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一英語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將翻譯作為外語教學的一種手段運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中,對促進英語學習、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有著重大的意義。文章首先論述了目前我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狀況和存在的一些問題,試圖探討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方法及策略,提高翻譯教學效果,達到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目的。
一、目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能力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指導思想過度強調閱讀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翻譯課程設置;也沒有專門的非英語專業(yè)翻譯教材;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安排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和主觀傾向,教學效果不理想。針對這一普遍問題,有許多大學英語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現狀提出了改進意見,也采取了相應的改革措施,例如進一步修訂教學大綱、對現有的大學英語教材進行重新修訂、為非英專業(yè)學生增設翻譯課等。為了改變大學英語翻譯課不受重視的狀況,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題型增加了句子內部漢譯英考試題項,這一改革措施對重視翻譯教學也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例如,筆者的工作單位在每一學期的英語期末考試中都設置了翻譯試題。然而,總的來說,教學效果還是不盡如人意。從學生的平時翻譯作業(yè)和多次翻譯考試結果來看,相當一大部分學生的翻譯能力存在不足,如語篇缺乏連貫性、搭配錯誤、語法不通、邏輯混亂或嚴重存在中式表達等等,這些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深究起來,筆者發(fā)現,主要是翻譯基本理論知識及常用技巧欠缺造成的。這一研究結果表明,在常規(guī)英語教學中,本科生的聽說讀寫譯五種技能培養(yǎng)之間缺乏協調,需要總體規(guī)劃的全方位教學指導思想。此外,由于一些高校壓縮大學英語教學課時,在時間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翻譯教學,客觀條件難以保證將翻譯能力培養(yǎng)融入總體教學過程中。最后,大學英語教師教學工作量較大,學校又不斷強調科研工作,往往批改學生的翻譯作業(yè)是只提供標準答案,沒有試著去進一步啟發(fā)學生就翻譯答案的非唯一性進行辯論。
二、翻譯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翻譯教學有助于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大學英語教學中可以通過翻譯教學來檢驗學生是否理解到位,進而解難釋疑。因為翻譯的實質是兩門語言代碼的轉換,其過程有理解、表達、校對三步,尤其需要調動譯者對兩種語言、文化的理解運用能力。只有正確理解原文,才能談得上表達、校對。要取得正確理解,就必須對文章的語言現象(詞匯、含義、句法結構、習慣用法)、文章內容、上下段落的邏輯關系有個全面的把握。在做翻譯練習時,要求對原文的理解達到90%乃至1OO%,而在一般閱讀中,正確理解的要求只要達到70%就可以了。因此,翻譯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尤為重要。首先,重視翻譯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能力與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不可割裂的,學生通過大量的英漢互譯練習獲得語言知識,認識到英漢的不同表達習慣,并在具體翻譯過程中認識到英漢兩種語言的轉換規(guī)律,增強英語思維表達意識。其次,全面培養(yǎng)翻譯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目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廣義上來看,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是貫穿于包括聽、說、讀、寫在內的整個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是直接或間接地同非翻譯的其他教學內容密切相關,對于整個大學英語教學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同時,對于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學生來說,提高翻譯能力也是注重培養(yǎng)實際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再次,從現有大學英語教材編寫說明及編寫內容來看,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大學英語教材《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課后附有大量的句子漢英互譯練習,更加重視將接受技能和產出技能的訓練進行有機結合,注意語言輸入與輸出的關系,注意語言知識與翻譯能力的關系。此外,各種各樣的四級、六級模擬試卷也或多或少地提供一些翻譯習題。筆者認為,適當做些翻譯練習可以檢測學生對所學的生詞、固定表達、句子結構等的理解能力和句法表達及語法規(guī)律的實踐應用能力。
三、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基本策略
學生翻譯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效果如何。教師首先具備一定的翻譯理論基礎和翻譯實踐,通曉英漢語言對比研究成果,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詞匯和語法方面打好基礎,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基本功,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翻譯興趣。
1.將基本翻譯理論引入教學過程中,使單純的翻譯實踐課受到理論的指導。翻譯理論的重要性體現在它對翻譯實踐具有指導作用。翻譯水平的提高確實需要大量的練習,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單純的翻譯勞動,還得靠翻譯理論的正確指導。對于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教師應給學生介紹基本的方法和翻譯的一些基本理論常識,以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常用的翻譯方法有直譯法、意譯法、直譯和意譯相結合法、增譯法、刪略法、省略法、詞類轉換法、正反和反正法、長句拆譯法、替代法等。英譯漢時,注意被動語態(tài)、名詞性從句、定語從句及狀語從句的特殊譯法。從而使學生對基本的翻譯理論有所了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翻譯理論,使其翻譯實踐更有成效。翻譯教學必須重視中外翻譯理論的重要性,如直譯、意譯、可譯度等概念導入對學生理性地認識和掌握翻譯原則和技巧是非常有益的。教授翻譯理論可以使學生站在一個新的角度來思考翻譯問題,自覺監(jiān)督具體的實踐活動。翻譯理論必須和翻譯實踐相結合,這是因為翻譯理論一方面來自于翻譯實踐,另一方面翻譯實踐在翻譯理論的指導下一定會更加科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通過分析大量的例證,讓學生能夠領悟到所學的理論知識,課堂上可以先講解一些理論,當場提問學生做些課堂練習;然后再布置課后有針對性的練習,下次上課是先講評作業(yè),使學生能夠將課堂上學得的翻譯理論轉化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翻譯實踐中自覺地、進而無意識地運用理論知識,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
2.適當介入英漢兩種文化的對比,加強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眾所周知,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文化知識的講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從語言與文化的關系來看,語言教學即文化教學,因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符號,語言反映它所代表的文化。翻譯是一個從一種語言向另一種語言傳遞文化內容的過程,譯者作為兩種文化的傳播者,其任務是使原作者和譯文讀者彼此互相溝通。受教學大綱的要求,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英語專業(yè)的翻譯教學,比如說課時非常有限。因此,在翻譯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實用性的原則,適時、適量地導人一些文化知識,結合英漢語言對比進行本質上的文化比較,從而提高翻譯教學的教學效果。獨特的文化知識總是代表某一民族的基本特點,是該民族語言得以傳延的沃土。這就是說,翻譯不僅是語言符號表層指稱意義的轉換,更是兩種不同文化的相互溝通和移植。當今世界,雖然各種文化日漸趨同,但是民族間的文化差異仍然存在,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交際時,就難以避免文化沖撞和心理不適,從而給語言的翻譯帶來種種障礙和困難。難怪,有人說翻譯活動就是“戴著鐐銬在跳舞”。因此,對比兩種文化的異同,尤其是差異之處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以及激發(fā)學生對翻譯的興趣,對于大學英語教學十分重要。這些差異包括英漢詞匯知識、中西思維模式、民族歷史及心理文化等各個方面。
3.進一步增加英漢語言對比的內容,提高翻譯的準確性。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在進行翻譯實踐練習時,缺乏對英漢兩種語言比較的認識,常常以為英漢兩種語言的轉換是一種簡單的替代關系。他們對兩種語言不同的地方,缺乏深層次的認識。在翻譯教學中,對比翻譯是常見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通過對兩種語言的內容、含義和形式的比較,找出兩種語言的表達習慣,兩種語言的內涵和兩種語言、兩種文化的審美觀,相對準確地譯出異域文化中人們容易接受的語言,而整個貌似簡單的翻譯過程,卻是在知識記憶網絡圖的作用下完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進行英語和漢語語言結構的對比,鼓勵學生主動發(fā)現英漢表達習慣的不同,以增強他們對英漢語言差異的理性認識,認識到英漢語言除了有相似之處,更有相異之處,引導其自覺探尋并逐步掌握兩種語言相互轉換的基本特點和常用的翻譯技巧。通過練習翻譯作業(yè),學生呵以達到自覺培養(yǎng)翻譯意識,遵循目的語的表達習慣,盡量減少漢語的負面影響,選擇英語中最地道的表達方式,正確譯出原文信息,提高譯文質量,從而提高對英漢語言宏觀結構的認識水平。
4.利用精讀課堂教學多角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能力。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是:學生課前預習一教師課堂講解一學生課后做習題一教師對答案。這種教學模式過分加大語言輸入,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聽教師一個人講解,缺少自由表達機會,對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不太有利。由于增設翻譯課受到課時、資金等客觀條件的限制,所以利用精讀課教學時間進行翻譯教學,既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翻譯能力的目的,又達到了全面學習英語的教學終極目標。《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版)》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細選的,是進行翻譯訓練的絕好材料。因為翻譯能力的獲得離不開一定量的實踐活動,因此,教師應該減少英語語言點的講解,讓學生在課外利用課文輔導材料自學,充分利用課堂授課時間對課文進行有針對性的翻譯技巧訓練。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護理專業(yè);教學應用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衛(wèi)生服務模式也從個體治療型向著群體、預防、醫(yī)療、保健綜合服務型轉變,預防和控制疾病,增進人類健康,已不只是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的任務,也是臨床醫(yī)學整體功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護理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一批具有護理、 預防、 保健、 康復等綜合知識和技能的高級應用型護理人才,《預防醫(yī)學》 對于護理教育具有重要意義[1]。部分護理專業(yè)的學生對學習這門課程興趣不大,且有相當比例的學生表示學習這門課程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實際工作能力,在教學中引人了案例教學法,充分調動教與學的互動性及積極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我校2009級護理專業(yè)兩個班92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一班為實驗班,二班為對照班。學生年齡、入學成績均具有可比性。兩個班由同一教師授課,采用同一教材、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
1.2方法 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法,即老師講為中心、學生主要是聽,按教學大綱要求進行常規(guī)教學。實驗班采用案例教學法授課。
1.2.1案例的形成教師針對教學內容,收集比較客觀、規(guī)范的案例。按照教材及教學大綱的要求,明確授課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還要考慮學生接受能力來選擇案例。案例的編寫要簡單、內容豐富,緊扣課堂目標,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同時要有一定的難度,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再有教師的啟發(fā)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1.2.2通過案例的講述,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思考,課堂討論,最后教師點評。教師對討論的內容進行整理、歸納、總結、分析,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形成完整的知識構架。
1.3效果評價期末理論考試,實驗班和對照班采用同一試卷,閉卷考試,統一標準閱卷、評分。
2結果
以傳統教學方法教學的對照班學生期末理論考試成績?yōu)?2.5±10.6分,以案例教學法教學的實驗班學生期末理論考試成績?yōu)?6.9±7.3分,經統計學檢驗,實驗班成績高于對照班(P<0.05),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針對課堂內容選取恰當的臨床病例,在教師指導下,組織學生討論、解決相關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具有針對性、實踐性、啟發(fā)性、研究性和實效性強的特點[3]。教師是整個教學的主導者,掌握著教學進程,引導學員思考、組織討論研究,進行總結、歸納。通過案例教學法能夠調動學員學習主動性,而且教學生動具體、直觀易學。案例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它的真實性。由于教學內容是具體的實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觀、生動的形式,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易于學習和理解。教師在課堂上不是“獨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討論思考,學員在課堂上也不是忙于記筆記,而是共同探討問題,由于調動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容易開闊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教學法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灌輸為中心、同學被動接受的局面,通過閱讀和分析案例,使學生仿佛親臨教育教學現場,借案例而引出的一系列問題,為了尋求正確的答案,學生會改變以往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在課堂上的角色由消極被動變?yōu)榉e極主動,感到理論學習不再是枯燥乏味,能自覺地把教材內容與病例結合起來,加強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進行案例教學法時要注意,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習慣于等待教師的分析、總結和給出現成答案,如果教師在教學中缺乏經驗則容易冷場,往往造成教學失敗。研究和編制一個好的案例所需時間比傳統教學多很多,需要教學者有較高的技能和經驗。總之,案例教學法能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提高學生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汪為聰.高職護理專業(yè)《預防醫(yī)學》課程 PBL教學效果評價[J].現代預防醫(yī)學, 2012,39(1): 265-266.
[2] 譚艷.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法提高藥理學教學質量[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9(2):151- 153.
[3] 王世民.淺議案例教學法[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23(6):91-92.
Period2
(一)明確目標
1.ReadaboutthegreatwomanHelenThayer.
2.Trainthestudents’abilitiesofreading.
3.Learnthesubject–verbagreement.
(二)整體感知
Step1presentation
ItisfreezingcoldintheNorthPoleandtheSouthPole.Fewpeople,intheworldhaveeverbeenthere.However,therewasabravewomanwhohadtraveledalonetotheNorthPoleandtheSouthPole.Doyouknowwhoshewas?Right,HelenThayer.Shewasthefirstwomanwhotraveledalonethere.Todaywearegoingtoreadaboutthegreatwomanthegreatwoman,HelenThayer.
(三)教學過程
Step2pre-reading
GetSstodiscussthequestionsabovethepassagewiththeirpartnersbeforereadingthetext.
Step3reading
GetSstoreadthepassagefastandinsilence.
Step4postreading
Askthestudentstoanswerthequestionsgivenafterreading.
Step5languagestudy
1.Gothroughthepassagetogetherwiththestudentsanddealwiththelanguagepointsinit.
2.Deadwithwordstudy.
3.Learngrammar(thesubject-Verb-agreement)
(四)總結、擴展
Step6
1.Writeasummaryofthetext.
2.DotheexercisesinWb.
(五)課堂練習
1.Theteacherseach_____acomputer(have,has)
2.Thestudents____aChinese-Englishdictionary.(Have,has)
3.Eachofthestudents____aChinese-Englishdictionary.(have,has)
4.____eitherofyourparentswrittentoyourecently?(has,have)
5.Notonlythefatherbutalsothechildren____sick.(are,is)
6.AlltheanxioustoknowtheresultofourEnglishtest.(are,is)
7.Allofthefruit____good.(taste,tastes)
8.Manyastudent_____surethatourteamwillwin.(is,are)
9.Sixandsix___twelve.(make,makes)
10.Everybody___whattheyhavetodoafterthemeeting.(knows,know)
11.Thedollars____notenoughfortheten–speedbicycle.(is,are)
12.Therestofthespeech___notveryinteresting.(sound,sounds)
13.Inthatcountrythepoor___gettingpoorerandpoorer.(is,are)
14.Sheaswellashertwosisters____music.(like,likes)
15.Aprofessorwithfourchildren____inthelabthismorning.(was,were)
16.Thesingeranddancer___comethisafternoon.(hashave)
17.Thesingeranddancer_____goingtogivetheperformancethisevening.(are,is)
18.Myfamily____notlarge.(is,are)
19.Myfamilyall____music.(loves,love)
【關鍵詞】 合營安排準則; 比較; 探討與建議
一、合營安排準則的國際發(fā)展歷程與我國制定該準則的背景
在西方一些發(fā)達國家,由于其市場化程度較高,法律體系比較健全,合營安排會計準則出現得較早,而且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發(fā)展以及不斷修訂完善的過程,再加上近年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與美國會計準則趨向統一,合營安排準則更加嚴謹和完善,在世界上獲得了較高的認同度。我國合營安排準則起步較晚,并且受到政治、法律、經濟、市場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現在仍然處于一種試探性的摸索階段,需要實務界、監(jiān)管部門等在企業(yè)會計準則執(zhí)行過程中不斷加以完善,當然也少不了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學習和借鑒。
2011年5月13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1號(IFRS 11)“合營安排”正式,它是在原國際會計準則第31號(IAS 31)“在合營企業(yè)中的權益”的基礎上加以修訂和完善而形成的。追溯IFRS 11的發(fā)展歷程,可以關注到以下一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2004年4月,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與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委員會(AASB)開展了關于合營企業(yè)中權益的合作項目,對原IAS 31進行重新審視。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上:(1)合營企業(yè)及共同控制主體的定義;(2)在這些主體中投資者所采用的會計處理方法。此后,該項目成為IASB與FASB的一個短期趨同項目,目的在于縮小國際會計準則與美國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
2004年7月,IASB決定將合營安排項目列入議程。2007年9月,IASB了一份征求意見稿(ED 9),對IAS 31進行了初步修訂,包括:(1)合營安排的定義。合營安排實質上是一種合約安排,它是由兩方或多方共同控制相關經濟活動,對決策達成一致意見的一項協議。它包括共同控制資產、共同控制經營和合營企業(yè)三種類型。(2)在決定合營安排的類型和會計處理時,應遵守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ED 9與IAS 31在決定會計處理方法的最重要因素的看法上有顯著的區(qū)別, IAS 31認為財務報表中的會計處理方法應該以合營企業(yè)的法律結構為基礎,而ED 9認為決定會計處理方法的最重要因素不應當是協議的法律形式。在2009年5月的會議上,IASB決定將合營安排分為共同經營和合營企業(yè)兩種類型,以代替原IAS 31和ED 9提出的將其分為共同控制資產、共同控制經營和合營企業(yè)三類的思想。2009年6月,IASB規(guī)定了共同經營的會計處理方法。2009年12月,IASB對IAS 27和SIC-13的差異進行了討論,并通過了對IAS 28的修正草案。2010年2月,IASB明確了本準則的適用范圍以及共同控制經營參與方的會計核算要求。2010年5月,IASB對單獨財務報表、過渡性規(guī)定、披露等事項進行了討論。2011年2月,IASB完成了IFRS 11主體階段內容的討論,于當年5月正式了IFRS 11“合營安排”。相比原先的IAS31,該合營安排準則主要涉及了三方面的變化:一是將合營安排的三分類法(共同控制資產、共同控制經營和合營企業(yè))改為兩分類法(共同經營和合營企業(yè));二是要求基于合營安排下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來確定某項合營安排是共同經營還是合營企業(yè),不再將是否存在單獨主體作為判斷的唯一因素;三是要求在合并財務報表中統一采用權益法(equity method)核算主體在合營企業(yè)中的權益,并取消了原先允許采用的比例合并法(proportionate consolidation)(IAS 31原先將“比例合并法”作為基準方法,將“權益法”作為備選方法,后來根據與美國會計準則趨同的要求,僅允許采用“權 益法”)。
長期以來,我國并沒有制定單獨的合營安排會計準則,相關事宜只是在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等準則的應用指南和相關講解中予以規(guī)范。例如,2001年1月頒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投資》完全沒有涉及合營安排的定義、分類及其會計處理,只是在長期投資中區(qū)分了控制與重大影響,要求分別使用成本法與權益法予以核算。2006年2月的《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有了一定進步,明確了合營企業(yè)、聯營企業(yè)適用于本準則,并且在應用指南中含有“共同控制經營和共同控制資產”的單獨內容,但規(guī)定仍較為簡單,可操作性較差。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合營安排日益增多,加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對合營安排提出了新的會計要求,按照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持續(xù)趨同的原則,財政部在充分借鑒IFRS 11和結合我國實際的基礎上,于2012年11月27日了《企業(yè)會計準則第X號——合營安排(征求意見稿)》。
二、我國合營安排(征求意見稿)與IFRS 11的比較
我國征求意見稿分為6章23條,包括總則、合營安排的認定和分類、共同經營參與方的會計處理、合營企業(yè)參與方的會計處理、銜接方法和附則等。而IFRS 11除了引言和附錄外,準則正文分為目標、范圍、合營安排、合營安排參與方的財務報表與單獨財務報表5個部分共27段。本文通過表1詳列這兩項準則的異同。
三、完善我國合營安排(征求意見稿)的建議
通過以上對比,筆者認為,我國本次起草的《企業(yè)會計準則第×號——合營安排(征求意見稿)》質量較高,已全面體現了IFRS 11的基本要求,與國際準則的趨同度較高。但從進一步完善我國該準則征求意見稿的目的出發(fā),本文仍提出以下探討及建議。
首先,關于合營安排準則的目標和側重點的探討。我們發(fā)現,IFRS 11與我國征求意見稿有所不同。前者側重的是為參與合營安排的各方如何編制財務報告提供原則和會計規(guī)范,因此區(qū)分了參與方具有共同控制、具有重大影響以及既不具有共同控制又不具有重大影響三種情況。對于第一種情況,按照共同經營和合營企業(yè)的順序分別規(guī)范了合并財務報表對參與方在合營安排中權益的列報問題(列報作為確認的結果自然還涉及確認、計量等會計處理,另將它們的披露交由IFRS 12“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加以規(guī)范)。對于第二和第三種情況,則對合營安排參與方的單獨財務報表作出規(guī)范(因為沒有形成控制,因此只要求采用權益法核算其在合營安排中的權益)。因此,IFRS 11的立項目標和規(guī)范重點是相當明確的,準則內容的邏輯性也很強。而我國合營安排準則征求意見稿卻是為規(guī)范合營安排各參與方對在合營安排中權益的會計處理而制定的,雖然討論到有關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的確認,但幾乎沒有涉及合并財務報表編制,更沒有涉及單獨財務報表的編制問題,這就與國際準則規(guī)范的出發(fā)點形成了差異。實際上,進一步考察合營安排國際準則的發(fā)展史就可以發(fā)現,IFRS 11的前身IAS 31最早是由IASC于1990年12月的,當時的名稱是“在合營中權益的財務報告”。IASB接替IASC制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以后,將IAS 31改名為“合營安排”,雖然名稱變了,但其規(guī)范的側重點并沒有改變,仍然將重點放在如何對合營安排中的權益進行財務報表列報的問題上。我們可以通過表2更清楚地看到我國征求意見稿與IFRS 11在結構和側重點方面的區(qū)別。
其次,關于完善我國合營安排會計準則結構的探討。IFRS 11在將合營安排區(qū)分為共同經營與合營企業(yè)兩種類型之后,將其參與方也區(qū)分為“共同經營者”(joint operator)與“合營者”(joint venturer),然后再分別探討“共同經營者”與“合營者”對合營安排中權益的財務報表列報問題,思路清晰,結構合理。我國準則的征求意見稿雖然也將合營安排分為共同經營與合營企業(yè)兩類,但卻將合營安排的參與方統稱為“合營方”,也沒有按照這兩種“合營方”的順序分別討論它們的財務報表列報問題,內容結構不如IFRS 11合理,增加了閱讀和理解的困難。
最后,關于IFRS 11一些名詞定義中文對譯的問題。我國會計準則主要借鑒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而制定,因此就需要對國際準則中使用的一些專用名詞作出準確理解并給出恰當的中文對譯。在我國合營安排準則征求意見稿中,有幾個名詞及其定義的使用,筆者認為仍有斟酌的余地。例如,IFRS 11將“合營安排參與方”(party to a joint arrangement)定義為“參與合營安排的主體而無論該主體是否對合營安排具有共同控制”。我國準則沒有對“合營安排參與方”作出專門定義,卻使用“合營方”同時指代兩類對合營安排享有共同控制的參與者。但在中文含義中,“合營者”與“合營方”很難嚴格區(qū)分,容易引起混淆,從而將“合營方”誤解為僅屬于合營安排一種類型的“合營者”(筆者還發(fā)現,在我國征求意見稿與起草說明中,已經出現了將“合營方”與“合營者”混用的情況)。又如,對“合營安排”,我國準則征求意見稿基本沿用了國際準則的定義,將其定義為“一項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參與方共同控制的安排”。但在同時的“起草說明”中,又將合營安排定義為“由兩方或多方共同控制的安排”。將IFRS 11中的“two or more parties”譯成“兩個或兩個以上”還是“兩方或多方”需要斟酌并統一,筆者認為譯成后者比較恰當,因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英文表述一般應該是“two or above”。
【參考文獻】
[1] IASB.IFRS 11:Joint Arrangements[S].2011.
[2] 財政部會計司制度二處.《企業(yè)會計準則第X號——合營安排(征求意見稿)》及起草說明[S].2012.
從2015年5月開始我校英語科組承擔起省級課題實驗任務,筆者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了這一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談談實踐過程中的一些體會。
一、初中英語“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簡介
初中英語“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具有新穎性、實用性、高效性和易操作性等特點的教學模式。它的總體要求是:一案貫通,三段呼應,六步相融,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教學一體,教學相長。“一案”是指將預習案和探究案合成一份導學案,使之成為教學的載體和抓手。“三段”是指將一節(jié)英語課分為課前預習、課堂探究和課后延伸三個階段。課前預習包括預習提綱、預習自測和提出疑惑三個方面。課后延伸包括復習鞏固、分層作業(yè)和預習任務三個方面。三個階段中“課堂探究”為主,“課前預習”“課后延伸”各有分工,前后呼應。“六步”是指‘‘課堂探究”包括目標導學、預習檢查、先學、后教、達標訓練和總結評價六個步驟。目標導學包括導課揭題和重申目標兩個小環(huán)節(jié)。先學包括自學指導、自主學習和檢測效果三個小環(huán)節(jié)。后教包括更正討論和精講點撥兩個小環(huán)節(jié)。達標訓練包括口頭訓練和筆頭訓練兩個小環(huán)節(jié)。筆頭訓練中包含有隨堂檢測題。總結評價包括歸納總結和課堂評價兩個小環(huán)節(jié)。以上各個步驟互相聯系、互相滲透,構成初中英語“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教學程序。但要特別指出的是,以上步驟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教師可以根據課型、教學內容、學情等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與增減,或交替進行,從而優(yōu)化英語課堂教學。
初中英語“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圖見表1。
二、初中英語“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
現行的外研版初中英語教材中,每個模塊大體分為三種課型:對話、課文和單元復習。因此,教師要打破讀一句、翻譯一句、講解一句的傳統低效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靈活地運用初中英語“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面筆者以外研版式英語九年級上冊Module 12“Save our world”Unit 2“Repeat these three words daily:reduce,reuse and recycle”一個單元的教學為例,談談這一教學模式的運用。
(一)課前預習
n前預習包括預習提綱、預習自測和提出疑惑三個小環(huán)節(jié)。其要求學生課前在“導學案”的引領下,按照“預習提綱”的要求認真地自主預習初中英語課本,獨立完成“導學案”上的“預習自測題”,并把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寫在“導學案”中“提出疑惑”的欄目上,留待上課時解決。科學、充分地進行課前預習,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而且還能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及掌握正確的自學方法。以下筆者以案例來說明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1.預習提綱
同學們自己先學一學吧,老師知道你們很棒!
(1)預習外研版九年級上冊課本第147-148頁Module 12 Unit 2中的詞匯(從"china"到最后),能夠根據音標正確地讀出單詞,英漢互譯(由小組長教讀兩遍后,各小組成員自主朗讀并記憶,最后由小組長組織聽寫)。
(2)預習課本第98頁Activities 1,2。
(3)閱讀課文并回答第一部分的問題。
(4)在課文中找出重點詞組、句型,并牢記它們。
(5)合作探究,即學即練。
①Do you divide the waste into things to recycle and things to throw away?(你把垃圾分為可回收和需丟棄的嗎?)
throw away意為__,其后可接名詞或代詞作賓語,當賓語為代詞時,代詞必須位于副詞away的_。
例如:重新使用廢物對我們的環(huán)境有好處,所以不要扔掉它們。
Reusing the waste is good for ourenvironment,So_.
②…and it is harmful to our environment.(……這對我們的環(huán)境是有害的)句中be harmful to意為__,其反義短語“對……有好處”可以表達為__。
例如:如果你傷害她,你將受到懲罰。
You’ll be punished.__.
③Use things for as long as possible.(盡可能久地使用物品)
as…as possible意為__,有時可以表達為“as…as sb.can”,“as…as”中間為形容詞或副詞的__級。
例如:當她聽到那個消息的時候,她盡可能快地回家了。
When she heard of the news,__
④It is better t0 use china cups and cloth bags because they Can be used many times.(用陶瓷杯子和布包更好,因為它們可以用許多次)
It’s+adj.+(for sb.)+to d0 stll.的意思是_。
例如:學好英語是重要的。
預習提綱是學生自學的導航儀,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載體,教師要從興趣性、可操作性、啟發(fā)性、差異性、開放性等幾個原則來設計。學習內容是預習提綱的核心,要體現導學、導思、導練的功能。預習提綱中應該先有自主學習的內容,包括學生聽錄音、自主讀書、獨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練習等在內的由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應該有合作探究的內容,還應該在預習提綱中提出學習要求、劃定學習范圍、指導學習方法、啟發(fā)學生思考等。編寫預習提綱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預習提綱的編寫必須建立在集體備課研討的基礎上,同級教師分工合作,共同審核,拿出最佳方案,最后由執(zhí)筆教師編寫。(2)預習提綱內容對學生自主學習必須具有指導性意義。(3)應根據不同的課型編寫不同的預習提V,如新授課、復習課等預習提綱。(4)在預習提綱中可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溫馨提示”“友情鏈接”等補充說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導的欄目。(5)多一些激勵的話語,如“試試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過關!”“溫馨提示:比比看,哪個小組辦法多”等。
2.預習自測
試試你的身手,你最行!
(1)根據句意及首字母或漢語提示完成單詞。
①I’m thirsty.I would like to drink a b_of juice.
②Tom has made r_progress in hisEnglish study.
③The girl could r_the poema fter I had read it twice
④hewaste paper call be__(再次使用).
⑤As we all know__(橡膠)can be used in many ways.
(2)英漢詞組連線。
①處理 A.tons of
②扔掉;丟棄 B.do with
③許多;很多 c.change…Anto…
④把……分為……D.throw away
⑤把……變成……E.divide…into…
3.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課前預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橫線上,供課堂上解決。
這樣,學生就能在“預習提綱”的引導下自主學習英語課本中規(guī)定的內容,完成“預習提綱”和“預習自測”中的練習題,并將預習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和自己的疑問填寫在“提出疑惑”里,等待在課堂上和同學、老師討論解決。
(二)課堂探究
上課時,教師要以初中英語導學案為抓手,組織學生按照“六步”開展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學習,完成初中英語導學案上的學習任務。
1.目標導學
目標導學包括導課揭題和重申目標兩個小環(huán)節(jié)。
(1)導課揭題
上課伊始,教師要新穎快捷地導入新課,把學生盡快引入有趣的課堂情景,然后用多媒體課件揭示本節(jié)英語課的課題,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英語課的學習內容。例如,筆者是這樣設計此環(huán)節(jié)的:
①通過上單元的學習,我們對環(huán)保有了初步認識,并感受到了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性。下面,請同學們回答課文中第一部分的問題。
②教師利用課件出示課題Module 12“Save our world”Unit 2“Repeat these three words daily:reduce reuse and recycle”并讓學生齊讀。
(2)重申目標
重申學習目標的方式有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用投影或小黑板展示)。無論采用哪一種方式來重申學習目標,時間都不能太短,應該讓學生聽完或看完之后還有思考的余地。例如,筆者是這樣設計此環(huán)節(jié)的:利用課前準備好的課件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齊讀(或請學生齊讀導學案上的學習目標)。
2.預習檢查
要想讓學生的課前預習真正有效,而且做到持之以恒,預習檢查環(huán)節(jié)的落實尤其重要。預習檢查必須針對預習要求,及時地一一落實。例如,筆者是這樣落實此環(huán)節(jié)的:(1)由各小組長檢查預習情況,并向老師匯報完成情況(如果教師在課前已經批改了“導學案”,此步驟就可以忽略)。(2)教師把學生分成幾組進行單詞(即課本第147-148頁中本單元的單詞)拼讀比賽。(3)教師播放詞匯錄音,讓學生認真聽并跟讀。(4)教師利用課件出示“預習自測”以及課本第98頁Activitiesl,2的答案,讓學生同桌互批,然后討論答案。(5)師生共同解答“提出疑惑”中的疑難問題。
3.第一次“先學后教”
“先學”是學生在教師進行自學指導后,帶著思考題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自學指定的學習內容,然后完成檢測性的練習。學生自學英語的形式多種多樣、靈活多變,可以是聽錄音、讀課文、看英語視頻、看注釋、看例句、模仿例句做練習、發(fā)現重點問題和疑難問題做記號等。“先學”包括自學指導、自主學習和檢測效果三個小環(huán)節(jié)。“后教”不是指教師教,而主要是指學生自學英語后“兵教兵”,通過更正、討論,各抒己見,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最后教師補充、更正、精講點撥。“后教”包括更正討論和精講點撥兩個小環(huán)節(jié)。一般采取2次或3次“先學后教”,然后進行“達標訓練”。
(1)自學指導
自學指導一定要科學、具體,讓學生明確四個方面的內容:自學的內容、方法、時間和要求(即自學后如何檢測)。這樣,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才會心中有數,提高自學效率,增強自學能力。例如,筆者是這樣設計此環(huán)節(jié)的:(課件出示或口述)請同學們認真地聽并跟讀課文錄音,四分鐘之后做Activity 4。
(2)先學
教師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認真聽并跟讀,四分鐘之后做Actwity 4。
(3)后教
①學生分組核對、更正、討論答案。
②對于學生討論后仍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通過啟發(fā)誘導、點撥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
4.第二次“先學后教”
(1)自學指導(課件出示或口述)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四分鐘之后做Activities 5,6。
(2)先學
學生閱讀課文,四分鐘之后做Activities5,6。
(3)后教
①學生分組核對、更正、討論答案。
②對于學生討論后仍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通過啟發(fā)誘導、點撥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
5.第三次“先學后教”
(1)自學指導(課件出示)
同學們閱讀課文,五分鐘之后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詞組、重點句型、疑難問題,學會利用前、后綴構詞法,以及列舉相似詞語。
(2)先學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五分鐘之后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詞組、重點句型、疑難問題,學會利用前、后綴構詞法,并列舉相似詞語。
(3)后教
①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先學”的學習成果和“預習提綱”中的答案,共同釋疑,“兵教兵”,并匯總本組還沒解決的疑難問題。
②各小組派學生代表展示學習成果,以及提出本組還沒解決的疑難問題。
③全班學生討論解決問題。
④對于經過全班學生討論仍然不能解決的典型問題以及學習重點、難點、考點、易錯點,教師及時進行精講點撥,幫助學生解難答疑,總結答題規(guī)律。
6.達標訓練
達標訓練既能檢查學生在本節(jié)英語課中是否達成學習目標,又能幫助教師針對學生反饋的英語學習情況及時地進行補償教學,以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他們將學到的英語基礎知識轉變?yōu)橛⒄Z實際運用能力。達標訓練分為口頭訓練和筆頭訓練兩種形式。口頭訓練是指學生當堂背誦英語生詞、短語、句型,角色扮演或口頭復述英語課文等。筆頭訓練是指學生當堂完成初中英語課本上的練習題和初中英語導學案上的“隨堂檢測題”,或者當堂完成《英語輔導報》中精選的英語練習題。“隨堂檢測題”必須緊扣本節(jié)英語課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易錯點、易混點、易漏點和考點,必須要典型、適度和適量(確保學生能夠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必須要低起點、多層次(如可以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檢測時,教師要督促學生像考試那樣獨立完成“隨堂檢測題”。教師要鼓勵那些做完了必做題的學生接著做選做題,并通過巡視,了解哪些學生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哪些學生在課后還需要單獨進行輔導,使課外輔導更有針對性。檢測結束后,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答案,先由同桌互批,再由小組討論展示,最后由教師評講點撥,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確保訓練的有效性。例如,筆者是這樣設計此環(huán)節(jié)的:
(1)口頭訓練
①教師讓學生根據下列關鍵詞復述課文:throw away,tons of,reduce,reuse,recycle,as long as possible,divide…into…,hopefor.
②請個別學生復述課文。
(2)筆頭訓練
①Check Activity 7。
②Check Activity 8。
③學生同伴交流,并提出修改建議。
④教師利用幻燈機,評講個別學生的作文,提醒學生注意連詞because,so,sothat的正確用法。
⑤學生當堂獨立完成下面的“隨堂檢測題”。
隨堂檢測題(比一比,看誰做得既快又正確!)
I.用所給單詞的適當形式填空。(必做題)
1.Everybody needs a__(health)environment.
2.Thegovernmentwillput__(recycle)binsin every park.
3.You’d better not drink coca-cola too much because it is__(harnm)to your health.
4.These old textbooks can be_(use)by students in the lower grade.So don’t throw them away.
5.Maybe you fearthat they won’t be able to find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of air__(pollute).
Ⅱ.根據漢語提示完成下列句子,每空一詞。(選做題)
1.我們老師把我們分成六個組,便于我們討論。
Our teacher……our class……six groups in order to make us discuss easily.
2.不要把它們扔掉買新的。
Do not__andbuy new ones.
3.現在科學家們正在使沙漠變?yōu)楦亍?/p>
Now scientists are…the desea…the farmland.
4.這個谷倉能存放數噸糧食。
The barn can store__grain.
5.采取措施減少污染和拯救我們的世界是每個人的職責。
It’s everyone’s duty to____pollution and save ourworld.
⑥教師利用課件出示“隨堂檢測題”的答案,讓學生同桌互批,然后討論答案。
⑦師生共同解答疑難問題。
7.總結評價
總結評價包括歸納總結和課堂評價兩個小環(huán)節(jié)。
(1)歸納總結
歸納總結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前幾分鐘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語言知識點等進行精要概括、高度提煉和系統整理,起到復習鞏固及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筆者是這樣設計此環(huán)節(jié)的:
①我的收獲:
Words and expression:__
Sentences:__
W習本節(jié)課后,我能用英語進行:
②我的易錯點:
③我需要提高的是:
(2)課堂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采用自我評價、生生評價、小組評價、師生評價等合理、多樣的評價方式和方法,對教學過程和結果等給予客觀、全面、合理的評價,從而使師生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進,共同進步(見表2)。
(三)課后延伸
課外作業(yè)的布置和批改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補充與拓展,它能及時有效地反饋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情況。通過布置和批改初中英語課外作業(yè),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并運用所學英語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教師自己也可以檢查課堂教學效果,調節(jié)、改進課堂教學策略。因此,在布置課外作業(yè)時,教師應該遵循“三布置三不布置”的原則,從學習目標的達成及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出發(fā),從學生的個體水平和知識層次出發(fā),精心布置適量的有針對性、層次性、實效性和趣味性的課外作業(yè)。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復習鞏固當天所學的英語知識,整理課堂筆記,掌握新詞匯和語法知識等,可以布置一些分層次的英語作業(yè)(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也可以布置一些預習任務,讓學生預習相關詞匯、語法等,或查閱相關人物、事件的背景資料,為下一節(jié)課做準備。課后延伸包括復習鞏固、分層作業(yè)和預習任務三個方面。例如,筆者是這樣設計此環(huán)節(jié)的:
1.復習鞏固
(1)復習并牢記本單元的單詞、詞組、句型及語法。
(2)整理課堂筆記,進一步鞏固所學重點單詞、詞組、句型和語法的用法。
2.分層作業(yè)
(1)讀熟課文(必做題)。
(2)背誦課文(選做題)。
(3)抄寫本單元中的新詞匯(必做題)。
(4)完成課本第99頁Activitv 8(必做題)。
3.預習任務
(1)預習Module 12 Unit 3。
(2)完成初中英語導學案Module 12 Unit 3中的“課前預習”部分。
(四)教學反思
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過:“作為老師,每天一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教學反思是教師理解、評價教學實踐的一種手段,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后教師要在“導學案”上填寫教學反思,反思教學方法是否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英語學習興趣;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沒有失誤;重點、難點是否得到突破;對學生的指導、點撥是否到位;“導學案”的設計和使用是否有不足之處等。并且,教師還要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為下一次進行集體備課、修訂“導學案”提供重要參考。
總之,“一案三段六步”教學模式是對傳統的“先教后學”教學模式的一次歷史性改革與突破。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該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極大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和英語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真正把英語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英語的主人,使學生在課堂上愿學、樂學、會學和善學,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盡管在運用該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筆者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地研究、探索、實踐、總結、反思、改進、完善,就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初中英語“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導學案的編寫背景與價值
近年來,我們一直在積極進行初中英語教學改革,致力于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研究與實踐。打造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豐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內涵,構建充滿教育智慧的創(chuàng)造性課堂,是初中英語教學改革的命脈所在。學校進行了備課方式、課堂教學、作業(yè)批改、集體備課及聽課活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過去“滿堂灌”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不僅抑制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難以落實“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生主體地位,還極大地抹殺了學生自主求知的天性。現在使用的初中英語“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導學案能夠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精神。導學案能引領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向自主學習,帶著思考走進交流,讓學生有備而來,一改過去學生學習時的被動與盲從,使學生找到主動學習的支點,從而奠定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而教師的主導地位也沒有弱化,同時又能做到低負高效最終達到“我做過了,就理解了。”
二、初中英語“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導學案編寫應遵循的原則
1. 主體性原則,以學生利益為最大化。“導學案”實施的過程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過程。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必須要尊重學生,注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激發(fā)其主體精神,做學習的主人。要開發(fā)學生的潛在能力就必須首先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使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能使用這種語言來進行信息交流,將語言知識轉換為語言技能,學會如何獲得知識的方法,培養(yǎng)獨立學習的能力。
2. 啟發(fā)性原則。導學案中設置的問題應富有啟發(fā)性,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領悟知識的奧妙,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和頓悟性。引導帶領學生一起探索研究,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探索或互相討論啟發(fā)而獲得知識,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現出自身價值的存在。
3. 目的性原則。編寫“導學案”的目的是為幫助學生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每―個“導學案”都必須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具體的學習任務。有了導學案,學生在課前的自學過程中不再茫然,有清晰的思路,能對知識點的形成和其中的重點、難點進行探究,借助“導學案”完成課前英語學習。
4. 導學性原則。是指導學習方法以突破學習難點。導學案中可設計一些學生活動,如在學習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的構成規(guī)則時,遇到“以重讀閉音節(jié)加輔音字母構成的詞,要雙寫最后一個字母,再加-er構成比較級,加-est構成最高級的單詞”規(guī)則變化時,大部分學生即使記住這條規(guī)則,但也記不得是哪些詞需要雙寫。
5. 問題化原則。遵循“問題導學,師生互動”的原則。為了提高預習的效率,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可提前發(fā)放導學案,即把新課的內容先以幾個問題的形式出現,問題要精心設計,可以是填空,可以是思考題或其他形式,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預習。
6. 探究性原則。把知識點加工成具有可探究性的問題點、能力點、思維發(fā)散點,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是高效學習的重要措施,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質疑、釋疑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在對問題的充分探究下,教師進行點撥提升,讓學生從設計的問題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通過問題的解決,轉化成能力。
7. 梯度化原則。問題的設置盡可能考慮到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淺入深,小臺階、低梯度,讓大多數學生“跳一跳”能夠摘到“桃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調動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積極性。
三、初中英語“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導學案編寫的一般程序
導學案編寫應充分發(fā)揮備課組集體備課的力量,可分五個步驟進行操作。
1. “征詢”:教師獨立編寫導學案之前,應先征求同科老師意見。
2. “編寫”:教師獨立編寫導學案初稿。初稿編寫的一般思路是先確定學生學什么,學習的困難在哪里,根據學習內容制訂學習目標;再思考怎樣引導學生學,根據學生學情制訂導學的策略(如課前預習到什么程度、課上探究怎樣的內容、預期達到怎樣的效果、如何引導學生去探究、采取何種方法等);接著思考鞏固的題目及題型,要依據學習內容進行必要的鞏固并適當變式提高;最后當堂檢測,并布置適量的課外作業(yè)題。
3. “討論”:備課組討論。
4. “修改”:教師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修改,并再次征詢同科教師意見。
5. “定稿”:教師根據集體討論結果和同科教師意見,最后定稿。具體使用時,老師依據學生層次,適當刪減增補并及時反饋修訂。
四、初中英語“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導學案的使用原則
(一)對學生的要求
1. 根據“導學案”內容認真進行課前預習。所有學生必須自行解決“導學案”中基礎題部分,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做拓展題,難以解決的問題應填寫在“提出疑惑”欄目里,第二天與同學交流或在課堂上向老師質疑。
2. 課堂上注意做好學習方法和規(guī)律的筆記,以便今后復習。
3. 每隔一周將“導學案”進行歸類整理,裝訂成復習資料。
(二)對教師的要求
1. 一般不布置另外的書面課外作業(yè),認真指導學生使用“導學案”,在上課前必須抽批部分“導學案”,以便了解學情,再次進行課前備課。
2. 課堂教學時要充分發(fā)揮課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思考;重點、難點讓學生議論;問題讓學生思考解答;規(guī)律讓學生尋找歸納等。除了注意開拓學生的思維外,教師還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學相長。
3. 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選、精講、精練、精批,有發(fā)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糾。教師必須提高三種能力,即:提高備課中的“廚師”能力;提高課堂上的“公關”能力;提高教學時的“導演”能力。
(三)其他使用要求
1. 教師必須在實施課堂教學的前一天將“導學案”發(fā)給學生,學生預習后交給老師,教師根據需要抽批或全批“導學案”,了解學情,二次備課,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策略。嚴禁組織學生代替教師批閱“導學案”。
2. 要求學生使用“導學案”時堅持主動性和獨立性。不管課前還是課上都要主動依據“導學案”進行自學探究,逐步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教育學生課前預習時切忌抄襲他人,弄虛作假。
3. 課堂上要求教師以學定教、靈活使用。課堂上要隨時把握學情,靈活進行調控,努力做到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堅決不講,教師只講學生的疑點,引導學生總結規(guī)律、提煉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多余的講解和不必要的指導,確保學生有足夠的學習和訓練時間。課后,教師要在“導學案”上填寫“教學反思”,針對課堂教學情況形成“錯題集”。
4. 定期的鞏固復習:有針對地實施“周周清”“單元清”等鞏固練習。
五、使用初中英語“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導學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 導學案的編寫要有層次性,要兼顧教學過程。所謂“層次性”,一是內容要有層次性。注重梯度,循序漸進,不能深一腳,淺一腳。預習案應重在基礎,練習側重于積累、篩選、整合信息,探究案應重在能力的提升,重在讓學生解決問題、發(fā)現問題、生成問題,以便學生更深入地把握課文。內容的編寫要兼顧學生的層次性。學生的能力是有差異的,編寫學案不能一視同仁,能力較弱的學生可選做。
2. 科學規(guī)范使用導學案。如果教師和學生完全依賴導學案,而忽視了教學本身,那么學案教學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把握適度原則,一方面,要保證導學案有所用,也就是要把重難點講到、講透。另一方面,又要做到導學案和課堂的銜接,也就是要注意收集學生通過導學案給出的反饋,注意師生互動,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然后根據現場情況適時調整,增進課堂的靈活性,不能讓導學案侵蝕了課堂本身,更不能讓課堂因為導學案而變成一潭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