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三年級語文個人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快樂作文;教學方法;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而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就必須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新課程教改實施以來,呼喚教師和學生必須走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小學作文長期以來是廣大學生的“老大難”問題。一方面由于地域環境局限,學生閱讀面狹窄,內心認知的世界并不豐富,特別是文字的表達是目前寫作中的一種缺失。寫不出,寫不好,漸漸退化成不愿寫,不寫。另一方面,大部分老師的作文題材和框架,如同眾多的填空題等待學生來補白,摘要的教學模式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寫作的主觀能動性,制約了創造性,扼殺了個性,學生寫作的真實性、積極性、生動性和獨特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壓抑和摧殘。久而久之,學生對作文失去了興趣,教師也對作文教學失去了信心,直接造成了“作文難,作文難,提起作文心就煩”的雙向尷尬
局面。
本人提出“快樂作文教學”,力求從根本上解決學生“怕作文”“抄作文”“背作文”的陋習,從教學實際出發,創設良好的作文情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讓作文課成為學生最受歡迎的課。
二、課題的界定
小學快樂作文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通過對學生良好寫作習慣的培養,使寫作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引發學生對生活的快樂感悟。二是學生心理的需要,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充分表達自己快樂的內心世界,把自己的快樂體驗用語言文字傾注于紙上,這就是快樂作文。引導學生在觀察生活的同時深入生活,在感悟生活中熱愛生活,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用文字表達出來,讓學生有話可說可寫,為其創設輕松愉悅的氛圍,使其樂寫樂說。
對于小學生來說,快樂作文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培養學生自覺寫作的習慣、實現新課程標準對小學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徑。
通過引導和激發,使學生深入認知生活,把課堂擴大到生活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過寫作訓練,不僅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作文鑒賞能力,而且還要帶動語文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積極性,綜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各方面健康發展,逐步健全人格。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
縱觀國外作文教學,著重于學生個性的培養,著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著重于對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鍛煉和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使寫作教學形成全新的格局。我國教育界對作文教學的研究投入了極大的熱情,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探索,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關于寫作教學的理論和經驗。影響比較大的如王壽山的“主體性作文教學”實驗,主張作文以學生為主體;楊初春提出的“快速作文”觀,大膽地打破了傳統作文教學的束縛,改變了傳統的封閉式作文教學的做法。就目前來說,“快樂作文”在各小學作文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很普遍。
四、課題理論依據
作文時學生的情感、思想、精神集中通過文字敘述表現出來。所以作文教學要盡可能挖掘一個人內在的“真、善、美”,克服心理障礙,尋求心靈溝通,培養學生把寫作當作一種精神世界的需要、內心交流的需要、學習生活的需要。
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教師應該使課堂回歸生活,通過一定的誘因把形成的動機由潛伏狀態轉入激活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內部因素――積極性和趣味性,從而達到快樂的境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這點出發,“快樂作文教學”力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使寫作成為一種內心表白的需要、一種心理的滿足。生活即課堂,課堂即生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科學的系列訓練方法,以作文為契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全人格,提高教學質量。
五、研究目標
(1)全面提高寫作興趣,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以及人文修養各方面得到良好的發展,讓作文課生動活潑,深受學生歡迎,逐步健全人格。(2)激發學生作文的主觀能動性,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變“寫好”為“好寫”,達到“樂寫”的境界。(3)建立快樂教學體系,探研出一條持之有效的快樂作文教學途徑,編寫《小學生快樂作文作品集》和《小學快樂作文教學教案》。(4)以作文教學改革為契機,改變作文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思想修養等綜合
素質。
六、研究內容
1.建立小學階段快樂作文訓練系統
(1)“趣寫”階段:興趣入門階段(三年級)。鼓勵寫作:“沒有寫不出的,只有想不到的。”①游戲系列訓練;②寫事系列訓練。
(2)“好寫”階段:鞏固練習階段(四年級)。倡導寫作:“允許個性存在,不許任性胡來。”①描寫系列訓練;②說寫人系列訓練。
(3)“樂寫”階段:創作提高階段(五六年級)。激發寫作:“給我一片天空,我就要飛翔。”①想象系列訓練;②話題系列訓練;③創作系列訓練。
2.優化課堂結構,向40分鐘要質量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優化課堂結構,向40分鐘要質量。課堂上教師少指導,多引導;少抱怨,多激勵;輕模式,重實踐;從學生實際出發,推出系列“快樂作文教學”教改課。
3.群策群力編寫《小學作文教學教案》
建立一套快樂作文教學的訓練模式――《小學作文教學教案》。既可以全套運作,也可以單獨套用某一階段;既能循序漸進,又能取長補短。
七、研究思路、方法、技術路線與實施步驟
快樂作文教學研究,最大的創新之處在于讓學生的作文影響學生,讓老師的教法去教會其他的老師。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教學相長。
1.研究思路
一切從實際出發,以普通小學作為實驗區域,設置對照組,在不影響其他學科的前提下,以作文教學為契機,有意識地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有創意地寫作,進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他們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增強社會責任感。
2.研究方法――實驗法
積累訓練法:建立“書本―生活―作文”互動模式。
導寫訓練法:教師的導寫與學生的訓練相結合綜合訓練。
活動訓練法:通過系列生活中的活動經驗來為寫作提供素材的訓練。
平臺展示法;建立一個展示作品的平臺,加強交流和溝通。
3.技術路線
(1)創改“作文”成為“作品”,誘發學生人文個性的追求,體會歡愉的成就感;
(2)采取課堂快樂教學,促使學生樂于動筆,達到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感可發。①觀演示,豐富生活認知。②利用情境,激發寫作欲望。③嘉賓作秀,挖掘寫作潛能。
(3)展開精彩點評,提高學生的協作效率和鑒賞能力。①兩項評估:寫作快、推薦小作家;②精心組織“責任編輯”參加作文的評改。
(4)廣泛關注社會實踐,組織課外閱讀,積累語言,探求寫作方法,提高文學素養。
①每個學生置備《快樂采集》,每周布置,讓學生走進生活,尋找素材,積累語言,培養良好的讀書寫作習慣,而且在班會時間進行交流,相互交流。②創辦文學社團和作品期刊。做到一所學校一份文學期刊,一個廣播室,班班設有創作園地,邀請名師或作家來校,定期開展文學講座。③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報刊投稿、征文活動,讓他們更深刻地體會到寫作的快樂和成就感。④一學期一總結。三、四、五、六年級四年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進。
4.實施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