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童保健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甲氨蝶呤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血藥濃度
[Abstract] Objective:To determine blood concentration of methotrexate in human plasma by HPLC and analyze result of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of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treated with highdosemethotrexate(HDMTX). Methods: 21 ALL hospitalized from 2005 to 2007 were given the curative scheme of eightyfive cycles of HDMTX (5 g/m2). To rescue with calicium folinate 42 h after the treated with HDMTX. Blood concentration of MTX was monitorr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44 h, 72 h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in each cycle. Results: Blood concentration of MTX in 44 h, 72 h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were (0.82±0.95)μmol/L, (0.091±0.062)μmol/L,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MTX has a large inpidual variation in disposition, the dosage of calicium folinate increase or decrease according as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and clinic observation.
[Key words] Highdosemethotrexat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Blood concentration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是一種治療指數低、毒性大的抗腫瘤藥物,大劑量甲氨蝶呤(HDMTX)加甲酰四氫葉酸鈣解救方案作為預防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髓外浸潤和全身強化治療重要手段已被廣泛應用,其有效性已得到充分肯定。由于MTX劑量血藥濃度關系的個體差異大,因此,有必要監測MTX用藥后的血藥濃度,指導臨床調整甲酰四氫葉酸鈣用量,在使毒副作用減輕的同時增加療效。作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甲氨蝶呤血藥濃度進行監測,并對監測結果進行分析,為臨床用藥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的住院治療患兒21例,男12例,女9例,年齡10月~10歲,平均5.3歲;經骨髓細胞形態學及組化確診為ALL患兒。
1.2 給藥方法
所有患兒均采用VDLP(長春新堿、柔紅霉素、左旋門冬酰胺酶、強的松)方案誘導緩解,CAT(環磷酰胺、阿糖胞苷、6巰基嘌呤)方案鞏固治療后用HDMTX 連續治療3個療程,以后每三個月化療一次,每次化療MTX劑量為5 g/(m2·次),總量的1/6(10 μmol/L或72 h>0.1 μmol/L,增加甲酰四氫葉酸鈣解救劑量,次數調整至6次,具體方法參考文獻[1,2],直到血藥濃度7.0。HDMTX治療開始前30 min予恩丹西酮(或歐貝)預防嘔吐。
1.3 不良反應觀察方法
每次應用HDMTX治療前、后檢查血和尿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心肌酶譜,并觀察臨床表現。
1.4 甲氨蝶呤的血藥濃度監測[3]
1.4.1 色譜條件 色譜柱:Hypersil ODS2柱(4.6 mm×200 mm,5 μm);流動相: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氫鉀(16∶84,v/v);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306 nm;柱溫:40 ℃;進樣量:40 μL。
MTX的有效濃度為0.1~1.0 μmol/L,72 h時中毒濃度0.1 μmol/L。
1.4.2 樣品處理 準確吸取0.25 mL血漿,加入10%高氯酸溶液80 μL,旋渦搖勻,10 000 r/min離心5 min,吸取上清液40 μL進樣,按外標法以峰面積定量。
1.4.3 血藥濃度監測 在大劑量MTX應用后的44 h、72 h用高效液相色譜法監測MTX的血藥濃度,每次采取2 mL靜脈血,采血后立即送檢。根據甲氨蝶呤監測情況,調整甲酰四氫葉酸鈣解救時間及劑量。如72 h MTX血藥濃度仍大于0.1 μmol/L,增加甲酰四氫葉酸鈣解救劑量及次數。MTX的血藥濃度每24 h監測1次,至MTX血藥濃度小于0.1 μmol/L 時停止解救。
2 結果
2.1 血藥濃度監測結果
21例兒童ALL患兒接受85例次HDMTX治療后44 h血藥濃度監測 85次,結果在0.041~5.40 μmol/L之間;72 h血藥濃度監測62次,結果在0.020~1.07 μmol/L之間。見表1。表1 各時間點血清MTX濃度
2.2 不良反應
85例次大劑量MTX治療過程中,主要不良反應有:粘膜損害(口腔、口周、肛周及皮膚損害)36例,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食欲降低)40例,骨髓抑制(外周血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下降,部分伴有血小板和血紅蛋白降低)25例,心肌和神經的毒性(心肌同工酶升高和心電圖異常,倦怠乏力、頭暈欲睡)12例等。但多數患兒反應輕微,可耐受,予以對癥支持治療后恢復良好。
3 討論
HDMTX是預防ALL髓外白血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作用機制:MTX是一種二氫葉酸還原酶抑制劑,與二氫葉酸還原酶的結合力比二氫葉酸強數倍,使二氫葉酸不能轉變成甲酰四氫葉酸,造成DNA合成障礙而對腫瘤細胞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但全身應用常規劑量MTX不易透過血腦脊液屏障,而HDMTX可透過血腦屏障和血睪屏障,對耐藥細胞和深部腫瘤細胞起到殺傷作用。HDMTX結合三聯鞘注效果更好。由于HDMTX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對多種器官系統也造成嚴重損害,因而適時用適量甲酰四氫葉酸鈣進行解救,控制MTX血藥濃度的高低和持續時間很重要。
在HDMTX治療過程中,合理的水化、堿化對減輕不良反應很有意義。而監測MTX血藥濃度,根據血藥濃度測定結果作為調整甲酰四氫葉酸鈣用量的主要依據,對MTX清除緩慢患兒尤為重要。一般認為MTX有效濃度為0.1~1.0 μmol/L[4],44 h監測85例次血藥濃度為(0.82±0.95)μmol/L,73例次在有效濃度范圍內,72 h監測62例次血藥濃度為(0.091±0.062)μmol/ L,說明在大劑量MTX治療過程中,給藥方法合理,既保證了臨床療效,毒副作用發生也較少。
MTX劑量血藥濃度關系的個體差異大[5],在治療中,有12例次44 h MTX血藥濃度大于1.0 μmol/L,最高達5.4 μmol/L,有10例次72 h MTX血藥濃度大于0.1 μmol/L,最高達1.07 μmol/L,提示藥物清除緩慢。通過及時增加甲酰四氫葉酸鈣解救劑量和次數,最后都降到安全范圍內,因此未見明顯藥物損害的臨床表現。
【參考文獻】
[1] 高 暉, 劉克辛. 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兒童白血病血藥濃度和副反應的研究[J]. 中國實用醫藥雜志, 2007, 2(10): 1720.
[2] 石 葦, 傅曉燕, 詹 瓊, 等. 大劑量MTX治療兒童ALL副作用防治研究[J]. 同濟大學學報, 2005, 26(1): 5658.
[3] 曾東向, 向 芳. 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監測患者血漿中甲氨蝶呤濃度[J]. 醫藥導報, 2004, 23(3): 194195.
兒童保健工作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其要求也越來越高。兒童保健工作是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和衛生醫療水平的重要指標,其實施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國家的未來發展和人口素質。但是,在廣大基層,兒童保健工作仍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應引起足夠重視,本文就此簡述如下[1]。
存在問題
兒童保健觀念滯后: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醫療衛生條件的要求也明顯升高,但是在基層醫院兒童保健的觀念較發達地區仍十分落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社會關注度低,主要體現在廣大人群對保健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和社會宣傳度偏低兩方面,尤其大量外出務工人員更是不能及時、正確地接受婚檢和胎兒期檢查,流動兒童比例明顯升高,致使一些先天性疾病患兒出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負擔;②醫務工作乏力,雖然兒童保健的重要性被多次強調,但是服務項目普遍簡單,主要還是以單純的體格生長為主,此外,即使是正規的綜合醫院也很少有專門的兒童保健科室和專業人員,在整個兒童保健工作的執行力度上也顯得非常乏力[2,3]。
兒童保健制度疲軟:兒童保健工作應該是以家庭為基礎,包括優生優育,預防疾病、合理喂養與營養、心理咨詢、生長發育監測、五官保健等多項服務措施的一系列綜合服務。事實上,在基層兒童保健工作中,只能停留在疾病篩查和生長發育檢查等非常有限的范圍,更兼流動人口比例的增加,甚至一些婚檢和胎兒篩查也被忽視。究其原因,主要是兒童保健制度的疲軟,缺乏足夠的宣傳和制度規范,兒童保健選擇的主動權主要由廣大人群自由掌握。此外,兒童保健的保障制度也非常局限,致使流動人員不能及時得到合理的服務[2~4]。
兒童保健設施匱乏:兒童保健項目所覆蓋的范圍非常廣泛,所需要的硬件設施也非常高,尤其是一些先天性疾病的篩查往往需要CT、MRI,甚至需要基因水平的診斷,而這些設施在基層醫院很難達到要求。具體工作中,由于兒童保健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以篩查為目的,許多檢查項目的結果沒有明顯異常,真正篩查出陽性結果的病例相對較少,家屬很少積極進行全面篩查,服務內容明顯減少,許多保健設施的適應性也大打折扣。但是,保健設施的匱乏的現象非常值得我們去認真關注[2]。
缺乏專業兒童保健人員:雖然保健工作的進行需要依賴一些檢查來判斷,但是專業人員的缺乏在基層醫院非常顯著,據相關資料顯示,即使在發達地區,專門從事兒童保健的人員只能占到兒科醫務人員的12%以下,甚至更少,在基層更是少之又少。事實上,在具體的保健工作中所突顯出來的服務人員綜合素質偏低的現象非常明顯,這也在很多程度上影響了保健項目的全面性和質量性,同時也制約著這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和長遠發展,因此,組織兒童保健人員進行專門的培訓顯得非常必要[2,5]。
對 策
參考發達地區兒童保健工作的實施,筆者認為雖然基層醫院的保健工作收到很大制約,但是仍然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予以改進。
改進服務項目:隨著經濟的發展,基層兒童保健工作也應隨之改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增加體檢次數,1~6個月每月體檢1次,更利于及時發現嬰兒發育上的偏差,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②檢查項目從以前單純的體格生長檢查發展到了心理發育指導,開展小兒早期教育;③對小兒喂養及營養狀況的評價及指導更全面;④健康教育方法要靈活,促使家長保健意識的提高,以期主動參與親子活動[1]。
提高服務水平:包括努力提高服務人員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兩方面,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兒童保健工作和宣傳工作中來,注重兒童常見病和多發病的篩查診療活動。目前,很多初步篩查的疾病相對比較簡單,只要詳細檢查即可以早期明確,從而減少漏診病例,而具體工作中很多漏診病例仍然比較明顯。因此,定期的進行保健人員培養顯得非常必要[2]。
社會共同參與:兒童保健的全面、順利進行絕非單純依靠兒童保健工作人員,而需要包括兒童自身、家屬、社會等協同合作來完成,尤其是兒童陪護人員和幼兒園監護人員的仔細、積極的配合。兒童許多日常行為方式和心理變化往往提示著某些疾病的存在或即將發生,比如膳食結構、睡眠質量、精神狀態等多項內容時常是兒童期一些疾病的重要提示,而這些內容只有陪護人員細心、全面地掌握才能準確的提供給保健人員,以便及時、準確地做出判斷。值得指出的是,組織專門的兒童保健宣傳和教育顯得非常必要,尤其是流動兒童的教育工作更加緊迫[1,2,6]。
兒童保健工作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其全面、順利的實施需要社會的共同努力,事實上,在基層醫院的兒童保健工作中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問題,但是只要能引起醫務人員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深入配合,仍有著非常大的提升空間。
參考文獻
1 曹務蓮.兒童保健對嬰兒生長發育影響的研究[J].調查研究,2010,7(13):171-172.
2 劉湘云,陳榮華.兒童保健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206.
3 段建華,王惠珊.中國流動兒童分布及衛生保健狀況[J].華南預防醫學,2010,36(1):57-60.
4 何能清,黃俊芳,賀衛權,等.新型社區兒童保健服務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社區衛生工作平臺,2010,13(7A):2169-2174.
【關鍵詞】兒童保健;健康教育;健康檢查;計劃免疫
【Abstract】timely grasp of community neonatal birth, neonatal visit. Master of community child health information,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releva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to carry out the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common and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 prevention, health education, immunization program. The community child c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isease on the health hazards to children. Children are the future of a country, the hope of mankind, improve the health level of children, we must from the early start.
【Key words】child health care, health education, health check, immunization program
社區兒童保健工作的對象主要是7歲以內兒童,重點是新生兒和3歲以下嬰幼兒。兒童保健是我國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和適應社會能力的全面發展方面有重要作用。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兒童早期的發展,加強社區保健服務中兒童保健系統管理,降低兒童患病率和死亡率,保證兒童健康成長。我從事兒保工作20余年,在平時工作中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主要以下方面。
1 健康教育制度
兒童保健工作面廣量大,首先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家長的保健意識和傳授新的保健理念、喂養習慣和習俗,使其建立科學的喂養方式,提高母乳喂養率,真正養育身心兩方面都健康的兒童。本著這一目的,有計劃、系統的在本社區內利用多種形式宣傳母乳喂養知識、兒童膳食制作、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兒童預防接種等。促使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2 新生兒訪視制度和訪視常規
新生兒期訪視要求3~4次,第一次訪視自產科出院后1~2天,詳細詢問新生兒出生時及出生后的情況,是否足月,出生方式,有無窒息,出生體重,吃奶、睡眠、大小便情況等,觀察皮膚與面色,對新生兒進行全身檢查,宣傳母乳喂養,指導護理與保暖。第二次訪視于生后5~7天,觀察并了解新生兒一般健康狀況,檢查臍帶是否脫落,臍窩是否正常。第三次訪視于生后10-14天,了解黃疸是否消退,測身高體重,指導加喂維生素AD滴劑,預防佝僂病。生后28天左右進行滿月訪,對新生兒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滿月體重增長不足600克者,應分析原因,繼續加強管理。對早產兒、低體重兒、多胎兒、阿氏評分小于7分者、黃疸兒、感染兒、先天畸形并影響生存能力的應進行垂直管理,增加訪視次數,提供最佳服務。
3 定期健康檢查
3.1 散居兒童系統管理 每月與婦保、計生辦、計劃免疫等核對出生,了解和掌握常住兒童人數和流動兒童人數,及時建立兒童保健系統管理電子卡,按照四二一的要求進行體檢,即1歲內每3個月1次,共體檢4次,1-2歲每半年1次,3-6歲每年1次。體檢主要抓:①對0~3歲兒童定期進行體格發育監測;②6月、12月、24月、36月兒童進行貧血監測;③高危兒篩查;④6月、12月進行發育評估;⑤對篩查出的疾病和缺點兒童及時治療和轉診。根據體檢情況,指導喂養知識,及時添加輔食,并對適齡兒童進行早期教育。
3.2 集體兒童的管理 保護兒童健康是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的首要任務,定期督促幼兒園、托兒所完善保健設施,指導保健老師做好晨間檢查、全日觀察、傳染病登記等保健工作。每年對幼教職工進行體檢并發放合格證明,完成入托入園的體檢和定期的兒童體檢工作。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促進兒童身心健康。
3.3 體弱兒管理 體弱兒童的管理水平是兒保工作質量的體現,在體檢中發現的活動性佝僂病、貧血、出生低體重兒、早產兒、滿月增磅不足600克者進行專案管理,建立專案管理帳冊,按照要求進行隨訪。
3.4 提高母乳喂養率 與婦保配合,指導孕產婦正確掌握母乳喂養方法,宣傳早接觸、早吸吮、按需喂哺等促進母乳喂養成功的因素,通過宣傳母乳喂養的優點,提高4月內母乳喂養率。
4 計劃免疫制度
為掌握口區7歲以下兒童保健與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為今后制定兒童保健服務規劃提供科學依據,特對其保健及健康狀況進行分析如下。
1 我區0―7歲兒童共有32638名,橫向管理分為兩大塊即散居兒童和集體兒童管理,散居兒童分布在十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縱向管理。
1.1 0―3歲散居兒童健康狀況分析: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加強體弱兒的管理,①建立專案管理:在其健康檔案上標記“體弱兒”字樣,注明病種以便于查找。除按健康兒童管理內容外,根據每一個體弱兒的具體情況,制訂出確實有效的治療方案,定期到門診復查,一般是每半月至一月檢查一次。逾期未檢查者要追訪和上門訪視;②針對不同疾病,指導合理喂養、正確護理和進行防病知識宣傳;③對已恢復健康的體弱兒應及時結案,并轉入健康兒童保健系統管理。
1.2 影響兒童健康的主要因素為兒童保健管理率,①保健管理覆蓋面再擴大,為了使我區兒童都能得到保健,應加大管理力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童保健醫生負責轄區內的兒童保健,摸清兒童數,并與預防注射相結合,努力提高兒童保健覆蓋面。②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童保健醫生的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術水平。作為一名兒保醫生不僅要有一定的專業理論基礎,而且要熟練掌握兒童各期的保健要點、兒童系統管理、常見病的防治技術、體弱兒的管理及嬰幼兒早期教育,這樣才能確保兒保質量。③應向年輕父母宣傳兒童保健的重要性,宣傳兒童常見病防治知識,宣傳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長能夠主動讓兒童參加保健,早發現異常,及時就醫治療,保證兒童健康,提高兒童生活質量。
2 全區共有100所托幼機構,其中有證園所44所,兒童總數為9126人;無證園所56所,兒童總數為3941人。今年全年共查100所幼兒園,體檢兒童11888人。
2.1 全區兒童生長發育狀況:
通過分析,體重指標≤2SD占0.71%,體重發育在中等水平占94.07%,體重發育在上等水平占5.22%,身長發育在上等水平占4.61%、中等水平占94.86%、下等水平占0.53%,符合兒童體格生長發育正態分布。對少部分體格生長發生偏離的兒童,囑咐幼兒園采取了一定的干預措施,以促進其健康成長。
2.2 全區肥胖兒情況分析:
通過分析,全區0―7歲以下集體兒童肥胖兒占3.10%,對各個園所肥胖兒童進行專案管理、定期復查,與家長配合制定肥胖兒一日生活制度。
2.3 五官保健情況分析:
通過分析,視力異常占8.50%、沙眼占27.03%、齲齒占28.85%,我們要求視力異常的兒童來我院,進一步散瞳、驗光檢查、配鏡治療。
關鍵詞: 學齡前兒童;單純性肥胖;干預;托幼機構
中圖分類號: R 179文獻標識碼:A
據國內外文獻報道,兒童肥胖癥流行呈快速上升趨勢,3~6歲是兒童肥胖的高發年齡段[1~3]。該年齡段兒童幾乎都在寄宿制或全日制托幼機構生活,托幼機構是學齡前兒童主要的活動場所。根據上述特點,我們從1996年起加強了對集體托幼機構3~6歲兒童的管理,進行兒童肥胖癥干預活動,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樣本來源及肥胖判斷標準
1999年和2002年以同樣地點、方法,在1996年全國0~7歲兒童單純性肥胖流調樣本抽取點范圍內(指上海市的原城區,以下簡稱“老城區”),整群抽取幼兒園3~6歲兒童,對其每年5―6月兒童系統保健體格測量資料進行評價。按身高標準體重法,參照WHO肥胖分度(百分數法)標準評價兒童超重和肥胖情況。
1.2管理措施
1.2.1成立兒童肥胖專題科研小組由市兒保所吸收各級兒保工作者和樣本點內托幼機構的保健老師參與組成。定期舉行學術交流活動;通報、分析上海城區學齡前兒童肥胖趨勢和本市各行政區兒童肥胖流調結果及托幼機構學齡前兒童中肥胖兒童管理現狀。注重對老城區范圍內一級幼兒園保健老師的培訓,內容包括飲食調整、有氧運動、行為矯正和健康教育等綜合干預措施的實施細則及注意事項,發揮市、區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三級兒童保健網絡的作用。
1.2.2制訂肥胖干預規范將單純性肥胖兒童的管理列入托幼機構常見疾病范圍中;建立肥胖兒童的登記、隨訪制度;制訂超重、肥胖的干預措施,包括每日攝入營養的計算、每月家長的營養日記、根據不同情況設定不同的運動量、舉行健康講座等。
1.2.3階段評估用調查表方式,通過定時填寫工作開展情況,對重點幼兒園監測點的管理情況進行階段評估。
1.3評估指標
兒童肥胖率、超重率、肥胖-超重比(obesity to overweight ratio,OOR)、肥胖度的變化以及各項管理目標形成率(包括幼兒園是否納入到全年的工作計劃中、有無肥胖兒童的登記制度、干預措施的種類和實施記錄、各方面的支持力度等)。
1.4數據處理
應用SPSS 10.0軟件包統計,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上海老城區兒童超重率、肥胖率的變化
1999年與2002年,老城區3~6歲兒童超重檢出率分別為12.85%和11.84%;肥胖檢出率分別為8.49%和8.01%;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與1996年資料比較,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均有顯著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值為130.997和160.778,P值均
2.2兒童肥胖率的性別差異
2002年和1999年3~6歲兒童肥胖檢出率男童高于女童(P0.05)(表2)。
2.3各年齡組超重、肥胖檢出率及OOR值的變化
1999年和2002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均呈隨年齡增加而增長的傾向,并明顯高于1996年(P
2.4肥胖度構成比的變化
1996、1999和2002年輕、中、重不同肥胖度的構成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303,P
2.5各項管理目標的變化
由保健老師就問卷內容進行自我評估,各項管理目標達到要求的百分率有所提高,前后比較除“對超重兒童是否重視”一項外,均有統計學意義(表5)。
3.1幼兒園實施群體生長監測是控制學齡前兒童肥胖的基本措施
1996年第二次中國9市城區0~7歲兒童單純性肥胖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上海城區肥胖檢出率位于首位(2.62%),比10年前(1986年)增長524%。本研究顯示通過1999―2002年的3年干預活動,肥胖率未見上升。而在未干預的1996年至1999年兒童肥胖率上升了125.8%,與袁麗娟、蔣競雄等[4,5]研究兒童群體生長監測及干預對控制肥胖有良好效果相一致。通過干預與管理改變了輕、中、重度肥胖的構成比例,中、重度肥胖比例有下降趨勢。生長監測被認為是現代醫學模式轉變的主要方式,是兒童保健工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因此,兒童保健機構必須將幼兒群體生長監測列入園所日常管理和重點考核內容,加強定期評估的研究。
3.2用OOR值作預測指標時,應動態分析其變化
有學者曾提出OOR可作為人群肥胖發生的預測指標,OOR為0.5~0.9為理想水平,1.0~1.3為可接受水平[6]。本研究中2002年3歲組一個較低的00R(2.83)及較低的超重率(9.81%)也可能預示最后有較理想的肥胖控制率(8.01%)。但本研究又示00R值隨年齡增加肥胖率上升而變小現象,例如在2002年6歲組肥胖率最高(12.35%)時,OOR僅為1.02。這說明用OOR評價時,應動態分析其變化,當肥胖率在上升,而OOR在下降時,OOR指標又成為該年齡段超重兒童因未得到有效干預而迅速發展成肥胖的標志。
3.3擬訂管理目標,定期進行評估
在對托幼機構兒童肥胖實施干預措施過程中,業務主管部門要制訂管理目標,定期進行評估。我們的評估內容已在重點監測幼兒園實施并取得良好干預效果[4],反饋結果和存在的問題對三級保健系統的各層次保健人員都有借鑒或促進作用。兒童肥胖防治或干預是一項關系人類健康的持久戰,在兒童保健工作者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這種評估方式可以推薦為基層所用,以及時總結,改進管理水平。
兒童肥胖的防治對新時期兒童保健工作者是一個長期、艱巨的挑戰[7]。盡管兒童保健工作者通過多年的努力,本市學齡前兒童肥胖的增長趨勢有所遏止,但要真正降低兒童肥胖的發生率,需要兒童保健工作者與教育部門聯合,共同研究對策,制訂切實可行的干預措施。
(該工作得到上海市各區縣婦幼所及幼兒園保健老師的支持與配合,特此致謝)
4參考文獻
[1]歐陽長安,黃海瑩,蘇妙齡,等.廈門市7歲以下兒童單純性肥胖癥患病情況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2004,12(3):256-257.
[2]Batch JA,Baur LA.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obesityand its complication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Med J Aust,2005,182(3):130-135.
[3]李輝,張璇,閻桂鳳,等.八城市7歲以下兒童單純性肥胖癥的十年流行變化趨勢[J].中國兒童保健,2002,10 (5):316-318.
[4]袁麗娟,張晶,魏梅.幼兒園兒童單純肥胖癥的群體干預措施探討[J].上海預防醫學,2004,16(11):542.
[5]蔣競雄,夏秀蘭,吳光馳,等.學齡兒童單純肥胖癥的群體干預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2002,10 (6):364-366.
[6]丁宗一.中國兒童期單純性肥胖癥[J].中華兒童保健,1997,5(增刊):6.
關鍵詞:社區護理;嬰兒家長;兒童保健;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完善我國公共衛生制度建設的重點環節之一,更是兒童保健工作的關鍵性內容[1]。相關研究顯示,在社區中對嬰兒家長進行健康教育戶能夠提高嬰兒的接種率,降低患病率,本文對某社區中的84例嬰兒家長進行健康教育,探討對兒童保健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市中某社區的168名嬰兒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4名。觀察組有男嬰49名、女嬰35名;年齡在0~5個月,平均為(3.120.26)個月;嬰兒家長84例的文化程度為:大學以上學歷有21例、高中學歷37例、初中及以下學歷26例。對照組中有男嬰51名、女嬰33名;年齡在0~6個月,平均為(3.250.21)個月;嬰兒家長84例的文化程度為:大學以上學歷有19例、高中學歷38例、初中及以下學歷27例。經過統計分析,發現兩組嬰兒及家長的一般資料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嬰兒家長進通過社區中粘貼的宣傳海報等方式接受健康教育,觀察組的健康教育方法為:
1.2.1對本次實施健康教育護理的工作人員實施系統的培訓,培訓內容主要為兒童保健知識、健社區健康教育的開展方式、調查問卷的發放等。
1.2.2健康教育的內容有 與觀察組的采取同樣的在社區粘貼海報的方式,發放各種趣味性的健康知識教育手冊,在嬰兒家屬接下工作人員手冊的過程中可以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家長在翻看手冊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疑問,護理人員此時進行具體的解答,以加強因而家長對相關知識的掌握能力。對嬰兒的生長發育進行監測的意義、嬰幼兒常見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母乳的喂養和嬰兒的營養指導護理[2],同時還有嬰兒計劃免疫的概念、重要性和安全性,疫苗接種前后需要注意的問題,接種之后出現不良反應的應對方法以及1類疫苗和1類疫苗之間的區別。
在本次活動中,健康教育主要針對嬰兒家長的年齡、文化層次、職業定位等進行個性化的指導,除了傳統的在社區循宣傳角落張貼各種嬰兒保健知識之外,同時利用接種集中的時間邀請本市的兒童保健專家進行講座和知識宣傳,在講座的過程中可以向家屬播放相關的知識錄像組織家長在長進行討論和交流[3],并就家長提出的問題一一解答,護理人員與家長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通過問卷調查掌握家長對兒童保健知識的了解程度,提供醫院的咨詢電話以便于家長隨時聯系,耐心細致的回答家長的疑惑。除專業的健康教育活動之外還可以定期聯系嬰兒家長進行活動,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更加平等、更加容易,護理人員在旁進行協助,鼓勵家長分相自身的經驗,對于正確和積極的部分要進行鼓勵,而錯誤的地方則一定要指正,對于家長約定俗成的行為習慣,但是影響到孩子成長與健康的一檔要解釋清楚,對于家長不理解的部分可以邀請專家進行權威的解答。
為家長提供可以進行健康教育的平臺,與社區中的相關工作人員約定好時間,通過門診以面對面的形式進行兒童保健知識的講解。對于部分身體狀況較差的嬰兒,家長會非常迫切的希望護理人員能夠進行進一步的指導,護士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進行上門指導。與家長建立長久的聯絡,定期對嬰兒的身體狀況進行詢問,關注家長的健康知識掌握度以及,對于知識薄弱的地方進行針對性指導。保證家屬能夠理解和掌握,促進兒童的健康。
采用本院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家長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調查和統計,回顧性分析嬰兒的健康體檢的參與情況、疫苗的接種情況等。
1.3統計學分析 數據資料均錄入到SPSS 16.0軟件中采取統計處理,計數資料使用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2值檢驗,以P0.05代表兩組的差異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觀察組家長的得分評定為及格的有72名(85.71%),而對照組只有51名(60.71%),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13.385,P觀察組嬰兒定期參加健康體檢的有80名(95.24%),對照組有63名(7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13.581,P觀察組患兒的1類和二類疫苗接種率分別為82名(97.62%)和73名(86.90%),對照組為74名(88.10%)和61名(72.62%),對比組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分別為5.743和5.310,P0.05)。
三、討論
相關資料顯示,對嬰兒家長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能夠很好的改善兒童的健康水平。在本文中對嬰兒家長開展系統的健康教育,有效的促進其對兒童保健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研究可以發現,健康教育對于嬰兒家長健康知識的掌握度、對于嬰兒健康體檢的參與率以及1類與2類疫苗接種率均會產生影響(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有:首先,家長對知識的接受非常直接,不是以往形式主義的方式,教育不僅停留在口頭說服上,還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操作加強可信度和家長的接受度。通過健康教育,嬰兒家長獲取信息變得更加主動和積極,家長可以通過練習醫院獲得信息的反饋與互動[4],促進其積極的參與到知識的吸收過程中去;而對體檢參加率以及疫苗接種率的影響的是家長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認識到二者對于嬰兒健康發育的重要性,通過個性化的指導糾正家長的不正確認知,保證較好順從健康教育知識的特性[5],在不斷的科普和講解過程中還能夠增強家長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從而自覺的進行疫苗接種和健康體檢。因此,在社區家長中應用健康教育的方式具有很高的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楊彥,張德春,李勝玲,等.健康教育對社區嬰兒家長參與兒童保健的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6):1826-1829.
[2]周詠梅,童仲華.健康教育對社區嬰兒家長參與兒童保健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4,(29):274-275.
[3]趙曉燕,王青.健康教育對社區嬰兒家長參與兒童保健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9):250-251.
我市婦幼保健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和婦幼衛生方針為指導,以降低兩個死亡率為目標,以“科學育兒、女性健康”為主線,加強和規范三級婦幼保健網絡建設和管理,加強孕產婦和兒童系統保健工作,強化技術培訓和監督指導,實施婦幼保健項目帶動,推廣婦幼保健適宜技術,切實保障全市婦女兒童健康,促進我市婦幼衛生事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二、工作目標
1、孕產婦保健系統管理率80%;
2、孕產婦住院分娩率98%;
3、高危孕產婦管理率100%;
4、孕產婦死亡調查上報率100%;
5、3歲內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率80%;
6、體弱兒管理率100%;
7、出生缺陷上報率100%;
8、5歲以下兒童死亡調查上報率100%;
9、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管理率100%。
三、實施措施
(一)加強和規范三級婦幼保健網絡建設與管理
1、進一步加強婦幼保健隊伍建設。市婦幼保健院要加強基層婦幼保健技術指導,實行分口指導和專人管理,明確職責,責任到人。各鄉鎮衛生院、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設立圍保和兒保專用診室,購置專用儀器設備,配備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及技能的婦產科和兒科人員,實行圍保與婦產科結合、兒保與計免結合的管理模式,確保婦幼保健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各行政村、居委會要設立婦幼保健室,配備1名婦幼保健員或女鄉醫承擔保健任務,按時參加保健例會,及時收集上報有關資料,確保基本信息的真實可靠。
2、開展婦幼保健人員技術培訓。市衛生局根據市、鄉、村三級婦幼保健人員的不同需求,采取多種形式舉辦不同層次婦幼保健適宜技術培訓班,加強農村保健人員的業務培訓;市婦幼保健院要做好鄉、村級保健員進修帶教工作,協助鄉鎮衛生院、辦事處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保健和臨床業務;各鄉鎮衛生院、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和保健人員的需求,定期選派人員到上級醫療保健機構進修學習。市婦幼保健院、鄉鎮衛生院、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充分利用保健例會開展培訓或婦幼保健知識專題講座,進一步提高保健人員的理論知識和服務能力。
(二)進一步提高兩個系統管理工作質量
1、圍產期保健工作:
⑴實施降消項目帶動,擴大服務領域。各鄉鎮衛生院、辦事處衛生服務中心,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早建卡,多建卡,提高建卡率。要嚴格按照圍產期保健工作常規做好產前檢查和高危篩查,特別是對家庭相對貧困和居住比較偏遠的孕產婦,應重點加強管理和信息溝通,確保孕婦安全度過圍產期。
⑵按照標準要求,實行分級管理。各鄉鎮衛生院、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加強轄區內的高危孕產婦的篩查和管理,對建卡的孕婦要按照標準要求進行早、中、晚期的高危因素篩查,對查出的高危孕產婦要建立高危管理檔案,實行分級管理,有效防范各種危險因素的發生。
⑶市婦幼保健院建立高危孕產婦專家門診,對各鄉鎮衛生院、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轉的高危孕產婦實行專案管理,并及時將管理結果進行反饋。同時還要定期派專家協助鄉鎮衛生院、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孕中、晚期高危孕婦進行一次高危診斷和處理,幫助高危孕婦選擇分娩方式和分娩地點,確保高危孕產婦安全分娩。
⑷逐步開展孕婦產前篩查及艾滋病篩查工作。凡孕14周~22周的孕婦,應到市婦幼保健院接受產前篩查和HIV篩查。對產前篩查陽性者,到市級以上醫院進行產前診斷,必要時終止妊娠;對HIV篩查結果陽性者,到市婦幼保健院實施母嬰阻斷,并建立檔案。
2、兒童保健工作:
⑴充分利用計劃免疫集中接種優勢,做好兒童保健工作。要利用各接產單位分娩信息互通資源和計劃免疫信息資源,做好轄區內0—6歲兒童的摸底登記和建卡工作,要把兒童免疫接種前的體檢納入兒童保健常規工作,及時進行兒童體格發育評價和體弱兒管理,確保兒童保健工作順利開展。
⑵繼續做好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管理,嚴格執行分級分類管理的原則,明確各級職責任務,認真做好兒童體檢、幼兒園新生兒入托體檢和教職工體檢工作,確保在園兒童身心健康。
(三)實施新密市殘疾兒童預防與康復計劃
1、建立網絡。根據要求,建立新密市高危兒篩查、出生缺陷監測、殘疾傾向兒早期干預和殘疾兒康復網絡。市婦幼保健院為網絡中心,各接產醫療機構和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網絡成員單位。
2、明確職責。市婦幼保健院負責全市高危兒篩查、出生缺陷監測、殘疾傾向兒早期干預和殘疾兒康復的實施工作;市直接產醫療保健機構負責做好在本單位出生的高危兒篩查、出生缺陷監測登記上報工作;各鄉鎮衛生院、街道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做好本轄區內孕產婦圍產期保健和兒童保健工作。各單位要建立新生兒、出生缺陷兒、殘疾傾向兒和殘疾兒篩查、登記、報告制度,要把新生兒出生缺陷監測和高危兒評價納入產科工作常規,把殘疾傾向兒和殘疾兒童篩查納入兒童保健工作常規并由專人負責;對篩查出的高危兒、出生缺陷兒、殘疾傾向兒和殘疾兒及時進行登記、填卡,定期上報。減少和預防我市出生缺陷兒和殘疾兒童發生。
(四)繼續開展以兩癌防治為主的女職工保健和婦女病查治工作
市婦幼保健院繼續開展企事業單位女職工保健工作,積極協助各鄉鎮衛生院和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好以防治宮頸癌、乳腺癌為主的婦女病查治工作,有效降低“兩癌”發病率。同時,要嚴格按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基金子宮頸癌早診早治項目”的工作流程和質量標準,做好試點的后續工作和新試點2000人份子宮頸癌篩查工作,確保項目圓滿完成。
(五)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城鎮人口、流動人口的圍產期保健和兒童保健工作。
1、要加大轄區內孕產婦圍產期保健和兒童保健的管理力度,嚴格區域管理,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方法,摸清轄區內孕產婦和0—6歲兒童基本情況,建立保健手冊,實施保健管理。
2、市婦幼保健院要指導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好兩個系統保健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現有醫療保健資源優勢,采取多種形式對市區城鎮人口和流動人口開展圍產期保健與兒童保健服務。
(六)繼續做好貧困孕產婦救助工作。各鄉鎮衛生院、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嚴格按照降消項目實施方案,做好轄區內貧困孕產婦的申報和保健管理工作。各接產單位要嚴格按照貧困孕產婦救助標準和資金發放辦法及時給予補助,并按程序上報。市婦幼保健院要做好降消項目實施的督導和管理工作,杜絕弄虛作假現象,確保降消項目順利實施。
(七)鞏固愛嬰醫院和產科建設成果,提高婦幼保健服務能力。
各接產單位要嚴格按照要求,合理配備產科人員,更新設備,改善服務環境,加強產科人員的業務培訓,規范操作程序,為孕產婦住院分娩提供良好的條件,確保母嬰順利度過孕期、分娩期和產褥期。
一、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要求,在鞏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成效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政策措施,提高孕產婦、兒童等重點人群的健康管理率,加強公共衛生服務信息監管,強化績效考核,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質量。
1、孕產婦系統管理:加強對孕產婦規范化管理,要力爭全年孕產婦零死亡。孕產婦管理率達到100%,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到85%以上。
2、0-6歲兒童系統管理:兒童保健系統管理工作交由防保站進行管理,防保站與衛生院認真做好交接,防保站要按照0-6歲兒童保健管理規范認真開展工作,兒童保健管理率達90%以上,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率達85%以上,新生兒訪視率達75%以上。
二、推進婦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1、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繼續完善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政策,各單位要嚴格補助政策和補助流程,及時補助,按月報表,保證住院分娩率維持在99%以上。
2、農村生育婦女免費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各醫療衛生單位要積極宣傳發動。保證計劃生育的婦女的已經懷孕的婦女及時補助葉酸。
3、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各單位要認真組織開展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特別是為乙肝表現抗原陽性孕產婦所生兒童在出生后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種乙肝疫苗。嚴格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存儲和使用,保障其安全的使用和有效性。
4、宮頸癌、乳腺癌篩查工作。繼續開展“關愛母親健康”宮頸癌超早期篩查項目,縣婦幼保健院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各鄉鎮衛生院要切實做好宣傳發動,配合縣婦幼保健院認真做好癌查工作。
三、推進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工程
加強婦幼保健服務能力建設。根據《省縣級婦幼保健機構能力建設項目實施方案》的要求,為縣級婦幼保健機構配備設備和房屋維修改造,到今年年底縣婦幼保健院新的業務辦公樓竣工投入使用。縣級婦幼保健院長參加省級規范化培訓率達到100%,抓好縣級婦幼保健機構兒科醫師規范化培訓,設備配備率達到65%。縣醫院要做好綜合醫院兒科建設項目。縣婦幼保健院要鞏固和完善婦幼保健機構等級評審成果,力爭新一輪評審一次性通過。
四、持續實施婦幼安康工程
(一)落實婦幼保健政策措施。以貫徹實施2011-2020年縣婦女、兒童發展綱要為契機,印發《縣衛生局貫徹2011-2020年市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實施方案》.貫徹執行2012-2015年省婦幼安康工程,深入推進縣級婦幼衛生工作與婦幼安康工程績效考核工作,今年我縣要開展婦幼安康工程先進縣創建活動。
(二)落實婦幼保健關鍵措施。加強高危孕產婦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推行高危妊娠識別技術,實施農村孕產婦按高危評分分級管理,做好高危妊娠孕婦轉診工作,落實轉診責任,針對重點地區、重點人群、薄弱環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全縣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20/10萬以下;實施新生兒復蘇項目,助產機構產兒科人員培訓覆蓋率達95%,提高新生兒復蘇搶救成功率,嬰兒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開展全縣產科搶(急)救技能和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大練兵、大比武,切實提高婦幼關鍵技術水平;進一步加強婦幼衛生信息制度建設,舉辦婦幼衛生信息管理培訓班,建立安全、及時、可靠的婦幼衛生信息網絡。
(三)落實出生缺陷防治措施。大力推進婚前保健和孕期營養指導工作,孕產婦保健管理率達85%以上;規范產前篩查管理,推進產前診斷工作;擴大新生兒疾病篩查網絡,結合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政策,大力推進全縣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提高疾病篩查率,全縣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率達50%以上。
(四)落實婦幼衛生保障措施。按照省縣鄉級產科規范化建設標準,繼續開展“縣級產科急救中心”規范化建設達標活動,達標率達到100%;按照《省縣鄉兒童保健門診規范化建設實施方案(試行)》的要求,大力推進兒童保健門診建設,縣級婦幼保健機構兒童保健門診規范化建設達標率達到50%以上。同時,加強集居兒童保健管理,提高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管理率。
五、提升婦幼保健的管理
(一)開展母嬰健康宣講活動。指導縣優生優育協會開展相關活動,依托婦幼保健院的“孕婦學校”,組建母嬰健康教育宣講專家團,針對母嬰健康實際需求,舉辦多種形式的“母嬰健康大講堂”活動,提高全縣“孕婦學校”師資的宣講能力,向社會公眾普及優生、優育、優教知識。
一、主要工作目標
(一)婦女保健
1、孕產婦保健管理率100%,其中,孕產婦早孕建卡率>99%;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5%;高危孕婦篩查率>30%;高危孕婦專案管理率100%;產婦產后訪視率>98%;孕產婦產前篩查率≥90%。
2、母嬰保健技術服務機構和人員持證執業率100%;住院分娩率100%;新生兒窒息搶救成功率>80%;剖宮產率二級醫院控制在40%以下、一級醫院控制在20%以下。
3、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5/10萬以內。
4、婦女病普查率>85%,治療率100%。
5、全區醫療保健機構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控制在7/萬以內,避孕節育知情選擇率100%,憑證分娩率100%,憑證取環率100%。
6、免費婚檢率>90%。
(二)兒童保健
1、新生兒訪視率>99%,0-2歲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率≥98%,7歲以下兒童保健管理率≥98%;體弱兒檢出率達省定標準,體弱兒專案管理率100%,體弱兒恢復率≥70%;0-3歲兒童發育篩查率>60%;高危嬰幼兒管理率100%,轉診率>50%;0-6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率>80%。
2、新生兒苯丙酮尿癥篩查率>95%,新生兒聽力篩查率>95%,低出生體重發生率<3%。
3、圍產兒死亡率<8‰,嬰兒死亡率<4‰,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0‰,出生缺陷發生率<5‰。
4、7歲以下兒童視力篩查率>80%。
5、幼兒園兒童健康建檔率為100%,衛生保健合格率100%。
(三)重大婦幼衛生服務項目
1、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目標人群知曉率100%,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率100%。
2、目標人群葉酸增補葉酸知識知曉率100%,葉酸服用率≥90%,葉酸服用依從率≥70%。
3、孕產婦預防艾滋病、梅毒母嬰傳播知識知曉率分別>70%,孕產婦艾滋病病毒抗體、梅毒抗體檢測率分別>80%,梅毒疑似陽性、陽性隨訪率100%。
4、全區“兩癌”篩查不少于1.5萬人,目標人群“兩癌”治療率≥95%。
二、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強化行業監管,依法規范母嬰保健技術服務行為
按照《母嬰保健法》及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建立健全婦幼衛生執法隊伍,進一步加大母嬰保健專項技術服務的監管力度,對從事助產技術、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和人員繼續實行準入管理。婦幼保健所要根據上級有關要求,組織專業人員對所有助產機構進行一輪摸底調查與技術服務質量評審,根據助產機構年接產量、房屋設施、人員配備等情況,適時開展產科資源整合,提高助產技術服務水平。加大執法力度,對房屋、設備、人員不達標單位將取消相應執業資質。對從事母嬰保健、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和人員“執崗不一”現象進行重點檢查。開展“兩非”專項治理行動,嚴肅查處非法接生、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和選擇性別的終止妊娠手術等違法行為,切實保障母嬰安全,維護婦幼保健服務正常秩序。認真貫徹執行《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管理辦法》,加強對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的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提高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管理水平。
(二)注重內涵建設,完善婦幼保健服務功能
一是加強機構建設。區婦幼保健所要抓好等級保健所長效管理,進一步加大硬件投入,改善服務環境,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檔次。各醫療單位要認真對照“市一級醫院婦女保健及婦產科建設標準”、“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評估細則”等要求,配足配齊婦產科設施設備;轄區服務人口達5萬人及以上的鎮衛生院要合理規劃、科學設置、配足人員、優化流程,積極創造條件,確保年底前建成兒童保健數字化門診,改善服務環境,不斷滿足廣大婦女兒童醫療保健服務需求。
二是注重人才培養。區婦幼保健所、鎮衛生所、鎮衛生院要充分發揮自身職能作用,定期舉辦各類業務培訓班,繼續實行新上崗人員進修制度、婦兒保人員上崗證制度,定期組織開展婦幼人員“三基”知識考核、“三基”技能競賽,不斷提高全區婦幼衛生專業隊伍人員素質。各鎮醫院要嚴格按照有關要求配備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取得執業(助理)醫師以上任職資格的婦幼人員,并且做到人員相對固定,在定員定崗的基礎上,對母嬰保健服務人員工作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加強綜合考核,工作實績與報酬直接掛鉤,在保證隊伍穩定的前提下,注重人才培養,提升婦幼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實際技能,切實發揮婦幼保健服務網絡作用。
三是強化科研工作。根據國內外婦幼保健研究進展及動態,結合我區婦幼衛生工作實際,由區婦幼保健所牽頭,在全區推廣1-2個新技術、新項目,同時,開展婦幼保健專項工作調查研究,有目的地開展1-2項科研課題,撰寫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三)落實關鍵措施,確保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一是強化婦女兒童健康管理。根據《2011版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要求,各醫療衛生單位做好對0-6歲兒童健康管理和孕產婦健康管理工作。抓好對高危孕產婦、高危嬰幼兒和體弱兒的篩選、評估、干預、轉診等專案管理,提高流動孕產婦、流動兒童的保健管理率。建立健全婦幼衛生各項管理制度和工作常規,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拓展婦幼保健服務領域,為廣大婦女兒童提供全程系列優質有效服務。區婦幼保健所作為全區婦女、兒童保健服務與指導中心要制訂孕產婦、兒童健康管理工作規范,做好對鎮村兩級指導、督查和質控工作,重點加強對新增服務項目執行情況的督導;鎮衛生所要組織做好流動人口調查、數據反饋和對鎮醫院、村服務站的婦女兒童管理督查工作;鎮衛生院要落實婦女兒童首診負責制,并填寫各類表、卡、冊;村衛生服務站要做好婦女兒童保健摸底調查、服務動員、數據上報工作,不斷提高婦女兒童健康管理水平。
二是大力推進重大婦幼衛生服務項目。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健全項目管理組織,完善項目運行機制。農村孕產婦住院財政補助人均不低于500元,嚴格執行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政策和限價收費的政策,進一步規范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結報流程。強化農村婦女免費補服葉酸規范管理,確保目標人群補服葉酸知識知曉率、葉酸服用依從率全面達標。實施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重大項目,確保檢測、治療、隨訪到位,資金補助到位。重點開展農村婦女“兩癌”篩查工作,繼續在三院、二甲人民醫院、六院、七院、八院、區婦幼保健所等六家單位實施此項工作,在去年基礎上有計劃地實現鎮級全覆蓋,每鎮完成目標任務數不少于800人,確保全區完成不少于1.5萬目標任務。各相關單位要按上級有關要求,及早策劃,精心組織,落實人員,做好目標人群摸底調查,加強技術培訓,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三是鞏固婦幼保健信息網絡科學管理。今年,利用婦幼信息網絡,全面實行孕產婦、兒童健康管理信息套打模式,進一步提高“兩個”系統管理的服務內涵和工作實度。區婦幼保健所對全區婦幼保健工作實行計算機管理,利用計算機信息網絡管理平臺加大對鎮、村的上傳信息監管,并做好工作量、網絡數據統計。鎮衛生所要利用網站查詢功能掌握轄區服務人群接受管理情況,及時做好信息反饋,并對鎮、村兩級服務單位進行網絡監管。鎮衛生院要利用婦幼保健軟件系統對轄區孕產婦、兒童提供規范、優質服務,充分發揮婦幼保健信息系統管理功能。
四是抓好愛嬰醫院長效管理。各單位要把提高產科質量作為加強愛嬰醫院長效管理的重點工作來抓,切實加強產時醫療保健和分娩監護,要成立危重孕產婦、新生兒搶救小組,建立產科應急綠色通道,規范轉診流程,不定期組織產科急救演練,不斷提高產科應急處置能力。全面開展助產技術服務、孕產婦和新生兒急重癥救治等專項技術服務質量評價,促進醫療保健核心制度的落實。鎮衛生院要規范執行高危孕婦專案管理、高危孕婦轉診制度,嚴格產科手術分級管理,未經區衛生局許可的鎮醫院不得開展剖宮產手術,加強剖宮產手術管理,有效降低非醫學指征剖宮產率,確保降低孕產婦死亡率的措施落到實處。全面落實愛嬰醫院各項規章制度,努力提高母乳喂養率。
五是規范開展婦幼保健專項工作。各單位要積極主動,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組織足夠人力,嚴格按照服務流程,規范提供服務,如期完成轄區內育齡婦女婦女病普查普治、集體兒童體檢、新生兒疾病篩查、產前篩查、微量元素檢測及婦女兒童常見病、流行病學調查等任務,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六是抓好優生優育與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工作。各鎮要認真學習貫徹《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落實區衛生局與各單位簽訂的“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書”的各項工作任務。切實加強藥物流產技術規范管理,嚴格執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操作常規,杜絕計劃生育手術事故,積極做好育齡婦女節育知情選擇,憑證分娩,憑計劃生育專用證明取環、輸卵(精)管吻合術和5個月以上引產術;嚴格執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填寫、上報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臺帳、報表。任何機構和人員不得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或者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配合做好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屬地管理和服務工作,依法加強對生殖技術使用的監督管理。
七是積極開展“三網監測”管理工作。根據省、市“三網監測”工作要求,區婦幼保健所作為業務管理職能單位要做好“三網監測”業務培訓、指導與質控工作;鎮衛生所要定期組織質量監控,并確保監測數據準確可靠,上報及時,不瞞報;鎮醫院、社區衛生服務站要落實專人負責,將“三網監測”工作從基礎抓起,將工作做細做實。各單位做好婦幼衛生基礎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工作,不斷規范婦幼衛生相關資料登記、統計,確保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和邏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