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閱讀理解下的化工類英語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化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人力支撐,為推進我國化工產業站在國際價值鏈高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化工人才隊伍就顯得十分必要。因此,掌握一門國際性語言對化工領域人才來說就顯得十分必要,但掌握語言絕不僅限于學術交流或者簡單應用,我們需要的是能將我國化工領域的突破性成果介紹到世界,講好中國化工領域高質量發展故事的人才,也需要能讀懂國外化工領域最新科研成果的專業文獻并能促進我國在相關方面消化吸收的人才。因此,閱讀,無論是從語言學習的初衷來說,還是從化工領域人才在工作、交流等方面的深度應用來說,就顯得十分必要。化學工業出版社于2011年9月出版的《化工英語閱讀教程》(張媛媛、楊昌炎著,ISBN:9787122117205,定價:189元)在培養我國化工領域人才深度閱讀并理解國外化工領域的進展的相關文獻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在引導化工領域學生國外科研思路和國內科研思路方面具有開拓性作用。本書將理解化工專業詞匯與理解化工專業文獻進行了較好的結合,能起到詞匯類書籍所不具備的提高化工領域學生的整體思維、科學思維的作用。整體上,本書從化學基礎、化學工程、材料和精細化工、能源和環境保護、食品和生物化工等五大部分介紹了化工領域的專業詞匯。全書共18個單元,系統、概括地介紹了化工領域各細分學科的專業詞匯,能幫助學生提高專業知識,為后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內容上,本書詞匯覆蓋范圍廣,適合不同基礎的專業工作者學習,能引導學生較好地將專業學習和英語學習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促進學生從英語學習過渡到有效應用,提高交流能力和理解專業文獻的能力。本書第一部分,從化學基礎和化學家的層面介紹了化學領域應掌握的基礎知識。其中,專設章節介紹了我國化學工業的先驅———侯德榜。參照外文文獻介紹了以氯化鈉、二氧化碳、氨和水為原料,制取純堿,副產氯化銨的過程,即侯氏制堿法,又稱聯合制堿法。雖然內容及原理與中文相關介紹幾本一致,但通過外國文獻的相關表述,學生從中更能了解中國當時面臨的制堿窘境。侯氏制堿法的橫空出世,是侯德榜先生嚴謹求實、惟新是求的科學精神和協作同仁、吸收他國優秀成果的人文精神聯合激勵下的科技成果,使中國人生產出中國人自己的堿,給民族工業插上“翅膀”,進而使中國制堿業得以跨入世界先進行列。回顧歷史的同時,本書第一部分第五單元介紹了氣相色譜法這一測定血液酒精含量的方法。文章指出,乙醇具有易揮發性,運用空氣相色譜火焰離子化檢測器進行檢測,將之與乙醇對照品比較,在保留一段時間后,就可以進行定性分析了;以峰面積為依據,用內標法定量。測試步驟上,分為7步,其中,第2步———定性測試,在實際操作中,測試誤差在2%內,正常情況下,樣品內標物色譜峰正常但要無乙醇的色譜峰,否則的話,可以認為樣品中含有乙醇;必要時,針對不同的色譜條件,氣相色譜質譜法可以確證標物色譜峰正常,檢測結果為陰性時一般會顯示無乙醇的色譜峰。第二部分所選文章注重構建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化學工程的知識框架。系統介紹了化學工藝概論、化學工藝設計、化學工藝模型。化學工藝方面,本書指出,早起手工藝式的化學生產過程中,經驗起了重要的作用;現代生產技術介入后,經驗性的生產在化學物質轉換中仍然存在,但科學理論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
另外,本書立足高校教學實際,指出高等院校一般設有工業化學和化學工藝學兩門課程,這兩門課程在內容上相近。化學工業的趨勢在本篇文章中也有體現,即伴隨著大型化的化學工業生產日益普遍,一些副產物必須得到充分利用,因此,采用新原料路線和新催化劑(包括新反應)能促使能源消耗的降低,降低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進而實現生產自動化和要素配置最優化等。要做好化學工業設計,首先要弄清化學生產過程的主要步驟。一般來說,原料預處理或處理都是首要的,針對處理的工藝材料的不同,可分類別采用或凈化、或提濃、或混合、或乳化或粉碎(對固體原料)等多種處理方法;原材料處理后,就進入了化學工業的關鍵步驟———化學反應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要考慮氧化、還原、復分解、磺化、異構化、聚合、焙燒等不同的化學反應后所得到的混合物,還要考慮化學反應所需的溫度、壓力等各種條件,這樣做的目的是使該化學反應的轉化率和回收率合格;第二階段過后,就進入了產品制作階段,想要獲得合格的化學制品,分離出副產物或雜質是必不可少的步驟。本書結合上述步驟在教學和化學生產實際中的應用,指出了化學工藝設計的一般步驟,即設計準備、確定方法、流程設計、施工圖設計、車間布置、說明書編制等。其中,設計準備環節,作者指出了需要考慮的幾個要素:①對設計任務、設計內容比較熟悉,能夠全面理解課題提出的設計要求;②注重搜集資料,合理安排生產計劃和生產工藝過程控制計劃;③查閱以下資料:文獻資料,工藝路線、工藝流程和重點設備有關資料,并要十分明確相關資料的適用范圍,進行篩選;④要主動深入生產現場,進行調查研究,適時進行消化并歸類整理。化學工藝模型方面,作者在介紹中除了常規介紹外,還不忘一個重要的估算系統,這個系統能起到控制化學工藝模型的重要作用,這個系統中既包含了庫,也有估算關聯模型的物性估算系統,基礎物性數據(如分子量、密度、臨界壓力、臨界溫度、標準沸點、偏心因子等)存儲于該數據庫中,計算時可隨時調用;在計算狀態方程、液相活度系數的關聯式、熱焓和自由能的關聯式時,物性估算能給出匹配各種給定條件的方程。第三部分,作者對材料和精細化學品進行了詳細論述。論述中,作者就精細化學用品領域的新發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認為原來的定義———產量小、純度高、價格貴的化工產品,如醫藥、染料、涂料等,已經不適合我國跟上世界化工產業發展趨勢的步伐;我國在對精細化學用品進行歸類時,必須考慮歐美一些國家把產量小、按不同化學結構進行生產和銷售的化學物質,稱為精細化學品(finechemicals)等事實。當下,中國結合自身國情,把這兩類產品統稱為精細化學品,日本也是如此。本部分末尾,作者指出了精細化工的特點和發展趨勢,認為在發展傳統化學品的基礎上,在有余力的條件下,我國不妨采取間歇式生產工藝的形式,生產周期短、實用性強的高技術精細化工品,推動我國化工產業在高端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第四部分所選文章中,作者對我國目前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相當比重的煤化工著墨很重,從煤燃燒、煤的氣化、煤的液化等方面對我國煤化工產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傳統層面的煤燃燒,作者在所選文章中對煤燃燒原理及應用的講述富有生活氣息,例子舉得也很是恰當,這使本書顯示除了超脫專業教材的潛質,在化工知識普及領域興許也可以有一番作為。煤的氣化、液化是清潔用煤的技術結晶,本書所選文章指出,加氫氣化法可以使煤直接氣化。這種通過加氫裂化轉變為液體燃料的過程,生產過程中一般被稱為直接液化。這類液化的直接表現是:烴類分子分裂,成為幾個較小分子。
同樣,在煤的液化方面,生產過程中一般也有直接和間接兩種方法:間接液化———以煤為原料,先氣化制成合成氣,然后,通過催化劑作用將合成氣轉化成烴類燃料、醇類燃料和化學品的過程;直接液化則離不開催化劑的作用,這種催化劑的主要成分是氫氣。作者認為,氣化、液化后使用煤,不僅克服了直接燒固體煤熱率低、浪費大、釋放有害氣體等不足,實現了煤的高效利用,還在發電、加熱及化工合成中有極大應用。在日本,液化煤或將成為代替石油能源的“核心”。正是世界范圍內這種清潔使用能源的大趨勢,使我國不得不加大對煤氣化、液化的重視,保護環境的同時有利于提高我國能源的安全。第五部分,作者就生態和食品領域的化工應用進行了分析,在本部分開篇就提出了事物化學元素攝取量的評價問題。作者指出,“安全”是相對的,體現了一定條件下不同群體的不同攝入量個體差異,但我們要注重“平均劑量”這一概念,攝取量不宜超過“平均劑量”。平均劑量的選取則兼顧了能夠使這些特定毒性反應的動物數達到最多和該群動物對毒性反應性最高兩項指標。一般,達到這兩項標準時的毒量就是能夠引起實驗動物死亡的平均劑量。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規定的食品添加劑劑量肯定是大大少于這個“平均劑量”的,還有一點作者給我們提醒了,部分食品添加劑是天然提取的。一般對人體沒什么危害,因為都能參與人體新陳代謝,排出體外。本部分最后,作者介紹了食品輻照的相關情況,指出這種用特定物質對糧、蔬、果、肉、調味品、藥品等進行滅菌的做法,在生產中已經初現顯著效果。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生產的相關產品約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因為輻照能通過殺死食品和其中的昆蟲、它們的卵及幼蟲等方法消除危害全球人類健康的食源性疾病,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延長食品的貨架期。作者意在告訴我們,大膽地吃國家備書的用輻照方法保鮮的食品,這也是目前來說較先進的方法,我國在這個領域也已躋身世界前列,為居民舌尖上的安全做足了技術保障。本書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了解專業詞匯,在閱讀中從整體上對專業文獻有所把握。
當然,本書所列專業詞匯及篇幅只是化學領域英語閱讀的極小一部分,囊括化學領域英語閱讀的書籍也不具有存在的現實可能性。作者依據產生于實踐基礎上的科學的分類方法,把化學領域的英語閱讀盡可能地以簡練、涉及廣泛的方式列出,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好領略化學的魅力,對世界前沿化學技藝有初步的認識,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另外,放眼世界化學工業也不只是初步熟悉英語就能做到的,作者只是考慮到英語在全球使用的廣泛性和我國化學工業發展的現狀,提出了我國化學工作可以借鑒的部分先進制程和技術,至于其他語種,有余力的學生自然可以繼續學習,本書只是一個引子,旨在激發起學生和化工領域從業者濃厚的好奇心,培養能使我國化學工業站在全球價值鏈高端的人才,推動中國化學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
作者:李欣 單位: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