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機械設計的心得體會范文

機械設計的心得體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機械設計的心得體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機械設計的心得體會范文

無論哪一種教學設計,都包含有下列五個基本要素:教學任務及對象;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對象、目標、策略、過程和評價五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了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

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現代教學思路的一個基本著眼點。因此,教學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轉變。以往教師關注的主要是“如何教”問題,那么現今教師應關注的首先是“教什么”問題。也就是需要明確教學的任務,進而提出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和制定教學策略。

教學設計中對于目標闡述,能夠體現教師對課程目標和教學任務的理解,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歸宿。

新課程標準從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中師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師所操縱的。因此,目標的主體顯然應該是教師與學生。

教學目標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它與傳統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是截然不同的。體現在課堂教學目標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學目標的描述中,要把知識技能、能

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考慮到。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它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據特定的教學條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學生提供教學信息、引導其活動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驟。

眾所周知,現代教學系統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等四個要素組成,教學系統的運動變化表現為教學活動進程(簡稱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媒體的選擇,課堂教學結構類型的選擇與組合等,都將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體現。那么怎么樣在新課程理念下,把諸因素很好地組合,是教學設計的一大難題。

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功能與傳統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僅僅只是上課的依據。教學設計,首先能夠促使教師去理性地思考教學,同時在教學元認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體現教師與學生雙發展的教育目的。

第2篇:機械設計的心得體會范文

1.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提升的原動力

提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首先要思考“為什么”的問題,即誰是提升的動力。就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現狀而言,主要是因應以下三個方面的訴求。

1.1國家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中國道路、中國模式舉世矚目。但是,與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相比,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還很薄弱,“西方國家掌握國際話語權的大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西方對中國的了解遠遠不及中國對西方的了解。”[1]創新是文化發展的生命力。創新文化要求高校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增進本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擴大中國文化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1.2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從內部環境來看,由于歷史傳統、院校性質等原因,多數高校內部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不同院系以及科研機構之間,學術研究失去創新的空間。從外部環境來看,由于體制障礙,高校與科研院所自成體系,雖然也有各種合作,但基本上各自為戰,難以形成合力,急需打破“高校內部以及與外部的體制機制壁壘,通過管理體制機制的系統改革,改變分散、封閉、低效的現狀,充分釋放人才、資源等創新要素的活力”[2],形成可持續發展、充滿活力和各具特色的科研管理模式,為全面提升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搭建良好的平臺。

1.3哲學社會科學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先后出臺了《科技規劃綱要》、《教育規劃綱要》等一系列旨在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政策、措施。高校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主要陣地,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但是,數量眾多、創新能力不足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客觀事實。主要表現在:在研究群體方面,研究者大都習慣于“單打獨斗”;研究團隊多數以本學科領域人員為主,缺乏協同創新和聯合攻關的動力。在研究方法方面,缺乏對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領域研究方法的借鑒,即使是哲學社會科學不同學科之間也缺乏溝通和交流。在學術觀點方面,相當多的研究都是低水平的重復研究,缺乏新觀點、新發現,亟需推進跨學科研究。

2.協同創新理論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的啟示

協同理論最早由德國著名物理學家哈肯提出。該理論認為,在一個系統內部,如果各個子系統(要素)之間能夠協同配合,那么就能產生1+1>2的“聚變反應”,產出協同融合的“聚集成果”。反之,整個系統必然陷于混亂無序狀態。“協同創新”理念的提出,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注入了新的內容,并提供了如下重要啟示。

2.1創新研究方法是學術創新的前提

協同創新理論指出,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不僅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之間互相借鑒彼此的研究方法,也需要大膽地吸收借鑒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我們認為,開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必須積極借鑒運用自然科學的方法,這對提升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至關重要。

2.2多元學術評價機制是學術創新的土壤

協同創新理論告訴我們,要實現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的提升,構成創新系統的各要素之間必須發揮各自優勢,相互配合以提升創新的績效。從長遠來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必須在注重專著、論文、項目等科研成果數量的同時,更注重科研成果的質量以及科研成果的轉化能力,探索建立多元的學術評價機制,切實將質量導向、分類評價的要求和標準體現到學科評審、人才評價、教學評估、項目評審、成果評獎、機構評定等各個方面,貫穿于評價活動的各個環節[3],形成正確的科研導向和激勵機制,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提供創新的土壤。

2.3學科交叉研究是學術創新的途徑

協同創新理論認為,學科交叉點往往就是新的學術領域,科學上的一些重大突破,大都由不同學科間的交叉滲透、不同學術思想的相互交融而產生,并被歷史的經驗所反復證明。例如,政治學家奧斯特羅姆憑借自己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就是“社會科學知識綜合運用與相互融合”的結果。整合現有研究資源,加強跨學科研究的力度,進行多領域、跨學科的協同創新,已經成為各高校的共識和提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舉措。

3.協同創新提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的路徑

借鑒協同創新的理念,我們認為,在協同創新的背景下,高校要實現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提升的目標,宜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3.1改進科研評價體系,提升學術創新能力

根據協同創新理論的基本要求,客觀、公正、合理的科研評價體系的建構和完善,要以創新質量、解決需求和實際貢獻為導向,改變以往單純以期刊論文、成果獲獎為主的單一評價標準,擯棄依靠論文數量、項目經費和科研獲獎的評價模式,代之以創新質量和解決國家重大需求的貢獻作為評價標準。

3.2打破學科藩籬,組建跨學科研究團隊

現代社會是一個大科學的時代,“現實中的許多重大問題往往帶有綜合性、復雜性和集成性的特征,任何一個單一學科都無法很好地解決和應對”,也很難出標志性的成果。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組建跨學科的研究團隊已成為新形勢下科研創新的基本要求。協同創新要求將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協同起來,通過學科交叉,一方面以多元化的視角切入研究問題,另一方面在學科的交叉點發現新問題、開拓新領域,從而實現哲學社會科學使創新能力的提升。

3.3注重環境育人,營造協同創新的文化氛圍

富有文化內涵的環境往往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會在無形之中塑造人、感染人。協同創新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于二的過程,要真正使不同利益追求的創新主體形成合力,必須打造一個使各方都能認同的文化基礎。首先,要在協同創新體營造一種自由、寬容互相尊重的團隊文化,使相關創新各方實現有機結合和高效互動,使具有不同個性的優秀人才找到實現價值的平臺。其次,要通過科學的制度設計,積極開展有利于師生協同意識培養的創新文化活動,營造有利于激發各種創新潛能、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環境,將合作意識、創新意識融入師生的思想。

注:本文為天津市社科理論界“轉作風、正學風、改文風”基層調研項目立項“天津市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調查研究”(項目編碼:ZZG-13280)的階段性成果;天津外國語大學“十二五”科研規劃2013年度科研項目“協同創新視角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提升路徑研究”(項目編碼:13YB35)的最終成果。

參考文獻:

[1]張東剛.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建設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3,(1):12

[2]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Z].2012-5-7

第3篇:機械設計的心得體會范文

機械廠實踐心得體會【1】

今年暑假經過親戚介紹,去了一家工具有限公司進行了實習,將近一個月的實習,雖然說沒有對那些精密儀器逐個有個詳細了解,但多少對知道這個公司的經營范圍與對象。

刀具是由機床、刀具和工件組成的切削加工工藝系統中最活躍的因素,刀具切削性能的好壞取決于刀具的材料和刀具結構。切削加工生產率和刀具壽命的高低加工成本的多少、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質量的優劣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刀具材料、刀具結構及切削參數的合理選擇。這家公司的刀具主要由日本三菱、瑞士,也由于是外國公司,接洽的是上海的分公司,在我們工作最繁忙的時候,卻是外國休假的時候,這實在是一個問題。

公司說實話是處于一個大倉庫內,在大的空間內,除了會計室、會議室,經理室,配送部以外,就是堆放在四處的刀具。基本流程是,買貨者在正確的部門買貨,由經手者開出發票,發票是一式四聯的,由買者拿著經過會計師傅敲章的,由他拿著的兩張單子去配送部拿貨,流程進行完畢后,他本人只擁有一張發票。其余三張由本公司留存,以便以后對帳。即使在一個星期的交易金額也是很大的。不過,很少看到顧客會拿著很多錢來現買現付。只有極其少數的顧客交易費用是很少的,才會當場付清。公司有一個自己的商務系統,在里面擁有的是整個公司的全部信息,包括供應商、客戶信息,各部門的倉庫里的貨物數量等。在有的顧客在購買前會打電話來詢問是否有他所要的貨物,這時,通過這個系統,就可以很清楚的得到他要的答案。這家公司的大數交易都是通過計算機完成的。一臺電腦、一個電話是每個工作人員桌上必須具有的工具,通過這兩樣工具,工作人員可以整天不出公司大門。卻可以順利完成很多工作額,可以說實現計算機化了。與供應方和供貨方之間的交易磋商,合同簽定也是通過傳真完成的。

機械廠實踐心得體會【2】

在家人的介紹下我進入嘉宇機械有限公司的生產線上工作。在這里體驗了兩周左右的工廠生產學習,學到了許多在學校沒有學到的東西,增強了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鍛煉了自身意志同時也體驗到了勞動帶來的快樂!

工人師傅們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刮研、鉆孔、攻套絲、鋸割、銼削、裝配、劃線等。我進廠的那些天恰逢公司在趕制一批用于展銷的產品其中重點是“仿形”這類切割機!由于在學校我沒有進行金工實訓過,加之沒有任何生產操作經驗,因此常常會感到手足無措。慶幸的是車間的師傅們看我剛從校門走出,知道我沒有什么工作經驗,雖然上面交代的任務比較緊去仍然花很長時間細心的來教我如何組裝手輪、如何正確使用鉆床并使鉆出的孔符合生產尺寸、如何調試機器等。

印象最深的就是7月8號那天,我想都不敢想自己是怎么堅持想都不敢想自己是怎么堅持下去的,師傅們讓我給他們彎鋼構,全是那種20~30公分長的短鋼筋條,一天時間加上晚上加班一刻不休愣是把一口袋的鋼條彎完了,晚上回去之后才發現兩個手掌心都磨破了。雖然心里知道自己不是真正準備在這里長期待下去,也產生過放棄的念頭,但每次看到師傅們對手頭工作的那種專注之情時,我還是咬牙堅持著,并且告訴自己能行!不要因為自己是女生就放棄。

后來,他們覺得女生干這些活確實有點吃不消,就安排我去整理圖紙以及其他公司的資料,給師傅們打印圖紙。雖然以前有學過如何看圖紙,但第一次看圖紙時還是覺得看不懂,在師傅的指導下,我慢慢能看懂圖紙。有時候,也會接到客戶的訂單,了解客戶的需求,然后傳達給師傅。這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我的溝通協調能力。

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我和其他工人一樣每天上班打卡、下班吃大鍋飯,體驗著工人們的辛苦。我采用了看、問,親自動手等方式,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偏離或聯系不上實踐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最大問題。我們的教育應該與社會實踐更多得結合起來,采用理論和實踐的辦學模式,做到課堂教育與社會實踐的關系,暑期實踐與平時實踐的關系,社會實踐廣度與深度的關系,分別同過課堂,暑期和實踐把我們所學的和運用想結合起來,才能更完全的掌握. 經過這周的生產實習,我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領域的知識有了更深,更廣的認識。以前在學校了解的知識太狹窄,只把目光停留在僅學的幾門專業課上,而且僅有的幾門專業課學的也不是很精通。通過這次專業實習,我不僅在專業知識上有很大的收獲。而且在對待學習以及生活的態度上更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首先,在專業知識上有了全面的認識,進一步增強是動手實驗的能力。作為工科生,我們學習的內容比較抽象,在學校實驗的機會不是很多。這一次,我們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對平日里的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還有,增強了同學間的互相幫助及團隊合作意識。這次實習環境很開放,我們整個專業在一起聽講座,這幾天的實習拉近了我們每個人之間的距離,我們一起討論專業知識,互相幫助。最后,強化了我心中的責任感以及認真對事的態度的問題。在車間工作的兩天,雖然很累,但我堅持下來了,因為在現實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每個崗位都有他的作用和要求,缺一不可,當你處在這個崗位上的時候,就必須有這個崗位上的責任感,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將自己的工作做好,這樣才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短暫而又充實的實踐,我認為對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作用,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著很大幫助。更重要的是要向他人虛心求教,遵守組織紀律和單位規章制度,與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都要在實際生活中認真的貫徹,好的習慣也要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培養。領導和同事們的經驗,好的習慣和他們的知識也會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大寶貴的財富.這次實踐更讓我肯定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的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對于自己這樣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人來說,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他們就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很多知識、道理。

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驀然回首,雖然沒有經過長時間的鍛煉,但給我帶來的影響卻遠沒有結束。它使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見識世面、施展才華、增長才干、磨

第4篇:機械設計的心得體會范文

漫漫人生,唯有急流勇進,不畏艱險,奮力拼搏,方能中流擊水,抵達光明彼岸.大學期間,正是我奮力拼搏的大好時期.因此要有正確的理想和信念,它們是我乘風破浪,搏擊滄海的燈塔和動力之源.我要在追求遠大理想,堅定信念和實現社會理想而奮斗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這也正是我自身成才的現實需要.為此,我將自己在大學期間以及在職業生涯中有下列要求:

(一)剖析自己,訂立近期目標.

進入大學生活將近一年光景,我發現大部分的同學都很空虛,即使是那些加入學校社團的人也一樣的,我也不例外.他們無目的的加入,機械化的運轉,最后落的兩手空空是也.有的更甚,用父母的血汗去玩弄自己的感情,尷尬無言,結果無言面對江東父老.

我嗎?性格比較內向的,不善于表露自己,但我喜歡交流和寫一些東西.因此我加入了編輯部,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選擇.對于我的專業,我自己對它并不是太感冒.剛開始我不適應,可后來有計算機的輔助,我發現我越來越喜歡它啦.它對我的異想空間的潛力爆發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在大學三年里,我不僅要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學好,還要將自己的計算機水平提高,這樣才有利于我自己喜歡的方面有所成就.機械設計專業更多的是看與做的緊密結合.因此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我還要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另外我還應該大量的借鑒別人的成果或著設計方案,以次來開拓自己的眼界和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二)著實行業實情,奮力補足自己。

初步確定畢業方向以及相應能力與素質的培養。

認識自己的需要和興趣,群頂自己的價值觀,動機和抱負,考慮未來的畢業方向。了解相關的活動,培養和鍛煉自己的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同時檢驗自己的知識技能:可以開始嘗試社會實踐活動并要具有堅持性,最好能在課余時間從事與自己未來職業或本專業有關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責任感,主動性和受挫能力并不斷的總結分析中得到職業的經驗:增加英語口語和計算機應用的能力,通過英語和計算機的相關證書考試,并開始有選擇地鋪養其他專業的知識以充實自己。

階段目標:掌握求職技能,為擇業做好準備。

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考取與目標職業有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或相應地通過職業技能鑒定。因為臨近畢業,所以目標應鎖定在提高求職能力搜集公司信息上,參加與專業有關的暑期工作和同學交流求職工作心得體會,學習寫簡歷,求職信等求職技巧,了解搜集就業信息的渠道。如果有機會要積極嘗試;加入校友網絡,向已畢業的校友了解往年求職情況。

其實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著理想,信念,追求,抱負。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載著收獲,芬芳,失意,磨礪。

但是

無論眼底閃過多少刀光劍影,只要沒有付諸行動,那么,一切都只是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

一個人,若要獲得成功,必須得拿出勇氣,付出努力,拼搏,奮斗

成功,不相信眼淚

成功,不相信頹廢

成功,不相信幻影

成功,只垂青有充分磨礪充分付出的人

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

未來,

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有的退卻都有借口,而所有的挑戰沒有理由,只有信念;必勝的信念

挑戰自我!永不言棄!

第5篇:機械設計的心得體會范文

論文摘要:以創新實踐基地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為切入點,以創新設計和創新競賽為手段,論述高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改革,并提出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近年來,我校開展以創新設計為手段的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改革,通過機械CAD/CAM專業教學實踐,創造性地將學生在計算機輔助設計方面的傳統優勢與創新設計相結合,在落實素質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找到一種切實可行的途徑,培養的學生具備了較扎實的創新設計能力。通過創辦CAD協會及積極開展創新設計教學活動,創造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學習氛圍,通過舉辦創新設計競賽,為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提供實踐的舞臺,極大地促進了我校機械CAD/CAM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但現階段的教學工作欠缺厚實的物質基礎和實踐條件,還不足以形成一套系統的運行管理機制,經費使用方面也欠缺保障,跨部門的組織工作難以協調,雖然在教學中已形成創新的風氣,但未能上升到教學模式的層次,受益面有限。

創新型人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所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當前課程實施必須思考的問題。我校機電系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以韶關學院省級重點實驗室——現代設計與制造重點實驗室為依托開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整合實驗室資源,

建立創新設計實踐基地

實踐教學是培養創新人才和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實踐基地建設則是實現實訓和實習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以前,學校的實驗室按課程的開設情況進行單獨設立,實驗內容分散且有相互重疊之處,學生為完成實驗而實驗,尤其是驗證性實驗所占比例偏大,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相對偏少,學生思維方式僵化,教學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學生接收最新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培養適應社會挑戰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更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發。

通過認真的分析和研究,我校將現有的實驗室資源進行有機的整合并投入大量的資金,建立了以省級重點實驗室為核心的創新設計實踐基地。該實驗室既建立起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同時又是培養學生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實踐基地。它包括現代設計實驗分室、現代制造室、測試與分析室及機電一體化室,完成了機械類專業從設計、制造、測試、分析及機電一體化等相關學科實驗教學。建成的重點實驗室年均可接納學生、教師2000多人次,可同時容納教師、學生100多人進行實驗和科研工作。尤其是引進了大量的現代實驗設備,如快速成型機、加工中心、ANSYS分析軟件和測試儀器、特種加工設備和常用CAD/CAM應用軟件,以適應不同年級及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驗需求。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我們更新實驗課程,壓縮演示性實驗,增加動手操作性實驗,將演示性、驗證性實驗向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轉變;打破單一課程的局限,把設計與制造有機結合,開設CAD/CAM一體化數控編程和數控加工實驗”。

省級重點實驗室的建成提供了良好的創新實驗基地,也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基地。通過技能培訓和科技創新培訓,圍繞先進實用設計制造技術開設各類工程實用技能培訓,培養學生適應設計與制造技術的工程應用能力;通過設立學生科技創新協會并組織參加校內外的各項課外科技活動和競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建立一支新型的教師隊伍

高校能否為國家培養出合格人才,關鍵在于教師,在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更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師資隊伍,還要有一支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如果一名高校教師只能單純地從事教學,不能開展科研活動,不僅本身的學術水平難以提高,在教學上也會因為知識狹窄而影響教學水平的提高。

近年來,我校機電系教師積極參加各項科研活動,組織各類科技學術講座,增強學生參加科研和創新活動的意識,有效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并且開辟了第二課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吸收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工作,建立大學生科研工作基地,真正起到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作用。

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大學生動手能力的關鍵所在。一方面積極引進人才,另一方面根據專業特點,要求現有的專業教師積極參加產品設計和開發活動,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鼓勵教師到廠礦企業生產一線進行專業訓練,提高工程技術應用能力。通過幾年的努力,我校機電系已有4名“雙師型”教師,優化了教師隊伍結構,為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進行創新技能培訓

教育模式應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時代變化的步伐,過去長期實行的專才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越來越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同時,社會對畢業生的評價標準也發生了變化,越來越歡迎知識面寬、創新能力強、適應能力廣的復合型人才,其中創新能力強是復合型人才的關鍵,它需要具有多面性的知識體系和扎實的基礎知識。為此,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本著“加強基礎,拓寬專業,重視實踐,培養創新”的思路,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對口”人才培養,增加了校內公選課和選修課的比例,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定期開設創新技能知識講座,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先后成立了“CAD協會”和“電子協會”,定期不定期地舉行各項交流活動。同時,舉辦各種職業技能培訓班,對成績合格者頒發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這些形式多樣的創新型技能培訓,大大提高了大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以競賽為中心,

加強創新能力的綜合培養

學校成立了CAD協會并積極開展創新設計教學活動,創造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學習氛圍,通過舉辦創新設計競賽,為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提供實踐的舞臺。將培養手段與培養目標緊密結合,極大地促進了機械CAD/CAM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創新能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過CAD協會和電子協會鼓勵學生科技創新,經常性地舉辦校內創新競賽,讓更多的學生積極參加創新活動,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并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廣東省和全國的創新設計大賽。經過幾年的不斷努力,我校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廣東省和全國的多次創新設計大賽中,我校獲得省級一等獎4項;在廣東省第七屆“挑戰杯”課外科技競賽中獲自然科學類二等獎1項;廣東省“高校杯”軟件設計競賽獲獎3項;廣東省機械創新設計競賽獲獎12項;在中南地區港澳地區首屆大學生創新設計與制造大賽中,2005年獲得廣州賽區3項一等獎,選送到廣西參加中南六省選拔賽獲得2個一等獎;在2003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有2組獲廣東賽區三等獎。CAD協會的比賽作品有9項獲得了國家專利,是同類院校中的佼佼者,反映出我校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已初見成效。

建設開放性實驗室,

形成新的實驗教學管理模式

對實驗教學進行改革,既保留了優良的驗證性實驗,又更新了實驗內容,增強綜合性、設計性及創新性實驗。這樣,不僅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意識。但常規的實驗教學管理模式已不適應要求,尤其是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的開設,往往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像一般的基礎性實驗按實驗指導書的規定完成即可,它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對優選出來的創新作品需立項并進行制作,以參加更高層次的創新設計競賽。現代設計與制造重點實驗室對高年級學生及有項目參加創新競賽的學生開放,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時間進入實驗室,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研究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這種實驗管理模式的意義還在于:(1)實驗室開放不僅對學生技能訓練,而且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開拓能力具有重要作用;(2)實驗室開放內容貫徹了“因材施教、講求實效”的原則,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和要求確定開放內容,內容包括:設計性、綜合性、研究性和創新性實驗;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等課外科技活動實驗;(3)較好地實現學生參與教師科研,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落到實處。加強了對學生實驗素質與技能、創造性思維方法和嚴謹治學態度的培養;(4)提高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通過開展“開放實驗交流答辯會”等活動,促進學生實驗小組之間的溝通,分享實驗成果和心得體會,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5)提高了學生的成就感,學生參與開放實驗項目取得優異成果者,可向教務處申請學分。學校每年評選一批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成效突出的開放實驗項目作為優秀項目,對參加者和指導教師實行獎勵。

建立開放性實驗室,是實驗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革,也是實驗教學改革的方向,其思路是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開放式實驗、創新實驗、科研和各類社會活動,提高實驗教學水平,進一步加強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

面向21世紀科技進步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機械設計及自動化專業的學生需要具有創新品質和發展能力,掌握專業基礎知識、應用能力和基本技能,培養在制造行業生產一線從事機電產品設計制造、技術運用與改造、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和創新人才。通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實踐,系統地對創新人才培養方法及培養目標進行積極的探索。幾年的實踐表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對創新人才培養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適應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白彥茹.淺談比較教育研究方法的發展趨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11).

第6篇:機械設計的心得體會范文

論文摘要:著重分析了機械類課程電子教案、多媒體投影、動畫模擬與仿真、多媒體錄像等多媒體教學在機械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及其優勢。

機械工程類課程內容涉及機械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及特性、機械的制造原理與工藝等,內容廣泛,理論與實踐性都較強。由于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因而相比一些基礎課,機械工程類課程內容抽象,理解困難,缺乏趣味性,學生普遍感覺枯燥無味,難以理解和接受。另外,又由于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普高熱升溫,中等職業教育的生源結構發生很大的變化。大部分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差,這影響到他們對理論知識的接受理解和掌握,也影響到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故而教學難度較大,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較為原始,不利于學生的形象思維與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教學效果難以提高。。

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其形象直觀、便于教學組織等多種優點,成為解決機械工程類課程教學難題,并以其無可比擬的優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及其優勢

1.1電子教案的應用

多媒體電子教案克服了手寫教案不便于修改、保存等缺點,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不斷加人授課心得體會,改進教學思路,調整教學內容,可使教案在不斷改進的情況下得以重復利用。教師在重復教授同一門課的時候,不必重寫教案,而將精力集中到授課思路與方法改進上來,提高教案質量和工作效率。WwW.133229.coM

1.2多媒體課件的應用

以幻燈片為主的多媒體課件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相對于傳統手寫板書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

(1)便于內容的組織

多媒體教學允許教師在授課時,根據教學的需要,點擊不同層次的內容,方便地將教子內容展開或收縮;隨章點擊水同的章節或課題,可以方便地對教學內容的順序進行調整。因而,教師可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層次教學對象的需要.根據教學計劃及課堂教學實際情況變化,在保持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對教學內容進行詳略取舍或順序調整,方便地整合教學內容,優化課程結構。從而掌握更多的主動性與靈活性,并可較好地解決機械類課程經常遇到的課時不足的矛盾。

(2)提高課堂效率

機械工程類課程內容多,板書多,更有大量的圖形。在傳統教學方式中,板書及繪圖占用了教師很大一部分時間,不但降低了課堂效率,而且經常造成教學過程中斷。多媒體課件可使教師從忙碌的板書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用到教學內容授課上,通過小小鼠標靈活地掌握課堂節奏。另外,教師還可將課件經過篩選、整理后讓學生拷貝.以便于學生課后整理、復習課堂教學內容。學生在上課時不必花費太多的精力去記課堂筆記,把精力集中到聽課上來,更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增加與教師的互動與交流,提高課堂效率。

(3)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一個人得到的外界信息中,約有80%通過視覺獲取。多媒體課件以具界面豐富、形象直觀、整潔美觀、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等特點,更易于吸引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理解與記憶。

1.3cad/cam軟件教學

利用cad/cam教學軟件可進行計算機繪圖、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等課程的教學及課程設計,使得學生將所學的機械類課程綜合應用,提高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分析問題解決間題的能力,增加了實踐機會,貼近了現代制造業的生產模式。

1.4網絡資源的利用

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和普及,為多媒體教學優勢的發揮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互聯網以其海量的信息,為廣大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下載各種教學課件、軟件、圖片、錄像,獲得各種教學及專業信息。另外,互聯網也為廣大教師在更廣范圍內進行教學與專業交流提供了一個寬闊的平臺,為教師提高多媒體教學水平,增加專業知識提供有力的保障。

1.5動畫演示與仿真的應用

動畫演示將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易于接受與理解,生動的畫面更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相對于傳統的實物課件,動畫模擬與演示更加生動形象,靈活機動,克服了實物課件的許多局限性。多媒體教學用動畫顯示部件結構,模擬機構的運動,快捷方便,一目了然。對復雜的零部件結構,通過三維動畫技術,鏡頭還可以伸到現實達不到的位置和角度,實現零件的任意剖分、組合。模擬切屑的形成過程、晶粒的成長過程、加工誤差的形成過程等.可以讓學生的視角延伸到實際生產中視野所不能達到的微觀世界,虛實結合、相得益彰,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直觀化。通過動畫的演示,使得這些傳統教學中的難點問題變得直觀明了,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機械制圖教材中的“三視圖的形成及投影規律”這一章節既是空間形體與平面圖形相互轉換的紐帶,又是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初步形成的關鍵所在,因此它是教材的一個重點;又由于“三視圖”的形成與展開過程較抽象,所以它又是教材的一個難點。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要借助本節教材中的“平面圖形”所作掛圖及結合教師的改變和手勢轉變來描述“三視圖的看圖方法”和“三視圖的形成與展開過程”。由于“平面圖形”無立體感,描述過程又較抽象,因此,學生聽課感到吃力,通常需要花較多的課時進行輔導、訓練才能完成該節教學任務。從學生作業中的信息來檢查教學效果,筆者發現仍有30%-40%的學生概念欠清晰,作業有錯誤,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的自我消化才能逐步形成空間概念,而這往往會影響到后面幾節內容的學習。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效果就大不一樣。由于多媒體課件畫面生動形象、具體直觀,能將“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視圖的“看圖方法”有機地結合并清楚地展現出來;同時,還能將三視圖的“形成”及“展開”過程生動直觀地展示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空間思維過程,又提高了學生的觀察效率,學生對所學教材能獲得充分感知。

另外,動畫課件制作方便簡單,只要掌握任意一種動畫軟件,任何教師都可以進行動畫制作,其成本較實物課件大大降低。

動畫仿真實習軟件還能使學生在教室中模擬實際生產的操作過程。如在數控實訓中,我們利用數控仿真軟件在學生進行實習之前進行仿真模擬訓練有素,使學生在進人實訓車間之前就已經對實訓的基本操作有了初步的認識,從而大大減少了實訓風險,提高了實訓的效率。又如在《食品工程原理》這門課的教學中,實驗(過濾、精餾、流化床干燥、液體粘度測定等)很多,但學校的實驗設備不夠,不能滿足實驗要求,因此我采用了食品工程原理實驗仿真軟件,使這一問題得到解決,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對實訓設備的占用,節約了開資。

1.6生產錄像的應用

機械工程類課程是與工程實際聯系緊密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特別注重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利用多媒體生產錄像可以讓學生在不走出教室的情況下,了解企業中產品及零件的生產過程,了解零件與產品的功能與應用,把課堂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貼近生產實際,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在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教學設備與場地不足的矛盾。通過多媒體錄像介紹一些當前機械設計與制造的新趨勢、新技術、新工藝,還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視野。

2多媒體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第7篇:機械設計的心得體會范文

班級 :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軟件工程04級5班

設計者 : ***

指導教師: ***

時間 : 2007-07-00

目錄

一、設計條件

二、設計要求

三、運動分析以及動態靜力分析

四、源程序

五、計算結果

六、心得體會

前言:

該運動學分析的任務是:找出角的位置, 驅動桿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或位置, 直線運動速度和線性加速度在驅動桿上的點,并找到了驅動力t, 根據輸入參數驅動線和各個方面各個環節.

六桿系統

輸入數據表

單位 rpm m m m m m m m kg kg kg m m Kgm2 Kgm2 KN 一、設計條件

1、按照知道教師布置的機構類型和設計參數進行機構分析。

2、已知機構的工作阻力Pr,從動件的工作擺角(舍),主動件角速度W1連桿和滑塊的質心位置已知。主動桿件不考慮慣性力的影響,各桿件的幾何尺寸已知。

二、設計要求

1、整理說明書一份(主要內容:題目、設計條件及要求、機構運動簡圖。數據模型,列出矢量方程,程序流程圖,計算結果分析及評估,要求:步驟清楚,敘述簡明,文字通順,書寫端正。)

2、畫機構運動起始位置簡圖(在說明書中簡單說)。

3、打印結果一份:對應主動件處各位置時,從動件的位移,速度(角速度),加速度(角加速度)和主動件的平衡力偶M(平衡力F)。

4、打印位移S,速度V,加速度A曲線。

三.運動分析以及動態靜力分析

數學模型

計算連桿2 , 3 , 4的角度和滑桿的位置: L1* cosθ1+L2* cosθ2=L3* cosθ3+LED* cosθ3 θ4=arcsin((b-L3* sinθ3)/L4)

從上式可得:θ2 ,θ3,θ4

計算桿和角速度和滑塊的速度,對以上的函數求導即可得: ω2=(ω3*(L3-Lce)*sin(θ3)-ω1*L1*sin(θ1))/(L2*sin(θ2))

ω4=-(ω3*L3*cos(θ3))/(L4*cos(θ4))

vf=-ω3*L3*sin(θ3)-ω4*L4*sin(θ4)

對上面的函數求導計算連桿的角加速度和滑塊的加速度:

ε3=(D*cos(θ2)-E*sin(θ2))/((L3-Lce)*sin(θ2-θ3))

ε2=(D+(L3-Lce)* ε3*sin(θ3))/(L2*sin(θ2))

ε4=(L4*ω4*ω4*cos(θ4)-L3*(ε3*cos(θ3)-ω3*ω3*sin(θ3)))/(L4*cos(θ4))

af=-L3*(ε3*sin(θ3)+ω3*ω3*cos(θ3))-L4*(ε4*sin(θ4)+ω4*ω4*cos(θ4)) E=-(L3-Lce)*ω3*ω3*sin(θ3)-L1*(ε1*cos(θ1)-ω1*ω1*sin(θ1))+L2*ω2*ω2*sin(θ2);

極限位置圖

力分析

受力圖

構件1:

構件2

構件3

構件4

1 如圖建立直角坐標系。

2 建立構件位置方程 L1*cos(arg1)+L2*cos(arg2)-L3*cos(arg3)-a=0 Lo2c=s5+L4

L4sin(arg4)=Lo2csin(arg3)

令: B=2*L1*L2*cos(arg1)-2*a*L2 得出:

arg2=2*atan((A-sqrt(A*A+B*B-C*C))/(B-C)) arg4=asin((b-L3*sin(a3))/(L4))

xf=a+L3*cos(a3)+L4*cos(a4)

求導得出: 2桿的角速度: t3=(L1*sin(arg1-arg2)*t1)/(L3-Lce)*sin(arg3-arg2) 4桿的角速度: t4=-(t3*L3*cos(arg3))/(L4*cos(arg4))

滑塊的速度: vf=-t3*L3*sin(arg3)-t4*L4*sin(arg4)

再求導得出:

原動件的角加速度:s1=0

3桿的角加速度: s3=(D*cos(arg2)-E*sin(arg2))/((L3-Lce)*sin(arg2-arg3))

2桿的角加速度: s2=(D+(L3-Lce)*s3*sin(arg3))/(L2*sin(arg2))

4桿的角加速:

s4=(L4*t4*t4*cos(arg4)-L3*(s3*cos(arg3)-t3*t3*sin(arg3)))/(L4*cos(arg4))

滑塊的加速度:

af=-L3*(s3*sin(arg3)+t3*t3*cos(arg3))-L4*(s4*sin(arg4)+t4*t4*cos(arg4))

3:建立質心方程:

A:對質心S3分析如下:

Xs3=a+(L3*COS(arg3))/2; Ys3=b+(L3*sin(arg3)/2

通過上式兩邊求導;

Vs3x=(-L3*t3*sin(arg3))/2;Vs3y=(L3*t3*cos(arg))/2

進一步求導:

As3x=(-L3*s3*sin(arg3))/2+(-L3*t3*t3*cos(arg3))/2

As3y=(L3*s3*cos(arg3))/2+(-L3*t3*t3*sin(arg3))/2

B:對質心S4分析如下:

Xs4=a+L3*cos(arg3)+(L4*cos(arg4))/2

Ys4=b+(L4*sin(arg4))/2

通過上式兩邊求導:

Vs3x=-L3*t3*sin(arg3)-(L4*t4*sin(arg4))/2

Vs3y=(L4*t4*cos(arg4))/2

進一步求導:

As4x=-L3*s3*sin(arg3)-L3*t3*t3*cos(arg3)-(L4*s4*sin(arg4))/2-(L4*t4*t4*cos(arg4))/2

As4y=(L4*s4*cos(arg4)/2-(L4*t4*t4*sin(arg4))/2

C:對質心S5分析如下:

Xs5=a+L3*cos(arg3)+L4*cos(arg4)

求導:

Vs5x=-L3*t3*sin(arg3)-L4*t4*sin(arg4)

As5x=-L3*s3*sin(arg3)-L3*t3*t3*cos(arg3)-L4*s4*sin(arg4)-L4*t4*t4*cos(arg4) Program Design程序設計

A:構件1受力分析如下:

∑M1=0 ∑X=0 ∑Y=0 B:構件2受力分析如下:

∑M2=0

(YB-YC)*Fr32x-(XB-XC)*Fr32y=0

∑X=0 ∑Y=0 C:構件3受力分析如下:

∑M3=0

Fr23y*(XC-XD)-Fr23x*(YC-YD)-Fr43y*

(XE-XD)+Fr43x*(YE-YD)-Fi3x*(Ys3-YD)

+Fi3y(Xs3-XD)+Mi3=0

∑X=0

Fr23x-Fr43x+Fi3x+Fr63x=0

∑Y=0

Fr23y-Fr43y+Fi3y+Fr63y-G3=0

D:構件4受力分析如下:

∑M4=0

-Fr34x*(YE-YF)-Fr34y*(XE-XF)-Fi4y*

(XF-Xs4)-Fi4x(Ys4-YF)+GD*(XF-Xs4)+Mi4=0

∑X=0

Fr34x+Fi4x-Fr54=0

∑Y=0

Fr34y+Fi4y+Fr54y-G4=0

E:構件5受力分析如下:

∑X=0

Fr45x+Fi5x-Pr=0

∑Y=0

Fr65y-Fr45y-G5=0

程序模型

程序變量定義 L2=0.4, L3=0.44, L4=0.6, Lce=0.12, Les4=0.32, Js3=0.03, Js4=3; t1,t2,t3,t4 各桿的角速度 xf,vf,af 滑塊的速度,加速度

A,B,C,D,E;

g=9.8;

Pr;

四.源文件清單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

//題目六:擺動式運輸機運動分析與動態靜力分析(方案3)

#include<iostream.h>

#include<math.h> L2=0.4, L3=0.44, L4=0.6, Lce=0.12, Les4=0.32, Js3=0.03, Js4=3;

double t1,t2,t3,t4;//各桿的角速度 double xf,vf,af;//滑塊的速度,加速度

double A,B,C,D,E;

double g=9.8;

double Pr;

double Func_360(double z)

{

if(z<0)

return z=z+360;

else

return z;

}

double Func_2PI(double z)

{

if(z<0)

return z=z+2*PI;

else

return z;

}

double Angle_To_Radian(double z)//角度轉弧度

{

z=PI*z/180;

return z;

}

double Radian_To_Angle(double z)//弧度轉角度

{

z=180*z/PI;

return z;

}

void YunDongFenXi()//運動分析

{ B=2*L1*L2*cos(a1)-2*a*L2;

a2=2*atan((A-sqrt(A*A+B*B-C*C))/(B-C)); a4=asin((b-L3*sin(a3))/(L4));

xf=a+L3*cos(a3)+L4*cos(a4);

double a22=Func_360(Radian_To_Angle(a2));

double a33=Func_360(Radian_To_Angle(a3));

double a44=Func_360(Radian_To_Angle(a4));

t3=(L1*sin(a1-a2)*t1)/(L3-Lce)*sin(a3-a2);//2桿的角速度 t4=-(t3*L3*cos(a3))/(L4*cos(a4));//4桿的角速度

vf=-t3*L3*sin(a3)-t4*L4*sin(a4);//滑塊的速度

s1=0;//原動件的角加速度 E=-(L3-Lce)*t3*t3*sin(a3)-L1*(s1*cos(a1)-t1*t1*sin(a1))+L2*t2*t2*sin(a2);

s3=(D*cos(a2)-E*sin(a2))/((L3-Lce)*sin(a2-a3));//3桿的角加速度

s2=(D+(L3-Lce)*s3*sin(a3))/(L2*sin(a2));//2桿的角加速度

s4=(L4*t4*t4*cos(a4)-L3*(s3*cos(a3)-t3*t3*sin(a3)))/(L4*cos(a4));//4桿的角加速度

af=-L3*(s3*sin(a3)+t3*t3*cos(a3))-L4*(s4*sin(a4)+t4*t4*cos(a4));//滑塊加速度

cout<<"原動件位置角度:"<<Radian_To_Angle(a1)<<"角速度:"<<t1<<"角加速度:"<<s1<<endl;

cout<<"2桿的位置角度:"<<a22<<"角速度:"<<t2<<"角加速度:"<<s2<<endl;

cout<<"3桿的位置角度:"<<a33<<"角速度:"<<t3<<"角加速度:"<<s3<<endl;

cout<<"4桿的位置角度:"<<a44<<"角速度:"<<t4<<"角加速度:"<<s4<<endl;

cout<<"滑塊的位移:"<<xf<<"滑塊的速度:"<<vf<<"加速度:"<<af<<endl;

}

void JingLiFenXi()//動態靜力分析

{

if(a1>=4.043056565&& a1<=6.08671856)

Pr=2200;

else

Pr=0;

double as3x=-Lds3*(cos(a3)*t3*t3+sin(a3)*s3);

double as3y=-Lds3*sin(a3)*t3*t3;

double as4x=-Les4*(cos(a4)*t4*t4+sin(a4)*s4)-L3*(cos(a3)*t3*t3+sin(a3)*s3);

double as4y=-Les4*sin(a4)*t4*t4+L3*sin(a3)*t3*t3;

double xa=0, xb=L1*cos(a1);

double ya=0, yb=L1*sin(a1); double xd=a, yd=-b;

double xe=a+L3*cos(a3), ye=L3*sin(a3)-b;

double xf=a+L3*cos(a3)+L4*cos(a4), yf=0;

double xs3=a+Lds3*cos(a3), ys3=Lds3*sin(a3)-b;

double xs4=Les4*cos(a4)+xe, ys4=Les4*sin(a4)+ye;

double F3x=-m3*as3x, F3y=-m3*as3y;

double F4x=-m4*as4x, F4y=-m4*as4y;

double F5=-m5*af;

double M3=Js3*s3, M4=Js4*s4;

double G3=m3*g, G4=m4*g, G5=m5*g;

double F43x=F4x-Pr;

double F43y=(M4+G4*(xs4-xf)+F4x*(yf-ys4)+F4y*(xs4-xf)-(F4x-Pr)*(yf-ye))/(xe-xf);

double F54x=-Pr+F5;

double F54y=G4+F43y-F4y;

double F65y=G5+F54y;

double F32y=(M3+G3*(xs3-xd)+F3x*(yd-ys3)+F3y*(xs3-xd)+F43x*(yd-ye)+F43y*(xe-xd))/((xc-xd)+(xc-xb)/(yb-yc)*(yd-yc));

double F32x=-F32y*(xc-xb)/(yb-yc); double F12y=-F32y; double F61y=F12y; double F63x=F32x-F43x-F3x;

double F63y=G3+F32y-F43y-F3y;

cout<<"1桿的轉矩為:"<<M1<<endl; cout<<"1桿對2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F12y<<endl;

cout<<"3桿對2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F32x<<endl;

cout<<"3桿對2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F32y<<endl;

cout<<"4桿對3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F43x<<endl;

cout<<"4桿對3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F43y<<endl;

cout<<"5桿對4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F54x<<endl;

cout<<"5桿對4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F54y<<endl;

cout<<"6桿對1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F61x<<endl;

cout<<"6桿對1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F61y<<endl;

cout<<"6桿對3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F63x<<endl;

cout<<"6桿對3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F63y<<endl;

cout<<"6桿對5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F65y<<endl;

}

void main()

{

a1=0;

a1=Angle_To_Radian(a1);

for(int i=1;i<=6;i++)

{

YunDongFenXi();

JingLiFenXi();

cout<<endl<<"------------------------------------------------------"<<endl<<endl;

a1+=PI/3; } a1=Angle_To_Radian(a1);

YunDongFenXi();

JingLiFenXi();

cout<<endl<<"------------------------------------------------------"<<endl<<endl; a1=Angle_To_Radian(a1);

YunDongFenXi();

JingLiFenXi();

cout<<endl<<"------------------------------------------------------"<<endl<<endl;

}

五.輸出結果

原動件位置角度:0角速度:48.1711角加速度:0 3桿的位置角度:1.85923角速度:1.03424角加速度:3314.6 滑塊的位移:1.22361滑塊的速度:0.0508925加速度:162.232 1桿對2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88371.7 3桿對2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88371.7

3桿對2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20315.7

4桿對3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1669.8

4桿對3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12387.7

5桿對4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14600.9 6桿對1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88371.7 6桿對3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86806.2

6桿對3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8045.58 ------------------------------------------------------

原動件位置角度:60角速度:48.1711角加速度:0

2桿的位置角度:355.646角速度:108.587角加速度:16431.2 4桿的位置角度:346.64角速度:-6.23446角加速度:-15672.7 1桿的轉矩為:16385 1桿對2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11498.4 3桿對2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11498.4

4桿對3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185711

4桿對3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56823.7

5桿對4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735059

5桿對4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57754.6 6桿對1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11498.4

6桿對3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349767

6桿對3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45258.1

6桿對5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58636.6

------------------------------------------------------

原動件位置角度:120角速度:48.1711角加速度:0 3桿的位置角度:63.8067角速度:13.5015角加速度:-192.561 滑塊的位移:0.90679滑塊的速度:-6.80996加速度:96.5901

1桿的轉矩為:-155.8 1桿對2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283.994 3桿對2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283.994 4桿對3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1597.12

5桿對4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8693.11

5桿對4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631.866 6桿對1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283.994

6桿對3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3256.12

6桿對3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1841.68

6桿對5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1513.87

------------------------------------------------------

原動件位置角度:180角速度:48.1711角加速度:0 3桿的位置角度:85.5745角速度:7.83443角加速度:-761.14

4桿的位置角度:325.634角速度:-0.537069角加速度:106.833 1桿的轉矩為:-966.199 1桿對2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8051.66 3桿對2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8051.66

4桿對3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9127.05

4桿對3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2473.26

5桿對4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33107.3

5桿對4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3429.49 6桿對1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8051.66

6桿對3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22153.6

6桿對3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5637.25

6桿對5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4311.49

------------------------------------------------------

原動件位置角度:240角速度:48.1711角加速度:0 3桿的位置角度:92.6593角速度:-1.18108角加速度:-977.488

4桿的位置角度:325.537角速度:-0.0487394角加速度:-39.0961

滑塊的位移:0.664279滑塊的速度:0.502566加速度:416.385 1桿對2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19119.9 3桿對2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19119.9

3桿對2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26309.6

4桿對3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13187.1

4桿對3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5880.27

5桿對4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39674.6

5桿對4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6151.02

6桿對1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19119.9 6桿對3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33244.4

6桿對3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20545.6

6桿對5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7033.02

------------------------------------------------------

原動件位置角度:300角速度:48.1711角加速度:0 3桿的位置角度:62.4684角速度:-4.92588角加速度:-233.801 滑塊的位移:0.918551滑塊的速度:2.4755加速度:116.938 1桿對2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5006.51 3桿對2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5006.51 4桿對3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4868.5

4桿對3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1358.14 5桿對4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1873.73

6桿對1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5006.51 6桿對3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10063.3

6桿對3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3921.3

6桿對5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2755.73

------------------------------------------------------

原動件位置角度:348.743角速度:48.1711角加速度:0

2桿的位置角度:348.743角速度:-14.4513角加速度:4437.6 4桿的位置角度:9.39348角速度:3.81437e-007角加速度:-4207.91 1桿的轉矩為:-0.0024707 1桿對2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28270 3桿對2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28270

4桿對3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7609.13

4桿對3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20603.2

5桿對4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38231

5桿對4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20858 6桿對1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28270

6桿對3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134452

6桿對3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7784.38

6桿對5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21740

------------------------------------------------------

原動件位置角度:231.65角速度:48.1711角加速度:0

2桿的位置角度:51.6501角速度:14.4513角加速度:-555.372 4桿的位置角度:325.548角速度:2.52801e-008角加速度:-41.7613

滑塊的位移:0.662387滑塊的速度:-2.37093e-007加速度:391.665

1桿的轉矩為:-0.000136578 1桿對2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19021

3桿對2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15048.8 4桿對3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10355.3

4桿對3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4161.07

5桿對4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35249.9

5桿對4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4415.87

6桿對1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15048.8 6桿對3桿在X方向上的力為:26289.5

6桿對3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14977.5

6桿對5桿在Y方向上的力為:5297.87

------------------------------------------------------

結果分析

數據圖

think the result is right, and it has been inspected. But there may be a little mistake. It maybe caused by the digit number of the float or double datatype. The value of PI is also not very exactitude.

六.實驗心得

本次課程設計,雖說時間較短,但就在這幾天的緊張工作中,我卻學到了很多東西,這些都是我在平時無法學習到的。它不僅使我對機械原理這門課程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而且對于我的工作品質的培養也是大有收益的。

作為一名機械系,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大三的學生,我覺得能做類似的課程設計是十分有意義,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已度過的大三的時間里我們大多數接觸的是專業基礎課。我們在課堂上掌握的僅僅是專業基礎課的理論面,如何去鍛煉我們的實踐面?如何把我們所學到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用到實踐中去呢?我想做類似的大作業就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在做本次大作業的過程中,我感觸最深的當數查閱大量的設計手冊了。為了讓自己的設計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工程標準,一次次翻閱機械設計手冊是十分必要的,同時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是在作設計,但我們不是藝術家。他們可以拋開實際,盡情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我們是工程師,一切都要有據可依.有理可尋,不切實際的構想永遠只能是構想,永遠無法升級為設計。

作為一名專業學生掌握編程同樣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本次大作業要求用VC++編程等,所以我們還要好好掌握這門語言。雖然過去從未獨立應用過它,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去學我發現效率好高,為我們沒有把自己放在使用者的角度,單單是為了學而學,這樣效率當然不會高。邊學邊用這樣才會提高效率,這是我作本次課程設計的第二大收獲。但是由于水平有限,難免會有錯誤,還望老師批評指正。

“Mechanisms and Machine Theory” Ye Zhonghe, Lan Zhaohui, M.R.Smith, 2001.7

第8篇:機械設計的心得體會范文

關鍵詞:創新創業 實踐活動 管理 運行機制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1(b)-0205-03

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是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對提高大學生在創新能力和創新基礎上的創業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訓練,是教育部質量工程、本科教學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進行的積極探索,已經成為教育部積極倡導和扶持的展示高校教學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舞臺[1]。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訓練作為高校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高校相關部門應從新的高度、新的角認識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訓練的重要意義,把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訓練活動作為培養實踐創新型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手段,將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訓練與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創新創業實踐訓練要為實踐、實習工作注入活力,實踐、實習工作要為創新創業實踐訓練提供平臺,要在深化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挖掘教師學生的潛能,全面提高創新創業實踐訓練工作的成效[2]。目前,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的開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傳統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無法滿足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如何開展好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推進創新型人才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該文擬從該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實際出發,以管理、教育體系為切入點,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開展及運行機制進行探討,以期推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順利發展。

1 建立健全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管理機構

1.1 組織機構及管理體系建設

為保障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運行,該校成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及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指導委員會為核心的監督管理體系。領導小組組長由主管教學的副校長、主管學生工作副書記擔任,成員由教務處、學工處、校團委、科研處、國資處、財務處、人事處、研究生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協調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實踐活動,制定管理辦法和配套政策。學校組建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工作指導委員會,指導委員會由相關學科專家組成,主要負責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項目及實施方案的論證、項目立項評審、中期檢查、結題驗收等工作。各二級學院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工作組,工作組由二級學院院長任組長,黨總支書記任副組長,辦公室主任、團總支書記、專業教師為成員,具體負責該單位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組織、項目申報與實施。學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督促二級學院開設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有關的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創業訓練、項目管理和企業管理類課程;負責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項目進行評定、審核和技術監督。

1.2 制定實施管理辦法,完善教育體系建設

學校制定了泰山醫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活動管理辦法》《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管理辦法》《大學生實踐技能與創新創業能力競賽項目管理辦法》《實踐創新學分管理辦法》等多項管理規定,進一步規范學生創新和創業活動的立項、申請、審批和經費管理等各項程序,支持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教師和學生。學生在各類評獎評優時獲得相應加分。對指導創新創業計劃項目的教師,學校根據其指導項目的時間、項目內容計算其指導工作量。學校將定期組織開展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評優工作,被評為優秀項目的學生及指導教師,學校將給予表彰獎勵。學校還將繼續出臺課程建設、學生選課、考試、成果認定、學分認定、靈活學籍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促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有機融合,形成“創新創業教育、素質教育、專業教育”三位一體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1)建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在全面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基礎上,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并在創新創業教育中,著重加強管理學、市場營銷、溝通交流等方面的教育,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2)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選聘一支由就業工作人員與專業教師組成的創新創業教育團隊,并定期進行創新創業相關教育與培訓,鼓勵團隊人員考取國家創新創業教育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全力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能力。作為有效補充,選聘創新創業成功企業家、校友等先進典型擔任客座講師,以自身經歷豐富教育教學內容。

(3)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是創新創業理論學習、創新創業思維培養的延伸,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大力組織有創新創業意愿的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者俱樂部、創新創業沙龍等社團,積極參與大學生挑戰杯創新創業競賽、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創新創業見習等活動,在實踐中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利用傳統方式、新媒體等多種渠道做好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宣傳報道和學習交流、互動促進等工作,確保學生及時了解該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相關情況,主動為參與項目的學生提供合作和交流的機會。同時學校各相關職能部門、學院要積極為參與項目的學生團隊及個人免費做好提供實驗場地、設備以及技術等服務工作。

2 扎實穩健的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開展

2.1 積極組織申報教育部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立項項目

教育部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是“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旨在促進高等學校轉變教育思想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鼓勵和支持大學生盡早參與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實踐等創新創業活動,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高水平創新人才。教育部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內容包括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業實踐項目3類,面向本科生申報。

該校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制定并完善了《泰山醫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工作方案》和《泰山醫學院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管理辦法》,學校劃撥專項資金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訓練項目的實施。近3年來,該校有438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獲國家級立項。438項創新訓練項目獲得立項是泰醫多年來實施實驗教學改革、加強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成果體現,對于增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2.2 建立創新創業孵化中心

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有效載體,應著力加大建設力度。學校從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際出發,積極組建一批高標準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并設立創新創業扶持基金,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便利條件,最大限度的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學校建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中心,可以同時容納20個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入駐孵化中心[2]。孵化中心根據入駐團隊的實際情況,為其提供創新創業培訓、政策咨詢、指導服務等工作;邀請校內外教授、工程師等專家為其提供技術、管理以及風險評估等方面的咨詢,并不定期舉辦各種專題講座。中心免收入駐單位的房屋租賃費,提供必要的辦公設施,并補貼水電費。目前已有12個在校大學生創業團隊入駐孵化中心,涉及生物科技、網絡信息、電商、旅游等行業。孵化中心還將依托國家、省、市等各級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和培訓活動為入駐團隊提供實踐鍛煉的平臺,積極協調解決啟動資金投入、資金扶持等工作,加快項目與資金的對接,推動和加速孵化過程。

2.3 校企聯合,成立創業聯盟

該校地處泰安市高新區,是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求,學校積極主動和泰安高新區中國泰山高端人才創業基地聯合,參與成立“泰山科技?高校創客聯盟”,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全鏈條式服務平臺。客聯盟將以政府引領、企業搭臺、市場動作的方式為創客提供多項“保姆式”服務。聯盟成立后我校依托泰山科技公司創建的省級創業示范基地、省級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省級信息服務平臺、省級眾創空間、泰安創業大學實訓基地等全鏈條創新創業孵化平臺,聯合其他駐泰高校的創新創業資源,為該校學子打造全要素的開放式的綜合創業服務平臺。聯盟成立后已實現該校學生與企業、創業與就業、孵化與投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借助校外資源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教育培訓等服務,為他們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創業條件,讓“互聯網+創新、互聯網+孵化、互聯網+就業、互聯網+……”于一體的創新創業孵化體系得以建立與融合。

2.4 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競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

該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如1989年啟動的由、中國科協、國家教委、全國學聯主辦的“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1993年啟動的由原國家教委和相關部委或學會聯合倡導,在全國高校開展的電子設計、數學建模、機械設計和結構設計4大學科性競賽,以及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大賽、全國英語演講大賽、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化工安全設計大賽)等全國大賽;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山東省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大學生化工過程實驗技能競賽、大學生機電產品創新設計大賽(大學生機電產品創新設計競賽)等省級大賽;以及泰安市“高新杯”創新創業大賽暨全國創新創業選拔賽等市級競賽,在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特別是2015年10月由該校承辦、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主辦的“泰山杯”大學生醫學影像技術實踐技能大賽,更是展現了該校競賽組織工作能力和學生參賽水平[4]。大賽邀請了長江大學、大理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陽明大學等十余所高校參賽,開辟了高校在醫學影像技術領域開展交流與合作的新途徑。在技能競賽中,該校獲得團體特等獎;在科技創新項目答辯中,該校、香港理工大學獲得一等獎。

2.5 建立健全表彰獎勵制度

學校對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在全校范圍內表彰獎勵。2015年12月,學校專門召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總結表彰大會,對近3年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進行了總結和表彰。會上,學校領導宣讀了《關于表彰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先進集體、優秀指導教師和先進個人的通報》,表彰了在近3年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中表現突出的6個先進集體、52名優秀指導教師和34名先進個人。受表彰的先進集體代表、優秀指導老師代表、先進個人代表先后作了典型發言。他們結合單位工作實際和個人工作實踐,回顧了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歷程,分享了在創新創業中的心得體會,暢談了下一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打算和想法。校領導就進一步加強該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一是提高認識,切實增強深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把握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從牢固樹立科學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加快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推進協同育人、著力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4個方面著手,扎實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并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學校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使創新創業成為廣大師生的理性認知與行動自覺,形成創新資源集聚、創新人才輩出、創新活力迸發的生動局面;三是統籌謀劃、穩步推進,將深化創新創業教學改革落腳到全面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具體實踐上。要加強統籌規劃,整體協調推進,確保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目標明確,評價科學,責任落實;要營造濃郁氛圍,完善工作體制和激勵機制,通過體制機制驅動,不斷激發創新創業工作活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形成創新偉大、創業光榮的輿論氛圍和價值取向。

3 結語

高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管理及運行機制應以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為核心,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創新創業能力訓練,建立大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和創新創業實踐的人才培養機制,著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構筑“創新創業教育、素質教育、專業教育”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大力組織有創新創業意愿的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者俱樂部、創新創業沙龍等社團,參與大學生挑戰杯創新創業競賽、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創新創業見習等活動,在實踐中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努力開創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于斌,顏賢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管理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9):30-32.

[2] 袁瑜,顧永東,陳紅喜.大學生創業協同創新平臺的建構機理和運行機制研究[J].職業指導,2015(11):22-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美女高清一级a毛片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级黄色毛片 |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蜜月 | 亚洲精品成人一区 | 国内精品小视频在线 | 午夜两性试爱视频免费 | 亚州视频一区 | 日本成年人视频网站 | a大片久久爱一级 | 在线男人的天堂 |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第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观看网站a | 亚洲qingse中文久久网 | 大片国产片日本观看免费视频 | 欧美成人观看免费完全 | 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精品一区久久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波多野结衣 | 精品国产一级毛片 | 精品国语_高清国语自产 | 一区一精品 | 欧美高清日韩 |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 亚洲网站黄色 | 成人网久久 | 免费观看欧美一级特黄 | 俄罗斯美女毛片 |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 手机看片日本 | 欧美色网在线 | 免费一级a毛片在线 | 日本一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亚洲综合天堂网 | 99aiav国产精品视频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