范文

1.個體研究

針對單個或是一組有關聯的古代文人作進一步深入的探討,了解他們的生平,領會他們的風格,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講授東晉陶淵明時,課前我讓學生到圖書館或上網搜集相關資料,上課時學生的思維很活躍,對陶淵明其人和其詩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如對陶淵明的歸隱是消極還是積極的行為進行討論時,學生的討論異常熱烈。此外關于陶淵明詩歌的總體面貌,通過對陶淵明的田園詩、詠史詩和詠懷詩的綜觀,學生得出了陶淵明詩歌不僅呈現靜穆的一面,同時也有“金剛怒目”的一面的觀點。這種由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思維的視野被大大地拓寬了。這種開放式的、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迅速融入古典詩文的氛圍中,鍛煉學生深入思考的能力,并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2.比較鑒賞

古詩文中的一些作品的思想性或藝術性往往有共通之處,教師在講解時可有意識地進行作品對比,或看該作家的作品與他同時代的作家或其他時代的作家有何異同,以深化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如在講解李密的《陳情表》時,我向學生提出問題:同樣是表示不愿出仕,《陳情表》與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二者在語言風格上有何不同?通過比較,學生對這二者的語言風格有了明確的認識,前者動之以情,婉曲深致,情辭懇切;后者嬉笑怒罵,批判力極強,極盡嘲諷之能事。然后再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風格解讀形成這兩篇作品的不同認識,通過查找相關資料研究兩人不同的語言風格形成的原因,進而順藤摸瓜地找出作品的旨意,最后要求學生在研究的基礎上形成對這種文體的總認識,寫出一些相關的文章。經過這種延伸比較,學生的體會更深刻了,并且覺得這樣的課上得有深度,有廣度,比死摳文本好多了。

3.縱橫貫通

語文學習中要善于將各種零散的知識點,把各種看似獨立的課文及觀點縱橫貫通起來,從整體上加以把握而又不流于空談。由于多種原因,現在的中學生對古典詩詞興趣不濃,對古典詩詞的創作藝術知之甚少,主動探究的學習意識有待繼續培養。教師可以把學生已經學過的、熟悉的必修的詞作為認知的點,沿著朝代向前、向后貫穿選修中不同時期的詞作進行教學,按歷史朝代的先后順序打亂選修中的作品排序,重新整合、排序選修中的作品進行教學,使學生對詞的發展、演變有整體認識,加上對詞人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感知、賞析詞。當然探究所依據的詞作是必修、選修和少許補充的詞作,這樣才不會增加學生的負擔。為了便于明確探究的問題,老師可以提供幾個探究方向:(1)詞的體制變化;(2)詞的題材變化;(3)詞的藝術手法的變化。通過學生探究、交流,師生明確幾個步驟后,詞的發展、演變從形式到內容到藝術手法,線條清晰,不僅對選修和必修中涉及的詞進行了梳理,而且可以拎出一條詞史的發展、演變的線索,做到語文教與學的集約化。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對詞的發展、演變,詞的知識圖式有清晰的認識,鑒賞詞的能力自然提高。

4.積累知識

文學作品是對社會文化生活的反映,古詩文反映的是古代的文化習俗和社會制度。學生在閱讀古詩文時會接觸到大量的古代文化常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累一定的文化常識,用卡片分門別類地記錄,以便進行系統的整理,按照歷法、天文、禮儀、宗教、農業、建筑、科舉、官宦制度等各方面進行知識的收集。如國君是一國之主,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最大的官。戰國以前,夏、商、周的君主稱“侯”、稱“王”,戰國時期,各大國的國君先后稱王,后來有的甚至稱“皇”稱“帝”了,但都為時不久,未成定制,直到秦始皇初步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從公元前二二一年開始,確定“皇帝”為新的國君稱號,這個稱號一直使用了兩千多年,到清朝統治為止。秦漢以后,有些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國君的稱號與漢族不同。如匈奴稱“單于”;烏孫稱“昆莫”;高車稱“候婁匐勒”;鮮卑、柔然、突厥、回紇、契丹、蒙古等稱“可汗”,簡稱“汗”;吐蕃稱“贊普”,等等。學有余力的同學還可以在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他們的搜索面。這樣一來,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就不僅有面的鞏固,還能獲得點的深化。

5.社會分析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要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的確,“高中語文的學習就是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比如,在學習《六國論》時,蘇洵的主要觀點是“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蘇洵是有政治抱負的人,他寫作此文的主要目的是“言當世之要”,是為了“施之于今”。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針對這一部戰國史探究一些原因,聯系當今全球的發展局勢,得出一些自圓其說的看法,來讓今人和后人受到啟發。通過讀“六國”,看世界,學生能拓寬閱讀視野,提高思維能力,加強課內與課外的結合。這種開放的、靈活的、有效的學習方式大大地提高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興趣。

第4篇:陶淵明的資料范文

關鍵詞:文獻資料;語文;閱讀教學;影響

影響語文閱讀教學的因素很多。本文從文獻資料角度,探討語文閱讀教學影響因素這個問題。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文獻著錄總則》寫道:“文獻是記錄知識的一切載體,知識是文獻的主要內容,包括用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手段記錄的一切知識,是古今一切社會史料的總稱。相對其他學科,語文與文獻資料的關系更為密切。文獻資料對語文教學的影響有:

一、影響閱讀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達成

有些目標對文獻資料的依賴性較強,要借助文獻資料才能制定和達成。

首先,影響目標制定。文本解讀不同,制定的目標就有差異。文獻資料會直接影響文本解讀,進而影響目標制定。從父愛角度解讀《背影》,目標是:歸納體現父愛的事件并分析主要事件。韓軍老師從“生之背、死之影“角度對它做過獨特解讀。若用此解讀,目標是:從生死角度理解本文。這里目標不同,是因文本解讀不同。韓軍老師的解讀是在查閱朱自清生活經歷等資料基礎上進行的。如果他不查閱作者有關資料,就不會有這樣的解讀,我們也就不可能借用他的解讀設計此目標。

其次,影響目標達成。有些目標要了解作者經歷、時代背景等才能達成。這些可在文獻資料中查到,所以幫助達成目標。《小石潭記》若不查閱文獻資料了解作者被貶經歷,就很難達成理解作者情感變化和文章主旨的目標。《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最后一課》、《石壕吏》若不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了解時代背景,就很難達成把握人物形象、深入理解作品主旨的目標。《行路難》用典較多。要達成理解用典含義并分析作用的目標,就要查閱與用典的有關資料才能更好地達成。用典含義深刻,僅憑呈現概念,學生較難理解,一旦呈現與用典有關的典型資料,學生就更易理解,目標就更易達成。

二、文獻資料影響閱讀教學過程的安排和實施

閱讀教學過程包括導入、整體感知、精讀探究、總結歸納等。文獻資料不同,教學過程的安排和實施就會不同。以導入為例說明。筆者在《五柳先生傳》中這樣導入:陶淵明受邀去松山書院講學,他在課堂上喝得醉醺醺,剛好被督學王公公看見,王公公很不滿,當場說他不像先生并要對對子。王公公的對子是: “花謝花開,花開花謝。”陶淵明立即對出: “先生先死,先死先生。”王公公很憤怒,當場拂袖離開。(穿插提問:王公公為何憤怒?)這個故事說明陶淵明不畏權貴。今天,我們通過其自傳進一步認識、了解他。此故事是在電視《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看到的。學生本來就喜歡聽故事,這樣導入很自然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但若筆者未看過此劇和利用這一文獻資料,就不可能這樣導入。

三、文獻資料影響閱讀教學思路

陳鐘梁老師運用名言式思路教學《合歡樹》,思路清晰、簡潔。教學第一段,概括母親品質后,就引用王安憶評論史鐵生散文的名言 “在敘述中流露出原初面目的情感”,分析了一群老人的作用后,再次引用王安憶評價語 “情感經過歷練逐步趨向理性”,分析了人和樹之后,又引用王安憶評價語“理性最終孕育著哲學的果實”。用三句名言帶動學生閱讀課文、分析課文。但若陳老師未通過查閱資料知道王安憶的評價語,就不會有此教學思路。

四、文獻資料影響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實施

文獻資料會影響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實施。這里主要談談它對教學方法實施的影響。

教學方法的實施需要一定條件。有些方法沒有文獻資料,無法進行或者很難進行。比如探究法和專題研究法。特級教師余映潮善于使用資料穿插法。但是如果無資料,此方法很難進行。他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穿插了《假如你欺騙了生活》、《假如生活重新開頭》。之前,還查閱了食指《相信未來》、汪國真《如果》、何其芳《生活是多么廣闊》,還用查找的資料安排讀寫活動。如果他不查閱資料,就不會有學生精彩的讀寫活動。

錢夢龍在《談骨氣》中也用了資料穿插法。導入時,提供網上批評本文的文章,第一課時作業要求學生查找《過零丁洋》、《別了,司徒雷登》、嗟來之食故事的出處。第二課時開始讓學生交流查到的資料,中間教師介紹資料,之后又提供《記念劉和珍君》、《中國人失去自信力了嗎》,幫助學生理解中國人這個概念,布置的作業是:閱讀與課文觀點相反的資料后談看法,還提供了《談中國人的骨氣》、《關于聞一多拍案而起》,幫助學生完成作業。錢老師用資料導入,很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他在點撥時,也用呈現資料的方式進行,教師無太多言語,學生看資料就明白了,提高了點撥效率。在布置作業時,也是用了資料法,形式新穎,能力訓練充分。錢老師很好地利用了資料導入、點撥、布置作業。

五、文獻資料影響閱讀教學組織形式

第5篇:陶淵明的資料范文

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初步總結出幾條較為有效的方法。

一、強化知識積累

讓學生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強化詩詞知識的積累,提升語文能力,增加文化積淀,是提高語文詩詞教學質量的前提和保障。加強基礎知識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形成扎實的古詩詞學習基礎,是提高語文詩歌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和不可或缺的環節。基礎知識教學的內容包括:

(一)識記常見意象的常用象征意義。意象是組成詩詞的基本單位,是客觀人事景物和主觀思想情感融會的復合體。同時在詩歌的發展過程中,許多意象已經擁有了特定的象征意義。我們只有識記了這些意象和意象的常見意義,才能很好地理解詩歌內容。

(二)識記常見的作者、作品及創作風格。特定的時代、特定的社會鍛造了一些特定的詩人、詞人,而這些詩人詞人由于家庭環境、社會閱歷、性格等各方面原因,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其很多作品都能w現其創作風格。

(三)識記意境、語言風格等方面的常用術語。現代高中生由于閱讀量的不足,詞匯積累顯得異常匱乏,面臨詩詞鑒賞的題目時,往往有能會其意,卻難以準確表達的感覺。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注重積累意境、語言風格等方面的常用術語,這對提高詩詞鑒賞成績不無裨益。

二、創設良好情境

創設良好情境就是創設相應的古詩詞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古詩詞的文化內涵。大量數據資料顯示,這種教學方式行之有效,效果十分明顯。古詩詞本身具有一定的意境美,給人一種美感。如果我們將這種意境想方設法模擬出來,引導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古詩詞的意蘊,再配以聲情并茂、富有激情的朗讀,勢必會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我們一味采用傳統的授課模式,老師高高在上、一講到底,學生被動接受、昏昏欲睡,那么學生就很難較為準確地理解詩詞內容,更談不上品味意境,體會底蘊了。如在學白的《將進酒》時,筆者先通過學生展示、學生補充、教師點撥補充的方式了解李白的一生和當時玄宗沉溺女色,不理朝政,奸臣當道,賢良難以作為的社會背景。然后播放一段凄美的背景音樂,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感受李白當時遭遇排擠、打壓,只好借酒抒發心中塊壘的無奈。而在具體詩歌鑒賞中,又通過抑揚有致、起伏錯落背景音樂的播放,加之教師學生富于激情、抑揚頓挫的投入朗讀讓學生感受詩歌“悲――歡――憤(激)――狂(放)”的感情主線,體悟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邁人生。因此結合詩詞內容,創設良好意境就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印象,逐漸激活他們的情感體驗,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

三、運用優質資源

語文學科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一個真正的語文老師,一定要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善于開發課外資源。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去感受自然風光,增加生活體驗,進而產生運用詩詞表達情感的內在想法。當然在課堂教學中,網絡資源的廣泛運用、多媒體手段的積極使用更是必不可少。在姜夔《揚州慢》的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分別展示“昔日揚州”和今時揚州“兩組圖片,就可以讓學生充分體味揚州慘遭金兵兩次侵犯后的破敗不堪,就能讓學生更為深刻地感受到詞人憂國憂民的“黍離之悲”以及詞人痛恨戰爭的情愫。又如學習杜甫的《登岳陽樓》時,學生雖然能夠較快地熟悉并背誦全詩,但對該詩歌的意境卻未必能夠把握,特別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兩句。此種情況下,教師就有必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方式,通過圖片和音樂的展示,把學生帶入到那種氣勢磅礴、宏偉壯麗的意境中,感受詩人雖然長期漂泊、無家可歸,但仍有寬廣的胸懷和恢弘的氣度。當前是一個信息特別發達的時代,網絡給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作為新時代的語文老師,一定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并且利用好網絡資源。

四、強化自主理解

高中語文詩詞鑒賞的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不斷提高自主理解的能力,努力使自主學習落到實處。教學陶淵明《歸園田居》的過程中,筆者在指導學生充分理解詩歌內容,領略、品味陶淵明淡泊名利,追求自然、閑適之情之后,話題陡然一轉,向學生拋出問題: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問題剛一拋出,學生的思維就打開了,個個躍躍欲試,真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但筆者并沒有讓學生馬上回答,而是讓他們下去之后重新閱讀詩歌文本,再次深入理解,再體會,再感悟;同時,多角度、多層面查找資料,進一步理解陶淵明其人其作;并通過查閱資料、訪談社會等方式了解我們所處時代的特征,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然后再利用一節課時間專門交流、展示、辯證。這樣一來,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視野,又強化了學生自主理解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時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詩詞知識和詩詞鑒賞能力,我們要引導學生自主理解文本內容,自主感悟情感,形成自己的體驗,進一步提升審美鑒賞能力。

第6篇:陶淵明的資料范文

關鍵詞 合理選材 適度運用 開放自主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Grasp the "Degree"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Multimedia Teaching

YAN Jun

(Hubei Gong'an Douhudi Middle School, Jingzhou, Hubei 434300)

Abstract Use of 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always have different views. The key of 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 is to grasp the "degree", so put some los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need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combin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content.

Key words reasonable selection; proper use; open autonomy

我們只要在語文教學中適當運用多媒體及網絡,選取恰當的切合點,選擇合適的材料,創設適當的網絡平臺,加以適時的引導,激發學生的感情,調動學生的想象,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樣既有利于教師的教,又利于學生的學的事何樂而不為?筆者認為為了達到理想的要求,應注意以下的三個原則。

1 合理選材原則

(1)選取那些常規方法無法演示或不易演示的內容,如人物資料、背景圖片等。有些資料對文章的外向拓展能起到幫助的,如通過《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生平的介紹,我們會對他鐘情昆蟲、關愛生命的一生有更全面的了解。展示《我的信念》中居里夫人的工作壞境的圖片,她全身心投入事業,如癡如醉的科學研究精神就顯現出來了。

選擇能解答學生疑惑的資料圖片以幫助理解,如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繪圖的《山海經》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竟然有如此神奇的魅力令少年魯迅癡迷。要求學生閱讀這本古典書籍并非必要,少年魯迅感興趣的只是“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下載有關《山海經》的圖片,引領學生一道欣賞圖畫的奇異精妙,也感同身受著少年魯迅的欣喜!

(2)選擇那些通過設計多媒體畫面或音樂能使所展示的內容產生較強的藝術感染力,能使學生置身于情景交融的課堂教學氛圍之中的文章。這類文章往往情感性較強,需要學生融情入景,才能有更好的主題把握和較理想的課堂效果,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紙船》等這些尤其注重學生情感體驗的文章。這時多媒體教學這種新形式的出現,好比是茫茫沙漠中的一處綠洲。一下抓住了學生的心,使學生對上課又有了興趣,使課堂效率提高有了前提。如欣賞冰心的《紙船》時,通過大屏幕展示給學生一片深藍的大海,一只白色的小船在波浪中搖曳,詩人對母親的思念,對祖國深沉的愛已通過畫面深深打動了學生。

(3)選擇對課堂教學起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作用的手段,如線索脈絡、結構框架等,能通過良好的頁面設計來實現的。如《看云識天氣》中不同形態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我們可以通過設計表格,列出云層變化簡表和云的光彩簡表加以說明,使學生一目了然。又如《蘇州園林》的建筑布局特色,可通過詳盡的圖表及頁面的切換,讓學生按圖索驥,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及賞析。

(4)選擇對語文綜合性活動的課堂開展能起到激發興趣,拓展視野的作用的材料。如設計《戲曲大舞臺――綜合性活動》課件,讓學生們從視覺、聽覺等直觀上了解到中國戲曲的源遠流長、劇種分類、唱腔特點、角色分配,并欣賞了內涵豐富的京劇臉譜、異彩豐呈的粵劇表演等等,使他們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美、音樂美和文化美,從而初步培養了他們欣賞傳統文化、熱愛祖國的愛國情操。

2 適度運用原則

根據教學設計,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創設情境,運用關鍵是把握一個尺度。

適當運用形象生動的畫面,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能輔佐學生理解。如《山中訪友》中要求學生描述平時不常見的古老堅韌的石橋、寧靜深刻的懸崖和日暮還巢的歸鳥,也許一幅畫就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課文導入時運用多媒體對創設情境有一定幫助。如上魯迅的《風箏》時,用動畫營造出美麗的風箏飛滿天空的景象,伴著優雅的輕音樂,引發學生對放風箏的美好感受的回憶,感受到一種追求自由快樂的喜悅。

借助媒體,恰如其分地解決重點難點,點撥說的方法。如口語訓練課《為語言插上聯想想象的翅膀》中學生對想象不大明白,我運用了電腦課件,先讓學生由小橋、月亮、流水、柳樹分別展開聯想 ,再由四種事物想象成一幅畫面,當課件展示在學生面前時,同學們被美麗的“夏日月夜圖”吸引了,同時恍然大悟。想象是建立在原有事物基礎上重新構成的事物的過程,明確了這一點,在說話中便會展開想象,豐富說話的內容。

古詩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應慎之又慎。詩人使情與境發生聯系,憑借的是想象,因此,品味意境還須借助于想象再現意境,想象力越強,從詩中獲得的美感就越多,詩歌的創造也往往借助于想象來拓寬意識空間。如果老師一味地強加圖片,將學生的想象禁錮,不但無益于教學,也會妨礙學生對古詩詞的賞析。

3 開放自主原則

(1)在課堂上可以利用一部分時間讓學生到文學專題網絡中瀏覽,補充與課文相關的資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作家和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如講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可在課堂上鏈接陶淵明的專題網頁,獲得整體感知的同時激發興趣,也向學生推薦了一個值得課后細細品味的網址。學生會在意境優雅的網頁中流連忘返,對于陶淵明的高風亮節的為人品性、田園詩的純樸自然的語言風格有更深的理解。

(2)在課外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閱讀,拓寬閱讀教學的天地。課堂時間是極有限的,但在課堂上產生的興趣將在課外閱讀中得到充分的體現。教師可以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閱讀材料下載到校園網上,供學生閱讀瀏覽,發表感想或參與專題討論;也可以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通過網絡查找資料,制作課題匯報總結,撰寫課題研究小論文等,使書本學習和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例如:我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的以“說不盡的橋”為主題的綜合性活動,共有2個班70多名同學參與其中,將學生分在橋梁知識和橋梁文化兩個小組。兩個小組又分為“橋梁分類”“橋梁建材”“橋梁之最”“中外名橋”“橋的故事”“橋的命名”“橋詩”“橋聯”“橋梁設計”等各子小組。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需求,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在四周內,查閱并收集資料,走訪專家,游覽參觀,獲益匪淺。

(3)基于網絡的作文教學模式。網絡除了可以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外,就寫作中的表達愿望來說,網絡其實特別適合寫作。我校老師開設的作文網站――“斗湖堤茶館”深受學生歡迎,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在網絡里,每個人的角色都是平等的,在平等的氛圍中,大家都擁有話語權,平等的話語權促使學生尊重自我,釋放自我,真正實現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重真情實感,說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不必擔心帶來什么“后遺癥”。通過建立作文的網絡平臺,作文評價手段和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是老師一對多的評價情形,現在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網絡上評價其他同學的文章,該學生將接收到海量的讀者的建議、贊美、批評……學生將獲得類同于“發表”的成就感,并且領略到寫作是有回應的,從而激發寫作興趣。真正做到“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參考文獻

第7篇:陶淵明的資料范文

一、文言文拓展閱讀的教學方式

1.改變寫作背景的出示時機

語文教學中最重視知人論世,文言文更甚。文言文的背景離我們很久遠,所以在教學之前必須讓學生知曉一點當時的背景就很有必要。事實上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一般會直接告知學生這篇文言文的相關文學常識,往往也不管學生這個時候是否需要,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作機械的告知了事。其實關于文章背景的出示應該是在學生理解有障礙的時候,在突破教學難點的地方,這個時候如把寫作背景講出,學生就能夠比較輕松地跨過理解的障礙,獲得深刻的啟迪。比如在《桃花源記》中,學生學完了課文,卻不明白作者為什么會寫此文,如這個時候帶領學生了解陶淵明的人生經歷,學生會很快理解陶淵明虛構這個“世外桃源”故事的緣由了。

2.適時插入相關的詩文故事

有的時候,只是出示寫作背景還不能讓學生完全理解。如果巧妙地引入所學文言文相關的故事或者詩句,學生理解就更加深刻。比如,在理解《陋室銘》一文中,“可以調素琴”是怎樣表現出作者的“德馨”呢?在以前,這類的問題是不太被重視的,背誦翻譯后就不再詳細的理解分析了。其實,可以通過陶淵明寫的詩句“但識琴中趣,何勞琴上音”中,學生對以琴傳德的理解就可以更加全面,理解也更加到位。常常進行這樣適當的拓展閱讀,學生必將能更好地理解教材,思維更加活躍,也更添學習的情趣了。

3.舉辦形式多樣的興趣活動

有專家研究過,在一節課上,學生能夠保持注意力的時間一般為15分鐘。那么如何在這個15分鐘之外也讓學生持續一定的興趣,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進行形式多樣的拓展了。比如,古詩文名句接力,文言故事表演,播放視頻資料,或者改寫課文等,在引導學生參與的同時,自覺地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課堂才會呈現真正的活力。現在的教學不再是以前教師的一言堂,不再是教師填鴨式的講授,學生不再是被動接收的容器。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務必貫徹“以學定教”的原則,遇到重難點時,學生的活動如何、學生的收效怎樣,是衡量新教育觀照下的課堂極為重要的標準。讓學生在活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究,在活動中提升,從而更加輕松快樂地追求“三維”目標的達成。4.推崇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語文學習中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讀寫用結合。文言文在實際教學中,設置有效的活動化形式,拓展到生活,煥發課堂的生命力。比如,結合《陋室銘》教學,可開展“發帖悟法”活動,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到的“銘”,參照其形式寫寫自己的生活。學生有話寫了,也就理解了“銘”的寫作形式。再如讀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后,可讓學生也來填詞一首。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通過與所學的文言文進行相關寫作,既可以透徹理解全文的旨意,又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其良好的審美情趣。

二、文言文拓展閱讀教學的案例分析

1.對題目主旨拓展閱讀教學

根據題目中提到的“勸學”,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拓展名人的學習故事或者勸學故事。比如在《趙普》一文中,題目和中心旨意都與《孫權勸學》有相似的地方,學生在讀完《趙普》后,對趙普聽從趙太祖“常勸以讀書”及趙普“晚年手不釋卷”的細節描寫后對古人求學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還可以根據題目中的“孫權”,聯系到三國的文言故事,拓展教學的思路。

2.對人物命運拓展閱讀教學

孫權勸學,采用了“苦口婆心”的勸說方式,有沒有其他的勸說方式呢?比如直截了當的、干凈利索的“呂蒙教學”,我們對此進行探究,有沒有勸說失敗的,且沒有達成效果的。這樣的拓展和文章人物命運相似或者相反的閱讀材料,讓學生明白一件事情結果會是多樣的,思維進而拓寬。

3.對作者拓展閱讀教學

第8篇:陶淵明的資料范文

關鍵詞:闡釋學 斯坦納 理解 翻譯四步驟

1.闡釋學與翻譯

闡釋學是關于理解和解釋文本意義的哲學理論。闡釋學是當代最具生命力的哲學思潮之一,闡釋學與翻譯研究又有著天然聯系。譯本是對原文的一種解釋,一種闡述或闡發,一種注解詮釋,而這些又都可以歸結為“釋義”――對原作品意義的解釋。闡釋學派的代表人物施萊爾馬赫的翻譯理論,明顯地體現了闡釋學派的一個基本理念:真正的理解是對語篇作出“創造性的重新闡釋”并提出了以作者為中心和以譯本讀者為中心的兩種翻譯途徑,喬治?斯坦納繼承并發揚了施萊爾馬赫的觀點,他明確指出“翻譯即理解”,認為語言的產生和理解過程,實際上乃是翻譯過程。

2.闡釋學關照下的《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成為后世向往中的理想圣地。該文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論在其思想深度和文學意境的塑造方面均體現了作者非比尋常的文學造詣,堪稱文質兼美,情境俱佳的典范之作。時至今日,《桃花源記》被多次翻譯,林語堂、HerbertA?Giles、楊憲益、黃俊雄、毛榮貴、羅經國等人都曾翻譯過該文,其中屬楊憲益先生的翻譯最為使人印象深刻,下面用闡釋學派代表人物斯坦納的翻譯四步驟對楊的譯一個簡單的分析。

2.1信任

首先,譯者進入的是“信任”的層面,“一項信念的投入”,讀者相信原文是嚴肅的作品,言之有物,有翻譯的價值。楊憲益先生一生致力于把中國文學翻譯成英文,讓中國文化走出國門,他畢生的愿望,就是把中國文化介紹給全世界。因此,楊先生及其夫人一起翻譯了大量中國古典小說如《紅樓夢》、《離騷》、《屈原》等。

《桃花源記》作為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一朵奇葩,自然也被列入其中。楊憲益先生將翻譯《桃花源記》作為向西方介紹中國古典文化的一個窗口,認為該文是能夠被翻譯且有意義有價值的。這樣就完成了翻譯的第一步驟――信任,一切翻譯活動都從信賴開始。

2.2 侵入

所謂的侵入,就是侵占與發掘。指牽涉到的兩種語言之間,兩種思維形式之間造成的沖突在翻譯過程中的體現。“侵入”一詞常使人聯想起侵犯、占領等具有掠奪性色彩的詞。而實際上,侵入是對原文的理解,這正好反應了闡釋學派中的重要思想――翻譯即理解。作為翻譯的第二個階段在斯坦納看來都是有偏見的,是對原作者意圖和視闕無法避免的攻擊,因為譯者無法不對他的時代和背景妥協(George?Steiner 2001:87)

例如:

原文: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譯文:In the reign of Taiyuan of the Jin Dynasty, there was a man of Wuling who was a fisherman by trade.

該句中,譯者在譯文中添加使用了“reign”、“Jin Dynasty” 兩個詞語,展現了中國古代王朝更替這一歷史,保留了中國古文化中的一些特有的質素,使西方讀者能更多的了解中國的歷史與文明的變遷。

2.3.吸收

在對原文的入侵以后便進入輸入吸收的過程,即原文意義向目的語言中的移植,這是前一個步驟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原文的意思和形式必須移植規劃到譯語之中,用譯語完整的體現原作的所有信息。闡釋學認為,文本中含有原作者的視界,理解者則是有其所處具體時代氛圍形成的視界。兩種視界間存在著由時間間距和歷史情景變化引起的差距。因此,譯者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盡量向作者靠攏,以達到“視界融合”。

原文:黃發垂髫,并依然自樂。

譯文:And all of them, whether old people with white hair or children with their hair tied in a knot, were happy and content with themselves.

2.4.補償

所謂補償,是指對原作進行重組,采用一定策略對之前階段中因為語言和文化的差異發生的信息喪失進行補償,即對翻譯過程中的丟失、偏差、過失進行補償、修改,把原有的東西歸還到原來的地方。

譯作之所以能對原作進行補償,是因為它能使原作在新的地區和新的文化領域里繼續生存下去。西方讀者對中國某一特定時期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等知之甚少,楊憲益先生對《桃花源記》的翻譯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西方讀者從中了解了東晉時期人們的特殊心態、社會狀況等,即通過翻譯顯示出了它的價值。在這種情況下,原作就得到了補償。

3.小結

本文在闡釋學的基礎上,運用其代表人物斯坦納的翻譯觀點,從信任、侵入、吸收和補償四個步驟分析了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系統地論證了闡釋學派的觀點――“翻譯即理解”,其中,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時間的差距,歷史背景和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等因素都會成為翻譯的障礙,給翻譯帶來困難。譯者需要充分發揮主體性意識,在翻譯過程中準確的理解原文所要傳達的思想和文化內涵,努力使自身的視域與作者所處時代的視域相靠近,做到視域融合。以期重現作品精髓,同時彰顯作者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George steiner,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2001.

[2]蔣俠,2010,闡釋翻譯“祥林嫂”過程中的譯者主體性[J],《綏化學院學報》第30卷第五期,132-133頁。

[3]朱瑞君,2009,從斯坦納翻譯四步驟理論看譯者主體性―以翟理斯《聊齋志異》譯本為例[J],

[4]《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第23卷第6期,92-96頁。

[5]陶淵明,1988,桃花源:詩并記[M].中國文學史勘考資料選編[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第9篇:陶淵明的資料范文

第一,本源性知識便于分類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快速了解知識的共有特性,用最短的時間牢固掌握更多規律性強的知識。

以漢字教學為例,初中階段要掌握3000左右的漢字,識記量大,漢字的意義復雜,但卻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內容之一。對于今天的大多數人而言,漢字只是生硬的符號,識記很不容易,加之電腦打字廣泛使用,提筆不會寫漢字的情形十分普遍,使得很多學生的作文錯別字滿篇,無論怎樣重復進行聽寫讀記的訓練,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耗時費力,收效不佳。但若借助漢字本源性知識――“六書”,這個問題就不難解決。

漢字70%以上都是形聲字,形聲字的形旁表示意義,聲旁表示讀音,教學中如果將這些形聲字歸類整理,辨識運用,就會一次性辨識很多形似字,這樣會用很少的時間幫助學生學會很多漢字,而且能牢固掌握。例如這一組形聲字,形旁或叫義符都與字義密切關聯,“燎(用火)原”、“(用目)望”、“嘹(用口)亮”、“潦(與積水有關)倒”、“鐐(金屬)銬”,運用本源性知識通過比較很快就能辨別清楚;又如 “武”字,學生容易多寫一撇,如果告訴學生這是個會意字,是“止”和“戈”合意,這個字記錄了古代戰爭用“戈”割掉敵人的腳趾來顯示軍功的歷史,“戈”的一撇被挪移到上方變成了一橫,其他帶“戈”字旁的字,如果一撇沒有挪移就必須加撇,這樣學生就不會寫錯了;“旦”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很難弄清楚,如果明白這是個會意字,指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那么學生自然理解“旦日”、“元旦”、“危在旦夕”、“坐以待旦”、“旦種暮成”、“連宵達旦”、“毀于一旦”等詞語中的“旦”的含義。

成語是約定俗成的東西,它有出處,有產生的背景,背后都有故事。如果拋開成語背后的故事來教學成語,學生容易錯用或亂用成語。比如“濫竽充數”,如果學生知道它講的是南郭先生混在宮廷樂隊中“吹竽”蒙事兒的故事,自然不會把“濫竽充數”寫成“濫魚充數”,知道故事中沒“魚”什么事兒;又如“懸梁刺股”的“股”,學生往往寫出“骨”,如果讓學生查閱成語講的是什么事情,一準兒記牢靠了,不僅如此,還能從故事中學到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豈不是一舉多得?

有了對漢字本源知識的基本了解,不但對新知記得牢靠,而且理解也會更加深透,辨析字形識記漢字也就變得意趣橫生,使學生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也了解了傳統文化。當然,漢字隨著歷史變遷而演變,出現了一些特例,教師還要提示學生注意。

由此可見,本源性知識可以彌補死記硬背的不足,讓學生活學活用,便捷而輕松。

第二,本源性知識易于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便于體現語文學科特點,對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大有裨益。

以詩歌教學為例。詩歌起源于勞動,早期的詩歌多是勞動歌謠,詩歌與音樂密不可分,相當于今天歌曲配的歌詞,但又自含音韻節奏。所以,古代的詩歌富有音韻美,而這種美只有唱讀才能體會。古詩的音樂我們無法了解,不能還原最初的吟唱旋律,但是如果憑借出色的朗誦水平配樂朗誦的話,詩歌的情感、意蘊、節奏會自然而然流進學生心中,引起學生無限的遐想,喚起他們心中相似的體會和感受,使他們不禁也想用自己的方式深情演繹,不用逐字逐句講解,不用死記硬背,每一個字都無可替代,每一句話都種在心中,詩中那人宛如自己,詩中那物歷歷在目,那情那景好生熟悉,“不思量自難忘”。

朗誦是詩歌學習乃至語文學習的必由之路,是回歸本源的有效做法。以讀激情導趣,以讀促解深味,以讀促說促寫,才是富有語文味的教學。名篇佳作唯有美美地讀、忘情地讀才能體悟到文章的無限情思和豐富內涵,讀出詩文中的情景,讀出作者心中的甘苦,甚至感受到作者行文間不經意的一個皺眉或一次自得的微笑。這樣,課文就變成了“美味佳肴”,學生才能對她感興趣,才愿意去自主探究,深入品味,使得語文情感教育功能、審美情趣的培養都落在了實處,接上了地氣。閱讀理解要閱讀理解,只有讀了才能理解,如果不重視讀就要理解,目標達成難以實現。

第三,本源性知識是學生從被動接受、機械模仿到自主學習、創新運用的催化劑,是實現少教多學的關鍵環節。

既是本源性知識,要運用它,自然要追根究源,需要一個探究的過程,這對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有的學生列舉老舍的作品如數家珍,可是老舍原名叫什么,學生怎么也記不住。不必讓學生死記硬背,只要安排學生分組查閱資料,弄清楚“老舍”一名的由來自然了熟于心。學生自然會探究出老舍原名舒慶春,把姓拆開做他的字“舍予”,“舍予”就是舍去自己,表現老舍立志做個無私忘我的人,以后他取“舍予”中的頭一字,前面加一個“老”字,他正式署名“老舍”,當作自己的筆名,反映出他的質樸。這樣的做法,不僅學生記得牢,而且能夠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也印證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

古文是語文學習的難點。其實,掌握了相關的本源性知識并適時運用,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文章的內容來源于生活。生活知識就是閱讀理解的本源性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古文也好,現代文也罷,都要帶入自己的生活體驗。古人雖然離我們遠,但是人的本質屬性是一樣的,都要生活,都有喜怒哀樂,讀古文的時候就要不斷喚醒學生類似于作者處境下的心境與想法,運用常人的邏輯,常人的思維方式去理解感悟。

就像閱讀理解《桃花源》,如果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這一本源性知識,將陶淵明生活的社會幻化成一個充滿爭斗,爾虞我詐,壓迫、自私、貧窮的家庭,你是其中的小小分子,陶淵明描繪的理想境界――桃花源為什么是與世隔絕的,又為什么能夠被發現,既然被發現了,為什么再訪時了無蹤跡等,自然不難理解了。

二是文章是由人而寫,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思想性格,尤其是作文時的處境,知人論世,是破解古文學習難題的重要一環。

例如,《論語》產生的年代雖已久遠,但是古人和今人都要講話,都要交談,《論語》是一部語錄體著作,記錄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言為心聲,了解孔子政治思想、教育主張對理解他的言論是必不可少的。

又如,屈原追求光明而投江自殺,陶淵明棄官歸隱、醉情田園,范仲淹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而歐陽修極力推崇與民同樂,我們都給予肯定,這是為什么?學生很難理解。知人論世是準確理解文章的必要前提。了解作者生活時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個性、經歷,可以從作品中發掘出更多有價值的東西,就不會理解偏差,這正是我們閱讀的目的之一。

三是借助對古人的生活狀態、文化常識和一些典章制度的了解,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高效快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 亚洲日本高清成人aⅴ片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 五月色婷婷综合开心网4438 | 久久精品99视频 | 91在线国产观看 |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 |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免费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 | 日韩经典视频 | 波多野结衣在线播放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 | 亚洲精品二区中文字幕 | 成人三级网址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推最新 |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91在线影院 | 午夜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 | 欧美亚洲免费 | 性盈盈影院影院67194 | 亚洲系列国产系列 | 国产日韩亚洲欧美 |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香蕉 |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免费a级毛片无码 | 久久精品国产在爱久久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欧美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91欧美视频| 老司机毛片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 114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 亚洲加勒比久久88色综合一区 | 99亚洲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站 | 欧美视频在线观在线看 | 欧美激情中文字幕 | 成人三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