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160.00/年
《江漢大學學報》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江漢大學主辦的學術期刊。本刊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主要刊載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等社會科學類論文的學術期刊。學報堅持貫徹“雙百”方針,一直致力于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促進學術交流,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作項獻。本刊以綜合性、學術性為主要特點,注重報道社會科學研究個領域的新成果、新東西,創意性是本科一直追求的目標,對有理論深度和學術價值的文章優先刊發,并實行優稿優酬。為實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和為高校教學科研服務的目的,本刊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學術結合時代,關注重大現實問題,探索學術發展方向,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現用名:《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常設欄目有:政治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管理學等、
地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江漢大學J16;C104,郵編:430056。
1.文章標題:一般不超過300個漢字以內,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最好并譯成英文。
2.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3.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文獻。未公開發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采用腳注方式標明,參考文獻不少于3條。
6.來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個工作日內審稿,電子郵件回復作者。重點稿件將送同行專家審閱。如果10日內沒有收到擬用稿通知(特別需要者可寄送紙質錄用通知),則請與本部聯系確認。
7.來稿文責自負。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或重復發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雜志一個版面2500字,二個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數,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況,請在郵件投稿時作特別說明。
8.請作者自留備份稿,本部不退稿。
9.論文一經發表,贈送當期樣刊1-2冊,需快遞的聯系本部。
10.請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聯系人的姓名、工作單位、詳細聯系地址、電話(包括手機)、郵編等信息,以便聯系有關事宜。
期刊編輯部網絡化辦公的思考
科技期刊網絡化的利弊及應對策略研究
用Coreldraw-Photoshop組合法轉換插圖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
數字化時代科技期刊編輯的角色定位與素質要求
論科技期刊編輯的信息素養及其培養策略
科技期刊改革有關問題探析
科技期刊體制改革若干問題芻議
對科技期刊體制改革有關問題的思考
基于影響因子探討科技期刊學術競爭力提升路徑——以《科技進步與對策》為例
秉承優良傳統實現可持續發展——《數學雜志》創刊三十年有感
軍隊期刊實行“走出去”發展策略芻議
高校科技期刊改革與發展探析
推動軍事學術期刊軍民融合式發展策略
專業化、特色化的創新之路——軍工類科技期刊發展初探
論轉企改制環境下科技期刊的盈利策略——以《化肥設計》為例
軍事學術理論期刊創新發展的四個著力點
強化期刊品牌意識打造名牌軍事科技期刊
從主體性到主體間性:編輯工作的新趨向
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狀況及應對措施——以《船電技術》為例
期刊稿件采編系統的發展現狀及展望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2FFX023) | 3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09CSH036) | 3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3BZZ026) | 3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4BFX157) | 3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2CFX021) | 3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1JZD010) | 3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7BJY134) | 2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09z0045) | 2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2BFX043) | 2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00B002) | 2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257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 | 90 |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 47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 | 32 |
武漢市社會科學研究基金 | 2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19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 16 |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 | 9 |
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 | 8 |
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