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體育授課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理實一體化 獸醫臨床診療技術 課程改革
獸醫臨床診療技術是中職牧獸醫專業的一門專業技術基礎課程。它的任務是使學生具備基層動物疾病防治人員、防疫檢疫人員和飼養管理人員必需的動物疾病診斷與治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全面提高素質、增強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和繼續學習的能力奠定基礎。獸醫臨床診療技術教學質量的好壞關系到畜牧獸醫專業的畢業生基本臨床技能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學校學習階段加強學生基本臨床技能的訓練顯得特別重要。然而,在現實的教育過程中仍是出現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不良教育方式,針對此問題,本文根據廣西柳州畜牧獸醫學校的實際情況,以獸醫臨床診療技術課程改革為基礎,探析新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在課程改革中的應用。
一、獸醫臨床診療技術課程教學現狀
(一)教材現狀。中職學生現用的“獸醫臨床診療技術”教材內容老化,文字冗長,理論性強,實用性、針對性都不強,如指導學生進行生產操作的內容太少,實訓實驗課與實際生產脫節,不符合現在的中職校學生的口味。有些課程偏難偏深,知識的更新不能與時俱進,也滿足不了現代的崗位需求與現行教學的需要。
(二)教法現狀。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主要還是以教材和教師為中心,理論和實驗單獨進行,理論以授受式教學方法為主,實驗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都是采用在學習完理論后,再到實驗室進行實訓操作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突出弊端在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導致理論知識難以及時消化,操作訓練不能連續,學生雖然經過多次實驗或實訓但仍不能掌握操作技能,實踐教學效果差,理論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未能有機融合。此外,本課程的考核與評價方式大多還是傳統、單一,無法體現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技能的水平,導致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低,缺少成就感,厭學情緒越來越大,形成惡性循環。
(三)實訓條件現狀。目前的實訓條件不完善,如實訓場地少、實訓器械及動物不足、不能做好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工作或不能充分發揮校外實訓基地的作用等,不能滿足獸醫臨床診療技術課程實踐教學的需要,降低了教學質量。
(四)學生現狀。學生基礎差,素質較低,年齡偏小,自控能力差,但可塑性強;上課聽不懂,厭學現象嚴重,缺乏自信,缺乏主觀能動性,但好奇心強,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求知欲強。此外,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缺乏鍛煉,為難情緒大,奉獻精神、團隊意識差,進取心不強,入校后很難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但對美好生活充滿憧憬,辦事積極性高,但不能長久。
二、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必要性
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是當前職業院校課堂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它不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在形式上的簡單組合,而是從學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認知規律出發,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能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使培養的學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又具有較強的操作技能,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實際生產崗位的要求,且具有發展后勁。目前,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工科院校的職業教育中充分地克服了傳統教學模式與當代中職生各方面的不足,同時充分地利用了當代中職學生的閃光點,在教改中獲得良好效果,這為農類中職學校課程體系的改革,特別是為獸醫臨床診療技術課程改革提供有利依據,并指引了方向。獸醫臨床診療技術課程的教學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作用,強調自主學習,強化技術能力、應用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養,但上述能力的形成與提升,在具體的教育學實施不中還很欠缺。本文是筆者通過借鑒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法的規律,從理論到實踐對獸醫臨床診療技術課程進行研究、探索,主要是開發校本教材、建設教學資源庫、改進教學方法、完善實訓基地、制定多元制教學評價方案等。建成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的獸醫臨診療技術品牌課程后,一方面將徹底改變了傳統教育落后的局面,使教與學與時俱進,符合當代中職教育需求,另一方面充分抑制當代中職的自身不足,同時挖掘其內在優質潛力,打造符合企業崗位需求的優質中職畢業生。
三、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措施
(一)優化教學資源。 一是開發符合學校辦學特點和學生實際的理實一體化教材,滿足中職學生對職業的要求,適應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二是建設教學資源庫,便于教師組織和利用資源進行教學,便于學生在網上自主合作學習,便于教學管理人員對教學效果進行跟蹤和測評,還具有很好的輻射和示范作用;三是引進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方法,打破理論課、實驗課和實訓課的界限,將課程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生產、技術服務融于一體,教學環節相對集中,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做到理中有實,實中有理,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四是是建立多元教學評價體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二)優化教學環境。針對實訓場地少、實訓器械及動物不足等這些問題,在原有病理實訓室、藥物實訓室、動物外科基本操作實訓室、動物醫院四個校內實訓基地的基礎上,又增加建設了動物疫病診斷中心、獸醫臨床實訓室、動物外科手術室3個實訓基地,并結合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初衷,引進先進儀器,增加實訓動物,建立一體化的教學環境,實現一體化教學的目標,為師生邊學、邊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供基本保障,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職業能力的培養。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近年來我校教師隊伍年輕化,教師平均年齡40歲左右,他們有朝氣,上進心強,具有強烈的奉獻精神和創新意識。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各級各類骨干教師數量較少,部分中青年教師缺失理論更新能力,新進的年輕教師雖有活力,但缺乏臨床實踐經驗。針對這些問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著重抓好以下三點:一是關注教師情意和職業道德素質的發展。通過“請進來”或“走出去”的形式開展有關強化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各種培訓活動,以達到新課程的培養目標要求。二是關注教師專業技能和研究能力的發展。學校要組織教師能力提升培訓活動,如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考核、教科研活動等等,同時,安排青年教師利用寒假、暑假期間到企業、養殖場開展頂崗實踐鍛煉活動。三是關注校本研修培訓,搭建自主學習平臺。學校為教師創設一個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學習氛圍,使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成為教師成長的起點。
(四)加強教學管理。成立課程建設領導小組,加強對課程建設工作的領導,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無論在鼓勵科研方面,還是在資金配置方面都有一定的傾斜政策,為本課程的建設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和資源支持。
四、討論
[關鍵詞] 塵肺;肺功能;轉化生長因子-β1;腫瘤壞死因子-α;可溶性白細胞介素2受體;T淋巴細胞亞群
[中圖分類號] R73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9(b)-0051-05
肺塵埃沉著病(簡稱塵肺)是在粉塵暴露場所長期工作的接塵工人常見的職業病,粉塵顆粒沉積引起肺成纖維細胞增殖和細胞外基質大量聚集導致肺間質彌漫性纖維化,隨著病情的進展疾病表現不僅局限于肺功能損害,而將導致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誘發細菌感染、肺結核或獲得性人免疫功能缺陷綜合征等,而且治療難度大,目前尚無理想治療手段,是一種嚴重危害接塵工人生命的疾病[1-2]。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在肺組織中對成纖維細胞有趨化作用,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作為一種炎性細胞因子也具有明顯的致纖維化性;而免疫系統可能在塵肺發生發展過程發揮重要作用,可溶性白細胞介素2受體(sIL-2R)具有抑制細胞免疫的作用,T細胞及其亞群則是細胞免疫主要免疫應答細胞。本研究觀察塵肺患者外周血及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TGF-β1、TNF-α、sIL-2R水平及外周血T細胞亞群,并分析其與塵肺分期及肺功能的關系,對各指標在塵肺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進行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塵肺組:選擇2010年4月~2012年7月在鄭州煤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治療的塵肺患者68例,均有明確的職業暴露史,并根據國家塵肺診斷標準(GBZ70-2009)經由職業病診斷機構確診,其中男59例,女9例,年齡45~62歲,平均(51.92±5.38)歲;塵肺分期:Ⅰ期36例,Ⅱ期19例,Ⅲ期13例;均為采煤工,接塵工齡9~32年,平均(16.37±5.92)年;接塵組:選擇無塵肺接塵工35例,男33例,女3例,年齡43~61歲,平均(50.24±6.46)歲,塵肺0~0+,均為采煤工,平均(15.42±6.83)年。兩組均排除合并肺結核、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缺陷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纖維化性疾病,惡性腫瘤,其他嚴重內科疾病,近期服用免疫調節劑的藥物史。對照組:選擇無塵肺非接塵體檢健康者,男30例,女5例,年齡45~65歲,平均(52.19±6.39)歲。三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實驗室檢查 采集所有受試者清晨空腹外周血4 mL,2 mL離心后取上層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雙抗體夾心法檢測TGF-β1、TNF-α、sIL-2R濃度水平,2 mL置于抗凝試管,采用美國Beckman Coulter流式細胞儀檢測CD4+、CD8+T細胞。采用滅菌生理鹽水進行灌洗,總量100~150 mL,回收率15%~30%,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預處理后分別檢測TGF-β1、TNF-α、sIL-2R濃度水平,方法同上。TGF-β1、TNF-α、sIL-2R單克隆抗體及熒光標記CD4+、CD8+單克隆抗體和試劑盒均購自上海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1.2.2 肺功能檢查 采用美國森迪斯Vmax大型肺功能儀測定塵肺組患者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25%用力呼氣容積(FEF25)、50%用力呼氣容積(FEF50)、75%用力呼氣容積(FEF75)、彌散功能(DLCO)。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7.0對數據進行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等級資料相關性采用Spearman進行秩相關分析,兩變量相關性采用Pearson直線相關分析。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清TGF-β1、TNF-α、sIL-2R水平與塵肺分期的關系
塵肺組、接塵組和對照組血清TGF-β1和sIL-2R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 = 5.672、8.219,P < 0.05),塵肺組血清TGF-β1和sIL-2R水平顯著高于接塵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水平最低;塵肺組、接塵組和對照組血清TNF-α水平無顯著差異(F = 1.275,P > 0.05);且塵肺組不同分期血清TGF-β1、TNF-α、sIL-2R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 = 5.297、4.273、6.829,P < 0.05),不同塵肺分期血清TGF-β1、sIL-2R水平均顯著高于接塵組和對照組(F = 5.874、7.168,P < 0.05),Ⅱ、Ⅲ期血清TNF-α水平顯著低于接塵組和對照組(P < 0.05);采用Spearman秩相關分析,血清TGF-β1、sIL-2R水平與塵肺分期呈正相關(r = 0.69、0.78,P < 0.05),血清TGF-β1、sIL-2R水平隨塵肺分期加重而升高,血清TNF-α水平與塵肺分期呈負相關(r = -0.39,P < 0.05),血清TNF-α水平歲塵肺分期加重而降低。見表1。
表1 不同組血清TGF-β1、TNF-α、sIL-2R水平比較(x±s)
注:TGF-β1:轉化生長因子-β1;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sIL-2R:可溶性白細胞介素2受體
2.2 BALF中TGF-β1、TNF-α、sIL-2R水平與塵肺分期的關系
不同分期塵肺患者BALF中TGF-β1、TNF-α、sIL-2R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F = 4.167、3.249、4.381,P < 0.05),Ⅱ期塵肺患者BALF中TGF-β1水平最低,Ⅰ期塵肺患者BALF中TNF-α水平均高于Ⅱ、Ⅲ期,Ⅲ期塵肺患者BALF中sIL-2R水平均高于Ⅰ、Ⅱ期;采用Spearman秩相關分析,塵肺患者BALF中TGF-β1、TNF-α水平與分期無顯著相關(r = 0.06、-0.14,P > 0.05),塵肺患者BALF中sIL-2R水平與分期呈正相關(r = 0.41,P < 0.05),BALF中sIL-2R水平隨塵肺分期加重而升高。見表2。
表2 不同分期塵肺患者BALF中TGF-β1、TNF-α、sIL-2R水平
比較(x±s)
注:TGF-β1:轉化生長因子-β1;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sIL-2R:可溶性白細胞介素2受體
2.3 外周血T細胞亞群與塵肺分期的關系
塵肺組、接塵組和對照組外周血CD4+百分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 = 1.061,P > 0.05),CD8+及CD4+/CD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 = 3.197、2.857,P < 0.05),不同塵肺分期外周血CD4+、CD8+及CD4+/CD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4.297、2.884、3.084,P < 0.05),Ⅱ期塵肺外周血CD4+、CD8+百分百最低,Ⅲ期塵肺CD4+/CD8+最低;Ⅱ、Ⅲ期塵肺外周血CD4+及CD4+/CD8+顯著低于接塵組和對照組(P < 0.05),Ⅰ、Ⅲ期塵肺外周血CD8+百分百顯著高于接塵組和對照組(F = 3.429,P < 0.05);采用Spearman秩相關分析,外周血CD4+、CD8+百分百與塵肺分期無顯著相關(r = -0.11、0.14,P > 0.05),而CD4+/CD8+與塵肺分期呈負相關(r = -0.36,P < 0.05)。見表3。
表3 不同組外周血T細胞亞群比較(%,x±s)
2.4 外周血TGF-β1、TNF-α、sIL-2R水平及T細胞亞群與肺功能的關系
采用Pearson直線相關分析,外周血TGF-β1水平與FVC、FEV1/FVC及DLCO呈負相關,sIL-2R與FVC、DLCO呈負相關,TNF-α水平與肺功能無顯著相關,CD4+百分百與FEV1/FVC、DLCO呈正相關,CD8+百分百與FVC呈負相關,CD4+/CD8+與FVC、DLCO呈正相關。見表4。
表4 外周血TGF-β1、TNF-α、sIL-2R及T細胞亞群水平與肺功能相關分析r值
注:aP < 0.05;TGF-β1:轉化生長因子-β1;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sIL-2R:可溶性白細胞介素2受體;FEV1:第1秒用力呼氣量;FVC:用力肺活量;FEF25:25%用力呼氣容積;FEF50:50%用力呼氣容積;FEF75:75%用力呼氣容積;DLCO:彌散功能
2.5 外周血TGF-β1、TNF-α、sIL-2R水平與T細胞亞群的關系
外周血TGF-β1水平與CD8+呈正相關,與CD4+/CD8+呈負相關,TNF-α與CD4+/CD8+呈正相關,sIL-2R與CD4+、CD4+/CD8+呈負相關,與CD8+呈正相關。見表5。
表5 外周血TGF-β1、TNF-α、sIL-2R水平與T細胞亞群相關分析r值
注:aP < 0.05;TGF-β1:轉化生長因子-β1;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sIL-2R:可溶性白細胞介素2受體
3 討論
塵肺是一種職業病,患者預后差,勞動能力嚴重下降或完全喪失,生存質量低下,給患者家庭及社會都帶來沉重的負擔,近年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肺間質纖維化是塵肺的主要組織病理學改變,發病機制尚未明確。粉塵是主要的致病原,患者多為從事產塵工作的人員,而細胞因子及免疫功能與塵肺發生發展有關[3-4],本研究選擇的接塵組受試者,年齡、性別、職業、接塵時間等與塵肺組無顯著差異,而其癥狀及影像學檢查均未發現塵肺或未構成塵肺診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口學、環境因素的影響,重點就細胞因子及免疫功能在塵肺發展中的作用進行研究。
細胞外基質沉淀是肺間質纖維化的生物學基礎。TGF-β1被認為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細胞外基質沉淀促進因子,在肺間質纖維化過程中起關鍵作用。TGF-β1通過上調膠原和纖維粘連蛋白基因表達增加細胞外基質合成,同時抑制細胞外基質的降解,促進細胞外基質的沉淀;并且對成纖維細胞的聚集、增殖及轉化都有促進作用[5-6]。而其在塵肺發生和發展中的作用仍存在爭議,對TGF-β1基因多態性的研究認為,TGF-β(+915)GG基因型可能是塵肺的保護因素,TGF-β(509\869\800)位點基因多態性與塵肺易感性無關[7-9];而李娟等[10]研究報道塵肺血清TGF-β1水平高于健康對照組,但隨著塵肺分期的增加反而降低。本研究結果顯示,塵肺組血清TGF-β1水平顯著高于接塵組和對照組,且隨著塵肺分期加重而升高,各期塵肺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均高于接塵組和對照組,表明塵肺組患者血清TGF-β1高表達,且與塵肺分期密切相關。在BALF檢查中發現,檢出TGF-β1含量水平較血清明顯升高,提示TGF-β1在組織間液中濃度可能高于外周血液循環濃度,其發揮促纖維化作用可能主要在組織間,仍需進一步實驗研究證明。而BALF中TGF-β1水平與塵肺分期無關,可能由于灌洗液標本采集存在差異有關。血清TGF-β1水平與患者FVC、FEV1/FVC及DLCO呈負相關,表明TGF-β1的高表達與肺功能損害有關,促纖維化作用的增強,導致肺泡功能損害,與肺通氣及彌散功能關系尤為密切。
TNF-α是一種重要的炎癥因子,主要由Th1細胞分泌,具有強大的促炎癥反應和免疫損傷功能,在塵肺患者血清中高表達在導致肺間質組織損傷的同時發揮其促纖維化作用,通過與纖維連接蛋白作用是肺纖維化化初期病癥急性肺泡炎的發病機制之一,并且對細胞外基質沉淀有促進作用。有研究認為,TNF-α238位點基因多態性與塵肺易感性相關[11]。本研究結果顯示,塵肺組血清TNF-α水平均值與接塵組和對照組無顯著差異,但對著塵肺分期的加重血清TNF-α水平卻呈現降低的趨勢,與高彬等[12]Meta分析結果一致,血清TNF-α水平在塵肺初期表達升高,而隨著疾病進展逐漸降低,有觀點認為其可能在塵肺晚期表現為抗纖維化作用[13],而筆者推測TNF-α在塵肺發病初期發揮誘導和促進的作用,其作用可能受到疾病進展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來至于免疫系統功能障礙導致的細胞免疫功能抑制,TNF-α是Th1細胞因子,Th1細胞因子主司細胞免疫應答,因而TNF-α表達水平可能下調,本研究結果中血清和BALF中sIL-2R水平的顯著升高可以作為塵肺患者體內細胞免疫抑制的證明之一,sIL-2R是Th2細胞因子與細胞膜IL-2受體競爭結合IL-2,降低活化T細胞周圍的IL-2水平,減弱自分泌效應,抑制活化T細胞增殖,同時sIL-2R水平升高可減少膜IL-2受體密度,降低T細胞活化程度,從而抑制T細胞參與的免疫應答,是一種免疫抑制物,在多種腫瘤組織中高表達[14-15]。塵肺患者隨著病情進展,抵抗力低下可導致多種病原體感染疾病與免疫抑制狀態有關。本研究結果中,血清和BALF中sIL-2R水平顯著升高且隨塵肺分期加重而升高,表明塵肺患者可能存在免疫抑制狀態,且隨病情進展加重。外周血TNF-α與肺功能各指標均無顯著相關,而sIL-2R則與FVC、DLCO呈負相關,提示免疫抑制可能參與了肺通氣及彌散功能的損害。
T細胞亞群是免疫功能的主要應答細胞,主要分為CD4+和CD8+T細胞,CD4+ T細胞通過分化為Th1和Th2細胞,兩者存在動態平衡,當Th1/Th2向Th1漂移則趨向炎癥擴散,當向Th2漂移時則趨向纖維化,本研究結果中,TNF-α降低提示Th1/Th2可能向Th2漂移;CD8+T細胞則對免疫應答活化期有抑制作用,發揮免疫抑制。CD4+和CD8+T細胞也存在動態平衡,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著塵肺分期加重CD4+/CD8+T倒置,表明CD8+T細胞免疫抑制作用占據優勢,與sIL-2R水平升高結果相應,均表明塵肺患者存在免疫抑制,并且在疾病進展和肺功能損傷中發揮促進作用。結果顯示,外周血TGF-β1水平與CD8+呈正相關,與CD4+/CD8+呈負相關,TNF-α與CD4+/CD8+呈正相關,sIL-2R與CD4+、CD4++/CD8+呈負相關,與CD8+呈正相關,提示TGF-β1的變化與機體免疫抑制存在密切相關,且與TNF-α、sIL-2R及T細胞亞群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參與塵肺的發生和發展。
本研究結果提示,不同分期塵肺患者均可能存在細胞免疫抑制狀態,外周血TGF-β1高表達可能參與了塵肺的纖維化過程和肺功能的損害,TNF-α與塵肺分期有關可能與肺功能損害無關,sIL-2R高表達及CD4+/CD8+倒置形成的免疫抑制參與塵肺分期進展和肺功能損害。
[參考文獻]
[1] Okumura E,Kawashita I,Ishida T. Computerized analysis of pneumoconiosis in digital chest radiography:effect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rained with power spectra [J]. J Digit Imaging,2011,24(6):1126-1132.
[2] Suarthana E,Laney AS,Storey E,et al.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in the United States:regional differences 40 years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1969 Federal Coal Mine Health and Safety Act [J]. Occup Environ Med,2011,68(12):908-913.
[3] Lee WJ,Choi BS,Kim SJ,et al. Development of standard digital images for pneumoconiosis [J]. J Korean Med Sci,2011,26(11):1403-1408.
[5] 姜峰,王平,趙鳳玲.塵肺患者血清中趨化因子配體18水平調查[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2,30(9):678-680.
[6] 丁新平,崔風濤,王燕,等.某礦業集團1963至2010年塵肺病死亡分析[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2,30(10):767-769.
[7] Val V,Douglas P,Landsittel EL,et al. The influence of dust standards on the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at autopsy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J]. Arch Pathol Lab Med,2011,135(12):1550-6.
[8] 李娟,范雪云,劉亞楠,等.TGF-β-800G/A基因多態性與塵肺的相關性[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12,25(3):212-213.
[9] 劉乾,蘇文珍,單永樂,等.腫瘤壞死因子-α和轉化生長因子-β基因多態性與塵肺易感性的Meta分析[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2,30(8):587-592.
[10] 李娟,范雪云,郝小惠,等.塵肺患者血清中TGF-β、PDGF的表達及意義[J].工業衛生與職業病,2011,37(5):290.
[11] Ana CP,Abel PS,Alberto FV. Wall abscess due to Mycobacterium avium intracellulare(MAI)in a patient with pneumoconiosis [J]. Arch Bronconeumol,2011,47(3):159-160.
[12] 高彬,郝長付,王永星,等.塵肺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表達水平的Meta分析[J].衛生研究,2011,40(6):789-791.
[13] Zafra J,Perez E,Mozos M,et al. Concurrent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and silicate pneumoconiosis in a red-legged partridge (Alectoris rufa) [J]. Avian Diseases,2011,55(1):128-132.
[14] Oyunbileg S,Wang JD,Sumberzul N,et al. Health impact of pneumoconiosis in Mongolia:estimation of losses in life expectancy and quality adjusted life expectancy [J].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2011,54(4):285-292.
隨著體育的發展和人們對體育認識的提高,“快樂體育”和“終身體育”成為現代人追求的目標。社會各階層對體育的重要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因此基層體育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中老年人對體育鍛煉更是“情有獨鐘”。然而,作為祖國未來希望的青少年,對體育的認識雖不算一片空白卻也是知者甚少,一味地在數理化的題海中掙扎,在語英政史的堡壘中喘息,卻不知道體育鍛煉能夠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如何讓學生改變觀念,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建立良好的體育鍛煉理念,值得每位體育工作者深思。我認為應從上好每一堂體育課開始,逐步實現“終身體育”的構想。那么怎樣上好每一堂體育課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打破常規 樹立新意
為什么青少年不在青春之期保護青春,非要到古稀之年才追尋失去的年華呢?我認為這種局面就是由我們現在所設置的那種古板的體育課造成的。學校給了體育教師一份年度計劃表,體育教師只好如法炮制了一份課時計劃表,這樣體育課在學生的頭腦中印下了一個準備部分、一個基本部分、一個結束部分的教學模式,這種三段式的教學給學生的體育鍛煉戴上了沉重的枷鎖。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的性格決定了他們的好玩和對新生事物的好奇,不喜歡墨守成規。教師那一套訓獸式的程序不會給學生輕松,快樂,這樣一來不但會使學生厭倦上體育課,而且會使學生反感體育鍛煉。怎樣才能改變這種惡性循環呢?我認為最關鍵的是每一堂體育課要留給學生好的印象。一堂好的體育課會使學生從快樂中體味到上體育課的樂趣,從而樹立積極鍛煉身體的信念。
首先,解決“計劃”的束縛。在教學大綱要求的范圍內體育教師自由地、隨機地選擇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的授課內容,用簡單而富有樂趣的內容吸引學生。注重簡單的技巧練習,培養學生的協調性、靈活性。
其次,教師要用和風細雨般的耐心的講述、優美及悅耳動聽的音樂,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全面地了解體育鍛煉的普遍性和“快樂體育”的內涵。例如:在做準備活動時讓學生和教師一起做一些簡單的韻律操。在歡快的旋律中翩翩起舞,這樣既起到熱身的作用又不使學生感到厭倦。
再次,打破原有體育課的常規。沒有必要強調隊伍如何整齊,只要能夠聽到教師的講話,在教師的視野之內即可。使教師和學生融為一體,讓教師成為學生體育鍛煉的伙伴,平等、和諧地一起參加鍛煉。
最后,體育教師還要像導演一樣,富有創造力將那些枯燥無味的授課內容,設計成趣味無窮的情景游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體現體育活動的靈活性,多樣性。例如:進行隊列訓練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迷宮”,根據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分組闖關。
2.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
首先,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進行分組,把全班分成若干個興趣小組進行不同項目的練習。按興趣上課能使學生的特長從小就有所發展,體育教師針對個人的特長集中、系統、全面的訓練培養體育骨干。低年級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只要合理訓練,就能使其內在的潛能得到發揮,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其次,按性別分組。針對性別的差異選擇不同的授課內容。女生主要以有氧運動為主,選擇跳繩、健美操、羽毛球等授課內容;男生則將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相結合全面發展,選擇籃球、足球、武術等授課內容。
再次,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練習的項目,并鼓勵他們堅持鍛煉,樹立“終身體育”的信念。
最后,一定要對班級中有疾病的學生了如指掌,根據他們的病情幫助其制定科學合理的運動計劃。讓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鍛煉,防止盲目的鍛煉或不去鍛煉而使病情加重,力爭不讓任何一名學生掉隊。
3.科學鍛煉,注意安全
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意外事故,因此科學鍛煉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在進行體育課的過程中還應該將體育衛生保健知識貫穿其中,讓學生在鍛煉身體的過程中對自己有所了解,明確自己參與的體育鍛煉對自己那些部位有利,使學生有目標的參加鍛煉。這樣一來,他們知道過量的運動會帶來傷害,在鍛煉中就會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也懂得合理的運動負荷會使自己更加強健。從小建立一個科學鍛煉的概念,可以減少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恐懼感并有利于“終身體育”的開展。
4.有始有終,注重“放松活動”
體育教師還應該注重授課結束后的放松活動。我認為它是一堂課的一個重要環節,放松活動做得充分,不但可以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而且可以使學生真正體會“快樂體育”。體育教師在選擇放松活動內容時,應將那些易學又有利于放松的游戲或韻律體操教給學生,讓一堂課在快樂中開始輕松中結束。
一、教師要打破教學常規 ,樹立新意,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
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而現在的青少年為什么不在青春之期保護青春,卻要在古稀之年才追尋失去的年華呢?我認為這種局面原因就是我們現在那種傳統的體育課教學模式造成的,從小就給學生造成一種厭倦身體鍛煉的思想。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學校常常是給體育教師一份年度計劃表,體育教師只好如法炮制了一份課時計劃表,這樣體育在學生的頭腦中印下了一個準備部分、一個基本部分、一個結束部分,這種三段式的教學給學生的體育鍛煉負上了沉重的枷鎖。怎樣才能改變這種惡性循環呢?我認為最關鍵的是第一堂體育課要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堂好的體育課會使學生從快樂中體味到上體育課的樂趣,從而樹立積極鍛煉的信念和終身體育的意識。
首先,體育教師要解決“計劃”的束縛。小學生對新東西很感興趣,因此,體育教師在課程標準的要求范圍內自由地、隨機地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授課內容,用簡單,富有樂趣的內容吸引學生。注重簡單的技巧練習,培養學生的協調性、靈活性。
其次,教師要用和風細雨般耐心地說教、優美及悅耳動聽的音樂,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全面的了解體育鍛煉的普遍性和 “快樂體育”的內涵。例如:在做準備活動時打破以跑步為主的練習,讓學生和教師一起在優美的音樂的伴奏下做一些簡單地韻律操。在歡快地旋律中翩翩起舞,這樣既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達到熱身的目的又能提高學生鍛煉的興趣。
再次,打破原有體育課的常規。講授新內容時,沒有必要強調隊伍如何整齊,只要學生能夠聽到教師的講話,在教師的視野之內即可。把教師和學生融為一體,成為學生的伙伴一起參加體育鍛煉。這樣就使課堂氣氛顯得平等、和諧而富有生機。
最后,體育教師還要像導演一樣,富有創造力將那些枯燥無味的授課內容,設計成趣味無窮情景游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體現體育活動的靈活性、多樣性。這樣就可以避免因教材枯燥單一,而使學生厭倦體育課。
二、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進行分組。把全班分成若干個興趣小組進行不同項目的練習。按興趣上課使學生的特長從小就有所發展,體育教師針對個人的特長集中、系統、全面的訓練,培養體育骨干。小學生的可塑很強,只有合理訓練,才能使其內在的潛能得到發展,技術水平會不斷提高。這樣以來,學生由興趣開始逐漸形成自覺鍛煉的意識。
其次,按性別分組。針對性別的差異選擇不同的授課內容。女生主要以有氧運動為主,選擇跳繩、健美操、羽毛球等授課內容;男生則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結合全面發展,選擇籃球、足球等授課內容。通過這樣的授課形式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可以喚醒他們自覺鍛煉的意識,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練習的項目,并鼓勵他們鍥而不舍地堅持鍛煉,從而樹立“終身體育”的信念。
最后,一定要對班級中有病變的學生了如指掌,根據他們的病情幫助他們制定科學合理的運動處方。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防止因盲目的鍛煉使病情加重或缺乏鍛煉而不利于疾病的恢復。力爭不讓一名學生掉隊。
三、教師要指導學生科學地進行鍛煉,同時要關心學生的人身安全
體育運動的是不可避免出現意外傷害的一種活動,因此科學鍛煉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在進行體育課的過程中還應該將體育衛生保健知識也貫穿其中,讓學生在鍛煉身體的過程中對自己有所了解。明確自己參與的體育鍛煉對自己那些部位有利,學生會有目標的參加鍛煉。這樣一來,他們會知道過量的運動帶來傷害,所以在鍛煉中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也懂得合理的運動負荷會使自己更加強健。從小建立一個科學鍛煉的概念,減少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恐懼感并有利于“終身體育”地開展。
四、教師上體育課時,要有始有終,同時要注重學生“放松活動”
摘要: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是技工院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筆者提出,可通過制訂體育課計劃,合理、科學地安排教學內容,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提高身體素質,培養技能過硬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關鍵詞 :體育教學 身體素質
在當今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素質,不僅是促進學生思想文化素質和操作實踐技能水平的提高,還要進一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是技工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上好每一節體育課、增強學生體質,切實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是技工院校和體育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制訂科學的計劃和明確目標
制訂科學的計劃,明確目標是上好體育課的前提。上好體育課,幫助學生科學地提高身體素質,是技工院校體育教學的基本目標,也是體育教師的責任。體育教師在學期初期,要依據教學大綱和學生實際狀況,制定出一個學期總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即通過一個學期的體育課教學,學生應該學到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以及達到的教學目標和鍛煉要求。同時,學期初制定出整個學期每一節課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綱要,為編寫教案和實施課堂教學計劃打好基礎。
二、制定翔實的教學內容,把控教學進程
制定翔實的教學內容,把控好教學進程是上好體育課的保證,體育課是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成長,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實施科學鍛煉的重要手段之一。體育教師根據教學計劃,制定翔實的教學內容,編寫好教案,詳細地準備一節課的授課內容,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堂教學時間。有了教案并不是一定就能上好體育課,關鍵在于體育教師認真組織課堂,把控好課堂教學進程,這是體現體育老師教學水平的重要環節。教案只能在書面上體現老師的課前準備。在課堂上,教學活動高效、充實,勞逸結合,師生共同有始有終地完成教學目標才是真正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水平。以《籃球》一章為例,籃球運球方法和技巧是學習打籃球的基礎和主要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大綱和計劃,在教案中詳細寫出了運球動作要領、方法和注意事項中各個配合環節等教學內容,可以結合運球技術的視頻課件進行教學。有了好的教案,在具體授課時,一定要合理安排課堂45分鐘授課時間,做到既充實、有趣,又勞逸結合,保證教學質量。教師授課時,可以先安排5分鐘左右的準備活動,教師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講述運球動作要領,然后學生做無球動作學習和有球動作練習,包括原地控制性運球、運動中快速運球、變速運球等,練習30分鐘左右。教師一定要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運球動作和習慣,規范動作,把握要領,讓學生真正學會運球技巧。教師還可以安排游戲、分組對抗等多種有趣的形式,讓學生逐漸掌握正確的運球知識和技能要領,進而提升籃球運動水平。最后剩余的5分鐘,可以讓學生放松休息,根據學生練習情況做好該次課堂教學總結。老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參與學生的練習,切忌不聞不問,不管不顧。
三、踐行體育意識,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踐行體育意識、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是體育課追求的目標,體育課同其他課程一樣擔負著提升學生整體素質的責任。技工院校的大部分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較差,但是作為青少年,他們也有著較強的求知欲、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師要鼓勵學生相信自己通過技校幾年的學習和努力,掌握一門技能,一樣能夠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體育老師可以通過體育課堂教學,形成和提升學生多方面積極的意識和向上精神。體育課同其他課一樣,要求學生必須按時、認真上課,形成嚴格的時間意識;通過分組對抗等形式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通過學習體育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進取心。學生在校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身體素質進一步提升,綜合素質也同步提高,學生逐步夯實基礎,不斷進步。
四、增強責任,知行合一
增強責任、知行合一是對體育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要求。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首先要有一桶水。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體育教師不僅傳授給學生體育知識和技能,更主要的是幫助學生在活動中不斷提升身體素質,掌握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和技巧,以及在體育活動中形成進取意識、團隊意識、競爭意識、安全意識等。老師一定要充分利用課堂向學生傳遞正能量的知識資訊,如果老師掌握的豐富的知識技不能充分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去,就沒有盡到老師應盡的職責,長此下去將失去老師的威信。教師不僅是學生在校時的老師,也將是學生一輩子的老師。
【關鍵詞】:教學計劃 學新觀念 興趣教學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生產和生活方式的不斷提高,導致了人們新陳代謝水平的降低,視覺、聽覺、方位覺、靈巧、力量等出現了退化,高能高脂肪食物的過多攝人,學生運動量的減少,使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肥胖型和豆芽型體質不斷增多,直接影響著人類作為生物的進化發展。體育課程的現狀,亞待體育課程的改革,在此基礎上,原有的教學大綱,已不能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因此,怎樣上好新時期的體育課,如何才能培養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如何才能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身體健康進一步提高,是擺在每一位體育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
一、 因地制宜,結合學情,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與內容
教學計劃是教學的總方向,體育課教學計劃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學生,各地各學校的教學條件,制定出適合學生的教學計劃與教學內容,是上好體育與健康課的第一步。
在教學計劃中,教材是一堂課的依據內容,而組織教法是如何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因此,必須認真鉆研教材,研究教法,才能更好地上好一節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鉆研教材、熟悉教材、研究教法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體育教師應認真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明確教材的意義、任務、特點、內容及要求,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根據教學任務、對象,抓住教學關鍵,突出重點、難點。由淺人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生的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體,以愉悅身心為前提,以達到鍛煉學生身體,增強學生體質為目的,才能更好地達到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新觀念
學生是主體,是教學對象。
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如何,主要是學生的學習情況如何,掌握認識情況如何,而不是教師講解的情況和示范動作如何,當然正確規范的動作示范和生動形象的講解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基本、最首要的條件,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特點和差異,根據他們的特點,去組織教學,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教學中,認真的練習,才能最終達到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要讓學生成為教學的核心,在體育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可如何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卻并非易事,在這點上,我認為必須讓學生成為教學的核心,成為學習的主人翁。在教學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取形式多樣的方法,讓學生也體會到自己對教學進度和其他學生的積極影響,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轉貼于
三、努力提高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
怎樣上好一堂體育課呢?首先,使學生形成最佳的學習狀態,讓這堂課充滿活力。其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重視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給學生創造出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全面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育課所教授的東西,很多是學生本來就會的,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如果能把錯誤的動作形象地表演給學生看,讓學生看到滑稽可笑的表演,比呆板的公式化示范講解效果好得多,講課時的和識性與趣味性結合起來,做到言簡意賅,生動形象。
關鍵詞: 體育課 比賽 教學效果
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后,運動能力和技術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能開展一定的體育鍛煉和活動。教師繼續采用教師教學生學的形式,既單調又枯燥,學生容易產生厭惡心理。學生學習新的技術動作和鍛煉方法的興趣不濃,給體育教學和組織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我通過反復思考,決定嘗試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將比賽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以此改變學生對體育課教學的態度,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在一學期的實踐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制訂學期教學目標
本學期我擔任2009級機電、計算機等班的體育教學,首先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學校體育的場地器材設施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學目標。選擇了教學大綱中的籃球(半場三人制)、排球(六人制)、武術、田徑等四個項目作為本學期的主要教學內容和比賽內容。并作好了五個項目的教學計劃,把要學習的基本技術和基本知識擬出來,根據課程時間做好上課的規劃和安排,并制訂了教學小目標,爭取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效果,完成教學任務。
二、組織報名
每學期的第一節課教師向學生介紹本學期的教學主要任務和要求,并積極宣傳。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參加比賽,每個同學至少要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運動項目,由體育委員牽頭其他班委干部協助做好報名工作,并根據本班的人數,合理地將男、女生分成幾個小組(教師指導分組)。報名完成后,由體育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好比賽的賽制,打印成比賽秩序冊,發到班上,由體育委員保存一份,教師保存一份備用。
三、教學過程――比賽與教學、練習的結合
體育課以比賽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用比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將學生的技術練習過程轉化到比賽中來,用比賽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從而提高比賽水平和比賽質量,完成教學目的和任務。
教師應做好每一堂課的安排和布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安排一個或兩個以上的比賽項目,課的內容一般分為:新授課、復習課、比賽三個內容或新授課、比賽兩個內容。同時把學生分成三個或兩個組。即新授課學習小組、復習練習小組(有時候可不安排此內容,根據課的內容決定)、比賽小組。新授課的內容根據計劃、目標為比賽服務,復習課內容為技術水平和比賽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比賽質量的提高則最終完成新授課的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這三者的有機結合,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一節課中,首先滿足要參加比賽的同學,有比賽的參加到比賽中去,然后是滿足新授課學習小組(不參加比賽又報有新授課內容項目的同學),剩下的為復習練習小組。教師做好全課的安排和布置。
例如,在一節課中,教學內容為:新授課――排球基本技術(傳球、墊球),復習課――田徑(蹲踞式起跑),比賽――男子足球。教師首先宣布本節課的內容,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并做好合理的分組――比賽小組(A組對B組,參加人數及負責人員共20人)、復習小組(12人)、新授課學習小組(30人)。
1.比賽小組:根據制定好的秩序冊安排參加男子足球比賽。比賽辦法及規則――5人制小場地比賽,高度為2米、寬為5米的小球門。分上下半時,每半時時間為20分鐘,中間休息3分鐘。通常由學生擔任裁判執法。規則上,除不發角球,不罰點球,不擲界外球外,其它的按最新足球規則執行。技術上,不得使用危險和高難度的技術動作踢球,提倡在比賽中多運用所學的基本技術、基本戰術,以保證比賽安全。雙方的隊長、體育委員、班長、裁判員同學負責組織和維護紀律,有事情及時向老師報告。同時,體育委員做好比賽的記錄。
2.復習練習小組:根據上節課所學的內容自覺地在跑道上練習,按照老師要求把復習小組的同學分成練習的三個小組分別在1、2、3跑道上進行練習,并且每小組選一個技術動作較好的同學做小組長帶領本小組練習并作技術指導,做到以優培差。看誰練得最好,哪組練習得最好。要求在重難點上多下功夫,有所提高和進步,為以后的比賽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還安排其中的2名同學負責練習過程中組織的紀律,并收集練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待老師解決和處理。
3.新授課學習小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在田徑場地的附近學習排球基本技術――傳球、墊球。教師要做到語言簡潔,動作準確,講解示范清楚,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兩人或三人一組的傳球練習、墊球練習和傳、墊相結合的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努力完成任務。
由于全班學生活動的范圍大,在新授課學生進行練習的時候,教師要抽出時間到其他的兩個場地察看,作技術指導并詢問負責的同學是否有疑難問題或需要處理的事情,做好全課堂的監控工作。
課后教師小結,多用表揚法總結學生在練習、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方面的優點,讓學生有成就感和成功感,以激發學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一、制定學年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學校的體育場地器材設施,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學目標。選擇了教學大綱中的籃球、足球
和田徑三個項目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和比賽內容,并做好了三個項目的教學計劃,擬定了學習的基本技術和基本知識,根據課程時間做好了上課的規劃和安排,并制定了教學小目標,爭取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完成教學任務。
二、組織報名
高一新生進入一個新的學校和新的環境,一切都是新的認識開始,我們在第一節課就向學生介紹本學年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并積極宣傳,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比賽,把科學體育鍛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號召學生在高中的三年中德、智、體全面發展,同時努力學會一到兩項體育活動的專長和科學體育鍛煉的方法,使學生在高中階段就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為他們的終身健康打下基礎。我們聯合學生會在開學不久就組織了一系列的體育比賽,通過各班的體育委員和班干部在每班組織田徑隊,男、女籃球隊和足球隊。每位學生都要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運動項目,由體育委員牽頭其他班委干部協助做好報名工作,并根據本班的人數,科學地將男、女生分成幾個小組(教師指導分組)。報名完成后由體育教師聯合學生會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好比賽的賽制,打印出比賽秩序冊發到班上,由體育委員保存一份,教師保存一份備用。
三、比賽與教學及練習的結合
體育課和體育活動課以比賽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活動過程。用比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將學生的技術練習過程轉化到比賽中來,用比賽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從而提高比賽水平和比賽質量,達到完成體育課教學目的和任務。
教師應做好每一堂課的安排和布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安排一個或兩個以上的比賽項目,課的內容一般為:新授課、復習課、比賽,或新授課、比賽。同時把學生分成兩個或三個組,即新授課學習小組、復習練習小組(有時候可不安排此內容,根據課的內容決定)、比賽小組。新授課的內容根據計劃,目標是為比賽服務;復習課內容為技術水平和比賽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比賽則最終完成新授課的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
1.比賽小組。根據制定好的秩序冊安排參加男子足球比賽,根據比賽辦法及規則――本班比賽依學生宿舍安排,進行5人制比賽,場地為四分之一足球場,按照五人制足球比賽規則;班級間比賽按照9人制小場地比賽,球門高2米,寬5米。分上下半場,每半場時間為20分鐘,中間休息3分鐘。通常由學生擔任裁判執法。規則上,體育教師平時利用休息日培養一批裁判員,發給他們一些規則材料進行學習。技術上,不得使用危險和高難度的技術動作踢球,提倡在比賽中多運用所學的基本技、戰術,以保證比賽安全。雙方的隊長、體育委員、班長、裁判員學生負責組織和維護紀律,有緊急情況及時向教師報告。同時,體育委員做好比賽的記錄。
2.復習練習小組。教師把復習小組的學生分成練習的三個小組,分別在1、2、3跑道上進行練習,并且在每小組選一個技術動作較好的學生做小組長,帶領本小組練習并作技術指導,做到以優培差。要求在重難點上多下功夫,有所提高和進步,為以后的比賽做好充分的準備。另外還安排其中的兩個學生負責練習過程中的紀律和組織,并收集練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待教師解決和處理。
3.新授課學習小組。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在籃球場地學習籃球基本技術――傳球、投籃。教師要做到語言簡潔,動作準確,講解示范清楚,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兩人或三人一組的傳球練習,投籃練習和傳、投相結合的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努力完成任務。由于全班學生活動的范圍大,在新授課學生進行練習的時候,教師要抽出時間到其他的兩個場地察看,作技術指導并詢問負責的學生是否有疑難問題或需要處理的事情。做好全課堂的監控工作。
體育課前的準備活動是體育教學不可缺少一個環節,是新授課前的必備的活動。做好體育新授課前的準備活動,對于提高學生動作的規范、協調,提高運動肌肉的靈活性,減少課堂教學中的肌肉挫傷、拉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指導學生做準備活動時,應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年齡特點,以一定的游戲內容為依托,學生活動的動作既要規范,又要有力,同時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準備活動不要天天都是老一套,單調枯燥,關鍵是要安排、設計對本節新授課內容相關的有針對性的準備活動,從而激發學生上好體育課的積極性,絕對不要讓學生認為準備活動就是做做操、壓壓腿、活動活動關節。通過體育新授課前的準備活動,使學生的關節靈活、肌肉富有彈性,使與新授課有關聯的身體各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動,保證體育新授課的有效地進行,從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體育課教學要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體育課教學目標的著眼點不應僅僅放在培養學生體育技能和身體機能上,應該樹立體育課教學為學生身心健康服務的教育理念,當然,身體健康是必需的,還要有心理上的健康和強烈的社會適應性。因此,體育教師不能單純進行技能技巧訓練,要讓學生自己主動的活躍發展起來。體育課教學要根據《體育課程標準》的要求和體育教學計劃的編排,安排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由于體育課基本上在操場進行,而且又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組織教學很困難,這就要求教師善于組織、合理安排,下大力氣對學生進行體育課常規教育,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特別抓好體育課前的整隊、準備活動的步驟、場地的布置、體育器材的回收以及學生進行動作練習時的組織紀律以及安全要點。初中低年級的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又是在室外上課,容易被周圍的新奇的東西吸引,轉移注意力。這就更要求教師組織教學時,穿插有趣的教學活動或者游戲,在上課時加入一些帶有小組比賽性質的內容,使學生精神集中的完成體育教學任務。
三、體育課教學要適應學生的身心特征
初中生的意志品質還沒有徹底形成,有效注意時間只能保持20分鐘左右,學習的動機不能長期保持。教師應該根據學生這個心理特點,將新授課的內容集中到課堂開始后的一段時間,課堂后半段就是鞏固、消化、練習所學內容,通過分組活動、游戲,最大限度地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另外,根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征,要及時對學生活動的結果和效果及時地作出評價。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自己的動作的矯正以及強化。當然,對學生的行動,教師要及時給予巧妙的評價,做到大范圍表揚,甚至點名表揚。批評要注意方法方式,更不要公開點名批評,如果能夠在課下單獨批評更好。即使不得已對學生進行批評時,也要先使勁找出學生行為中的“亮點”,先給這些學生充分的肯定,在適當的指出學生的不足,使學生易于接受教師的意見和看法,避免產生逆反心理。
四、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