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英語語感范文

英語語感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英語語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英語語感

第1篇:英語語感范文

[關鍵詞]感謝 禮貌 文化差異 語用失誤

一、引語

感謝是世界各文化都普遍遵循的禮儀,是融洽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常見言語行為。Searle (1976)將言語行為劃分為五類:闡述類(representatives),指令類(directives),表述類(expressives),承諾類(commisives)和宣告類(declarations),感謝屬于表述類(表達說話人的某種心理狀態),指受惠方對他人的施惠行為(例如他人給予的幫助和好處等)表示認可、謝意或感激之情。Leech (1983)從社會功能的角度把言語行為劃分為四類:競爭類(the competitive),和諧類(the convivial),協作類(the collaborative)和抵觸類(the conflictive)。感謝屬于convivial(和諧)類。恰當地表達感謝,有助于建立、鞏固良好的人際關系、營造友好和睦的社會氛圍。反之,感謝語使用不當或應該使用時沒有使用,會被視為無禮表現,對人際關系造成負面影響。Brown & Levinson (1987)認為,表達感謝等于承認欠施惠方的情。因此,表達感謝要講究策略。

大量的研究證明,在跨文化交際中,不同母語的交際雙方往往會根據各自母語文化中的語言禮貌準則對交際的各方面進行詮釋、理解(Gumperz and Cook-Gumperz,1982)。當非英語母語者用英語和英語母語者交流時,文化差異的語用負遷移可能會引起對非母語者整個品質、形象錯誤的判斷(Kotani,2002)。

由于東西方文化差異,漢英感謝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有必要對此進行探索,以幫助減少或避免我國學生用英語表達感謝時的語用失誤,乃至對整個形象的負面影響。

二、國內外研究

1.國外研究

Aijmer (1996)利用London-Lund Corpus,Survey of English Usage,the Birmingham Corpus of English Texts 的資料,輔之以作者本人收集的數據,從作用、形式以及策略等方面對感謝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她認為Thank you的社會作用在于承認或認可從他人(的行為中)得到了好處,即便是很小的好處:如售票員遞票給乘客,銀行職員從柜臺上遞錢給顧客,侍者為顧客端來一杯咖啡等。并把英語中感謝的最基本形式Thank you/thanks的主要作用概括如下:(Thank you/thanks是最基本的詞語,在此基礎上可以進行增補和加強,以顯得更禮貌,如:“Thank you very much indeed”,“Thanks ever so”)

承認得到好處;

遞給自己東西,認可得到好處;

提前表達感謝(如服務,主動提供,許諾等);

不再需要某人或某人的服務;

接受會話結束的標志(特別是電話中);

會話結束(e.g.Eisenstein & Bodman,1986;1993);

接受主動提供;

寒暄(如:作為對“how are you”的回答,“fine,thanks”除了寒暄,幾乎沒有什么實際功能,僅僅是讓問話的人感覺舒服而已。

結合不同的音調,可以表示懊惱,譏諷,挖苦和唐突無禮(e.g.Eisenstein & Bodman,1986;1993;Okamoto & Robinson,1997);

消極請求。如:“Thank you for not smoking”――請求聽話者不要抽煙。

(根據Aijmer(1996)整理)

Thank you/thanks在會話序列中出現的地方不同,作用也不同,如:Thank you 作為會話標志,表示服務的各個階段。在餐館里或售票處,我們可以常常聽見以下的對話(Coulmas,1981):

(情景:售票員遞來車票)

Conductor:Thank you.(遞票時)

Passenger:Thank you.(接過票時)

Conductor:Thank you.(結束對話)

Aston (1995)認為在結束會話時的thank you反映了對談話的局部調整,是對所談之事和雙方角色關系的認定。通過比較自然狀態下錄下的為別人提供服務的數據(語言分別為英語和意大利語),指出跨文化差異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Okamoto & Robinson (1997)對228人進行現場試驗(不同的情景變量下為受惠者開一大學圖書館的門)和對120個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旨在研究影響英國人表達感謝的因素。 研究發現,受惠者受惠的程度越高,他們通常會越禮貌地表達謝意。研究結果支持Brown and Levinson (1987)的禮貌理論。

Coulmas (1981) 首先對西方文化中“感謝”和“道歉”進行對比研究,發現“感謝”和“道歉”都是對前面的話語或情景的回應,有些回答可以同時用于“感謝”和“道歉”,如,

(1)A:Thank you so much. B:That’s all right.

A:Thanks a lot.

B:Not at all.

(2)A:Excuse me please.  B:That’s all right.

A:I’m sorry.

B:Not at all.

(Coulmas,1981:72)

她認為,把“感謝”和“道歉”相連的紐帶是“虧欠(indebtedness)”。而 Aijmer (1996) 認為感謝和道歉根本相似處是兩者都屬于表述性言語行為(表達說話者的一種心理狀態)。Coulmas 然后對日語中的“感謝”和“道歉”進行研究以考察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發現日本文化中更常用“道歉”。很多時候,西方文化的學生認為日本人“道歉”得毫無道理,因為他們沒有做錯事情(Kotani,2002)。事實上,在日語里,“道歉”很多時候是用來表達感謝的(e.g.Eisenstein & Bodman,1993)。用道歉的形式,如“Sorry,”“I am sorry”,表示感謝也存在于英語文化中(Okamoto & Robinson,1997),只是不太普遍而已。

Kotani(2002)專門對 “I’m sorry” 進行了研究。通過分析日本人和美國人用英語在自然情景下的錄音對話,作者認為日語中的“sumimasen”,即“I’m sorry”可以用來表達英語中的“感謝”和“道歉”兩個概念,主要強調給施惠方帶來的麻煩和負擔。通過對同日本人有接觸、正在學日語的在校美國大學生的采訪和分析,發現美國人的困惑是難以區分日本人的“I’m sorry”的禮節性的和實質性的道歉。可見,不同文化對“I’m sorry”的不同理解很可能造成誤解。

Eisenstein & Bodman(1986;1993)通過自然觀察、書面/口頭問卷和角色模仿等方式,從英語母語者和母語主要為漢語、朝鮮語、日語、俄語和西班牙語、正在美國學習的學生(他們在美國的平均時間為兩年)獲取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發現這些英語水平很高的非英語母語者在受惠程度很高的情景下,找不到合適的言語方式來充分、恰當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不僅表現在語用語言方面,也表現在社會語用方面。其研究結果表明,外語學習者通常只認識到表達感謝的普遍性,沒有意識到跨文化中的重大差異。

Hinkel (1994)用問卷的方式,考察了34名英語母語者和199名在美國的一所大學學習的非英語母語者(母語分別為:漢語,印度尼西亞語,朝鮮語,日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理解英語感謝的差異。非英語母語者是高水平的英語學習者(TOEFL的平均分為593分),在美國生活的平均時間為3.7年。可以說,非英語母語者對美國的文化和日常對話的慣例有了很多的接觸和了解。研究發現,英語母語者和非英語母語者在對表達感謝的態度上,有很大的差異,作者強調了教授社交語用的必要性。

Schauer & Adolphs (2006)把從英語母語者的問卷調查(DCT)取得的有關感謝的數據和從Cambridge and Nottingham Corpus of Discourse in English (CANCODE)資料庫提取的感謝言語行為進行對比,證明了語言在不斷變化,因為從問卷調查中得到了CANCODE中所沒有的感謝方式,如,“wicked,mate,you are a legend”。提出兩種方式的結合使用,可以為外語教學提供更多的素材和資料。

2.國內研究

畢繼萬(1996)從跨文化交往的角度,探索了文化差異所引起的漢英感謝語及回答的不同可能造成的誤解。他總結了英文化的人在感謝語方面對中國人的三點錯誤認識:(1)不懂禮貌,該感謝的時候不說感謝;(2)虛偽不實,一旦感謝起來則沒有約束和分寸,話說過了頭;(3)在回答感謝時,不是拒不接受,就是說成不得已而為之,如“這是應該的”“這是我的職責”等。

劉萬生(2004)以問卷的形式調查了漢英兩種語言感謝語的使用以及中國英語學習者英語感謝語的習得情況,并從致謝情景、致謝策略使用以及具體感謝語言幾個方面比較了漢英感謝語的異同和語用遷移,指出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加強學生語用意識,避免語用遷移的重要性。

李麗娜(2004),從定義、表現形式、分類三個方面對對漢語的“感謝”言語行為進行研究,展現了漢語中豐富、獨特的言語感謝形式。然而,漢語有的表達感謝形式也可能是用英語感謝時語用負遷移的潛在因素。

從以上的文獻回顧可以看出,感謝語是日常生活中的不可缺少、不可忽略的言語行為,是促進人際關系的有效手段。不同文化中對感謝有不同的理解及表達方式,會對交流產生不同的效果。在跨文化交際中,怎樣用英語得體、禮貌、恰當地表達感謝,是一個重要的、需要掌握的語用能力。

三、漢英感謝的差異

1.理解差異

感謝是指對他人的施惠行為(例如他人給予的幫助和好處等)表示認可、謝意或感激之情,是融洽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常見禮貌言語行為。Aijmer (1996:33)發現,把英語同其他語言進行對比時,差異在于對誰說thank you,何時說thank you,何地說thank you。她把受惠分為兩類:實體(如禮物,服務)和非實體(如祝福,贊揚,提供,建議等)。她認為影響感謝最重要的因素是受惠的類型,同時雙方的關系,受惠的程度。施惠者在時間、金錢、精力等方面的付出,場所 (work or at home)會相互作用。Eisenstein & Bodman(1986;1993)認為,受惠程度越高,心中的感激之情越濃,表達形式越長,即便是非常親密的關系。如施惠方作為朋友借給了受惠方500美元,英語母語者覺得“You’re a lifesaver.Thanks.I’ll never forget it.You really can’t imagine what this means to me” 恰當、充分地表達了內心的感激。但是,如果施惠方和受惠方的社會地位相差大,表達反而簡短。

英文化中,thank you/thanks到處適用,特別是服務性行業,如商店、飯店、車站、機場等。因為自動、客套、機械的thank you/thanks(真誠的、發自肺腑的感謝除外),作為一種禮節,多數時候是表示一種認可:對服務的認可,對會話結束的認可等。Hinkel (1994)認為,在英語文化中,一般情況下的感謝同欠情、社會地位、互惠、性別、年齡等無關。

而漢語的感謝語多用于確實受人之惠時,少了西方文化中的客套,多了發自內心的真誠。因此,在我國的一些行業,特別是服務性行業,按照我們自己的社會文化禮貌準則,對方純屬工作范圍內履行職責,沒有必要說謝謝。我國偏重于集體主義文化,家庭成員、至親好友被視為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Scollon & Scollon,2001:145),“自己人”互相幫助,理所當然,如果道謝,反而見外了。畢繼萬認為,“漢文化感謝語的使用卻因人際關系的差異而各不相同:對于純屬工作關系、主觀上并不包含助人的情意的舉動既可表示謝意,也可不用道謝;對于親朋好友和親屬則極少使用感謝語,用了有時反而疏遠了關系;對于同事、熟人和社交活動中的人際關系則要視關系親疏、等級差異和行為性質而區別對待”(1996:40)。

還有一個很大的差異:收到禮物時,中國人會把禮物放在一邊,不會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以免顯得貪婪,看重禮物而冷落送禮者;而一般西方文化的禮儀是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并致謝。在某些情況下,受惠程度很高時,除了當面感謝,事后再打一個電話或寫封短信,才合乎禮節。

2.漢語感謝表達差異

感謝是一個普遍性的言語行為,表達方式豐富多樣,各種文化、各種語言千差萬別,不能一一窮盡。即使是在在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中都有差異。

對于漢英文化中都有的方式(參見畢繼萬,1996;李麗娜,2004),這里不再贅述。只對兩種在英文化很少或是沒有的致謝方式――“道歉式”和“關心式”進行討論。

用道歉語表示感謝是漢語中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日語中常用的一種方式(Coulmas,1981;Eisenstein & Bodman,1993;Kotani,2002)。是東方文化的共性。常用的道歉語有“讓您破費了”“麻煩您了”“讓你費心了”“給你添麻煩了”“(真)過意不去”“(真)不好意思”“叫你受累了”“打擾了”“對不起,耽誤(浪費)了你不少時間”等(畢繼萬,1996)。說話人認為自己的受惠給施惠者造成了不便或麻煩,因此心中感到不安,明白無誤地向對方傳達了自己欠對方情的信息。這種從對方立場考慮問題的態度,“比‘謝謝’所表示的認可程度要強得多”(李麗娜,2004:94),顯得更為親切,更為真誠,真正體現了漢語感謝語的情真意切的文化特性。

用關心表示感謝,是獨特的漢文化現象。“你辛苦了”“您忙了半天了,挺累的,快坐下歇會兒吧”。通過關心的表示,不僅僅表露出內心的感謝之意,而且還讓人感到一種強烈的利他主義精神。有助于拉近雙方的距離,營造一種親情氛圍。

這兩種富有漢語特色的間接表達感謝的方式,很難讓英文化的人接受和理解。當我們用英語進行交際時,我們應該有意識地避開母語文化的影響,避免語用失誤。

3.英語感謝表達差異

Schauer & Adolphs (2006)的研究發現,英語母語者表達感謝的形式在不斷變化和創新。我們處在一個外語環境,同英語母語者接觸的機會相對較少,如果不能正確理解這些表達方式,也有可能導致交際失誤。

(1)cheers和 ta

非正式場合,隨處可以聽見 cheers 和 ta。舉杯時常用的cheers可以用來表達感謝,也可以作為對感謝的回答。我們英語學習者應該知道cheers的不同意義。

Ta用于感謝和道別,對于我們應該是新知識。Aijmer(1996)認為,ta 是 thank you/thanks 的變體,非正式用法,有good-bye的意思。如(Aijmer,1996:39):

A:I’ll I’ll give her enough.

B:yes.

A:ta ta love.

下面的例子來自Schauer & Adolphs (2006:126)

A:The grapes please.

B.Seventy P.

A.Thanks very much.Ta very much.

B.Four twenty two.

A.Thanks.

B.Thank you.

A.Thanks.Thanks a lot.

從這個例句中,我們知道兩點:a) ta 用來表示感謝或道別;b) thank you/thanks既可以用來感謝,也可以用來作為對感謝語的回答(e.g.Aijmer,1996),表示一種認可。

(2)wicked用于感謝

傳統意義的wicked 通常含有貶義,同邪惡、災難等相聯系。可是,在Schauer & Adolphs (2006)的研究中,wicked用來表達感謝,這是傳統教材上沒有的。如:“wicked,mate,you are a legend; wicked,you are a star; mate,you are a lifesaver and that’s great,you saved my life”.整個感謝表達中未見Thank或cheers or ta 的蹤跡。

可見,漢語有自己獨特的間接表達感謝的方式,英語也有自己的方式。

4.感謝的音調

感謝表達說話人的一種認可和感謝的心理狀態,少不了恰當的音調。Aijmer (1996)強調不同音調賦予thank you/thanks不同含義。如(Eisenstein & Bodman,1986):

A:Don’t say anything dumb in your interview.

B:Well,thanks a lot.It’s nice to know you have confidence in me.

這里的thank you,結合音調,言外之意應該是懊惱或氣憤。

Okamoto & Robinson (1997:419 )也談到了語音特征和一些非言語表達,如微笑,點頭等,在感謝中的作用。

Eisenstein & Bodman(1993)的研究發現,非母語者在用英語表達真摯謝意時,其音調缺乏母語者表達感激之情時的熱情和真誠。可能因為是非母語表達,他們正忙于搜尋合適的詞語,而忽略了語音語調。

怎樣的音調才是合適的?對于外語學習者,恐怕是一個很微妙而難掌握的方面。當需要表達真誠的感謝時,發自內心、不虛假的感激,相信英語母語者是能體會的。

四、結束語

本文的分析說明了漢英感謝從理解、表達都有很大的差異,對這些因素的忽略或誤解,在跨文化交際中會導致交際失敗甚至負面影響,跨文化中的交際雙方都應對此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但是,當我們用英語表達感謝時,交際對方傾向于用英語文化中的準則對我們的言語行為進行評斷。而會用英語說 thank you/thanks,并不表示我們已掌握英語里感謝的禮貌準則,能恰當、得體地加以運用(Hinkel,1994)。我國的英語學習主要是以教室為主要環境和以考試為主要目的,語用能力的欠缺在所難免。怎樣在外語環境下有效地把語言知識的教學和語用能力的培養相結合?充分利用影視資料,讓學生從中學習、體會和掌握言語行為的正確使用,是減少語用失誤,增強學生語用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Aijmer,K.Conversational Routines in English [M].Longman,London.1996.

[2]Aston,G.Say‘thank you’:some pragmatic constraints in conversational closings[J].Applied Linguistics.,1995,16 (1):57-86.

[3]Brown,P.& Levinson,S.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Coulmas,F.‘Poison to your soul’:thanks and apologies contrastively viewed [A].In:Coulmas,F.(Ed.),Conversational Routine.Mouton,The Hague,1981.69-91.

[5]Eisenstein,M.& Bodman,J.‘I very appreciate’:expressions of gratitude by native and non-native speakers of American English [J].Applied Linguistics,1986,7(2):167-185.

[6]Eisenstein,M.& Bodman,J.Expressing gratitude in American English [A].In:Kasper,G.& Blum-Kulka,S.(Eds.),Interlanguage Pragmat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93.64-81.

[7]Gumperz,J.J.,& Cook-Gumperz,J.Introduction:language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social identity[A].In J.J.Gumperz (Ed.),Language and Social Identity.1982:1-21.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Hinkel,E.Pragmatics of interaction:expressing thanks in a second language [J].Applied Language Learning,1994,5(1):73-91.

[9]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London:Longman,1983.

[10] Kotani,M.Expressing gratitude and indebtedness:Japanese speakers’ use of“I’m sorry” in English conversation [J].Research on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2002,35 (1):39-72.

[11] Okamoto,S.& Robinson,W.P.Determinants of gratitude expressions in England [J].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7,16(4):411-433.

[12] Schauer,G.A.& Adolphs,S.Expressions of gratitude in corpus and DCT data:vocabulary,formulaic sequences,and pedagogy [J].System,2006,(34):119134.

[13] Scollon,R.& Scollon,S.W.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2nd edition).Blackwell Publishers Inc.2001.

[14] Searle,J.R.A classification of illocutionary acts [J].Language in Society,1976,(5):1-23.

[15] 畢繼萬.漢英感謝語的差異[J].語文建設,1996,(7):38-40.

[16] 李麗娜.漢語“感謝”言語行為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04,(9):93-95.

[17] 劉萬生.漢英感謝語比較與中國EFL學習者感謝語語用遷移[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04,(1):97-100.

第2篇:英語語感范文

例文

Date and Place

Mr.____

Minister of _____

(Address)

Beijing,China

Dear Minister,

I am writing this letter to thank you for you warm hospitality accorded to me and my delegation during our recent visit to your beautiful country. I would also like to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ing discussion with me which I have found very informative and useful.

During the entire visit, my delegation and I were overwhelmed by the enthusiasm expressed by your business representatives on cooperation with China. I sincerely hope we could have more exchanges like this one when we would be able to continue our interesting discussion on possible ways to expand our bilateral ecom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and bring our business people together.

I am lookingforward to your early visit to China when I will be able to pay back some of the hospitality I received during my memorable stay in yur beautiful country. With kind personal regards,

Faithfully yours,

(Signed)

第3篇:英語語感范文

關鍵詞:英語 英語語感 強化功能

Abstract: In "New Class 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present "the Full-time Ordinary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 (Compulsory)" selects material widely, the content even more draws close to people's daily life, the language tunnel is smooth, set a higher request to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speed and the understanding depth. With the teaching material necessary practice book, the hearing sound recording has also contained the extremely rich English study background knowledge, becomes by the UK-US public figure original sound record, language fast quick, reads, language glides and so on Lian Du changes many weakly, however, is not high in the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 to recording tape's use factor, shape with “weak”. Even the partial teachers became the class in English in the language knowledge to say teaching, the teacher practice of "what I say goes" phenomenon are serious, thus has neglected the language phatic, caused the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o fall into during the low efficiency, the time-consuming vicious circle. The above undesirable tendency's occurrence lacks English language sense with the middle school vegetal period to have the direct causal relation.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English language function to embark, in view of actual problem which exists in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further elaborated that raises the student language sense in the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fluential role.

key word: English English language sense strengthening function

前 言

所謂語感就是指學習者對語言信息的一種敏銳的感知和豐富的理解,是自動化了的意識活動。語感既是語言訓練達到熟練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最高體現。語感的形成是基于鍥而不舍的聽、說、讀的反復實踐,日積月累而形成的一種條件反射。

長期的英語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的英語語感越強,其英語素質就越高,他們就越能夠創造性地學習和使用英語語言,準確快捷地進行各種交際活動。所以重視培養中學生英語語感,加強中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閱讀寫作能力,就成為當今高中英語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何培養英語語感呢?筆者認為要注重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強化:

一、強化英語知識學習的整體結構功能

英語知識學習的整體結構功能必須從三個方面加以強化:

1.知識是能力的基礎,是能力形成的第一要素。如果沒有大量的知識作基礎,任何能力都無從談起。因此要想培養學生較強的語感能力,首先要有豐富的英語知識,知識是靠不斷學習和積累才能獲得的。教材是知識的載體,依據教材組織實施教學是幫助學生獲得英語知識的重要途徑。另外同教材配套的聽力練習、閱讀訓練都是經過認真篩選的,聽的過程和讀的過程就是學習英語萌生語感的過程。

轉貼于

2.方法是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媒介和工具。只有中學生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英語的方法,才能在接受知識時舉一反三,提高學習效率。學習英語的方法很多,就記憶詞匯的方法而言,就有詞綴記憶法、反義對比記憶法、同類詞性比較記憶法等。強化英語知識學習的整體功能,應當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體現新教材特色,把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英語的方法擺在突出的地位。 3.接受科學的訓練是提高英語能力,養成學用英語的良好習慣的有效途徑。訓練務必要走出題海戰術的誤區,講究訓練的科學性、層次性,訓練的內容要精當實用,方法也要靈活多樣,符合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和接受能力。葉圣陶先生說:“語言的使用是一種技能,是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成。”他的話本是針對語文講的,其實英語的訓練方法也是“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即要求我們在進行英語訓練的時候,要從具體的材料出發,把語言知識當作一種言語規范來指導學生實踐,讓他們在實踐中鞏固已學知識直至形成規范運用語言的良好習慣。

二、強化英語活動課開展的功能

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的學習和使用離不開各種交際活動。強化英語活動課開展的功能就是要引導學生走向生活,為了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語感有利于學生吸收和運用生動的生活材料和語言材料。他們吸收的材料越多,運用語言材料的頻率越大,語感能力的形成就越有基礎,也會使高中英語教學走出長期的惡性循環。

英語活動課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形式,能夠為教師更好地實現教育教學目的,提供真實的實踐場所和語境,它的最大優點是以學生自己動口、動腦的實踐為基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課更有利于學生發揮特長、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培養愛好,講而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智力和綜合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前注重英語活動課開展的功能已有了理想的導向和實踐的借鑒。英語活動課的創設為學生學思結合和知行統一的環境氛圍提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語感的形成。

總之,英語教學就是以現行教材為典范,以語言訓練為主線,以課余生活為生動教材,以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為中心,不斷重復這一定向反射鏈,最終使學生形成良好語感的過程。

三、強化對地道標準的語段誦讀的功能

第4篇:英語語感范文

關鍵詞:誦讀;理論;語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49X(2009)-03-0107-02

在21世紀的今天,當眾多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斥著教學的時候,誦讀這種傳統的教學策略是否依然可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如何認識這一策略?誦讀和語感的培養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呢?這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一、誦讀策略的理論探究

“誦讀”指背誦和朗讀,強調在理解的基礎上,憑借記憶把材料(包括句子、段落、篇章)逐字逐句的表述出來和帶有感彩的反復念出材料。許多西方學者認為誦讀這一模式對外語學習是無益的;但Pennycook和Parry認為該策略在中國是“行之有效”的,它能幫助學生加強對文章的理解,記住其優美的語言,并創造性地運用文章中的詞匯。Krashen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輸入假說則為誦讀策略提供了直接的理論基礎。他提出語言習得通過語言輸入來完成。③從“輸入- 記憶- 輸出”的信息加工模式也可得知:輸入與輸出是以記憶為中心的,輸入是為了記憶,記憶是為了輸出。也就是說,為學生提供最佳的語言輸入,促進語言習得,是教師的主要任務。而最佳的語言輸入中關鍵是大量可理解的語言輸入。誦讀正符合這一條件。誦讀的材料豐富多彩,經過教師或學生精心挑選的材料是可理解的。通過誦讀能強化語言輸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記憶效果,增強語言積累,因而有利于語言輸出。語言學家Sinclar認為語言既是一個以語法為基礎的可分析系統,又是一個以記憶為基礎的公式化(即短語化)系統。誦讀無疑有利于熟記“公式化短語”,使其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

二、誦讀策略與語感的形成

語感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語感的概念一直都比較模糊。有“語言直覺論”也有“三要素論”所謂“語言直覺論”是說語感是對語言結構的直覺認識,是一種語言知覺或感性認識,是人直覺感受、運用語言的能力;所謂“三要素論”是說語感包括直覺成分、言語的心理定勢成分和言語行為成分。這兩種說法體現了共同的語感起源-語言直覺和語言實踐。

Bialystok將外語學習者的語言知識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存在于學習者意識層中,學習者可以清晰的將它們表達出來所有目的語的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語法、詞匯等)就是顯性知識。隱性知識就是存在于學習者潛意識層中內化了的語言知識,學習者不一定能清晰的表達出來但能不加思索的流利使用語言,這就是語感。誦讀對語感培養的積極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1.誦讀有利于語言習慣的形成,從而刺激語感的形成

英國外語教育專家H.E.Palmer 認為:語言是一種習慣,學習一種語言就是培養一套習慣,習慣的養成一般不靠智力和邏輯,而靠反復重復,反復運用。Nick Ellis也指出,語言學習是一個逐步積累范例的過程,流利運用語言的基礎就是憑借儲存在記憶中的大量語言范例。由讀而誦,由誦而背,經過多次的重復,語言材料深深植入腦海,久而久之,“無心造句,句子自成”,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在寫作和口頭表達時,我們會自然而然地運用已經熟記在心的大量短語、句型、習語等。在語言的頻繁使用中,語感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

2.誦讀通過語言實踐為語感的形成提供基礎

語感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漸進性和階段性,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誦讀實際就是一個有意識地使學生受到反復的語言信息刺激,從而獲得語感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通過鼓勵學生誦讀增加英語的語言輸入,注意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著重聽、讀、背訓練,強化學生的語言輸入,為語感的形成提供必要的直覺知識和必備的知識基礎。聽、讀、背這些接受性語言技能加強了,并由此導向“說、譯、寫”產出性語言技能。在這一過程中,語感完成了由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

3.誦讀通過積累語言知識增強和促進語感

Bialystok的語言學習模式啟示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努力使學生已有的顯性語言知識轉化為隱性語言知識,并盡可能的擴展學生的隱性語言知識。“題海戰術”就是通過大量地做練習來增加隱性知識的積累,學生經常能憑直覺正確解答問題。在閱讀訓練中,我們也常會聽到學身生這樣說: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就是直覺。誦讀記憶的大量語言材料融合到學生已有的知識中,共同作用于大腦,產生感覺、知覺、思維、判斷、分析等一系列反應,將原本顯性的語言知識轉化為隱性的語言知識,從而形成語感。隨著誦讀式輸入的不斷增加,學生對英語的語言現象的敏感度漸漸增強,語感也將得到增強。

三、誦讀策略的實施

大學英語教學中,如果教師鼓勵學生通過誦讀增加語言輸入,開展以課文為中心誦讀教學,首先應該確保學生的具有正確的語音、語調。語音、語調是朗讀的基礎,只有建立在正確語音、語調基礎上的誦讀才有意義。其次要注意選擇恰當的誦讀材料,保持學生的興趣。除教材,還可以挑選詩歌、優美的散文、名人札記、精彩的演講文稿等,豐富學生的知識層面。也可讓學生自選材料。最后要注意不斷變換誦讀方式,結合其他教學手段促進誦讀效果。單調乏味的方法會讓學生反感,通過文章復述、講演比賽、戲劇表演等改革創新誦讀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誦讀效果,最終達到培養良好的語感,提高英語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PennycookA. Borrowing Other`s Words: Text, owenership, memory and plagiarism [J].TESL Quarterly, 1996(30):201-230.

[2]Parry K.(Ed) Culture, Literacy,and Learning English:Voices from the Chinese classroom[M].C.Portsmouth, NH: Heinemann,1998.

[3]Krashe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Hertfordshre: Prenl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TD,1987:21-25.

[4]Sinclair JM. Corpus,Concorlance,Colloca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5]Bialystok,E. A theoretical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ing [J].Language Learning, 1978 (28).

[6]馬廣惠.“Bialystok的語言學習模式[J].國外外語教學,1997.

[7]劉紹龍.外語語感與外語教學[J]山東外語教育1996(7):27 - 28.

第5篇:英語語感范文

一、重視語音,注意模仿

語音是語言存在的物質基礎。英語語音教學是整個巾學英語教學發展的起點,語音關是教學的第一關。語音教學要在朗讀和口語技巧方面給學生以良好的肩蒙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學生的語音基本技巧自動化程度不夠,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語青能力和學習能的發展。

《英語課程標準》在語言技能分級捕述中對“讀”的要求是三級達到能正確朗讀課文,四級達到能連貫流暢地朗讀課文。正確朗讀即是讀音正確、不漏詞、不添詞、不顛倒詞、意群劃分正確、停頓恰當、口齒清晰。流暢朗讀即是讀得正確、快慢適宜、節奏適當、流利順暢,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語調神情。要達到這個要求,首先,學生要打好語音藎礎。要學會48個英語音素,要掌握音母在重讀音節巾的讀音、常見的音母組合在重讀音節巾的讀音、常見的輔音母組合單詞巾的基本讀音、輔音連綴的讀音以及成節音的讀音。其次,要懂得拼讀規則。要學會讀單詞,詞組和,句子。要知道如何讀單詞重音、句子重音,懂得意群的瀆音,包括連讀、失去爆破、子、對話或短文,聽錄音去模仿,句子重音、語調、連讀、不完全爆破等技巧,初步獲得語音語調的感性認識。

二、理解內容、表情朗讀

理解文章內容是朗讀的基礎和前提,只有理解了文章內容,才有可能通過朗讀準確地傳達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朗讀又是感知教材內容的一種有效手段,它作為學習英語的一個窗口,又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巾所出現的單詞、詞組的理解。朗讀還可以使學生表現自己的理解,發掘課義內容的深度,對課文整體的把握更加準確。

因此,教師要在精讀透徹理解的藎礎上,帶領或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期間要穿插聽錄音示范,要強調朗讀的基本要求,注意語音、語調、意群、連讀、重音、語流、節奏等,有合理的停頓、有抑有揚、感情豐富。

首先,教師演示性朗瀆或播放錄音示范。學生從抑揚頓挫的語調、快慢適中的語速,板眼分明的節奏巾體會“語音”的藝術性。接著,學生進行實踐性朗讀。學生在學習、模仿的過程中達到鞏固、效仿和流暢的H的。這個過程可以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讀,教師聽后指點,或者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之后,再要求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瀆訓練。有表情朗讀,即熟練運用語音和表情,讀出文章的風格神采,讀出自己的體會和認識,能夠達到感染人的程度。最后,進行檢測性朗讀。這種朗讀是學生讀、教師聽,可在課堂上進行也可在課后進行。也可以采用錄音作業的形式,這樣教師可以檢查到學生的朗讀效果,學生也可以聽到自己的朗讀錄音,發現閂己的不足之處。

三、加強背誦、培養語感

一代宗師葉圣陶先生說文字語言的訓練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語感,就是指學習者對語青信息的一種敏銳的感知和豐富的衛衛解,是閂動化了的意識活動。語感既是語青訓練達到熟練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最高體現。語感的形成是藎于鍥而不舍的聽、說、讀的反復實踐,日積月累而形成的一種條什反射。

背誦是培養語感的有效力法。背誦成篇或成段的義章好處很多:有利于語音和語調的正確、熟練;有利于語法和詞匯的鞏固;有利于語感的發展和u語與書伯f語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記憶力的鍛煉和增強。理解是背誦的基礎,背誦是理解的高級階段。背誦和活用的火系藎奉卜的同步的。NickElis指出。語言學習是一個逐步積累范例的過程,流利運用語言的藎礎就是憑借儲存在記憶巾的大量語青范例。讀而誦,由誦而背,經過多次的重復,語青材料深深植入腑海,久久之,“允心造,uJ,句子白成”,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在寫作和口頭表達時,我們會自然而然地運用已經熟記在心的大短語、句型、習語等。在語言的頻繁使用巾,語感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在初中英語教學巾,教帥應不斷加強對學生的英語語感的培養,適當給學生壓力,要求學生背誦規定義段,用任務驅動型學習方法來使學生強化記憶、擴展知識、扎實基礎。

四、延伸課外、增強語感

第6篇:英語語感范文

一、創設情境培養

語感“語境”是學習語言知識、掌握語言技能和發展綜合語用能力的重要環境和基本要素。由于某種原因,我們的英語教學一向缺乏大語境,尤其在農村,這非常不利于英語語感的形成。 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的真正意義正體現在日常交際活動中,創設具體情景進行英文對話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使文字的內容變為鮮活的語言,繼而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增強語感,提高對英語良好的感知力。

1.運用游戲模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里,提高語言的交際使用能力

游戲是中小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之一,讓學生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在輕松愉快的氣氛里感到學英語的樂趣,了解掌握詞匯,提高語言的交際使用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

用英文描述一種動物、或游戲規則讓其他同學猜或者讓學生去描述他們的朋友,父母和最愛的人等等,如:It is an animal, and lives in Australia.It can jump,and has a pocket which can contain its baby,what is it?

It is kangaroo!

2.創設情境對話,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與語感

對話教學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要求學生仿照教材中對話的模式,聯系學過的語言知識,擴展對話,進行自由表達。對話可讓同桌兩位同學結成對子表演或上講臺表演。如對話:

A:Hello, My name is Liming,Nice to meet you!

B:My name is zhaolei,Nice to meet you,too!

當然初中生所學的知識還少,學生可以模擬“打電話”、“借東西”、“買東西”、“看病”、“參加朋友生日Party ”等一系列有趣的活動。把講臺當舞臺,給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

二、在詞、句教學中深化語感

在單詞教學中,讓學生利用已學的音標和拼讀方法,先試讀,在必要時給予糾正,來提高學生的拼讀能力,將升、降調一起教給學生,遇到雙音節以上的單詞時,提醒學生注意重音,使學生養成習慣,以便在讀語句或會話時比較自然流暢。同樣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教師自己示范要到位,發音清晰,講解發音要點要清楚。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聽,專心看,積極模仿的好習慣。如教人體部位時,我加進動作“Look at me ,this is my head, this is my ear,his is my nose等,確定學生大都聽清,模仿正確后,再出示單詞卡片,對直觀的單詞配以圖片、體態語幫助學生理解。順利完成音——形——義的逐步過渡。

句子是能表達比較完整的意思的語言單位。在用一句話表述一個意思的同時,會自然地融入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情感,所以在句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是行之有效的。在句子教學中,還要加入人的思想情感。如教學:“How you do do?”讀起來要流暢并用降調外,還應加入自己的感受,要表現出與他人第一次見面時的喜悅與興奮之情,從而深化語感。

三、善于積累增加語感

現代語言學習的理論也告訴我們,大量的語言輸入為語言的輸出創造可能性,這些都是告訴我們積累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讓學生隨時注意記錄一些有用的詞、短語、精彩的句子和短文,還要他們經常翻閱或背誦,并多加模仿運用,使優美的詞、各種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爛熟于心,為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培養語感奠定堅實的基礎。在課堂上我們絕不可以忽略英語課本的指導性作用,課本中的基本詞組必須要讓學生總結、熟記、熟練應用。有些詞與詞組是比較抽象的,光熟記還不夠,教師要對這些詞組作詳解及造一些優美句子使這些詞組的應用具體化。

四、在會話教學中提高語感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交際功能是語言最本質的社會功能,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簡單交際的能力,必須從理解內容和提高學生語感入手,會話教學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在會話教學中,設計各種情景讓學生充分地說,盡情地表現。如:“What food do you like ”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過渡到 “What do you like doing ”“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 “What’s your hobby ”“What’re your favorite hobbies”引導學生正確的對答會話。并且,每單元都留出表演時間,讓學生自設情景,加入動作,表情和實物,進行充分交談,以求增加會話容量,提高學生的語感。

五、在習慣中養成語感

以前背誦古文是人們學習漢語的常用方法,現代語言學習的理論也告訴我們大量的語言輸入為語言的輸出創造可能性,這些都是告訴我們積累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讓學生隨時注意記錄一些有用的詞、短語、精彩的句子和短文,還要讓他們經常朗讀與背誦,并多加模仿運用,使優美的詞、各種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爛熟于心,為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培養語感奠定堅實的基礎。

六、在課外實踐中訓練和培養語感

第7篇:英語語感范文

長期的英語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的英語語感越強,其英語素質就越高,他們就越能夠創造性地學習和使用英語語言,準確快捷地進行各種交際活動。如何培養英語語感呢?筆者認為要注重做好以下幾點。

1 英語知識的積累是培養語感的基石。知識是能力的基礎,是能力形成的第一要素。如果沒有大量的知識作基礎,任何能力都無從談起。因此要想培養學生較強的語感能力,首先要有豐富的英語知識,知識是靠不斷學習和積累才能獲得的。教材是知識的載體,依據教材組織實施教學是幫助學生獲得英語知識的重要途徑。另外同教材配套的聽力練習、閱讀訓練都是經過認真篩選的,聽的過程和讀的過程就是學習英語萌生語感的過程。

2 強化英語活動課開展是培養語感的有效途徑。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的學習和使用離不開各種交際活動。強化英語活動課開展的功能就是要引導學生走向生活,為了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語感有利于學生吸收和運用生動的生活材料和語言材料。他們吸收的材料越多,運用語言材料的頻率越大,語感能力的形成就越有基礎,也會使英語教學走出長期的惡性循環。

英語活動課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形式,能夠為教師更好地實現教育教學目的,提供真實的實踐場所和語境。它的最大優點是以學生自己動口、動腦的實踐為基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課更有利于學生發揮特長、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培養愛好,進而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智力和綜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語感的形成。

第8篇:英語語感范文

關鍵詞:英語語感;閱讀;誦讀;能力培養

語言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語感,即人對語言的領悟感應能力,是語言訓練到熟能生巧的表現。人們在語言運用程中有時感到看起來順眼、聽起來順耳、說起來順口,但又說不清原因,這實際上就是語感在起作用[1]。喬姆斯基說:“后天經驗是決定語感的變量。”英語語感之于學習者而言,就如樂感之于舞者、靈感之于作家、美感之于畫家、球感之于競者一樣,對促進英語學習者的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提升和發展,有著神奇的推動作用。而語感必須以大量的語言實踐為基礎,經過長期的語言文字訓練才能形成。

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要想在極短的時間內對語言文字有所領悟、有所理解,那就必須積極地、自覺地、主動地進行言語實踐活動。

1廣泛閱讀善于積累培養語感

閱讀是讀者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英國中世紀的思想家、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說:“讀書造就豐富充實的人生(Readingmakesafullman)。”閱讀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大千世界,洞察社會生活,了解和熟悉我們不曾經歷也不可能經歷的豐富多彩的人生。大凡優秀的作品本身都在告訴我們應該說什么、寫什么以及如何說、如何寫。在閱讀中,我們既要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思想感情,又要從課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體會其中所包含的深層含義,從中受到思想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古人說得好:“熟讀,精思,博覽。”無疑指明了只有多讀書,才能把知識轉化為技能。同時,逐步培養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思維質量。

另外,語言素養問題,無非是詞句遣用能力的問題。掌握一定數量的詞語和句型是提高語言素養,增強遣詞造句能力的基礎。眾所周知,掌握詞句的多少直接關系到一個人英語水平的高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浩瀚的海洋來自涓涓的細流,淵博的知識全憑日積月累。良好的語感從何而來呢?它主要來自于人們長期的平時積累,正如古人所說的“得之在俄頃,積之在平時。”為此,在博覽群書的同時,一定要善于留心積累一些有用的語言材料。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在閱讀時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一旦讀書,就要把令自己怦然心動的名言睿語摘記下來,然后分類歸納,復習背誦。唯物辯證法認為: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引起質的飛躍。只有積累的多了,以后在遇到類似的語境場合時,那些貼切合宜的詞句就會呼之欲出跳出來,供我們精挑細選、靈活運用、準確表達。2注重朗讀大量背誦加強語感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朗讀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語言材料的重要形式。朗讀的心理方式是一種全方位和多層次的方式,它的具體程序是眼——腦——口——耳——腦,多種感官同時調動,提升對英語語音語調的感受;同時,背誦又彌補了泛聽和泛讀的不足,因為泛聽和泛讀往往是抓住篇章的大意即可,可以忽視一切與意義無關的細節。當遇到語言上的困難時,學習者可通過注意對方的口氣、臉色,或利用上下文來推測,這種“補償性策略”對保證交際的順暢,提高閱讀速度是必要的,但其對細節的忽視又不利于語言水平的提高;而注重細節是背誦的獨特之處,在背誦過程中,不僅需要注意實義詞,還需要注意功能詞和語法詞素。理解是背誦的基礎,背誦是理解的高級階段,是一種深層次的閱讀[2]。文章是作者情趣意旨的表現,只有通過反復誦讀,才能對文章的內容和形式獲得真切的敏銳的感受,激起讀者的情感潛流,從而產生共鳴與反應,從中學得為文之道。朗讀和背誦名篇佳作其作用并不在于死記硬背不求甚解,而在于對這些名篇佳作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記誦,使自己所掌握和單詞句式,語法現象日益豐富充盈。長期堅持誦讀,我們就會有一種思路暢通、文思泉涌的感覺。只有這樣,我們在講話時才會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在寫作時,才會洋洋灑灑,信手拈來皆成文章。

3英漢互譯思悟體會促進語感

我們平常所說的語感的強弱指的是人們對語言中的詞語搭配及句型結構的熟練程度的高低,它是對語言文字不斷積淀的實踐活動。我國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此,我們閱讀英語書籍時,要伴之以思考,充分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開動腦筋,多思、多想、多語。最好的方法是進行英漢互譯,即先把英語譯成漢語,再把漢語譯成英語。通過英漢互譯,邊思考,邊琢磨,才能領悟到兩種語言的表達形式(包括詞語組合成句、語序排列及構段謀篇)等方面的差異,從而抓拄英漢兩種語言各自的特點,領悟到語言規律的真諦,最終達到我國南宋哲學家朱熹所說的“大抵觀書須撫熟讀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的地步。

4英語思考持之以恒深化語感

思維是人腦反映事物、推斷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它以語言為主要載體和媒介,是人類認識過程的高級階段。語言作為人類社會約定俗成的符號系統對思想的產生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影響。思維和語言密不可分。按照譜系分類法的標準,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日爾曼語族。而漢語則屬于漢藏語系漢泰語族。英漢兩種語言既不同系又不同族,差異較大。這就給我們學英語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然而,古人早就說過“心之官則思”。說明人有得天獨厚的思維能力。我們對于某種話題情景要想把相應的英語材料以連續反應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就首先要使這些材料在腦海里源源不斷地涌現。由于我們中國人思維的主要外殼是漢語,用英語想英語最容易卡殼的地方就是英漢兩種語言在文化上的差異及表達方式上的不同。因此,在平時的學習中除了要善于比較外,還要做到用英語思考,用英語詞匯和句式去想。只有用英語把各種情景話題進行綜合和加工,才能得到自己獨特的感受、認識和理解。用英語思維貴在堅持,要有耐心,不可一日曝之,十日寒之。

【參考文獻】

第9篇:英語語感范文

塞里格所進行的一項以成人在課堂環境中學習語言為課題的研究就發現交往數量與學習者最后取得的成績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在外語教學中我們應當重視語言環境對語言學習的速度和效率所起的決定性作用。關鍵在于我們如何造成一種和諧、輕松、自然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夠排除心理障礙,在不知不覺中有意無意地把外語吸收進來。

在初中階段,我們課堂教學中努力使教學情景化、交際化。利用錄音、錄像和多媒體課件開展電化教學,進行多通道、多感官的語言交際活動。我們把初中外語教學分為“起步抓好、層次定好、訓練做好”三步走。

一、 起步階段(初一),為學生形成基本語感奠定基礎

抓好起始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入門,按照語言習得規律科學上路,主要做法是:注重朗讀、背誦,培養語感。

朗讀、背誦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提高聽說能力的前提。許國璋教授的英語能力就根基于啟蒙時代的朗讀和背誦。因此,我們要經常告訴學生,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多讀、多背、多記。在平常的教學中,要重視這一環節,上課時盡量讓學生自己讀、背,特別要求學生注意語音、語調、意群停頓,讀出英語的韻律和語感來。

二、分層教學(初二),為學生發展語感提供保證

經過初一一年的積累,能力的差異已逐漸凸顯。

為了使每個孩子都能“吃飽、吃好”,我們進行科學定級,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對應等級的訓練材料,了解訓練方法,掌握訓練內容,以發展語感。

分層教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施“成功教育”的先決條件。在這里,“成功”二字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標準。一個對于C組學生來說也許是不屑一顧的問題,對于A組學生,只要他們解答出來就是成功;一個上次僅考40分的學生這次考了45分就是成功。教師應善于給學生成功的機會,并對其每一個小小的成功給予表揚,千萬不要吝嗇“Good”,“OK”,“Well done”等話語,讓他們在一次次贊揚中逐漸樹起信心,從一個個小的成功慢慢走向大的成功。

三、強化訓練(初三),為學生的持續發展建立可能

1、加強閱讀訓練

我們著重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培養其閱讀技巧。閱讀可分為泛讀和精讀兩種。泛讀是動用視覺快速閱讀,以汲取信息為主要目標。精讀以學習如何應用詞匯、語句、修辭、時態等為主要目的。泛讀必須與精讀相結合,視讀與誦讀相結合。閱讀量要大,多多益善。讀必須讀得懂。在閱讀的選材上講究先易后難,循序漸進,選用學生感興趣且貼近他們實際的內容。

2、每周進行寫作訓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 综合另类 | 亚洲视频观看 | 欧美黄成人免费网站大全 | 中文字幕在亚洲第一在线 |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美女性生活视频 | 韩国一级毛片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第一区 | 在线日韩欧美 | 亚洲精品第五页 | 久久综合久久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半推半就 | 日韩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 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久久视频国产 | 黄视频在线免费看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在线 | 五月色婷婷综合开心网亚 |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 | 熟女毛片 | 国产免费观看a大片的网站 国产免费黄色网址 | 国产精品19p | 夜夜春夜夜夜夜猛噜噜噜噜噜 | 亚洲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 免费看黄色三级毛片 | 九九在线免费视频 | 日韩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国产女主播在线 |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视频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沐欲 | 日本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 成人欧美视频免费看黄黄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91 |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久草视频网站 | 成人免费网址在线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影院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