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庫工程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英那河水庫位于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地區的英那河中游,是一座以農業灌溉為主的中型水庫。最大庫容6053萬m3。工程始建于1972年,1974年建成蓄水,壩型為漿砌石重力壩,最大壩高28m,壩長276m。為了滿足大連城市供水的需要,大壩于2001年5月進行擴建,在原有的大壩上加高培厚,擴建后壩長346.6m。其中左擋水壩段長123.33m,右擋水壩段長108.27m,溢流壩長115m;擋水壩壩頂高程為83.1m,比原壩增高15.1m,溢流堰頂高程72.60m,比原壩增高13.60m,壩底擴寬11.12m,既由原壩25.54m擴至36.66m。總庫容為2.87億m3,擴建后的水庫為大Ⅱ型水庫。具體剖面如下所示:
擴建工程要在原壩基礎上進行加寬、培厚,所以要對基礎進行擴寬開挖,對老壩原有砼進行拆除。
施工區巖石為細粒角閃石黑云母花崗閃長巖(T3j)和似斑狀花崗巖(T3Q),壩基除微風化~未風化外,尚有部分為弱風化巖,還有(f1,f2)的斷層破碎帶及斷層影響帶。
2、開挖主要措施
溢流壩擴建基礎開挖采用手風鉆淺孔按保護層開挖施工,建基預留50cm保護層進行風鎬或人工撬挖,與老壩結合部位采取防震措施,并小藥量松動爆破。
下游挑流鼻坎部位大體積砼(樁號0+22-0+26)采取爆破法施工。
2.1.溢流壩擴建基礎開挖
爆破施工采用火花起爆方式,毫秒微差導爆管聯接,炸藥采用乳化炸藥。為了減輕爆破地震效應對老壩體的影響,在擴建基礎開挖時,距老壩下游邊界2米處布設垂直防震孔一排。(該2米范圍采用人工撬挖);防震孔直徑42mm,間距20cm。施工時先進行距老壩5m以外的下游石方開挖,然后用防震孔做預裂孔進行老壩下游邊界25m范圍的施工。與老壩體結合部位采取防震措施,并小藥量松動爆破。爆破分層高度為1.0m。爆破分區見2-1-1溢流壩段開挖分區示意圖。
爆破參數如下表所示:
(1)一般松動爆破參數
淺孔爆破施工采用手提式手風鉆打垂直孔,分層高度1.0m,每一爆區沿壩橫方向為1m,爆破參數如下:
表2-1-1
鉆孔深度
(m)
底板抵抗線
(m)
炮孔間距
(m)
炮孔排距
(m)
單孔裝藥量
(kg)
總藥量
(kg)
1.2
1.0
1.0
0.8
0.30
24
(2)淺孔預裂爆破參數
淺孔預裂爆破包括防震孔兼作預裂孔施工及建基面水平預裂施工。防震孔間距20cm,作預裂孔時裝藥孔間距為40cm,中間不裝藥孔作導向孔,按開挖分區每一預裂區預裂長度沿壩橫方向為10m,為減輕爆破的地震效應,爆破時分兩段進行。爆破參數如下:表2-1-2
孔徑
(mm)
炮孔間距
(cm)
不偶合系數
線裝藥密度
(g/m)
孔口不裝藥長度
(m)
同段預裂爆破總藥量
(kg)
42
40
2.63
225
0.4
3.69
水平建基面預裂施工時,設計水平預裂孔深為1.0m,為減輕爆破地震效應,爆破時分兩段進行。爆破參數如下:
表2-1-3
孔徑
(mm)
炮孔間距
(cm)
不偶合系數
線裝藥密度
(g/m)
同段預裂爆破總藥量
(kg)
40
50
2.63
240
2.4
2.2.原溢流壩段挑流鼻坎大體積砼拆除
挑流鼻坎部位砼拆除施工時,先沿拆除輪廓線預留20cm處布設防震孔一排,孔距15cm,孔深2.5m,然后進行松動爆破區切斷鋼筋及鋼筋砼的松動爆破,最后利用防震孔作為切割爆破孔進行切割爆破。拆除施工按兩作業面分向兩岸方向同時進行施工采用ф38氣腿式手風鉆鉆孔,導爆管進行微差爆破控制,炸藥采用乳化炸藥。該爆破如2.2-1圖所示,分為減弱松動爆破區,切割爆破區及鑿除區。鑿除區為20cm,切割爆破區厚50cm,與鑿除區共同組成保留砼在松動爆破時的保護層。其爆破參數如下表:
表2-2-1:
孔號
抵抗線
(cm)
炮孔傾角
孔距
(cm)
孔深
(cm)
裝藥量
(g)
裝藥方式
Ⅰ號
50
70°
65
70
225
一節
Ⅱ號
50
70°
65
100
300
一節
Ⅲ號
50
70°
65
140
375
一節
Ⅳ號
50
60°
65
170
375
二節
Ⅴ號
50
60°
65
200
400
二節
切割孔Ⅵ
50
50°
15
250
150
三節
注:切割爆破時切割孔裝藥間距為30cm。
裝藥:Ⅳ、Ⅵ號孔采用導爆索下孔二節間隔裝藥方式。因鋼筋處于上部,故上部適當多分配一些藥量,由上至下按0.6g、0.4g,堵孔長度為40cm。
聯線:導爆管聯接分段起爆,控制最大一響藥量不超過1.2kg。各排炮孔同段導爆管下孔,各排炮孔間分段微差,其中Ⅰ、Ⅱ、Ⅲ排孔每排3孔共9孔為一組,其中Ⅳ、Ⅴ排孔每排2孔共4孔為一組,Ⅵ排孔(切割孔)5孔為一組,組間分段微差。
起爆:爆破施工時,先進行第Ⅰ、Ⅱ、Ⅲ三排孔施工,然后進行Ⅳ、Ⅴ排孔施工,最后進行Ⅵ排孔(切割孔)施工。每一爆區長約30m。
3、安全監測
3.1.爆破實驗
為了保證在新建結構的施工過程中不會對原建大壩產生破壞影響,特別是為了重點保護老壩體上游防滲墻不受破壞(防滲墻僅1m,高18m,樁號0+1.0)。爆破施工過程中委托大連理工大學振動與強度測試中心進行的砼拆除的監測工作,以施工期大壩安全,并根據監測結果調整爆破參數。
爆破實驗分別在樁號0+119~0+124、0+124~0+130及0+130~0+135處進行。
3.2.爆破監測結果
在砼爆破拆除過程中進行爆破震動反映實測數據如下:
樁號0+119~0+124段挑流面爆破震動反映實測結果表3-2-1
測點位置
拾振方向
同組最大藥量
(g)
爆心距
(m)
最大反映振速
(cm/s)
挑流面底
水平
2100
10
1.9
挑流面中間
水平
18
1.5
閘門底
水平
25
1.0
閘門底
垂直
25
0.8
樁號0+124~0+130段挑流面爆破震動反映實測結果表3-2-2
測點位置
拾振方向
同組最大藥量
(g)
爆心距
(m)
最大反映振速
(cm/s)
挑流面底
水平
2700
10
2.4
挑流面中間
水平
18
1.4
閘門底
水平
25
0.8
閘門底
垂直
25
0.6
樁號0+130~0+135段挑流面爆破震動反映實測結果表3-2-3
測點位置
測振方向
爆心距
(m)
反映振速峰值
(cm/s)
同響最大藥量
(kg)
備注
爆破點下排水孔
水平
5.5
0.94
1.125
共11響
爆破點側下排水孔
水平
15
0.86
溢洪面頂
水平
18
0.31
溢洪面頂
垂直
18
0.84
3.3爆破監測結論
通過對英那河水庫爆破施工時大壩振動影響的幾次監測,大連理工大學振動與強度測試中心工程質量檢測報告得出以下結論:
1)爆破影應速度2.0cm/s的指標只相當于Ⅴ度地震裂度,按照該振速指標控制大壩防滲墻的振動幅度,可以保證心墻結構的安全。
2)監測得到的大壩防滲心墻附近最大振動速度響應幅值均小于2.0cm/s的設計限制值。監測的幾次爆破方案均為設計合理方案。
3)按照所提供并進行監測爆破方案進行施工不會威脅大壩防滲心墻結構的運行安全。
4、施工質量控制
爆破施工中嚴格進行施工質量控制,具體措施有:
1).覆蓋層放樣,平面位置點誤差不大于200mm,高程點誤差不大于100mm。
2).基巖放樣,平面位置點誤差不大于100mm,高程點不大于100mm。
3).測量交底,特別重視現場當面交底,將拆除范圍、深度及要點交待清楚。
4).專人旁站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對于溢流壩挑流鼻坎大體積砼拆除,先進行砼拆除實驗,取得成果后將詳細方案交監理工程師審批后實施。各道質量層層把關。
6).孔位布置、鉆孔角度、孔徑、孔深都嚴格按爆破設計要求進行。
7).鉆孔完畢后先清除孔內巖粉,并保護好孔口,檢查合格后裝藥。
8).炮孔裝藥、堵塞、爆破網絡聯接嚴格按爆破設計早先,嚴格檢查最磊一響藥量。
5、結語
1).砼拆除及擴建基礎開挖采用控制爆破工藝,有效地加快了施工進度,提高了工程施工質量。
2).在砼拆除實驗中分別進行先預裂后松動法及先松動后切割法施工。從爆破監測及現場爆破效果看,先松動后切割法施工既有利于減輕爆破地震效應,且施工時易于操作控制。在以后類似工程中當優先選用。
3).在起爆方式上,同時起爆雖然爆破效果好,但是裝藥量大,爆破震動影響大;該工程采用毫秒微差導爆管聯接,分段微差起爆,起爆時不斷創造了輔助臨空面,提高能量利用率,起到了減震作用,并且改善破碎塊度,提高了清碴裝車效率。
4).砼拆除施中用斜孔爆破,有效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控制孔的斜度,及鉆孔深度。
主要參考文獻:
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對水庫的繼續使用、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直接的影響[1]。一方面,水庫一般像是城鎮、交通干線頭頂上的“一盆水”,是防洪的關鍵,確保水庫的安全直接影響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另一方面,水庫除了防洪的功能以外一般還具有發電、生態等其他類型的功能,是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文明的的重要設施。因此,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必須被放在突出的地位,以保障人民群眾最基本的利益,促進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
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1管理體制不健全,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建設是一項復雜、系統、科學的工作,需要有直接管理的部門進行統籌規劃、指導、管理。然而,在我國水庫的除險加固實踐中缺乏規范的管理體制。目前,我國在除險加固的管理上并沒有健全的組織機構,當地政府被普遍認為是主管部門,但是有些政府并未配備專門的水利人員,因此,政府的管理工作就缺乏科學的依據與指導,管理的效率較低,不能滿足對水庫的科學管理。
2缺乏專業人才,未利用好科學技術。除險加固工程建設的設計者、實施者、管理者都是具有能動性的人,因此,擁有專業人才成為加強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的必要條件。對水壩危險因素的科學評估、對加固工程的科學規劃都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員具備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然而,我國在水庫的管理中缺乏水利的專家、人才,許多復雜性的工作職能單憑經驗來完成。另外,在對病險水庫進行加固時如何利用好科學技術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然而,我國在對水壩加固時并未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與技術。
3集資渠道單一,資金投入不足。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資金為工程建設提供必備的物質保障。然而,我國在進行水庫加固工程建設時往往面臨資金短缺的窘境。一般情況下,政府財政資金是水庫加固工程資金的最主要來源,然而,有些政府缺乏相關知識,認識不到水庫加固的必要性,認為加固水庫的經濟效益不高而不愿意投入足夠的資金。另外,水庫加固工程資金的來源過于單一,政府財政資金往往成為資金的唯一來源,集資渠道需要進一步拓寬。
4水庫報廢體系的研究與實踐匱乏。人們習慣于關注水庫的加固,其實,水庫也是有著其自身的壽命周期。水庫的管理過程也是一個衡量付出與收益的過程,如果忽視水庫自身運行的規律,一味的實施加固工程也并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有時候水庫的報廢也是明智的選擇,然而,我國在水庫報廢方面仍非常缺乏系統的理論研究與寶貴的實踐經驗。
三、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的建議
1完善管理體制,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為了改善水庫管理工作,探索建立水庫管理的新體制是可行的舉措之一。為此,可以引進項目法人的組織體制,改變當地政府對水庫管理低效的現狀,避免管理過程中的人浮于事。項目法人單位需要完善管理的體制與程序,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明確不同崗位的職責,將水庫的管理科學化、程序化,建立獎懲體系,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提高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管理的效率。
2培養專業人才,利用好科學技術。我國小型水庫眾多,現有的水利人才顯然不能實現對所有水壩的完全覆蓋,因此,對水利專業人才培養的任務十分緊迫。人才的培養既需要政府宏觀調控、加大投入,也需要全社會觀念的更新與行動的支持,一些人懼怕水利工作辛苦的觀念需要及時轉變。另外,對科技的應用也應該取得突破,顯然,人才的培養是提高科學技術使用效率的基礎。
3擴寬集資渠道,加大資金的投入。資金的投入為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提供了基本的物質條件,政府應該擔當起投放資金的主要職責,這就要求當地政府轉變觀念,科學規劃財政資金的用途,既重視經濟效益又要重視生態效益,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另外,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的資金來源也不能僅僅局限于政府一個主體,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條件下,利用金融市場融入社會閑置資金也是可取的措施。
4加強水庫報廢體系的研究。水庫的報廢也是對水庫科學管理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固然應該對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進行科學、客觀的技術經濟評價,其實,在必要時對水庫進行報廢處理也是符合客觀規律的行為。所以,我國應該加強對水庫報廢方面的研究與探討。
四、結語
關鍵詞: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安全;質量
1如何控制施工成本
施工成本控制是在施工過程中,對影響施工成本的各種因素加強管理,并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將施工中實際發生的各種消耗和支出嚴格控制在成本計劃范圍內,隨時及時反饋,嚴格審查各項費用是否符合標準,計算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之間的差異并進行分析,進而采取措施,消除施工中的損失浪費現象。按照計劃成本目標值來控制材料、設備的采購價格,采購前根據圖紙要求選擇多種符合條件的材料,并從價格、質量、發貨速度和數量等多方面進行比較,選擇價廉物美的產品,并認真做好材料、設備進場數量和質量的檢查、驗收與保管。控制由工程變更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效率影響和消耗量增加,并做好由工程變更造成的工期延長的索賠。承包人必須有一套健全的項目財務管理制度,按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對項目資金的使用和費用的結算支付進行審核、審批,使其成為施工成本控制的一個重要手段。施工過程中采用有效的降低成本的技術措施。
2如何控制施工質量
1)環境因素的控制,主要有技術環境、施工管理環境及自然環境。技術環境因素包括施工所用的規程、規范、設計圖紙及質量評定標準。施工管理環境因素包括質量保證體系、三檢制、質量管理制度、質量簽證制度、質量獎懲制度等。自然環境因素包括工程地質、水文、氣象、溫度等。這些因素對施工質量的影響具有復雜而多變的特點,尤其是某些環境因素更是如此。2)有合格的現場施工管理人員,施工管理工作具有專業交叉滲透、覆蓋面寬的特點,施工管理人員不僅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水平,還要有一定的法律、經濟、行政管理的知識和經驗,更需要具備豐富的工程時間經驗和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經驗。而施工企業也要想辦法提高現場施工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技術水平、管理水平,提高組織協調和應變能力,能夠因人、因事、因環境、因目標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組織管理方法,使之與實際情況盡量保持協調,從而使管理工作真正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3)必須對工程項目設備和施工機械設備的購置、檢查驗收、安裝質量加以控制,確保工程項目質量。施工機械設備的選型,應根據設備的施工適用性、技術先進、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保證施工質量的可靠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如疏浚工程應根據地質條件、疏浚面積、深度等因素,分別選擇抓斗式、鏈斗式、吸揚式等不同形式的挖泥船。施工機械設備主要性能參數的選擇,可根據工程特點、施工條件和已確定的機械設備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水利工程水庫施工管理工作形式,來選定具體的機械。4)材料質量是工程質量的基礎,材料質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質量也就不符合標準。所以加強材料的質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質量的重要保證。因此,建筑材料到達現場后,應按國家規范的要求對到場的材料和產品,進行嚴格的檢查和驗收,并且正確合理的使用,建立管理臺賬,做好收、發、儲、運等各個環節的技術管理,不得使用無出廠證明和質量不合格的材料和設備等,并防止因運輸途中保管不當而出現質量問題的材料和設備進入現場。5)在施工實踐中,由于施工方案考慮得不周、施工工藝落后而造成施工進度遲緩,質量下降,增加投資等情況時有發生。為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藝時,必須結合工程實際,從技術、管理、經濟、組織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綜合考慮,采取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法,確保施工方案、施工工藝在技術上可行,在經濟上合理,且有利于提高施工質量。
3安全管理
在工程建設階段,安全問題直接影響到工程質量與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如近年來,有許多工地因施工人員亂扔的一小小煙頭而引起大火,導致工程質量大受影響;因施工人員不系安全帶而發生墜落事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監督體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監督網絡,堅持以項目第一責任人為核心的安全委員會管理機構;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層層制定各級人員安全責任制,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應貫穿整個施工生產全過程,覆蓋工程項目部的所有人員。因施工人員流動性大的特點,特別要對新進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施工企業根據工程特點選擇經常性安全檢查、定期或不定期安全檢查等方式,通過檢查,發現生產過程中的不安全行為,從而采取對策,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安全生產。
4進度控制
關鍵詞:科學調度,預報調度,洪水資源化,生態調度
黃壁莊水庫位于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滹沱河干流上,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有灌溉、發電、工業和城市生活、環境供水為一體的大(1)型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總庫容12.1億m3。免費論文,洪水資源化。
1黃壁莊水庫調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水庫預測預報能力不足
自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受人類活動的影響,流域下墊面情況發生重大改變,給水文預報帶來很大難度。免費論文,洪水資源化。目前水庫常用的常規預報和河北雨洪兩種預報模型在實際應用中,預報的精度仍不夠高。洪水遇見期短,水庫防汛決策支持手段落后,基本沒有實現實時制定和比選洪水調度方案的目標,仍停留在基于事先制定的洪水調度方案開展洪水調度的階段。
1.2水庫洪水資源利用低,防洪興利矛盾突出
水庫承擔的防洪任務越來越重,興利要求也越來越高,防洪與興利的矛盾非常突出。目前水庫汛期調度采用分期汛限水位,但主汛期調度仍采用汛限水位“靜態控制法”,嚴格按照設計的汛限水位進行控制,不考慮實時降雨預報和洪水預報成果,只要水庫超過汛限水位,洪水過后必須降到汛限水位,許多地區多數年份僅在主汛期來一次洪水,往往庫水位降至汛限水位后,再無洪水可蓄,造成水資源的極大浪費。免費論文,洪水資源化。免費論文,洪水資源化。
1.3 崗黃水庫調度方式嚴重影響了下游的生態環境
20世紀60年代以后,滹沱河下游逐漸成為一條泄洪河道,流域生態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一是河道常年斷流。滹沱河河道常年干涸,河灘裸露,植被稀少,生態環境脆弱。二是石家莊市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三是流域內大量洼淀、濕地逐漸消失。調蓄流域洪水的主要場所從平原洼淀轉移到了山區,由于洼淀干涸多年,大都被開辟為農田。
1.4 水庫水污染形勢嚴峻, 威脅供水安全
水庫水質保持在Ⅱ類和Ⅲ類水質,水庫水質明顯改善,達到了國家地表水飲用水標準。但是由于上游沿河兩岸分布著許多技術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的鄉鎮企業,這些小企業產生的污水大多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體,對水環境的破壞尤為嚴重。庫區農民在征地線以下種地,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高水位時淹沒耕地,水體富營養化程度偏高,造成夏季水庫藻類大量繁殖,水體透明度降低,水質、色度等指標超出國家地表水飲用標準。
2 加強水庫科學調度管理的基本思路
目前黃壁莊水庫調度現狀還滿足不了新時期對水利的需求,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水庫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根據治水新理念,水庫科學調度管理要實現以下四個目標:一是不斷提高水庫預測預報水平,實現防汛調度指揮科學化,確保流域防洪安全。二是水庫防洪調度要承擔適度風險,實現洪水資源化。免費論文,洪水資源化。三是把生態調度納入水庫調度統一考慮,建立防洪、興利與生態協調統一的水庫綜合調度運用方式,不斷改善下游生態環境,確保流域生態安全。四改善庫區水生態環境,確保水庫供水安全。
3 水庫實現科學調度的對策與措施
3.1加強預報預測能力建設,實現防汛調度科學化
解決水庫預報預測能力不足的途徑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強水文遙測站網的建設,還需增加一倍才能滿足預報的需要。二是加快遙測、遙感等新技術的應用,以獲取更多更精確的水文氣象信息和森林植被、土地利用、水庫塘堰等下墊面信息。三是研制高精度水文預報模型。人類活動對流域下墊面的影響很大,用過去的觀測資料率定的集總式模型參數,顯然難以正確模擬當前的水文過程了。可以借鑒模擬在降水空間分布不均和下墊面及土壤含水量存在空間差異條件下的水文過程。四提高降水預報的精度,提高水文預報預見期,建議在崗黃流域采用新一代雷達測雨技術提高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監視能力。此外還要不斷完善防汛決策支持系統,建立洪水調度方案實時制定和比較分析系統,改善防洪調度分析手段,建成先進實用、高效可靠的防汛決策指揮系統,實現防汛調度指揮科學化。
3.2開展汛限水位動態控制研究工作,探索水庫洪水風險管理模式,實現洪水資源化
水庫汛限水位動態控制課題在2006年正式立項研究,2008年初提交初步研究成果。應根據研究成果編制水庫調度規程,進一步明確水庫汛限水位動態控制的時間與條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在實際應用中發揮作用。并從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水庫洪水風險管理水平,實現對雨洪資源的現代化管理,大大提高水庫蓄水能力和雨洪利用率,使水庫更好地為下游經濟發展服務。
3.3 結合下游河道的綜合整治,適時開展水庫生態調度,逐步修復下游生態環境
黃壁莊水庫應結合滹沱河的綜合整治工程在近期重點解決城市河道斷流問題,在流域生態系統的恢復、水體水質改善、濕地保護、城市環境美化等方面發揮作用。在南水北調通水后水庫要考慮進行維持下游河道生態流量的調度,改變幾十年來下游河道斷流的局面,恢復河流基本生命。
水庫可充分利用雨洪資源和水庫棄水,向下游河道、濕地進行生態補水。在適宜地進行地下水回灌,有效遏制地下水位持續下降趨勢,不斷涵養地下水源,明顯改善石家莊市地下水生態環境。
3.4加大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力度,改善水質,確保水庫供水安全
水庫應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資源保護力度,把改善水庫水質,確保省會居民飲用水安全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來抓。免費論文,洪水資源化。一是加強水庫庫區及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取締網箱養魚、庫區旅游等一切可能污染水源地的活動。二是加大水政執法力度,嚴厲打擊亂圍亂捕、電毒炸等不法行為,保持水庫漁業生態平衡。三是對水庫實行封庫禁漁,每年定期向水庫投放鰱、鳙、草等濾食性魚種,有效抑制和改善水體富營養化狀況。四是加強入庫排污口管理,狠抓流域內污廢水的達標排放,從根本上截斷污染源。
【關鍵字】水土保持水資源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S15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利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經濟發展和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水的供給和保障。水利包含著水資源開發利用、除害興利、節約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等許多內容,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首要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但是,目前我國在水資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時空分布不均勻,利用粗放。目前我國的總供水量,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與此同時,我國的水資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節水,浪費嚴重。
到21世紀中葉,我國人口將接近16億,社會經濟發展要求達到和接近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對水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供需矛盾將更為突出。第二,洪澇、干旱災害頻繁。我國的洪澇災害十分頻繁,幾乎每年都有發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鄉村的防洪標準普遍偏低,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十分嚴重。干旱災害幾乎年年發生,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今后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一次災害的直接損失將不斷加大。第三,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積少,灌溉技術落后,水的利用率較低。第四,我國現有水利工程有相當一部分工程質量不高,設計標準偏低,部分水利工程設施老化失修嚴重,大中型灌區工程配套不齊,致使工程效益衰減,有的工程甚至報廢。第五,水污染十分嚴重,水環境問題突出。因此,只有確保水資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續利用,才能保障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只有確保水利的可持續發展,才能保障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水利可持續發展既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總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
二、國水土流失的現狀
中國現有水土流失面積356萬km2,其中受水力侵蝕的水土流失面積165萬km2,受風力侵蝕的水土流失面積191萬km2,在水蝕和風蝕面積中有26萬km2的水土流失面積為水蝕、風蝕交錯區。調查表明,全國水土流失面廣、量大,不論山區、丘陵區、風沙區還是農村、城市、沿海地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問題。以三峽庫區為例,庫區總面積約為5萬km2,涉及重慶、湖北兩省市的19個區(縣、市),其中重慶為16個區(縣、市),總面積為4.6萬km2。三峽庫區重慶部分水土流失面積為3.06萬km2,年土壤侵蝕模數為3.751t/萬km2,年侵蝕量為1I.481萬t。
三、土流失對水利的危害
1、有效蓄水量減少。容易發生旱澇災害
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節水量減少,嚴重時水源枯竭,河道斷流。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使土壤蓄水量減少。土壤顆粒間的空隙占土壤總體積的40%一50%左右,這些空隙是水分蓄存的空間,是涵養水源的關鍵。由于水土流失,土壤隨水而去,貯水空間就會隨之降低甚至喪失,土壤的蓄水量會因此減少,容易造成土壤干旱。從水文角度講,增強了徑流的年內變化,枯水季節水量減少會使洪水季節的水量更多,容易造成澇災。第二,水土流失使得丘陵山區的水塘、水庫、湖泊、河道等發生泥沙淤積,有效蓄水容積減小,蓄水量也相應減少,影響到工農業生產的發展與人畜的飲水安全。
2、增加地表徑流。加劇洪水泛濫
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壞,暴雨發生時,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覆蓋率低、土壤蓄存能力差,當降雨強度大于土壤入滲速度時,雨水來不及下滲,迅速大量產生地表徑流,瞬時形成山洪,加劇了洪水泛濫,極易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
3、造成河庫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
水土流失區由于表層土壤,在水力侵蝕下,大量泥沙隨地表徑流輸入水庫、堰塘、江河。一方面,減少了有效庫容,削弱了水利工程的防洪能力,減少了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甚至造成漫壩、垮壩等自然災害,直接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效益;另一方面,造成溝渠江河河床抬高,嚴重影響正常行洪,致使洪水宣泄不暢,水位上漲,容易發生嚴重水災。
4、容易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水土流失區由于山高坡陡,植被破壞,一遇暴雨,極易形成山體滑坡和泥石流,不僅會沖毀住房、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也將會沖毀農田、水塘、小型水庫等水利設施,嚴重的還會影響航運,從而給經濟發展帶來嚴重危害。
5、水環境質量下降,引發面源污染
由于水土流失,表層土壤以泥沙形式進入水體。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及殘存的農藥、肥料等物質,不僅增加了水體的渾濁度,同時引發水體的富營養化,造成面源污染。水土流失越嚴重,進人水體的污染物就越多,水質就越差,造成質量結構型缺水。
四、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嚴重,影響水資源的利用,在某種程度上講,是中國的頭號環境問題。遏制水土流失,實施水土保持,是當前唯一的選擇,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護、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充分發揮水土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的綜合性的科學技術。具體說來,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減少洪澇災害的發生。水土保持可以維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滲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水庫等)還可以攔蓄徑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減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節可以補充徑流,減少徑流的年際變化。
二是水土保持可以減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設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溝渠等)還可以攔泥拽沙,增加塘庫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減少水庫、湖泊、河道等的淤積,延長水庫的使用壽命。
三是水土保持可以減少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發生,有效保護水利工程。
四是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環境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項偉.肖淑娟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分析[會議論文]-2008
[2] 黃遠忠 淺析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性[期刊論文]-中國科技博覽2010(24)
[3] 卞藝杰.BIAN Yijie 水利可持續發展信息系統研究[期刊論文]-水利水運工程學報2001(2)
【論文關鍵詞】峰頭水庫向東管理處經濟困難灌區
【論文摘要】分析了峰頭水庫當前存在經濟困難的主要原因;提出必須著重做好深化水利工程管理及體制改革和擴大再生產,提高水庫水利用率兩項工作,才能擺脫困境,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峰頭水庫位于云霄縣北部馬鋪鄉境內,是漳江灌區的骨干工程,工程于l974年開始投建,1987年建成投入運行。水庫集雨面積為333km,總庫容1.77億。,有效庫容為1.5億。,多年平均來水量為3.5億。,峰頭水庫承擔28萬畝的灌溉面積,其范圍北起峰頭水庫,南至東山縣全境,東至漳浦縣的杜潯鎮,西到詔安縣的鹽侖西張一帶,共包括四個縣的20個鄉鎮,其中云霄10.9萬畝,東山14.4萬畝,詔安0.7萬畝,漳浦2.0萬畝。峰頭水庫自1987年投產至2004年18年間,年平均從向東渠供水850萬,電站尾水供水727萬,兩者合計1577萬m。,僅占峰頭水庫多年平均來水量的4.1左右。峰頭水庫水量較為充沛,從建庫以后歷年徑流量與實際承擔灌溉的用水量比較,該水庫的利用率較低,為了更好地利用水資源,峰頭水庫已于1993年、1994年相繼建成左岸和右岸電站,裝機9000kW,年平均發電量為2250萬度,每度電電價為0.27元,年收入在600萬元左右,以充分發揮水庫的效益。峰頭水庫于1987年成立漳州市峰頭水庫管理局,隸屬于漳州市水利局,為副處級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現有干部、職工125人,其中干部30人、職工70人、臨時工25人。平均每年發電收入600多萬元,職工工資200多萬元,借貸利息支出近200萬元,其它支出100多萬元。目前單位只能保證基本工資,貸款無法償還,處境較艱難。
1當前經濟困難的主要原因
1.1借貸多。單位不堪重負
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單位借貸建電站,1994年左右岸兩電站相繼建成投產,共向銀行貸款1500萬元,1997年根據漳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峰頭水庫向東渠道擴建改造工程正式動工承建,水庫管理局擔負渠道段7.1kni,和車頭嶺輸水隧道的施工隊任務,總投資1286萬元。為了完成工程建設,單位又向銀行借貸800萬元。2002~2004年又連續碰到P一97枯水年份,電站因發電量少,收入有限,為了支付職工工資和正常費用,單位又向電力公司借款500萬元,以上三項共計借款2800萬元,每年需支付利息近200萬元。
1.2水庫的利用率低。經濟效益差
峰頭水庫原設計灌溉面積近期為23萬畝,遠期28萬畝,隨著時間推移20多年,情況有了很大變化,根據最新調查核實,主要有以下幾點變化。①原設計灌溉面積包括四個縣,云霄、東山、漳浦及詔安,現已明確只有云霄、東山兩個縣需要峰頭水庫供水,其他兩個縣不需要;②原設計規劃有東山灣圍墾,詔安灣圍墾,現已明確該項目上級不批準實施;③現有灌區面積經調查為8.69萬畝,灌區內還有杜塘水庫、碗窯水庫、車圩水尾支流供水,每年平均供水量只占庫多年平均來水的4.1左右,以上三點原因造成水庫的利用率低,經濟效益差。
1.3水價不到位,農業水費征收困難
在峰頭水庫和向東渠建設過程中,云霄人民作出很大貢獻,在大集體時期群眾都是“三自帶”參加建設。工程建成投產后,群眾用水要收費,一時群眾難于接受,造成水費征收困難。1987~2000年,單位沒有收到一分錢水費,2000年8月云霄政府召開了峰頭水庫管理局、縣水利局、向東渠道管理處等單位的協調會。訂出農業用水、水庫放水一星期收費300元,居民用水放水按實際量向自來水公司收費,峰頭水庫和向東管理處四六分成,峰頭四成,向東管理處六成。自2000年以來每年收水費6~7萬元左右。峰頭管理局是自收自支單位,水價不到位水費征收困難。
1.4人員多。負擔重
原設想是將向東管理處和峰頭管理局合并,編制為140人。然而,工程建成以后沒合并,人員又按原編制140人招收。所以每年支付給職工工資要200多萬元。以上4點是峰頭水庫管理局目前經濟困難的主要原因。
2解決經濟困難的對策建議
2.1抓住機遇。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1)明確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的《福建省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閩政辦[2004]84號)和福建省水利廳轉發水利部、財政部關于《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定崗標準》(試點)和《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定額標準》(試點)的通知,(閩水[2004]水管51號)的方件精神,結合峰頭水庫管理局實際,制定水庫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報漳州市政府批準實施。峰頭水庫是大型水利工程,形成比較完善的,防洪、灌溉、供水、發電等水利工程體系。在抗御水旱災害,保障經濟社會安全,促進工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存在的工程管理體制不順、權責不明、維修養護經費不足、水價形成和計收機制不合理、經營性資產管理運行也不完善等。這些問題是導致水庫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維修養護,效益差的主要原因,而且給水庫的安全運行也帶來了隱患,如不從根本上解決,勢必帶來了老化失修,積病成溢。因此,改革勢在必行。
(2)改革的主要內容:①首先要明確權責,規范管理。峰頭水庫管理局負責水庫工程的管理運行和維護,保證工程安全和發揮效益,漳州水利局負有行業管理責任,負責監督水庫工程的管理養護和安全運行,負有監督資金使用和資產管理責任,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原則,轉變職能改善管理方式。漳州市人民政府是水庫工程管理的責任主體,負責協調有關部門加強水庫工程管理,落實運行維修經費,組織搶險加固等。在完善安全責任制度方面,峰頭水庫工程應由市水利局、峰頭水庫管理局和漳州市人民政府負安全責任;②要劃分類別、確定性質。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的《福建省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有關條文規定:峰頭水庫即承擔農業灌溉、防洪等公益性任務;又兼有供水、發電等經營,由于單位存在著虧損情況,不具備自收自支條件,故定為準公益性事業單位;③是內部機構設置。事業管理機構人員,根據水利部、財政部關于《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定崗標準(試點)》規定:大型水庫管理人員定編為54人;生產性項目方面,左右岸兩座電站人員為40人,總計為94人;這些編制由機構編制部門核定,事業管理機構人員54人工資、福利應由市財政支付,水庫維修費也由政府支付,兩項約200萬左右。
此外還要規范財務制度,嚴格資金管理。要確定財政支付的范圍和方式,積極籌集水庫工程維修養護資金,嚴格控制資金管理。推行水利工程管養分離,提高養護水平。精簡管理機構,降低運行成本。妥善安置分流人員,落實社會保障政策。嚴格區分事企,規范經營活動。水庫管理局要對內部承擔防洪、灌溉等公益性職能和供水、發電等經營性職能進行嚴格劃分,做到事企分開,財務預算獨立核算。
(3)體制改革的措施。根據本單位的特點,分類推進機構、人事、勞動、分配等相關制度改革。第一,要按精簡、高效的原則,撤并不合理的科室;嚴格控制非生產人員,全面實行競爭上崗,建立健全國標責任制度;第二,對科室負責人通過競爭方式選任,定期考評,實行優勝劣汰;第三,采取靈活多樣的分配制度,在國家政策指導下,把職工收入與工作職責和績效緊密結合起來。
總之要認真學好文件,理解文件精神實質,抓住機遇,深化體制改革,只有依靠改革,才能走出困境。
2.2利用古雷港口的供水契機擴大再生產
古雷港口經濟開發區位于福建省南端的東山灣東側,漳浦縣境內。是漳州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構建“三條戰略通道”,加快實施“工業興市”戰略的重點區域。規劃總面積278kmz,其中陸域面積130kmz,海域面積148kmz(淺海灘涂面積55kmz)。區內深水岸線資源豐富、交通便捷、土地平坦、水電供應有保障。古雷港口經濟開發區兼備了建設臨時海工業基地所必需而十分難得的各項有利條件,十分適宜布局鋼鐵、石化、能源、造船等大型臨海工業項目。淡水是開發區不可缺少的資源,根據規劃,近期日供水量為30萬噸,遠期日供水量為60萬噸
峰頭水庫多年平均流量為11.69m。/s,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5億m。,而古雷港口開發區近期日供水量為30噸,考慮到5的管網和未可預見損失,原水取水3.65m3/s,年引水總量為1.15億m3。在97設計枯水年份,水庫年均水量為2.44億m。,扣除供給古雷開發區需水量30萬噸,即年均水量為1.15億m。,尚有余水1.29億m。,可供給其他用戶,故近期由峰頭水庫向古雷開發區日供水30萬噸有保證。按每噸水0.15元計算,水庫向開發區年供水1.15億m。,年收入為1725萬元。扣除水資源費每噸2分,成本3分,年純收入為1150萬元,可以大大提高水庫經濟效益。
論文關鍵詞:三峽水庫,消落區,植物物種,動態分布
在自然條件下,江(河)水位的季節性漲落導致江(河)兩岸土地周期性的水淹和出露而形成了自然消落區,自然消落區作為水陸生態系統交互作用的界面,在流域生態系統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由于建壩等水利工程建設,通過人為改變江(河)水位漲落的自然節律性變化,從而形成新的水庫消落區。水庫的水位調節方式依不同的建壩目的而不同,防洪,發電和通航是三峽水庫的三大主要功能。三峽工程建成之后,水庫在145 m~175 m之間,實行“冬季蓄水、夏季泄洪”的水位漲落節律的人工調節,原來適應長江水位節律性變化的植被難以適應新環境的急劇變化小論文,逐步消失或死亡,導致水位下降至低程145 m后,庫周兩岸形成落差達30 m的“黃色”裸露水庫消落區[2]。逆反洪枯規律的水位變化對消落區植被的影響已有不少報道[3]。三峽水庫蓄水前,王勇等(2001)對三峽庫區自然消落區進行了系統的植被群落和區系調查[1,4],筆者于2009年植被出陸后,對蓄水后的三峽水庫干流及庫灣消落區進行了植被本底調查,結合2001的調查結果,通過對消落區植被科屬種變化的比較研究,旨在分析三峽水庫消落區水位變化對消落區物種資源及分布趨勢的影響,從而為進一步進行生態恢復和植被重建工作提供可能的依據[5-9]。
1調查地概況
三峽庫區(29°16′~31°25′ N,106°20′~111°50′ E)位于渝東、鄂西交界,面積約58,000 km2。沿江以奉節為界[1],西段主要為侏羅系碎屑巖組成的低山丘陵寬谷地形;東段主要為震旦系至三疊系碳酸鹽巖組成的川鄂山地[1]。三峽水庫消落區年平均氣溫17.1~19.5℃,1月平均氣溫7.4℃,7月平均氣溫28.0℃,年活動積溫6500~7000℃,年雨量1100 mm,無霜期≥320 d.相比較而言,峽江段日照時間長,霧日少[4]。
在正常情況下,長江水位呈節律性變化,即5月下旬開始漲水小論文,6~9月為洪水期,10月洪水開始減退,11月至次年5月長江低水位運行[14]。三峽工程建成后,三峽水庫在每年的10月汛末開始蓄水,到10月底或11月初水庫水位由高程(吳淞)145 m上升至175 m;此后至次年5月,水位逐漸由高程175 m降低至145 m;在每年的6月至9月汛期內,水庫水位一般保持高程145 m運行[4,5]。因此,三峽水庫的夏季水位低而冬季水位高,與長江原有的水文節律完全相反。同時,每年水位在高程145 m至175 m之間的變化,在庫區兩岸形成了水位漲落高差達30 m的水庫消落區,其總面積達348.93 km2。
受水位節律性變化的影響,消落區植被受淹時間也不一樣,植被呈現明顯的分層結構[10-14]。與臨近陸地區域相連的上部消落區受淹時間較短,該段保留較多自然消落區原有物種,喬灌草均有分布,植被蓋度較大;中部消落區則以灌木和草本為主,一些原有珍稀物種如疏花水柏枝、中華蚊母等,生境受到較大影響,已瀕臨滅絕;而下部消落區由于出陸時間最短,受淹程度最深,植物種類很少小論文,蓋度也很低,只有一年生草本和少數耐水淹的多年生低矮草本在此生長[15-18],并且由于環境變化劇烈,生境脆弱,生物入侵的現象也不容忽視。支流及庫灣消落區的受淹節律同干流消落區的基本一致,只是水位變化更迅速,漲落頻繁,消落區植被分段除庫灣地區外并不明顯[19-24]。
2調查方法
筆者于2009年6~8月,對三峽水庫干流及庫灣消落區進行了植被本底調查。利用GPS及航道圖確定調查路線,干流調查從重慶開始,經長壽、涪陵、豐都、忠縣、新田、萬州、云陽、奉節、巫山、巴東至秭歸三峽大壩,支流及庫灣調查包括長壽龍溪河、涪陵烏江、豐都龍河、云陽楊溪河、奉節梅溪河、巫山大寧河、巴東神農溪、秭歸香溪河及蘭陵溪。
沿途采集標本,于22個調查地點,分別沿145 m~156 m的消落區下部,156 m~165 m的消落區中部和165 m~172 m的消落區上部,設置長200 m,寬5 m的樣帶,共設置66個樣帶,記錄了不同江段(川江及峽江),不同流域(干流及庫灣)以及不同消落區位置植被物種數量,分布和生長情況,具體調查地數據見表1:
表1 2009年三峽水庫消落區66個樣帶坐標數據表
Table 1 The coordinatedata of 66 belt transects of the WLFZ in the TGR in 2009
(WLFZ: Water-Level-FluctuatingZone; TGR: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編號
Number
地點
Place
緯度
Latitude
經度
Longitude
海拔(m)
Elevation
群落優勢種Dominant species in community
1
長壽區龍溪河
Longxi River in Changshou
29°48′43.0″N
107°05′13.0″E
155
雙穗雀稗Paspalum paspaloides
29°48′43.6″N
107°05′12.2″E
162
葎草Humulus scandens
29°48′44.1″N
107°05′11.5″E
168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2
長壽區長明港
Changming Port in Changshou
29°47′17.1″N
107°01′12.5″E
154
酸模葉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29°47′17.3″N
107°01′11.7″E
160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29°47′17.2″N
107°01′11.4″E
170
一年蓬Erigeron annuus
3
涪陵區烏江
Wu River in Fuling
29°40′39.6″N
107°23′33.2″E
156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29°40′38.6″N
107°23′33.4″E
165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29°40′38.2″N
107°23′33.5″E
170
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4
涪陵區長江
Yangtze River in Fuling
29°44′39.8″N
107°24′48.0″E
154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29°44′39.9″N
107°24′47.2″E
162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29°44′39.9″N
107°24′46.6″E
170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5
豐都縣長江
Yangtze River in Fengdu
29°51′48.9″N
107°40′51.0″E
150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29°51′48.3″N
107°40′51.0″E
164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29°44′47.9″N
107°40′51.1″E
170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6
豐都縣龍河
Long River in Fengdu
29°52′28.0″N
107°40′42.0″E
150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29°52′28.1″N
107°44′43.7″E
162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29°52′28.0″N
107°44′45.0″E
170
土荊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7
忠縣長江
Yangtze River in Zhong County
30°18′10.3″N
108°03′12.0″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29°18′08.9″N
108°03′11.2″E
156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29°18′08.2″N
108°03′10.9″E
165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8
萬州縣新田鎮
Xintian Town in Wanzhou County
30°41′41.7″N
108°23′28.4″E
155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30°41′41.6″N
108°23′27.9″E
165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30°41′41.6″N
108°23′27.2″E
172
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9
萬州縣萬州港
Wanzhou Port in Wanzhou County
30°41′16.0″N
108°23′47.0″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41′15.1″N
108°23′46.7″E
160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30°49′14.2″N
108°23′46.4″E
170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10
云陽縣彭溪河
Pengxi River in Yunyang County
30°56′55.6″N
108°41′16.5″E
152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56′54.2″N
108°41′16.1″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0°56′53.0″N
108°41′15.3″E
170
反枝莧Amaranthus retroflexus
11
云陽縣長江
Yangtze River in Yunyang County
30°55′07.5″N
108°42′47.9″E
150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55′06.2″N
108°42′48.0″E
162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0°55′05.4″N
108°42′48.0″E
170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12
云陽縣舊址
Yangtze River in the old location of Yunyang County
30°57′25.5″N
108°54′09.2″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57′24.2″N
108°54′09.0″E
158
婆婆針Bidens bipinnata
30°57′23.3″N
108°54′09.1″E
170
反枝莧Amaranthus retroflexus
13
云陽縣舊址楊溪河
Yangxi River in the old location of Yunynag County
30°57′45.5″N
108°54′08.1″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57′45.8″N
108°54′07.4″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0°57′46.0″N
108°54′06.9″E
172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14
奉節縣梅溪河
Meixi River in Fengjie County
31°03′02.9″N
109°31′25.7″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3′04.5″N
109°31′25.8″E
160
美洲商陸Phytolacca americana
31°03′06.1″N
109°31′25.7″E
170
羽脈山黃麻Trema laevigata
15
奉節縣長江
Yangtze River in Fengjie County
31°00′20.3″N
109°28′03.1″E
146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0′21.7″N
109°28′03.9″E
15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0′22.6″N
109°28′04.5″E
168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16
巫山縣大寧河
Darting River in Wushan County
31°04′20.4″N
109°53′28.9″E
146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4′19.8″N
109°53′29.0″E
160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31°04′18.6″N
109°53′29.2″E
170
反枝莧Amaranthus retroflexus
17
巴東縣長江
Yangtze River in the Padang County
31°02′29.8″N
110°23′42.5″E
150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2′30.4″N
110°23′42.0″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1°02′31.2″N
110°23′41.4″E
168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18
巴東縣巴東港
Padang Port in Padang County
31°02′30.8″N
110°19′30.6″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2′31.3″N
110°19′30.6″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1°02′31.5″N
110°19′30.6″E
170
青葙Celosia argentea
19
巴東縣神農溪
Shennong River in Padang County
31°03′40.4″N
110°49′28.5″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3′40.2″N
110°49′27.7″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1°03′40.3″N
110°49′27.5″E
168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20
秭歸縣香溪河
Xiangxi River in Zigui County
31°03′50.6″N
110°40′47.6″E
150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3′50.9″N
110°40′48.1″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1°03′51.1″N
110°40′48.4″E
172
反枝莧Amaranthus retroflexus
21
秭歸縣蘭陵溪實驗基地
Lanling River Experiment base in Zigui County
30°51′55.4″N
110°55′12.6″E
148
扁穗莎草Cyperus compressus
30°51′55.3″N
110°55′11.7″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0°51′55.4″N
110°55′11.2″E
170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22
秭歸縣三峽大壩實驗基地
Experiment base in Three Gorges Dam in Zigui County
30°51′18.4″N
110°59′08.3″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51′18.3″N
110°59′08.9″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0°51′18.3″N
110°59′09.2″E
關鍵詞:水庫工程;前期決策;管理
在我國生態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的背景下,與之伴隨的是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出現缺水問題,對于我國的農業安全和生活保障構成威脅。為此,中央高度重視水利工程建設,并通過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臺來予以支持。盡管如此,水利工程項目管理不容忽視,特別是前期決策管理更是需要引起關注。
1希尼爾水庫工程概況
希尼爾水庫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境內,北距庫爾勒市20km,南距尉犁縣城27km,西與尉犁縣西尼爾鎮的新疆紅旗機械廠東相接,東至庫魯克塔格山。地理座標位置為東經86°13′~86°18′,北緯41°33′~41°38′。該項目工程性質主要是為孔雀河灌區和塔里木河下游輸水提供工程保障,根據《水利水電樞紐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標準》(平原、濱海部分)SDJ12―78,水庫庫容為0.98×108m3,主要由主、副壩、放水閘、進水閘及進水渠、放水渠及分水閘、水庫西干渠道、壩后工程和附屬設施等組成,屬于灌溉為主的注入式反調節的中型水庫。該項工程于2000年5月正式開工,2004年10月主體工程及附屬工程全部完工,2008年10月通過竣工驗收。
2可行性研究階段和初步設計階段的規范管理
興建中型水庫工程一般需要經過立項審批、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階段。具體而言,立項審批分為核準制和審批制,前者適用于政府投資項目和使用政府性資金的企業投資項目,并且一般需要經過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報告和開工報告等審批環節;核準制則是不使用政府性資金投資建設的重大項目或限制類項目,政府僅審核企業投資“項目申請報告”一個環節。而希尼爾水庫工程項目系由政府性資金投資項目,故而需要經過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報告階段。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階段工作一般由政府或項目法人委托具有水利全行業乙級資質以上(含乙級)的設計單位承擔。而希尼爾中型水庫工程委托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水利水電勘察設計院設計,該院資質為水利行業乙級,編號為3011162,并于1997年至1999年完成了可行性研究設計和初步設計。
上報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時,需要出具以下文件:水利行政主管部門簽署的規劃同意書和審查意見,資金籌措方案及相關各方的資金承諾文件,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及審查意見,征地和移民數量較大的項目要附具移民安置規劃報告,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及審查意見等。而希尼爾水庫工程在1998年9月由新疆水利廳出具“關于希尼爾水庫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查意見”(新水規設字[1998]66號文),1998年11月由新疆自治區計委即現在的發改委進行了“關于希尼爾水庫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計農經[1998]1061號文)批復希尼爾水庫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上報水利工程初步設計報告時,需要出具以下文件:可行性研究報告批準文件,已建設的外部協作配套工程報告,水利建設項目土地年度使用計劃,經批準的水利建設項目征地規劃設計專題報告等。而希尼爾水庫工程項目在1999年5月由新疆水利廳出具“關于希尼爾水庫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的審查意見”(新水規設字[1999]26號文),1999年6月由新疆自治區計委即現在的發改委進行了“關于希尼爾水庫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的批復”,(新設計標[1999]441號文)。
3勘察設計階段的質量管理
勘察設計主要是通過野外勘測獲取第一手技術資料的基礎之上,針對水庫工程項目所需的自然條件和社會需求,利用先進技術將水庫規劃所需的要求轉化為建設方案和圖紙文件。勘察設計階段的核心工作為勘測、規劃和設計,而勘測主要是進行觀測、測量、勘探、采樣等生產技術和管理的活動;規劃是在一定區域和時期內,將初步設計報告所需要求轉化為總體開局方案全過程的技術和管理工作;設計主要是通過技術經濟論證并制定出建設方案和圖紙文件,以及派出設計代表進行現場服務和工程設計回訪整個過程的技術和管理工作。
在勘察設計過程之中,質量管理和風險控制是其中的重點,為了保證勘察設計質量,需要主動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勘察設計過程的監管,并建立健全勘察設計質量責任制度,優化設計方案和開展評估工作;同時,建立施工圖設計審查制度和逐步建立工程勘察設計質量保險制度,強化政府的質量監督,從而使得水庫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高質量完成。鑒于希尼爾水庫工程項目是由世行參與投資的項目,為了確保工程質量,地質勘察由具有地質勘察甲級的新疆自治區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地質勘察研究所完成,設計由具有水利行業乙級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水利水電勘察設計院設計,勘察和設計從1997年至1999年完成各階段工作內容,時間歷時兩年之久,為希尼爾水庫工程成為精品工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招標投標階段的秩序管理
對于水庫工程項目而言,招標投標階段的秩序管理事關工程質量優劣,而有序健康良性發展的招標投標市場秩序,能夠有效確保水利工程的建設,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為此,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加強招標投標的秩序管理:一是制定政策促規范。在市場條件成熟的地方,可以規定水利工程招標投標按照屬地管理和權限管理原則進入公共資源市場,而對于技術含量不高的部分中小型水利工程項目可以分別簡化和減少技術標內容和分值權重,并加強資格預審制度。二是狠抓落實促公開。嚴格落實水利工程進入公共資源市場要求,使得交易過程公開透明化。三是強化監管促成效。主要是:做好《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貫徹實施工作;加強對水利工程進場交易的監管;深入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切實加強行政監督;堅決查處違規違法案件。
希尼爾水庫工程項目系為世行項目,按照世行項目的管理辦法進行了招標投標工作。水庫工程的招投標工作主要由巴州世行辦完成,招投標和評標程序、方式符合世行和國內基建工程的招投標程序。招投標過程中無回避招標、明招暗定、層層轉包、違法分包等違規行為。工程已招標為六個標段,經公開招標確定中國安能建設總公司、江蘇水電建設工程總公司等公司進行承建。主壩塑性砼防滲墻由業主邀請招標確定由江河水利工程分司和河南黃河工程局中標承建。水泥采購經過公開招標的形式確定新疆青松化工建材公司為供貨單位;苯板采購經過邀請招標確定由巴州鵬程新型建材有限責任公司中標供貨、PE膜按世行規則進行統一采購。希尼爾水庫工程委托新疆水利工程建設監理中心為工程監理單位。
5結論
水庫工程項目前期決策管理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階段、勘察設計階段和招標投標階段的管理,但這并不意味著其它環節并不重要,也要予以認真對待和處理,只有這樣才能建設成為水庫精品工程。
參考文獻:
[1]陳灌.工程項目前期策劃決策及設計階段的造價控制探析[J].經營管理者.2014(04):309―310.
論文關鍵詞:滄州東部地區,農村飲水安全,供水水質,城鄉一體化
引言
目前滄州東部地區大部分飲水水源為深層地下水,其含氟量在2.0~4.5mg/L之間,礦化度1.5~2g/L左右,由于長期飲用高氟水,80%兒童普遍存在氟斑牙問題,中老年人骨脆、骨硬、易骨折現象占60%以上,“高氟水”及苦咸水嚴重影響著當地群眾的身心健康。依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1],截止到2010年9月仍有總人口265.0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40.29萬人)飲水安全沒有得到解決。2010年滄州東部地區城鄉一體化集中供水工程全面啟動,規劃用3年時間建成以地表水為主、地下水為補充的農村集中供水工程網絡。到2012年,讓滄州東部地區居民徹底告別苦咸水、高氟水,全部喝上黃河水、安全水。
滄州東部屬水質型缺水地區城鄉一體化,內陸河網大部分為劣Ⅴ類水,實現原水水源轉換,改變現有自來水廠點多面廣、水源水質差和供水水質不穩定的狀況,將有利于水源及供水設施進行優化配置和合理布局,從而保障區域城鄉共同發展,使之與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相適應[2~6]。
1研究對象及技術路線
滄州東部地區利用地表水解決農村飲水安全規劃范圍:包括運河區、新華區、開發區、滄縣、青縣(子牙新河以南)、南皮縣、孟村縣、鹽山縣、海興縣、黃驊市、泊頭市(運河以東)、渤海新區12個供水目標,轄78鄉(鎮),2220個行政村,總人口265.0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40.29萬人。
技術路線是以大浪淀、楊埕兩座平原水庫為主要供水水源,以地下水源為備用補充,以現有基礎設施為支撐,以凈水廠為水處理中心,依托供水管網輻射至周圍用戶及二次加壓配水廠,最終實現供水到戶,城鄉一體化供水的網絡格局。
2現狀水源水質及主要供水方式
滄州東部地區屬海河流域南系沿海,無較大行洪河道,地表水主要接受上游排瀝或排污河道來水,其水質以劣Ⅴ類水為主。境內大浪淀、楊埕兩座平原水庫均為引黃水,南水北調東線、中線,河北保定王快、西大洋兩座山區水庫引水的調蓄水,其水源水質符合《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Ⅱ、Ⅲ類標準城鄉一體化,滿足供水水源水質標準要求。目前兩座平原水庫為市區及周邊縣區人飲達標主要的地表水供水水源。
滄州東部地區屬海陸相交互沉積平原區,為多層結構的含水巖系,沉積厚度350-450m,最厚可達580m,地下水主要賦存于第四系松散巖層中。淺層水氟含量2-4.5mg/L,礦化度一般在3—6mg/L,有的甚至高達8mg/L,水化學類型為CL-Na或CL-Na.Mg型。深層淡水埋深在200m左右,含氟量普遍較高(氟含量>1.2mg/L),礦化度1.0-2.0g/L,水化學類型為HCO3.CL-Na型和CL.HCO3-Na型,其含氟量及苦咸程度自西向東呈現逐步增高趨勢。
滄州東部地區農業人口的供水方式上主要有三種[7],一是采用簡易自來水供水,絕大多數自來水供水設施和供水方式均處于較低水平,一般2—5天供水1次,每次供水1—3小時,多數工程建設標準低、設備簡陋,且缺乏必要的凈化設施和定期的水質監測措施,水質、水量保證率低。二是集中供水點供水,村民到集中供水點取水。三是分散式供水,村中沒有固定水源,多是每家每戶自打小機井解決用水需要城鄉一體化,遇到干旱年,水量難以滿足要求。分散式供水的村多是地處偏僻、村小人少、經濟條件落后的村,分散式供水水質超標更為嚴重。
3原水供水和自來水現狀
3.1水源地及現狀供水能力
大浪淀水庫位于滄州市以南約22km處,建成于1996年。水庫庫區面積16.89km2,水庫總庫容1.003億m3,調節庫容9566萬m3,死庫容464萬m3,最高蓄水位12.471m。屬大(Ⅱ)型水庫。目前通過引黃入滄、王大引水補水,將來也可通過南水北調工程向水庫補水。供水能力為0.72億m3/年,實際供水現狀為0.27億m3/年。是以解決滄州市城區生活用水為主、兼顧工農業生產用水的重要地表水源地。
楊埕水庫位于滄州市東部海興縣濕地處,建成于2009年。水庫庫區面積10.9km2,水庫總庫容0.6568億m3,調節庫容5652萬m3,死庫容916萬m3,最高蓄水位9.0m。屬中型水庫,通過引黃入滄向水庫補水。目前已建成23萬m3/d的供水配套設施,供水目標為濱海新區和海興縣。
3.2自來水廠
截止到2009年底,項目區共有地表水凈水廠12座(包括在建水廠3座),供水能力為34.2萬m3/d,目前實際供水量13.42萬m3/d,由于現有水廠受行政區劃、建設規模以及管網布置不合理的影響,其效益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見表1。
表1 項目區現有水廠規模及目前實際供水量表
市區縣
凈水廠名稱
現有供水規模
(萬m3/d)
目前用水量
(萬m3/d)
取水水源
滄州市區
東水廠
10
10
大浪淀水庫
清源水廠
10
西水廠
-
2002年停運
地下水
南皮縣
南皮水廠
2.0
0.3
大浪淀水庫
孟村縣
王林凈水廠
1.0
0.56
鹽山縣
曾莊凈水廠
2.5
在建
黃驊市
黃驊凈水廠
2.0
渤海新區
中捷水廠
1.0
0.2
大浪淀水庫
楊埕水庫
大豐水廠
0.03
0.03
聚源水廠
2.0
2
海興縣
縣城水廠
3
在建
楊埕水庫
香坊水廠
0.32
0.32
小山水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