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商大學畢業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應用型日語 人才培養 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16
1 日語需求和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隨著全球化、國際化浪潮的到來,中日兩國經貿文化交流等各領域的交往日漸頻繁,日本企業在華投資逐年增加,2011年中日貿易總額約344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雖然近兩年兩國因為問題貿易額有所下滑,但日本已經成為中國不可動搖的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因此中國高校日語教育得以迅速發展,據日本國際交流基金2011年公布的最新調查,中國國內的高等教育日語教學機構1079所,占到總數的63%,高校學習日語人數也從407多萬人增加的529多萬人,已成為僅次于英語的第二大外語,日語學習也成為中國人語言學習的重要選擇。經濟發展,日語教育不斷增強,但是在日語人才招聘中,日本企業普遍反映,日語專業人才緊缺,可選擇性少,層次不明,一線人員嚴重短缺,懂技術、善管理的社會應用型日語專業人才更難尋覓,即使多證在手的人,對日企文化和禮儀、商貿用語也了解不足。
目前,各個高校的日語專業不斷適應社會的需求,探索應用型、復合型日語人才的培養模式,并且不斷進行日語人才培養的改革,除了大多數的日語語言文學模式之外,開始設立復合型日語人才的培養模式,大致有四種:日語+專業教育的交叉融合型、日英或日韓雙語型、英語+日語+漢語+韓語型、(2+2)、(3+1)、(1+2+1)、(3.5+0.5)等模式、日語+英語(二外)+韓語(輔修)型。
可以看出,上述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在適應社會需求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并且各具特色。但每一種人才培養方式的選擇和設置必須依據各個學校自身的人才培養的師資結構、地域特色等實際情況制定相適合的模式定位。
2 溫州醫科大學的日語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和改革探索
浙江省的日語教育近年來也不斷發展,除了設立日語專業比較早的浙江大學、寧波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樹人大學、紹興文理學院等之外,新開設日語專業的有浙江林學院、杭州師范學院、湖州師范學院、浙江財經學院、寧波工程學院、嘉興學院、溫州醫科大學等高校,一些新升級的二級學院如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寧波大學科技學院、嘉興學院南湖學院的日語專業也開始招生,另外還有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紹興越秀外國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等大專院校的日語專業,數量也已增至20多所。
同樣,作為地區經濟的溫州經濟不斷發展,也帶來溫州日語教育的崛起。近年來,溫州經濟運行保持積極向好的發展態勢,對外交流成果顯著,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對外交往逐步擴大,教育事業也取得新的進步。溫州日語教育的產生和發展正是應運而生,第二外語日語學習人數不斷增加,相關的日語培訓機構也在近幾年來也達到100多家,高校本科院校溫州醫科大學(原溫州醫學院)日語專業開始建立。
2.1 日語專業的現狀
2005年正式開始招收30名日語專業本科(二本)的學生,培養具有扎實的日本語言、文學、文化方面的知識,熟練掌握日語聽、說、讀、寫、譯技能,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進行日語和漢語文字處理,具有較強日語交流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畢業生在外貿、出版、教育、銀行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等工作,或繼續攻讀研究生。首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2007年開始招收二級學院仁濟學院本科生(三本)30名。2008年開始招收每年1個二本班學生30名、三本班學生70名。現在日語專業的本科生四個年級12個教學班,在校生共356人。
日語專業師資隊伍也在不斷建設中,其中日本外教3名,中國教師13名,特聘教授3名,合計19名,青年教師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達到100%,講師職稱者占80%,既有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等國內重點大學畢業的研究生也有日本慶應大學等著名大學的海歸人員,目前副教授職稱以上只有特聘人員,還有待培養青年骨干教師晉升高職稱,同時也有待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
2.2 日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溫州醫科大學日語是以日語語言文學專業招生的,但在課程設置上作了如下嘗試。
第一,日語+商務日語方向。在專業開設的前幾年,日語專業在一、二年級的教學內容上,以基礎日語(精讀)、日語聽力、日語會話為主,同時設置日語閱讀課、日刊選讀課和日本概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擴大日本文化的知識面。在高年級設置專業限選課商務日語、經營營銷學基礎、國際貿易法規等內容,但由于教師使用純日語授課,而學生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不能跟上課的進度,加之是集中授課的方式,課堂反饋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而這兩年暫停了商貿方面的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