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寶寶成長日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008年4月22日,
星期六
陰
我出去玩時,看了看我的蠶寶寶,呀!它們吃桑葉的速度可真快,昨天才放下兩大片葉子,今天的桑葉就成了一個個的“大窟窿“了。忽然,我發現一條蠶寶寶趴在葉子上一動也不動,于是,我就拿出一片葉子放在它的眼前,可是它不領情,當作沒看見似的,動了一下,又趴下了。我不甘心,又用手指碰了它一下,它還是沒有反應。于是,我用牙簽把它挑起來,它被我弄得不耐煩了,伸了個懶腰,終于開始爬動了。我高興極了。當我把蠶寶寶安頓好之后,我又產生了一個問題:剛才那個蠶寶寶為什么一動也不動呢?想到這里,我迫不急待地查起了資料。只見資料上這樣寫著:“蠶有時候趴在角落里,它們這是在長眠,這個時候是不用觸摸它們的,否則的話會打擾它的長眠的。要在一兩個小時后才可以給它喂食物?!笨磥砦艺`會了蠶寶寶,以后我要多一些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才能做一個好主人。
2008年4月24日,
星期一
晴
這幾天,我發現蠶寶寶身上的“雀斑”少了些,我對這又產生了好奇心,我想:“時光是不能倒流的,蠶寶寶的小班點怎么會消失呢?一到晚上,我爬起來去看蠶時,眼前的蠶寶寶讓我驚呆了:有好幾條大的蠶寶寶現在一伸一縮的,當時我沒有看清楚,便走前去仔細再看,啊,原來它們在脫皮!我認真地觀察著,只見它后身不動,前頭一拱,皮就被推出來一點,蠶寶寶將吃奶的力都使出來了,往前一拱,又推出來一點……窄小的”花衣服“就被脫了下來。脫完衣服之后,它們伸了個大懶腰,睡覺了,蠶寶寶脫衣服的經歷可真有趣!
2008年4月25日,
星期二
雨
自從我的蠶寶寶脫了幾次皮后,“雀斑”明顯小了許多,現在已經是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小胖子了,變得能吃多了,吃桑葉就足足用了一大半天。
今天,我沒事干,就和蠶寶寶玩了起來。我用桑葉逗它,它沒有反應,我將手指放在下面,它就像一個小孩子一樣,晃動了幾下,慢慢悠悠地爬到我的手上,它在上面可調皮了,一下昂起頭看看我,一下子又趴了下去,又起來,這樣做了好幾遍后,才停下來。然后慢慢地爬走了。它可真是下運動健將呀,不停地在我的手上爬來爬去,弄得我癢癢的,不停地“咯咯“傻笑著,真好玩!蠶的趣事可真多呀!
2008年4月25日,
星期二
雨
今天我起來的時候一看,我的蠶寶寶通體發亮,一動也不動,不吃也不喝,我沒有管它??墒堑搅讼挛?,我回來時意外地發現,蠶寶寶現在吐絲呢!它不停地吐呀吐呀,吐出了一層層厚厚的絲,為自已造了一個新家,我歡呼雀躍地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老師和同學們,同學們豎起了大拇指,連連叫好!“你真厲害!”又是一片贊嘆的聲音。
2008年4月27日,
星期四
晴
過了幾天,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我何不剪開繭來看看里面的蛹是怎樣的呢?想到,我立即拿了剪刀,剛要剪,就手軟了,沒有辦法,我只好找同學借了一個蛹來觀察。蛹長得可真奇怪,以前的長對足不見了,只剩下眼睛等部份,這是蠶寶寶變出來的嗎?我真敢相信自已的眼睛!蠶以前呼吸的地方也消失了,白色的身體漸漸變成了黃色,真是個可愛的魔術家!我更加喜歡它們了!
2008年5月3日,
星期二
陰
今天早上起床一看,發現又多了三只蠶蛾了,大家看一看,真的是很有趣!
仔細觀察,我發現本來長在蠶蛾腹部的腳已經不見了,據資料介紹,這時的蠶蛾末端節已演化為外生殖器,接來來,雌雄蛾就會產生后一代了。我繼續觀察著,果然發現兩只蠶蛾的尾部對接在一起,其中一只飛快地揮動著翅膀,這應該就是所謂的“交尾”了吧!資料介紹,一般交尾3-4小時后,雌蛾就可產生受精卵了,蠶蛾留下了后代,不后便會死去。想到勤勞無私的蠶蛾即將要死去世,我不禁有些傷心、
2008年5月4日,
星期三
受訪者:葵哥媽媽
生產醫院:北京某三甲婦產醫院
分娩方式:順產
住院天數:3天
生寶寶費用合計: 3296.59元
“我是順產無側切,整體還算比較順利,從住院到生產,就三天。其實順產第二天就可以出院了,但是寶寶出生后3天要采足跟血,由于考慮家離醫院遠,就多住了一天。雖然多花了一天的房費,但和路上的奔波、車費相比,還是比較劃算。我在選擇待產房的時候,沒選擇單人間(每天要1000元)。我住的是2人間,每天大概200元左右,與單人間相比,條件也不錯,還有人可以作伴、聊聊天,而且在費用上便宜了很多。在我的費用里面有近1/3的錢是用給寶寶了,用于預防針、洗澡、護理等費用。
另外,有個經驗要提醒大家:小家伙剛生出來,就有護士叫孩子的爸爸去看看給孩子留足印,價格比外面貴很多,但是因為所有的人都做,我們也就做了。其實,外面做至少能便宜100~200元,建議大家以后在醫院外邊做?!?/p>
受訪者:岳岳媽媽
生產醫院:深圳某三甲綜合醫院
分娩方式:剖宮產
住院天數:7 天
生寶寶費用合計: 8183.00元
“我是預產期提前幾天發現見紅,住院還算順利。因為之前就知道孩子臀位(胎位不正,腦袋向上),努力嘗試做過矯正操,還是沒用,到生產前也沒有把孩子的頭給轉過來,所以只能被定為剖宮產。我孕期練習自己生產那套方法沒用上,挺遺憾。還好,住院一天后,被安排了手術。手術前讓家屬和我簽了一大堆條例,告知一大堆手術中的可能情況,給我本就緊張害怕的心更加添加了負擔??崭埂淦?、麻醉,手術很快也很順利,大約40分鐘吧,記得當時醫生把寶寶抱給我看得時候,我真的沒有感覺到自己當媽媽的那種激動。說到底稍稍有點遺憾,沒有經歷過陣痛,好像突然間就做了媽媽……
因為有麻醉棒的作用,手術后感覺不是很疼,但是前3~4天得依靠尿管排尿,通氣前還不能吃東西。而且效果過去后,有宮縮疼、刀口疼,動作也遲緩,住院那幾天真是難忘啊!我生寶寶的總費用大約是8183元左右。都說是美容縫針,可是剖宮產依然給我肚子上留下了一道很明顯的疤痕。”
受訪者:榮榮媽媽
生產醫院:上海某醫院
分娩方式:水中分娩
住院天數:5天
生寶寶費用合計: 13305.00元
“懷孕期間,我參加了一些醫院和育兒機構的分娩課程,了解到各種分娩的方式。針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擔心到時自己的體力不足以應付順利生寶寶。后來在朋友的介紹下,在上海一家知名醫院選擇了水中分娩的方式。當時從懷孕就開始寫一些寶寶成長日記,所以就將整個花費記錄了下來。
我的孕前檢查一共是957元,孕早期檢查(建大卡前) 335元,在一家地段醫院建小卡時的產檢 63元,建大卡后的常規產檢 4280元 (分別是16周、20周、24周、28周、31周、34周、36周、37周、38周、39周、40周)的產檢,羊水穿刺 830元,吃特殊補品 2500元(包括補鐵、補維生素、牛奶等食品) 。檢查項目除了常規的唐篩、大排畸、糖篩外,個人認為其他很多項目都是沒有必要做的。特殊上課費用大概是 200多元,生產住院檢查 4240元,總費用是 13305元。如今,生個孩子真不便宜??!”
對于時間嚴格執行
每個孩子都要常年備有雨衣雨褲,因為在幼兒園不管刮風下雨,固定的戶外時間是雷打不動的。對父母也一樣:媽媽接孩子晚了5分鐘,就會被罰款2歐元!但你早些去接,差一分鐘門也不開!童一和妹妹是早上8點去幼兒園,有次提早幾分鐘送孩子到了幼兒園,老師很友好,但很明確地說:“孩子早到了,請在走廊里等一下吧!”
教室里有不同角落,有畫畫角、樂高角、城堡、布娃娃區、閱讀區、拼圖區、動物區、拼搭區。而且,基本每周都有不同的學習主題,例如這周和消防有關,那孩子所聽的故事、閱讀、畫畫、手工等,都會結合這一主題進行。每周的學習主題會張貼在班級門口,父母都可以看到。每周的手工作品也都會在走廊櫥窗里展示,展示后的作品老師會幫孩子收集,孩子離開幼兒園時,會有個作品集。
編輯提示:這個如果幼兒園達不到的話。我們是否可以每周在家里跟孩子有一個不同主題的活動呢?
大點的孩子開始自我管理
最后一年是學前班,除了每周一次2小時的學前班課程外,這些孩子還有更多的輔助老師管理其他孩子和保持教室整潔的義務,孩子們每周輪換。例如這周是童一負責給大家準備水杯,等到點心時間,他就要協助老師給每個孩子準備水杯,并根據不同要求斟上蘋果汁或者橙汁。孩子吃喝完畢后會把杯子放到水槽,值周同學還要協助老師把杯子放到洗碗機,旨在鍛煉孩子管理能力。
學得最多的是和他人相處
第一件事就是:“和人握手問好,并看著別人的眼睛帶著微笑”!每天父母來接,孩子離開教室,也要和當班老師握手告別!如果做得心不在焉,老師會要求孩子重新做,直到做好為止。孩子被要求和每個見到的人打招呼,除了認識的,還有路上不認識的路人或其他公共場所所接觸的人,如面包房、餐廳、郵局等。生存能力教育
在德國,孩子剛會走,就有助跑自行車,無論多大,孩子騎車上路,首先是戴頭盔,然后是走自行車道或人行道。德國孩子騎自行車,小學里還有專門的課程和考試學習交通知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怎么使用正確道路和交通信號燈。
編輯提示:其實對于孩子來說,安全教育最初的啟蒙都可以從爸爸媽媽開始。這包括交通安全、防騙意識、防范等等,你說呢?
海外連線
寶貝世界:寶寶幾歲上的幼兒園?是什么類型的?
梟帆:我們家兄妹倆,滿3周歲上幼兒園。德國的幼兒園也分很多種類,例如我們孩子去的是天主教會幼兒園,如果你的家庭不信教,也可以選擇普通幼兒園。
寶貝世界:你當時在選擇幼兒園的時候,看中什么?
梟帆:選擇這所天主教會幼兒園,一是距離家比較近;二是口碑很好,周圍的很多孩子都從這所幼兒園畢業,包括很多父母;三是老師們都認識,都很敬業,孩子們也都很喜歡。
讓孩子能遇到好老師,其實比選擇一所好幼兒園還重要!教會幼兒園的老師相對都比較溫和禮貌,對待孩子也比較心平氣和,更有耐心和愛心。
寶貝世界:目前在德國都有什么類型的幼兒園?
梟帆:有面對大眾的普通幼兒園,也有私立幼兒園,還有特別主題的幼兒園,如森林幼兒園等。
寶貝世界:幼兒園有分班嗎?還是混齡?
梟帆:幼兒園有分班,但是僅為了控制人數,這里基本是每個班級兩個老師,帶的孩子不超過22人。幼兒園是混齡制,3~6歲在一個班級?;忑g班級最大的好處就是孩子們能互相學習和互相幫助。例如剛進來的小孩,有些還不到3歲,話還說不好!老師就會派一個學前班同學,如童一,全程照顧這個不足3歲的小朋友,一段時間后更換對象!
寶貝世界:微博中說,在德國,小孩一般3歲可上幼兒園,為期3年。這3年中,他們會參觀警察局,學習如何報警;參觀消防警察局,學習滅火和躲避火災;參觀市政府,認識市長,看他如何為市民服務;去坐有軌電車,學會記住回家的路線;跟老師去超市買東西,學習付錢和選貨……3年后,他們具備初步的生存能力。
梟帆:基本是這樣的,童一他們在幼兒園一年,已經參觀了消防站(懂得起火應該撥哪個號碼),郵局(親自給父母寄了明信片)。幼兒園每周有不同的主題活動,更注重孩子的自主發揮。例如孩子們畫畫,技法和填色都不提倡,幼兒園會提供更多更豐富的畫筆和材質,讓孩子們更樂意動手畫畫或者動腦做手工。結合大自然的不同季節,不同節日,或者不同材質,孩子們經常帶回家讓父母驚奇的各種畫和手工作品。
瑞典
每天80%時間是戶外活動。
孩子在秋冬和早春季節都會穿防風防水的連體服去幼兒園,到了教室脫下來。在室內,一年四季都是穿單衣,單褲和襪子或者光腳。遇到惡劣天氣時,會在連體服外套上雨衣、雨鞋、雨褲出去玩。
每周孩子們都有體育課
體育課在幼兒園之外的專業體育館進行,無論天氣好壞,孩子們上課前都需要換上自己背來的短衣短褲和室內球鞋(也可光腳),然后再玩個夠。從洗澡到最后擦干身體,穿衣服都是孩子自己來。除了體育課,每周孩子們會被老師帶到幼兒園之外的森林、海邊或者草地進行室外活動,唱歌、做游戲,也可以撿一些自己喜歡的大自然“垃圾”。會不定期在室外午餐
通常是園外活動歸來后在幼兒園的草地上吃,無論多冷,孩子們還喝冰牛奶。
新加坡
瑞典不可思議的幼兒園活動
·每天都在玩兒,即將升小學的孩子們會額外地學一些簡單的單詞。
·3歲多的女孩子就能爬樹。
·下雨天孩子們可以躺在泥水坑里玩耍。
·通常不是特別惡劣的天氣,就在戶外午睡,小孩子睡在嬰兒車里,大孩子睡在玻璃棚里的地上。大雪后也是如此。
混齡班教學
沒有嚴格的大、中、小班,年齡相差2歲左右的都混在一起。幼兒園會用名字來區分,比如去年是小快艇班,今年叫鯊魚班,這個班基本就是今年要上小學的孩子和明年升學的孩子混合在一起。
沒有嚴格的課程表
老師每周會發給父母郵件,告訴父母本周孩子在學校都學了什么,如果有“文化課”方面的學習,會在郵件里詳細介紹,比如本周孩子們學了幾個輔音之類的。
孩子們有無限的自由
室內有幾個不同的教室,里面會有不同的玩具和書籍,孩子們一般會自己自由取閱和玩耍。
在午餐后,中班以上的孩子不強制午睡,這個時間老師會給孩子閱讀故事,愿意聽的孩子會自己圍上來,不愿意聽的老師也不勉強。另外,還有畫畫和唱歌活動。室內活動最重要的一塊就是創意手工制作,老師會教孩子們用一些身邊的材料如玻璃瓶、廢報紙、戶外拾到的松果或樹枝等制作手工,而且孩子們可以將做好的成品帶回家。
法國
將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結合,是法國幼兒教育的一個特色。大到幼兒園的課程設置、環境布置、活動安排等問題,不是幼兒園說了算,而是充分聽取父母的意見,跟父母委員會一起討論決定:小到每個寶寶在家里和在幼兒園的情況,老師都利用父母接送時間及時進行溝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
把繪畫和藝術活動引入教學是他們常用的方法。通過用不同的材料與工具畫畫、舉辦木偶戲表演、做角色裝扮游戲等,來發展寶寶的語言、情感表達、藝術表現和創造性等各種能力。
科學技術活動是他們十分重視的一個方面,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加強。寶寶在動手動腦的制作、拼拆、修補等活動中,就可了解事物的屬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
澳大利亞
我們給瑞瑞確定的是~家個人承辦的child care center,當時瑞瑞3歲5個月。在澳大利亞,過敏性體質的孩子比較多,所以幼兒園要求自帶午餐以及兩次加餐。
澳洲的幼兒園沒有教材,沒有作業,瑞瑞帶回來的只有他的涂鴉,或者課上未完成的涂色作業。我經常會問瑞瑞,“今天老師教什么了?學什么了?”,得到的回答永遠是“沒教什么,就是玩”。
孩子們在幼兒園里由老師帶著集體活動的時間較少,大部分時間都是孩子們自己和伙伴們玩。孩子們可以在院子里盡情地狂奔,可以在沙坑里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可以看書,可以畫畫,可以玩積木等玩具,一句話,就是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比如畫畫,老師很少教孩子們怎樣畫,幾乎是讓他們自由發揮。我問瑞瑞:“你這是畫的什么呀?”瑞瑞指著他那幾個簡單的線條給我講完一個長長的故事后,總是說“老師說我畫得perfect”。是的,老師永遠是鼓勵,澳洲幼兒園很重視孩子們自信心的培養。
轉眼半年過去,學期末,瑞瑞帶回來厚厚的一本“art book”。老師將班里每個孩子每天的課堂作品精心地貼在一張張A4紙上,裝訂成冊。每一頁都詳細地記錄著孩子當天所掌握的技能,記錄著每天老師給孩子們課堂上講過哪些繪本,并配有課堂上孩子的照片。
這半年,他們學習了數字、顏色、形狀,并能用筆畫,用剪刀剪,學習了用筆的正確姿勢,學習了球類技巧……很多是為班里兩歲多的孩子所設的課程,對瑞瑞來說很簡單,但能學到英語的相應說法,對他的幫助也很大。定期還有multicultural課,學習其他國家的文化,比如中國文化。
再大一點,瑞瑞和其他滿4歲的小朋友一起升到了preshool班,類似于國內的學前班。瑞瑞開始帶回一些字母和單詞的練習作業了,同時還增加了一個分享時間。帶自己喜歡的一本書給大家講故事,帶一張游玩時的照片和大家分享那個快樂時光,或者帶一個物品,自己喜歡的,或自己制作的,給大家介紹是什么,在哪兒得到的,如何制作的,等等。瑞瑞每次回來都說“老師說我表現很好”。
日本
鼓勵男孩玩過家家
日本的幼兒園鼓勵男孩子也玩過家家。因為老師認為,給孩子各種模仿和成長的機會非常重要。
小朋友實際體驗避難訓練
米米他們托兒所每月有1~2次的避難消防訓練,主要學習避難的方法,逃生的技巧和注意事項。米米現在能熟練說出地震后的對策,知道火災來臨后的注意事項;自己能走到我家最近的避難所,能分辨出救護車、消防車、警車的聲音,并明確知道到時該怎么辦。
注重民俗文化
七夕也是孩子們比試手工的日子,七夕前的一個月開始米米他們每天練習疊三角形,粘牛郎織女的衣服,每個孩子的父母都會把祝福的話語寫在竹簽上祝福自己的寶貝們健康成長。日本的茶道是古文化,米米他們每月一次茶道學習,品茶的同時學習端茶杯的方法、喝茶的最多量。
體驗生活,接觸自然
幾乎所有的托兒所在秋天時都有采紅薯、割水稻等的農家體驗活動。自己收獲的食物可以拿回家,前提是自己背著食物回家。
有意思的廚房教育
按照托兒所的規定,過了3歲生日的孩子,不分男孩女孩,從6月份開始,每月有一節廚房教育課。保育士教孩子如何擇菜,如何洗菜,并做簡單的料理。當然,是不會用菜刀等危險工具的。不只是培養他們對做飯的興趣,也是培養他們自立和獨立性的一種方式。
托兒所里的裸足訓練
·在日本,裸足保育是作為孩子健康的象征、成長發育的見證而被父母認可的。年齡不同,裸足保育的程度是不一樣的。
·3歲左右就開始了裸足保育生活,因為3歲左右的孩子剛剛有自理能力,對危險的認識不強,所以大多采取室內裸足保育。也就是說,孩子從家到幼兒園后脫掉鞋襪放在門口,裸足走進幼兒園,只要邁進幼兒園就開始了裸足保育生活。
·4~5歲的孩子,已經能繞操場跑一圈了,裸足保育對此時的孩子來說樂趣更大。不僅室內,在室外也可以裸足玩耍了,但最好選擇父母認為安全干凈的地方。6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學會自我保護和檢查危險的有無了’父母也可以放手讓孩子在室外裸足玩耍了。
·孩子裸是的好處有:孩子的腳的五指不受鞋的束縛,有利于腳心的成長;夏天腳丫不會悶熱,從而減少感冒次數:直接接觸自然的腳掌不僅能促進大腦發育,還能激發孩子的愉悅心情,而且還能增加孩子的平衡感:等等。
交通安全教育
米米的托兒所老師說,按照托兒所的規定,過了3歲生日的孩子每月要上一次交通安全指導課,然后進行2次室內和1次室外練習?;顒赢斕烀酌滓鼽S色帽子,雨天帶黃色雨披或者雨傘。大概內容包括:
1.看DVD,讓孩子們懂得什么是紅綠燈,什么是馬路。
2.要學會看懂紅綠燈,紅色、綠色要區分準確。交通指導員會示范給小朋友過馬路斑馬線時的走路方法,然后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練習過馬路。
3.幼兒過馬路時,因為個子矮,坐在車中的司機不容易看見他們,危險性大,所以幼兒要舉起右手,或者拿個小旗子舉過頭頂向前走。
4.雨天時,視線容易模糊,一定要拿醒目的雨具和書包,比如黃色雨傘、黃色雨披、背帶有反光性能的書包。
加拿大
加拿大幼兒園規模普遍不大,設施都很簡單,甚至還有些舊,但很重視戶外活動。
·每天上午從10點到12點,外出活動2小時。如果天氣好,就到附近的小公園或者是學校的操場上去活動。如果天氣不好,孩子們穿著雨衣、雨靴,牽著一根繩子,沿著學校周邊的街區散步,風雨無阻。
·午睡沒有床,只有泡沫的床墊,往地上橫七豎八的一放,鋪上孩子們的被單,孩子們和衣而臥,上面蓋個毯子。天冷的時候,孩子們會穿件單外套在室內,中午睡覺的時候也一樣不脫。
·中午不管飯,午餐很簡單,一般就是面包、香腸、三明治之類。還有的孩子更簡單,基本就是一盒酸奶加上一些餅干或者一塊蛋糕。不過,一般都不給含糖量高的或者是油炸類的。
·孩子們的分享、合作被特別多地強調。比如現在每周要教一個字母,讓孩子們可以帶一個以那個字母開頭的東西過去,和大家一起分享。
真正的仃樂趣的玩是王道
加拿大幼兒園都沒有數科書,是老師根據兒童發展和孩子們的興趣自己設計課程,安排教學計劃。每天只有一段時間circle time,和我們國內理解的上課相近,circle time一般時間不會超過15分鐘,因為西方兒童教育研究認為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
主張孩子“玩”中學。康可迪亞大學有專門針對兒童的兒童研究課程,其中“玩”是一門3個學分的研究生課程,這個玩是和兒童發展相結合的,比如3歲前的寶貝,提供觸摸類的玩具和機會,是和這個年齡段的寶貝感知和觸覺發展的特點相適應的。如給孩子提供玩水之類的游戲機會,里面有瓶子、漏斗等等,孩子倒來倒去,可能促進手腦協調發展,還能發展對體積空間的探尋。因此,幼兒園也提倡主動性地、積極地、有樂趣地去玩。
英國
在英國幼兒園,2歲的孩子已經被要求獨立做這些事情:
·自己去洗手間洗手。
·自己擰開水龍頭。
·自己打肥皂。
·自己沖洗。
·自己拿衛生紙擦干。
·自己把垃圾扔進垃圾桶里。
·自己拿著盤子和叉子,排隊走到老師跟前,自己跟老師說要吃哪樣菜,得到允許后自己拿叉子盛到自己的盤子里,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決定,吃哪一樣不吃哪一樣也是自己決定。
·老師給的喝水的杯子也是大人用的敞口杯,2歲
以上就不再用任何帶裹嘴兒的杯子了口
·自己安安靜靜地坐在那兒吃飯。
·吃完后,老師帶領著去刷牙,老師只負責給孩子擠牙膏。
·刷完牙后回來睡覺,自己蓋被子!
英國幼兒園要“釋放”孩子
·鼓勵孩子做一些在家里不允許做的事情,為孩子提供一個可以探索世界的地方,回歸天性,比如說玩兒巧克力醬,摸得滿臉都是(要是在家里,估計巧克力醬早被沒收了)。
·拿著刷子大筆揮畫油彩,墻上、地上到處都是(在家里早一巴掌打上來了)。
·還有玩兒肥皂水,盡情地拍打肥皂水,弄得地上到處都濕漉漉的(肯定去廚房罰站了)。
·自己和面團兒,自己做比薩吃(在家里,這面團兒估計就扔了)。
·把各種食物拍扁、捏碎,放嘴里嚼嚼再吐出來觀察觀察,直到搞明白怎么回事(在家里當媽的早瘋了)。
英國幼兒園的家長會
·在英國幼兒園里,是不允許老師過多使用否定詞的,更不允許使用貶義詞!比如說,這個孩子有不好的地方,老師也不能以否定的方式說,只能用積極的話語,例如:“如果他能怎么……就會更好!”
·每個班級的老師把孩子每天所做的活動都演示一遍,把孩子常玩的玩具都擺出來,挨個兒對父母講解玩具和各項活動的意義和目的,對孩子能起到哪些啟發和教育意義。然后給父母看孩子的成長日記。
·在英國幼兒園,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日記,是幼兒園老師對孩子不間斷的記錄,今天做了些什么,明天又有哪些進步,甚至孩子今天說過的話都記下來,還有孩子在畫畫、玩玩具的時候用的是左手還是右手都會記錄下來!——這恐怕是全世界所有的父母都最想知道的事情吧。
·看完成長日記后,便是父母和老師一對一的聊天。父母說說孩子在家的情況,老師說說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各種問題、焦慮和欣喜,都可以和老師分享。
奧地利
奧地利是一個“音樂國”,對音樂教育十分重視,幼兒園也是如此。為了培養寶寶的樂感和節奏感。規定音樂老師必須會彈奏吉他同時老師至少還要會其他一種樂器。但重視音樂教育不是強制孩子學習,不為學習音樂而扭曲孩子自由發展的天性,也沒有“督促”孩子學習音樂(包括樂器)的做法。他們還將畫畫與詩歌欣賞相結合,鼓勵寶寶為自己的圖畫、雕塑、木刻作品創作出三言兩語的兒歌并朗誦出來。這些似乎是藝術家做的事,可對寶寶說,絕大多數都能勝任這樣的創造性工作。幼兒園里有專門的手工間,有專供寶寶使用的刨子、鋸子等工具_有專門的廚房,里面的設備也是適合寶寶使用的。寶寶在游戲般的勞動中,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還對社會工作有了感性的認識。
美國
幼兒園里一天的活動是怎么安排的?
(以4歲班為例)
6:30以后送孩子到幼兒園
6:30-8:30是孩子自由興趣時間,可以選擇讀書、畫畫、玩各式各樣的玩具
8:30-9:00吃早飯
9:00~9:30 music time老師帶著小朋友聽音樂、唱兒歌
9:30~1 0:00 circle time師生席地而坐圍成一圈,講故事,學字母、數字,談論各種話題如節日、季節、家庭、朋友10:00-10:30 outside time戶外活動,例如做游戲、步行到幼兒園附近的公園或湖泊親近自然(如果遇到雨雪天,則改在幼兒園的室內活動區活動)
10:30~11:30分組的自由活動,如玩沙、玩水、橡皮泥、畫畫、做手工等11:30-12:30吃午飯12:30~2:30午休2:30-3:15下午點心3:1 5-3:45戶外活動3:45-5:30自由活動,小朋友可以選擇畫畫、做手工、閱讀、玩玩具等
5:30~6:00收拾教室,父母接孩子
每逢節日前夕,幼兒園有特殊的活動安排,例如老師帶領小朋友一起做蛋糕、小點心,到戶外玩充氣水滑梯,還有游園會。
幼兒園也會給年齡大一些的孩子(5歲以上)安排短途旅行(field trip),比如參觀附近的動物園、農場、消防局、郊野公園。
沒有課程的上課
·孩子上的幼兒園的理念是通過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學習的,基本上不會有正規的上課時間。
·小朋友通過唱歌的方式學字母、數字、形狀、顏色和日常詞匯和用語。
·通過做手工鍛煉大腦和手的協調。
·通過講故事和做游戲學習規則(分享、輪流、互助、尊重他人、合理表達情感),通過玩沙、玩水體驗科學(體積、測量、形狀等)。
·通過參加戶外活動,讓孩子鍛煉身體和親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