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磋商畢業設計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商務英語 實踐性教學 實訓模式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活動的進一步發展,既懂英語也懂業務的國際商務人才在社會上變得倍受青睞。順應社會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各大高職院校也紛紛開設了商務英語專業。作為特殊用途英語之一,商務英語教學的傳統做法是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商務材料進行聽、說、讀、寫、譯的英語教學,旨在通過典型的商務話語語料來學習特定的商務詞匯、表達法、格式和規范等。然而,這種教學方法與“學術用途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教學模式相類似,教師和學生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教學材料的學習和分析上,只注重語言教學,忽視了高職教育的技能性和應用性特點。而在人才市場上,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正是高職學生的就業優勢。因此,高職商務英語教學不應只是語言教學,而應該結合行業特點和人才市場需求,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這樣才能使高職畢業生在各層次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中突顯優勢。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規定: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環節教學;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實踐和實訓環節教學已經成為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的環節,也是高職商務英語教學實現突破的關鍵。筆者將總結本人在任職院校的實踐實訓教學經驗,從學科理論、模式構建、基地建設、師資配備和效果測評五個方面對這個問題進行探討。
一、商務英語專業實踐實訓教學的現狀
各大高職院校都非常注重實踐實訓教學,但是,現有的實踐實訓教學研究和經驗,都是基于實操性較強的理工學科基礎之上,作為應用語言學科類別的商務英語專業,可以借鑒參考學習的資料非常少,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理論研究不足,實際教學活動缺乏理論指導
實踐性教學是高職教育的重要課題,一直以來都得到眾多教學工作者的關注和研究。然而,目前專家學者們對高職文科類專業的實踐實訓教學理論研究尚不完善,各高職院校缺乏理論指導,只能參考甚至照搬理工類專業的實踐實訓體系。對教學目標、教學模式等問題,不同學校有不同理解:有的認為只有全部學生下企業頂崗才算實踐;有的認為讓學生走出課堂就是實訓;有的片面追求實踐實訓的物質成果作品等等。這些做法不顧文科類專業的特色,并不符合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學實際,在這種理論背景下開展的實踐實訓教學也只能事倍功半。
2.教學體系不夠完善
實踐實訓教學是從課堂理論到實際崗位的過渡,在設置上應該注重各職業核心技能課程的銜接和綜合。商務英語專業是近年興起的交叉學科,具有實務性、復合性的特征,而在實踐實訓過程中,商務英語很容易就被定義為“外貿英語”,側重經貿實務而忽視涉外商務活動中的溝通協調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和交際禮儀,從而陷入“單項技能訓練”的誤區,未能形成系統科學的教學體系。
3.師資結構單一,“雙師型”教師人才缺乏
實踐實訓不同于一般的課堂教學,需要具有豐富行業經驗的指導教師。商務英語在職教師多數是進修轉型后的基礎英語教師,語言基礎、理論知識扎實,但缺乏對商務行業的深入了解;有的商務英語教師雖然具有商務工作背景,但從事一定年限教學工作以后,對當下商務活動的發展趨勢和潮流也有了距離。改變“理論型”的單一師資結構,充實“雙師型”教師人才,尤其要促進指導教師的商務知識結構更新,才能保證商務英語實踐實訓教學的效果。
二、商務英語專業實踐實訓教學經驗
1.明確教學目標定位,深化理論研究
要順利開展實踐實訓教學,首先要明確目標定位。實踐和實訓的總體目標都是要通過實際操作來提高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從而實現從理論到實際的平穩過渡。雖然都強調實操能力,但是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實踐重“踐”,要求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中獨立完成任務,是從學校走向社會的最后一步;實訓重“訓”,要求學生在模擬商務環境中完成任務,在操作過程中還能得到指導教師的點撥和輔導,其實質是一種高級專業培訓。
我國的商務英語專業實訓研究起步較晚,本人任職院校在進行商務英語專業實訓建設的初期主要考察了德國的“雙元制”模式,將實訓目標定位為“讓學生在企業(校外實踐基地)接受職業操作技能和專業知識培訓”。隨著實訓教學的開展,教研室設立了相關的校內課題研究,對比了以法國為代表的學校本位模式和以英美為代表的社會本位模式,總結出本院商務英語專業的實踐實訓教學目標:在統一的實訓理論指導下,采用多元化的實訓手段培養應用型人才,實訓教學與課堂教學靈活結合,實現從課內到校內,從校內到校外的順利過渡。目前本院的商務英語實踐實訓教學得到了學生和企業的肯定,這與教研室堅持理論研究,堅持用理論來推動教學改革是分不開的。
2.構建循序漸進的滲透型實訓模式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從理論到實踐的過渡是遵循“課堂――實訓――實踐”的發展規律的,科學系統的實訓模式是課堂理論和頂崗實踐之間的過渡橋梁,如果將實訓與課堂教學“一刀切”,將其安排到整個高職學習階段的最后,并不能保證實訓教學的效果;只有構建循序漸進的滲透型實訓模式,才能讓后期的生產實踐獲得最佳效果。目前,本教研室根據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將社會見習、單項強化實訓、綜合模擬實訓、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安排到不同的教學階段,形成以點帶面,逐級遞進的實訓模式:
(1)社會見習
社會見習是商務英語專業新生的入學培訓內容之一,其內容是到校外實習基地進行短期(半天或1天)參觀學習,以便學生能對未來三年中將要學習的專業情況、行業背景、發展現狀和職業素質要求有一個感性認識,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明確學習目標。
(2)單項強化實訓
單項強化實訓是針對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職業技能而設置的模塊化實訓環節,也是與課堂教學結合得最緊密的實訓模式,安排在進行專業課學習的第二至第四學期。根據核心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安排,每完成一個項目的理論學習,學生就要進行相關的強化實訓。如《外貿函電與單證》課程就安排了《報盤與還盤》、《訂立貿易合同》、《信用證審證》、《生產管理》、《出入境報檢》等模塊的強化訓練;《商務談判》課程安排了《接待與介紹》、《合同條款磋商》、《申請權》、《索賠協商(貨物生產)》、《索賠協商(貨物運輸)》等模塊的強化訓練。各個強化實訓項目都建立了相應的實訓題庫,保證學生能得到足夠的訓練量。單項強化實訓安排在課內完成,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任課教師也能在指導中及時發現問題,為下一個課題的講授做好準備。此外,部分單項強化實訓也安排在學生開始頂崗實習之前作為集訓。例如,本院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每年都要參加兩次廣交會的頂崗實習,在上崗前,參加實習的學生必須先參加校內的《商務禮儀》、《商務英語對話》兩項強化實訓,以便能更快更好地滿足崗位對溝通協調能力的要求。
(3)綜合模擬實訓
綜合模擬實訓是在學生完成了各個單項強化訓練,初步掌握了商務英語核心技能的基礎上,在高仿真的模擬國際商務環境中布置綜合性實訓任務,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應用和團隊合作精神的校內實訓環節。綜合實訓不是單項實訓的簡單相加,它要求實訓內容具有仿真性和全面性的特點,尤其要注意涵蓋單項實訓中未能體現的商務文化、管理藝術等方面。目前,教研室采用的是德國F+U學院的模式,要求學生分組并組成模擬公司,完成模擬交易會和模擬招聘會的任務。
(4)頂崗實習
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在進行了一年的專業學習后,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在第三或第四學期參加廣交會的頂崗實習,在實際崗位上進行會務接待、前臺接待、客戶服務等環節的校外實習。頂崗實習采用帶隊教師跟蹤輔導和實習企業負責人現場指導的形式,是學生從校內實訓邁向校外實習的重要一步。大部分參加過頂崗實習的學生都對以后的專業學習和職業生涯規劃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
(5)畢業實習
畢業實習是商務英語專業學生進行的持續時間最長的校外實習活動,安排在第六學期。學生在畢業實習期間還要完成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的相關課題研究,實習結束后要遞交實習報告和畢業論文。作為整個高職學習階段的結束,畢業實習完成了“理論――實踐――理論”的學習周期。
3.建設現代化的模擬實訓室,優化實踐基地管理
校內實訓項目是學生進行校外實踐的準備和過渡,具備高仿真度的商務模擬實訓室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設施。很多院校都認識到仿真度的重要性,不惜投入大量資金來營造模擬商務辦公環境。但是,實訓室的商務氛圍除了形式上的硬件建設外,軟件配備也很重要。配套的模擬教學軟件、與實訓環節相一致的模擬公司結構、可供分析參考的典型案例、真實的商務(外貿)資料,甚至往屆的優秀實訓作業(成果)等,都是提高仿真度的重要條件。相較之下,商務英語實訓室更注重軟件建設,特別是經典案例的積累和真實案例的更新。
商務英語實踐教學的另一個難點是校外實踐基地的管理。理工類專業的校外實習以生產實習為主,一般只需要3到5個實習工廠就可以滿足需求。而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由于實習崗位的特殊性,大型企業也只能安排20人左右參加實習,要滿足整個年級的頂崗實習需求,需要數量眾多的校外實習基地。如何對分散各地的實習學生進行管理,如何與實習單位保持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都關系到商務英語專業的實踐教學效果。經過近兩年的摸索,本教研室總結出四點經驗:第一:重點發展大型企業為頂崗實習單位,發展中小型企業為見習單位;第二:重視企業的反饋意見,及時整改,盡量發展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第三:安排優秀學生頂崗實習,樹立本專業的良好形象;第四:逐步完善實踐基地的管理,建立系統有效的管理機制。
4.優化師資結構,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
要改變商務英語單一的理論型教師結構,必須堅持兩條腿走路。第一:要處理好在職教師從課堂教師(teacher)到實訓指導教師(facilitator)的角色轉變,包括教學方式、知識結構、心理因素等方面;支持在職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在掌握英語的基礎上選方向鉆研商務實務,如取得國際商務師、經濟師、翻譯等資格證;鼓勵在職教師利用各種機會下企業調研,接觸行業的第一線,充實技能。第二:招納有商務背景的職業經理人和經貿專才來充實教師隊伍,尤其是充實實踐實訓指導教師的隊伍,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5.建立嚴格可行的測評體系,推動實踐實訓教學改革
沒有嚴格執行的測評反饋作為約束,實踐實訓就容易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教學流于形式,收不到應有的效果。在近年的教學中,本教研室逐步建立起嚴格可行的實踐實訓測評方案:
(1)實踐實訓教學的各個環節均分配了一定的學分和學時,實踐教學正式列入專業教學計劃中,與理論教學、職業技能考證具有同樣的重要性。
(2)對指導教師和學生均制定了相應的實踐實訓教學管理制度,嚴抓考勤、查崗,不允許任意缺勤、脫崗。考勤查崗情況與學生的成績及教師的工作考評掛鉤,以確保實踐實訓教學的開展。
(3)對不同的實踐實訓項目采用靈活的考察方式和測評標準:
①見習:考勤紀錄及見習參觀感想
②單項強化實訓:考勤紀錄及各模塊實訓作業的平均分
③綜合實訓:考勤紀錄、學生互評及指導教師評分
④頂崗實習:考勤紀錄、學生實結、實習單位負責人評語及指導教師評分
⑤畢業實習:考勤紀錄、學生實習報告、實習單位負責人評語及指導教師評分
(4)分析研究實踐實訓教學取得的效果,分析學生在實操過程中出現的典型問題;聽取實習單位意見,了解企業對高職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變化,把握人才市場的動向;以測評反饋信息作為今后教研教改的重要依據。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具有本身的學科特性,實踐實訓教學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須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運用靈活的,多元化的實驗實訓手段,構建滲透型的實踐實訓模式,完善教學條件和師資隊伍結構,才能取得更好的實踐性教學效果,實現高職教育應用性、技能性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 祖艷鳳. 民辦高校商務英語實踐教學新探[J].考試周刊,2007,(4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