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推,循序漸進揭示物理規律
推是電影拍攝中的最慣用的手法之一,推即推拍、推鏡頭,指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前的運動拍攝,取景范圍由大變小.其實,在揭示物理規律時,教師也應利用“推”鏡頭手法,結合教學案例幫助學生抽絲剝繭,層層深入.
例如,在講解《自由落體運動》一節時,為了讓學生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并能夠運用相應的運動學公式解答有關自由落體運動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筆者通過設計提問、交流、講解、驗證、探究等教學環節來揭示物理規律.
問題:一塊橡皮和一片羽毛從同一高度從靜止落下,哪一個先著地?
交流:伽利略做過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這又隱含了怎樣的物理規律?
講解:給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
驗證:借助相應的實驗器材讓學生直觀的認識物理規律.
探究:根據本節所學知識就測量一棟樓的高度問題制訂一個設計方案.
自由落體定律是既成的理論性成果,以往教學中,學生只限于其定律的內容理解與記憶,而對其應用范圍和推理分析卻一知半解.運用“推”鏡頭,讓學生更加清晰的了解了定律的內容、條件以及驗證方法,提高了教學效率.
2拉,把握物理知識的整體性
電影拍攝中和“推”相對應的手法是“拉”,即: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后的拉攝運動,取景范圍由小變大.物理知識具有承接性和關聯性.物理教師在講解某一章節內容時一定要“瞻前顧后”,在關注具體教學目標時也一定要兼顧全局考慮,切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例如,在講解《曲線運動》一節時,教師應清醒的認識到曲線運動是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在研究不同運動形式上的擴展和延伸,其中必然會涉及速度、加速度及其關系的分析與研究.教師應注意新舊知識的鋪墊和銜接,引導學生運用《平拋物體的運動》、《勻速圓周運動》的相關知識來解釋曲線運動,通過受力分析和矢量合成與分析法完善學生知識體系結構,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跳出物理學物理”.
3搖,認識物理現象的多樣性
搖,在電影拍攝中指攝影、攝像機位置不動,機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盤作上下、左右、旋轉等運動,使觀眾如同站在原地環顧、打量周圍的人或事物.我們知道,對于物理規律本質的認識會遇到很多困難,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物理現象的多樣化同樣需要教師運用“搖”鏡頭的手段,讓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去偽存真,透過現象看本質.
例如,在講解凸透鏡成像規律時,教師應針對蠟燭成像實驗引導學生就實驗現象進行深入探究.物理教師首先按照實驗要求將實驗裝置進行安裝,保證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通過不斷的調整蠟燭與凸透鏡之間的距離,光屏與凸透鏡之間的距離(凸透鏡的位置始終不動),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屏上的像的變化,是放大,縮小還是正立、倒立.當蠟燭移至某一點時,光屏中的像會消失……
教師也可將凸透鏡進行部分遮擋,讓學生再次觀察其成像情況,雖然對于同一凸透鏡所呈現出來的像的大小、虛實、方向、明暗會出現明顯變化,但是這恰恰能夠反映出凸透鏡的成像規律,而學生也必然對其成像公式1u+1v=1f(u:物距,v:像距,f:焦距)有了深刻理解.
4移,及時鞏固所學物理知識
古人云,“溫故而知新”.學習知識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過程.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適當的練習與實踐是必不可少的.這正如拍攝手法中的“移”鏡頭,把攝影、攝像機安放在運載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動中拍攝對象.通過“移”操作,教師能夠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學習漏洞,鞏固學習成果.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環節完成“移”操作.
4.1物理實驗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借助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物理知識有一個深層次的認識.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夠觀察到物理現象,更能通過自身的操作控制實驗過程,充分體會實驗樂趣,在增進感性認知的同時強化理性思維培養.
4.2精講精練
練習是物理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新時期物理教學的首要目標.因此,教師要避免傳統的題海戰術,使學生擺脫“填鴨式”學習的痛苦就要精講精練,突出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力爭使學生能夠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增
強解題的應變能力.
4.3小組探討
對于一些探究性的課題教師不妨以小組探討的方式加以解決.匯集多人智慧,共克物理難題.從發散思維到聚斂思維的跨越能夠充分培養每個學生的物理歸納能力.例如,在講解《波的干涉》時,這節內容中出現的波的疊加原理、干涉圖像的解釋在理解上較為困難,因此,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實驗的形式用印有實線和虛線相間同心圓的幻燈膠片移動疊加的方式觀察波峰和波谷圖像.并讓學生判斷.
4.4隨堂檢測
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對所學物理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隨時安排隨堂檢測,從中及時發現學生知識上存在的漏洞,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從而保證教學質量.
5跟,綜合提升學生物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