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160.00/年
《墾殖與稻作》創刊于1971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遼寧省農墾局主管,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中國農墾北方稻作協會、遼寧省農墾局聯合主辦的以水稻為主的專業技術期刊。主要宣傳報道水稻研究最新成果、交流各地水稻豐產經驗,介紹水稻生產新技術及新農藥、肥料、農機等。內容豐富,實用性強。立足我國北方稻區,面向全國,匯集先進的水稻科研成果、最新的生產技術,整合品種、農資、糧機等資源,完美詮釋粳稻產業,全方位地為廣大讀者提供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信息,深受廣大讀者青睞。本刊依托科研實力強大的各水稻研究所、農業大學以及水稻專業技術協會為后盾,積極聯合專業領域內的專家、教授,虛心請教,誠摯邀請業內專家、教授及學科帶頭人為本刊投稿,及時準確地將最新的科研成果與實用生產技術展現給讀者,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本刊集前瞻性、導向性、知識性于一體,是水稻科研人員,院校師生,水稻生產、加工、銷售、經營、管理等部門人員及水稻種田大戶等的良師益友。曾用名:《鹽堿地利用》,現用名:《北方水稻》。
始終圍繞推動我國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業科技進步、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為辦刊宗旨。
稻業論壇、研究報告、試驗簡報、應用技術、新品推介、綜述等。
地址:遼寧省盤錦市興隆臺區惠賓街101號,郵編:124010。
1來稿要求內容翔實,論點明確,數據可靠,文字精煉。每篇論文篇幅(含圖、表)要求在5000字以內。一律采用電子信箱投稿,投稿時請注明詳細的聯系方式(地址、郵編、電話等)。
2按照論文格式進行書寫:題目、作者署名(最多不超過6位作者)、作者單位(寫全稱并標注所在省市及郵編)、中文摘要(150~300字)、關鍵詞(3~8個)、英文題目、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英文)、英文摘要及關鍵詞(與中文相對應)、正文、參考文獻。第一作者簡況(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職稱(學位)、主要研究方向、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及論文屬何項目、基金資助來源等。
3正文層次標題應簡短明確,題末不用標點符號。引言或前言不編序號。各層次標題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不同層次數字間用下圓點“.”相隔,層次一般不超過三級,如:1,1.1,1.1.1,在條下分層敘述時可采用(1),(2),……和①,②,……
4必須使用法定計量單位并統一用符號表示,如m(米)、km(千米)、m2(平方米)、hm2(公頃)、kg(千克或公斤)、t(噸)、L(升)、ml(毫升)、d(天)等;不得使用非法定單位和已廢棄的單位名稱和量名稱,如斤、兩、畝等。文內數字用阿拉伯數字,區分上、下角標,數學符號和數學式必須表達清楚。
5圖、表只需附最必要的,切忌與文字表述重復。圖、表務請清晰、自明。
6參考文獻請采用順序編碼制,按論文中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后連續編號。文末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如下:
期刊—[序號]作者(不超過3人者全部寫出,超過者只寫前3名,后加“,等”或“,etal”).題名.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專著—[序號]作者.題名.書名.版本(第一版不著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論文集—[序號]作者.析出文獻題名.編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7本刊收到稿件后將隨即編號、登記、送審。對于可刊稿件,本刊將在收到稿件后的一個月內,通過發稿郵箱告知錄用與否,對錄用稿件以信件形式向第一作者發送錄用通知單。
8來稿一經刊用,將同時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和《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如作者不同意收錄,請在投稿時聲明,否則將視為同意。
9來稿請勿一稿多投,所投文稿,文責自負。依照《著作權法》,本刊可以對來稿作文字修改、刪節,如果作者不同意修改,請在投稿時說明。
10來稿無論錄用與否,一律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
11對于錄用的稿件需按版面交納版面費。稿件刊登后,按規定付給稿酬,并隨即贈送每位作者當期刊物一冊。
12稿末請注明第一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職稱、主要研究方向)、詳細通訊地址及聯系電話。文中所有作者姓名及相關信息請確認無誤,如需改動作者,請及時告之。
遼寧省水稻品種外觀品質性狀分析
不同濃度除草劑對膜下滴灌水稻苗期生長及土壤環境的影響
不同播插期和不同防治時期對水稻條紋葉枯病影響試驗報告
淺談新賓地區水稻生長與水分的關系
育秧床溫調控劑及分蘗促進劑在水稻上的應用研究
水稻穩定性肥料肥效試驗研究
寶應縣提高水稻單產技術措施與思考
穗肥不同施用時期對寒地水稻的影響
水稻的遺傳特性對產量的影響分析
水稻配方肥肥效校正田間示范報告
遼河5號配套栽培技術要點
水稻大中棚缽體旱育苗超稀植綜合配套栽培技術
水稻機插地膜隔離層育秧技術
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有效途徑
淺談水稻標準化軟盤雙膜育秧技術
水稻培育壯秧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