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心理學新進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英文名稱: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1-3710
國內刊號:11-4766/R
郵發代號:2-938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3
期刊收錄: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一、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
讓每個學生走向成功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它以注意學生個性、重視學生的差異為重點,以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為目標,運用激勵的方法,達到樹立學生信心、激發他們學習積極性的目的。作為班主任,首先應具有這樣的觀點。班主任應掌握與學生溝通的技巧,從他們的優點入手,幫助他們了解自己、接納自己、改進自己,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成功點、閃光點,令其消除自卑,增強自信,不斷進步。
一天,我像往常一樣微笑著走進教室,突然,垃圾箱旁邊一小片很碎的橘子皮映入了我的眼簾:“是哪位同學今天中午吃完橘子把橘子皮扔到垃圾箱旁邊的?”沒想到這么一句不經意的話,大家都把目光一齊投向了高軍。“老師,我看到了,是高軍扔的,今天中午就他一個人吃了。”“我親眼看到高軍隨手扔到地上的。”“平常最不愛干凈了,肯定是他!”“不!不是我扔的!老師,真的不是我……”高軍辯道,說完低下了頭。
看到這樣一個場面,我完全可以通過幾個學生的證明把這個調皮搗蛋拉出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狠狠地批評他一頓,讓他以后別帶水果到教室,再警告全班同學不要像他一樣,使我們這個“市級文明集體”榮譽受損。但這樣能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嗎?他會服嗎?怎樣才能因勢利導,把這件壞成好事呢?我把目光投向全班,平靜地說:“誰扔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班集體是我們大家的,自覺維護班級的整潔大家都有義務和責任,哪一位同學愿意做環境小衛士把它撿起來丟進垃圾箱呢?”話音剛落,同學們就踴躍地舉起手說:“我來,我來……”看到這樣的場面,我很感動。我說:“這么多同學舉手,該讓誰來當這個環境小衛士呢?”這時,高軍跑到我身邊說:“楊老師,我來撿!”我微笑著表揚他,心中倍感欣慰。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之主導作用,益在于善于引導啟迪,使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為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聽。”作為班主任,更應使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學生的個性是千差萬別的,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賞識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包容每一個學生的錯誤與不足,讓學生在寬容中成長,在寬容中進步。
二、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健康的心理環境
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除受制于先天生理因素以外,主要決定于后天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只有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才能保障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班主任除了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還要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學生身心發展的肥沃土壤。活動是心理發展的基礎,人的心理品質是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的,人的心理活動是和人的行為密不可分的。班主任應重視通過活動來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讓豐富多彩的活動成為孩子心靈之花健康成長的肥沃土壤。
多樣的體育活動和開放的活動方式強烈地吸引著每一個孩子,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活動,主動接受挑戰,增強了體質,為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奠定了基礎。學生在競技性的體育活動中,還磨礪了自己的意志品質。我們就是在這樣一次次富有創意的集體活動中逐步營建了班級文化氛圍,促進了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的主題活動。如每年的“六一”兒童節,學校的“音樂擂臺賽”,教師節舉辦的“我為老師獻份禮”等活動。在活動中,學生獨立自主,勇于挑戰,積極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爭當“擂主和小明星”。這樣,打破了孩子們原有的交往范圍,在活動中通過合作與競爭,培養了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了學生個性心理的健康發展。每逢此時,孩子們個個摩拳擦掌,樂不可支,學習上、生活上的煩惱早已跑到九霄云外,心理壓力很好地得到了釋放,良好的心理氛圍悄然形成。
三、勤于鼓勵,親近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世界――一個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最主要的是,要在每個孩子身上發現他最強的一面,找出他作為個人發展根源的機靈點,做到使孩子在他最能充分顯示和發揮天賦素質事情上達到他的年齡所能達到的卓越成績。”鼓勵是鑲嵌在每個孩子心靈上的一個用之不竭的核反應堆,是一種精神催化劑,是成長的原動力。
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一本千奇百怪、色彩斑斕的書,里面蘊藏著多少精彩的章節,多少深刻的寓意,老師唯有用心靈才能讀懂它。當我們用寬容的心去對待孩子們的每一次過失,用期待的心態去等待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用喜悅的心情去贊許孩子們的每一份成功時,我們就贏得了孩子們的心,就獲得了教育的主動權。
四、塑造自我,樹立形象,讓孩子們的心里充滿陽光
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力是影響學生諸多因素中最重要、最積極、最活躍的一個因素,對其他因素也起著支配作用。所以,班主任尤其要注意自己良好的個人形象,努力為學生樹立可望而不可即的學習榜樣。這是培養和提高全體學生心理素質、營造良好的班級心理氛圍的必要前提。所謂人無完人,班主任同樣如此,每個班主任都有自己的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短處。作為班主任,首先應悅納自我,其中包括接受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包括接受自己的缺點和短處;其次,我們還應努力加強自我心理修養,學會控制自我,善于調節自我,不斷完善自我。只有這樣,才能始終保持健康的心境,維持心理平衡,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從而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給學生燦爛的陽光,積極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一、充分認識到進行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努力培養同現代化相適應的四有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根據中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中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中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我通過參加由區教育局主辦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的學習后,充分認識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項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我不斷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平時積極參加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研活動;校內的每一節研究課,我都認真去聽;經常查閱資料研究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還經常到校外去聽課,聽講座,不斷取長補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先后去實驗中學,城北中學等兄弟學校聽心理健康輔導課公開課,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與經驗。
二、結合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因素的實際情況,面向全體學生,認真上好心理健康輔導課
現在的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處處養尊處優,生活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和受挫能力尚差。又因生源復雜,許多家庭的生活背景及教育觀念均不同,故學生的心里情況也具有多樣性。因此,在初中一二年級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就顯得至關重要。為此,我根據,《心理健康活動手冊》的內容,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關于學習習慣以及學校常規等一系列輔導活動。如《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讓初一年級新生早日適應新環境,做一個懂得熱愛學校,尊敬老師,講文明,講禮貌的中學生;如《鈴聲響,快靜齊》,讓學生懂得鈴聲就是命令,聽到鈴聲,知道該上課了,必須及時做好課前準備;《做個有心人》,在學校里,愛護公物,講究公共衛生,是每個中學生都應有的好習慣,培養學生愛集體的好品質;《愛護集體的一草一木》,使學生從小懂得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又如上《當同學遇到困難的時候》一課,重點培養中學生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的良好心理素質。
由于進行教學時,我特別注意以學生的實際為依據,認真鉆研教材,盡量以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作為激發點,是每次實驗課都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列如,我上的《愛心樂園一當同學遇到困難的時候》一課時,親自制作了教學軟件,創設了教學情境,是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達到了培養學生有愛心,樂于助人的健康心理,應此這節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效果良好,獲得聽課領導和教師的一致好評。
三、及時關注個別學生的心理,給與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
關鍵詞:人格魅力 心理效應 師生溝通 心理素質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的今天,將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教育教學工作之中,努力做到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素質教育的歸宿,已經成為當代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價值取向之一。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應該注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
一、挖掘情感功效。架起師生溝通的橋梁
1.找亮點。作為班主任都有通過努力使自己的班級各方面更為出色進而脫穎而出的愿望。然而做到這一點并非易事,接班之初總會覺得學生這也不好,那也不行。因此班主任此時首先要擺平心態,轉換思路,善于尋找自己和學生的亮點創建班級特色,一方面挖掘自己的亮點發揮優勢來構建班隊特色,另一方面要善于發現學生的亮點,表揚先進,培養典型,對學生要抓住閃光點,不斷鼓勵,因為學生的可塑性大,“你說他行,他就行”。
2.多活動。不少人認為只有對學生從嚴管理才能樹立自己的威信,建立良好的班集體,其實明確要求嚴格規定的“清規戒律”是顯性管理,比如不準在教室及通道追跑,上課不準交頭接耳等容易使學生產生“被控感”,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形成抵觸情緒,當然也不是說不要嚴格要求,是否可以改換一種方式,應提倡創設情境的“春風化雨”式的隱性管理。
二、發揮教師人格魅力,喚起學生心理效應
在素質教育中,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學習、健康成長、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形成以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很大,直接影響著素質教育的質量。因此,教師要做到如下幾點。
1.平等對話,給學生親切感。
2.民主抉擇,給學生改過的空間。
3.暗示鼓勵,讓學生走出心靈的陰影。
三、用愛心溫暖學生的心靈,改善學生的心理環境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理事陳會昌說:“小時候的智商和自我控制力哪一個對將來生活幸福程度的預測力更大呢?不是智商,而是自我控制能力。”自控力是個人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對個人的成長乃至成功至關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或缺少自我控制能力,就有可能在有意或無意之中侵犯他人的權利,同時自己的權利也會受到威脅;缺少自控制力,也會常常與別人發生沖突,違規則,失去耐心,因而也會失去獲得成功的自我保障因素。因此,讓孩子從小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非常重要。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一群四五歲的孩子集中在一間屋子里,并告訴這些孩子,有一些很好吃的糖果,如果現在要吃,每人可以得到一顆糖果;如果等他辦完事情回來,可以得到10顆糖果。結果,等心理學家關上門后,孩子們的表現各不相同。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拿了一顆糖就吃,有的孩子能抵御誘惑,一直等著心理學家回來,得到10顆糖。心理學家通過多年的跟蹤研究發現,那些能夠克制自己欲望的孩子更穩重可靠,更能快速地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也更加融洽。而那些克制力差的孩子則顯得固執、孤僻,易受挫折,遇到壓力易退縮。這個實驗說明了自我控制能力對于一個人的影響。
小學階段怎樣培養自控力
小學階段是學生自制力培養的最佳期。他們人生目標正在逐步完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正慢慢形成。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每一個小學生都有強烈的上進心和進取欲望,問題在于,一些學生自控力差經不住誘惑掉隊了,有的是不能抵御不良誘惑而誤入歧途。為了培養學生自控力教師與家長從以下方面著手:①確立人生目標。教師幫助學生明確并完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根據社會需要家長期望學生個性,用古今中外名人事例激勵學生。人生朝那個方向走,決心使自己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明確了,學生才能夠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服從和服務于自己的人生目標,而排斥同目標相對立的各種誘惑;反之,如果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到底是什么,在誘惑面前,就不會有堅強的自控力。②要從小事做起。高爾基說:“哪怕是對于自己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更加堅強。”不要以為培養自控力一定要有特殊的條件和不平常的機遇。相反,人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千百萬小事中培養和鍛煉起來的。如按時起床,堅持鍛煉身體;不拿別人一針一線;今天的事,今日完成等習慣:如先完成作業后再看電視,限制觀看時間和節目等。③堅持執行決定。要始終不渝地堅持完成已經采取的決定,但是,為保證決定的正確性,在作決定時要慎重考慮,三思而后行。一旦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作出決定,就要堅定不移地付諸實踐,不能輕易改變和放棄。④經常自我激勵。可以用名言、警句、偉人事跡激勵、約束自己,以使自己在遇到不良刺激時,保持良好的心境。如林則徐用“制怒”條幅自控,蘇軾以“忍小忿而就大謀”的詞句自勉。每間隔一段時間就反思自己曾做過的抵御誘惑、自我控制所取得成效,體驗這種成就的愉悅。
中學期怎樣培養自控力
青春期的學生易受成人社會的忽視或壓制,情感動蕩、不穩定,缺少一種情感、意志上的自我調控能力,這些表明對中學生進行自我控制力培養是必要的。
學生自控力的免疫性有高有低,雖然已注射過預防針,但是因自身的抵抗力弱,社會、生活環境不同,病毒的種類的不同,以至于到了中學有些學生自控力弱、人生目標不明確而患上了傳染病:如上網玩游戲上癮、學生有早戀現象、打群架、破壞公物,還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極不端正,無上進心、自暴自棄。
培養自控力的實際應用
如:通過調查了解發現,學校有部分學生深夜跳墻上網吧。
分析:1.學生自身免疫力弱自控能力差。2.學校和社會氛圍。3.病毒像糖衣炮彈對學生吸引力大。
方案:全體學生參加預防免疫。定期召開學生上網玩游戲危害性的研討會;觀看迷戀上網玩游戲的自毀前程的視頻;閱讀有關迷戀上網對中學生危害性的知識。
深入學生內心世界查找病因:如自控力弱、學習興趣低、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等。然后對癥下藥:鼓勵學生自主提出改進措施,并且學生自己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使其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同時教師、家長、同學對有網癮的學生進行關心指導,監督提醒。
1咯血患者的心理特點
大量研究表明肺結核咯血患者普遍存在明顯的心理問題,且心理變化錯綜復雜,這種不良的心理刺激促使或誘發咯血加重及反復咯血約占咯血總病例的50%[3~5]。相關研究表明[6~10]患者主要表現為:①緊張和恐懼:見于初次咯血或大咯血,患者沒有心理準備,不知所措;②悲觀和絕望:見于病情反復及大咯血的患者,由于反復咯血,療程延長,經濟負擔加重,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大咯血發病突然,來勢兇猛,患者常有一種瀕危感;③抑郁和焦慮:多見于病史較長患者,表現為唉聲嘆氣;④否認:對事實不肯承認;⑤僥幸心理:見于反復少量咯血或痰中帶血以及無人關心患者,表現為對病情不夠重視,依從性差;⑥敏感多疑、孤獨、自卑:多見于復治患者,由于擔心疾病預后,擔心會傳染給家屬,害怕影響工作和前途,怕受到歧視,表現為沉默寡言。
2護理干預措施
2.1心理干預研究表明有效的心理干預不僅使患者的恐懼、焦慮程度減輕,還能使患者主動配合治療,減少咯血的誘發因素及窒息的發生[11~13]。指導患者進行自我心理調節、自我放松和自我催眠法,以達到緩解心理壓力的目的;應用支持療法,咯血時守護在旁,幫助患者擦血、擦汗,同時用肢體語言如握住患者的手給予安慰,說明咯血量的多少與病情的嚴重程度無直接關系,介紹治療成功的實例,給患者以鼓勵,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應用認知療法,幫助患者使用正確的認知觀點處理應急事件,減少不良的心理應激和情緒反應。通過心理干預,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有助于患者保持情緒穩定,以積極心態接受治療護理。
2.2情感支持
2.2.1 社會支持社會支持是指朋友、鄰居、同事等社會人以及家庭、單位所產生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聯系程度[14],與疾病密切相關[15,16]。資青蘭[17]等研究表明社會支持是患者應對疾病和治療過程中最有潛力的資源之一,無論哪種形式的社會支持,均具有緩解壓力和維持患者良好的情緒體驗,從而有益于健康。李小芬[18]、陳明朝等[19] 研究肺結核咯血患者的心理特點、心理健康及社會支持狀況的結果顯示:患者主觀支持、客觀支持、社會支持總分均明顯低于健康人,說明患者得到的社會支持缺乏,原因可能為身患傳染病減少與他人及社會接觸,文化程度低不了解疾病相關信息,經濟條件差、社會保障程度低及社會的歧視、缺少社會的關心等有關。要減輕患者焦慮和恐懼等負性情緒,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應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和支持,改善他們的衛生條件和居住環境,并讓國家的幫扶政策落實其人,同時要加大結核病的宣講力度,使得公眾對結核病有一定的了解,讓他們在比較寬松的環境中安心接受治療和護理,有利于患者緩解因疾病帶來的負性情緒,從而改善疾病狀態和生活質量。
2.2.2 家庭成員患者的康復離不開有效的家庭支持,而家屬是患者重要的社會支持來源。家庭成員給予患者情感的支持和經濟的幫助,使患者時刻感知家庭的溫暖,有助于患者減輕因疾病帶來的壓力,提高治療依從性[20]。缺乏家庭支持的個體,在應對各種應激反應時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從而影響其自身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因此,護士應及時與家屬溝通,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鼓勵來院探視,給予患者精神上、生活上更多的關愛和幫助,消除患者孤獨、焦慮心理,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3 醫務人員醫務人員的支持是患者的第一需要,我們的神情、語態和操作的每一細微變化都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注意自身素質的培養,不斷豐富和更新自己的專業的知識,加強心理學及邊緣學科知識的學習,用樂觀激勵性的語言、良好的溝通技巧、嚴謹的工作作風、熟練的技術及自身積極而穩定的情緒影響和誘導患者,讓患者從護理人員的語言和行為中感到關懷、尊重和溫暖,使其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時護理人員要提高對結核病的認識,從語言和行為中做到尊重和不歧視患者,從而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達到促進疾病康復的目的。
2.4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為患者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住院環境,在護理肺結核咯血患者時用和藹可親的態度、關懷的問候和親切的語言與患者溝通,傾聽和了解患者的需求,與之建立平等、信任的朋友般的關系;同時護理人員要理解和同情患者,一切為患者著想,視患者如親人,由此減少其身心壓力,對穩定患者情緒及增強其治療信心有積極的作用。
2.5健康教育結核病是目前影響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病死率最高的傳染病[21],它的控制工作要靠全社會的參與。健康教育是一門研究傳播健康保健知識和技術,影響個體和群體行為,消除致病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科學[22]。因此,健康教育應貫穿于病程的始終,通過召開工休座談會、病區的健康教育專欄,針對不同患者,采取口授式講解、發放專科教育手冊等方式向他們講解肺結核合并咯血的相關知識,如咯血誘因和先兆表現、飲食、休息、活動、用藥、消毒隔離等。通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克服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增強患者的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對肺結核咯血患者的治療和結核病控制等方面極其重要。
3結論
近年來結核病在全球呈明顯上升趨勢,成為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而心理因素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有重要影響[23]。肺結核咯血患者心理變化錯綜復雜,隨著咯血量的不同,咯血次數的不等,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患者往往發生不同心理變化。因此,工作中我們要準確掌握患者心理特點,根據患者的文化水平、年齡、職業、病情及經濟條件,有針對性的采取社會、家庭和醫務人員的共同支持、鼓勵、安慰、同情、幫助等方式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和應激程度,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質量,對患者的治療甚至對家庭的和睦、社會的穩定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Lu Hua,Wang Yongren,Ji Ou,et a1.Supraclavicular lymphnode tuberculosis presenting with immune thrombocytopenicpurpura[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7,120(19):1730.
[2]Jan sen Kohl,John Lawl,Jagadesan Raghuram.MassiveHemoptysis,Not Your usual Tuberculosis[J].American Journal ofRespiratory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2,185(4):455.
[3]唐小云.影響肺結核再咯血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安徽醫學,2012,33(8)1088-1089.
[4]石潔.52例肺結核咯血患者的觀察及護理[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9):1366
[5]任惠娟. 肺結核合并咯血112例臨床觀察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1):57-58.
[6]楊仲敏.肺結核咯血患者的心理護理[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8):1074.
[7]李素娟,鄭改.肺結核咯血患者的心理護理[J].臨床肺科雜志,2008,13(10):1375.
[8]唐琴.門診肺結核咯血患者的心理護理[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10):990.
[9]彭遠珍,劉英.肺結核咯血患者的心理狀態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7):176-178.
[10]王麗梅,張艷平,馬影等.肺結核咯血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178-179.
[11]郭壽玲.個性化心理干預對大咯血患者院前急救的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6):295-296.
[12]李勝南. 心理護理在肺結核咯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 中國衛生產業,2013,19:71-72.
[13]楊莉,陳燕.心理干預對肺結核咯血病人療效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1,9(3):685-686.
[14]姜乾金.醫學心理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90.
[15]Azpiroz A, De Miguel Z , Fano E, et al .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coping strategies for social stress, tumor development and neuroendocrine and immune activity in male mice [J]. Brain Behav lmmun, 2008, 22(5):690-698.
[16]Karaiskos D, Mavragani CP , Makaroni S , et al .Stress , coping strategies and social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prior to disease onset; 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J]. Ann Rheum Dis , 2009 ,68(1):40-46.
[17]資青蘭,何志青,胡貴方等.肺結核患者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7):457-459.
[18]李小芬.肺結核并咯血患者的心理特點及社會支持狀況的調查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4):621-622.
[19]陳明朝,楊松華,李莉,等.肺結核患者心理健康及社會支持狀況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9,6(5):124-126.
[20]施小青,曹偉新,吳蓓雯等. 心力衰竭患者家庭關懷度與自我護理狀況的相關性研究[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1):1249-1251.
[21]趙愛青,吳沛霞.我國肺結核患者污名感受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護理雜志,2011,28(2B):10-13.
一、心血管急癥的急救護理最新研究進展
急診護士需要及時提供患者完整的心電圖,具備通過動態心電圖以及患者的臨床癥狀來判斷患者的心血管急癥。對患者進行三個導聯ST段動態心電監測,有效顯示患者在測期區內心搏總數、每小時心率、平均心率最快心率以及最慢心率[6]。可以將患者觀察期內的所有心搏情況進行科學分類,掌握患者的心律失常以及ST段變化段情況,整個操作過程迅速,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可信度高[7]。對心血管急癥患者進行連續動態監測,有效補充心電圖記錄時間的短暫等不足因素;對于冠心病患者,當出現臨床無任何癥狀時,特別是當患者出現不典型性胸前區疼痛的時候,最初心電圖無法得到有效的診斷信息,心肌酶譜得到的信息也正常,這就需要進行三個導聯ST段動態心電監測;此外可以有效對猝死傾向的患者進行檢出,對于心室撲動和顫動、短陣室速、RonT室性早搏以及心跳停搏等癥狀都可以機械能有效檢測并迅速進行捕捉,進而有效幫助猝死的預防,指導開展及時、科學的救治工作[8]。對于急性腸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心電監測可以有效幫助判斷急性腸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出現猝死的危險性。監護儀則可以有效評價在心臟急癥搶救過程中藥物以及其他治療措施的效果,幫助指導藥物用藥的劑量[9]。
二、心血管急癥搶救中靜脈給藥管理最新研究進展
科學、合理掌握給患者進行靜脈輸液的部位以及時間可以有效幫助心血管急癥患者,對心血管急癥患者進行靜脈給藥的合適時間是2分鐘開放通道,有效保證急需藥物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患者患處,急救時一般需要開放兩個通道,需要依據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及時調整靜脈給藥的用量[10]。吸氧、生命體征測量以及心電監測都工作需要與通道開放同時進行。給患者穿刺時則需選取合適的穿刺部位,考量患者的病癥特點。進行靜脈滴注患者所需的藥物是比較精細的工作,需要順向注射,保證滴注方向與患者血量方向一致,進而保證藥物盡快達到患者患處,待患者病癥有所緩解以后即可停止用藥[11]。急性腸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的疼痛與患者所有的存活但是瀕危的心肌持續缺血等癥狀有關,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力的止痛,患者則會出現一系列循環系統的反應,患者會出現心律失常以及血壓增高等癥狀,患者會出現更大面積的梗死,嗎啡是該類患者有效的止痛藥物,給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時,需要考慮注射藥物的特點,保證患者的安全,注射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項[12]:1.在給患者進行靜脈注射時,需要注意滴注時間,注射時間一般不能少于一分鐘,避免患者出現過敏反應后沒有時間及時制止藥物注射。2.需要使用等滲溶液來對藥物進行稀釋,稀釋后不但可以有效控制藥物的使用劑量,并且可以保證注射藥物的滲透壓,防止患者出現濃度依賴性靜脈炎。3.對藥物進行配伍時,需要避免配伍禁忌,用藥介紹以后對患者注射部位進行有效沖洗。硝普鈉是高血壓性的肺水腫患者的首選藥物,其可以有效通過靜脈擴張,有效降低患者的前、后負荷,對患者的心臟不會產生直接的副作用,急性腸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則需要使用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可以有效幫助患者動脈血管擴張,對患者的小動脈和小靜脈都具有很好的擴張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代謝功能,亦可以幫助患者擁有較好的血流動力學環境。在對患者使用硝普鈉以及硝酸甘油這兩類藥物的時候需要嚴格控制輸液泵滴數,當患者疼痛癥狀得到有效緩解;非高血壓患者的平均動脈壓下降了接近十個百分點;高血壓患者平均動脈壓下降三十個百分點;患者的肺動脈壓舒張末壓下降超過十個百分點;每分鐘患者的心率增加10次等即為使用終點[14]。使用這2中藥物時可以依據醫囑適當使用升壓藥物,從而保證患者的血壓正常。硝普鈉是一種見光會變質的藥物,保存時需要避光,避免出現失效,而硝酸甘油則需要特別注意其生產日期以及其有效期,避免給患者服用過期藥物。整個搶救過程,需要保證搶救措施到位,藥物配備充足,能夠在短時間內處理好心血管急癥患者復雜的病情,有效處理各種化驗、影像學檢查以及心電監測等工作,對患者的病癥進行及時判斷,給予科學的藥物使用劑量,配備心血管搶救所需的各種藥品,及時穩定患者的病情[14]。
三、心血管急癥患者自我保健的最新研究進展
醫學在不斷進步,人類在不斷認識新的疾病,掌握多種治療方法,醫學模式也出現了相應的變革,醫學模式已經從傳統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過度,醫未病已經成為多數人的共識,從而可以保證人類的健康以及高質量的生活水平,保證人類處于良好的生活狀態下,防治策略也已近從原本的個體防治逐漸向社會群體防治方向發展,慢慢從傳統的藥物防治過度到配臺心理治療的階段,心血管急癥患者的整個治療工作也已經被心理學、社會醫學以及自我保健等理念所滲透[15]。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體力活動的減少,心血管發病率也與經濟發展成正相關性,吸煙、缺乏運動、高血壓以及攝入過多熱量等都是導致患者出現心臟病的因素,雖然這些病癥發生于患者的成年期,但是其往往在患者的幼兒期已經出現基本原因以及疾病先兆。因而每個人都需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家長也需要給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使每一個人從小就遠離心臟病誘發的各種因素。
四、總結
在如今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需要面對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研究顯示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的費用遠遠低于其治療所要付出的代價。因此,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們需要注意自身的飲食,合理攝入高熱量的食物,進行適當的運動,減少香煙的吸入。而對于被送進急診科的心血管急癥患者,其常常具有多種心臟危象,而這些多種心臟危象往往互為因果,不進行及時處理會加重患者的病情,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及時處理,掌握各項技能和方法,判斷病癥及時處理。
參考文獻:
[1].梁淑銀,劉桂娟. 心源性胸痛疾病患者院前急救自我管理的研究進展[J]. 中國醫藥指南,2014,35:63-64.
[2]. Cheskes S, Common M R, Byers P A, et al. Compressions during defibrillator charging shortens shock pause duration and improves chest compression fraction during shockable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J]. Resuscitation, 2014, 85(8): 1007-1011.
[3].譚巧. 142例心血管急癥院前護理回顧[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24:123.
[4].Stiell I G, Brown S P, Nichol G, et al. What Is the Optimal Chest Compression Depth During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Resuscitation of Adult Patients?[J]. Circulation, 2014: CIRCULATIONAHA. 114.008671.
[5].董玉華. 院前急救護理安全隱患及對策的綜述[J]. 中國醫藥指南,2013,22:453-455.
[6].胡蘇珍,夏海鷗,王國文,郭玲玲. 寧波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學分析及對院前急救管理的啟示[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18:79-81.
[7].Frascone R J, Wayne M A, Swor R A, et al. Treatment of non-traumatic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with active compression decompress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plus an impedance threshold device[J]. Resuscitation, 2013, 84(9): 1214-1222.
[8].李銀燕,佘東,楊秀華.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護理的進展[J]. 現代醫藥衛生,2013,21:3257-3258.
[9].俸秀蘭.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護理進展[J]. 華夏醫學,2014,01:192-194.Mackay M H, Ratner P A, Nguyen M, et al. Inconsistent measure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pre-hospital delay in researc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 2014: 1474515114524866.
[10].耿芙蓉,沈玉君. 院前急救中的護理安全管理研究進展[J]. 中國醫藥指南,2013,05:436-437.
[11].Freund Y, Duchateau F X, Devaud M L,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ifficult intubation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ine[J]. Europe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12, 19(5): 304-308.
[12].敬杰,李曉飛. 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急救中的應用[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01:209-210.
[13]. Tzimenatos L, Kim E, Kuppermann N. The Pediatric Emergency Care Applied Research Network: a history of multicenter collabor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Emergency Medicine, 2014, 1(2): 78-86.
一、創新戰略管理,把握農村金融在“三農”服務中的內涵和時代特征
雖有“細節決定成敗”的俗語,但也不能以此否認創新戰略管理的重要性,因為戰略研究的是“怎樣做正確的事”,而細節則研究“如何把事情做正確”,后者是服從和服務于前者的,即使決定成敗的“細節”,也不可缺少戰略決策正確這個前提條件。現代意義上的農村金融戰略管理是戰略與管理科學相結合的產物,是對有關農村金融和服務“三農”的協調與控制,是為制定和實施農村金融建設與發展戰略而進行的一系列戰略決策與規劃的活動。從農村金融發展的角度看,著眼農村金融建設的長遠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管理實踐,戰略管理具有超前性、目標性、整體性的特征。
二、農村合作金融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
建設信息化農村金融,推進農村特色的金融變革,既要靠系統技術、人力資源,更要靠與之相適應的高效的戰略管理。農村合作金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在農村金融隊伍建設中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戰略管理能力。
提高戰略管理能力是統籌農村金融信息化復合式發展的需要。目前,我行采用的是信雅達公司開發的OCR系統對全行的會計憑證實施集中掃描,人工補錄,重點監督工作,并對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差錯,以差錯整改通知單的形式通過OCR系統下發給相關支行,督促其在規定期限內落實整改,這對我行管理實踐尤其是戰略管理實踐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在我行建設和管理實踐中并沒有完全得到解決,與體系建設目標相背離的的現象依然存在。這就迫切需要完善有利于集中統一領導的工作協調機制和加強對規劃計劃的宏觀監督、有效調控;迫切要求農村金融管理由經驗向科學、由粗放向集約、由局部向整體發展。只有在高效戰略管理控制下,進一步優化結構,理順關系,加強體系建設,提高整體效能,才能促進農村合作金融信息化建設協調、有序發展。
三、創新戰略管理,促進農村金融科學發展
當你收到一疊業務差錯單,發現好多差錯都在重復著同一個問題時;當你查閱憑證,察覺太多的憑證沒有錄入時,太多的時間沒被珍惜時;當你接到電話,才想起領導交待的事還沒有落實到位而苦惱時。你會想要是對工作多一份熱情,對自己多一份責任,那么我們的農村金融就會不斷發展創新。
操作與管理是相互獨立、相互關聯的統一體,操作是基礎,管理是手段,是為更好地完成企業經營目標而服務的,農村金融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的某些現象已清晰地折射出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只有創新戰略管理,才能促進農村金融科學發展。
創新戰略管理,促進農村金融科學發展,首先應采用積極科學的方法,讓每個員工對自己的工作確立正確的定位和認知,充分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激情,促進員工自愿、自發、自動、自覺地開展工作。在平等互敬、坦誠相待的基礎上,加強領導與基層之間的溝通,讓員工能零距離地與領導探討工作問題、發表工作建議、獻計獻策、透露思路想法、把下屬員工當作培養對象,鼓勵員工參與管理和決策;把下屬員工當作親友,傾聽員工的愿望和意見,盡力解除員工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把員工當作知已,傾訴交談工作境況,提出對員工的工作期望與要求。充分體現了員工的主人翁地位,激勵企業所有員工同心協力為企業的經營目標而努力。另一方面,作為下屬員工,工作能力贏得了領導的肯定認可,自身的存在受到了領導的重視,會更加相信、更加尊重領導,提高了領導在企業里的威望,每位員工將會以感恩的心投入工作,回報企業、回報社會。
創新戰略管理,促進農村金融科學發展,還應打破舊觀念,結合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吸收人才、培養人才和重用人才,為滿足我行在市場競爭中對人才的需求,建立規范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達到科學發展的目的,通過組織各項培訓活動和學習逐步調整和改善員工隊伍結構,加強對年青員工的培養力度,加快人才隊伍培養的步伐,以滿足激烈的市場競爭對人才的需求。都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難求”通過參與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讓我明白,這只是人才機制的一個外在因素,隨著科學發展觀的進一步深入開展,人才機制的內在因素更為重要,若是沒有千里馬,伯樂再多也枉然。判斷一個人是不是人才,或是什么層次的人才,取決于他的內在素質和發展潛力。若是覺得“懷才不遇”唯一科學的方法是不斷提高自身的內在素質以適應業務發展的需求。
英語教學 心理健康 師生關系 和諧課堂
【中圖分類號】G4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005(2013)02-0331-01
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心理健康教育指在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質,而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德、智、體等教育有效開展的媒介和基礎。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增進學生身體或心理上的健康。從發展性的輔導目標考慮,課堂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主陣地、主渠道。在新課程學科教學過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科教學結合起來,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課堂教學之中,以便促進學生學習進步和心理健康全面的發展。因此,如何構建和諧的課堂結構,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就成為當前教師要解決的問題。
1營造健康的心理環境,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
心理氛圍的創設是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起點,是激活或喚醒學生心理活動的“起搏器”,誘發學生積極行動的外在因素;創設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育人氛圍,能讓學生在健康的環境中得到發展,逐步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全;同時和諧、活躍的教學氛圍是發揮學習潛力,培養學生敏捷思維、主動學習、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的重要條件之一。
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開小差是不可避免的。有一次我發現有一位學生上課在玩弄他的小熊卷筆刀,而我正好上到“It’s a secret.”這句話,于是我問:“Liming,what are you doing?”他聽到老師在叫他,而其他同學也望著他時,就羞愧地低下了頭,我于是順其自然地說出了一句:“It’s a secret.”他會意識到我是在用一種有趣的方式提醒他注意聽講。全班學生也會感到老師的教學既有趣味又有幽默感,同時,又親切地感覺到老師對學生不是敵視的而是友好的,師生之間的距離也會越來越近,學習的氣氛也會越來越好。
2傾注真誠的師愛,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學習是個性、潛能和價值自我表現和實現的過程。教學的實質和根本任務在于創建一個讓學生感到安全、輕松、沒有 心理壓力的情境,讓學生敢于自覺發表見解、自由想象和創造。教學就是為學生的自我實現創造一個安全的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學生能對英語學習有安全感,敢于真實地表現自己,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可見,構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 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挖掘學生學英語的潛力,拓寬學生的發展空間。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心態,尊重每位學生,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獨立個性和情感的人。教師要與學生 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就要尊重孩子的發言,聆聽他們的見解,給予他們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權力,使他們積極 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教師要把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平時應該少用命令式的口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設法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同學們積極主動投入學習活動中。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口頭活動量大,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多,而學生怕出錯,羞于開口,惰于交往等心理障礙極為常見。而在一個寬容、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生會減少心理障礙,敢于大膽練習,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與學生的交往中,老師要努力創建一個磁場,讓學生感到老師的可親、可敬。從而使他們“親其師而信道”,把學英語當作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3優化學生心理狀態,培養良好的學習意志
自信心是學好任何學科的前提。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希望自己學好英語,可是學習中遇到的挫折往往極大地挫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為此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客觀的判斷,分析他們的薄弱環節和有利條件,在教學中揚長避短,使學生獲得盡可能多的成功體驗。其次,有計劃地進行個別指導,對多數學生予以切實的關愛,幫助他們弄清成績差的原因,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特別是對他們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他們遇到困難時,給予必要的提示,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這樣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成功的機會和喜悅,使他們相信自己能逐步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逐步引導他們學會交往。
? ??當今獨生子女獨立性差,依賴性強,課堂上缺乏探究精神及與別人互動交往、溝通、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逐步學會傾聽;學會溝通;學會體驗。這是由低級到高級不斷發展的一種境界。同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會運用整體思維的方法從多方面、多角度、多次面、多層次認識和分析問題,在合作交往的活動中,鍛煉學生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