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水庫路基設計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1水庫現有病險情況及除險加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孤山子水庫從1976年10月竣工至今已運行30余年,由于該水庫為“”時期單純依靠民工修建,工程質量標準較低,目前,工程已出現嚴重老化。通過對水庫運行的各項資料以及地質勘查的綜合考慮,孤子山水庫工程的主要建筑物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副壩下游壩腳滲水,且形成明流,威脅副壩壩體穩定性。溢洪道左導墻基礎被掏空。溢洪道末端出現沖坎。輸水洞進口啟閉機啟閉困難,閘門漏水。輸水洞出口沒有消力池,沖坑越來越深,沖坑面積越來越大。輸水洞泄洪渠沒有保護措施,不斷吞噬耕地,且威脅左側居民。由此可見,為了使得孤山子水庫符合國家防洪標準,對其實施除險險加固工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孤山子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成后,將會給該地區帶來明顯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首先,水庫保護了下游的28個自然屯、0.28萬人口和700hm耕地,同時,水庫與灌區配套后可使其灌溉面積增加到1226hm2。其次,待水庫工程正常運行后,周邊地區可以不斷發展水產養殖產業,從而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最后,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完工后,它將會不斷的改善水庫周邊的自然環境,營造更好的生態環境,水庫的環境效益會更加突出。
2建筑物加固設計方案
針對目前孤山子水庫主要建筑物存在的問題,本次除險加固工程主要對主壩、副壩、溢洪道和輸水洞進行相應的加固處理設計。
2.1主壩除險加固設計
主壩壩頂長168m,寬4.3m,本次設計將壩頂清基0.1m,清基后修建0.35m厚的碎石路面,該路面由10cm砂礫石墊層、15cm石灰、爐渣、土基層和10cm的碎石修筑而成。主壩壩頂道路長度為170m,路寬4.3m,平整路面后鋪設0.35m厚的碎石路面,路面坡度為1.5%,路基材料組成與主壩相同。背水坡用C20混凝土修筑4條混凝土排水溝,間距為50m,并在背水坡種植草皮護坡。主壩迎水坡護坡石風化嚴重,現將原來的干砌護坡石拆除,新建0.1m厚的碎石反濾和0.3m厚的干砌石護石坡。主壩背水坡干砌石排水體風化也比較嚴重,先將拆除重新修筑干砌石排水體。
2.2副壩除險加固設計
摘要:隨著公路建設的高速發展,公路建設帶來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顯現出來,綜合分析了山區高速勘察設計的過程,探究高速公路設計過程中可推廣采用的有益于公路綠化、生態環保的措施,以達到“綠色公路,品質工程”的目的。
關鍵詞:山區高速,綠化設計,環保,綠色公路
0引言
高速公路建設涉及面廣,其帶狀延伸破壞附近范圍自然或群落及其生存環境共同組成的動態平衡環境系統,形成水土流失、生態污染,因此勘察期間需重視對現有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措施和被破壞的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措施。現以某高速勘察設計為背景,淺談山區高速生態環保設計的思路和過程。
1生態、環保設計思路
設計是工程起始階段,在項目的設計階段深入貫徹勘察設計新理念,在接下來的工程建設和管理階段才能夠具體的落實。所以設計階段是打造節約型、環保型交通,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的現代化交通,和實現公路與環境、人的協調發展的關鍵階段。梅州某山區高速位于粵東山嶺重丘區,路線周邊自然環境優越,風景秀麗,森林茂密,水系發達,自然資源豐富。同時沿線分布有塘湖、鴻圖嶂、八鄉山、桂竹園市級自然保護區,南磜縣級森林公園,蕉洲河二級水源保護區,琴江準水源保護區。設計中要求盡可能保持地形、地貌的穩定性和自然性,盡可能的減小高速公路的建設運營對原生生態環境的破壞。
2生態和環保設計具體措施
【摘要】隧道改擴建需要系統化地利用采集到的現有隧道技術信息,綜合考慮橋、隧方案,并兼顧施工組織、橋隧銜接等,通過比較技術條件及經濟因素后提供科學合理的隧道工程改擴建方案,使得方案合理、安全、經濟。基于此,本文引入G317線友誼隧道至映秀改建工程,翔盡地闡述擴改建隧道路線設計的基本原則,對比可選方案,希望能夠給同行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擴改建隧道;路線設計;原則;選擇方案分析
引言
G317線友誼隧道至映秀段改建工程是與G213的共用段,交通流量大,是進藏的主要通道之一,原路存在大量的工礦企業,大型貨車及超載車輛較多,經過這么多年的超荷載運營,原路的路基、路面及交安設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且原友誼隧道交通擁堵,經過幾次整修仍存在不少問題。因而本項目改建主要以橋、隧等構筑物為主,減少擁堵,采取隧道在合適位置適當露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總體設計時應以橋位、橋型、隧道軸線為根本,在以“安全、環保、精細、和諧”全周期成本控制以及節約土地的設計理念指導下,結合區域地形、地質條件,提出擴改建隧道路線設計選擇的方案,力爭以相對經濟的工程造價,取得盡可能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綜合效益。
1擴改建隧道路線設計原則
首先,路線在服從總的路線走向和主要節點的前提下,貫徹“標準選線、地質選線、地形選線、生態選線、安全選線”相結合的理念,正確運用技術標準,妥善處理公路建設與城鎮建設和基本農田建設及旅游事業的關系;結合地物、地質、水文、筑路材料等自然條件,通過綜合分析,認真進行方案研究。其次,在縱面線形指標方面,結合橋涵、隧道、交叉等構造物的布局,確定合理路線設計高度,做到縱坡既不頻繁起伏,也不過于平緩,并對構筑物結構有利。本項目最大縱坡宜按≤7%控制,豎曲線最小半徑盡量滿足視距的要求。最后,在平縱線形組合方面,在強調線形的連續均衡的基礎上追求線形組合,使之構成舒適、流暢的立體線形,并注重路線與橋梁、隧道、交叉等構造物以及沿線景觀協調,融公路線形景觀與自然景觀于一體,盡可能減少對沿線自然生態環境的損害。認真研究公路的運營安全,在存在可能方案的路段進行方案比選,使設計達到技術經濟效益佳。
2擴改建隧道路線布設原則
摘要:對公路而言,路網建設階段環保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生態效應,即恢復和最大限度的保護公路沿線的自然環境;二是景觀效應,即公路建成后為當地提供優美的交通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不盲目發展、快速發展,以犧牲生態環境作為代價。文章就公路建設中環保設計與實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公路工程;環保設計;實施;措施
0概述
近年來隨著我國基礎設施的建設迎來新的發展與挑戰,現階段工程建設已開始在重視實用性為主的同時,兼顧環保意識最大化的實施理念。對公路而言,路網建設階段環保的理念主要有2個方面:一是生態效應,即恢復和最大限度的保護公路沿線的自然環境;二是景觀效應,即公路建成后為當地提供優美的交通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不盲目發展、快速發展,以犧牲生態環境作為代價。文章就環保設計與實施做簡單探討。
1聲環境敏感點落實措施
路線通過敏感點附近,如沿線人口密集的居住區、村莊等地應設置防噪措施,居民房屋安裝鋁合金玻璃窗、通風式隔聲窗等來減緩降噪,同時在路基兩側種植常綠喬木起到防塵降噪作用。
2水環境的主要保護目標及落實措施
[摘要]介紹了欽州市小型水庫管理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補短板強監管形勢下規范水庫管理的對策措施,保障小型水庫的安全運行。
[關鍵詞]小型水庫;工程管理;問題;對策
欽州市現有水庫388座,其中小型水庫378座,總庫容為4.39億m3,設計灌溉面積為46.21萬畝,占全市水庫總設計灌溉面積50.58%,為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大部分小型水庫建于20世紀50~60年代,由于當時經濟技術條件限制,建設標準低、施工質量差,老化失修,病險問題多,近年大部分水庫經過除險加固后已消除險情,安全管理設施得到有效改善,發揮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新的條件和形勢下,如何科學規范地管理好小型水庫,保障水庫安全運行,充分發揮工程效益,成為水庫管理工作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1小型水庫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欽州市小型水庫由于管理投入不足,管理機構及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員不足,在工程檢查、維修養護、調度運行等方面較為薄弱,影響水庫安全運行。
(1)工程未及時驗收,管理設施不足,影響工程使用。近10年,大部分小型水庫經過除險加固后基本消除險情,由于工程資料整理、結算審計等因素影響,除險加固完工后未及時驗收,未能及時蓄水,空庫運行不能發揮效益。部分小型水庫進庫道路狹窄,通車困難,不滿足防汛搶險要求。少數小(二)型水庫尚未能實施除險措施,險情尚在,不能正常蓄水運行,灌溉效益萎縮。部分水庫沒有設置量水堰,無法觀測大壩滲流量,沒配備鐵鏟、割草機、砂袋等管理物資,不利于日常管理維護。
(2)管養經費不足,工程維修養護不到位。大部分小型水庫特別是小(二)型水庫管理經費嚴重不足,平均每座每年只有數千元經費聘用汛期值守人員,有的水庫長期沒有維修養護,存在壩坡及溢洪道雜草叢生、排水溝堵塞,壩腳排水棱體缺損凌亂,壩頂堆放雜物、坑洼積水,溢洪道被圍攔養殖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