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跳橡皮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輕薄織物;紕裂性能;緊度;有效夾持面積;負荷力值
夏季服裝面料大多輕薄、柔軟,此類面料縫制較困難,且常出現紕裂測試結果不合格的問題,一直是困擾企業的難題[1-2]。面料自身的結構因素對其紕裂性能有很大的影響[3-5],本文主要探討織物緊度以及紕裂測試條件對其抗紕裂性能的影響,對于指導企業在產品的設計或開發過程中避免紕裂不合格,提高產品的質量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1 試驗
1.1 試驗樣品
選取27種克重在35 g/m2~90 g/m2之間的輕薄面料作為試驗樣品,經分析確定樣品的組織結構均為平紋。分別測試了紗線線密度、面料的經緯密度、平方米克重等結構參數,同時計算出織物的經向緊度、緯向緊度以及總緊度,具體參數見表1。
1.2 試驗儀器及方法
試驗儀器選用INSTRON 5965型萬能強力機,拉伸模式為等速伸長型(CRE),拉伸速度為50mm/min,設定夾距為100mm。試樣尺寸為175mm×50mm,縫紉機針為Nm75(11#),針跡密度為15針/3cm,縫紉方式采用平縫,縫份大小為1.2cm。
根據產品標準中規定的紕裂性能測試負荷,選擇常用的4種拉伸負荷(45N、67N、70N 和100N)進行對比測試,試樣的有效夾持面積也選擇了目前較為常見的2.5cm×2.5cm和2.5cm×5.0cm兩種,每種樣品經緯向分別測試3塊,結果修約到0.05cm。
2 試驗結果分析
2.1 織物緊度對紕裂性能的影響
根據45N、67N和100N三種負荷下的紕裂測試結果,分別作出了織物經紗滑移量與緯向緊度的散點圖以及織物緯紗滑移量與經向緊度的散點圖,如圖1至圖6所示,圖中黑色虛線代表滑移量為0.60cm,測試結果大于0.60cm的為不合格,反之為合格。為方便作圖描述,織物測試結果出現滑脫時統一用2.5cm表示(如圖1中紅色實線標注處)。
圖1 經紗滑移量與緯向緊度的散點圖(45N)
從圖1、圖2和圖3可以看出,隨著緯向緊度的逐漸增大,經紗滑移量呈逐漸減小趨勢;隨著測試負荷的增大,經紗滑移量測試不合格樣品逐漸增多。從圖3、圖4和圖5中可看出,緯紗滑移量隨經向緊度的增大呈減小的趨勢,不合格樣品數也隨著負荷的增大而增多,相比于經紗,緯紗滑移量測試結果合格率較高。本文中織物緯向緊度范圍集中分布在30%~40%,經向緊度范圍集中分布在40%~60%,經向緊度要明顯大于緯向緊度,因而經紗系統對緯紗系統的阻力就大,緯紗滑移量較小,織物緯向抗紕裂性能普遍較好。圖1、圖2、圖3中,織物緯向緊度在30%以下時,紕裂測試時經紗滑移量較大,當測試負荷為100N時,容易出現滑脫現象。圖4、圖5、圖6中,織物緯紗滑移量測試不合格的織物,經向緊度分布在40%以下,當經向緊度大于40%時,緯紗滑移測試均能合格。
織物緊度對其紕裂測試性能有較大的影響,由緊度的計算公式可知,緊度是由織物經緯密度和紗線線密度共同決定的,只有經緯紗線和經緯密度合理配置,才能達到理想的緊度狀態。
圖7為部分織物經緯密度柱形圖,圖8、圖9分別為柱形圖中對應織物紕裂測試經、緯紗線滑移量(100N負荷),圖7中黑色柱體代表織物經向密度,紅色柱體代表織物緯向密度,藍色折線代表織物總緊度趨勢圖,圖8、圖9中紅色實線標記處代表織物測試結果出現滑脫(統一用2.5cm表示)。
圖7中,經緯密度較大的織物如A2、A3、A6、A10、A11,對應樣品圖8、圖9中經、緯紗線滑移量均較小,抗紕裂性能好;而經緯密度小的織物A4、A5、A7、A8、A9,紕裂測試經、緯紗線均出現較大滑移量甚至滑脫,抗紕裂性能差。A1織物經緯密度不大,但緊度卻僅次于A6織物,居于第二,是因為織物采用較粗的經緯紗線的緣故,因而織物經、緯紗線抗滑移性能均較好。
實際生產中,要綜合考慮經緯紗線以及織物的經向和緯向密度,以便使織物紕裂測試結果合格。若采用較細的經紗或緯紗,則應適當增加織造時的經向或緯向密度,確保織物經向或緯向緊度不太小,以免紗線滑移導致測試不合格。若采用的紗線相對較粗,在保證織物緊度的前提下,可適當降低經緯向密度。
2.2 負荷力值對紕裂性能的影響
圖10和圖11分別給出了織物經紗滑移量、緯紗滑移量與負荷之間的關系圖,圖中黑色虛線代表紗線滑移量的測試結果為0.6cm,測試結果在虛線以上的表示不合格,虛線以下的表示合格。可以看出,隨著負荷從45N逐漸增大至100N,織物經紗滑移量和緯紗滑移量也是逐漸變大,且經紗滑移量的增長幅度要大于緯紗滑移量的增長幅度。
從圖10和圖11中可看出,處于合格線以下的織物,即所有負荷或部分負荷測試能合格的織物,隨著負荷的增大,紗線滑移量增大趨勢相對較緩;合格線以上的織物,紗線滑移量隨著負荷的增大增長較快,說明紗線抗滑移性能較差的織物,負荷的增大對其測試結果影響更大,且緯紗滑移測試合格率明顯高于經紗滑移測試結果,織物紕裂測試不合格多半是經紗滑移量測試不合格引起的。
織物的織造工藝及風格不同,導致面料的結構性能不同。織造緊度大,經緯密度較大的織物,負荷的增加對測試結果影響不明顯,采用100N的負荷,織物測試能夠合格。對于那些特殊風格的面料,織造時采用特殊經緯紗配置方式,或采用較稀的經緯密度配置,織物結構較為松散,紕裂測試結果受負荷的影響極大,即使采用45N負荷,測試結果仍不能合格。
2.3 夾頭有效夾持面積對紕裂性能的影響
選取100N負荷,分別測試了有效夾持面積為2.5cm×2.5cm(抓樣法)和2.5cm×5.0cm(條樣法)的織物紕裂性能。為了便于比較分析,作出了兩種不同夾持面積下的織物經紗滑移量測試結果對比圖,如圖12所示,黑色曲線表示抓樣法測試結果,紅色則表示條樣法測試結果,圖中黑色虛線以上的表示測試結果不合格,虛線以下的表示測試結果合格。
圖12 夾持面積與經紗滑移量的關系圖
圖12中可以看出,黑色曲線整于紅色曲線之上,即采用抓樣法測試的數值大于相應的條樣法測試數值,是因為抓樣法夾持面積小于條樣法,施加相同的負荷時,夾持面積小的應力更為集中,拉伸時,織物中紗線往夾頭中心聚集,更容易產生滑移。圖中,位于合格線之上的織物,即紕裂測試不合格的織物,采用條樣法與抓樣法測試結果差異顯著,條樣法測試能明顯減小經紗滑移量;位于合格線之下的織物,即抗紕裂性能較好的織物,采用條樣法與抓樣法測試,結果差異不明顯,但條樣法測試結果還是優于抓樣法。目前紕裂測試相關標準大多規定采用抓樣法測試,條樣法已逐漸被取代,因此,通過改變夾持面積來改善織物抗紕裂性能不可取,得綜合考慮紗線及織物密度等因素來提高織物抗紕裂性能。
3 結論
織物緊度對其紕裂測試結果有較大的影響,一般而言,隨著緊度的增大,織物經、緯紗抗滑移性能逐漸增強,由于織物緯向緊度一般比經向緊度小,相比之下,經紗抗滑移性能比緯紗差,紕裂測試往往由經紗滑移量測試不合格所致。
實際生產中,要根據經緯紗線的情況,綜合考慮織物經向和緯向的織造緊度,若采用較細的經紗或緯紗,則應適當增加織造時的經向或緯向密度,建議將織物經向緊度控制在40%以上,緯向緊度控制在30%以上。對于那些紕裂測試結果較差的織物,則需要同時考慮紗線自身性質及生產工藝,通過增大紗線間的摩擦阻力從而達到提高織物抗紕裂性能。
測試條件對織物紕裂測試也有影響,紕裂測試結果較差的織物,測試時負荷的增大對織物經、緯紗線滑移量測試結果影響更為顯著。紕裂測試結果較好的織物,隨著負荷的增大,織物經、緯紗線滑移量增長相對較緩。實際測試時,建議根據面料種類適當放寬測試條件,常規面料可選用100N負荷,特殊風格的面料可選用45N或67N負荷。不同的有效夾持面積也會影響織物紕裂測試結果,相同織物,抓樣法測試結果嚴于條樣法。
參考文獻:
[1]金美菊,石東亮,洪武勇.服裝紕裂程度測試方法探討[J].上海紡織科技,2011,(10):26-27.
[2]顧紅烽.桑蠶絲織物產生紕裂的原因及防止[J].絲綢,1998,(9):22-23.
[3]張增強.織物結構對抗紕裂性能影響的研究[J].中國紡織大學學報,1998,24(4):103-105.
[4]程友剛.化纖服裝里料抗滑移紕裂性能分析[J].上海毛麻科技,2011,(1):5-7.
1、科學知識目標:①.認識彈性形變,知道彈力產生的原因。
②、了解彈力的表現形式和彈力測力計的原理。
③、學習正確使用簡易測力計。
2、能力培養目標:①、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和動手制作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①、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和動手制作的能力。②、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問題
4、教學重點、難點:彈力產生的原因,彈力測力計使用及測力計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教學準備:可拆的測力計、橡皮筋、軟彈簧、彈簧秤、直尺、氣球、鉛筆、雙面膠、硬紙板、回形針、鉤碼、鉗子、
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播放錄像片段)在08年奧運會上一米板跳水運動員晶晶,要在空中做出優美、復雜的動作,需要有較大的起跳速度,在起跳的過程中,跳板起了什么作用呢?
2、廣場蹦床是兒童喜歡的一種游戲,那么在兒童用蹬腳起跳時,蹦床上蹬腳起跳點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為什么在蹦床上要比地面上蹦得高出很多呢?
生:很好玩,蹬腳起跳時,人有飛起來的感覺。
生:下面好像有人把你拋起來的感覺。
師:蹦蹦床能把人彈起這么高呢?這節課,我們共同研究“彈力”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一、認識彈力
師:(出示玩具弓箭或彈弓)這是同學們兒時玩過的玩具.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變長,發生形變,放手后橡皮筋恢復了原狀.請同學們利用你身邊的東西動手一試,看哪些物體有類似橡皮筋形變的特性.
(學生活動后匯報)
生:鋼尺、鋼鋸條,在用力彎時發生形變,撤去外力后恢復原狀。
生:我們平時用的橡皮用力扭時也會發生形變,松開手后又會恢復原狀。
生:女同學扎辮子用的橡皮筋也是用力拉時能變長,松手后恢復原狀。
生:用力將吹氣球變大,松手放氣后恢復原狀。
師:以上同學們舉出了這么多的例子,這些例子中物體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生:特征是受力時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師:我們把物質的這種形變具有的力叫做彈力.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有些物質表現彈性不一樣呢?
1、師:每小組桌子上都放一些軟彈簧和橡皮筋,我們用哪些方法研究彈簧和橡皮筋的秘密呢?
2、同學們猜一猜,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彈簧和橡皮筋,每小組會有什么發現?請各小組的同學討論一下。(各小組討論交流)
3、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剛才討論的結果?
4、有請各小組同學用你們喜歡的方法玩一玩彈簧和橡皮筋,分析它們到底有什么秘密?(小組用自己的方法玩彈簧和橡皮筋,教師指導,然后請幾個小組匯報)
5、小結:通過各小組實驗,我們觀察發現了,在外力的作用下,物體的形狀會發生變化。當外力消失后,一些物體又恢復了原來的形狀――這些物體具有彈性。物體因為形狀發生變化,而產生的力叫做彈力。(教師介紹彈力的單位、符號等)
二、我們的發現
1、讓大家打開儲盒(里面有:竹竿、橡皮擦、海綿、彈簧、蠟燭、橡皮泥、橡皮筋等),請大家用你喜歡的方法去驗證哪些物體有彈性,哪些物體沒有彈性。)
2、大家先猜猜看,哪些物體有彈性,哪些物體沒有彈性?(各小組開始實驗,教師巡視,各組長把自己小組的發現填在實驗記錄表中,請幾個小組匯報情況。)
生匯報實驗1:
師:哪個小組來說說實驗1?看著問題回答。
生:我用雙手折竹竿,竹竿會由直變彎。手感到竹竿有一股力在反抗。松開手后,竹竿又恢復原來的樣子。
師:你們組做實驗真認真。
生匯報實驗2:
師:哪個小組來解說實驗2?
生:我用手按彈簧,彈簧會變形。手感到彈簧有股反抗力,松手后彈簧又恢復原來的樣子。
師:你們組做實驗真認真,真細心。
生匯報實驗3:
師:哪個小組來說說實驗3?
生:我用手按橡皮筋,橡皮筋會變形。手感到橡皮筋有一股力在反抗。松開手后,橡皮筋又恢復原來的樣子。
師:你這個組也很認真做實驗。
歸納幾個實驗的共同點,小結彈性:
師:那做了這幾個實驗,你們發現它們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嗎?哪個小組先說?
生:我們組發現壓彈簧、拉橡皮筋和折竹竿一樣,用力它們就會變形;松開手后,又能恢復原來的樣子。(板書公式)
小結:在儲物袋中,海綿、彈簧、橡皮筋、橡皮擦、尺子都具有彈性,蠟燭和橡皮泥沒有彈性。
三、師生實驗探究,提高認識
(一).認識測力計的構造和測力設計原理
1.構造:布置學生拆裝測力計,并說明其的基本構成
2.設計原理: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有什么關系?
(二)、如何正確使用測力計和使用事項
1.觀察量程――最大刻度值.
2.觀察分度值.――最小刻度多大?單位是什么?
(三)學生活動:
1.拆裝測力計,觀察其的基本構造:輕彈簧、掛鉤、帶刻度的外殼支架、指針。2.說明原理: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例。3.施以拉力,使指針在1N、3N、5N處,感受力的大小。4.將文具盒掛在測力計下,測其拉力。
四、學生制作實踐
制作簡易測力計的步驟:
1.在橡皮筋的兩頭套上回形針。2.把一枚回形針固定在硬紙板上。3.將另一枚回形針做成測力計掛鉤。4.以測力計不掛重物時掛鉤所在位置為零點刻度,分別給測力計掛上05牛頓、1牛頓、15牛頓……的鉤碼,將每次掛鉤所處的位置標上刻度,每個刻度的讀數就等于所掛鉤碼的重力。用制作的測力計測量物體的重力。
五、彈力的應用
楊老師竟然還讓我們跳繩,跳了一會兒,他說:“你們拿繩子練習上節課的跳高動作,記住,還是到膝蓋為止。”我們都覺得:哎喲,到膝蓋為止,把繩子拿的這個位置很低,肯定都能跳過去。
過了一會兒,楊老師看我們練得差不多了,就說:“好!你們站成一排,按學號!”蔣小瀟就是第一個。楊老師在沙坑邊弄了一個真正的跳高的架子,就是兩根竹竿,中間還有一根橡皮筋。他說:“你們要跳過這根橡皮筋,每跳一輪,我們都會增加高度。如果你跳過去的時候,一不小心手碰到了,或者身體什么部位碰到了,這個橡皮筋抖了一下,或者姿勢不標準的話,那就得到旁邊去,找兩個人自己去練!”
我們一聽,心里就涼了半截,因為你不要以為跳高架子后面是沙發墊什么的,后面全是沙子!你一跳過去,鞋子里全是沙子,而且一不小心,還會吃到沙子。
我們開始一輪一輪地跳了,蔣小瀟“活”得還滿長的,我也“活”得還滿長的,因為我們動作標準,沒有碰到繩子,所以我們就留在隊伍里跳高,沒有到旁邊去練。
我跳第一根繩子的時候跳得很高,像飛過去一樣,他們都叫:“哇!飛人劉翔!”可是,一輪一輪,很快地,轉眼間,男生只剩6個!女生也只剩6個!轉眼間,男生只剩3個!女生只剩2個!其他人都在旁邊“勤學苦練”去了。再一轉眼,只有我和許小陽兩個孤獨的男生,還有一個黃小昀!這個女生!
這次,我看到那個繩子的高度,心里涼了半截。我先量了一下:這么高哇!我趕緊助跑,拚盡全力一跳,可是一不小心,可能是我的小腳趾頭吧?一不小心點了一下那根橡皮筋,那根不爭氣的橡皮筋就像一條倔強的魚一樣,晃,晃,使勁地晃!我真郁悶啊,這根橡皮筋難道經過特別加工,里面加了很多搖晃劑嗎?我就那么輕輕地一點,它就那么晃晃地干晃!他們都大叫起來:“啊!你‘死’了!‘死’了!”
許小陽也是,他更夸張,連一根竹竿都給他踢倒了。這時,黃小昀竟然跳過去了。如果沒看到她跳過這么高的英勇姿態,只看到她落沙坑的姿勢,就很好玩兒,感覺她是跑得太快了,“啪”地一摔,摔了個四腳朝天嘴啃呢,摔了個大屁墩,屁股朝天!
文芷逸靜靜地坐在操場上的秋千上發呆,看著一個個奔跑的影子,看著一張張歡快的笑臉,芷逸真的很想走過去跟他們玩。
但是,不行啊,芷逸是個漂亮的孩子,但她也是個笨孩子。前幾天進行的全級統一測試,她還是照舊拿第一名——倒數的。同學不喜歡她,老師不喜歡她,她甚至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也開始嫌棄她了。
這時,她聽到遠處傳來了清脆的叫聲:“文芷逸,來這里!”芷逸扭頭一看,竟然是麥安琪。麥安琪是班上老師最喜歡的學生,她愛看書,手工做得很漂亮,做飯也很拿手,無論是小測試還是大考試,她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她從小就是練芭蕾舞的,喜歡把披肩的長發扎起來,蓬松蓬松的,像輕柔的羽毛。她對人總是愛理不理的,像個驕傲的公主。和她一起玩的,不是尖子生,就是班干部。而芷逸也不是尖子生,也不是班干部,麥安琪找她肯定沒什么好事。
芷逸不情愿地走過去。
誰知道,麥安琪朝芷逸高興地大喊:“芷逸!來跳橡皮筋!”不是吧?芷逸以為自己正在做夢,便使勁地掐了自己臉蛋一下。嘿!疼!不是在做夢!于是,芷逸興高采烈地跑了過去。
喜歡,喜歡下?后就蹦蹦跳跳
然后到操場上去
拿著那一根根橡皮筋
幾人一組,嘻嘻哈哈的笑聲回蕩著
時常還要小賴一次
硬是贏得了比賽
曾記的有?{[1.2.з.4]
還有金色的太陽
名字還真夠俗的
嘿嘿,不過那也是一番景致
操場也因為有了我們這些小鳥兒才似乎有了活力
上課鈴敲響了卻都還遲遲不進教室
為的,就是留戀那些在課堂上不曾擁有的快樂
有的時候,內心都還有一些小小的遺憾
哎,比賽還沒有分出勝負呢,就又上課了.
但是,那些快樂的日子如今已經沒有了
我的童年
似乎就在那一瞬間中溜了過去
剩下的就只是后悔
的確好后悔沒有好好珍惜
印象中的兒童節都是在玩樂中度過的
并沒有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最后一個兒童節的時候
全班買了一個大大的蛋糕
就在那一次后,兒童節開始徹底的不屬于我們
那些橡皮筋也不屬于我們了
曾經的那快樂的童年不屬于我們了
有的,只有繁重的學業
有的,只有父母老師對你的期待
有的,只有冷冰冰的朋友而沒有純真的友誼
有的,只有大大小小的負擔
小小的肩膀開始嘗試著承受如此重的負擔
為什么告別童年后就有那么多的煩惱
為什么告別童年后就有那么多的束縛
現在不許去郊游
不許看課外書
不許星期天和其他同學玩
不許``````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
我一定要玩個痛快
好好珍惜童年
也不回至于現在有那么多的遺憾
但是時間的年輪是在勇無休止地轉動
雖然它讓我們告別了橡皮筋
讓我們告別了童年
但它讓我們迎來了青年
它是要我們在青年中經歷更多的風雨
蛹總是會成為蝶的
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青年
讓自己接受更多困難的洗禮
讓自己成為一個強者
可愛的橡皮筋拜拜了
據介紹,牽攏球是集羽毛球、網球、乒乓球優點于一身的新型球類運動,且不需要人陪練,一個人就可以打,對場地沒有特殊要求,只要房前屋后有一塊二十平方米左右的空地,甚至在家客廳里都可以操練。
林昕當機立斷買回一套牽攏球。從外形和材質上來看,牽攏球的球體、球拍與網球極為相似,不同的只是牽攏球的球體上長了一個長長的尾巴──一根長長的橡皮筋,橡皮筋的另一端用來與腳下的固定物相連,既可以用裝滿小石頭的小巧的牽攏球袋作固定物,也可以簡單地用一塊磚頭代替。
買回牽攏球的當天,林昕就在樓門前的空地上試練起來。剛開始擊打時,由于沒有打牽攏球的經歷,林昕的球路和手感自然很生疏,感覺要使好大的勁才能將球擊打出去,且很難控制力度和落點,球返回來時忽前忽后忽左忽右,林昕被動地跟著球東奔西跑措手不及,往往只能打兩三個回合就死球。
但這樣的局面僅僅持續了10多分鐘,林昕很快便掌握了打球的技巧,手臂活動開了,手感也好多了,揮舞起球拍來就好像樂隊指揮家揮舞著指揮棒得心應手、輕松自如;牽攏球則像一個心領神會的伴侶,在林昕的掌控下,在空中飛來飛去伴林昕跳舞,不管多少個來回,只要林昕不停歇,它也絕不會停止跳躍。林昕真正體會到了打牽攏球的快樂,心情說不出的暢快,一連打了一個小時仍然意猶未盡。自然揮汗如雨,精神百倍。
打牽攏球既沒有網子限制,也不用辛苦撿球,死球時只需將腳下的橡皮筋一拉,牽攏球就像乖乖的小狗歡蹦亂跳地來到手邊,這也能給林昕帶來另外一種快樂。第一次打完球,林昕就徹底地喜歡上了它。
從此,打牽攏球自然成了林昕每天休閑娛樂的必修課。7點起床后,趁老伴還沒有到上班時間,林昕做的頭一件事就是拿著牽攏球及球拍,到樓門前的空地上瀟灑自如地打起來,打到一身汗出,打得精神煥發,打出一天好心情。一個小時后回到家中,沖一個澡,感覺神清氣爽。
不管風霜雨雪,不論春夏秋冬,林昕每天必打牽攏球。下雨天,林昕在家里客廳將球體上的橡皮筋縮短,在小范圍內輕松擊打,幽雅的音樂伴奏,移動著輕快的步伐,隨著皮球上下跳躍,活力的氣息和歡快的心情也隨之溢滿了整個房間。
雪天打球是另外一道風景。在大雪紛飛的時候,只需掃出一小塊供球著落的空地就可以了,站在雪地里頂風冒雪擊打牽攏球更有另一番好滋味。當球被擊打出去時,球體牽拉著橡皮筋會發出“嗚嗚”的鳴響,即使偶爾回老家或者到兒子家探親一兩天,林昕也帶著牽攏球,它真正成了林昕不可缺少的休閑娛樂旅伴。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3-0066-01
拜讀了2013年第5期董富秋、李玲老師的《水平四立定跳遠教學設計》一文,筆者經過在小學六年級的常態課中進行實踐,針對文中的部分設計提出個人見解,愿與董富秋、李玲老師以及各位同仁進行探討。
一、目標的敘寫
原文:“通過觀察,合作嘗試,使學生感知立定跳遠合理的起跳角度,提高學生蹬地、擺臂的力度,提高他們的協調性”,“使92%的學生掌握用力蹬地、協調擺臂、充分蹬起,提高立定跳遠能力”,“通過合作學練,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和積極競爭意識品質”。
辨析:教學目標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敘寫時應該是“學生……”,而原文中出現“使學生……”、“提高……”、“培養……”,教學目標的主體變為了教師,教學目標也隨之變成了教學任務。
改進方法:通過觀察,合作嘗試,學生能夠感知立定跳遠合理的起跳角度,蹬地、擺臂的力度以及協調性都有所提高;通過反復練習,92%的學生蹬地充分、擺臂協調,立定跳遠能力大幅提升;通過合作練習,學生學會了團結意識和拼搏競爭精神。
二、游戲“收割”階段
原文:“收割”游戲規則,四路縱隊,兩名學生手拉橡皮筋,從排頭開始,經學生的膝關節以下部位向排尾移動做“切割”,繩到,學生跳起,移至排尾換人拉繩,集體后轉“切割”返回,循環進行。
辨析:通過原文提供的器材12根橡皮筋,猜測一:應該是四路縱隊,第1路縱隊與第4路縱隊學生拉繩,那么相對于第2路縱隊與第3路縱隊學生,完成一組練習他們要少練習一次。猜測二:筆者經過實踐,全員參與循環拉繩,隊伍調動有點混亂。針對兩種猜測,從隊伍調動與學生練習次數方面,筆者提出改進措施。
改進方法:將學生分成兩組,一、二路縱隊一組,三、四路縱隊一組,每兩人一根跳繩,排頭開始“割”到排尾,然后在排尾站好,第二排學生繼續“割”,依次進行,避免學生向后轉,隊伍調動整齊。同時在這個環節進行練習時,注意學生間隔,前后0.5米為宜,以防學生站不穩發生推人事件造成意外傷害,建議進行兩輪練習。
三、“雙手扣籃”游戲階段
原文:根據文中圖片所示,學生運用籃球進行扣籃。
辨析:如果用籃球進行練習,教案的本節課所用器材中卻沒有提到籃球。筆者通過實踐發現,學生如果雙手持物進行扣籃練習,那么手臂只能在體前上下擺動,而立定跳遠擺臂是需要體側前后擺動,才能產生向前向上的動力。
改進方法:可以進行徒手的擺臂、蹬地“扣籃游戲”,或者在練習者前上方掛輕物,進行擺臂、蹬地摸輕物練習。
四、建議
1.原文:在進行“收腹舉腿”過橡皮筋練習時,學生四人一組,兩人拉繩。通過觀察圖片發現,原文學校訓練場地有很多樹,而且間隔適宜,為了提升學生練習次數,完全可以將橡皮筋系在兩樹之間,通過調節起跳線距離以及橡皮筋高度進行練習,充分體現了資源的合理利用。
2.立定跳遠落地要緩沖,如果場地選擇不合理易對學生造成身體傷害,建議有條件的學校部分練習內容可以選擇在沙坑場地進行或者是質地比較松軟的場地。
以上是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本設計的理解與建議,有不當之處還望與董富秋、李玲老師以及各位同仁進行探討。
現以人教版八下配套教參,對課文里"動手動腦學物理"機械能題的參考答案簡述如下淺見,用以跟同行交流,并期望得到各位師長指教(因受篇幅所限,題的內容請參看課文)。
說明:⑴我們建議能量要說"多或少"、不說"大或小"。⑵我們用如圖1所示高≈3cm、寬≈4cm、底邊長≈7.5cm自制楔形體,配上鐵和鋁圓柱體、推動一盒新火柴做功安排學生實驗:①先測圖⑴~⑶3組數據;②圖⑷~⑹供分析"決定Ek多少的因素";強調學生關注"圓柱體在桌面上推動火柴盒做功前υ的大小和圓柱體的m";③圖⑺~⑼供分析"決定Ep多少的因素":引
導學生著眼"圓柱體在斜面上所處的h和圓柱體的m"對火柴盒做功多少的影響。
⑶我們雖然測取了3組數據,處理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有異,這對學生"學習信息處理方法"、培養學生"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和"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等,教學效果頗佳。
課本p70:"動手動腦學物理"共編寫5道題:
1題教參答案:自行車的速度越大動能就越大,剎車阻力相同時,剎車需要的距離就越長,車越不容易停下來,所以騎自行車時速度不能太快。
我們解釋為:當騎車人(的質量比車大得多)和車的質量一定時,自行車的速度越快,人和車具有的動能就越多,剎車時克服阻力能夠做的功就越多:當剎車阻力相同時,車停下來需要移動的距離就越長,車就越不容易停下來,很容易造成傷害事故,所以騎自行車時速度不能太快。
2題教參答案:(1)汽車在運動,具有動能;注:通常"地面重力勢能視為0j";(2)吊燈在高處,具有重力勢能。(3)"在空中""飛行"分別說明飛機具有重力勢能和動能。(4)拉開的彈弓發生了彈性形變,具有彈性勢能。
3題教參答案:扔出的饅頭由于具有慣性,與火車運動的速度相同,速度越大,動能越大,所以能把人砸傷。
我們解釋為:扔出的饅頭由于具有慣性,與火車運動的速度相同,速度很大動能也多,能夠做的功就越多,所以能把人砸傷。
4題教參答案:以行走的牛和飛行的步槍子彈為例,行走的牛盡管質量很大,約是子彈的105倍,但速度較小,動能并不大;飛行的子彈盡管質量不大,但速度很大,約是行走的牛的103倍,動能是行走的牛的幾十倍。可見,速度對動能的影響比質量對動能的影響大。
我們給出解釋:高中物理你將會學到:動能的表達式是Ek=(1/2)mυ2!它"跟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的!可見,速度對動能的影響,要比質量對動能的影響大得多。這是交通運輸中的"限速"的最重要的理論依據之一。
5題教參答案:水庫中水的重力勢能大小與水的質量和高度有關,雖然迪克桑斯大壩比葛洲壩攔河壩高,但我們并不知道水庫中水量的多少,所以不能簡單地得出結論。
課本p74:"動手動腦學物理"共編寫4道題:
1題 教參答案:過山車下降時速度越來越大,重力勢能轉化成動能;上升時速度越來越小,動能轉化成重力勢能。我們認為:
⑴由一種形式的能變成另種形式的能叫"能的轉化";能的形式沒改變,能從一個物體傳給另一個物體叫"能的轉移"。⑵能的轉化或轉移的多少或數量叫"能量"。⑶我們用帶溝槽的鋁合金自制學生用的教具如圖2上;在示意圖標上字母,便于學生敘述。
2題教參答案:用力向下拋出乒乓球,使球拋出時具有一定的動能。根據機械能守恒,乒乓球彈跳到原來的位置時仍有一定的動能,還能繼續向上運動,到達最高點時的重力勢能,等于乒乓球拋出時的重力勢能與動能之和,因此能使乒乓球彈跳到高于拋出時的位置。還可以向上拋出乒乓球,理由相同。
我們強調:開始不論用力向下或向上拋乒乓球,都是人要對乒乓球做功、增大乒乓球離開始手時的機械能,使乒乓球能夠轉化為更多的重力勢能,致使乒乓球能夠反彈跳到高于拋出點的位置。
3題教參答案:物體在最高點時重力勢能最大,當與蹦床將要接觸時具有一定的動能。物體與蹦床面接觸后,床面發生彈性形變,物體的動能轉化成蹦床的彈性勢能,當床面達到最大形變時彈性勢能最大,物體的速度為0,動能最小。床面在恢復原狀過程中,彈性勢能轉化成物體的動能。物體在上升過程中,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注:物體應改為"運動員"!
4題教參答案:罐子滾下斜面后會再沿斜面向上滾動。開始時,罐子和鐵塊在重力作用下都將沿斜面向下運動。向下運動時,罐子滾動,鐵塊沿斜面向下做直線運動且相對罐子靜止。由于罐子和橡皮筋捆綁在一起,在罐子和鐵塊的共同作用下,橡皮筋會被卷緊,它的彈性勢能持續增加。當橡皮筋卷緊到一定程度時,整個裝置的運動速度將會減小。當罐子和鐵塊的動能全部轉化為橡皮筋的彈性勢能時,整個裝置處于靜止狀態。此時,橡皮筋要恢復原狀,其彈性勢能會轉化為罐子的動能,所以罐子會再沿斜面向上滾動。我們的教學要求有:
文/王婭青
眼鏡戴時間長了,眼鏡腿就容易松,人一低頭、一彎腰,眼鏡就會往下滑,尤其是打籃球、跑步時,身體一蹦一跳的,眼鏡也是跳上跳下。相信很多經常戴眼鏡的人都遇到過上面這樣的麻煩。怎么辦?一些人開始選擇戴隱形眼鏡,然而隱形眼鏡不透氣,會影響眼睛呼吸,還可能引發角膜炎等多種眼病。
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眼鏡往下滑呢?張先生的做法是在兩條眼鏡腿上分別綁二條橡皮筋,讓橡皮筋卡在耳朵后面,這樣眼鏡就不會往下滑了。但是這樣做有一點不好,就是橡皮筋老在耳后摩擦,讓人感覺不舒服,耳后的皮膚常被摩得紅紅的。小劉的做法是在眼鏡的兩個鼻托上分別貼一小塊膠布,既吸汗又防滑,而且戴著這樣的眼鏡不難受。不過,缺點是影響形象,因為別人會看見膠布。
難道沒有更好的方法嗎?別急,下面教你一個防止眼鏡滑落的小妙招,就是用保鮮膜給眼鏡做一個防滑加工。具體做法如下:撕一塊指頭肚大小的保鮮膜,把它纏在一條眼鏡腿拐彎的地方(這個地方平時就卡在耳朵后面);盡量纏緊一點兒,纏上兩三層,然后捏緊就可以了。當然,另一條眼鏡腿也做同樣的加工。
眼鏡往下滑,往往是因為眼鏡腿松了或鼻子出汗導致鼻托下滑所致,在眼鏡腿上纏上保鮮膜,眼鏡和耳朵之間的摩擦力就會增大,即使鼻托往下滑,眼鏡腿也會牢牢地戴在耳朵上,把眼鏡拽住。我照著試了試,果然,戴上這樣的眼鏡,無論是低頭寫字還是蹦蹦跳跳做運動,眼鏡都不會往下滑,而且誰也看不出我在眼鏡上動了手腳。
自己做藥枕 填充順序有講究
文/張世卿
現在有很多人喜歡自制藥枕,但卻發現做完了很難枕著睡,因為里面的中草藥不僅有柔軟的枝葉,還有堅硬的根塊,隨便揉在一起會感覺枕著凹凸不平,非常不舒服。其實,自制藥枕是有竅門的,先放什么后放什么都很有講究。
牢記四句話
做藥枕一定要牢記四句話:根塊類鋪于下,枝葉藥物位于中,芳香之花最上面,礦物之品放于側。這樣做出來的藥枕才軟硬有度,枕起來比較舒服。對于易揮發的藥物則要用紗布包一下,以免揮發得太快,過早失去藥效。
藥枕別太厚
不要把藥枕做得太大或是太厚,初期很多人對藥味不適應,可將藥芯放在棉枕下面,稍微適應后可裝入枕芯中,等完全適應再直接枕于頭部。
藥枕還要經常換
一般來說,藥枕夏季3-4個月換1次,其他的季節8-9個月換1次,如果藥枕中的藥物揮發速度較快,使用時感覺芳香味不如從前也要及時更換。另外,過敏體質人群,如枕藥枕后出現皮膚瘙癢、紅疹等癥狀時,應盡快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