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一語文下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幾畝田地里站著十來個人,大人們圍成一個圈子,比手畫腳的像是在討論些什么似的,而小孩子則無憂無慮的追趕玩耍著。一看就知這幫人是一家子,他們就是村里小有名氣的“長壽之家。村里人很少能看見這家子四代同堂的景象,也因此不免被人猜測。
后來聽村里人說,是為了家里那幾畝田地的事。
前些日子,在外地做生意的幾個兄弟突然回來了,說是回來看望家中的祖父,這只是在做表面功夫。村里人誰不曉得,當初這幾個人嫌這里窮,沒發展,背著長輩的阻擋硬是出村。這會兒又突然回來,鐵定沒啥好事。你看,這不被說個正著。
至從他們回來,這家子就更是忙得不可開交了,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的,還時常開個家會什么的。瞧!這不,又吵起來了,還引來不少看熱鬧的閑人。
八角菱的矮大堂里坐的正是這家子人。這家子以祖輩為尊,自然祖父坐大位,接后按輩分順序坐著。各個顯得嚴肅又懷有心機的樣子,不說誰,就拿那幾個“城里人吧,表面上看是挺鎮定的,但那幾只腳不約而同地抖了起來,看到這,諒誰也能猜到他們心里的想法,一副心急的模樣。
終于有人開口了,大家一時間全把目光移至那人身上。一身筆直的西服,蹺著二郎腳,手里還夾著一枝煙,開口便道:“說吧!要咋分。
“是啊!咱們回來已多日,快快決定,咱們還得趕著回去了!另一個相似穿著的人和著說。
這會兒可把長輩們給急了,臉上仍是那么嚴肅,可就怕是打在心底痛得抽咽啊!誰也沒料到相隔十幾年,一回來卻是為了分土地,聽了這話,長輩們也不甘示弱地說:“這地是祖輩們留下的,是用來耕作,豈能讓你們如此糟蹋。就這樣你一句,我一語的又吵起來了。
雙方都不甘示弱,老一輩們氣得直打顫,說不出話來,年輕的則心急如焚,硬是爭不休。場面混亂,就連一旁的閑人也不免于插上幾句。這時,原本坐在一旁不動聲色的小伙子們,開始變臉,由原本的嚴肅變成了不耐煩,終于,一聲大吼震住了大伙的爭吵。
“分就分吧!用得著這番場面嗎?現在國家不是在提倡合理利用土地嗎?你們要不就合理的分一分,不就罷了,省的讓他們這番吵得不得安寧。又一個不耐煩的小伙子合著氣憤地說道。
話音剛落,大堂里頓時恢復了往日的平靜,誰也沒再開口說一聲話。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創新教育
二十一世紀是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知識經濟社會,致力于受教育對象創新思維的發展及創新能力的提高,是新的時代對教育的必然要求。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的人文科學,內蘊豐富,知識層面復雜,既具體生動、血肉飽盈,又思想深厚、風光蘊藉。作為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初中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急需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改革,自覺摒棄以分數、應試為目標的教育模式,積極開創初中語文創新教育的新格局。
一、語文創新教育的目的
實現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的語文學習不再是單純地一味地接受,為學生創造開放的語文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語文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為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開展探究性學習提供時間和空間,努力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親近自然、觸入社會、認識自我的意識,以及關注自己的生活和關注自己周圍社會的態度,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對于語文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能使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積極良好的情感體驗,發展初步的問題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并逐步發展他們與他人交往和經驗共享的能力。加強學生語文學習活動的社會實踐性,從而體現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也充分體現人的全面發展、生成的教育真諦。能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行為和學習過程由單一的線性結構模式向多元的立體結構模式轉化。能使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更多的學習知識,掌握信息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搜集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
二、當前語文課堂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教學交流方式多數局限于師生的一問一答單向交流,課堂氣氛顯得沉悶。所有問題是老師提出,學生沒有質疑,學生被動地學習,缺乏主動探究思考,思維停滯、萎縮。
其次是語文課堂授課上教師講授多學生思考探討研究活動少,死記硬背的多鼓勵創新的少,沒有很好地去鼓勵學生進行富有創意的表達,表達獨到的見解。在寫作的練習上,擬題和指導構思沒有給學生的自由寫作、自由表達、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寫作題目單一,構思內容雷同;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讀出來的是教師分析的內容。學生在筆記本上所記的也是教師講授的內容,沒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喪失了話語權。沒有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導致學生無法真正產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以致學習不夠深入。
三、初中語文課堂創新教育的策略
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師角色轉化。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良好教學氛圍關鍵所在,也是激發學習興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我國的新一輪課程改革非常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交互主體性”關系,以體現“以學生為本”,“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特點。因此,語文教學必須實行教與學民主、平等,師生彼此尊重,教學相長,從而為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為學生學會終身學習和實現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語文教師要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要具備民主、平等意識,以及優秀的人格品位。教師要尊重和愛護學生,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理智地同情、關懷、了解與輔導學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觀察學生,通過調查活動、查看檔案、開家長會、與其他任課教師交流等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并做相應的記錄。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預習、討論、總結。同樣,學生也應該對教師有基本的了解,體諒教師,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
其次,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或精心啟發、悉心觀察,或耐心等待、有心保留、導而有方,營造最佳的教學氣氛,使學生都學有所得。
2.充分利用第二課堂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第二課堂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有它自身的特色。語文學科的第二課堂豐富多彩,可以是校報、校刊、學校美化校園的標語、征文比賽等,這就要求學生勤于觀察,寫日記、作筆記,平時有所積累,在需要時才有好的東西利用。第二課堂既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又鞏固了所學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活動中遇到了更多的比語文教學中更為復雜的問題,這些問題極具挑戰性,促使學生大膽思維,轉化角度,變化方式,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因此,第二課堂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了最寶貴的機會,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
3.重視人文特點,增強創新內力。
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必須注意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在這方面,語文教學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特殊功能,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載體。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教材,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教材中有許多充滿人性美、人情美與語言藝術美的風光蘊藉的華章。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積極地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文學作品帶給人的崇高的審美趣味和愉悅的審美感受,則必將加速學生精神自由的回歸。加快人文價值體系,包括理想道德、個人信念、審美趣味的回歸,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感等將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教學就要通過語言載體,充分挖掘依附其中的人文精神,引導學生求真、求善、求美,對他們進行認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從而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情操得到陶冶,興趣得到激發,意志得到鍛煉,并更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認識需要和審美需要。而這種內在動力一旦充分發揮出來,就會表現為一種創造渴望,從而形成語文教學與創造力培養的良性循環。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育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時代賦予的責任。只要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能告別傳統模式,勇于創造,開拓進取,就一定能實現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美好理想,就一定能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富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繆克鋒.初中語文創新教學淺探.作文教學研究,2007.4.
【積累•感知】
一.給加點字注音
氣魄___ 山巔___ 澎湃___ 狂瀾___
濁流___ 構筑___ 流瀉___ 哺育___
二.形似字注音組詞
魄( )____巔( )____宛( )____障( )____
魂( )____顛( )____婉( )____嶂( )____
三.詞語填空
不屈不___ 驚濤___浪一___千里 濁流___轉
九曲連___ 萬丈___瀾文明___國 奔騰不___
四.熟讀課文后填充詩句
1.我站在高山之巔,_______,奔向東南。驚濤澎湃,_______
2.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_______;多少英雄的故事,_______!
3. 你是偉大堅強,_______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體魄,_______
4. 你一瀉萬丈,_______,_______伸出千萬條的臂膀。
五.整體感悟課文后回答
1 .詩人從哪些方面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概?
2 . 作者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么感情?
3 .為什么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4 .今天學習這首詩有什么現實意義?
【體驗•探究】
六.閱讀課文歌詞部分,回答問題。
我站在高山之巔,
望黃河滾滾,
奔向東南。
驚濤澎湃,
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婉轉,
結成九曲連環;
從昆侖山下
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兩面。
啊!黃河!
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
從你這兒發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邊扮演!
啊!黃河!
你是偉大堅強,
像一個巨人
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
筑成我們民族的屏障。啊!黃河!
你一瀉萬丈,
浩浩蕩蕩,
向南北兩岸
伸出千萬條的臂膀。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將要在你的哺育下
發揚滋長!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
將要學習你的榜樣,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1.概括歌詞的主要內容
2.“啊!黃河!”在文中反復出現,其作用是什么?
3.這首詩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4.詩句“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中“望”字,把它換成“看”字好不好?為什么?
5.把選文分成兩部分,并概括層意
6.全詩的詩眼是什么?
7.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8.從賞析的角度,任選一句詩進行賞析
七.“黃河”這一概念已深深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與黃河有關的詩句,在民間流傳的俗語中也有許多與黃河有關,請寫出幾條。然后在班上進行交流,看誰積累得多。
【實踐•拓展】
八.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①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名川。她從巴顏咯拉山起步,接納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蕩蕩,奔騰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等九省區,注入浩瀚的大海。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萬多平方公里,像一條金色的巨龍,昂首橫臥在我國北部遼闊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黃河流域的自然環境是很優越的。那時,這里的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肥沃,到處是青山綠野,植物種類繁多,為原始人類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殷代以后,黃河中下游流域成為我國開發最早的地區,經濟發達,人口fán yǎn____較快,政治文化也較先進,因此,黃河流域成了中華民族成長的搖籃。
③相傳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生長在黃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動的區域也在黃河中游,后來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hòu yì____,他們自稱“華”(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區,人們認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稱之為“中華”。現在“中華”又成了整個中國的代稱。
④黃河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創立基業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時代中期,黃帝族就開始使用彩陶。從河南湎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發掘出的古代文化遺址中,可以看見大約5000年前人們使用的簡陋的木,石農具,居住的木結構房屋,儲糧的窖穴,以及許多圖案精美的彩色陶器。這些地下出土的資料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歷史的悠久和藝術才能的高超。(A)被人們稱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B)
⑤我國歷七大古都中的安陽、西安、洛陽和開封,都在黃河流域。以古都長安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響著世界各國尤其是亞洲鄰國的文化。
⑥黃河以豐富的乳汁哺育了中華民族,而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勞動,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黃河,不愧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我國文化的發源地。
1.根據拼音填寫的詞語是____,____。
2.將“曾是當時世界文化的高峰”一句,還原于“A”、“B”、“C”三處中最恰當的是___處。
3.給文章擬一個恰當的標題
4.請概括第四段、第五段的段落大意。
第四段:
第五段:
5.文中加點詞語“相傳”“之一”用語準確而有分寸,請簡要說明。
①“相傳”:
②“之一”:
6.為什么說黃河是中華民族成長的搖籃?
My name is Susan. I'm 12 years old.My favorite subject is Math.
Because I think it's difficult but funny.I like green very much.I often play volleyball after school.I think it's interesting .I like
playing the violin and the piano.My favorite day is Sunday.Because in that day I don't go to school.
It is time for sports It is about half past four.It is time for sport.The students are on the playground.
They are playing a football match.LiDong is one of them.He is good at football.He plays well.He is on the school football team.LiDong says,"I like playing football.It is my favourite sport."LiDong's friends,PanChen and WangHaisay,"He's a football fan.Ronaldo is his favourite player."
)卷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作業
(共5題;共35分)
1.
(5分)給句子中加下劃線的字加上正確的音節。
①生活中隨處都有“禁________止吸煙”的牌子,可有人就是禁________不住煙的誘惑。
②那些印著“水滸________”“三國”故事的小畫片,是我最早見到的連環畫。
③哥哥在書桌前津________津有味地看著那些小人書。
④我的作文在小學時就常常居全班之冠________。
2.
(16分)比一比,再組詞
塌________
噴________
治________
煉________
蹋________
憤________
冶________
練________
技________
眼________
眨________
感________
枝________
眠________
泛________
撼________
3.
(5分)多音字組詞。
傳
chuán________
zhuàn________
得
de________
dé________
děi________
4.
(4分)詞語搭配
甜絲絲的________
動作
突如其來的________
事情
理所當然的________
香氣
協調有序的________
余震
5.
(5分)口語交際
陳偉不想勞動,又不想被老師批評,于是花錢雇李明替自己值日,還不讓李明說出去。由于教室打掃得清潔、整齊,在周末衛生評比中,陳偉受到了老師的表揚。
請你針對以上材料中任意一人的做法,說出你的看法。
二、閱讀提高
(共1題;共13分)
6.
(13分)按課文內容填空并回答問題。
曹操問:“誰有辦法把這頭大象稱一稱?”有的說:“得造一桿大秤,砍一棵大樹做秤桿。”有的說:“有了大秤也不行啊__誰有那么大的力氣提得起這桿大秤呢__”曹操聽了直搖頭。
曹操的兒子曹沖才七歲,他站出來,說:“我有個辦法。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然后稱一稱船上的石頭。石頭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1)在文中橫線上填上合適的標點符號。
有了大秤也不行啊________?誰有那么大的力氣提得起這桿大秤呢________
(2)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下沉-——________
重——________
(3)按照課文給下面句子重新排列,在橫線上標上序號。
________趕象上船
________稱石頭的重量
________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
________在船舷做記號
(4)讀了課文,你覺得曹沖是個怎樣的孩子?
參考答案
一、基礎作業
(共5題;共35分)
1-1、
2-1、
3-1、
4-1、
5-1、
二、閱讀提高
(共1題;共13分)
6-1、
6-2、
關鍵詞:農村學校;群文教學;指導經驗
所謂“群文教學”,指的是圍繞一個主題選擇一組文章,教師和學生根據這組文章展開閱讀,師生充分利用個體智慧優勢,圍繞共同議題展開討論與交流,在學生不同意見的基礎之上逐步建構文本最終意義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群文教學”是當前語文教學的新形式,預示著一場語文教學革命正在悄悄到來。在農村地區開展“群文教學”,面臨著教育資源匱乏、閱讀缺乏指導等問題,教師必須要有策略地進行教學指導。下面談談農村地區語文“群文教學”指導策略。
一、議題的選擇策略
語文“群文教學”活動的基礎就是議題的確立。整個“群文教學”都是圍繞著議題展開討論的,科學合理的議題對于提升“群文教學”指導工作質量、實現課程教育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在議題的選擇上,教師應充分考慮農村地區學生閱讀資源有限等問題,因地制宜確定可操作性強、具有實踐意義的議題。
農村地區孩子們的課外閱讀資源相對較少,教師不妨以教材為依托,選擇與教材內容息息相關的探究議題,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群文教學”中來。事實上,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現在人教版教材每單元的文章基本都圍繞著一個主題展開,例如,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古詩詞三首》(《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桂林山水》《記金華的雙龍洞》,都是描寫祖國風光的文章;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中國石拱橋》《橋之美》《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說“屏”》,都是說明文;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三單元的課文《短新聞兩篇》(《別了,不列顛尼亞》《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包身工》《飛向太空的航程》,都是新聞體文章。教師可任意選擇某一單元,圍繞本單元幾篇文章的主題展開“群文教學”,這樣就不需擔心學生難以獲得閱讀資源的問題了。
二、集體建構的策略
在“群文教學”過程中,議題和文本確定之后,教學就要進入集體建構階段了。在集體建構階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就議題和文本展開討論,最終在立足個人觀點的基礎之上吸納集體智慧,就該議題達成共識。在這一階段,教師的指導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起城鎮學校,農村學校面臨著更為沉重的升學壓力,農村語文課堂籠罩于應試教育陰霾之下,學生鮮有機會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看法。上課時,教師急于向學生灌輸考試重點,學生并沒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受過科學系統的集體建構訓練。集體建構過程應當是高效、有目的、有方向的,切忌胡思亂想、漫天胡侃,學生在集體建構過程中可以就議題自由表達想法,但教師應為學生給出方向,使學生的討論能契合議題,和文本進行心靈火花的碰撞。
教師應當針對“群文教學”集體建構,為學生提供問題和方法,使學生圍繞議題將多組文本橫向聯合、縱向分析,學會在群文中提取、整合對集體建構有價值的信息,從而走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將主題升華。
問題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階段、不同認知水平學生的具體情況展開設計,應力求比較性、遷移性、沖突性,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學會重整、伸展、評鑒。蔣軍晶教授教學《創世神話》之后給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神話傳說是先人的想
象,并不是真實科學的,為什么現今仍要學習?學生通過比較討論可以學會用辯證發展的觀點思考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思考神話傳說對于研究古代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結晶的重要意義。
比較是“群文教學”的重要研究方法,教師可為學生提供橫向比較、縱向比較、相同點比較、不同點比較、內容比較、形式比較、主題比較、粗略比較、精細比較等多種方式,以供學生鑒別思考。例如,在“抓文章主要內容,感悟作家借景抒情”的群文閱讀指導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比較初一下冊第三單元的三篇文章《春》
《濟南的冬天》《秋天》,讓學生了解作者在表達自己感情的時候常常與周邊景區結合起來進行表達的寫作手法。
“群文教學”是一種新型的語文教學形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仍舊面臨著實踐經驗不足等問題,農村地區開展語文“群文教學”也遭遇了諸多挑戰。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在不斷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總結經驗,以期完美實現“群文教學”目標,推動語文課程教學研究進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