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一語文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后藝術時代”。在人類文明的不同時期,“藝術”的范圍、邊界、媒介,都在發生變化,經歷了“前藝術時代———藝術時代———后藝術時代”的范疇模式。前藝術時代“藝術世界”與“生活世界”緊密交織“,藝術”涵蓋的范圍極其廣闊,以生產勞動、生殖崇拜、圖騰崇拜、巫術祭祀的形式,以木石銅鐵這些簡單的媒介,創造了輝煌質樸的史前藝術。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藝術從物質生產勞動中分離出來,由“生產”轉成“創作”“,純藝術時代”來臨“,藝術”有了相對明晰的界限,相對固定的藝術媒介成為劃分藝術門類的重要指標,雕塑不外乎大理石、花崗巖、青銅等,繪畫不外乎帆布、紙張、油彩、水墨等,音樂不外乎聲音、節奏、旋律等。同時,藝術的“學科化”發展賦予了它自身的邊界,藝術家在自身領域堅守,經營象牙塔式的超越日常生活的藝術創作,用純而又純的繪畫、音樂、雕塑創作成就藝術經典。直至20世紀后半葉,隨著文化交流的頻繁和信息時代的來臨,進入了“后藝術時代”。二戰后的當代藝術家對自身的傳統創作不斷超越,消解了高雅藝術和通俗藝術的區別,摧毀了藝術與生活的藩籬,藝術在媒介、形式、觀念上不斷“穿墻越壁”“,藝術”從儀式化的祭壇上走下來,與日常生活、社會現實重新結盟,讓“后藝術時代”成為一個無所不在、無人不能的“藝術化生存”時代。
(二)“跨界”創作。法國藝評家讓-路易•普拉岱爾這樣形容20世紀下半葉的藝術創作:“它身上帶有了越來越多的悖論,無視越來越強烈的矛盾性,做出越來越出軌的舉動。它變得無以倫比地揮霍,以自身的豐富性打碎了美學范疇間的界限,破除了文化的種種高低貴賤之分。”①從二戰后六七十年代出現的消解藝術與生活界限,消解高雅藝術與通俗藝術分野的藝術實踐,至1990年代多元文化理念受到認可,藝術創作越來越開放,典型特征是媒介的多變、文化的多元以及觀念的多樣性。藝術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將圖象、文字、地圖、身體、行為等作為藝術媒介,藝術表達的手段大大增多并相互交錯。比如在美術領域,架上繪畫的主導地位開始松動,多媒體藝術、觀念藝術、繪畫與行為、影像裝置,不斷拓展美術創作的新領域。安迪•沃霍爾在商業社會繁榮完善的美國發現了“復制”和“商品”成為藝術品的可能性;大地藝術大師克里斯托夫婦投身“包裹藝術”,實現對后工業文化的思考;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以身體作為試驗材料,挑戰人類精神和肉體的極限……藝術作品不再局限于博物館空間中的靜態物質形式,而是一種向生活空間不斷滲透的、存在時間延續的、互動的觀念形態。
二、高校藝術教育的“學科化”與“兼容性”
美院學生往往具有嫻熟素描技法,音樂學院學生的樂理和主攻專業扎實,舞蹈學院學生都有過硬的形體功夫,但這都停留在“純美術”、“純音樂”、“純舞蹈”的范疇,其實這種方式并沒有根本解決藝術與新型社會形態需求的關系,現代藝術教育還需要涉及到“大藝術”的概念。從分門別類的“純藝術”到海納百川的“大藝術”,從“一元化”到“多元化”,從“象牙塔”創作到滲透現代生活各個領域,高等院校藝術教育應具備“兼容性”,培養具有獨立思考、富于創造力的人,具有開闊視野、富有預見性的人,具有極強適應性、能進入社會各個領域的人。
當然,傳統的藝術教育也需要被保留,專業基礎教學、技能教育也有其必要性。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觀念藝術的潮流中,“繪畫的死亡”曾經一度成為藝術界流行的看法,不過到1970年代晚期,人們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傳統的藝術形式上來,恢復在觀念藝術的“時尚”中被遺忘的神話、記憶、幻想以及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而美國的藝術家則試圖擺脫極少主義缺乏感情的形式以及觀念藝術過分理性的傾向,重新恢復感性的力量。多元時代的藝術創作應呈現多元放恣的藝術形態,藝術教育不能與傳統經典完全割裂,而“格式化”的單一專業技能教學模式顯然不符合當代世界的發展。
“純藝術”勢必會被保留,也需要有人繼承,而新領域的藝術開拓也是不可阻擋的潮流。國內許多藝術院校在實施傳統教學時,對當代藝術存在一定程度的警惕,甚至把傳統藝術與之對立起來,這種保守的姿態顯然違背了藝術教育的本性。新興媒體藝術的發展,已成為衡量各國藝術教育水準和創意產業活力的重要指標。2005年,中央美術學院成立實驗藝術系,率先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體系中以具體的媒介形式劃分專業的傳統,實驗藝術系偏重培養學生靈活恰當地運用各種形式語言和材料媒體的能力,將綜合材料、裝置、影像等多種藝術形式植入課程,探索實驗藝術的學院化教育模式。
三、高校藝術教育的跨學科延伸視野
(一)藝術教育的社會文化延伸。藝術在當代所涉及的問題,已不僅僅是一個純粹的藝術本體問題了,它的問題涉及媒體、制作、產品、社會語境等諸多領域。在這種語境之下,高等學校的藝術教育也需要符合這種藝術發展趨勢,加強對藝術和社會文化之間關系的探討。二十世紀德國前衛藝術大師波伊斯曾提出“人人都是藝術家”的理念,這句話也成為后現代藝術的經典口號。他認為可以把一切媒介和人類的行為都囊括到藝術的概念中來,提出“擴展的藝術概念”和“社會雕塑”理論。波伊斯把他的課堂變成一個向所有人開放并能夠使學生全面塑造自己的場所,認為“學校必須成為某種意義上的教育機構。教育應該是對人的全面塑造。人必須被正確塑造,也就是說他必須被‘揉透’,他是可塑的,可雕的”。②波伊斯將藝術視為是一種改造社會、提升精神的力量,并為藝術干預社會開辟了道路。從此,藝術家必須是一個手工者的歷史宣告結束,他們不再是單純地畫一張美麗的畫,彈一首優美的曲,他們要改變生活,改變思想,改變社會。對于接受高等藝術教育的學生來說,當下的關注點不應局限于藝術概念和藝術體制的問題,而是從社會學和人類學的意義上來展開自己的思考。因此,高等院校藝術教育,在量化的技法教學和扎實的史論教學外,還應具有開闊的社會學、文化學、心理學、政治學的延伸教育,讓學生在當今龐大多元的藝術體系中具備廣博的人文視野和深厚的社會關懷。
1.大量運用含有具體信息的詞匯
消費者購買某種商品往往是出于的某種生活需要,而這種商品的性能與價值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問題,因此在對某種商品進行宣傳時,需要恰當運用含有具體信息的詞匯,這樣消費者才能對該產品的質量、性能、用途等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例如下面這則吸塵器廣告:Пылесос...мощный,какслон,лёгкий,какперо,бесшумный,какрыба,экономичный,какпримернаяжена.這則廣告中使用含有具體信息的какслон,какперо,какрыба,какпримернаяжена等詞匯做定語,就十分巧妙地體現出了該吸塵器的具體特征,同時也吸引了消費者的注意。
2.巧用具有美好意義的詞匯
含有美好意義的詞匯能給人帶來美好的心情,能夠喚起消費者對美好事物的幻想。例如下面這則廣告標題:Улыбнитесь!Снимаю!Улыбкаихоршеенастроение-лучшийпорядоквНовомгоду!不僅很好地展現出該產品的真實質量,而且滿足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真可謂“花錢買個好心情”。
3.使用縮略語
在商務廣告的翻譯過程中,使用縮略語不僅符合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習慣,同時能夠節約篇幅,減少版面開支。請看一則帶縮略語的廣告:АВИАПЕРЕВОЗКИВЕВРОПУСамыенизкиецены,МыотправимВаштоварвсегозаодиндень!60тоннвнеделю!Любоеместоназначения-пожалуйста!KDCKazakstanDistributionCompany.
二、漢譯俄句法層面
1.使用簡單句、不完全句、省略結構商務廣告中適當使用簡單句、不完全句、省略結構,不僅能夠強調句義,強化句子的節奏感,而且能夠使廣告篇章朗朗上口。從而能夠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激發其購買欲望。例如:Широкийвыбортовара.Формаоплаты-любая.Оптомимелкимоптом.ТоварысоскладавМсокве.
2.巧用疑問句
為了使商務廣告語更加生動、形象,常常會使用具有簡明易懂、表現力強、感染力大的疑問句。例如:Вамнужны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е,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ибезотказные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ыемашиныиорудия?Плуги,культиваторы,лущильники...
3.適當運用感嘆句
在商務廣告中使用感嘆句能夠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愿望。例如:Миллион-заидею!
4.妙用祈使句
在商務廣告的翻譯過程中使用祈使句能夠使廣告直接面對消費者。同時也使消費者對所宣傳的產品產生親切感。例如:Представьтесебесмыслэтихособенностей!
5.使用無人稱句、不定人稱句
在各種服務性商務廣告中,消費者的注意力并非停留在行為發出者,而在于行為本身。因此,要吸引消費者注意力,就必須大量使用無人稱句、不定人稱句。例如:Музыкальныйинструментможновзятьналюбойсрок.Оплатавполнедоступна.Вательепредложатнавыборпианиноироялиразличныхмарок..
6.恰當運用稱名句
商務廣告中的稱名句能夠突出強調所宣傳產品的質量。例如:Дляпроизводствапогрузочно-разгрузочныхработ,строительныхимонтажныхработ.
三、漢譯俄修辭層面
1.大量運用比喻
在商務廣告的翻譯過程中大量使用比喻修辭手法,能夠使廣告語言更加生動、形象,并且能夠更加逼真、形象地展現出所宣傳產品的具體信息。例如:Редкийибесценныйдар,какиженщина,которуюВылюбите.
2.巧用擬人手法
在對某種商品進行宣傳時,為了樹立鮮明的廣告形象,在翻譯過程中,恰當運用擬人手法,不僅能夠賦予廣告語以人的情感、性情和能力,還可以增強廣告語的感彩。請看АРТЕМ家具的一則廣告:Онапрощаетвсемоислабостиизнает,чтоялюблюлёжа.
3.妙用雙關語
為了增強某種產品的宣傳效果,在廣告語的翻譯過程中常常使用雙關語(каламбур),不僅能夠吸引消費者的注意,還能夠使消費者增強對該產品的理解。例如下面這則航空公司廣告:Обслуживаниенавысоте.文中высота具有“空中”和“高水平”兩層含義,不僅展現出該廣告的宣傳對象,而且鮮明地體現出了該航空公司一流的服務質量。
4.恰當運用夸張
在對商務廣告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常常刻意對某種產品進行夸張性的描述,增加廣告語的幽默效果,吸引消費者,刺激消費者購買該產品。例如:Длятех,ктохочетсоревноватьсясдельфинамивскорости,заводспортивныхрезиновыхизделийподготовилинтересныеновинки.(運動器材廣告)
5.巧用對照
為了增強廣告語的可讀性和美感,在商務廣告翻譯過程中要適當使用正反對照形式,強調所宣傳產品的的優點,展現出該產品的獨特優勢。例如:Позвонитенам,когдаустанете...Житьвкаменн-омвеке,потомучтосовременныйбизнестребуетцивилизованныхусловий.
6.使用平行結構
為了體現一則廣告的音韻美與表現力,在商務廣告的翻譯過程中恰當使用平行結構,不僅能夠加強語氣、渲染氣氛,還可以向消費者展現節奏和諧、感情奔放的句子特征,從而吸引消費者注意。例如:Слушаянас,Выпроведётевечервкомпанииумныхивнимательныхсобеседников...Слушаянас,Выузнаетемногоновогоофилософии,политике,медицинеиискусстве...Слушаянас,Выстанетедобрее...
7.使用層遞手法
為了增強廣告語的勸說功能,要巧用層遞手法,增強廣告語的說服力。例如:Какаясамаясчатливаяпоравжизни?-Правильно,детство.Авдетстве-конечно,Новыйгодиканикулы.Пораотправлятьсявпутешествие!該廣告從“人生最幸福的時刻”—“童年”—“新年和假期”,意義一層比一層具體,最后發出號召:“該去履行啦!”順理成章,很有說服力。
8.使用省略
關鍵詞:商業廣告翻譯策略最佳關聯
一、商業廣告
廣告的定義甚多,到目前為止,各國學者給廣告所下的定義都不盡相同,美國廣告主協會關于廣告的定義是:“廣告是付費的大眾傳播,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傳遞情報,改變人們對廣告商品的態度,誘發其行動而使廣告主獲得利益。”根據這一定義,筆者認為,廣告應具備傳遞信息的信息功能,誘發廣告受眾在獲取信息后做出廣告所期望的反應的誘導功能,以及對商品進行粉飾美化的美感功能和表情功能。其中誘導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其他各種功能都是為誘導功能服務,都在努力使廣告起到最大的誘導說服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廣告的商業效應。
由于廣告文體是一種具有極高商業價值的實用文體,有些學者指出,一則成功的廣告應該符合ACCA原則,即認識(awareness)、理解(comprehensive)、說服(conviction)、行動(action)。這是因為,在當今的信息社會里一則廣告能否吸引廣告受眾的注意和認識是導致廣告成敗的關鍵。同時,廣告必須易于理解,便于記憶,否則就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關聯理論
關聯理論(relevancetheory)是西方語言學家Sperber和Wilson基于Grice的關聯準則而提出的認知語用學理論。Sperber和Wilson(1986)認為,語言的交際是一個明示——推理過程而不是傳統交際理論的編碼——解碼過程。關聯理論的核心就是尋求最佳關聯性原則,即人類的交際行為都會產生一個最佳相關性的期待,接受者要確定交際者的交際意圖,就必須在交際雙方共知的認知環境中找到對方話語和語境之間的最佳關聯,通過推理推斷出語境的暗含意義,從而獲取語境效果,達到交際的目的。關聯理論中的關聯并不是一個絕對值,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關聯性的強弱取決于認知努力和語境效果。在同等條件下,認知努力越小,語境效果越大,則關聯性越強。但在整個語言交際過程中,接受者需要的并不是最大關聯(即以最小的認知努力得到最大的語境效果),而是最佳關聯,即接受者希望能不用花費不必要的努力便可以從中得到足夠的語境效果,并據此推導出說話者的交際意圖。作為交際的翻譯,在原語的理解和翻譯過程中人們對語碼的選擇所依賴的也是關聯性,原交際者和譯者構成了交際的雙方,譯者從原交際者明示的交際行為中尋找出最佳關聯,通過推理形成對原語文本的理解;譯者和譯語接受者又構成交際的另一雙方,譯者通過譯語文本把自己對原語文本的理解傳遞給譯語接受者,從而使譯語接受者能夠推導出原交際者的交際意圖。正如Gutt所指出,“成功的譯文就是譯者確保譯文中交際者的意圖和接受者的期待與原文一致。”譯者要傳達的并不是原語文本的文字本身,而是原語文本所代表的原交際者的交際意圖。因此,在翻譯過程中也就大可不必拘泥于形式上的句法與詞匯層面的等同。三、關聯理論在商業廣告翻譯的指導意義
從認知語用學的角度來講,廣告是交際者(廣告主)誘導和說服交際接受者(廣告受眾)接受其產品、服務等的言語行為。在交際過程中,人們總是用最小的認知努力來獲取最大的語境效果的,廣告受眾一般很少會花大量的時間來仔細研讀廣告,因此廣告必須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吸引住廣告受眾,并應迅速說服他們做出購買的行動。這樣一來,在交際雙方共享的認知環境下,一些對交際雙方而言不言自明的東西常常會被省去。而對于不同文化之間的語言交際,由于交際雙方的文化背景知識各不相同,缺乏共享的認知環境,消費者只能通過譯者對廣告主交際意圖的推斷,在譯者和消費者共有的背景知識下,接受原交際者的交際意圖。只有基于這種共有的背景知識,原交際者才有可能與接受者進行交際,并認為接受者會理解其交際意圖,也正是基于這種共有知識,接受者才可能正確理解原交際者的交際意圖。這就要求譯者在進行廣告翻譯時,打破原語廣告詞和句這些屬于語言層次的東西的束縛,從原交際者(廣告主)明示的交際行為中尋求出最佳關聯性,然后在譯者和譯語接受者(廣告受眾)共知的認知環境下傳遞給譯語接受者,實現原交際者的意圖,誘導廣告受眾接受其產品或服務。一則廣告之所以成功,可以說是因為交際者與接受者之間達成了一種較為和諧的默契。這種默契是基于交際雙方在共享的認知環境下得以實現的。
因此,在翻譯時就不能只停留在廣告的詞和句的語言層面上了,而應在原廣告詞語與原語語境之間尋找出他們最佳關聯性,然后將原廣告的意圖傳遞給譯語接受者。盡管譯文在形式上與原文相差甚遠,但正如德國功能派譯論家Reiss和Vermeer所指出的,“翻譯的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廣告是一種特殊的交際行為,幾乎所有的廣告都可以看作是一種誘導說服性的言語行為。從認知語用學的角度來講,廣告是一種語用行為。因此我們在研究廣告翻譯時,不能將其等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翻譯,不能單純用傳統的翻譯理論來對其進行指導。關聯理論雖然不是翻譯理論,只是認知語用學的理論,但它卻能有效地闡釋廣告翻譯,指導翻譯的實踐。只要運用得當,它能夠起到傳統翻譯理論難以達到的積極效果。
參考文獻:
[1]趙靜:廣告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3
就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材的出版而言,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13號《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以及2006年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等的陸續頒布,對普通高校開設公共藝術課程的性質、目標、設置、保障等均做出了法制性的規定,而且許多普通高校在中長期發展規劃中也專門研究設計了公共藝術課程的建設方向,使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材的編寫出版逐步走上正軌。迄今有一定影響的教材主要包括:(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起陸續出版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系列教材,其中包括呂藝生等著的《舞蹈鑒賞》,周秦、劉秀梅、張福海著的《戲劇鑒賞》等;(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起陸續出版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系列教材,其中包括馮雙白著的《舞蹈鑒賞》等;(三)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起陸續出版的普通高校人文素質教育通用教材,包括吳貽弓、李亦中著的《影視藝術鑒賞》等;(四)其他出版社出版的相關教材,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李中會編《舞蹈鑒賞》,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劉禎編《戲曲鑒賞》等等。以上教材的出版起到了填補空白的作用,但也因此帶有明顯的時代特點。首先,大多出版于2006年《方案》頒布之后,并沿用了《方案》對八門教材的定名。其次,由于時間所限,基本還沒有出齊。再次,由于還處在探索之中,故教材體系上差異較大,有的是按歷史的順序,有的是按理論的邏輯,有的是按區域劃分,還有的偏重具體藝術作品的鑒賞;此外,已出版教材并沒有經過大范圍使用的檢驗,教材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還沒有充分顯現。有鑒于此,對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材進行整合及權威修訂和出版仍是一個緊迫的任務。
二、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教材出版的方案設想
(一)按照國家要求出版高質量的八門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系列教材
《方案》中列舉了八門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藝術導論、音樂鑒賞、美術鑒賞、影視鑒賞、戲劇鑒賞、舞蹈鑒賞、書法鑒賞、戲曲鑒賞。同時該方案要求教育部部屬學校、“211工程”學校,以及省屬重點學校應開足開齊上述課程,其他學校應努力創造條件盡快予以開設。對此,首先應著重開展這八門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的教材建設。對于教材的編寫原則,既應當適當考慮各藝術門類知識的完整性,將各藝術門類的歷史演進、基本知識、經典作品按其內在的邏輯架構反映出來,做到整體結構科學合理;也應當充分考慮非藝術專業學生的接受能力,使教材深入淺出、點到即止,力求做到專業知識通俗化,充分做到有廣度、有深度、有難度、進退有度,學生愛學,學后受益。對于教材的編撰方案,侯春瑩、王慶華撰文提出了公共藝術教材編撰的三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將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欣賞教材的編寫,共同構筑在相同的一個平臺,亦即將這四大門類藝術教材分別編寫出一套自身相對完整的課堂教學用書;第二種方案是將四大門類的教材編寫在同一種書中;第三種方案是編撰制作藝術課程的電子教材。這一意見提出了可以借鑒的思路。總的來講,根據教育部文件精神,考慮到不同藝術門類的差異性,我們認為應以八門課教材各自獨立、作為系列叢書出版為好,這樣便于編撰出版和學生把握。對于教材的出版方案,我們認為應由教育部牽頭,組織相關領域權威專家形成不同課程的編寫組,在充分了解不同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特點、問題、需要的基礎上,爭取兼顧不同類別高校、不同專業類型學生的實際情況,吸取現有教材所長,編寫出知識全面規范、內容詳略得當、程度深淺兼顧、圖書與電子出版物并舉的教材體系。同時在使用中不斷吸收各方面意見,及時加以修訂。此外,考慮到學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一般安排在低年級學生學習任務中的實際,應選取目前高校開設較普遍的課程如音樂鑒賞、美術鑒賞、影視鑒賞等的教材加緊進行規范建設并出版,以盡快滿足學生的需要。
(二)重視出版具有特色的藝術任意性選修課程或系列專題講座教材
《方案》還要求各高校可根據本校學科建設、所在地域教育資源的優勢以及教師的特長和研究成果,開設各種具有特色的藝術任意性選修課程或系列專題講座,以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和需求。并明確要求,有條件的學校應將任意性選修課程納入學分管理。根據高校目前的教學情況,任意性選修課程一般包括:作品賞析類中的《交響音樂賞析》《民間藝術賞析》等;藝術史論類中的《中國音樂簡史》《外國美術簡史》等;藝術批評類中的《當代影視評論》《現代藝術評論》等;藝術實踐類中的《合唱藝術》《DV制作》等。此外,還應開設的一些突出地方特色的藝術課程有《地方戲曲》《民間美術》等。這些課程的學生需求雖然不如八門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那樣普遍,但是更能適應學生興趣,更有利于挖掘學生潛力,實現交叉創新,因此也要高度重視。為此,出版社應根據自己專業編輯人員的實際,適當出版部分體現學科、地域和師資特色的藝術任意性選修課程或系列專題講座教材,供教師和學生之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能夠把各地特色音樂、戲劇、舞蹈、手工藝術等形成系列入門級的教材,供大學生選擇學習,可以極大豐富高校公共藝術課的內容,對于擴大傳統藝術形式的社會影響,促進其傳承均具有積極作用。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應把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戲劇、舞蹈等納入教材體系,以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藝術素養。
(三)把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輔助讀物出版納入出版議事日程
藝術教育課程電子教材的編撰制作也是教材出版的重要內容。原則上,系列教材的各分冊都應配有完備的電腦教學課件,以適應信息時代知識學習的需要。電子教科書具有容量大、教學直觀和聲音、圖文并茂的立體交叉應用的特點,并且不受時空的限制,既可集中教學、課堂講授,又可以進行網上分散的教學。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藝術類學科更需要音像教學作為直觀配套手段,通過播放大量的音頻、視頻內容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即便一般常規的藝術教學不使用電子教材授課,制作電子課件和配套音像資料也是很有必要的。在電子教科書的編撰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在強調藝術教師提高對電腦軟件的熟練應用能力的基礎上,注重與計算機教師配合完成教科書的編撰制作。二是編撰電子教科書既要根據電子教科書自身編輯的特點規律,又要兼顧到運用教材授課的邏輯規律;既要體現電子教科書自身編輯的容量大和立體效果強的特點,又要兼顧到公共藝術教育是普及教育的特殊性,注重編纂教材的主次、繁略。總之,多樣化的電子教材對公共藝術課程教學起著重要的輔作用,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避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喜歡藝術但不喜歡上藝術課的情形。此外,還要關注那些承載藝術教育技能實踐環節的藝術團、第二課堂、興趣小組等的技能課的教材出版,這些課程科目繁多、特點各異,各高校可因校、因師、因生而異,編寫出適合本校學生具體情況的、適用于素質能力教學特點的教材、講義或教案規劃。
(四)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教材出版應注意處理好若干重要關系
1、藝術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
優秀的藝術作品往往也是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它們能夠加深受教育者對祖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了解,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受教育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從而生動、深刻、有效地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進步的音樂最能激發群眾的革命熱情和愛國主義情懷,藝術教育是對大學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音樂可以調節心理"使學生身心愉悅精神振奮。例如聽貝多芬的音樂能使人找到一種向上的力量"欣賞民族風格的音樂作品"如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更能起到催人奮進"升華情感的作用。
2、藝術教育可以促進學生智力發展
實踐證明"藝術可以使人的心態產生變化可以升華思維和理智產生激情,這種超越語言和文學層次的理性認識不僅可以開闊知識視野而且可以使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相結合,促進左腦和右腦的互補作用。
這也體現了藝術對智能的滲透作用和特殊功能。
3、藝術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審美力
藝術的美可使學生很快建立學習的興趣"使其主動學習"也就是所謂的志趣"這樣逐漸深入思想生活等等"也就有了相應的情感表現!久而久之"使心理上磨練出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熱情積極從容不迫的優良氣質。
二、當前我國普通高校藝術教育的現狀
由于受經濟發展水平、教育體制、社會環境以及思想觀念等方面的影響,我國目前的藝術教育基礎還是比較薄弱的,尤其是學生的藝術素養普遍較低。這里所說的高等藝術教育,不能狹隘地理解為培養專門藝術人才的專業教育,它泛指對所有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的藝術教育。當前高校藝術專業教育存在的如下問題:
1、培養目標不夠明確
課程設置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是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核心環節。目前大多數院校在課程設置、師資培養和引導方向上基本沿用的是培養專職演員的教學模式,這在某種程度上把即將畢業的學生導向了兩個方面:自以為本人在某專業上很優越而不愿從教,于是改行到了其他演職單位;到了中小學從教后才發現,由于原來在高校學得太專一,故無法勝任中小學多元化的音樂教學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2、課程設置單一,缺少與相關學科的銜接
藝術教學不僅要弘揚我國民族音樂藝術文化,還要關注世界多元文化;不僅要提高專業素質,還要加強相關學科的綜合學習,要與文學、歷史、民族、宗教、民俗等緊密聯系,使音樂藝術的人文內涵更加豐富和鮮明。目前,音樂藝術教育培養目標實際上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隨著當今社會各學科相互滲透、相互接入的發展趨勢。未來的學生只有具備包括科學文化在內的綜合素質才有可能成為合格的“音樂藝術人”。
3、教材選用繁雜
高等院校音樂藝術教材的選用沒有一定的標準"基本上由教師根據自己的愛好選用相應的教材"另外在教材的建設上"與基礎教育中音樂教材建設相比"數量極其匱乏"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都相去甚遠并且質量也令人擔憂。
4、所開設的課程大部分重技不重藝,缺少開發學生創新創作能力的課程
藝術教育不應只重技術,應更加注重人文內涵。藝術教育首先是對美的感受和理解,要在循序漸進中獲得自身修養的提高,而不應帶有功利色彩。一定要注重其人文內涵,要使人感受到人生的美,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這才是美育的靈魂。如果沒有這個靈魂,單純地學技術,這樣的培養就不是藝術教育,更不是美育。藝術是一門研究性學科,更是一門開發學生創新創作能力的學科。藝術的學習確需一定的天賦,更需要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創造是藝術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而目前藝術專業課程設置及教學中缺乏能開發學生創新創作能力的課程。
三、高校藝術教育的改革對策
1、深化藝術教育體系改革
高校藝術教育具有很強的自主性,現代高校藝術教育的任務是在藝術教育課程和課外文化活動中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為實現教育目標,高校應積極開展各種文化教育活動,根據學生的需求開展不同的選修課程.廣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深化藝術教育體制改革高校首先應在國家相關法律的指導下進行課程設置和完善,使藝術課程與時展以及學生的興趣接軌.其次,高校應因地制宜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課程,使學生充分感受本地區優秀文化培養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再次學校應實現課內外的結合為學生創設一個整體的綜合的藝術學習氛圍".
2、建立合理的教學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普通高校音樂藝術專業課程與專業音樂藝術學院的課程是不同的,專業音樂學院的培養目標是專業音樂人才,普通高校培養的是綜合型人才,培養高校學生全面發展。普通高校應該建立合理的、科學的、完善的音樂藝術專業教學體制,加強學生的音樂藝術綜合應用能力。教師的教學質量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生的發展,要想提高普通高校音樂藝術教學質量,必須加強音樂藝術教師的專業性,提高教師的素養,提高教師理論專業知識水平以及專業技能。
3、學習教材應和諧統一
在課堂中要選擇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的教材在教材的建設上應注重與其他學科教材在知識內容"邏輯體系上的銜接。同時還要體現對當代大學生的全方位技能教育為目的,教材中應充分考慮到各類大學生的特點,多選擇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教學內容,以學生音樂藝術審美能力審美素質的發展為本。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興趣愛好,使學生學會鑒賞音樂藝術體驗音樂藝術。涉及的內容盡可能的全面豐富盡可能的滿足各類高職大學生的需求。
4、拓寬專業渠道,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
作者:梁淑君 單位: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學生了解外貿信函的常用格式和組成部分,通曉各個交易環節的常用專業術語、句型和慣用表達法,掌握各類信函的結構特點和行文特點,掌握外貿函電的語言規范性,能夠熟練撰寫交易各環節的函電,在不同的交易環節通過函電實現相應的業務目的,從而為從事與外貿相關的工作打下基礎。拋錨式教學模式這里的“拋錨”,指的是教師把真實的問題或事例作為錨,引導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并理解事物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拋錨式也稱為情境式教學,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以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真實環境中,通過獲取直接經驗來學習,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在外貿英語函電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圖解的形式來講授各個外貿流程,使內容更直觀,學生更易理解和掌握。現在的進出口業務交往中,通訊大都通過電子郵件和傳真進行。
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先進的多媒體和網絡技術作為認知工具,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現象。采用大量真實的函電素材演示,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進行業務角色扮演。學生根據任務分組協作,共同構建問題的意義。教師可以把學生兩人分為一組,分別扮演賣方和買方,讓學生在協作中真切感受到外貿磋商的全過程,并建構認知圖式。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促進者,發揮啟發、引導的作用。而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下校正自己對新知識的意義建構。運用外貿模擬軟件為平臺,為學生設置形象、直觀的工作情境。比如使用VTOLW(VirtualTradeOnlineWriting:虛擬貿易在線寫作)軟件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外貿業務流程有效地激發聯想,在各個環節中動手進行函電寫作。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從模擬中獲得體會和感悟,達到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目的。安排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到外貿進出口企業實習,實際操作外貿業務往來的函電,為學習提供社會文化背景支持。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到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完成并深化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情境式教學使每位學生都參與到實踐中來。教師對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點評,并作相應的引導和總結。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在教師的幫助下深化了認識,把外貿知識轉化為外貿技能,促進意義建構的完成。隨機進入教學模式對同一內容的學習要在不同時間以不同方式多次進行,每次的情境都是從不同角度表現學習主題,以使學生對概念知識獲得新的理解,建構學習內容的意義。在外貿英語函電的教學中,教師可設計一些關于常用的固定表達法和專業術語的強化練習,提高重點內容的復現率,加深學生對相關內容的認識。
在練習中提供一些進出口業務過程中的常見錯誤例子,引導學生發現錯誤、更正錯誤,促進學生思維,促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意義適當增加模擬實訓,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應用所學的內容,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實際操作能力。外貿英語函電的校內實訓以不同的行業為模塊,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熟悉將來就業可能從事的工作領域,引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以汽車配件的出口業務為導向,貫通整個外貿函電實訓過程。講解目前廣東地區汽車配件出口主要種類,以及出口面向的主要國家和地區,使學生對汽車配件這一具體的行業的出口業務流程有一定的了解。類似的,教師還可以依據當地市場的需求為導向,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設計更多的函電實訓模塊,比如餐具、玩具、服裝等。通過對進出口業務各個環節的函電操作實踐,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中的經驗去理解、去同化、去建構新知識。以行業帶動項目,強調高職高專課程的職業功能性。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大幅度提高,加強對未來職業的適應能力,而且可以檢驗是否真正掌握了各環節的知識點,是否達到意義建構的要求。
關鍵詞:廣告語;施為性意義;策略
0引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進一步加快,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凸現,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國門,通過廣告進行宣傳,樹立自己的企業和品牌形象,參與國際競爭。而廣告是通過運用各種語言技巧,吸引消費者的注意,激發他們產生購買欲望,從而付諸行動的一種商業行為。英語廣告語言的研究,對我國企業躋身國際市場,加強國際競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根據語言哲學家Austin的言語行為理論觀點,話段有兩種不同的意義,一是命題意義(propositionalmeaning),即話段的基本字面意義。二是施為性意義illocutionarymeaning),也叫施為力,指話段對聽話人/讀者的影響。因此,一段廣告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廣告語(話段)所產生的施為性意義的強弱,即廣告語對聽話人/讀者產生的影響的大小。本文試圖通過對英語廣告語言所使用的詞匯、修辭、句法等幾個方面進行舉例分析,來探討加強英語廣告語施為性意義的策略,以與同行共饗。
1詞匯策略
廣告英語有別于普通英語,其用詞可超出英語語言本身的約束。為了使廣告更具感彩和感染力,廣告創作人員可采用各種詞匯手段,如詞類轉化、創造新詞、重復詞匯等來吸引公眾的注意,加強廣告語的施為性意義。
1.1詞類轉化通過巧妙地運用詞類轉化,如名詞用作動詞,或同一單詞在同一句話中不同詞性的轉化而產生不同的意義,能使廣告更具新意,從而產生出人意料的效果。如:
IChocolateYou.愛巧克力喲!(LG手機廣告)
此廣告通過“chocolate”一詞的詞類轉化(名詞用作動詞),不但點出了LG(KG90)手機的獨特“巧克力”外表,還在視覺和聽覺上給消費者以強烈的印象,能有效地引起消費者的注意。
AskforMore.(摩爾香煙廣告)
廣告通過"more"一詞的詞類轉換,形成意義雙關。"more"作為副詞,意為"更多",由此產生的廣告意義為"再來一支"。"More"大寫后成為名詞,變為摩爾香煙品牌,由此廣告意義轉變為"吸摩爾香煙"。廣告不僅宣傳了商品的品牌,對消費者還有勸購的作用。
1.2創造新詞把人們熟悉的詞故意拼錯而形成新詞,使新詞不失原意,更添新義,能賦予廣告極大的魅力。如:
TheOrangemostestDrinkintheWorld.世界上最最純正的橙汁飲料。
此廣告把most和est兩個表示形容詞最高級的部分和orange拼在一起,形成了新詞“Orangemostest”,不但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還暗示出了此種飲料的高濃度、高質量的特點。
WeKnowEggsactlyHowtoSellEggs.
廣告中"Eggsactly"是"exactly"一詞的諧音拼法變異,并與后面的Eggs形成呼應,這種別出心裁的拼詞方法,能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3重復詞匯一個單詞在廣告中反復出現,不僅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還能使廣告讀起來朗朗上口。如:
FromSharpMinds,ComeSharpProducts.夏普產品來自智慧的結晶。
本廣告通過“Sharp”一詞的重復使用,不但讓人記住了“Sharp”這個品牌,還使消費者把夏普這一品牌與“精明、智慧”(Sharp的詞義)聯想到一起。起到非常好的宣傳效果。
MakeTimeforTime.為《時代》創造時間。
"Time"一詞的反復出現,使人記憶深刻。有勸人們擠時間欣賞《時代》雜志的作用。
2修辭策略
在廣告中恰當地使用修辭格會喚起人們的審美情趣,產生有效的促銷效果,同時也能增加廣告的生動性和趣味性。英語廣告中雙關、擬人、對比、仿擬、比喻、夸張等修辭格的使用能有效地加強廣告語的施為力。
2.1雙關
雙關就是巧妙利用英語中許多詞具有諧音、多義的特點,在同一句話中同時表達兩層不同的含義,能使廣告語言產生活潑、詼諧、新奇、委婉的效果。如:
SpoilYourselfandnotYourFigure.盡情享受,不增體重。(Weight-Watcher冰淇淋)
此廣告中使用“Spoil”一詞的語義雙關。“SpoilYourself”意為“盡興”,而“spoilone’sfigure”意為“破壞了體形”。廣告的一語雙關能使減肥者在輕松幽默的語氣中接受該產品。
2.2擬人擬人是通過賦予商品以人的言行、思想或感情,使廣告語充滿人情味,以縮短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如:
Don’tcry.We’llrepairit.皮包修理商廣告
廣告商把皮包賦予了人類“哭”的行為,表達了修理商的愛心。使消費者更愿意接受其服務。
2.3對比對比是通過將兩物作比,意在揭示彼此的不同點,從而突出自己產品的特點。但如在同一點上進行比較,就暗示商品存在優劣之差,表達不恰當,很容易違反《廣告法》,因此,廣告中采用對比手法時,最好采用泛比,以避免其它商家對號入座。如:
Fewcarsareaswell-balancedasaBMW.寶馬汽車廣告
此廣告通過比較突出了寶馬汽車平衡性能優良這一特點,同時,因為是泛比,其它汽車生產商也不會對號入座。
2.4仿擬
仿擬是通過套用人們熟悉的諺語、格言、名句等使其產生一種新意,從而達到標新立異、加深印象的效果。
Notallcarsarecreatedequal.三菱汽車廣告
套用了《美國獨立宣言》中人們熟悉的“Allmenarecreatedequal.”一句。
2.5比喻比喻是通過文學藝術手段,把商品喻作另一種人們熟悉的東西,使消費者產生聯想,從而更容易接受該產品。
Yourchild’sfeetarelikeputtyinyourmother’shands.KEDS童鞋廣告
廣告把兒童鞋喻作母親的手,讓消費者把柔軟、舒適的童鞋與母親的手的溫暖產生聯想,從而使消費者更愿意接受其產品。
2.6夸張為了取得強烈的修辭效果,把被描述的產品進行藝術性的渲染和夸大,能有效地突出廣告的效果。
Wherethereisaway,thereisaToyota.
廣告通過夸張手法把豐田車遍布全世界(銷量大而廣)這一特點進行了渲染。同時,廣告還套用了諺語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使廣告效果更加突出。
3句法策略
由于廣告費用極其昂貴,廣告撰稿人必須想方設法采用濃縮精煉的語言,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把盡可能多的信息傳達給受眾。這也是英語廣告中簡單句、祈使句、省略句等使用廣泛的原因。
3.1采用簡單句
Oh,Isee!(OIC眼鏡公司廣告)
寥寥三個字,既傳遞了眼鏡能增強視力這一性能,其讀音又與公司商標“OIC”諧音,語言簡單而又風趣。
3.2采用祈使句祈使句語言果斷,具有很強的感召力,能使消費者產生馬上行動的沖動,能達到很強的廣告效果。如:
(1)Turniton!(Puma廣告)
(2)Justdoit!(耐克運動鞋)
3.3采用省略句
省略句結構簡單,語言自然,能使廣告用有限的篇幅傳達盡量多的產品信息。如:
(1)Goodtothelastdrop!(麥斯維爾咖啡)
(2)Borntoshine!(LG手機)
3.4采用疑問句
疑問句口語色彩濃厚,既淺顯易懂,又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如:
(1)Wheredoyouwanttogotoday?(Microsoft)
(2)Howtosaveonfoodcost?
3.5采用主動句,盡量避免被動句與被動句相比,主動句有兩大功能。第一,因為主動句是對信息的客觀描述,能顯示信息的真實性與權威性;第二,主動句能體現語言主體的熱情與自信,表明商家積極主動地為消費者提品與服務,因此,主動句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更能激發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如:
(1)Welead,otherscopy.(理光復印機)
(2)You’llgonutsforthenutsyougetinNUX.(NUX堅果)
3.6多用肯定句,少用否定句肯定句比否定句更能表達商家對自己產品的自信,因為它是從積極肯定的意義出發來描述產品的。這也是廣告宣傳的目的之一。因此,英語廣告中肯定句居多。如:
(1)I’mmoresatisfied.(摩爾香煙)
(2)Cokerefreshesyoulikenoothercan.
4結論
廣告是一種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的實用文體,在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廣告。廣告在幫助企業躋身國際市場,加強國際競爭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廣告宣傳又是一種語用行為,其目的在于說服消費者接受某種產品或服務。因此,廣告撰稿人有必要想方設法來加強廣告語的施為性意義,增強廣告的影響。本文只對加強廣告語施為性意義的詞匯策略、修辭策略和句法策略進行了探討。但影響廣告語施為性意義的因素還有很多,如社會發展、文化差異、消費者心理等因素都會對廣告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該領域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等待更多的研究者的加入。超級秘書網:
參考文獻:
[1]關翠瓊.試析英漢廣告語言特點的相似性[J].湖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5).
[2]黃國文.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3]蘇瑜,楊柳.廣告英語的語言特色、翻譯標準及策略[J].內江科技,2007,(11).
[4]王麗君.英語廣告語的語言特色[J].科技創新導報,2008,(17).
[5]王曉丹.英語廣告語中的修辭格淺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1.
1.根據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影視作品影視作品是構建高中語文知識具體形式的一個重要工具,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藝術。但是,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影視作品良莠不齊,有的是對文學作品和歷史事件的一個客觀的展示,而有的是一些借助歷史人物的小說表現,因此教師應該用批判的眼光選擇對教學有益的影視作品。例如,《林黛玉進賈府》有影視作品《紅樓夢》、《新紅樓夢》,但是林黛玉在賈府大多是關于林黛玉內部心理活動的描寫,而這兩部影視作品等沒有恰當地展示,觀看影視作品對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并沒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這一課的講解中沒有必要運用影視藝術。而《鴻門宴》大多是對于事件的描述,這需要較為豐富的背景知識,而《鴻門宴》這部影視作品形象直觀地進行了演義,教師在教學中引入這一部影視作品可以充分的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促進對內容的理解。
2.找準影視藝術和教材的結合點影視藝術是豐富的,一集影視作品的播放需要45分鐘時間,這就占用了大部分的課堂時間,因此教師要通過分析教材內容和影視作品,找準教材和影視作品的結合點,明確引入影視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是為學生奠定知識背景,是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還是促進知識的延伸,恰當的剪切影視藝術。例如,《荊軻刺秦王》的教學中,教師引入影視作品“荊軻刺秦王”,在影視作品中,對六國的關系,荊軻刺秦王的過程作了詳細的介紹,但是這些都不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本節課是對荊軻刺秦王的情境的回顧,教師將視頻進行裁剪,只留下在大殿上荊軻刺秦王的片段視頻作為教學藝術。再如,在《沁園春·長沙》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考慮到學生理解本篇的難點是對寫作背景的陌生,教師通過截取《》影視作品中,描述這一段歷史的背景,給學生播放,為學生建立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走進當時的情境,學習內容。
3.增加影視藝術運用中的過程指導影視藝術是服務于教學的,是與教學內容密切聯系的,教師選擇影視藝術是包含一定的教學目的的。但是,這一點作為學生并不一定能夠完全的知曉,學生在影視作品的觀看過程可能只是看熱鬧,因此,教師要增加在影視觀看過程的指導。例如,在《我有一個夢想》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視頻,由于演講視頻是英語版的,因此在之前,教師配有了中文字幕。在觀看之前,教師設置導學問題,你最喜歡演講中的哪句話,為什么?馬丁·路德·金是如何表達的?在觀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將馬丁·路德·金的語言、表情和文字結合起來,并把你喜歡的語言在教材中標出來;在觀看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展開交流,學生紛紛就自己喜歡的地方進行表述,演講中清晰的思維,有層次的表達,演講的語言,演講稿的哪些地方非常地震撼,在學生相互交流和模仿朗讀中,對文章的內容有了總體的認識,對演講的語言有了基本的感性認識和體驗,在此基礎上本課內容的教學就顯得輕松容易。
二、清醒認識影視藝術的負面效應
關鍵詞:醫學論文;論文寫作;高校語文;教學方法
2014年,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并明確了核心素養是:學生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此框架下形成研究產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審美鑒賞與創造。語文核心素養的構建基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其中,寫作能力是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關鍵途徑,也是當前學生適應社會崗位的重要能力。[1]在高校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教學中,學生可能產生較多的感悟與理解,這些感悟可能對醫學的發展和學生自身的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受限于學生表達能力和寫作技巧的欠缺,部分學生難以準確表達其感悟與理解,制約了學生的醫學研究能力的發展,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高校醫學院校對學生科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醫學知識與實踐經驗,還應當具備良好的論文寫作能力,要求高校語文教學應對醫學生開展針對性教學,為學生論文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醫學生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意義
在高校語文教學中開展醫學生論文寫作教學,對于學生、學校和社會都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
大學時期是人生學習的黃金階段,在此階段就注重培養醫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對醫學生來說是大有裨益的。因為他們作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建設者,其寫作能力直接關系到其文獻發表數量與質量,從而對學生的職業生涯產生直接的影響。論文寫作能力是醫學生必備的重要能力之一。醫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論文寫作能力,才能順利完成各種醫學文書,例如:實驗報告、病例討論、調查報告、醫學會議紀要、畢業論文等[2]。而且就業后也難免需要撰寫大量的病歷、完成科研論文。如果不具備論文寫作能力,醫學生從上學到工作,無時不刻都會受到負面影響,從而阻礙個人的發展。正如科學家盧嘉錫說:“一個只會創造,不會表達的人,不能算是一個真正合格的科學工作者。”因此,醫學論文的寫作是醫學院校培養醫學生科研能力一門重要的課程。通過學習,讓醫學生敢于動筆、樂于動筆,并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這對醫學生來說,將會是一生的財富。當前,文獻發表類型與數量也是評價醫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是職稱評級和晉升的重要依據,通過在高校中開展醫學論文寫作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寫作能力培養和發展的機會,促進學生掌握醫學論文寫作技巧,提高醫學生論文寫作能力,從而將臨床實踐經驗轉化為可供參考的醫學知識,實現學生自身知識的增長與能力的提升。[3]
(二)高校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發表文獻質量與數量是衡量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參考依據,也是高校學術氛圍的重要體現,優化高校語文醫學論文寫作能力教學方法,能夠促進醫學教學成果向高質量論文的轉化,從而提高學校的競爭實力。醫學生的醫學論文寫作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高醫學生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啟迪他們的學術思想。這些學術思想是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并發展起來的,并且能通過論文的形式被不斷地探索與交流,相互啟迪,形成新的學術思想,以加快醫學院校的教育事業的新發展。醫學生論文的水平往往能夠體現出醫學院校的教學水平。醫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高,學校是間接的受益者。因為學校是教育的場所,培養大批能創作出優秀醫學論文的人才,這也是判斷學校真實實力的一個標準。為適應當前中國高等教育高速發展的形勢,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已是當務之急了,所以學術論文仍然是檢驗教學質量和水平的一個重要方式。
(三)實現研究成果對社會的反饋
高校既是知識傳承的陣地,也是科研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生不僅是知識的學習者,同時也是醫學科學研究的探索者,通過高校語文醫學論文寫作教學的指導,能夠幫助學生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經驗成果轉化為可傳播的知識,能夠實現醫學研究的積累與傳播,進而促進醫療技術的突破,以高質量論文的形式實現對社會的反饋。醫學生是將來從事臨床及醫療工作的專門人才,他們通過不斷的實踐,積累出較多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這都是十分寶貴的,將這些經驗和教訓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總結,并以論文形式發表交流,才能發揮巨大的指導與借鑒作用,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和醫療水平,造福于人民。醫學科研工作者的寫作能力高,社會也是根本的受益者。因為醫學的發展必將推動社會的發展。醫學論文質量越高,對社會的貢獻也就越大。醫學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是為寫出高質量的醫學論文打基礎。所以高質量的醫學論文對醫學的發展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對人類社會的貢獻更是不可小覷的。
二、高校語文醫學論文寫作教學方法研究
(一)合理應用案例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實現學生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發展。在醫學論文寫作教學中,部分學生對醫學論文的類型、結構、類型等認識不足,可能存在將研究論文與綜述論文混淆的問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將論文寫作教學理論與教學案例有機結合起來,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的論文格式、要素,能夠加深學生對醫學論文寫作的理解。[4]案例教學法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商學課程,通過選取真實的案例來提高課程的應用性和實踐價值,在解說案例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掌握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的技能。例如,在醫學論文寫作中,普遍要求表格采用“三線表”格式,通過案例教學方法,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三線表格式設置技巧,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案例教學應用中,教師應注意教學案例選擇的科學性、代表性,圍繞學生寫作能力發展和課堂教學要求而選擇教學案例,盡量避免選擇界限不清、容易混淆的文獻資料,提高學生對論文寫作技巧的掌握。
(二)對比教學方法,明確不同類型醫學論文區別
根據不同的標準劃分,醫學論文可分為不同的類型,例如,按文獻資料來源劃分,醫學論文分為原著論文和編著論文;按寫作目的劃分,醫學論文分為學術論文和學位論文;按學科和課題性質劃分,醫學論文可分為基礎醫學論文、臨床醫學論文、預防醫學論文和康復醫學論文。不同目的、類型的論文,其寫作要求和內容存在較大的差異。例如,原著論文是作者開展的實驗研究、臨床觀察、調查報告、病例報告、病例討論等,是作者的第一手資料(即直接資料)。而編著論文則是根據已發表的文獻資料進行收集、整合、闡述,從而實現醫學某一領域、專題研究成果的梳理,即以間接資料為主,屬于第三次文獻。為了明確其中的差別,避免學生出現混淆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高校教師可采用對比教學的方法,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案例,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組織學生觀察、討論不同類型醫學論文寫作之間的差別,從而使學生掌握不同類型論文寫作要點,促進高校醫學論文規范化。
(三)強化寫作訓練,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寫作實踐是鞏固和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在高校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講解醫學論文要素和格式要求,還應當組織開展論文仿寫訓練,鞏固學生對論文寫作知識的掌握。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結合醫學生專業方向搜集相關文獻資料,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數據,由學生自行搜集相關參考文獻,并進行仿寫訓練。為了督促學生盡快完成,教師應與學生約定寫作時限,學生完成仿寫后以Word文檔的形式交給教師。教師應研究、歸類學生寫作訓練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在下一節課中進行集中講解,實現論文寫作教學的良性發展。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加強作文講評和指導。講評每周至少進行一次,以一項內容或一個題目為準進行現場片段仿寫訓練,之后對優秀和最差的文章進行交流,并自評和互評,明確學習什么,改正什么,使之共同提高。
(四)結合崗位需求,開展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新時代,醫學生只有不斷適應崗位要求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這其中包括病例分析、調查報告、臨床觀察等資料寫作。因此,為了幫助學生快速適應崗位要求,教師可根據學生專業情況,精心設計寫作情境,組織學生討論、研究病例報告、分析等資料包括哪些要素和闡述方式,并以此作為課堂作業,由學生討論完成論文框架結構。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進行適當的啟發和點評,從而加強學生綜合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滿足醫生崗位要求。
三、結語
新時代背景下,醫學論文寫作是醫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學生寫作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對自身、學校和社會都有著積極的作用,高校語文教師應注重教學觀念的探索與發展,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高校語文寫作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滿足學生論文寫作能力培養要求和就業發展要求,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趙麗華,鞠善宏,王海艷.高校學生科技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從高校學報退稿率看高校學生論文質量[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8,27(1):26-28,117.
[2]陳帥.高校學報助推碩士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教改研究[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7(6):123-128.
[3]林加西.高校學報在科技論文寫作學科建設中的作用[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13,33(5):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