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動物學概念范文

動物學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動物學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動物學概念

第1篇:動物學概念范文

動物醫(yī)學專業(yè)四年制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通過引導學習者的實踐活動,從而傳承實踐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教學活動,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既有密切的聯(lián)系又有相互獨立性。實踐教學是高等學校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相對與理論教學,它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和潛力。就動物醫(yī)學專業(yè)而言,它本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與其他專業(yè)相比,更強調能力培養(yǎng),強調實驗技能和臨床技能的訓練。在本科教學過程中,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反映在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上。目前,我國高等院校本科動物醫(yī)學專業(yè)有五年學制和四年學制兩種,在相同培養(yǎng)目標的前提下,改革和創(chuàng)新四年制本科動物醫(yī)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完成實踐教學培養(yǎng)目標,具有更為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本科動物醫(yī)學專業(yè)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動物醫(yī)學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是按照“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廣適應”的目標要求,培養(yǎng)面向21世紀、全面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按照這一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我國五年制和四年制本科動物醫(yī)學專業(yè)在實踐教學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實驗和實踐教學體系單一,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專業(yè)層面上的體系;單門課程獨立進行實驗為主的實驗方式占統(tǒng)治地位,以致內容重復,時間和資源浪費;驗證性、演示性實驗占主導地位,學生缺少真正動腦動手的機會,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實驗內容與生產(chǎn)脫離,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而四年制本科動物醫(yī)學專業(yè)在上述問題上表現(xiàn)得更加突出。針對這一問題,從2008年開始我校對四年制本科動物醫(yī)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改革研究,并于2009年開始在教學中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四年制本科動物醫(yī)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模式

(一)改革思路和方案

構建4個實踐教學模塊組成的時間教學體系,并根據(jù)四年制本科動物醫(yī)學專業(yè)的學制特點分階段組織實施。4個實踐教學模塊分別為:課程實驗模塊跨學科專業(yè)綜合實習模塊生產(chǎn)實習模塊崗位試就業(yè)實習(頂崗實習)模塊。課程實驗模塊的實踐教學內容全部在前3個學年的6個學期內完成,后3個模塊的實踐教學內容全部在最后一個學年的兩個學期內完成。4個實踐教學模塊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根據(jù)不同階段的實踐教學要求,制定相應的培養(yǎng)目標和考核標準。

(二)改革的內容和措施

1.課程實踐模塊

就目前而言,動物醫(yī)學專業(yè)課程實驗是以驗證性、演示性實驗占主導地位,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為了改善目前的現(xiàn)狀,修訂完善專業(yè)基礎課程和專業(yè)課程的實驗指導、教學大綱和教學基本要求,加大實驗學時,增設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在動物醫(yī)學專業(yè)的25門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課中,有24門含有實驗教學內容,每門課程均開設了一項以上的綜合性實驗。充分利用實驗室,課余時間對學生開放,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驗室操作技能。

2.跨學科專業(yè)綜合實習模塊

根據(jù)動物醫(yī)學本科人才培養(yǎng)特點及社會實際需要,對學生運用知識能力及實際動手能力進行綜合強化訓練,第7學期的1~7周在校內進行跨學科專業(yè)綜合實習,將前6個學期所學的理論和實踐內容融合到4個綜合實習項目中,即動物普通病防治技術、動物疫病防治技術、小動物疾病診療技術和動物防疫檢疫技術。通過綜合實習,將理論知識和專業(yè)實踐密切結合,強化學生的實驗操作及臨床操作技能,打破學科界限,更有效地鍛煉學生綜合運用和熟練運用知識的能力。

3.生產(chǎn)實習模塊

第8~17周在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進行生產(chǎn)實習。根據(jù)學生實習意向和人才需要,學院統(tǒng)一安排學生實習,制定詳實的實習計劃,確定實習單位、學生分組、聯(lián)系人和實習點指導教師等。每個實習單位均指派1名教師,指導教師負責學生的實習和管理工作,實習結束進行總結座談,并評定實習成績。通過實習使學生臨床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為崗位試就業(yè)實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4.崗位試就業(yè)實習模塊

崗位試就業(yè)實習即畢業(yè)實習,安排在第8學期。近幾年,隨著我院動物醫(yī)學專業(yè)辦學聲譽不斷提高,與社會聯(lián)系日益增加,主動要求接收我校學生實習和招聘我校畢業(yè)生的單位逐年增加,我校積極組織就業(yè)招聘洽談會,將畢業(yè)實習和學生就業(yè)相結合,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又為學生就業(yè)提供了機會。通過崗位試就業(yè)實習,學生受到了深刻的專業(yè)實踐和社會實踐鍛煉,學到了在學校難以學到的知識,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從事實踐工作的能力,鍛煉了吃苦耐勞的意志,為將來步入社會和服務社會積累了經(jīng)驗和教訓。

5.加強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

第2篇:動物學概念范文

關鍵詞:鋯石;u-pb年代學;f同位素;麻粒巖相變質作用;下地殼;幕式生長;前寒武紀;華北克拉通

中圖分類號:p58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672-656(202)04-000-11

0引言

大陸地殼的形成一般歸結為2個典型的板塊構造位置,即活動大陸邊緣和板內[]。其中,板內的大陸生長與地幔柱的巖漿板底墊托作用或巖漿底侵作用(magmatic underplating)有關,而板緣的大陸生長則主要通過俯沖增生和弧陸碰撞來實現(xiàn)的。而且,會聚大陸邊緣通常被認為是下地殼增生(包括幔源巖漿板底墊托作用和俯沖增生)的主要場所[2]。然而,很少有實例是來自活動大陸邊緣的下地殼包體[2-3]。

麻粒巖包體和麻粒巖地體(尤其是高壓麻粒巖)通常被認為是透視下地殼的窗口[2]。高壓麻粒巖通常被認為代表高級的變基性巖,并以單斜輝石+斜長石+石榴子石+石英等礦物組合為主要特征[4-6], 至于其他次要礦物如角閃石和藍晶石等是否出現(xiàn),取決于水活度和全巖成分[7]。高壓麻粒巖不同于榴輝巖的是其礦物組合中含有斜長石和(或)貧硬玉分子的單斜輝石,而中壓麻粒巖不同于高壓麻粒巖的主要特征是其礦物組合中含有斜方輝石,但是高壓麻粒巖在峰期之后減壓過程中可能會形成以后成合晶冠狀體形式存在的斜方輝石[7]。高壓麻粒巖出露相當廣泛,從古元古代(如華北恒山雜巖[8])到新生代(如喜馬拉雅山脈)的諸多大陸碰撞造山帶中均有報道。前人研究結果顯示,當變質溫度超過800 ℃時,變質壓力可能超過4 gpa[5],這意味著加厚地殼(或俯沖地殼)的下部經(jīng)歷了高溫作用。另外,高壓麻粒巖有時也與中溫榴輝巖共生,如華力西造山帶[9]。在特定地帶鑒定出高壓麻粒巖有助于對涉及大陸碰撞及相關過程中下地殼演化的認識,而對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的巖石學觀察和年代學測定對理解變質作用和下地殼演化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但是,獲得精確的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的時代往往比較困難。這種困難主要來自于后期多階段變質作用疊加以及相關過程導致的礦物間同位素體系(尤其是sm-nd和rb-sr)的重置或不平衡,因此影響了對巖石的形成過程和構造背景的認識。

在過去的20年里,眾多研究者對華北克拉通前寒武紀變質基底和下地殼包體巖石開展了大量的巖石學、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和地質年代學研究,并在其形成和演化上獲得了若干重要進展,進一步將華北克拉通變質基底劃分為東部陸塊、西部陸塊及分割東部和西部陸塊的中部造山帶[0-]。目前就東、西部陸塊沿中部造山帶在大約85 ga完成克拉通拼合已經(jīng)達成共識[0-7]。拼合完成之后,在6~85 ga期間,克拉通內部和邊緣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拉張和裂谷事件,形成了伴隨有鎂鐵質巖漿群侵位的拗拉槽和邊緣裂谷盆地,發(fā)育有斜長巖輝長巖紋長二長巖環(huán)斑花崗巖套和a型花崗巖,以及超鉀火山巖的噴發(fā)[7-22]。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報道的古元古代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主要來自于中部造山帶[8,0-3,23],而東部陸塊僅在膠東和信陽地區(qū)見有零星報道[24]。此外,對華北克拉通古元古代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的構造背景還存在2種不同的解釋:一種觀點認為這些高壓

麻粒巖形成于東、西部陸塊拼合的碰撞造山環(huán)境中[8,-4];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它們是古元古代地幔柱活動的產(chǎn)物[8-20,24]。存在爭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缺少直接的巖石學和年代學觀察,尤其是在華北克拉通東南緣或東部陸塊的南部。目前,在所研究的區(qū)域,僅見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的巖石學證據(jù)和模糊的(晚)古元古代年齡的分開報道。最近,xu等在徐州—宿州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榴輝巖(類)捕虜體,認為它們是華北克拉通鎂鐵質下地殼在大約220 ma時構造加厚形成的[25-27]。

關于華北克拉通的形成與演化,雖然受到廣泛關注并日益引起國內外研究者的興趣,但是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華北克拉通內部、北部和東、西陸塊結合帶或中部造山帶,而東南緣下地殼的形成與演化研究則顯得較薄弱。華北克拉通東南緣出露的變質基底(五河變質雜巖)和下地殼包體巖石無疑為這一研究提供了極好的天然實驗室。最近的研究結果顯示,五河變質雜巖中的變基性巖經(jīng)歷了80~90 ga的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28-29]。徐州—宿州一帶中生代侵入體中包體的巖石學、年代學和巖石地球化學研究也表明,這些包體大部分形成于24~25 ga并經(jīng)過大約8 ga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25-29]。但是,有關研究區(qū)下地殼巖石的成因、形成與演化仍是亟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

為了更好地了解華北克拉通東南緣前寒武紀地殼(尤其是下地殼)的形成和演化過程,筆者根據(jù)近年來對蚌埠地區(qū)出露的前寒武紀變質基底和宿州附近夾溝中生代閃長斑巖中捕虜體的研究成果和進展,結合研究區(qū)已發(fā)表的相關資料,總結了華北克拉通東南緣前寒武紀幕式地殼生長和多期變質作用與改造的巖石學和年代學證據(jù)。

地質背景

華北克拉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克拉通之一,保留有大于36 ga的古老地殼物質殘留[30]。地理位置上,華北克拉通西接祁連造山帶,北鄰天山—內蒙—大興安嶺造山帶;在南端,秦嶺—大別—蘇魯造山帶把華北克拉通和揚子克拉通分開(圖[26])。基于年代學、巖石組合、構造演化和p-t-t軌跡的不同,將華北克拉通劃分為東部陸塊、西部陸塊及夾于其中的中部造山帶[8,0,9,3]。筆者研究的蚌埠和徐州—宿州地區(qū)位于華北克拉通東部陸塊的東南緣,距蘇魯造山帶西端的郯—廬斷裂帶以西約00 km,距大別造山帶北端約300 km (圖)。區(qū)內變形的新元古代和古生代蓋層,以及晚太古代到古元古代的變質基底侵入有大量小的中生代侵入體(如夾溝、班井和利國巖體;圖)。這些中生代侵入體主要由閃長質和二長閃長質斑巖組成。研究區(qū)的前寒武紀變質基底主要出露在蚌埠地區(qū)(常稱為“五河變質雜巖”或“五河群”[32]),并且被中生代含石榴子石花崗巖所侵入[圖2(a)];而中生代侵入體中含有大量下地殼或幔源包體或捕虜體[25-26,29,33-34] [圖2(b)]的徐州—宿州地區(qū)則無變質基底出露。近期研究表明,變質基底出露區(qū)(荊山、懷遠和鳳陽等地)發(fā)育的含石榴子石花崗巖主要是由華南三疊紀俯沖陸殼巖石在59 ma左右發(fā)生部分熔融形成的[35-36]。

研究區(qū)變質基底的巖石類型主要有(含石榴)斜長角閃巖、榴閃巖、石榴麻粒巖和片麻巖等;下地殼包體的巖石類型主要有(含石榴)斜長角閃巖、榴閃巖、石榴角閃石巖、石榴麻粒巖、含石榴角閃斜長片麻巖和花崗片麻巖等。此外,包體中還有含尖晶石石榴單斜輝石巖、含金云母單斜輝石巖和含尖晶石二輝石巖等形成于古生代((393symbolqb@ 7)ma)的幔源巖石,指示北秦嶺向東延伸到華北克拉通東南緣(至少到安徽宿州地區(qū))以及在華北克拉通與揚子克拉通之間存在一個已消失的新元古代洋殼[33]。

研究區(qū)前寒武紀變質基底巖石(五河變質雜巖),主要出露于“蚌埠隆起”區(qū)(如荊山、懷遠和鳳陽等地),巖石類型主要有含石榴斜長角閃巖、榴閃巖、石榴麻粒巖和片麻巖等。石榴斜長角閃巖呈構造巖塊或條帶狀產(chǎn)于不純的大理巖中[29,34-36],兩者之間呈構造接觸關系,反映了它們原巖的不同以及可能具有不同的演化歷史,它們的原巖分別為巖漿巖和沉積巖。石榴斜長角閃巖(如樣品07fy0)主要由石榴子石、斜長石和角閃石以及少量單斜輝石、榍石和微量金紅石等礦物組成(圖3(a)、(c)[29])。石榴子石在成分上是均一的,為鐵鋁榴石鎂鋁榴石鈣鋁榴石固溶體,錳含量較低。斜長石有3種產(chǎn)出形式:以包裹

體形式產(chǎn)于石榴子石中;以后成合晶形式與綠角閃石共生;以基質形式產(chǎn)出。富鈦的棕色角閃石通常以包裹體形式產(chǎn)于斜長石[圖3(b)[29]]或基質中,tio2含量(質量分數(shù),后文同)高達

382%;而產(chǎn)于基質中或與斜長石共生產(chǎn)于后成合晶中[圖3(c)]的綠色角閃石幾乎不含ti。基質中殘留的單斜輝石為透輝石。榴閃巖[圖3(d)、(e)]主要由石榴子石、角閃石、斜長石和石英等組成,石榴子石在成分上相對均一,類似于樣品07fy0的石榴子石組成;角閃石有2期,分別為早期的棕色高鈦角閃石和晚期的綠色低鈦角閃石,這些特征暗示榴閃巖樣品也經(jīng)歷了類似的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及后期變質作用疊加。石榴麻粒巖的主要礦物組合為石榴子石+單斜輝石+斜長石+角閃石[圖3(f)],這種礦物組合指示其經(jīng)歷了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4-6]。

研究區(qū)下地殼包體的巖石類型很豐富,如(含石榴)斜長角閃巖、榴閃巖、石榴角閃石巖、石榴麻粒巖、含石榴角閃斜長片麻巖和花崗片麻巖等(圖4[29,33])。其中,石榴斜長角閃巖(如樣品07jg2)主要組成礦物為石榴子石、斜長石、角閃石、金紅石、石英以及少量單斜輝石[圖4(b)、(d)、(e)]。石榴子石晶體在尺度上為毫米級別,成分相對均一,為鐵鋁榴石鎂鋁榴石鈣鋁榴石固溶體。斜長石有3種產(chǎn)出形式:以包裹體形式產(chǎn)于石榴子石中;以后成合晶形式與單斜輝石和(或)角閃石共生;以基質形式產(chǎn)出。大部分金紅石已退變?yōu)殁佽F礦,單斜輝石被以角閃石+斜長石組成的后成合晶結構所替代[圖4(d)、(e)]。有時可見裂隙中鉀長石等礦物的分布[圖4(b)],可能指示晚期的溶體交代作用結果。

石榴麻粒巖(如樣品07jg4、08jg5)主要組成礦物為石榴子石、斜長石、角閃石、單斜輝石、石英、金紅石、榍石和少量綠泥石[圖4(a)、(f)~(h)]。單斜輝石為透輝石,有2種產(chǎn)出形式:與金紅石和石英共生,以包裹體的形式產(chǎn)出于石榴子石和榍石中;以殘晶形式與斜長石和角閃石共生產(chǎn)于后成合晶中。透輝石局部被綠泥石所交代[圖4(f)]。含有金紅石和角閃石針狀出溶體的單斜輝石有時含有角閃石退變邊[圖4(g)]。石榴子石的典型特征是含有定向的針狀金紅石出溶體[圖4(g)],成分上類似于樣品07jg2的石榴子石。長石主要以基質或后成合晶形式存在[圖4(f)]。基質中的金紅石部分被鈦鐵礦所替代。

含石榴角閃斜長片麻巖(如樣品07jg32)[圖4(c)]主要礦物組合為石榴子石+斜長石+角閃石+金紅石,金紅石部分退變?yōu)殁佽F礦,石榴子石被斜長石+角閃石后成合晶所環(huán)繞。此外,石榴角閃石巖的主要組成礦物為石榴子石、角閃石、金紅石[圖4(i)]:石榴子石有2期,包括具有針狀金紅石出溶體的早期石榴子石和晚期深色石榴子石;角閃石也有2期,分別為早期的褐色富鐵、高鈦角閃石和晚期的綠色低鈦角閃石。

不同樣品中的角閃石是按照leake等的分類方案[37]來命名的。棕褐色、富tio2角閃石為韭閃石和鐵質韭閃石,而綠色、低tio2的角閃石為鎂質綠鈉閃石和淺閃石[圖3(b)、(e),圖4(i)]。表明這2類角閃石分別形成于不同的變質條件下,如麻粒巖相和角閃巖相條件下,因為前人研究已證明角閃石中ti含量隨變質程度的增加而升高[6,38]。這種差別也得到了巖相學證據(jù)的支持:綠角閃石產(chǎn)出于后成合晶中,而棕褐色角閃石以包裹體形式產(chǎn)出。有些樣品中含有較多的富鈦角閃石,可能反映了它們不同的原巖成分。根據(jù)電子探針成分分析,不同類型的角閃石可能形成于不同的變質條件下(圖5[39]),`這進一步證明本區(qū)下地殼巖石經(jīng)歷了多期變質疊加與改造過程。

綜上所述,無論是變質基底還是下地殼包體巖石,它們大多數(shù)(除下地殼上部的巖石以外)都含有石榴子石、單斜輝石、金紅石、斜長石和石英等峰期礦物組合,指示形成于高壓(大約 gpa)麻粒巖相條件下[40]。另外,這些樣品缺少諸如藍晶石和硅線石之類的富鋁礦物相,表明其原巖為巖漿巖而非沉積巖成因[4]。基于上述顯微結構觀察和礦物之間的關系,至少可以區(qū)分出峰期高壓麻粒巖相(石榴子石+斜長石+單斜輝石+石英+金紅石±富鈦角閃石)變質礦物組合,以及后期角閃巖相(斜長石+綠角閃石+鈦鐵礦+榍石)和綠片巖相(綠泥石+方解石+磁鐵礦)等退變質礦物組合。因此,研究區(qū)前寒武紀變質基底巖石以及大多數(shù)下地殼包體巖石所

歷的最高變質條件為高壓麻粒巖相。礦物組合與初步的溫壓計算結果表明,高壓麻粒巖相變質階段溫度和壓力分別為800 ℃~860 ℃和0~2 gpa[29]。但是,由于緩慢冷卻,尤其是可能經(jīng)歷了緩慢折返作用的巖石(如樣品07fy0),而導致礦物的fe-mg交換或重置[42],所計算的溫度有可能代表高壓麻粒巖相變質階段的最小估計值[43]。

3幕式地殼生長與多期改造的年代學和f同位素證據(jù)

由于受到后期多階段變質作用疊加的影響,sm-nd和rb-sr同位素體系發(fā)生了重置和(或)礦物之間的同位素不平衡,往往難以準確測定不同變質階段的時代,而鋯石無疑是理想的定年礦物。鋯石是一種難熔礦物,具有很低的pb擴散速率[44],因而高級變質巖中鋯石常常能保留多期次的巖漿作用和變質作用記錄[45-49]。因此,鋯石的原位u-pb定年是獲得經(jīng)歷過復雜演化過程和多期變質作用巖石可靠時代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物理化學條件變化和每期變質時間長短的不同,導致早期的鋯石結構發(fā)生改變和(或)新的鋯石生長,從而造成高級變質巖中的鋯石結構顯示較大的變化性和復雜性[50]。鋯石中的變質礦物包裹體能把年代學結果和變質作用直接聯(lián)系起來,而對于那些反映巖石復雜的巖漿和變質作用歷史的環(huán)帶鋯石所表現(xiàn)出的諸如不規(guī)則邊界、不同的核幔邊區(qū)域之類的復雜結構可以通過陰極發(fā)光(cl)圖像揭示出來[5-52]。此外,鋯石的lu-f同位素體系優(yōu)于其u-pb體系,通常能抵抗后期蝕變和改造作用的影響[44,53-54],能保存近于初始的f同位素比值,并可以用來示蹤巖石成因和源區(qū)研究[55-56]。

因此,單顆粒鋯石u-pb和lu-f 同位素的聯(lián)合分析數(shù)據(jù)已被證明能提供有關巖漿和變質事件以及巖石成因和殼幔演化的可靠詳細信息[53-55,57-65]。正如前文所述,華北克拉通是一個古老的克拉通并經(jīng)歷了復雜的演化過程,為此,筆者根據(jù)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已發(fā)表的有關華北克拉通東南緣變質基底和下地殼包體的鋯石u-pb年代學和lu-f 同位素數(shù)據(jù),探討了研究區(qū)前寒武紀下地殼的形成和演化過程。

根據(jù)鋯石陰極發(fā)光圖像(圖6[29,33-34])可以看出,研究區(qū)前寒武紀下地殼包體巖石經(jīng)歷了復雜的巖漿熱事件和多期變質作用,大多數(shù)鋯石顯示核幔邊結構,包括典型的巖漿鋯石核和具有石榴子石+單斜輝石+金紅石+斜長石等高壓麻粒巖相礦物組合的8~9 ga變質鋯石[29,33]以及具有高的ti溫度(大于800 ℃)的248~249 ga麻粒巖相變質鋯石[34]。鋯石u-pb年齡結果統(tǒng)計(圖7)顯示,研究區(qū)經(jīng)歷了25~26、2 ga的巖漿熱事件以及25~26、2、8~9 ga以及390、76 ma的變質事件。其中,形成于25~26 ga的下地殼巖石包括2類:一類是經(jīng)歷了2 ga和(或)8~9 ga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以及390、76 ma的變質改造,而且可能是因為這類巖石位于下地殼下部,在2 ga時靠近俯沖帶,因而遭受大洋俯沖與變質作用的強烈影響而造成pb同位素均一化,形成了具有與約2 ga島弧巖石一致的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組成;另一類巖石則形成于255~264 ga,可能因處于下地殼上部而僅遭受了248~249 ga麻粒巖相變質作用,但沒有2 ga和(或)8~9 ga變質疊加的巖石學和年代學記錄,表現(xiàn)為典型的前寒武紀下地殼巖石特點的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組成[34]。此外,強烈的約8 ga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可能是由于幔源巖漿底侵于下地殼底部而導致大規(guī)模地殼加熱和增厚引起的,這也與該時期華北克拉通存在廣泛的拉張、裂谷作用以及相關的鎂鐵質巖漿侵位等相吻合[8,20-2,29]。

鋯石的f同位素分析(圖8[33])指示,研究區(qū)前寒武紀下地殼經(jīng)歷了25 ga和2 ga的巖漿熱事件。鑒于這2期鋯石的ε-f(t)中有一部分樣品為明顯的正值(如5~2),反映它們的原巖來自于新生地殼,結合其原巖性質和地球化學特點,指示它們的巖石成因與2期俯沖增生事件有關[33]。此外,27~28 ga的繼承鋯石u-pb年齡(圖7)和鋯石f模式年齡[33-34]暗示研究區(qū)可能還存在更老的地殼物質或更早的地殼生長時期,這尚需進一步的研究。

4結語

()華北克拉通東南緣前寒武紀下地殼的巖石組成復雜,反映一個不同形成時代和不同成因并經(jīng)過多期不同程度變質作用與改造的形成、演化過程。

(2)華北克拉通東南緣在前寒武紀發(fā)生過幕式地殼生長,至少包括25~26 ga和2 ga這2期俯沖增生和約8 ga的垂向增生過程。由f模式年齡和繼承

鋯石限定的27~28 ga可能代表另一期地殼生長時間。

(3)華北克拉通東南緣前寒武紀下地殼巖石至少經(jīng)歷過25~26、2、8~9 ga以及390、76 ma等多期構造熱事件和不同程度的變質交代與改造,造成巖石中某些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發(fā)生變異。

第3篇:動物學概念范文

關鍵詞 動物學;生物專業(yè);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4)14-0094-02

Reform and Practice in Course Teaching of Zoology//YI LiTao

Abstract Considering that the curriculum zoology is a basic course of biology, it is important to reform and practice the zoology course teaching. Based on the aim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the learning interest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of the author,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ree ways to improve zoology teaching: enhance the introduction teaching, develop exploring and questioning teaching method, strengthen multimedia teaching style.

Key words zoology; biology; course teaching

動物學是生物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專業(yè)必修課,它是以生物學觀點探索動物生命規(guī)律的科學。它研究的動物生命系統(tǒng)涵蓋從基因到種群群落等多個層次,涉及的研究領域包括形態(tài)、分類、生理、發(fā)育、行為、進化、地理、遺傳、生態(tài)、動物多樣性保護等。經(jīng)過持續(xù)的改革和發(fā)展,動物學已經(jīng)成為一門覆蓋面相對較廣,體系較為完整的學科。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從不同層次水平去客觀認識動物形態(tài)結構方面的生物學特征,掌握動物的進化路線和特征。但由于該學科知識點較為分散,涉及范圍又特別廣,近年的教學過程中時常有學生反映動物學是一門枯燥的課,因而缺乏學習的樂趣[1]。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是每一位動物學教學工作者應該面對和解決的問題。鑒于此,筆者總結了近幾年在動物學本科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方法和想法,希望能對動物學教學的改革與實踐有所推動,提高動物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1 加強緒論的介紹

緒論部分通常是要解決本課程主要介紹什么內容、為什么學習這門課程以及如何學習這些內容的問題。開展緒論教學,主要就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解決學生“為什么學”“如何學”的問題[2]。

筆者在動物學理論教學中使用的教材是許崇任、程紅主編的《動物生物學》。這本教材以動物的演化為線索,重點介紹了各重要門及主要綱的生物學特征和進化地位,以及重要代表動物的形態(tài)特征、生理結構以及機能,內容包括:

1)動物的細胞和組織,主要涉及動物細胞的結構和特點、動物細胞的周期與分化、多細胞動物組織、器官和系統(tǒng)的定義;

2)多細胞動物的胚胎發(fā)育,主要包括動物發(fā)育的一般規(guī)律(生物發(fā)生律)、脊椎動物個體發(fā)育的模式動物(文昌魚和蛙);

3)動物的類群及其多樣性,主要包括動物的分類和系統(tǒng)發(fā)生、動物體的基本結構、單細胞真核生物――原生動物門、無脊椎動物類群、脊索動物類群;

4)動物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包括動物身體保護、支持和運動,動物排泄和體內水鹽平衡調節(jié),動物循環(huán)、呼吸、淋巴和免疫,動物消化和吸收,動物神經(jīng)調節(jié),動物激素分泌和調控,動物的生殖;

5)動物的遺傳和進化,包括遺傳的基本定律、動物遺傳的染色體基礎和分子遺傳的基本原理、動物進化的基本原理和規(guī)律;

6)動物的地理分布與多樣性保護,主要包括動物的地理分布以及動物多樣性。

但是比較遺憾的是這本教材沒有有關緒論的內容,因此有學生反映不了解動物學的基本概念和發(fā)展概況,以及為什么要研究動物學。針對學生普遍反映的難點,筆者在經(jīng)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后,在課堂教學中增加了動物學緒論方面的內容,著重從三個方面介紹這門課程:1)動物學的定義和研究目的;2)生物的分界和動物的分類系統(tǒng);3)動物學研究的方法與發(fā)展動態(tài)。從課堂學生的表情以及課后學生的反饋來看,增加的這一部分非常受學生的歡迎。

比如在介紹物種的概念時,分別以馬/驢和狼/狗為例,通過學生課上討論這兩組動物的后代是否具有繁殖能力,來說明為什么馬和驢是不同的物種,狼和狗是同一個物種。這樣做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使學生深刻地掌握了動物分類的最基本階元。

在講述動物學發(fā)展簡史的時候,介紹了學生熟悉的亞里士多德(Aristotélēs)和林奈(Linnaeus),讓學生了解了這兩位著名學者在動物學發(fā)展史上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此外,在介紹動物學研究方法的時候,引入了奧地利著名的動物行為學家康拉德?洛倫茲(Konrad Lorenz),他在1935年出版的《鳥類的社會行為》一書中總結了其對30多種鳥類的比較研究,分析了鳥類的各種行為功能(尤其是求偶行為)和引起這些行為的條件。洛倫茲研究鳥類行為的一個主要方法是使鳥類對他本人產(chǎn)生印記,這種方法可以使鳥類與他產(chǎn)生親密的關系,易于研究鳥類的行為。利用這種方法,他曾研究了寒鴉、綠頭鴨和灰雁等各種鳥類的行為,更為重要的是比較了鳥類這些行為之間的差異。

當學生了解洛倫茲僅僅由于研究鳥類的行為而獲得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發(fā)給行為生物學方面)的事跡后,覺得這不過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而感慨不已,開始對動物行為非常好奇,這就為之后第三章鳥綱各種行為活動的講述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 開展探究式和提問式教學

為了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不再局限在課本理論知識內,筆者在課堂中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不僅促進了學生終身學習的動力,而且為其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礎[3]。另外,筆者在動物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展開提問式教學,經(jīng)常帶著問題講授,促使學生用心學習并進行回答式思考。筆者的課堂教學經(jīng)驗顯示,這種探究式和提問式教學可以有力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思考問題,常常有獨特的見解,開拓了學生的思路[4]。

例如,筆者在講述節(jié)肢動物門的時候曾提問:為什么節(jié)肢動物比環(huán)節(jié)動物更為高等,卻采用較為低等的開管式循環(huán)系統(tǒng)?在介紹水陸兩棲的動物――兩棲綱的時候,曾經(jīng)提出一個問題:四足是由鰭進化而來的,魚鰭具有眾多分支,那么為什么到了兩棲動物卻只有五指/趾?為什么不多些或少些手指/腳趾,而最終偏偏只保留五個?而且為什么沒有中間過渡的動物,直接發(fā)展為五指型附肢?對于這些問題,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常常交流彼此的看法、相互討論,從討論中得到啟發(fā),極大的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明顯的提高。另一方面,探究式和提問式教學還能促進學生的具體知識如何應用到實處,如何找到堅實的論據(jù),如何表達使他人相信自己的觀點,如何從他人觀點中得到啟發(fā)等能力的提升[4]。

3 拓展多媒體教學

在教學活動中,經(jīng)常有學生反饋給筆者,學習動物學時之所以感到困惑以及沒有學習下去的動力,是因為很難理解動物各大門類的形態(tài)特征以及它們自己的聯(lián)系。筆者在剛開始教學中也深有體會,對于動物學而言,單純的文字很難把動物之間的形態(tài)特征區(qū)分開來。因此,筆者在制作本課程課件的時候,幾乎每一頁的PPT介紹都包含有圖片,用這些通俗易懂的圖片信息來代替抽象生硬的文字知識,原來好幾分鐘都講不清楚的一個特征,通過圖片式教學,有時學生自己就可以掌握其要點。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課堂討論,而且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此外,聲音教學也是筆者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比如在介紹爬行動物(Reptiliomorpha)蛇亞目(Serpentes)的時候,為了使學生有深刻的印象,筆者會播放一段南美響尾蛇(Crotalus durissus)的聲音,加深學生對蛇形運動的了解。再者,筆者在每堂課下課前,都會播放一段大約5分鐘的視頻或動畫,總結該堂課的內容,比如:卵子如何相遇,如何進入卵子,進入之后經(jīng)歷怎么的胚胎發(fā)育過程;鳥類如何筑巢,鳥類眼睛雙重調節(jié)的作用;等等。這些圖片不好解釋的內容,在播放視頻或動畫的時候,可以將一些難以用語言講述清楚的動物形態(tài)結構及發(fā)育動態(tài)過程形象地播放出來,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更容易產(chǎn)生對動物學這門學科的興趣[4]。

在介紹哺乳綱的聽覺器官時,為了使學生對哺乳綱耳朵特征有更為深刻的記憶,筆者引導學生登錄中國數(shù)字科技館的認知中心,從那里學習人類耳朵的各種部件和功能、聲波的傳遞和聲音的獲取,讓學生理解聲音是如何從外界通過外耳――中耳――內耳,最后再傳遞到聽神經(jīng)。并且現(xiàn)場讓學生做了一項測試:辨別10組音樂,依次回答每組音樂中的兩個片段是否為同一音樂?告訴學生如果答錯次數(shù)多于3次,那么說明對聲音的辨別感覺偏差。正因為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以及網(wǎng)絡分享思維的推進,教師可以從網(wǎng)上下載大量的教學素材和動物學相關視頻,有力地促進了動物學多媒體教學。

4 結語

經(jīng)過幾年對動物學課堂教學的探索、改革和實踐,以培養(yǎng)學生樂于學習本課程的興趣為目標,筆者已經(jīng)建立了一個較為成熟的動物學教學模式,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課堂教學效果的改進絕不能原地踏步,仍然需要在課堂教學中以教學目標為基礎,對動物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更多的研究和探索,促進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更好地服務于學生。

參考文獻

[1]何文平,李萍,鄭宗林.高等院校動物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2,40(11):6963-6965.

[2]張錄強.《動物學》課程教學探討[J].生物學雜志,2004,21(4):42-44.

第4篇:動物學概念范文

關鍵詞 動物學基礎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考核方式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54

Abstract Animal Science Foundation is our school of animal science, animal medicine and aquaculture and other related major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is very importan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system is need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current animal science basic theory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 science foundation courses,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teaching experience, explores the teaching contents, methods and means and ways of assessment reform, 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Animal Science Foundatio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動物學基礎是我校比較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其中相關專業(yè)有動物科學、動物醫(yī)學及水產(chǎn)養(yǎng)殖。近年來為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高等學校都在不斷進行改革,增加課程,必然導致一些課程被刪減、壓縮,改革顯得尤為重要,一些傳統(tǒng)的主干課程受到了較大沖擊。在2013年以前,我院動物科學專業(yè)和水產(chǎn)養(yǎng)殖專業(yè)的這門基礎課一直由我校動醫(yī)學院基礎課部老師授課,由于專業(yè)的側重點不同,加上動物學這門課程內容量龐大、知識體系繁雜,且重理論教學,輕實際操作,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成就。為了改善這種狀況,經(jīng)我院教授委員會反復論證,將“動物學”更名為“動物學基礎”,并根據(jù)生源情況對動物科學和水產(chǎn)養(yǎng)殖專業(yè)的學生分開進行授課。為了讓學生正確認識動物學基礎的重要性,提高學習興趣,筆者分析了當前動物學教學的現(xiàn)狀,結合兩年多的教學經(jīng)驗,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及考核方式進行改革探索。

1 當前動物學理論課堂教學現(xiàn)狀

1.1 教學內容

動物學是研究動物的種類組成、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繁殖、發(fā)育與遺傳、分類、分布移動和歷史發(fā)展以及其他有關的生命活動的特征和規(guī)律的生物學分支學科。由于動物門類較多,內容十分龐雜,易混淆的知識點和記憶性內容較多,純理論的教學顯得更加枯燥,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壓力與排斥心理。①比如生活中不易見到的一些生物物種,無法在腦海中直接產(chǎn)生聯(lián)想,造成他們對這些門類的動物特征認識不深,認為這些學習內容沒有實際應用價值;而對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動物門類,如魚、鳥和哺乳動物等,又常常以自己原有的認識和理解先入為主而失去學習興趣。而且目前大多數(shù)動物學教材又太注重講述各個動物門類的生物學特征,平鋪直敘地介紹代表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內部解剖和分類分布,各章節(jié)之間缺少有機聯(lián)系的串線,具有“現(xiàn)象羅列、概念不突出”的通病。②

1.2 教學方式和手段

填鴨式教育模式仍是教育中的常見于傳統(tǒng)教育形式,至今沒有得到很好的改變。③在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收狀態(tài),上課時只忙于記筆記或只對新鮮知識點感興趣,這就導致學生自主思考不夠,逐漸對老師產(chǎn)生依賴。在教學手段方面,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大多由老師結合黑板板書及描繪簡圖講授課程內容,雖然教師能通過幻燈片、掛圖等直觀的教學手段授課,但仍然給人以枯燥、抽象的感覺。學生能夠接受的信息十分有限。故課程教學對學生沒有吸引力,積極性不高。

2 動物學基礎理論教學改革

為了生動有效地講解動物學基礎的課程內容,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動物學課程的精髓及知識體系的意義,筆者嘗試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研究。

2.1 立足專業(yè)基礎,合理調整教學內容

近年來,在拓寬專業(yè)口徑的發(fā)展趨勢下,專業(yè)課的課時被大幅壓縮。就我們學院而言,動物學基礎理論課程由原有的40個課時壓縮到24個課時,想要在短短的24個學時內,讓學生對動物學知識有個整體的把握,如果仍按照原有的教學大綱進行授課將面臨著教學內容多、范圍廣但深度淺的問題。因此,在講授動物學基礎理論課程的過程中,我們根據(jù)動物學課程和生命科學發(fā)展的特點,以動物的進化和演變史為主干,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重點講述各門類動物在演化發(fā)展上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生物學特征,比較不同門與綱特征之間的共性和特性,最后粗略介紹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及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如在講述節(jié)肢動物的時候,筆者會著重講述這個動物界中最大的動物類群,為了保護自己適應廣闊而復雜的大自然,在不斷進化中具有了發(fā)達堅實的外骨骼;同時與軟體動物同樣是為了保護自己柔軟的身體而“背”上了厚貝殼做對照。這樣的講述,既簡單又通俗,讓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節(jié)肢動物的外骨骼及其出現(xiàn)的意義,同時又復習了軟體動物的主特征,加深學生們的記憶。

另外,還針對不同的專業(yè)方向,結合動物學科研前沿動態(tài)調整授課內容。對于動物科學專業(yè)的學生,將授課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放在脊索動物門類上;而對于水產(chǎn)專業(yè)的學生,將著重講解與水產(chǎn)養(yǎng)殖生產(chǎn)緊密聯(lián)系的動物類別,除魚類外,像軟體動物、節(jié)肢動物和兩棲動物也會重點講授。在介紹原生動物門孢子蟲綱的主要特征及生活史時,以其代表動物間日瘧原蟲為例來講述,結合我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因發(fā)現(xiàn)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而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事跡,并要求同學們在課后查找文獻來解答青蒿素怎樣抑制瘧原蟲的問題。通過結合這些科研前沿動態(tài),既可以帶同學們了解最新的專業(yè)資訊,又可以激發(fā)他們對動科專業(yè)的學習興趣。

2.2 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興趣

在動物學基礎的理論教學中,我們嘗試融合多種教學手段,以期從視覺和知覺上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提高他們學習動物學的興趣。首先在制作課件的時候,靈活應用多媒體技術。盡量用圖表、攝像、視頻和動畫資料將書本上的文字知識生動、立體地轉化出來。例如在講授節(jié)肢動物外骨骼的特點時,先通過圖片展示外骨骼的層膜構造及蛻皮過程,然后再以蝦蛻皮過程的視頻資料為例,讓學生很直觀地感受節(jié)肢動物是如何通過外骨骼運動和蛻皮的,從而更加準確、高效地掌握此知識點。

其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盡量改變“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關系。授課時,與學生相互分享自己對專業(yè)知識的思考和知識體系,采用具有趣味性、啟發(fā)性的語言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輕松課堂教學氛圍,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如在講授環(huán)節(jié)動物蚯蚓的再生功能時,引用了蚯蚓孩子把自己切成兩段去打網(wǎng)球,蚯蚓媽媽把自己切成四段打麻將的笑話,讓學生在哈哈大笑之余深刻地掌握了這個知識點。

在解決學生不了解動物學基礎這門專業(yè)基礎課對其后專業(yè)學習意義的問題時,我們也是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將基礎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及生產(chǎn)實際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體會到動物學基礎與我們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及對動物生產(chǎn)的指導意義。例如在講授軟體動物的種類時,以其與人類的關系為主線,如有些類別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等,介紹這些類群在市場上的價值,使學生了解到這些動物的現(xiàn)實意義。另外,可以結合湖南省常見的動物物種資源講授相關知識點,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2.3 更新課程考核方法,逐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動物學理論課程傳統(tǒng)的考核方法主要是采用閉卷考試方式,學生大多在考前突擊復習,考后書本一丟就全忘了。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們采取了分步計分方式,課程的最終成績由出勤率、上課回答問題情況、課后作業(yè)情況和期末考試成績等幾部分組成。由于我院動物學基礎理論課程采用“大班”上課方式,上課學生有時多達100多人,老師挨個點名是不可能的事情。個別學生認為自己不去上課老師也不會知道,因此將出勤率與課程成績結合起來是有效減少學生缺課逃課的方式。大學的學習全靠學生自我管理和約束。部分自律性差的同學,課前不對新知識點進行預習,課后又不進行復習,造成對知識不熟悉,學過很快就忘記的情況。④為了減少這類現(xiàn)象,我們采取了課前提問、課后布置作業(yè)的方式。即在開始上新課前,對前一次的授課內容進行隨機提問;授完一單元內容后,布置一些與當前科研相關的作業(yè),需要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該單元內容,甚至上網(wǎng)查找相關資料才能完成,然后將上課回答問題和課后作業(yè)完成情況計入平時成績。通過改進課程的考核方法,促進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思考及時鞏固知識的習慣,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3 進一步的課程改革設想

網(wǎng)絡的發(fā)展使得獲取豐富的最新信息變得非常快捷,也為動物學基礎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方便。⑤經(jīng)過教研小組的共同努力,我們已制作出集圖表、攝像、視頻和動畫資料于一體的多媒體課件,并在兩年多的教學實踐中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下一步動物學基礎課程改革,我們計劃通過網(wǎng)絡借鑒國內外優(yōu)秀的動物學教學資料,時常對課件進行更新,盡量把最新、最前沿的知識及時傳授給學生。再次,通過對微課和慕課等先進教學手段制作技術的學習,我們計劃在動物學基礎下一步教學改革中根據(jù)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將某些重點章節(jié)制成微課上傳至校園網(wǎng),開展小范圍的網(wǎng)上互動式教學,加深學生對動物學理論知識的掌握。通過不斷的積累,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制作一套動物學基礎課程的慕課課件,用于平時學生的自學和知識檢測,有效解決因課時縮減而導致課堂傳授知識容量不能滿足學生需要的問題,將這一新鮮、先進的教學手段運用在實踐教學中,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型農(nóng)業(yè)科技人才。

注釋

① 顧俊杰,岳艷麗.動物學理論教學改革初探[J].科教文匯,2014(11):66-67.

② 陳紅,李松,熊榮川等.《普通動物學》教學改革探索[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14.26(2):80-82.

③ 何文平,李萍,鄭宗林.高等院校動物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2.40(11):6963-6965.

第5篇:動物學概念范文

【關鍵詞】八年級生物動物學 自主學習策略 預習提綱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一切后教的知識都要根據(jù)先教的知識,即理解新知識需要舊知識作基礎。”課前自主學習可以使學生發(fā)現(xiàn)舊的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從而使課堂學習更具目的性和選擇性。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信息的搜集和處理能力尤為重要。課前自主學習就正好可以訓練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但是許多學生反感預習,覺得毫無益處,徒增作業(yè)量。葉圣陶指出:“預習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實效,方法必須切實。”因此,教師對課前自主學習方法的指導是督促學生落實自主學習的前提,而最有效的方法是制定預習提綱,給學生提供明確且易于落實的自主學習任務,使他們能欣然接受任務并認真完成。

那么預習提綱該如何制定呢?

第一,注重學科特色。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設計動物學部分,教材的編寫按照從低等到高等的進化思路,簡單地介紹各種動物的特征,而每種特征都體現(xiàn)了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都需要營養(yǎng),需要呼吸,需要生殖,需要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等。因此,預習提綱以表格的形式總結,縱向為單細胞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一直到鳥綱、哺乳綱;橫向為代表動物的捕食、呼吸、運動、生殖、趨利避害、其他特點以及其他代表動物。學生通過看書,能找到其中部分答案,有部分未找到的便成為課堂的疑點和要解決的問題。通過這個提綱,學生明確要研究的重點,并且容易構建知識框架,形成整體意識。表格空白有限,促使學生嘗試提煉信息,總結關鍵詞。表格縱向為對比,有助于學生通過對比辨析動物的進化方向,并且有利于歸類記憶和對比記憶。無論是新授課還是臨考前復習,這個表格都能促進高效學習。

第二,注重分層,因材施教。任何事物和人的發(fā)展都是不平衡的。學生在學習中存在個體差異,如果我們采用統(tǒng)一標準、單一的目標要求全體學生,必然使一部分學生因目標過高可望而不可即,最后逐漸喪失學習的信心和動力。根據(jù)這種現(xiàn)狀,為了不打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雖然任務一樣,但是課上的預習檢測考查卻不一樣。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要求從書中找到相應的關鍵詞并記住,遇到簡單問題由他們按部就班解答;對于中等的學生,要求盡可能填好所有的空,還要提出一些疑問,書本上找不到的,需要引導才能得出答案的,由學生集體討論作答;對于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要讓他們思考各種生命現(xiàn)象的原理,重點是在合作探究時能引導其他同學共同進步,解析一些綜合問題。

第三,注重檢測評價的可操作性。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項目就是對學生的評價,其中對預習的評價也是項目之一。第一堂課就要求每個學生將表格畫于書封面內頁空白處,便于保存和檢查。課中設“預習檢測”環(huán)節(jié),隨機點名回答。教師根據(jù)問題難度請不同的學生回答,只要能答出相近答案,即口頭表揚鼓勵;或者登記,統(tǒng)一加分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還可以舉行競賽搶答或者展開小測驗,使學生更有興趣和積極性去參與課前自主學習。當然,學生沒完成的要受到懲罰。這樣能促使學生堅持課前自主學習,其關鍵是要讓學生體驗到預習帶來的好處――知識點輕松記住了,問題回答出來了,學習成績提高了。

做到了以上三點,那么一個很好的預習提綱就制定出來了(如表1)。

綜上所述,八年級生物動物學部分的學習通過預習提綱引導課前自主學習,有助于學生梳理繁雜的知識點,便于記憶;有助于學生初步了解概念和重點,留出更多時間去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效率;有助于學生明確目標,帶著疑問上課,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大部分學生養(yǎng)成了課前自主學習的習慣,大大提升了課堂效率。相信到了八年級下學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定能使總復習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于景文.淺談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3(12):56-57.

第6篇:動物學概念范文

我國的濕潤半濕潤地區(qū)地理跨度大,地形地貌復雜多樣,景觀異質性程度高,氣候由熱帶、亞熱帶一直過渡到寒溫帶,生物多樣性的分布復雜多樣。在動物地理區(qū)劃上,該地區(qū)跨東洋和古北兩界,區(qū)系成分復雜。此外,該區(qū)域是我國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人類活動對自然環(huán)境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深廣。因此,研究該地區(qū)嚙類動物地理分布的規(guī)律對鼠害防控和生物多樣性資源管理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嚙類動物的分布資料進行系統(tǒng)整理,從物種組成、豐富度格局和物種組成的地區(qū)分異幾個方面探討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嚙類動物的分布格局。

1地理分區(qū)與自然概況中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位于我國的東部和北部。

本文將中國綜合自然地理區(qū)劃部分中的東部季風區(qū)(濕潤區(qū)和半濕潤區(qū))及青藏高原區(qū)的半濕潤地區(qū)作為本研究的工作范圍,大致位于東經(jīng)92°~135°,北緯4°15′~53°31′范圍內;因資料所限,臺灣島和海南島以外的中國海洋島嶼未包括在內。本地區(qū)以低海拔地形為主,大部分地面在海拔1000m以下,包括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等多種地形;地處東亞及東南亞季風區(qū),受季風影響氣候濕潤或較濕潤,在東北和華北,濕潤程度隨距海洋距離的增加而減少;氣溫隨緯度變化呈帶狀分布;天然植被以森林為主,有一部分森林草原;為我國主要的農(nóng)墾地區(qū),目前除極少數(shù)地方外,大部分天然森林已不復存在,可以開墾的地方幾乎全部開辟為農(nóng)田。人類活動成為影響物種分布和分布區(qū)演化的重要因素。周立志等的研究結果表明,喜馬拉雅山南坡、大興安嶺西南麓、阿爾泰山地和祁連山東段在嚙齒動物物種成分和生態(tài)型組成上,都明顯有別于我國其他干旱地區(qū),尤為突出的是寒濕型所占比例最高。從動物地理學角度來看,這些地區(qū)應歸屬于濕潤區(qū)[9]。鑒于這些地區(qū)嚙類動物的分布特征已有充分的研究和討論,本文不再贅述。

2研究方法

2·1分布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嚙類動物物種分布資料主要來源于中國動物志、各地方動物志、已公開發(fā)表的記錄有嚙類動物物種分布信息的論文[2~8,12~33],以及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標本館中館藏嚙類動物標本的采集記錄。參考《嚙齒動物學》中的分類系統(tǒng)[1]制訂出本地區(qū)嚙類動物系統(tǒng)分類名錄,對這些物種的分布信息和適宜生境進行系統(tǒng)整理和分析。2·2物種分布圖的繪制對收集到的嚙類動物分布地點進行了校對和分析,利用MapInfo軟件,將分布地名轉化為地理坐標,并進一步形成物種分布點的數(shù)字化地圖。根據(jù)Scott[34]和周立志[35]預測動物分布的方法,結合物種地理分布數(shù)據(jù)及其適宜生境的分布范圍,應用GIS的空間分析功能確定物種分布范圍:有分布記錄有適宜生境的,以適宜生境的范圍為其分布范圍;相鄰的無分布記錄的縣,但有連續(xù)的適宜生境分布到該縣,且沒有明顯地理阻隔的,作為該物種的潛在分布范圍;無分布記錄的孤立適宜生境,不作為該種的分布范圍;有歷史分布記錄,無適宜生境的,不作為該種分布范圍。根據(jù)中國資源環(huán)境數(shù)據(jù)庫(1∶4000000比例尺)中的地形地貌等其他生境要素,對分布圖進一步修訂和核準。2·3嚙類動物分布格局的研究為了便于與干旱區(qū)嚙類動物分布格局的比較,我們參考周立志等研究中國西部干旱地區(qū)嚙類動物分布規(guī)律的方法[9,10],采用6470km2等面積柵格作為基本地理單元,將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劃分為939個地理單元。在MapInfo軟件中,將各個物種的分布圖進行疊加,利用查詢功能,計算了939個地理單元中的物種數(shù),以揭示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嚙類物種豐富度的分布格局。提取地理單元中的物種分布數(shù)據(jù)(二元數(shù)據(jù),有分布為1,無分布為0),采用Jaccard系數(shù)計算相似性矩陣[36],采用組間平均鏈鎖法(Between-groups)[37],對地理單元進行層次聚類分析(SPSS10·0軟件),以揭示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嚙類動物在不同地區(qū)分布的分異狀況。

3結果

3·1嚙類動物的物種組成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共有嚙類動物156種,隸屬于2目、12科、62屬(表1),占我國嚙類動物物種總數(shù)219種[1]的71·23%,占世界嚙類動物所有種類的6·59%。在我國,僅分布在濕潤半濕潤地區(qū)的嚙類動物84種,占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嚙類動物物種數(shù)的53·85%,占全國嚙類動物物種數(shù)的38·36%。嚙類動物的物種多樣性在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的地理單元中,云南西北部高黎貢山及鄰近地區(qū)的物種豐富度最高,超過50種;其次是云南南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地區(qū)、四川省中部的橫斷山地、甘肅南部至陜西秦嶺等地區(qū),物種數(shù)40~49種;再次是云南省東部、廣西省的西部和北部、貴州省及其鄰近地區(qū)的山地,以及鄂西、陜南、重慶的大巴山地區(qū),地理單元中嚙類動物的物種數(shù)在30~39種之間;東部、四川西北部和四川盆地、湖南省的西部和南部、廣西東南、廣東北部、海南、江西、福建、臺灣、浙江、安徽的皖南山地、河南西部、陜西東北、山西、河北的北部、北京、天津,以及東北濕潤區(qū)與干旱區(qū)的交界地區(qū),物種豐富度一般,在20~29種之間;而江蘇北部沿海、山東半島到河北東南部的物種豐富度最低,局部地區(qū)物種數(shù)不到10種;其余地區(qū)豐富度也較低,在10~19種之間(圖1)。

3·3嚙類動物分布的地區(qū)分異依據(jù)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嚙類動物在各地理單元中有無分布的數(shù)據(jù)進行聚類分析,結果表明:當距離系數(shù)為0·364時,939個地理單元被聚為10組;當距離系數(shù)為0·290時,進一步被聚為5組;當距離系數(shù)為0·217時,聚為3組;當距離系數(shù)為0·143時,聚為2組(圖2)。由于進行聚類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劃分地理單元組,并顯示各單元組之間物種組成的親疏關系,反映在聚類樹狀圖上即為各“支”的合并步驟。因此,本文僅給出939個柵格單元被聚為10組之后的聚類結果。

當?shù)乩韱卧鄢?0組時,這10個地理區(qū)域分別是,ⅠA:東北平原、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ⅠBa:冀熱山地、河南中部山地、黃土高原、河套平原到賀蘭山和隴西山地;ⅠBb:華北平原;ⅡAa1:甘肅蘭州以南以西的甘、青、川三省臨界地區(qū)經(jīng)四川西北部到昌都地區(qū)的察雅、八宿一帶;ⅡAa2:東部山地、拉薩市及其以北地區(qū)和青海南部山地;ⅡAb1:南部雅魯藏布江以南地區(qū);ⅡAb2:東南部的墨脫和察隅地區(qū);ⅡBa1:北到大巴山、大別山一線,南到海南島,西到橫斷山脈,東到東南沿海的廣大區(qū)域;ⅡBa2:秦嶺、大巴山地向西到甘肅東南部和四川北部的山地;ⅡBb:臺灣(圖3)。

圖2基于嚙類動物物種組成的我國潤濕半濕潤區(qū)地理單元聚類分析樹狀圖Fig·2Clusterdendrogrambasedonthespeciesdistributionofgliresinhumidandsemi-humidregionsofChina采用Jaccard系數(shù)計算相似性矩陣,組間平均鏈鎖法進行聚類;圖中的編號所代表的地理單元組見正文;標尺顯示距離系數(shù)。Distanceindex:Jaccardindex;Clusteranalysismethod:Between-groups.Seethetextforthemeaningsofthegroupcodes,distanceindexwasgivenunderthefigure.當聚為5組時,分別是Ⅰ:華北平原南端和秦嶺一線以北的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ⅡAa:甘肅蘭州以南以西的甘、青、川三省臨界地區(qū)經(jīng)四川西北部到東部山地、拉薩市及其以北地區(qū)和青海南部山地;ⅡAb:南部雅魯藏布江以南地區(qū)、以及東南部的墨脫和察隅地區(qū);ⅡBa:北到大巴山、大別山一線,南到海南島,西到甘肅東南部和四川的橫斷山地,東到東南沿海的廣大區(qū)域;ⅡBb:臺灣。聚為3組時,我國北部為一組(Ⅰ),甘肅·58·動物學雜志ChineseJournalofZoology43卷圖3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嚙類動物地理單元組區(qū)劃分示意圖Fig.3Divisionofgeographicalunitgroupsofthehumidandsemi-humidregionofChina本圖顯示地理單元分成10組時的情況;地理單元組編碼對應圖2中的編碼。Thismapshowed10groupsbyClusterAnalysis,thecodeshereassameasthoseinfig.2.Thelegendassameasthoseinfig.1.蘭州以南以西地區(qū)經(jīng)青海南部、四川西北部到東部的山地為一組(ⅡA),南部包括海南和臺灣為一組(ⅡB)。當聚為2組時,ⅡA和ⅡB聚為一組,形成將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分為南北兩大片的格局。

4討論

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嚙類動物占我國嚙類動物種數(shù)的71·23%。其中,在我國僅分布在濕潤半濕潤地區(qū)而干旱地區(qū)無分布的嚙類動物84種,占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嚙類物種數(shù)的53·85%,占全國嚙類種數(shù)的38·36%。據(jù)周立志等[38]的統(tǒng)計,我國干旱地區(qū)的嚙類動物共有119種,占全國總數(shù)的58·3%。其中67種為我國干旱地區(qū)特有。與干旱區(qū)相比,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的物種資源更為豐富。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嚙類動物物種豐富度高的區(qū)域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由陜西秦嶺向南·59·5期邢雅俊等:中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嚙類動物的分布格局南部到四川盆地西緣山地。這是我國濕潤地區(qū)向干旱地區(qū)過渡的區(qū)域。從干旱地區(qū)嚙類動物的多樣性分布狀況來看,在祁連山、賀蘭山等干旱區(qū)的邊緣地帶,同樣出現(xiàn)物種多樣性相對較高的情況[10]。并且,從該區(qū)域往北,濕潤區(qū)與干旱區(qū)交界地區(qū),嚙類動物的物種豐富度均高于遠離交界地區(qū)的核心區(qū)。這些景觀過渡區(qū)中物種多樣性高的現(xiàn)象印證了生態(tài)學上的邊緣效應;另一個是占云南省西部和四川省中南部的橫斷山區(qū)。橫斷山區(qū)屬于地理環(huán)境非常復雜并具有多種垂直帶狀分布特征的地區(qū),小型獸類的物種較為豐富[11]。該區(qū)還是連接中南半島和大陸的橋梁,是動物自中南半島分布至我國的通道,物種豐富度較高[39]。一般來說,高的景觀異質性對生物多樣性有利[40]。無論是濕潤區(qū)-干旱區(qū)的過渡區(qū)域,還是山地-平原的景觀交錯地帶,或是高山-低谷相間的垂直性地帶,都可以歸結為較高的景觀異質性,這些地區(qū)出現(xiàn)較高的物種豐富度,再次印證了空間異質性對生物多樣性有利這一觀點。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為我國主要的農(nóng)耕區(qū),人口眾多,人類活動對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十分巨大。本研究的結果中河北東南部、山東、河南、江蘇、安徽的長江以北地區(qū)、長江三角洲、湖南湖北的沿江地區(qū)以及四川盆地等地,嚙類動物物種豐富度均較低。而這些地區(qū)的人口密度均超過300人/km2,在全國范圍內屬于人口密度較高的區(qū)域[41]。因此可以推測,較高的人口密度和頻繁的人類活動可能對這些地區(qū)嚙類動物的物種豐富度造成重要影響。根據(jù)嚙類動物物種組成的地區(qū)分異情況可以看出,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主要可以分為三個大區(qū):東部季風區(qū)沿長江下游-秦嶺一線分為南北兩大區(qū)域,另一區(qū)域為青藏高原的半濕潤區(qū)。季風區(qū)北部的物種組成在區(qū)系上屬古北界,其南部則屬于東洋界,而青藏高原東部半濕潤區(qū)的物種組成帶有獨特的高寒和高原特色。物種組成的地區(qū)分異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動物區(qū)系的歷史發(fā)展共同作用的結果。

摘要:系統(tǒng)收集并整理了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嚙類動物的地理分布資料,基于GIS技術,通過生境分析,確定了每個物種的分布范圍,采用6470km2的等面積柵格作為地理分布單元,系統(tǒng)研究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嚙類動物地理分布規(guī)律。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有嚙類動物156種,隸屬于2目、12科、62屬,占我國嚙類動物總數(shù)的71·23%。地理單元的物種豐富度分析結果表明,云南西部到四川中部的橫斷山區(qū)、陜西秦嶺和甘肅南部山地的嚙類動物豐富度較高;河北省東南部、山東、河南、江蘇、安徽的長江以北地區(qū)及長江三角洲、湖南和湖北的沿江地區(qū)以及四川盆地等地物種豐富度較低。地理單元有無物種分布的層次聚類分析結果表明,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分為三大區(qū)域:東部季風區(qū)的南北兩區(qū)(以長江下游-秦嶺一線分界),以及青藏高原的半濕潤區(qū)。

關鍵詞:中國濕潤半濕潤地區(qū);嚙類動物;GIS;地理分布;物種豐富度

參考文獻

[1]馬勇,楊奇森,周立志.嚙齒動物分類學與地理分布.見:鄭智民,姜志寬,陳安國主編.嚙齒動物學.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34~139.

[2]陳鵬,金嵐.吉林省陸棲脊椎動物的生態(tài)地理分布.動物學報,1981,12(3):281~286.

[3]周開亞,錢偉娟,楊光平等.江蘇省嚙齒類的調查.動物學雜志,1981,(3):38~42.

[4]盧浩泉.山東省哺乳動物區(qū)系初步研究.獸類學報,1984,4(2):155~158.

[5]葉正襄,龍丘陵,汪篤棟.江西嚙齒動物初步調查.中國鼠類防治雜志,1989,5(4):230~231.

[6]楊光榮,王應祥.云南省嚙齒動物名錄及與疾病的關系.中國鼠類防治雜志,1989,5(4):222~229.

[7]秦耀亮.廣東省嚙齒動物的地理分布與區(qū)劃及其防治.動物學雜志,1979,(4):30~34.

[8]洪朝長.福建嚙齒動物的地理分布和地理區(qū)劃.動物學報,1981,28(1):87~98.

[9]周立志,馬勇,葉曉堤.中國干旱地區(qū)嚙齒動物物種分布的區(qū)域分異.動物學報,2002,48(2):183~194.

[10]周立志,馬勇.中國西部干旱地區(qū)嚙齒動物多樣性分布格局.生物多樣性,2002,10(1):44~48.

[11]龔正達,吳厚永,段興德等.云南橫斷山區(qū)小型獸類物種多樣性與地理分布趨勢.生物多樣性,2001,9(1):73~79.

[12]壽振黃.東北獸類調查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

[13]壽振黃.中國經(jīng)濟動物志(獸類).北京:科學出版社,1962.

第7篇:動物學概念范文

認識軟體動物

什么是軟體動物?你可能會說,身體柔軟的動物就是軟體動物唄!這個答案不完全正確。

像蚯蚓、螞蟥這類軟軟的動物,在分類學上都不算軟體動物。分類學上的軟體動物,往往有一個堅硬的外殼,比如海螺、田螺、蝸牛等。軟體動物中也分了不少“門派”,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不同派別的軟體動物吧!

螺在分類學上叫腹足綱。腹足綱在動物界中算是第二大綱,家族非常龐大,物種數(shù)量只比昆蟲綱少。腹足綱除了生活在海水中,還有一些生活在淡水中,比如田螺、釘螺等。也有生活在陸地上的,蝸牛就是代表。

軟體動物門中還有一個綱的動物很常見,那就是雙殼綱。雙殼綱的動物有兩片殼,它們只生活在水中。

這只看起來很不高興的鸚鵡螺也是軟體動物哦,它屬于頭足綱。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種軟體動物呢?有的人說是5萬種,有的人說是20萬種。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差別?這都是因為對動物種類概念的理解不同造成的。有的分類學家會把物種分得很細,稍有差別就算一個獨立的種,這樣種數(shù)就多。有的分類學家喜歡把相似的物種合起來,這樣種數(shù)就少。動物命名有一套嚴格的規(guī)則,叫國際動物命名法則,分類學家遵照這個規(guī)則,就可以自由地為動物命名,不同的分類學家有不同的分類意見是常態(tài)。

軟體動物分類學家

一名動物分類學家,是如何工作的呢?

采集標本

大多數(shù)時間我們都待在室內,查資料、看標本、寫論文等。當然,還是要出門的,采集標本就是我們重要的戶外工作。

我們會根據(jù)情況去某地采集標本,在野外遇到研究對象時,通常會把標本帶回家進行研究鑒定。

保存標本

標本的保存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標本制作,二是標簽制作。對于軟體動物學家來說,有兩種方式處理他們采集到的標本:一是將標本比如螺連殼帶肉用防腐劑泡起來;另一種是去掉肉只留殼。不管海螺、淡水螺還是蝸牛,給它們分類主要還是依據(jù)殼的特征。標本制作完成后,就要入庫保存。但在入庫前還有重要的一步:制作標簽。一般在標簽上會有兩部分信息鑒定信息,標明標本的科、種等:采集信息,注明標本的采集地點、時間、采集人、采集環(huán)境等。在分類學家眼里,標簽和標本同等重要。

研究標本

標本入庫并不是研究工作的結束,而是剛剛開始。分類學家會更仔細地研究標本,做出更可靠的鑒定……不過,有些標本可能100年后才會有另一個分類學家再來研究。

可能發(fā)現(xiàn)新種

如果在自己研究的領域碰到不認識的標本,對分類學家來說,是令人興奮的事,因為那有可能是新種。但是新種的發(fā)現(xiàn)并不容易,分類學家需要查閱大量資料,對比不同物種,還要向同行求證,看他們是否研究過該物種。

發(fā)表新種

研究結束,就可以在相關科研雜志上了。

真實新種嗎

第8篇:動物學概念范文

他的親身經(jīng)歷,就是這個斷言最生動的注腳。

跟在后邊的小鴨

1909年的一天,在奧地利東部靠近阿爾騰堡的多瑙河濕地,一個名叫康拉德?洛倫茨的6歲男孩和他的玩伴格蕾絲,領著兩只剛孵出不久的小鴨子嬉戲。他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小鴨子屁顛屁顛地一路跟著他們到處走,趕都趕不回頭,儼然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父母。

這件事給洛倫茨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生長的地方有溪水、樹林,還有許多令他著迷的小動物。他的父母非常理解他對動物的摯愛,而他家的一個心靈手巧、十分擅長飼養(yǎng)小動物的保姆,也給他提供了許多便利和幫助。

9歲那年,洛倫茨用長襪和電線制成的漁網(wǎng)為自己養(yǎng)的魚撈到第一批水蚤,由此也發(fā)現(xiàn)了淡水池塘這個奇妙的世界,并立刻沉醉其中。此后不久,他從一本動物學著作中看到一幅始祖鳥的照片,第一次知道了進化的觀念。

一個人,只要他窺見了自然界固有的美麗,就再也無法忘懷。高中臨近畢業(yè)的時候,洛倫茨已經(jīng)確信,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在于動物學和古生物學。然而,他的父親,先天性髖關節(jié)治療方法的發(fā)明者,一位著名的整形外科醫(yī)生,卻希望他學醫(yī)。

洛倫茨勉強地依從父親,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完成了其醫(yī)學應考課程。但因為心中仍有別的念想,他沒有進行醫(yī)學實踐,而是回到家鄉(xiāng),在維也納大學的解剖系擔任講師,并于1933年獲得了動物學博士學位。

他的父親后來寫道:“康拉德……更喜歡鳥類學而非醫(yī)學實踐。對于他的選擇,我并未過于熱心,而且當我提到,了解蒼鷺是否像它們被認為的那樣愚蠢并無很大的價值時,卻深深激怒了我的兒子。”

在洛倫茨的心中,始終存有童年時期所見識的那兩只小鴨子。1935年,已跟比他年長3歲的格蕾絲結為伴侶的他,以一種科學的方式描述了一只幼鵝在它孵出不久,如何固定地追隨它所遇到的第一個移動對象,而且總是在其后邊跟著。

印刻作用與時間之窗

根據(jù)對動物的觀察所見,洛倫茨漸漸地形成了一種理論框架。他研究了通過內在的遺傳因子控制本能的行為,認識到,他和格蕾絲當年被兩只小鴨子“印刻”了,那只幼鵝也是如此。但是,存在一扇狹窄的時間之窗――只有在此期間,這種印刻現(xiàn)象才會發(fā)生。

這就是說,印刻只在動物出生后某段時間內發(fā)生,剛孵出的雛鴨雛雞等禽類的印刻現(xiàn)象,只能在一天之內發(fā)生,超過 30 小時就不會產(chǎn)生印刻作用。同理,小狗出生后如在一個半月之內不與人接近,以后將難以跟人建立親密的關系。

而一旦發(fā)生印刻,它就會堅持下去,不能再學會跟隨另一個不同的養(yǎng)父母。洛倫茨驚嘆:“一個長達一生的行為,竟然是被年幼時的一次決定性經(jīng)歷所固定的。”正是他創(chuàng)造了行為關鍵期的概念――環(huán)境不可逆地作用于行為發(fā)展的時間窗口,即可能產(chǎn)生印刻的有效期間。印刻現(xiàn)象說明,即便是后天習得的行為也有其生物學的基礎。對洛倫茨來說,印刻作用的重要性在于,它本身是一種本能。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洛倫茨被征召到德國防衛(wèi)軍,但他很快就成了蘇聯(lián)軍隊的俘虜。不過,由于在醫(yī)學方面的造詣,他反被俄國人敬重,被安排到醫(yī)院工作。在此期間,他仍堅持自己的科學研究工作。當他最后被遣返時,俄國人允許他將手稿和一只被馴化了的八哥帶走。

實際上,在20 世紀 40 年代,洛倫茨等人創(chuàng)立了一門新的學科――動物習性學,明確界定和闡述了動物習性學的關鍵概念,提出了先天釋放機制和固定行為模式。其中,前者是動物穩(wěn)定行為方式的根源,系指動物具有某些先天性的潛在反應能力。平時它被“儲存”著,一旦遇到適當?shù)拇碳で榫常蜁詣俞尫懦鰜怼?/p>

洛倫茨認為,遺傳和環(huán)境條件這兩者的的相互作用,決定了動物接受刺激作出反應的行為方式。即種種毋庸置疑的行為,可以被看成是遺傳編程以及環(huán)境促成的結果。這些復雜的、能夠遺傳的行為程序對于動物的繁殖意義重大。他的研究成果,特別是一項開創(chuàng)性工作――將動物身上的適應概化到人類復雜的社會與心理模式,對遺傳學、進化心理學和社會生物學等的發(fā)展,帶來了重要啟示和重大影響。

1973年,因對動物在自然環(huán)境中之行為模式的研究,而在個體和社會行為的構成和激發(fā)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洛倫茨與卡爾?馮?費舍爾和尼古拉斯?廷伯根共同分享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他的親密朋友與合作伙伴廷伯根稱他為“動物行為學之父”。

感受動物朋友的無限美妙

時至20世紀40年代末的一個初夏,還是在多瑙河濕地,洛倫茨與他的朋友兼助手阿爾弗雷德?塞茨,身穿游泳褲,挎著攝像機,抬著獨木舟,帶著一支奇怪的隊伍在美景間緩慢地穿行。

打頭的是一條大紅狗,后面跟著的動物有10只半大不小的灰雁,13只吱吱叫的小野鴨,1只模樣奇特的“丑小鴨”(紅色秋沙鴨和埃及雁的雜交種)。

他們打算為灰雁拍攝一部紀錄影片。

到達一處風景如畫的水塘之后,作為攝影師的塞茨即開始緊張的工作,而作為“科學指導”的洛倫茨,此時的主要“任務”則是躺在水邊柔軟的草地上,閉目養(yǎng)神曬太陽。他能聽到水蛙懶洋洋地呱呱叫,黑頂林鶯正唱著歡快的歌兒,還能聽到稍遠處塞茨給攝像機上發(fā)條的聲音,以及塞茨抱怨游來游去的小野鴨總是闖入畫面(此刻他只想讓灰雁出現(xiàn)在鏡頭中)。

昏昏欲睡之時,洛倫茨突然迷迷糊糊地聽到塞茨在生氣地叫道:“啷啷啷,啷啷啷!哦,不,我想說,呱,咯咯咯咯,呱,咯咯咯咯!”洛倫茨一下子笑醒了:塞茨本來是想把小野鴨趕走,但卻錯誤地用灰雁的語言和它們對話。

就是在這一刻,創(chuàng)作一本書的念頭第一次出現(xiàn)在洛倫茨的大腦中。“因為沒有人能一起分享這個笑話,賽茨正忙著工作呢。我想:把這個笑話講給別人,其實還不如把它分享給每一個人。”

為什么不這樣做呢?洛倫茨尋思:比較生態(tài)學學者的工作,就是要比別人更透徹地了解動物。為什么不講講動物的私生活呢?畢竟科學家應當用大眾可以了解的方式,告訴大家他在做什么,每個科學家都應當將其視為己任。在1949年夏為《所羅門王的指環(huán)》德文版撰寫的序言中,洛倫茨寫道:“為了能夠確切地描寫動物的故事,一個人必須對所有的生命,都懷有一份發(fā)自內心的真感情。這點你們完全可以放心,我就是這樣的人。”

《所羅門王的指環(huán)》結合作者觀察、研究及個人體驗,以富有詩意的語言,描述了鸚鵡、斗魚、水、寒鴉、野兔和狼等許多動物不同的本性、行為和趣聞。其最初的德文版名為《與鳥獸蟲魚的親密對話》。書之開篇,洛倫茨引述了英國作家魯?shù)聛喌?吉卜林的一首小詩,表明其旨趣所在,詩云:“從來沒有哪個國王,能夠像所羅門這樣,他可以和蝴蝶說話,就像兩人閑聊家常。”此中所羅門王,即是《圣經(jīng)》中提到的大衛(wèi)之子、智慧之王,他“講論飛禽走獸,昆蟲水族”。《圣經(jīng)》原意是說所羅門講到了動物,但卻被誤解演繹成所羅門能夠與動物對話,而他的魔力關鍵,則在于他手上所戴的戒指。

第9篇:動物學概念范文

關鍵詞 生物學 奧林匹克競賽 IBO CHSBO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生物學是全球發(fā)展最迅速的學科之一,并且與當代人類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huán)境問題息息相關。因此,從中學階段就開始培養(yǎng)一批熱愛生物學、獻身生物學研究的人才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政治、經(jīng)濟的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以激發(fā)學生在生物學研究方面的濃厚興趣,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現(xiàn)實中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問題,培養(yǎng)未來生物學家為宗旨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便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這項活動可以大大激發(fā)中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熱情,大幅度地提高中學生物學教學質量和水平,為我國生物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補充后備力量。下面將從國內外生物奧林匹克競賽的發(fā)展以及競賽試題來分析其差異。

1 從IBO和CHSBO的起源和發(fā)展看生物學競賽差異

1.1 IBO的起源和發(fā)展

20世紀8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生物學教育和科技工作者就根據(jù)其他自然科學和數(shù)學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的成功經(jīng)驗首次提出舉辦IBO活動的倡議。1989年由比利時、原蘇聯(lián)等6個感興趣國家發(fā)起生物奧賽組織,并于1990年7月在捷克斯洛伐克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國際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International Biology Olympiad,IBO)。自此,IBO每年舉辦一屆,迄今為止,已有60多個國家或地區(qū)參賽,IBO已成為國際范圍內中學生展示生物學方面聰明才智的最高競技舞臺。

1.2 CHSBO的起源和發(fā)展

為了選拔優(yōu)秀隊員參加IBO,1992年由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植物學會組成的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委員會首次組織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China High School Biology Olympiad,簡寫 CHSBO),并于1993年首次參加了IBO。自1992年以來CHSBO已發(fā)展成為在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主管)、國家教育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領導和支持下,由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植物學會聯(lián)合主辦,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自愿參加的群眾性生物學科競賽活動。不同層次的比賽,無論是考試的范圍、重點、難度,還是命題的特點和要求均不相同。通過開展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系列活動,最直接的意義是我國選手在IBO競賽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對促進我國中學生物學課程的改革和教學水平的提高,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未來生物科學優(yōu)秀人才,提高中學教師素質,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西方國家對生物學和生物學奧賽的重視較早,很早就形成比較穩(wěn)定且相對獨立的生物學奧賽研究理論體系和選拔體系,并制定相關的生物學奧賽輔導教學計劃,而我國對于生物學的重視程度較西方國家晚。雖然自1993年我國選手參加IBO以來,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但是縱觀我國IBO的獲獎選手,大都集中在某些地區(qū)的部分學校,且大多實驗能力較差。這反映出我國各地區(qū)生物學教育和競賽發(fā)展的不均衡。

2 CHSBO和IBO試題的差異分析

CHSBO是選拔參加IBO選手的平臺,在我國多層次的生物學競賽試題中其試題的難易程度與IBO試題最為接近,都分為理論和實驗兩部分,各占總分的50%。CHSBO試題分別由中國動物學會和中國植物學會輪流負責組織命題,鑒于我國選手與國際選手在生物學實驗上具有明顯的差距,從第五屆開始,CHSBO分數(shù)相同的情況下以實驗分高者為先。這反映了我國對生物學實驗教學的重視,也反映了我國生物學教學與國際生物學教學接軌的趨勢。

2.1 理論試題的差異分析

2.1.1 題型和題量的差異

IBO理論部分一般分為A、B、C三部分,A部分為4或5選1的選擇題,共60~100題。B部分為著重于智力開發(fā)的多選題,共40~60題,錯選扣分。C部分為多樣化的其他題型包括連線題、是非題、填空題等,共5~10題。CHSBO理論考試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四選一的單項選擇題,共90~100題;第二部分為多選題共25~30題,考試時間為3 h。因此,從題型和題量來看,IBO題量更大,題型更加富于變化。

2.1.2 考試范圍及覆蓋面的差異

就考試大綱所規(guī)定的考試范圍而言,IBO和CHSBO在生物學的領域的題目和所占比率都是相同的。其中植物解剖和生理學15%、動物解剖和生理學15%、行為學5%、細胞學(包括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25%、遺傳和進化15%、生態(tài)學15%和系統(tǒng)生物學10%。但在實際考試中IBO與CHSBO考查的范圍和覆蓋面卻不盡相同。CHSBO重點考查參賽的中學生對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情況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要求學生在全面掌握高中生物教材的基礎上,掌握《普通生物學》中涉及的基礎知識,并對大學生物學9門主干課程(包括動物學、植物學、動物生理學、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生態(tài)學、微生物學等)有一定的了解。而IBO考查覆蓋面更為廣泛,要求全面掌握考綱中所涉及的各學科的基本知識,同時很多題目與現(xiàn)代生物科技和前沿生物學知識及人類所面臨的生物學問題聯(lián)系緊密,與時俱進性較強。

2.1.3 試題難易程度的差異

IBO和CHSBO理論部分的競賽綱要規(guī)定試題應當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科學技能以及對生物學知識的應用,盡量減少單純考識記的試題,最多不超過25%。通過分析歷屆IBO試題,發(fā)現(xiàn)它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生物學中最本質的科學問題,形成系統(tǒng)化的生物學學科知識體系,同時還要求學生在實際中能夠靈活的遷移應用生物學知識,處理復雜的實際問題。IBO試題著重考查學生分析、綜合、類比、推斷、運用的能力,促進學生形成生物學科學素養(yǎng)、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而CHSBO作為我國選撥優(yōu)秀中學生參加IBO的一種方式,其試題中識記類題且的比例較IBO多,難題比例較IBO少,考查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題目較少。

2.2 實驗試題的差異分析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生物學實驗對于生物學的發(fā)展,生物學概念的建立,生命活動基本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開展生物學實驗對于學生科學思維和方法以及各方面能力培養(yǎng)也具有重要作用。IBO對于學生的生物學實驗能力要求也較高,從IBO實驗考試的內容來看,包括植物解剖及生理學、動物解剖和系統(tǒng)及生理學、微生物學、生態(tài)學、遺傳學,近年來IBO賽題和實驗難度明顯加大,特別是增加了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等實驗的內容和難度,同時考查了很多新的實驗技能,注重實驗結果的統(tǒng)計分析。IBO實驗考查部分共4個實驗,每個實驗考試50~60 min,總計4 h。

根據(jù)IBO官方指南(2003年11月第12版),競賽對選手實驗能力的要求基本上分為以下幾個方面:① 科學處理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如設計實驗,做出假設和預期,進行試驗(觀察、測量、分類、變量控制等),結果和數(shù)據(jù)的記錄與表達(曲線、表格、圖表、示意圖、照片),結果解釋和得出結論。② 生物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如放大鏡、顯微鏡、實體鏡的使用、繪圖以及準確表達繪圖的能力。③ 生物學各分支學科的實驗方法,如細胞生物學、植物解剖和生理學、動物解剖和生理學、行為學、生態(tài)和環(huán)境科學、分類學、微生物學方法。④ 基礎物理學和化學的試驗方法。⑤ 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的能力。

CHSBO實驗部分要求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各種生物學問題的能力,掌握研究生物學科學的思維、技巧和技能,能夠熟練使用儀器,能對實驗過程、結果的數(shù)量、質量變化進行統(tǒng)計分析。目前CHSBO正在從開展原有的動、植物、生化實驗,擴展到開展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生態(tài)學和行為學實驗。CHSBO實驗試題包括3個實驗,每個實驗50~60 min,主要為動物學實驗、植物學實驗和生物化學實驗。

由于在我國很多學校有關生物奧賽的實驗設備比較落后,所以CHSBO中實驗部分較IBO考查范圍和深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國選手在IBO部分實驗的成績不容樂觀(表1、表2),與國際上生物實驗水平的差距成為了奧賽輔導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3 縮短我國與國際生物奧賽差距的舉措

為了縮短CHSBO與IBO間以及我國選手與國際選手生物學奧賽水平上的差距,筆者提出以下措施。

(1) 建立奧賽輔導教師培訓機制。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沒有生物學奧賽輔導教師的培訓機制,很多中學生物教師對生物學奧賽知識理解不透徹,建立相關的生物學奧賽輔導教師培訓機制,有助于中學生物教師擴展生物學知識,較好地制定生物學奧賽輔導計劃,提高奧賽輔導能力和教學能力。

(2) 處理好生物奧賽培訓與中學生物學教學之間的問題。生物奧賽教育不是常規(guī)的通才教育,而是一種高層次的基礎生物學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它是一種英才教育。因此,作為中學生物學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生物學奧賽教育與中學生物學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切不可對立起來。中學生物學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充分提高廣大學生的生物學知識和智能水平,在此基礎上開展生物奧賽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生物奧賽與基礎生物學教育才能相互促進。

(3) 擴大CHSBO試題覆蓋面,促進CHSBO題型的多樣化和與時俱進性。隨著IBO的不斷發(fā)展、完善,考查的知識越來越靈活,越來越綜合,越來越全面,也越來越前沿化,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類比、推理等高層次的科學思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有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qū)奧賽輔導的教材有限(主要是《普通生物學》、《生物學奧林匹克指津》),引進大學生物學教學資料(如《動物生理學》、《細胞生物學》等)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應訂閱展示生物科學前沿知識的刊物,以了解當前生物發(fā)展的動態(tài),以擴大CHSBO試題覆蓋面,注重CHSBO試題的前沿性,促進CHSBO題型的多樣化,逐步與IBO試題接軌。

(4) 加大部分地區(qū)的教育投資,充分利用校園周邊設備資源,保障奧賽實驗的順利開展。在我國大部分中學生物學實驗的硬件設備相當落后,直接影響到中學生物學實驗教學和生物學實驗競賽。對于中學生物學實驗硬件設施的匱乏這一難題,有關教育部門應該加上部分地區(qū)的生物學實驗設備教育投資,同時充分的利用周邊的設備資源,譬如學校可以和附近的花木場、工廠、生物技術公司、大學等聯(lián)系,建立奧賽實驗基地。保證生物學奧賽實驗的順利開展,以逐步縮小我國中學生生物學實驗能力與國際中學生實驗能力的差距。

參考文獻:

[1] 鮑紅宇.未來生物科學家的培養(yǎng)[J].生命世界,2013,287:26-27.

[2] 秦浩然.參加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活動 促進我國生物學教育的發(fā)展[J].生物學雜志,1995(3):46.

[3] 丁釘.國際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簡介[J].生物學教學,1996(5):40-41.

[4] 劉劍秋,陳寅山,鄭鴻霖.福建省參加全國及國際生物奧林匹克競賽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引進與咨詢,2000(2):4-5.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免费版网站 | a毛片在线还看免费网站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看 | 91久久福利国产成人精品 |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 | 国产高清美女一级a毛片久久w |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高清 | 日朝欧美亚洲精品 | 99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 久久精品网站免费观看调教 | 欧美一级高清毛片aaa | 亚洲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 日本xxxxxxx69xx| 经典三级在线视频 | 古代级a毛片可以免费看 |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盘 |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成本人 | 日韩激情无码免费毛片 | 欧美真人视频一级毛片 | 香港激情黄三级在线视频 | 欧美成人三级网站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 欧美成人怡红院在线观看 | 久草视频2 | 亚洲综合小视频 | 久久伊人网站 | 亚洲精品国产拍拍拍拍拍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日产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免费 | 男女福利社 | 国产女乱淫真高清免费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首页 | 五月久久亚洲七七综合中文网 | 久久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www.av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