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醫診治范文

中醫診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醫診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醫診治

第1篇:中醫診治范文

第一診(7月23日)

牛某,男,十二歲。腹痛兩月,一天痛多次,臉色暗黃中帶灰色,舌紅舌苔有剝落(指舌苔一塊一塊的脫落),經常不想吃飯,兩內眼角有明顯的青筋,脈弦細。

中藥處方:桂枝、生白芍各9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棗4枚,飴糖30克,柴胡3克,水煎溫服,每日3次。7副為1療程。

針灸處方:期門,臍周4針,足三里,太沖。

解析:從患者脈象來看,脈弦細,舌紅舌苔有剝落,這些都是人體灃液不足火氣偏旺的表現。脈弦是因為肝木過旺克制脾土,說明是肝郁導致的腹痛。

對于這種腹痛,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使用小建中湯(由桂枝、生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棗、飴糖組成)治療,若不見效再使用小柴胡湯。我上來就使用小建中湯加少量柴胡,就像小建中湯與小柴胡湯合用一樣。為什么我不使用小柴胡湯呢?患者舌苔剝落,代表人體灃液不足,脈細也是因為津液不足,所以我不能用小柴胡湯,小柴胡湯是發散的,用量太大會傷人體的津液。所以我用小建中湯為主,稍微加少量柴胡疏肝就可以了。扎的針,臍周4針(臍為中心,上下左右旁開2寸),效用相當于小建中湯;扎期門穴、太沖穴,效用相當于柴胡可以疏肝。

第二診(7月29日)

患者已經沒有腹痛,飲食正常,剝落苔減少,兩內眼角的青筋減少,脈滑數。

中藥處方:桂枝、生白芍各9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棗4枚,飴糖30克,柴胡4克,水煎溫服,每日3次。7副為1療程。

針灸處方:期門,臍周4針,足三里,太沖。

解析:上次用藥配合針灸后,患者就已經沒有腹痛了。說明用藥、用針對證效果是很好的。鞏固治療一周,治療方法同第一次一樣,效不更方(有效果不變更方藥)。

第三診(8月19日)

患者臉色變得明亮,顏色不黃了,到今天腹痛沒有發作,舌紅苔剝,唇紅。脈緩滑尺略沉。

中藥處方:熟地18克,山萸肉、生白芍各15克,茯苓10克,丹皮、澤瀉各6克,生山藥30克,水煎溫服日3次。5副為1療程。

第2篇:中醫診治范文

祖國傳統醫學的主要優勢就是在于對全身整體機能的調節,在祛邪(外感六、痰、瘀)外出的同時,補固肺、脾、腎三臟之氣,調攝全身機能。根據其病因、病機分析如下:

急性發作期

本證型多為在既往慢阻肺的基礎上,兼且久病,素體正氣虧虛,感受風寒、風熱等邪氣或內有痰熱、痰濕所誘發,除表現咳嗽、喘促急性加重外,還可兼見痰液的色、量、質的急性變化或無力祛邪的表現,治療上以祛邪為主。

風寒閉肺證

本證多由外感風寒,內閉肺氣,引發宿疾而發。

主證:喘息,胸悶,咳嗽,痰多稀薄色白。

次證:頭痛,鼻塞,惡寒,舌苔薄白而滑,脈浮緊。

治法:宣肺平喘,散寒止咳。

方藥:麻黃湯加減。

組分為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等。喘重者加半夏、蘇子等化痰利氣平喘;寒痰阻肺,痰多清稀量多者加細辛、

生姜溫肺化痰。

痰熱蘊(濁遏)肺證

本證多由外感風熱之邪或寒邪入里化熱,煉液成痰或過食肥甘之品,化濕成痰或誘發“宿痰”而起。

主癥:咳喘胸悶,喉中痰鳴,咯黃色黏稠痰或白色濁痰。

次癥 :身熱汗出,口渴,便干,尿黃,舌質紅或偏紅,苔黃膩或垢膩,脈弦滑數或弦滑。

治法:宣肺泄熱,降逆平喘。

方藥:越婢湯加半夏湯。

組分為麻黃、石膏、生姜、半夏、甘草、大棗,桑白皮等。痰黃如膿或有熱腥味者加魚腥草、金蕎麥根、貝母、冬瓜仁清熱化痰;胸悶咳逆,可配葶藶子、大黃瀉肺通腑;痰熱傷津伴有肺腎氣陰兩虛者,可配沙參、天冬、天花粉、百合等養陰生津,益肺補腎。

痰飲(濕)伏肺證

主癥:咳喘胸悶,喉中痰鳴,咯白色泡沫或黏稀痰,較易咳出。

次癥 :畏寒肢冷,口不渴。胸部脹滿,悶塞,唇甲紫紺,舌質暗苔膩,脈弦滑。

治法:化痰祛瘀,瀉肺平喘。

方藥:痰多無喘或較輕者予三子養親湯合二陳湯。痰多,喘促伴瘀者,以葶藶大棗瀉肺湯合桂枝茯苓湯加減。痰量較少,咳不甚,喘促者可予射干麻黃湯。

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

組分為陳皮、半夏、白芥子、萊菔子、蘇子等。

葶藶大棗瀉肺湯合桂枝茯苓湯

組分為葶藶子、大棗、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藥等。

射干麻黃湯

組分為射干、麻黃、細辛、紫苑、款冬花、半夏、五味子、生姜、大棗等。

兼見食少納呆,腹脹腹瀉,腰膝酸軟者加白術、茯苓、桂枝等。

陽虛水泛

本證多由久病傷及肺脾腎三臟,水液代謝失常,水溢肌表,水氣凌心所致。

主證 :面浮,下肢腫,甚則一身悉腫,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臥,咯痰清稀。

次證 :腹滿,怕冷,舌胖質暗,苔白膩,脈沉虛或結代。

治法:溫陽化飲利水。

方藥:真武湯合五苓散。

組分為附子、桂枝、白術、茯苓、豬苓、澤瀉、甘草、生姜、白芍等。

喘脫

由于天氣變化或吸入刺激性氣體或情志異常而突然出現喘逆甚劇,張口抬肩,鼻翼扇動,端坐不能臥,稍動則喘劇欲絕,心慌動悸,煩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脈浮大無根,或見歇止,或模糊不清的喘脫癥狀。

治法:扶陽固脫,鎮攝腎氣。

方藥:參附湯合黑錫丹。

緩解期

本證主要由于反復咳嗽、咯痰、喘促,致使肺脾腎三臟的正氣虧虛、痰、瘀等病理產物的形成,而痰瘀更加加重了肺脾腎三臟的虧虛,本證以扶正為主,兼以祛邪。

肺氣虛

主證:咳喘無力,氣短不足以息。

次證:面色淡白或白,體倦乏力,動則氣急,自汗,易與感冒,懶言或聲音低怯,痰量多質清稀,脈虛無力。

治法:補肺固衛。

方藥:補肺湯合玉屏風散加減。

組分為黃芪、白術、茯苓、甘草、防風、五味子、干姜、半夏、厚樸、陳皮等。

肺陰虛

主證:咳嗽無痰或少痰。

次證:形體消瘦,口咽干燥,午后潮熱,五心煩熱,盜汗,或痰中帶血,聲音嘶啞,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潤肺養陰 化痰止咳。

方藥:沙參麥冬湯。

組分為北沙參、麥冬、玉竹、天花粉、生扁豆、桑葉、甘草等。

肺脾氣虛

主證:咳痰無力,喘息無力,痰多色白質稀,食少納呆,食后脘腹脹滿,大便溏薄。

次證:面色萎黃,肢體倦怠,少氣懶言,神疲乏力,肌肉消瘦或四肢浮腫,舌淡嫩或有齒痕,苔白,脈緩弱。

治法:補肺益氣 健脾化痰。

方藥:六君子湯合補肺湯加減。

組分為黨參、茯苓、甘草、陳皮、白術、半夏、黃芪等。

腎不納氣

主證:喘促,短氣,呼多吸少,動則尤甚,腰膝酸軟。

次證:神疲,自汗,聲音低怯,面清肢冷,或面赤心煩,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脈虛浮無根或舌紅,脈細數。

治法:補腎納氣。

方藥:金匱腎氣丸合參蛤散加減。

組分為附子、桂枝、熟地、山藥、茱萸、澤瀉、茯苓、丹皮、人參、蛤蚧等。

肺腎虧虛

主證:氣短呼多吸少動則尤甚、痰白黏量多、心悸自汗、腰酸腿軟、咳而遺溺。

次證:氣短乏力,舌質紅或暗紅,脈弱無力。

治法:補肺納氣,益腎平喘。

方藥:補虛湯合參蛤散加減。

組分為黃芪、人參、茯苓、甘草、五味子、干姜、半夏、厚樸、陳皮、蛤蚧、桃仁、川芎、人參、水蛭等。

(作者每周二下午、周五上午有專家門診)

慢阻肺的中醫特色診療

冬病夏治

慢阻肺的發病特點之一就是多于季節變化或天氣轉涼發作,中醫認為其基本病機為素體陽虛,無力祛寒于外,從而致使陰寒之氣存于體內,每于季節變化或天氣轉涼時,外寒引發內寒而發作,慢阻肺“冬病夏治”就是借助盛夏的亢陽之氣,輔之以溫藥之氣,佐之以穴位的歸經通絡之效,達到祛寒于外,減輕慢阻肺的發作次數之目的,改善生活質量。

冬病夏治具體方法為于盛夏之節,以溫陽散寒之中藥,如麻黃(溫里散寒宣肺平喘)、附子(補火助陽,溫中補虛)、白芥子(溫肺化痰,行氣散結)等研成粉狀,與生姜汁(宣散溫中)調配成丸,敷帖于患者的定喘(止咳平喘,通宣理肺)、大椎(三陽督脈之會,外可流走于三陽,調節六陽經經氣,壯全身之陽、固衛安營,保健強壯的要穴)、天突(止咳平喘,利氣宣肺)、肺俞(宣肺理氣),共行溫肺、散寒、通絡之效。

第3篇:中醫診治范文

【關鍵詞】產后暈厥;中醫診治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0494-01

臨床上,有時在孕婦正常產后的兩小時內會出現暈厥,一般表現有面色蒼白、唇甲無華、汗出肢冷、呼吸微弱、四肢震顫、兩眼發黑的暫時意識障礙,時間一般很短,多持續十幾秒至兩分鐘,醒后多無后遺癥。

西醫認為由于胎兒、胎盤的娩出,產后膀朧內大量尿液及宮腔內羊水的排出,使子宮和膀朧迅速縮小,致使腹腔內壓力大為下降,大量血液涌向內臟的血管床,回心血量減少,這就使得腦部、四肢的血液供應進一步不足而致。

而中醫暈厥即厥證,是中醫辨證中的急證。為新產元氣虛憊,或因分娩傷損胞宮,失血過多,營陰下奪,氣隨血脫,心神失養致令暈厥。臨床上分為氣厥、血厥、痰厥、食厥,氣厥、血厥又有虛實之分,產后暈厥屬血厥里的虛證。產后失血過多,氣隨血脫,六神失養而發暈厥。正如《景岳全書-厥逆》中講“血脫者如大崩大吐或產血盡脫,則氣亦隨之而脫,故致卒仆暴死”失血過多,血虛氣弱,不能上承,腦海失養,故暈厥;血虛不能榮于外故面色蒼白,唇甲無華;氣血不能達于四末,故肢冷;筋脈失其濡養故四肢震顫;陰血內衰,正氣不固則汗出息微。又如南宋?齊仲甫的中講:第一百問“產后所下過多,虛極生風者,何也”答曰“婦人以營血為主,因產血下太多,氣無所主,唇青,肉冷,汗出,目瞑,神昏,命在須臾。此但虛極生風也。如此急服濟危上丹,良;以風藥治之,則誤矣。”總之產后暈厥主要是血虛氣弱,不能上榮所致。

治當注意靜臥保暖,急用獨參湯灌服。《傅青主女科?產后血暈不語》有曰:“急用銀針刺其眉心,得血出則語矣,然后以人參一兩煎湯灌之,無不生者。”重用一味人參,大補元氣,以益氣固脫,所謂“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待患者清醒后,可用補氣解暈湯調理,血脫必須補氣,氣充則陰血可生,人參30克,生黃芪30克,當歸30克,黑芥穗、姜炭各3克。方中參、芪補氣以生血、攝血,當歸補血,黑芥穗、姜炭引血歸經,止血。傅青主云:“婦人甫產兒后,忽然眼目暈花,……是氣虛欲脫而然乎。蓋新產之婦,血必盡傾,血室空虛,止存幾微之氣……然血乃有形之物,難以速生,氣乃無形之物,易于速發,補氣以生血,尤易于補血以生血耳”()以上可知,產后暈厥雖屬失血過多而致血虛氣脫,但治之必以補氣為主,以固脫止血、生血。另可取穴:人中、內關、三陰交、中級,用興奮手法,留針5~10分鐘。人中為督脈穴,內關屬手厥陰經,二穴相配開竅醒腦;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之交會穴,可調足三陰之氣血;中級為任脈要穴,取其調沖任之功。諸穴合用,共奏開竅醒腦,回陽固脫,調理氣血之功。氣隨血脫,也可加關元、氣海、足三里、百會,以峻補陽氣,又補益后天以生氣血固其本。

產后常規盡早給予產婦25%紅糖水500毫升。因為紅糖在中醫上性溫味甘入脾,并經現代研究含有豐富的鐵質和蔗糖、一定量的核黃素、胡蘿卜素、煙酸及微量元素,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緩急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有效地預防產后失血過多而致的暈厥。

也可用中醫食療進行食補調理:

①烏雞1只(約重1000克),黃芪50克,食鹽適量。烏骨雞去毛及內臟,留肝、腎,洗凈。黃芪納入雞腹內,加水適量,隔水蒸爛,加鹽調味,吃肉喝湯。本方適用于產后失血,氣血虧虛,肝腎不足,血虛頭暈。

②雞1只(約重500克),天麻10克,調料適量。將母雞宰殺后去毛及內臟洗凈,天麻洗凈,切片后置雞腹內,雞人鍋,加水清燉至熟爛,加調料入味后食用。本方適用于身體虛弱所致的產后血虛頭昏。

③屈頭雞(即毛蛋中已死亡之雞仔)2---5只,川芎5克,當歸9克。將屈頭雞去殼、毛和腸臟,洗凈略切,與川芎、當歸同加水燉,熟后飲湯食雞。本方適用于產后失血過多,頭昏眼花。

④生曬參10克。將其切成薄片,放人砂鍋內,煎熬成湯。一次或分次服用。本方適用于血虛氣脫所致產后血暈。

⑤羊肉500--1000克,鮮藕2350克,山藥50--100克,黃芪15克,黃酒、高曲、酒糟、腌菜末、鹽各適量。將高曲、酒糟、黃芪同煮釣30分鐘取汁,羊肉、藕、山藥洗凈,切塊,同放鍋內,加黃酒與前汁同煮至肉熱,吃時加鹽少許,撒上腌菜末,吃肉、藕,飲湯。本方適用干血虛氣脫之產后血暈。

⑥母雞1只,百合、粳米各60克。將雞宰殺后去凈毛及內臟,粳米、百合洗凈后放人雞腹中,縫合。加姜、蔥、鹽、醬油少許,用水煮熟,開腹取百合、粳米作飯,并飲湯吃肉。 本方適用于產后頭暈又兼見少氣、心悸、少食等。

總之,中醫在診治正常產后暈厥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有效的從標本兩方面著手,切實地照應到了產后的生理特點,從而使產婦盡快地恢復。

參考文獻:

[1] 劉敏如 譚萬信 中醫婦產科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1,(02):705

第4篇:中醫診治范文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證施治,預防發作;綜合調理,提高療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現代醫學病名,其病程可分為急性加重期和穩定期。傳統中醫認為慢阻肺早期癥狀以咳嗽、咯痰為主,病程進展兼伴氣短、胸悶、呼吸困難,屬中醫“肺脹”“咳嗽”“喘證”范疇。隨著中醫對COPD病因病機及理法方藥的研究深入,在病因病機上認為:本虛標實是其基本病理特征,在發展的不同階段,本虛以肺、脾、腎虛為主,標實主要指痰濁與血瘀,無論在急性期還是緩解期均存在“虛、痰、瘀”的病理現象,因此“肺虛痰瘀”是COPD的病機關鍵。在治療上依據“整體觀念”“治病求本”“標本兼治”等治療原則,中藥多途徑、多靶點的作用機理,以及毒副作用較少的特點,均是中醫藥的優勢所在,現將穩定期的中醫藥診治敘述如下:

1、辨證施治,預防發作

臨床根據COPD病程長短,病情輕重,體質差異,氣候變化等不同因素的影響,病性有偏寒、偏熱,偏虛、偏實的不同。尋其病機,辨證施治,調養體質,是COPD穩定期中醫治療的基本方法。

1.1益衛固表、預防外感:久病咳喘,遷延不愈,勞傷肺氣,衛外不固,腠理開闔失常,易致外邪由皮毛肌腠而入。肺失宣肅,氣道不利,誘使咳喘反復發作,每致病情加重。早期多以肺氣虛為主,漸及脾腎,是故COPD穩定期首當固護衛氣,防御外邪,預防感冒發生,減緩病情加重。患者臨床癥狀多見咳嗽、咯痰清稀、或微喘,氣短、倦怠乏力、自汗惡風、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質淡胖、苔薄白或薄膩,脈細弱。治宜固表益肺,兼以健脾理氣,方用玉屏風散合六君子湯加減。

1.2健脾宣肺、溫化痰濁:COPD緩解期患者多伴晨起咳嗽痰多、質清稀,氣短而喘、食欲不振、納差腹脹、或便溏不爽、神疲乏力、舌淡,苔白滑或膩,脈弱。《醫宗必讀·痰飲》:“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氣虛弱,失于健運,水濕不行,停聚中焦,變生痰飲,上干與肺,影響肺的宣降。痰濁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緩解期注重健脾理肺之法,寓培土生金之意。調養脾胃,培補后天,杜絕生痰之源。臨床辨證選用二陳湯、香砂養胃丸、參苓白術散等。湯翠英[1]等以培土生金法綜合治療以益氣補中,健脾養肺,可以有效地改善COPD穩定期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改善營養狀態,從而提高機體抵抗力,減少急性發作。

1.3理氣活血、宣通肺絡:隨著患者病情不斷進展,遷延不愈,病程延長,喘咳反復,肺氣虛損,脈絡瘀滯,所以緩解期亦常見氣虛血瘀的癥候,并與痰阻并見,形成COPD緩解期的主要病機特點。

1.4益腎補肺、納氣平喘:多為肺腎兩虛之證,常見咳喘日久、短氣息促、氣不得續、甚則張口抬肩、不能平臥,動則益甚,偏陽虛者見汗出肢冷、夜尿頻多、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偏陰虛者見面紅煩躁、腰膝酸軟、舌紅少津,脈細數。

2、綜合調理,提高療效

2.1傳統治療:

COPD緩解期除中醫藥治療外,患者可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定期進行針灸、穴位注射、拔罐、按摩、理療等中醫特色治療。經絡有“內屬臟腑,外絡肢節,溝通表里,貫串上下”的作用,通過經絡系統的調節作用,以調整機體的生理功能,改善其病理環境,以達改善癥狀,緩解病情,增強體質,減少發病的作用,并可協同藥物治療,提高療效。

穴位是經絡之氣交會輸注的部位,三伏天人體腠理開,此時進行穴位敷貼有利于氣血流通,并促使藥物隨穴位入經絡歸臟腑。例如何迎春[2]應用針刺背部俞穴(腎俞、命門俞、腰陽關、三陰交、肺俞、足三里、豐隆),配合拔罐療法,能夠顯著改善COPD患者臨床癥狀,縮短病程,減少發作機會。

2.2現代防治

必須戒煙,吸煙是引起慢阻肺的主要病因之一,煙草中含焦油、尼古丁和氫氰酸等化學物質,可直接損傷呼吸道粘膜,使氣道分泌和滲出物增多,氣道凈化能力下降,吸煙刺激氣管平滑肌使之收縮,支氣管粘膜充血水腫、粘液積聚,容易繼發感染,加重病情。控制職業和環境污染,減少有害氣體吸入,可減輕氣道和肺的異常炎癥反應。堅持運動、進行必要的呼吸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力。呼吸鍛煉的方法很多,較常用和較為有效的呼吸操主要有腹式呼吸、縮唇式吸氣和全身呼吸鍛煉[3]。

討論:

西醫對COPD在急性發作時的治療及控制感染方面,目前仍無可替代,每一次的急性發作均可導致肺功能進一步下降。COPD穩定期的治療目的是減輕癥狀,阻止病情發展,以達防治目的。

在臨床實踐治療中,緩解期以虛證為主,兼夾痰、瘀。虛證的發生率依次為:肺氣虛證、脾氣虛證、腎陽虛證及脾肺氣虛、肺腎氣虛、肺腎陰虛等。穩定期的治療則應以扶正補虛為主,兼以理氣祛痰,活血化瘀。中醫藥扶正固本法具有調節免疫、抗炎、抗氧化、改善肺通氣功能等作用,對COPD穩定期的治療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湯翠英,林琳,許銀姬.培土生金法綜合治療對COPD穩定期患者營養狀況及肺功能的影響[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1(1):1619.

[2]何迎春,劉秀梅,郭建文.針刺配合拔罐療法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液流變性的影響[J].中國微循環,2003,12(7):387388.

第5篇:中醫診治范文

1.1辨證論治現代醫家對肺炎的分型雖不盡相同,但都不外乎痰熱毒瘀,正氣虧虛,并據此遣方用藥。王冬梅將肺炎分為實證,虛證及危重變證。實證又分為風熱外感、風寒外感、痰熱阻肺、痰濕阻肺;虛證分為肺脾氣虛及氣陰兩虛;危重變證分為邪陷心包及邪陷正脫。她認為各種證型都存在腎元虧虛、氣陰兩虛的潛在病機。因此在辨證施治的同時佐以益氣養陰、健脾補肺或補腎填精的藥物如生脈散、黨參,紫河車等常會收到更好的效果。王成祥認為扶正祛邪應當為老年風溫肺熱病的重要治療原則。但扶正不當易致留邪,而祛邪太過又可更傷正氣,因此扶正祛邪應當以患者的體質,感邪的性質及病情的階段而定。他將該病分為4個證型。(1)半表半里證:方用小柴胡湯合清肺飲。(2)痰熱壅肺證:方用清肺飲。(3)熱閉心營證:方用清營湯。(4)氣陰兩虛證:方用清營湯合沙參麥冬湯。并強調在疾病恢復期,多有正虛表現。寒濕、濕熱證患者多表現為陽氣不足,燥熱與風熱證患者多有陰傷表現,扶正當隨證選用補益之品。而祛邪當根據有無邪氣遺留、遺留多少,酌加祛邪藥物。任麗等將60例肺炎病人辯證分為邪襲肺衛、痰熱壅肺、肺胃熱盛及正虛邪戀4型。分別予以銀翹散、葦莖湯合瀉白散、蒿芩清膽湯合清金化痰湯及四君子湯合葦莖湯加減治療。結果表明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高于西藥對照組。張瓊等使用通腑法治療肺炎,將肺炎分為6個證型。(1)熱在肺衛證:使用宣肺通腑法,方用銀翹散合厚樸、枳殼等。(2)痰熱壅肺證:使用瀉肺通腑法,方用清金化痰湯或小陷胸湯合大黃、芒硝。(3)肺胃熱盛證:使用清肺通腑法,方用桑白皮湯合大黃、芒硝。(4)肺陰虧虛證:使用潤肺通腑法,方用沙參麥冬湯或竹葉石膏湯合潤腸通便之藥如郁李仁、火麻仁等。(5)肺氣虧虛證:使用益氣通腑法,方用補肺湯合新加黃龍湯類,或酌情加用補益肺氣之品如蛤蚧、黨參等。(6)瘀毒內陷證:使用活血通腑法,方用麻杏石甘湯,或桑白皮湯等加用活血化瘀通腑之品如生大黃、虎杖等。盧文權將小兒肺炎分為風寒閉肺證、風熱閉肺證、痰熱閉肺證、脾虛痰阻證、陰虛肺熱證5種。風寒閉肺證治以辛溫開肺、化痰止咳,予小青龍湯加味;風熱閉肺證治以辛涼開肺,止咳化痰,予清肺湯加味,熱重甚者加石膏;痰熱閉肺證治以清熱開肺,止咳化痰,予五子定喘湯加味,熱甚痰多者予麻杏石甘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味;脾虛痰阻證治以健脾益氣,止咳化痰,予人參五味子湯合二陳湯;陰虛肺熱證治以養陰清熱潤肺,予清燥救肺湯或沙參麥冬湯加味。李建生將該病常見證候分為3證類8證候。實證類包括(1)風熱犯肺證,治以疏風清熱、清肺化痰,方用銀翹散加減。(2)外寒內熱證,治以疏風散寒、清肺化痰,方用麻杏石甘湯合清金化痰湯加減。(3)痰熱壅肺證,治以清熱解毒、宣肺化痰,方用麻杏石甘湯合貝母瓜蔞散加減。(4)痰濕壅肺證,治以燥濕化痰,宣降肺氣,方用半夏厚樸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正虛邪戀類包括(1)肺脾氣虛證,治以補肺健脾、益氣固衛,方用參苓白術散加減。(2)氣陰兩虛證,治以益氣養陰、潤肺化痰,方用生脈散合沙參麥冬湯加減。危重變證類包括(1)熱陷心包證,治以清心涼營、豁痰開竅,方用清營湯合犀角地黃湯加減。(2)邪陷正脫證,治以益氣救陰、回陽固脫,陰竭者以生脈散加味,陽脫者以四逆加人參湯加味。

1.2中西醫結合療法喬曼運用清熱化痰中藥配合常規西藥治療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60例。治療組總有效率達93.3%,高于對照組之83.3%。清熱化痰類中藥可起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效,配合常規西藥治療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痰熱壅肺證療效較好。張薇使用喜炎平注射液配合炎琥寧治療病毒性肺炎31例,結果表明喜炎平注射液治療病毒性肺炎的效果顯著,且毒副作用較小。楊周瑞等在頭孢唑林抗感染治療基礎上加服復方蒿芩液(青蒿、黃芩、甘草、黃連、金銀花、連翹、麥冬、魚腥草、明黨參、黃柏、黃芪)治療老年肺炎50例,結果治療組有效率為92.00%,明顯高于50例單純頭孢唾林治療對照組68.00%。認為復方蒿芩液可通過雙向免疫調節作用,減少促炎介質(IL-6、IL-8、TNF-α)的合成和釋放,并增加抗炎介質(IL-4、IL-10)合成和釋放,從而達到快速有效治愈老年肺炎的目的。現代研究表明抗生素聯合丹參使用,可以有效地縮短肺炎病程,增強療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丹參素能夠擴張小血管,改善肺及毛細血管微循環,調節機體免疫狀態,抑制炎性介質釋放,從而起到抗炎和促進炎癥消散的作用。其具有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血黏度和外周血管阻力、改善血液流變性的作用,能夠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對革蘭陽性菌特別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增加抗生素的消炎作用。對炎癥引起的肺損傷,丹參可能通過阻止白細胞釋放自由基或清除炎癥狀態時產生的自由基,減輕組織損傷,控制炎癥發展而發揮作用,對肺功能具有保護作用。

2展望

第6篇:中醫診治范文

1 臨床表現

NAFLD的臨床表現隨病因和肝臟脂肪、炎癥浸潤程度不同而不同。多數患者無臨床癥狀。部分患者可有疲乏、右上腹漲滿,或間歇隱痛、腸功能紊亂所導致的腹瀉或便秘、腰圍增大.肝大及皮下脂肪沉積,皮膚可出現蜘蛛痣、紅斑或黑棘皮病。少數患者可有輕度黃疸,若出現肝硬化則可有脾大、腹水,重癥脂肪肝患者可有亞急性肝功能衰竭。

2 診斷方法

2.1 實驗室診斷 血轉氨酶的測定:(1)丙氨酸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升高。一般不超過正常上限的1.5倍。NAFL D患者ALT/AST>1;在無肝硬化時ALT/AST>2則有助于酒精性肝病的診斷。(2)血γ-GT和AKP的水平可升高。

血膽紅素輕度升高,約1/3的患者血糖升高,20%-25%的患者可出現高脂血癥,以甘油三酯升高為主。25%的患者肝組織有IgA的沉積及血IgA的升高。1/3的患者血抗核抗體陽性。

纖維化檢測指標:血清Ⅲ型前膠原肽(PⅢP)、Ⅳ型膠原及其7s區(IV-TS)、層粘連蛋白(LN)、透明脂酸(HA)可作為診斷脂肪肝肝纖維化的參考指標。

胰島素抵抗(IR)的測定:(1) 空腹血清胰島素:是衡量JR的一種簡易療法。(2) HOMA模型及QUICKI:HOMA模型:空腹胰島素/空腹血糖/22.5;QUICKI法:1/log(胰島素×血糖)。(3) 高胰島素-正葡萄糖鉗夾:是測量IR的金標準。計算通式為:穩態葡萄糖的輸注率/穩態血糖濃度×胰島素的增值。(4) C-肽/空腹胰島裹的比值。(5) 口服糖耐量實驗。

2.2 影像學檢查 B型超聲診斷 B超診斷依據為:(1) 肝區近場彌漫性點狀高回聲,回聲強度高于脾臟和腎臟。少數表現為灶性高回聲;(2) 遠場回聲衰減,光點稀疏;(3) 肝內管道結構顯示不清;(4)肝臟輕度或中度腫大,肝前緣變鈍。

CT診斷 CT診斷依據為:肝臟密度普遍低于脾臟或肝/脾CT比值≤1。肝臟密度降低,CT值稍低于脾臟,肝/脾CT比值≤1.0為輕度;肝/脾CT比值≤0.7,肝內血管顯示不清為中度;肝臟密度顯著降低甚至呈負值,肝/脾CT比值≤0.5,肝內血管清晰可見為重度。如果肝臟脂肪變的程度低于25%-30%則影像學檢查的敏感性降低。

3 中醫治療的思路和方法

中醫藥在辨證論治基礎上的針藥等綜合治療,對改善NAFLD患者的臨床癥狀和恢復肝功能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辨證分型歸納為以下7型:痰瘀互結、痰濕內阻、肝郁脾虛、肝郁氣滯、濕熱內蘊、氣滯血瘀、肝腎陰虛。

3.1 單藥治療研究 臨床上單藥治療脂肪肝機會很少,效果亦不如復方及辨證治療,然而單藥治療機理的研究對于脂肪肝的治療仍很有意義,臨床可以在辨證的基礎上加用對于脂肪肝有明確作用的藥物,可以提高臨床療效。文獻[3]指出單藥治療脂肪肝出現頻率最高的四味藥為山楂、澤瀉、丹參、柴胡(>75%)。其次為首烏、郁金、半夏、陳皮、茯苓、白芍、草決明、虎杖、大黃、甘草(>45%)。再次為白術、茵陳、赤芍、當歸、枸杞子、枳殼、香附、黨參、姜黃、黃芪、黃精、決明子(>25%)。

3.2 單方及成藥治療研究 目前對于該病的單方及成藥治療研究不少,然而其多為自擬方,多是在辨病的基礎上加用具有疏肝、降脂等作用的單藥,不僅沒有突出中醫辨證的思維,而且對于脂肪肝的治療作用也不明確。牛明娣等[4]以疏肝解郁、化痰利濕、活血化瘀的消脂湯(柴胡、茯苓、澤瀉、白豆蔻、丹參、山楂、大黃),對照組口服血脂康(2粒/次,2次/天),口服3個月,血生化指標及肝臟超聲改善情況,顯示消脂湯組都優于對照組。蘇經格[5]選擇190例脾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用四君子湯加味治療95例,對照組用口服益肝靈(每片含水飛薊素77mg),每次2片,每日3次,絞股藍總苷120mg,每日3次,四君子湯組總有效率84%,對照組有效率58.2%,兩組對照差異顯著(P

3.3 針藥聯合治療 除藥物治療外,還有醫家采用了針灸與藥物相結合的方法來治療NAFLD,但研究較少,主治側重于健脾化痰的穴位。胡衛東、楊浩明[6]等選取豐隆穴用電針治療與口服阿托伐他汀加肝泰樂比較,結果針灸治療組在有效率、肝功、血脂、肝纖維化指標上均優于西藥治療組(P< 0.05或P< 0.01)。王駿,張春燕[7]等采用針刺中脘、天樞、大橫、腹結、章門、足三里、豐隆、三陰交、太沖等穴以疏肝健脾、化濕豁痰,同時配合疏肝健脾、活血化痰中藥治療NAFLD。楊露梅,許平[8]等采用HD肝病治療儀結合中藥導入,并配合飲食運動療法治療NAFLD,治療儀取穴為:肝區疼痛選期門、日月、章門、肝俞;ALT升高選足三里,藥物選用補脾益腎、活血化痰之品。都有一定的療效。夏棣其、劉淑娟[9]等認為電針豐隆及足三里具有保護肝細胞、減輕炎癥反應、改善肝功能等作用。

4 總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臨床常見疾病,是一種由多種因素的復雜的病理學過程,損傷的結果是肝細胞可能發生凋亡或者壞死。發病機制來看,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為原發性NAFLD始動因素,其引發的一系列代謝紊亂是NAFLD形成的重要因素。細胞因子參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發生、發展。中藥治療脂肪肝,是通過多層次、多環節、多靶點的綜合作用來實現的,這也是中醫藥治療脂肪肝的優勢。隨著對脂肪肝防治的深入研究與探討,這種優勢會更加凸顯,進而會更廣泛地為臨床使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0,18(3): 163-166.

[2] 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進展[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06,29(9): 1-2.

[3] 葉放, 趙文霞. 中醫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現狀 [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 2003; 11(1): 60-62.

[4] 牛明娣, 李玉娟. 消脂湯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臨床觀察 [J]. 吉林中醫藥, 2006, 26(12): 32.

[5] 蘇經格. 四君子湯加味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臨床觀察 [J]. 中國醫藥學報, 2004, 19(8): 494-495.

[6] 胡衛東,楊浩明.針灸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臨床觀察 [J].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6, 23(1): 39-41.

[7] 王駿, 張春燕, 陳利群, 等. 針藥結合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研究 [J]. 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 2006, 16(2): 78-79.

第7篇:中醫診治范文

上述案例是腰椎管狹窄癥的典型病例。腰椎管狹窄癥是導致中老年患者腰腿痛或腰痛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主要由老年人腰椎退行性改變引起。常因間歇性跛行及腰痛或腰腿痛而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

腰椎管狹窄患者早期診斷很重要

腰椎管狹窄患者均會出現兩側或一側頑固性腰腿痛或行走后明顯出現馬尾神經受壓癥狀——間歇性跛行,行走100—200m之后便會因為疼痛而休息,休息后疼痛減輕或緩解,但行走后疼痛又會出現,如此交替反復;臨床檢查直腿抬高>50°,除腰背部有壓痛和叩擊痛外無明顯陽性體征;經x線、CT及MRI檢查顯示腰椎退化病變,明顯骨贅或軟組織肥厚形成椎管狹窄征象。部分患者早期癥狀較輕沒有明顯的間歇性跛行,腰痛也不明顯,大多以雙膝、踝、足痛為主訴,有雙下肢疲勞或上樓沉重感。

保守治療能夠緩解早期臨床癥狀

手法治療 本法能夠緩解痙攣,松解粘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神經根周圍水腫吸收,達到舒筋活血,整骨復位,解除肌肉痙攣,緩解疼痛癥狀的目的。

搖擺法 首先,患者取俯臥位,兩手向前固定,兩肩部及兩肘部自然放松,兩下肢并攏伸直,操作者雙手握持患者雙小腿踝部,微微離開床面,以脊柱為中軸,左右擺動半分鐘,擺動幅度從小到大,擺動節奏宜先慢—再快—后慢,擺動順序是從骶腰椎開始到胸椎、頸椎,以整條脊柱擺動到頸椎為佳,頻率約每秒鐘2—3下為宜。

本法能夠消除或緩解纖維性的致壓因素,松解其受壓的硬脊膜囊及神經根組織,減少炎性介質釋放。

叩擊法 操作者雙手握空拳,自上而下叩擊患者腰骶部,叩擊力度要稍大,以患者能忍受為限度。平均每秒3~5下,連續叩擊30秒。反復操作3—4次。

本法能夠改善其椎管內外組織的血液循環,特別是神經組織的血液供應。

端提按壓復位法 患者同上,一個人站在患者側方,雙手環繞抱起患者雙下肢,向上抬高約30°,操作者也站在患者側方,雙手掌疊加垂直向下按壓患者腰骶部8次左右,以患者能耐受為宜。

這個動作夠充分松解脊椎周圍軟組織痙攣,調理脊柱小關節及椎間關系,調整腰椎正常生理曲度,恢復脊柱內外生物力學平衡。

上述手法,1次/日,7天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腰背部及下肢按摩 主要以按壓和滾揉手法為主,手法要柔和,力量適中。

首先,疏通背部督脈、兩側夾脊及膀胱經。位于背部正中的是督脈,背部正中旁開0.5寸為夾脊線,背部正中旁開1.5寸為膀胱經第1條線,旁開3寸為膀胱經第2條線。患者俯臥位,操作者雙手緊貼在背部,以適當的壓力由上至下進行單方向的直線運動,先按后推,壓力宜平穩適中,推進的速度應緩慢均勻,在腰骶部的手法應多做一會兒。力量稍重,以患者能夠忍受為度。這個動作每條經操作3遍。

然后,對腰骶部重點滾揉,操作時腰部每側2—3分鐘,進一步放松腰背兩側骶棘肌。

中藥熏洗法

處方:透骨草30g,伸筋革30g,威靈仙20g,五加皮20g,千年健20g.三棱20g,莪術20g,艾葉10g,紅花10g。將藥物放入陶制或不銹鋼鍋具中煎煮30分鐘,再對患部先熏后洗,2次/日,30分鐘/次,10天為1個療程。

熏蒸的溫度可以使局部血管擴張,排汗增加,局部循環增快。水蒸氣能夠打開毛孔,使藥物經皮吸收,也使腰椎變硬、粘連的韌帶、關節囊恢復彈性。

中藥理療

獨活12g,狗脊15g,地龍10g。牛膝15g,伸筋草15g,當歸12g,川斷12g,麻黃9g,細辛3g,僵蠶10g,桂枝12g,丁香6g,共為細末,醋炒后制成中藥袋,敷貼腰部,每次治療前可將中藥袋放入微波爐加熱,促進藥物透皮吸收。這樣,藥物能夠直達病所,疏通經絡,運行氣血,通調督脈之氣通暢。

運動療法

在對患者作椎管造影x線片研究發現,當腰椎處于屈曲狀態時,硬膜腔受壓會減輕,而過伸位則會導致受壓加重,這是因為腰椎屈曲時椎管內容量大于伸直位,這與臨床上患者感到彎腰時癥狀減輕,而伸腰時加重相符。故運動療法宜著重腹肌、臀肌及腿部肌肉練習,以減少腰椎前凸。

仰臥起坐能夠很好地鍛煉腰腹部肌肉力量,腰椎管狹窄的患者可依個人能力每次做10~50次。俯臥位臀肌及腿部·肌肉練習及直腿過伸練習10—30個,次,均5~6次,日。

另外,患者可以在治療師的協助下進行適度牽引:患者仰臥,兩足朝向床頭端,治療師用兩大腿抵住患者雙足,然后拉患者的兩手并將其拉向自己面前,盡量使患者腰椎屈曲,減輕硬膜腔壓力,再慢慢放松,使患者回復原位,反復8—12遍,2次/日。

日常調護注意事項

腰椎管狹窄癥患者臨床表現復雜,常出現影像學檢查與臨床癥狀、體征不符的情況。在臨床診斷中,要避免單純依靠影像學檢查,應重視患者臨床癥狀,注意與腰椎間盤突出癥、梨狀肌綜合征以及椎管內腫瘤等的鑒別診斷,避免誤診、漏診。

嚴重椎管狹窄病變出現括約肌或小便功能障礙,馬鞍區感覺障礙,甚至馬尾性癱瘓,建議盡早手術。

第8篇:中醫診治范文

關鍵詞:中醫兒科;特色優勢;疾病防治

中醫兒科的歷史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扁鵲時代。經過漫長的發展,中醫兒科在學術和臨床上都得到了重大的發展。因此,中醫兒科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色優勢,加快中醫兒科學科發展速度,充分發揮中醫兒科在各類兒科疾病診治中的重要作用。

1積極發揮中醫兒科的學科特色優勢

目前,醫療市場行業競爭激烈,出現了西醫兒科、中醫兒科和中西醫結合兒科并存的局面。中醫兒科要想在激烈的醫療市場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科特色優勢,如中醫兒科在很多病種或某個階段的治療中就具有西醫無法比擬的優勢。具體包括:新生兒疾病,如新生兒黃疸、新生兒腹瀉、新生兒硬腫癥、新生兒臍部疾患,以及胎怯(早產兒和足月小樣兒)等。消化系統疾病,如小兒腹瀉、鵝口瘡、厭食、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潰瘍、口炎、胃炎、胃食管返流等。呼吸系統疾病,如急慢性支氣管炎、病毒性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反復呼吸道感染、毛細支氣管炎等。泌尿系統疾病,如泌尿道感染、腎病綜合征、遺尿癥、急性腎小球腎炎、血尿等。循環系統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等。營養性疾病,如消化不良、營養性貧血,營養障礙等。神經肌肉系統疾病,如腦癱、小兒癲癇、驚厥等。心理行為障礙性疾病,如注意力缺陷、多發性抽搐癥、多動癥等。免疫、結締組織病,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濕疹、幼年類風濕病、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等。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百日咳、水痘、風疹、麻疹、幼兒急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腦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急性感染性多神經根炎等。同時,兒科疾病治療中,中醫特色療法,如針灸療法、推拿療法、中藥外治療法等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1]。從以上中醫兒科特色優勢病種可以清晰地看出,中醫兒科涵蓋了兒科臨床中常見的大部分疾病。可以說,中醫兒科不僅可以對慢性疾病進行整體調節,進而扶正祛邪,而且在急性疾病的治療中具有較大的優勢,如對各類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中。中醫兒科臨床優勢在以下兩個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現。

1 脾系疾病

脾系疾病是兒科臨床發病率較高的常見疾病,主要包括營養性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營養性疾病主要是因為缺乏必要的維生素、礦物元素等營養元素,如營養性缺鐵性貧血、鋅缺乏癥、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等,中醫治療營養性疾病的優勢在于中藥還有一定量的維生素和礦物元素等營養元素,具有調脾助運等作用,可以提高幼兒對這些營養元素的有效吸收和利用,而且產生不良反映的不多。中醫藥治療消化道疾病如厭食、泄瀉、功能性腹痛、積滯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有利于調整消化道功能。

2 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WHC)對兒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作了相關統計,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病毒感染性疾病逐漸上升,而細菌感染性疾病逐漸下降,我國小兒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研究資料更是顯示出,在小兒肺炎中,有50%是病毒感染,小兒急性支氣管炎中,有75%是病毒感染,而幾乎90%以上的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都是病毒感染。近幾年大規模的比較嚴重的傳染性疾病,如禽流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流感H1N1、手足口病等也都是病毒性感染疾病。很多臨床研究資料已經證實,相比西藥,中醫藥在治療多種病毒感染性疾病時更加安全和有效[2]。

可以說,中醫兒科具有的特色優勢,特別是優勢病種和特色療法,減少了對人們身體有危害的激素、抗生素等化學藥物的使用,滿足了現代人對醫療安全方面的要求和對于兒童預防保健的需求,字醫療保健事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中醫兒科對疾病的診治經驗

兒科診療具有自己的特色,而且涉及臨床各科,所以兒科大夫要掌握比較全面的知識。而且隨著現代社會疾病的不斷增多,以及對疾病認識的進一步認識,所以在具體的診療實踐中,診治方法和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診治經驗更加豐富。

2.1 診查 中醫學具體較強的人文特點,不光是單純地為看病而看病,而且還比較看重人的社會性和整體性,人性化濃重,有助于提高診療效果。特別是現在醫患關系越來越緊張,進行良好的醫患溝通,對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中醫人性化的重要體現之一。細心的診查,會讓患兒家屬對醫生比較信任,而且能得到患兒家屬的認同[3]。我們常說"醫者父母心",特別是對于兒科醫生更要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要充分理解父母為救治孩子的那種急迫和不安的復雜心情,要對孩子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醫生在對患兒診斷的時候一定要精細,多觀察患兒的各種患病特征和各種不正常的反映,多向父母了解患兒平時的情況,盡可能低發現每一個細節。如在對一個外感患兒進行診治時,如果不認真觀察,就會覺得這個患兒就是一個普通的外感患兒,因為他除了外感癥狀外并沒有其他特別的臨床表現。但是在診查時,細心的醫生發現患兒的眼睛不由自主地翻動了一下,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醫生判定這個患兒的病情比較嚴重,讓患兒家屬趕緊到有有診療條件的大醫院進行醫治,患兒家屬認為這個醫生醫術不行。于是,換到另一家醫院繼續按照外感癥治療,但是治療不久,孩子的病情不但沒有得到任何的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還表現出腦膜炎體征。最后,造成不治身亡的嚴重后果。如果此患兒家屬能夠聽從醫生的建議,及時到有診療條件的醫院進行醫治,結局肯定不是如此讓人悲痛。所以,兒科診療和其他科有著很大的差別,應當細之又細,仔細體會。如曾經治療一高熱患兒,孩子是一個3歲小男孩兒,已經持續1w反復發熱40 ℃左右,一直是中西醫結合治療,檢查孩子所服的詳細處方:有清熱解毒的、解表發汗的、清瀉陽明的和和解少陽的。經過仔細檢查,這個小男孩兒是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而且根據臨床經驗,患兒持續高熱40℃,脈象應該是見浮數脈,但此患兒并沒有出現數脈,而是沉取方得。所以,根據患兒的脈征,給他開了麻黃細辛附子湯,只喝了一劑,患兒已經慢慢退燒為37.6 ℃,連續喝了3d,此患兒就徹底病愈。也就是說,由于每個孩子的體質特征不同,所以使用通套方藥有時也不會取得良好的療效,要對患兒進行仔細診查,對癥下藥,方能藥到病除。

2.2治療 小兒體質和成人體質有很多地方都不相同,如小兒的氣血要比成年人沖和,也就是中醫上常說的"稚陽"、"稚陰"、臟腑嬌嫩。明代名醫張景岳說:"其臟氣清靈,隨撥隨應,但能確得其本而撮取之,則一藥可愈,非若男婦損傷積痼癡頑者之比。"所以,小兒一旦患病,就容易出現易寒易熱、易虛易實,不但變化較快。表現為病情加重較快,但是好轉也比較快。所以對小兒的處方治療應以調和為主。調和的范圍較廣,包括調和胃腸、調和內外等。如桂枝湯類方可以很好地對營衛進行調和,而且在臨床辨證應用中治療效果也比較好。總體來說,小兒病因尤其以飲食積滯、內傷、外感最為常見,由于小兒的體質比較弱,在臨床上,兼夾之證比較多見,所以醫生一定要特別需要留意。在診療的過程當中,要認真觀察和分析,了解小兒病情的發展趨向,這樣在治療的時候,才能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有的放矢[4]。另外,中醫兒科的治療要特別重視氣化,幼兒的氣化功能一旦出現異常,就會出現各種病癥,所以小兒采取中醫治療的過程,也是恢復正常氣化功能的過程,處方一定要活潑。兒科用藥必須非常謹慎,不但用藥要精,而且用量要輕,避免給小兒造成一些無謂的傷害,對小兒的正常發育造成不利的影響。特別是小兒的脾胃特別嬌弱,所以醫生不能不應輕易使用超量之品。同時,要嚴格調配處方,因為如果處方調配不當,也會對療效產生較大的影響。而如果開對了方子,在調劑上面出現了問題,就會對醫生所開方劑合理性的判斷產生影響。所以,醫生還要對中藥比較中藥。特別是有一些同名的中藥,如沙參有北沙參和南沙參的差異,紫參,蚤休有時也稱紫參。同一中藥也有不同的種類,可入藥的柴胡品種就有數10個,藥性肯定有差異。從目前感染性疾病來看,如果病菌已經大量繁殖,就會比較難殺滅,所以要重視早期用藥,早發現早治療。

3結論

中醫兒科具有較強的學科特色優勢,在很多病種或某個階段的治療中具有西醫無法比擬的優勢。所以,中醫兒科要積極發揮自身特色優勢,借助各種有效的疾病診治經驗,加快中醫兒科學科發展速度,充分發揮中醫兒科在各類兒科疾病診治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曹鳳城,孟宏偉,曹雪濱.中醫兒科治學體會及對疾病的防治經驗[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2(5):1-13.

[2]陳玉琴.體質學在中醫兒科臨床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2(24).366-367.

第9篇:中醫診治范文

【關鍵詞】曾一林;骨性關節炎;右歸丸;陽和湯

【Abstract】Prof. Zengyilin pointed that osteoarthritis mostly be included in the kidney-deficient syndrome Bizhen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ten caused by cold. Prof. Zeng treated this type of osteoarthritis by modified Youguiwan decoction or modified Yanghetang decoction, and got good effect. Additionally, Prof. Zeng usually applied external multi-herbs named Qizhangsan decoction

【Key words】Zengyilin, osteoarthritis, Youguiwan decoction, Yanghetang decoction

業師曾一林老中醫攻讀中醫學,孜孜不倦,遍訪天下名醫,熟讀中醫經典名著,從事中醫骨科臨床與教學30余年,對骨性關節炎的辨證論治有豐富的經驗和獨到之處。筆者有幸隨師侍診,獲益匪淺。現將業師診療骨性關節炎部分經驗整理成文,以饗同道。

1理論認識

在辨證論治規律的臨床應用中,不僅要辨證候的表里寒熱虛實,還要進而辨病名(包括中醫與西醫病名),辨識疾病的基本矛盾所在。他認為骨性關節炎多屬于中醫“腎虛骨痹”范疇,是以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和繼發骨質增生為主的慢性關節病,臨床以緩慢性關節疼痛、僵硬、腫大伴關節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多發生于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如脊柱、髖、膝等,在脊柱多發生于椎體節段的移行部位。中醫認為多

因肝腎不足,氣血虧損,損傷和感受風寒濕邪引起,其中以腎虛為本。腎虛骨痹的機理在于原發的虛和繼發的瘀,虛和瘀相互聯系,虛可致瘀,瘀又可加重虛,虛和瘀作為一個整體統一于腎虛而導致骨性關節炎。在西醫辨病方面,強調要達到對每一位慢性長期腰退痛患者的準確診治,必須有深厚的西醫理論基礎和臨床經驗。骨性關節炎病因復雜,呈慢性進行性過程,常有可能伴發有其它疾病,臨床表現易于其它疾病相混淆,臨床須詳加辨別,以防止誤診、漏診。

業師認為腎虛骨痹臨床腎虛髓虧型、陽虛寒凝型、瘀血阻滯型等三型較為常見。其中腎虛為根本,以寒證居多。腎虛骨痹是慢性進行性疾病,久病必有瘀,每一型均可有瘀血阻滯表現。并指出臨床辨證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四川海拔低,是濕氣旺盛之地,所以在蜀地骨痹患者多以腎虛、挾濕挾痰、血瘀多見。

2臨床經驗

業師認為骨性關節炎通過確切的辨證論治,中藥可以很有效地緩解病情的,且療效較持久。提出腎虛骨痹的治療原則是:調補肝腎為主,通絡祛風為輔;保守治療為主,手術治療為輔。

臨證中,具體中藥內服治療方法是:腎虛:倡用溫補,常用右歸丸加減;寒凝氣滯:則散寒行滯,用陽和湯或烏頭湯加減。

業師深諳張景岳右歸丸立法組方之意旨。景岳首次明確將“陰陽互濟”貫徹到陰陽精氣水火不足證的立法組方中,制定了右歸丸。右歸丸為益火之劑,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之證。右歸丸雖以附子、肉桂溫補命門,扶植陽氣,但方中配以大補、滋培腎水的熟地、枸杞,從而使附子、肉桂補其陽而不損陰,使陽氣得之助而生化無窮。對于骨痹腎虛患者氣虛較甚者,多于右歸丸中加入人參、黃芪以補氣,以達到精氣相生的效果;血虛可加大當歸、熟地用量;寒濕偏盛可加制川烏、制草烏,加重制附片用量;血瘀氣滯偏重,腫脹較甚可加三棱、莪術;頸肩部加姜黃、葛根;背部加柴胡、羌活;腰部加杜仲、川續斷;上肢加桑枝、桂枝;下肢加木瓜、獨活。

陽和湯溫陽補虛,散寒通滯,是治療陰疽的代表方,而業師則常用其加減治療腎虛骨痹,屢獲良效。《素問?痹論》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痹證的形成,每因感受風寒濕邪,痹阻筋骨、肌肉、關節,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如痹證初始,病邪輕淺,則外邪較易祛除;若痹證日久,外邪久羈,蟄伏于筋骨之間,則祛邪頗感棘手。此時,單純溫里散寒則邪無出路,單純開表宣痹則里寒不除,表里不通,經絡阻隔,則難以取效。而陽和湯中既用肉桂、炮姜溫里散寒,破陰扶陽以溫里;又用麻黃辛溫發散,開達腠理,宣散寒邪以疏表;再用白芥子散寒祛濕,利氣通滯,以通達表里。故陽和湯堪為攻補兼備、剛柔相濟之治痹良方。臨證中,常隨證加減,每獲佳效。若痹證日久,肢體麻木,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質淡、脈細弱,是為血虛為著,熟地、鹿角膠當重用,而麻黃、肉桂等宜輕投;若疼痛劇烈,遇寒痛增,不可屈伸,痛處不紅不熱,是為寒邪深重,此時麻黃不可減,白芥子不可去,更宜選加烏頭、細辛等溫經散寒、逐痹止痛之輩。

需要指出,用陽和湯加減治療風寒濕痹,需據病證及患者體質斟酌方中辛溫發散藥與甘溫滋潤藥之用量比例,以藥后微微汗出為佳,可獲開表宣痹、汗不傷正之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久久在线 | 最新国产精品自拍 | 国产三香港三韩国三级不卡 | 国产精品视频九九九 |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不卡 |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 欧美特黄aaaaaa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 | 日本在线观看免费看片 | a级性生活视频 | 欧美视频一级 | 久爱www免费人成福利播放 | 日韩欧美高清在线观看 | 久久经典免费视频 | 在线观看亚洲专区 | 亚洲精美视频 | 三级毛片子 | 一区二区伦理 | 中文乱码字幕午夜无线观看 | 欧美日韩综合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 亚洲黄色成人 | 欧美性欲视频 | 久久亚洲综合中文字幕 | 麻豆国产96在线 | 日韩 | 日韩天天摸天天澡天天爽视频 |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国产一区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性刺激免费视频观看在线观看 |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子伦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婷婷色综合久久五月亚洲 | 国产精品合集久久久久青苹果 | 欧美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 成人欧美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 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 | 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亚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