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業結晶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施工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對策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完善,施工企業競爭日趨激烈,全行業已進入微利時代,很多企業面臨著營利能力和調控能力差、財務管理水平低、經營狀況不佳等諸多問題。通過強化施工企業財務管理來堵塞漏洞、降低成本費用,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已成為當前施工企業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目前我國施工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財務管理觀念淡薄,對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認識不足
許多施工企業比較重視施工任務的承攬、重視施工進度的完成和工程質量的提高,認為抓好生產是關鍵,忽視了財務管理的重要性,認為財務部門是事后算賬的“報賬先生”,經濟效益是干出來的,不是算出來的。財務管理觀念淡薄,沒有認識到財務管理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貫穿于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企業各項管理的優劣成敗,最終都體現為不同的財務成果。
(二)財務管理體制不夠健全,財務監督職能較弱
規范的財務行為必須要有相應的財務管理規章制度約束才能形成,建立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是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徑。雖然大部分施工企業都有自己的財務管理辦法,但內容過于單一,往往側重于成本費用支出審批程序等會計基礎工作,其預算管理、收入管理、資產管理、財務分析等重要職能均不能充分體現。有的施工企業管理層權力過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使得財務的監督職能弱化,給企業經濟造成了一定損失。
(三)企業融資困難,周轉資金嚴重不足
從債權融資途徑來看,由于建設單位拖欠工程款,使得施工企業的債務不斷增大,資產負債率普遍偏高,各家銀行都不將施工企業作為信貸資金發放的重點;從融資途徑來看,吸納股權投資受國家法規、企業經濟效益等因素影響,外部股權融資很難成為施工企業融資的一個主要途徑。另外,當前施工企業行業利潤率偏低,稅后利潤留存基本不能滿足企業對資金日益增長的需求。施工企業既無法在市場上融資,又難得到銀行貸款,融資難成為施工企業的普遍現象。
(四)資金管理薄弱,缺乏統一管理
施工企業的特點是流動頻繁,高度分散,造成企業資金分散,影響了資金的籌集、調配和使用效率。一方面,個別單位多頭開戶,資金閑置,沉淀嚴重;另一方面,一些單位卻為籌集急需的小額資金而為難。有的企業內部單位經營狀況好的時候自行其是,總想擺脫公司總部的監督、控制,當經營狀況惡化時,又回過頭來尋求公司總部資金的支持。企業資金缺乏統一管理,在有新工程的同時卻面臨著嚴重的資金短缺問題。
(五)項目成本控制力不強,企業效益難以保證
項目是施工企業效益的源頭,項目成本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近年來,很多施工企業在規模擴張的同時,管理水平沒有提高,還停留在較低水平上。對成本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實施過于簡單化和表面化,普遍存在按照經驗成本降低率編制成本計劃和制定目標成本的現象,而忽略了該工程的現場環境、施工條件和工期的要求,導致成本核算、設計變更、工程索賠等方面存在極大的隱患,企業效益隱形流失嚴重。
二、現階段加強施工企業財務管理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發揮財務管理的核心作用,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財務管理是對企業資金運動全過程進行決策、計劃和控制的管理活動。財務管理貫穿于企業管理的全過程,既是企業管理的突破口,也是企業運行的控制點,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其目標與企業的總目標相一致。這就要求企業各級領導層牢固樹立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這一基本理念,并將這種理念貫穿于企業的各項日常工作中,以點帶面,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并不斷創新,逐步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作為企業管理重要組成部分的財務管理,一直是我國企業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施工企業要在夾縫中求生存、求發展,必須要加強財務管理工作,要把財務管理滲透到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組織管理的各個層次,覆蓋企業的所有部分,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財務監控體系,既要不斷更新拓展財務管理理念,又要運用信息技術、互聯網、電子商務等現代化手段,改造企業落后的業務流程和運作模式,以成本、效率為核心,全面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礎。
(三)加強銀企合作,擴大企業資金來源
施工企業要加強自身建設,樹立良好的信譽,加強與銀行的合作。按正常的經濟運行機制來看,銀行是企業循環發展的血庫,企業要降低資金成本,達到最佳的資金結構以及獲得更高的收益,就必須合理調整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的比率,必須獲得銀行的資金支持。因此,樹立良好的信譽并與銀行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對于企業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
(四)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施工企業內部各單位要根據施工計劃,本著量入為出的原則,合理地編制年度資金收支計劃和月度預算。按照多年來企業運作情況看,施工企業成立資金結算中心,加強對資金的統一管理已成為共識。這樣一方面提高了企業內部資金的利用效果,減少了資金閑置;另一方面有效地監控了企業內部各單位的經營運作,尤其是資金運作,確保了其經營行為的規范、安全和高效。同時,要重視清欠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措施,對歷史遺留的老賬、呆賬進行清理,及時清理債權、債務,避免新的呆壞賬的發生,保證資金安全和現金流通暢,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五)強化項目成本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他們的擔心并非多余。國家工商總局公平交易局反壟斷處調查發現,美國微軟占有中國電腦操作系統市場的95%,瑞典利樂公司占有中國軟包裝產品市場的95%,美國柯達占有中國感光材料行業至少50%的份額,法國米其林占有中國子午線輪胎市場的70%,芬蘭諾基亞、美國摩托羅拉等跨國公司占有中國手機市場的70%,美國思科占有中國網絡設備行業市場的60%。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改觀。實力雄厚的外資企業,特別是跨國集團極易壟斷行業市場,從而損害國內產業發展和消費者利益。
筆者主要分析跨國公司投資進入,對我國市場結構的影響以及在市場結構變遷過程中跨國公司的競爭行為變化。
一、我國市場結構的變遷
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后,推動了我國的市場結構的改變。在外資進人之前,中國市場是高度分散的競爭性市場。企業數量眾多,規模小,行業集中度低。而在跨國公司進人的初期,由于其具有競爭優勢,在其進人的行業一度壟斷市場,甚至獨占了市場。但隨著競爭對手的大量出現,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少數幾家跨國公司壟斷市場的局面被逐步打破,市場成為相對分散的競爭性市場。
1.從高度分散競爭性市場到寡頭市場
(1)市場集中度的變化。到目前為止,我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979一1991年為第一階段,其后為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跨國公司投資以新建投資方式為主。由于我國的經濟結構完整、部門比較齊全,因此跨國公司進人初期一般都會降低集中度。在第一階段進人的FDI主要投向了紡織、成衣、玩具、加工工業、消費類電子工業等行業。由于這些行業在我國實際上是競爭比較激烈的行業,在跨國公司進人之后,短期內降低了市場集中度,促進了競爭。如上世紀80年代初,日本家電企業依靠提供技術、轉讓生產線與中國剛剛起步的家電企業合作,最早進入中國家電市場。在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家電企業憑借產品的耐用、優質、精美等特性在中國市場形成良好口碑的機遇,紛紛在中國建立了自己的合資企業。這些企業的建立與為數眾多的中國家電企業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使市場集中度已經較低的家電行業進萬步降低了市場集中度再如,世界輪胎巨頭美國固特異公司和韓國錦湖集團進人我國輪胎市場時的生產規模平均只有500萬條左右,而當時國內輪胎行業已經有了5000多萬條的生產規模。他們的進人只會降低我國輪胎市場的集中度,促進竟爭。
但是,隨著跨國公司在中國站穩了腳跟,在資金、規模、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優勢逐漸顯示出來。其產品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市場占有率也節節攀升,其中不少已經處于壟斷地位。大量中國本土企業在與跨國公司的競爭中敗下陣來,或轉行或破產或被兼并,市場集中度又發生了變化。在跨國公司進人的一些行業,市場已經趨向獨占或寡頭市場。再以輪胎行業為例,2001年3月,國內輪胎行業的龍頭老大、世界排名第18的上海輪胎橡膠集團投靠法國米其林。從此輪胎這個長期被視為戰略物資的行業主導權將轉移到外方手中。有專家預計,在2008年以前,米其林、固特異、普利斯通三大輪胎行業跨國巨頭將占中國輪胎市場80%的份額。我國的半導體工業基本上被跨國公司控制。1998年上半年,8個“三資”企業的銷售額占了88%,其中日本的NEC就控制了中國50%以上的半導體市場。作為國家支柱產業之一的汽車行業,跨國公司的滲透已經無處不在,國內市場上有競爭力的企業幾乎都有跨國汽車巨頭的背景。大眾、通用、本田、雪佛萊等實際上已經控制了中國汽車業的命脈。2000年前,僅大眾就占據了中國轎車行業60%的份額。而通用汽車在進人的五年內,其市場份額就上升到了15%。在信息通信領域也存在類似情況,摩托羅拉、微軟、英特爾、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等跨國巨頭通過擴大在中國的投資以及興建研發中心,既奪市場又搶人才,從而進一步鞏固了它們在中國市場上的主導地位。柯達、富士等跨國巨頭在感光材料行業的壟斷地位更是牢不可破。此外,零售、快餐、制藥、日化、石化等領域,歐美日跨國集團近年來紛紛加大在中國的擴張步伐,進一步蠶食中國同行的領地。
(2)進人壁壘的突破。進人壁壘是反映市場結構的主要特征之一。反映市場中現有廠商對潛在進人者的阻擋能力。由于跨國公司擁有的規模經濟和專用性資產構成了很強的競爭優勢,因此一些學者認為,進人壁壘對跨國公司的阻擋并不具有實質性作用。他們認為,跨國公司憑借競爭優勢,并通過競爭策略和競爭行為的安排,可以實現對東道國進人壁壘的突破。在我國市場上這種情況比較明顯。雖然我國在一些產業上已經形成了較強的生產能力,如紡織、家電等。但大多數產業生產能力還比較弱,而且單個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技術水平比較落后,差別化優勢不突出,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上經濟性進入壁壘的突破沒有遇到太多的障礙。
跨國公司憑借規模優勢。占據了有利的市場地位。我國鋼材生產總產量世界第一,超過日本和美國,是韓國的三倍,法國的五倍。1998年,日本新日鐵、韓國浦項兩家鋼鐵公司的銷售收人分別是216億、97億美元,而我國的首鋼和寶鋼兩大鋼鐵公司的銷售總額之和僅為53億美元。我國發電設備的產量居世界第五位,是世界上少數能制造大型發電機組的國家之一。能夠生產60萬千瓦機組的哈爾濱動力集團是最大的國內動力集團,1995年產值30億元人民幣,而美國通用動力1994年的營業額為647億美元。有數據顯示,2002年,三資企業的平均產值規模是國內同行業企業平均水平的1.64倍,平均資產規模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38倍。其中,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飲料、金屬制品、普通機械、專用設備、運輸設備等行業,三資企業的產值和資產規模與全國同行業平均水平的差距更大。規模上的明顯優勢決定了外商投資企業與內資企業競爭時,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克服行業的規模壁壘,獲得有利的市場地位。
跨國公司通過大量的廣告投入和促銷活動,逐步克服中國市場上的差異化壁壘。在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前,我國工業制成品尤其是日用消費品雖然已經擁有了一些名牌產品。但大多數企業的商標保護和品牌競爭意識并不強,品牌運作手段陳舊,不少企業甚至在合資時將原有品牌和商標低價甚至無償出讓給外方。湖北的“活力28"洗衣粉)、北京的“熊貓”(洗衣粉)、上海的“美加凈”(牙膏)、廣州的“浪奇”(洗衣粉)等日化品牌原本有著很高的市場認知度,但與跨國公司合資后,在外方擁有控制權的情況下,外方按照跨國公司的發展需要部署在華品牌戰略,將產品定位在高檔,即使保留本土品牌,也將其價格提高,導致本土品牌原有的消費人群流失。這種“品牌謀殺”色彩的戰略令本土品牌迅速在市場上銷聲匿跡。相反,跨國公司則極其重視品牌效應,不僅在合資企業安排自己品牌產品的生產和宣傳,而且還積極嘗試品牌當地化。寶潔公司僅在洗發水方面就有海飛絲、飄柔、潘婷、沙宣等品牌。2004中央電視臺廣告招標會上,寶潔公司競標黃金段位,一出手就是176億元,成為日化行業中的央視廣告“標王”!
跨國公司投資企業的技術優勢明顯,我國國內行業的技術壁壘在其技術優勢面前沒有絲毫阻擋作用。有關調查顯示,跨國公司投資企業的技術水平明顯高出國內同類企業,與母公司相比,使用先進技術的跨國公司投資企業占被調查企業的比例達到了42%,使用比較先進技術的占45%。與國內企業相比,使用填補國內空白技術的跨國公司投資企業占被調查企業的比例達到了65%,使用先進技術的占35%。
在跨國公司憑借其自身競爭優勢,實現了對經濟性進人壁壘突破的同時,我國對外資市場準人等政策性壁壘也出現了逐步弱化的趨勢。加人WTO后,中國對外開放進人了新的階段,除了個別涉及國家安全的戰略產業之外,其他市場逐步向外資開放。而且,國家在外商投資方式、股權比例和出口比例等方面的限制也越來越少。加上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了各種優惠政策,進一步強化了跨國公司競爭優勢。因此,跨國公司進人中國市場的非經濟壁壘也很容易就被突破了。
(3)對規模經濟的影響。在對外開放的環境中,跨國公司來華技資參與國內市場的競爭,由于其資本實力雄厚而中國的市場規模巨大,因此在中國的投資規模巨大,一般來說都達到了最小有效規模。中國的國內企業與跨國公司相比,在規模上、跨行業、跨地區和跨國經營的產業范圍上,很難與跨國公司相抗衡,跨國公司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所帶來的各種優勢。目前我國在鋼鐵、煤炭準工、建材、彩電、紡織品及很多日用品等主要產業都已經名列世界前茅,但不相匹配的是我國單個企業的生產規模太小,綜合優勢不強,其規模經濟、范圍經濟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運用,在與跨國公司的競爭中,必然會因為力量薄弱而居于下風。我國最大的軟件集團沈陽東軟公司2002年的銷售總額為20.7億元,僅相當于Microsoft公司2002會計年度銷售額280.053億美元的1.02%。在跨國公司不斷沖擊下,國內企業以及政府部門探刻地認識到了面對世界巨無霸所帶來的殘酷市場競爭,只有打造自己的“航空母艦”才能與跨國公司相抗衡。跨地區、跨行業的收購兼并以及由政府行為主導的國有企業重組都實現了快速的規模擴張。如三大石油公司和三大航空公司的組建迅速地提高了企業規模,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
2.從寡頭市場到相對分散的競爭性市場
(1)競爭主體的變化與市場集中度的降低。上世紀90年代后期,出于對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和良好贏利前景的預期以及市場準人的逐步放松,大量跨國公司紛紛搶灘中國。跨國公司對華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跨國公司已經成為中國市場重要的參與者。隨著大量跨國公司的進人和國內本土企業的發展,行業的競爭程度不斷增強,并引起了市場結構的又一次大轉變。先以轎車行業為例。隨著通用、豐田、本田、馬自達等汽車大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的擴大和國內一汽、二汽的加大對國有品牌汽車的支持以及華晨、吉利等民營汽車企業的興起,中國轎車市場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前大眾一支獨秀的格局被打破了。2002年轎車市場CR1為25.6%,比2001年下降了7.1個百分點,CR3為53.4%,下降了6.6個百分點,CR4為61.8%,下降了5.9個百分點。手機市場也是如此。上世紀90年代后期,摩托羅拉公司首先在天津投資2.8億美元,建立獨資的移動通信企業,幾乎壟斷了中國的手機市場,隨后諾基亞、愛立信、松下、索尼、阿爾卡特、西門子等跨國公司的進人開始擠占摩托羅拉的市場。就在國內手機市場幾乎被外資壟斷的時候,國內手機制造商開始發力,波導、TCL,廈新等手機品牌的市場占有率迅速上升。競爭加劇使得中國移動電話市場品牌集中度開始下降。從賽迪顧問的統計數據上看,2003上半年,中國移動電話市場前三名銷量份額為45.1%,比2002年市場前三名銷量份額下降6.9%}廈新、康佳、東信和科健等國內廠商也進人銷量前十名,再加上進入銷量前五名的波導和TCL,國產手機品牌已經在中國手機市場上擁有了較大份額。隨著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的其他競爭對手的大規模進人和中國國內本土競爭對手力量的壯大,不僅單一或極少數跨國公司壟斷中國市場的情況已經成為過去,就使整體跨國公司想壟斷中國市場也難以實現。
在中國加人WTO后,電信、金融、能源、旅游、煤氣和公用事業等行業逐步提高對外開放的程度,外資進人的門檻越來越低??鐕驹谶@些行業的投資增長較快。跨國公司進人后勢必削弱了這些行業中內資企業的壟斷地位,促進了行業競爭主體的多元化,增強了這些領域的競爭程度。
(2)重構進人壁壘??鐕驹跂|道國的直接投資金額較大,一般在短時期內是不容易收回的。因此跨國公司一般在東道國市場會有較長期的戰略目標。為了阻止其他競爭對手(不管是來自東道國還是第三國)的進人和確保自己在東道國市場的競爭地位,跨國公司需要對其進入的市場重筑進人壁壘。首先,跨國公司重構規模壁壘。由于大跨國公司紛紛來華投資以及國內市場競爭力日劇,跨國公司紛紛加大在華投資,通過收購、兼并、合資等方式迅速擴大規模,在較短時間內形成了內資企業很難達到的規模水平。其次,構筑技術壁壘??鐕緸楸3旨夹g上的領先地位,積極開展研發活動。20世紀90年代末,跨國公司掀起了在我國進行R&D投資的。微軟、摩托羅拉、寶潔、聯合利華、杜邦、英特爾、諾基亞、松下等世界500強跨國公司相繼在華成立了研發中心或宣布了大型的R&D投資計劃。再次,構建差別化壁壘。日化用品、家電、移動通訊、食品、快餐等行業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后,在廣告促銷方面投人了巨額費用。如前所的跨國公司并沒有太大壓力,而對其中國同行來說實際是構筑了相當大的壁壘。
二、跨國公司競爭行為的變化
1.從價格壟斷到價格下調
在獨占或寡占市場下.市場上鮮有競爭對手,跨國公司往往將價格定位于高端,價格壟斷是跨國公司獲取壟斷利潤的慣用手法。如背投彩電市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2001年前長虹還沒有開發出第三代背投彩電的時候,東芝、索尼等外資品牌占據了背投市場兒乎百分百的份額,價格也是高高在上,2001年背投的價格在1.8萬元以上。
隨著中國市場結構的變化帶來的競爭加劇,多數跨國公司在華長期堅持的高價位產品價格戰略也隨之變化。先以汽車為例,大眾汽車的“普桑”在富康、夏利等車型的“威脅”下價格持續下降。從1998年到2001年三年時間價格下降了近40%。手機市場也是如此。1999年以前,摩托羅拉、愛立信等少數手機品牌壟斷了中國市場,手機價格奇高.是少數人才能消費的高端產品。而1999年放開手機牌照以后,進入中國市場的手機生產商不僅有來自國外的更多的跨國產商,還有波導、TCL,廈新、康佳、科健等為數眾多的國內新進人者,手機價格也持續降價,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少數人的消費品:日化品市場也存在同樣的現象。1998年寶潔碧浪超效洗衣粉(第2代)400克裝市場全年均價7.99元,1999年碧浪超效(第2代)400裝全年均價6.14元,到2000年底,碧浪超效(第2代)400克裝市場價已經低到5.16元,三年時間,產品價格下降了35%,而同期國內大致相同質量的洗衣粉價格僅下降了不到8%。
2.從技米鎖定到加快技末轉移
【關鍵詞】CCCW;裂縫;剛性防水
水泥混凝土目前仍然是世界上使用最多和最廣泛的建筑材料。由于水泥混凝土本身的服役和老化規律,未來幾十年我國的建筑行業將面臨保護、加固和維修工程設施的巨大的壓力。而目前迫在眉睫的是我國20世紀80年代以前修建的工業與民用建筑中有很大一部分正處在加固和維修時期,而現在在建的一些民用及水工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過程中也經常遇到水泥混凝土的質量問題(如圖1-1、1-2),如蜂窩麻面、空洞、大面積損壞等。而如何對這些受損結構進行可靠性鑒定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固、修復, 使結構能夠重新達到設計使用年限或者更長的服役壽命, 是當今建筑行業面臨的嚴肅問題。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由于結構產生微裂紋而帶來的滲漏現象,并且本身具有一定的自修復能力,可以更好的彌補裂縫,它是一種新型的剛性防水材料[1-3]。該材料以水為載體,在水的引導下活性物質滲透到混凝土內部,形成不溶于水的結晶體,阻塞毛細孔道并堵塞來自個方向的水流和其他侵蝕性液體,可以達到長久性防水的目的,它所產生的物理化學反應最初在基層,隨時間推移在混凝土內部滲透形成結晶體結構不損壞,性能穩定不分解。
在1942年德國化學家勞倫茲·杰遜發明了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Cementitious Capillary Crystalline Waterproofing Materials,簡稱CCCW)。60年代在歐洲、北美、日本得到了進一步地發展。我國80年代起引進CCCW防水材料,開始應用于上海地鐵工程。90年代中期開始國內生產,但關鍵的活性化學物質仍需進口。而活性化學物質是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的核心成分,也是各生產廠家進行保密的部分。CCCW是以普通波特蘭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為載體,精選的石英砂或特殊處理過的硅砂(SiO2)為骨架,加入特殊的活性化學物質混合后得到的一種新型剛性防水材料,以粉狀形式供應給用戶。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另一類是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劑。兩者的使用方式雖然不同,但防水機理是一樣的。但由于試驗方法不一致,地域性局限大,極大地影響這種新型防水材料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鑒于此類材料防水性能的優異性,國家制定了統一的國家標準—《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2001)。這對企業組織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從而保證防水工程質量,促進這種新產品在全國更大范圍的推廣使用是十分必要并具有重大意義的。
CCCW材料是無機防水材料,形成結晶體后不易老化,晶體多年后遇水仍能激活水泥,產生新的晶體繼續密實,因此具有獨特的自修復能力。CCCW材料對混凝土還具有補強作用,加入該材料的混凝土結構,由于不是晶體結構的重新激活而是未水化的水泥被激活,所以增加了晶體的密實度,使混凝土強度提高了20%左右。另外,由于CCCW材料抗滲性能與自愈性能好、粘結力強、防腐蝕,以及環保、無毒無害、易于施工等特點,已被廣泛應用于地下工程、橋梁路面、飲用水、蓄水池、污水處理等結構防水中,防水效果顯著,并獲得工程界的好評。
滲透結晶防水材料具有無可比擬的二次抗滲性以及與水泥混凝土良好的相容性。在混凝土中摻入一定量的該材料能夠有效封住結構基面微小開裂帶來的滲漏,對混凝土能夠起到補強作用?;炷两Y構的開裂是個世界性的問題,許多發達國家雖然解決了結構前期毛細孔滲水問題,但終究解決不了結構開裂帶來的滲漏。此防水材料雖不能根治混凝土結構的開裂,但最起碼能有延緩結構開裂的作用。滲透結晶對混凝土到底有多大作用,在防水界尚有爭論,但是CCCW材料確實能夠產生大量結晶體,只是針對滲透深度的問題說法不一。根據相關研究與分析,只要水通過基體表面對結構的侵有多深,那么認為滲透就有多深??傊?,CCCW材料既適合防水,也適合堵漏,它的推廣應用使防堵結合,特別有利于地下混凝土工程的抗滲防漏,其防水性能雖不至于神乎其神,但卻優于普通防水材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它的應用范圍也將愈來愈廣泛?!科]
【參考文獻】
[1]Wang guiming,Yu jianying.Self healing action of permeable crystalline coating on pores and cracks in cement based materials[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5,20(1):89-97.
關鍵詞:納米復合粉體,水熱法,催化劑,溫度,碳納米管
1引言
水熱法是指在密封的壓力容器中,以水或其他液體作為介質(也可以是固相成分之一),在高溫高壓等條件下制備無機化合物晶體或粉體的一種化學合成方法[1]。水熱法提供一個在常壓條件下無法得到的特殊的物理學化學環境,使前驅物在反應系統中得到充分的溶解→形成原子或分子生長基元→成核結晶。,溫度。。水熱法制備出的納米晶,晶粒發育完整、粒度分布均勻、顆粒之間少團聚,可以得到理想的化學計量組成材料,顆粒度可以控制,生產成本低。因此水熱法非常適用于納米催化劑的制備,有望成為工業化生產納米材料的前期工藝。水熱法適合生長熔點較高,具有包晶反應或非同成分熔化,而在常溫下又不溶于各種溶劑或溶解后即分解且不能再結晶的晶體材料。采用水熱合成技術已經制備出上百種晶體,和其他的合成方法相比,水熱法合成的晶體具有純度高、缺陷少、熱應力小、質量好等特點。水熱法制備的粉體具有晶體發育完整、粒徑小且分布均勻的性能,可使用便宜的原料。用于制備陶瓷材料時,可省去高溫煅燒和球磨。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對材料品質和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水熱合成技術得到廣泛采用,水熱合成技術已成功地應用于工業化人工水晶的合成[8,9]、陶瓷粉體材料的制備[2-6]和人工寶石的合成[7]等。晶體生長是一種相變過程,實質是生長基元從周圍環境中不斷地通過界面而進入晶格的過程。而水熱條件下的晶體生長是在密閉很好的高溫高壓水溶液中進行的,因此反應溫度、反應溶液(或溶劑)填充度、濃度和PH值、雜質對前驅物的溶解度和再結晶過程都有較大影響,決定了生成晶體的結構、形貌和生長速度。本文采用水熱法重結晶制備SiO2負載型納米復合粉體催化劑,是對納米材料可推廣應用的制備方法一個新的探索。
2催化劑的水熱法制備
(1)將Ni(NO3)2·6H2O晶體配制成水溶液(1mol/L)
(2)將正硅酸乙脂和Ni(NO3)2·6H2O按一定的摩爾比進行混合。
(3)用電動攪拌器攪拌,直至出現凝膠狀, 用PH計測出該懸濁溶的PH值,。
(4)堿式滴定管加入20%的氨水,進行滴定,滴至設定的終點PH值。
(5)用水浴鍋,在80℃條件下攪拌加熱到原PH值。
(6)靜置陳化12小時以上。
(7)用減壓過濾器過濾清洗前驅物,用去離子水洗滌除去NH4+,NO3- 等雜質。
(8)將凝膠加入高壓釜,按80%填充度加入水作為介質,密閉后以80℃/h速率升溫至設定的水熱法反應溫度,保持4小時。溫度值分別設為160℃,180℃,200℃,220℃,240℃。
(9)放出氣體,在80℃條件下待產品在高壓釜里干燥后取出,得粉體產物。
實驗中發生的反應為:
3催化劑的測試分析
(1) XRD測試分析
實驗制備所得產物的XRD譜圖,顯示了隨著水熱溫度增加,在高壓釜里重結晶析出的催化劑呈現了三種物相Ni(OH)2,NiO2,NiO。由于這種負載型的復合催化劑中的載體為無定型的SiO2,因而衍射譜圖中并沒有明顯SiO2峰值。研究表明水熱密閉的環境中,在一定的填充度的情況下,水熱溫度的升高,原來難以溶解的氫氧化鎳晶體在水熱溶液中的溶解度慢慢增大。溫度的繼續增加使得溶解到水溶液中的氫氧化鎳越來越多,并且此時高壓釜體系中水溶液的逐漸氣化,水溶液越來越少而高壓釜內壓力隨著逐漸增加,水中氫氧化鎳的濃度越來越大。當高壓釜內氫氧化鎳的濃度大于最低的飽和濃度時,溶液中的氫氧化鎳分子開始形成晶核,形成的晶核被高壓釜內由磁力引導的攪拌漿攪拌均勻分散于溶液中。隨著溫度的繼續升高,水溶液的繼續氣化,壓力的繼續增大,晶核的形成,使得未溶解的凝膠不斷溶入溶液中。在高溫下,幾個納米級粒度的氫氧化鎳分子聚集以降低其高比表面能形成晶核。但在210℃以上,氫氧化鎳分子中羥基鍵不穩定而斷裂,由于此溫度下氫氧化鎳的濃度不足,在脫去羥基形成晶體過程中晶體里Ni2+不足數,當晶體某部分缺少一個Ni2+,相應的有一個Ni2+兩個氧共用兩對電子,形成NiO2分子,即有一個Ni2+被氧化成Ni4+。,溫度。。溫度的繼續升高,同一時間里水分子的氣化更完全,氫氧化鎳濃度的增加,在形成晶核時,羥基更不穩定,且有足夠的Ni2+供配對,形成NiO分子越來越多,溫度達到一定值則全部轉化為NiO晶體。
(2) TEM測試分析
試驗設定水熱溫度為160℃,180℃,200℃,220℃,240℃進行重結晶。由于高壓釜內重結晶與控制釜內反應溶液的過飽和濃度有關,生長母液的過飽和度越大,成核速度越大,當成核速度大于生長速度時得到的晶粒越小。隨著溫度升高,結晶析出反應經歷的時間加長,晶粒發育會較為完整,而且在不同的水熱溫度下會有不同產物。當水熱反應溫度為160℃時,由于溫度較低,結晶析出的產物為含有氫氧根的Ni(OH)2復合粉體,顏色為淡綠色;提高反應溫度,達220℃或以上時,產物中部分去水,結晶生成物中部分Ni(OH)2相部分NiO相,顏色為淡綠色和灰褐色;反應溫度高達240℃時,產物完全脫水產物則為方形NiO灰褐色粉末。,溫度。。下圖顯示的是水熱溫度在160℃,200℃,240℃時重結晶得到的復合粉體催化劑TEM照片。
4. 制備碳納米管
分別用以上水熱溫度在160℃,200℃,240℃時重結晶得到的納米復合粉體作為催化劑,在自行設計的CVD法制備碳納米管設備中生長出的碳納米管粗產物掃描電鏡照片如下。,溫度。。
水熱溫度在較低的160℃時制成的碳納米管粗產物中雜質多而碳管少,且管徑不均勻。升高水熱溫度到適合的溫度200℃,所得的碳納米管粗產物雜質較少,管徑均勻,約16-20nm,產率增加。,溫度。。當水熱溫度達到240℃時,粗產物雜質又開始增多,產率下降。,溫度。。
5 結論
用水熱法制備納米復合粉體催化劑,不同的水熱溫度得到不同性能的催化劑。當水熱反應溫度為160℃時,產物為Ni(OH)2,提高反應溫度,達220℃時,產物為Ni(OH)2和NiO混合相,反應溫度高達240℃時,產物全部轉化為方形NiO晶相;水熱溫度較低時制成的碳納米管粗產物中雜質多而碳管少,且管徑不均勻。水熱溫度適中時200℃,所得的碳納米管粗物雜質較少,管徑均勻,約16-20nm,產率較高。當水熱溫度過高時,粗產物雜質增加,產率下降。
參考文獻:
[1]王秀峰,王永蘭,金志浩,水熱法制備陶瓷材料研究進展[J].硅酸鹽通報,1995,3:25-30.
[2]苗鴻燕,羅宏杰,王秀峰等.低壓條件下納米氧化鋯的水熱結晶合成[J].陶瓷工程,1998,32(5):1-4.
[3]LeeD.Y.SongY.S.KimD.J.Chromaticity,hydrothermalstability,anmechanicalpropertiesoft-ZrO/AlOcompositesdopedwithyttrium,niobium,andferricoxides[J].MaterialsScience&Engineering,2000,289(1-2):1-7.
[4]古映瑩,戴恩斌,黃可龍.水熱制備PZT壓電陶瓷粉體[J].無機材料學報,1999,14(4):665-668.
[5]Piticescu,Montuc,TaloiD,Hydrothermalsynthesisofzirconiananomaterials[J]JournaloftheEuropeanCeramicSociety,2001,21(10-11):2057-2060.
[6]田明原,施爾畏,王步國等.氧化鋁-氧化鋯復合陶瓷粉體的水熱制備及高溫灼燒處理[J].硅酸鹽學報,1998,26(6):773-781.
[7]韋志仁,董國義,李志強,等.水熱法合成α-Al2O3晶體[J].人工晶體學報,2002,31(2):90-93
[8]LIAS,GRUDENSKI.ThegrowthofhighQquartzathighgrowthrates[J]JournalofCrystalGrowth,1973,18:1-6.
[9]茅忠明,羅靜舟.水熱溫差法生長人造水晶及其過程控制[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1994,16(3):95-98.
論文關鍵詞:無機水性 滲透結晶 混凝土防水防護 耐高溫
論文摘要:本項目研究開發一種噴涂后可有效改善和提高混凝土性能、對混凝土具有高滲透和持久保護功能且耐高溫灼燙的無機水性滲透結晶型高效防水防護劑,闡述它的特點及性能。
1 引 言
我國的建筑物、構筑物主要采用硅酸鹽系水泥混凝土澆筑,因硅酸鹽水泥的主要熟料礦物——硅酸三鈣和硅酸二鈣的水化反應產生氫氧化鈣Ca(OH)2,因此,混凝土中存在較大量的Ca(OH)2;此外,混凝土中還存在較多的毛細孔縫,正是由于這些毛細孔縫和Ca(OH)2的存在,在環境因素(如水、溫度循環、干濕循環、CL-、SO42-離子等)和侵蝕性介質(如氯鹽、硫酸鹽等)擴散進入混凝土體內的作用下,混凝土材料及其構筑物出現劣化與性能衰減等現象,嚴重影響混凝土構筑物的外觀質量與使用壽命。
伴隨著城市化進展的加快及工商業的迅猛發展,高層建筑、地下商場、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橋梁隧道、港口碼頭、污水處理廠等高等級建筑物及構筑物已經在軍事與民用建筑及國家基礎設施工程中大量建設。尋求相應的結構防水方案已經成為工程建設中的緊迫問題,開發高效新型的對混凝土具有持久防水防護作用的材料成為建材領域新的研究課題。
用于混凝土耐久性防護的涂層材料來源雖然很廣,但并不都能滿足混凝土防護的要求。涂層材料至少應具備以下兩個特點:(1)涂層材料自身由于長期暴露在侵蝕環境和有害介質中,經受風吹、雨打、日曬和多種外界破壞作用,必須具有很好的抗侵蝕性和抗老化性。(2)涂層材料能與混凝土表面良好地結合,并對下一道的外裝飾工序和工程的整體外觀無不利影響。我們通過廣泛了解國內外防水材料行情和順應市場發展趨勢需求,總結各種防水材料的性能,深入分析防水機理及相關優缺點后,立項進行了無機水性滲透結晶型混凝土高效防護劑的研發,以開發出一種各項技術指標達到理想的均衡狀態、具有良好的防水抗滲、全面防護效果,能夠廣泛應用于各類海工工程、橋梁工程等基礎設施和工業與民用工程建筑防水防護的新型混凝土保護材料。由福建省寧德市建工防水科技有限公司承擔的《JG無機水性滲透結晶型混凝土高效防護劑的研究與開發》科研項目今年4月26日通過了福建省科技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認為該成果創新性、實用性強,技術居國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利用該研究成果技術開發的“混凝土DPS永凝液”,“JG-M1500無機水性滲透型密封防水劑”等系列產品具有性價比高、操作簡便,迎水面、背水面均可施工,完全可以替代進口產品,已在各類建筑物和構筑物上廣泛使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深受用戶好評。
2 技術路線的選擇
如何使混凝土減低腐蝕、磨損、水溶蝕、鹽剝蝕、凍融循環等因素的破壞作用,延長使用壽命,使其具有密封防水、抗風蝕碳化、耐酸堿侵蝕、耐高溫灼燙等功能是本項目研究的重點也是難點。無機水性滲透型混凝土高效防護劑的研究開發需要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及分析化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基礎,同時還穿插了材料結構及表面化學等方面的理論基礎,產品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
我們確定了JG無機水性滲透結晶型混凝土高效防護劑以堿金屬硅酸鹽溶液及惰性材料為基料,加入催化劑、助劑,混合反應配制的技術路線。它不同于傳統有機材料,噴涂后不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涂膜,也不同于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它是無機液體,不含水泥粉末;可滲透至混凝土內部結晶形成永久性防護層,具有與混凝土結構的相融性;它以水為載體,隨著水對混凝土結構孔隙進行滲透,被流滲到砼結構內部的孔縫中,催化硅酸鈣與水泥水化反應過程中析出的Ca(OH)2與硅酸鈣交互反應,形成了不溶于水的枝蔓狀纖維結晶物,在混凝土結構內部吸水膨脹,使結構中的毛細孔縫得到充盈密實,從而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結構的抗滲水能力,并提高混凝土結構的致密性,在涂層中起到密實抗滲的作用。隨著時間(一般為1~7d)的發展,結晶量遞增,在防水涂層中滲透結晶相結合,增強結構整體的抗滲能力。由于活性化學物質多年后還能被水激活,繼續起到催化作用,因此混凝土結構即使局部受損滲漏(裂縫小于0.3mm)在結晶作用下,會自行修補愈合并具有多次抗滲能力,具有滲透性、可封閉水泥砂漿與混凝土毛細孔通道和裂紋功能的防水防護材料。從而在本質上改變了普通混凝土結構體積不穩定而再次帶來的裂滲。
本研究項目開發的產品的技術指標是結合了混凝土工程對防護劑的要求,參考了國內外同類產品的技術資料、企業標準及有關專家的意見,同時在國內外主要生產、經銷1500防水劑、DPS永凝液防水劑企業的產品多次反復試驗驗證的基礎上而制定設計配方的。
2.1密度
由于防護劑是與砂漿和混凝土內部的堿性物質起反應來封閉毛細孔的,為了保證有足夠的反應物,促使凝膠體的生成,我們研究了產品的密度。密度不僅反映了產品有效物質的含量,同時密度也與凝膠化時間有直接的關系:密度大,凝膠化時間就短;密度小,凝膠化時間就長。國家行業標準規定了防水劑的密度為:I型產品不小于1.10g/㎝3,Ⅱ型產品不小于1.07g/㎝3。密度檢測按照GB/T 8077-2000《混凝土外加劑勻質性試驗方法》中5.3款精密密度計法進行,直接測試液體樣品。經福建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抽樣檢測,《JG無機水性滲透結晶型混凝土高效防護劑》的密度為1.10g/cm3。
2.2 pH值
防護劑是直接用于砂漿、混凝土砂漿和混凝土表面的,產品的pH值須與硅酸鹽水泥的pH值基一致。 因為產品只有在該pH值條件下,才能與砂漿和混疑土內部的堿性物質起反應;同時又不腐蝕混凝土、不對鋼筋產生銹蝕。國家行業標準規定防水劑pH值I型產品在13±1的范圍內,Ⅱ型產品在11±1的范圍內。此pH值與硅酸鹽水泥的pH值基本一致,能保證防水劑對水泥砂漿或混凝土的適應性的同時增加建筑物表層的堿度,提高其耐久性。pH值檢測按照GB/T8077-2000《混凝土外加劑勻質性試驗方法》第7章規定進行。經福建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抽樣檢測,《JG無機水性滲透結晶型混凝土高效防護劑》的pH值為12。
2.3粘度
粘度是通過控制堿金屬硅酸鹽溶液基料、添加劑、稀釋劑含量來決定的,控制粘度對催化劑的性能及原料之間的匹配性提出了要求,因為粘度越高,防水劑的滲透性越差,滲透所需的時間會增長。在保證有效物質含量的同時,適宜的粘度才能有良好的滲透性。國家行業標準粘度規定在(11.0±1.0 s)范圍內,粘度測定按GB 1723-1993《涂料粘度測定法》中5.3款規定進行。經福建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抽樣檢測,《JG無機水性滲透結晶型混凝土高效防護劑》的粘度為11.6s。
2.4表面張力
表面張力的大小主要由催化劑的性能及加量所決定。在防水劑具有優異的水溶性的情況下,較小的表面張力有利于增加防水劑對水泥砂漿及混凝土的滲透能力,并能提高其與砂漿、混凝土內部物質的反應能力,并能提高其與砂漿、混凝土內部物質的反應能力,因此表面張力是控制防水劑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
表面張力檢測按照GB/T 8077-2000《混凝土外加劑勻質N性試驗方法》第8章規定進行。直接測試液體樣品,被測溶液的溫度為(20±1)℃,被測樣品必須清澈,如有沉淀應濾去。國家行業標準提出的表面張力確定控制值:I型產品為不大于26mN/m,Ⅱ型產品為不大于36mN/m。經福建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抽樣檢測,《JG無機水性滲透結晶型混凝土高效防護劑》的表面張力為25.0 mN/m。
2.5凝膠化時間
凝膠化時間是指水性滲透型無機防水劑與水泥建筑物中堿類物質反應所需的時間。反應過快,過早封閉毛細孔通道,使滲透深度降低;過慢,則延長了施工時間,同時也說明參與反應的活性物質的濃度偏低,兩者都會使防水效果減弱。
檢測凝膠化時間的方法是在Ca(OH)2溶液中加入離子水,用玻璃棒攪拌2 min,均勻后緩緩注人防水劑試樣,隨即開始計時,勻速攪拌5 min后靜置。將玻璃燒杯左右輕晃,觀察其液面波動情況,以試樣液面開始產生凝膠并與燒杯壁呈粘附狀為初凝時間,以燒杯傾斜45°角試樣表面無流動呈完全凝膠狀時所需時間為終凝時間。以三次試樣測試平均值表示初、終凝膠時間,精確至min。凝膠化時間I型產品初凝:(120±30)min,終凝:(180±30)min;Ⅱ型產品由于初凝不明顯,終凝控制在400 min以內。經福建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抽樣檢測,《JG無機水性滲透結晶型混凝土高效防護劑》的凝膠化時間為初凝:105min,終凝:160min。
2.6抗滲性
抗滲性是防水劑性能指標中最重要的指標,能直接反應其滲透結晶效果的好壞。產品應用的抗滲性效果可采用測試滲入高度的方法判斷,滲入高度越小,抗滲性越好。但必須指出的是,測試用混凝土試件抗滲能力的提高幅度與基準試件抗滲等級有很大關系,原抗滲等級較低的混凝土,涂刷防水劑后抗滲能力提高的幅度就較大。故有必要確定基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此配比下,采用混凝土抗滲試驗儀,按GBJ 82《抗滲試驗方法》進行測試。其指標值為:在水壓1.2MPa時滲人高度I型產品不大于30mm,Ⅱ型產品不大于35 mm。經福建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抽樣檢測,《JG無機水性滲透結晶型混凝土高效防護劑》的抗滲性為27mm。
2.7貯存穩定性
貯存穩定性是在一定貯存期內(自產品生產之日起12個月)產品性能的穩定性。通過急冷(-10℃)、急熱(50℃)10個冷熱循環.觀察其外觀是否自絮凝、沉淀及色澤變化,如果沒有變化則產品合格.如果有絮凝、沉淀及色澤變化現象,則要再測定其凝膠化時間,以仍符合技術指標規定要求為合格,否則判斷產品不合格。經福建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抽樣檢測,采用上述方法對《JG無機水性滲透結晶型混凝土高效防護劑》進行10個冷熱循環的貯存穩定性實驗,外觀無變化,符合國家行業標準要求。
3.耐久性、防護性等驗證方案
我們通過研究對比,經過反復多次試驗研究解決了技術關鍵和難題,并委托福建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對產品進行耐久性檢測驗證,獲得了相關重要數據。
3.1試件的成型及養護:
3.1.1混凝土配合比
基準與對比試件混凝土配比為:
3.1.2混凝土采用80℃熱水法加速養護24h后放入試驗室中放置24h。
3.2標準試驗條件
標準試驗條件:溫度(20±3)℃
3.3試驗方法
被檢試件迎水面浸入樣品中,液面高度為高出迎水面10mm,浸泡24h后放置試驗室中24h,另基準樣也放置試驗室中24h。
3.3.1耐堿性:飽和氫氧化鈣168h,對比浸泡后試件和基準試件表面是否有粉化、裂紋;
3.3.2耐酸性:1%鹽酸溶液浸泡168h,對比浸泡后試件和基準試件表面是否有粉化、裂紋;
3.3.3氯離子擴散系數參照CECS 01-2004 《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與施工指南》進行,對比浸泡后試件和基準試件的氯離子擴散系數;
3.3.4混凝土碳化試驗依據GBJ 82-85《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進行,對比浸泡后試件和基準試件碳化7d、14d的碳化深度;
3.3.5耐高溫性能(135℃):將準各好的試件放置設定為135℃的干燥烘箱中30min后取出放置試驗室待冷卻后和基準試驗一同做抗滲試驗,對比浸泡后試件和基準試件的滲透高度。
4.結果與分析
4.1經福建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檢測,得出性能指標詳見表1、表2。
表1 JG無機水性滲透結晶型混凝土高效防護劑產品檢測結果
表2 浸涂JG無機水性滲透結晶型混凝土高效防護劑后對混凝土性能影響檢測結果
未浸涂無機水性滲透結晶型混凝土高效防護劑混凝土性能
浸涂無機水性滲透結晶型混凝土高效防護劑混凝土性能
4.2耐酸堿性
分別使用飽和氫氧化鈣和1%鹽酸溶液浸泡試件168h,對比發現未浸涂本產品的試件表面有粉化,浸涂本產品的試件無變化。試驗結果表明,本產品具有良好的耐酸堿性,對混凝土有良好的防護作用。
4.3耐久性
評價混凝土耐久性的一項重要指標是混凝土的氯離子擴散系數。對比發現未浸涂本產品的氯離子擴散系數為3.33×10-12 m2/s,大大高于浸涂本產品的氯離子擴散系數1.85×10-12 m2/s。試驗結果表明,在混凝土表面噴涂本產品,可有效抵抗混凝土氯離子滲透的能力,即改善了混凝土耐久性。
4.4抗碳化能力
對比浸泡后試件和基準試件碳化7d、18d的碳化深度,發現未浸涂本產品的試件滲入深度遠遠高于浸涂本產品的試件。試驗結果表明,在混凝土表面噴涂本產品,可改善混凝土抗碳化能力并起到保護鋼筋的作用。
4.5耐高溫性能
將準備好的試件放置設定為135℃的干燥烘箱中30min后取出,待冷卻后放置實驗室和基準試件一同做抗滲試驗,對比浸泡后試件和基準試件的滲透高度,發現未浸涂本產品的試件滲透高度明顯高于浸涂本產品的試件。試驗結果表明,本產品可經受135℃,30min高溫灼燙而不影響產品性能,這一創新結果大大拓展了產品的應用范圍,特別適用于市政、公路瀝青等路面的施工改造。
從上述檢測驗證數據可以看出,本項目全面技術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家標準JC/T 1018-2006《水性滲透型無機防水劑》要求,特別是浸涂本產品后的混凝土各項性能有明顯提高。經國家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科技查新,證明產品性能達到國內同類產品領先水平。
5 結 語
隨著建設行業對水性無機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認識的不斷深入,本類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在各種混凝土建筑工程中不斷得到應用,但人們對該類材料了解仍不系統、不全面,對材料的特性、作用機理、作用效果、應用條件、應用領域的理解還存在偏差。今后在具體的應用和實踐當中,對其化學性能和化學反應機理需進一步分析和探討,延伸拓展其使用領域;努力完善施工工藝,并編制相應的應用技術規程,以便推廣應用。
論文關鍵詞:綜合實驗試題中加入某物質的作用歸納與解析
綜合試題中經常出現考查新加物質作用的試題,這類試題既能考查學生對物質性質的理解,還能考查學生運用化學反應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考查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新加入的物質的作用一般從以下幾個角度去思考。
一、從發生的反應考慮
從發生的反應來看,新加入的物質作為反應物或生成物,有的使原料溶解;有的提供氧化劑或還原劑;有的是通過反應除去雜質;有的是抑制某些離子水解;有的是抑制某些物質吸收等等。
例1(2011鹽城二模):鐵氧體可用于隱形飛機上吸收雷達波涂料。一種以廢舊鋅錳電池為原料制備錳鋅鐵氧體的主要流程如下:
問題1:酸浸時,二氧化錳被還原的化學方程式為:。
問題2:活性鐵粉除汞時,鐵粉的作用是(填:氧化劑、還原劑、吸附劑)。
解析:對于問題1,硫酸的作用主要是使鋅等固體溶解;根據問題1中的信息“二氧化錳被還原,說明H2O2的作用是還原劑,化學方程式為:MnO2+H2O2+H2SO4=MnSO4+O2↑+2H2O。對于問題2,活性鐵粉除汞時,鐵粉的作用主要是作為還原劑,使溶液中的汞離子變為汞單質。
例2(2009江蘇第15題改編):醫用氯化鈣可用于生產補鈣、抗過敏和消炎等藥物。以工業碳酸鈣(含有少量Na+、Al3+、Fe3+等雜質)生產醫藥級二水合氯化鈣(CaCl2·2H2O的質量分數為97.0%-100.0%)的主要流程如下:
問題:酸化操作是加入鹽酸,調節溶液的pH約為4.0,其目的有:①;②;③。
解析:在酸化操作未加鹽酸時,溶液中有過剩的氫氧化鈣,所以教育論文,目的之一是除去過剩的Ca(OH)2,使之轉化為CaCl2;由于Ca2+在蒸發結晶時(160℃)會部分發生水解,在酸性條件下可以抑制Ca2+水解;另外,在酸性較弱或堿性條件下,氯化鈣會吸收空氣中的CO2,酸性條件可以抑制CO2的吸收。
二、從反應所需要的條件考慮
若從反應發生的條件考慮,加入某物質的作用,有的是作為催化劑;有的是提供反應所需的溫度,如作為燃料燃燒放熱提供熱量,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銨可以使溶液溫度降低;有的是為了控制溶液的酸堿性以提供反應所需的酸堿性要求,等等。
例1(2008江蘇第17題):工業上制備BaCl2的工藝流程圖如下:
某研究小組在實驗室用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對工業過程進行模擬實驗。查表得
問題:實際生產中必須加入過量的炭,同時還要通入空氣,其目的是
,。
解析:加入過量的炭可以使BaSO4得到充分的還原(或提高BaS的產量);由于①②為吸熱反應,炭和氧氣反應放熱可以維持反應所需高溫。
例2(2011蘇南二模第15題)工業上用粗氧化銅(含雜質FeO)為原料制取氯化銅晶體(CuCl2?2H2O)的生產流程如下:
物質
Fe(OH)2
Cu(OH)2
Fe(OH)3
完全沉淀時的pH
≥9.6
論文摘要:氯酸鈉屬于無機鹽類,它廣泛應用于許多領域,并隨著科技、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擴展。目前國內氯酸鈉年生產能力突破20萬噸,實際產量大約為15萬噸。另有數萬噸的在建工程。本文簡單介紹氯酸鈉的應用及氯酸鈉技術。
一、氯酸鈉概述
氯酸鈉是一種重要的無機化工產品,其分子式為NaClO3,分子量106.44。通常我們見到的是白色或微黃色晶體,在介穩狀態呈晶體或斜方晶體。相對密度2.490,熔點255℃,味咸而涼,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液氨、甘油。有潮解性。加熱到300℃以上就可分解放出氧氣。在酸性溶液中有強氧化作用,在中性或弱堿性溶液中氧化能力非常低,與硫、磷及有機物混合或受撞擊易引起燃燒和爆炸。
二、氯酸鈉應用及發展
氯酸鈉是一種重要的無機化工產品,在世界范圍內的應用市場廣泛。國際上氯酸鈉92%用作紙漿處理和飲用水處理的原料:北美氯酸鈉98%用于紙漿和造紙業,其余2%用于制備氯酸鹽、礦業等。歐洲氯酸鈉84%用于造紙業,7.8%用于制造其他氯酸鹽、亞氯酸鹽,4.2%用于制造除草劑,其余4%用于鈾礦及其他。日本氯酸鈉73%用于造紙業,6%用于氧化劑及其他氯酸鹽的制備,5%用于除草劑,16%用于紡織及和其他行業。目前全世界氯酸鈉的產銷量約為300萬噸,生產廠家主要集中在北美(加拿大、美國)和北歐(蘇格蘭、瑞典)。其中北美產量約為170萬噸/年,北歐產量約為72萬噸/年,日本產量約為8萬噸/年。加拿大和美國的生產能力超過190萬噸/年,瑞典、法國的氯酸鈉產量也在20萬噸/年以上,而我國卻不足20萬噸(包括用于生產氯酸鉀所消耗的氯酸鈉)。美國是氯酸鈉消耗大國,雖連續擴建新裝置仍需從加拿大、瑞典等國進口,以滿足紙漿漂白、飲用水處理等方面的需求。在歐洲的芬蘭、瑞典、法國等國家,紙漿和紙制品生產商用二氧化氯作漂白劑的發展迅速。在日本其需求量也在連年上升,是氯酸鈉的長期進口國。
國外紙漿廠之所以采用二氧化氯漂白的主要原因:一是環保工作的需要,采用傳統的方法用氯氣漂白紙漿會產生強致癌物,還易與水中的腐殖質形成氯代烴,與水中酚類形成有怪味的氯酚,與水中的氨形成對魚和人類均有害的氯胺,且氯氣長期使用可引起水中某些微生物的抗藥性,污染地下水源,不利于環保。目前歐洲和北美都已立法禁止造紙業使用氯漂白;二是二氧化氯與其它用于漂白的氧化劑相比,其漂白性能好,它的氧化電位適中,能有效地處理附著在纖維上的色素和污物而不影響其纖維強度,而且紙漿織物的白度可由原來氯漂的75°提高到85°。用二氧化氯漂白紙漿,生產的紙品在潮濕空氣中不隨時間延長而發黃變色,保證了紙品質量,價值也比較高。到目前為止,還未發現一種在成本及紙漿白度與強度方面超過二氧化氯的替代品。因此,制漿領域采用氯氣漂白紙漿的方法將很快被二氧化氯漂白法所取代。
氯酸鈉在水處理方面主要是應用氯酸鈉衍生的二氧化氯。在城市飲用水和污水處理中,國際上通常采用3種消毒方式,即液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和臭氧消毒,中國基本上是采用液氯消毒。采用液氯消毒,在殺菌的同時,又帶來游離氯對各種有機物的氯化作用,在水體當中產生三氯甲烷、二惡英、氯酚等致辭癌物,危害人類的健康。
近幾年國家有關部門在對飲用水質的調查中發現,各地的飲用水中有各種不同屬性的有機物300多種,其中三氯甲烷含量最為突出,一些地方的飲用水中三氯甲烷含量310μg/L。二氧化氯與液氯消毒相比,兩者的消毒體系非常相似,但二氧化氯消毒不會與水中的有機物產生三氯甲烷,不會產生氯化胺,卻能破壞酚、硫化物、氧化物和其他許多有機物;與臭氧消毒相比,二氧化氯消毒投資少,產率高,在水中的滯留時間長,能夠有效地殺除和控制各種細菌,同時也不會與水中的溴化物、次溴酸物反應,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由此可見,二氧化氯不僅是一種比液氯更有效的殺菌劑和殺病毒劑,且其氧化能力僅次于臭氧(投資低于臭氧),消毒過程中幾乎不形成三氯甲烷和揮發性有機氯,同時生成的總有機氯也要比液氯少得多,其取代液氯已成為時代的必然。目前,二氧化氯在歐美國家得到了普遍應用,而中國則剛剛起步,許多科研院所和自來水公司都已紛紛開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三、氯酸鈉技術簡介
氯酸鈉的生產方法主要有化學法和電解法。
化學法:化學法是以石灰為原料,將石灰制成石灰乳,然后氯化。在析出了氯化鈣結晶后的氯酸鈣溶液中,加入硫酸鈉或碳酸鈉進行復分解反應,生成氯酸鈉溶液和硫酸鈉產品。由于化學法生產氯酸鈉有工藝流程長、設備多、占地面積大、操作環境差、生產成本高等原因,目前國內外氯酸鈉生產均不采用這一方法。
電解法是以原鹽或精制鹽為原料,原鹽需先制成飽和的粗鹵水,然后加入純堿、燒堿和氯化鋇,除去粗鹽水中的鈣、鎂及硫酸根離子,并過濾得一級精制鹽水。一級精制鹽水再經離子交換處理或膜處理得到二級精制鹽水,然后在二次精制鹽水中加入重鉻酸鈉、鹽酸,調節PH值后送入無隔膜的電解槽中進行電解。電解得到的氯酸鈉溶液,經過脫次氯酸鈉、結晶、分離、干燥得到結晶氯酸鈉成品,現在所有廠家都采用的是電解法工藝生產氯酸鈉,其工藝過程大體包括鹽水工序、電解工序、結晶干燥工序等,現分述如下:
(一)鹽水工序
北美、歐洲國家氯酸鈉生產所用氯化鈉均為精制氯化鈉,其鈣鎂含量極低,鹽水精制工序常采用二級凈化處理(采用膜過濾、離子交換處理等技術,進一步除去鹵水中的雜質離子)。因精鹽中雜質含量少,故而鹽水精制工序生產線短,排渣量少,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國外氯酸鈉生產廠家都非常注重鹽水的凈化處理,因為鹽水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電耗和洗槽周期。
國內氯酸鈉原料采用礦鹽、鹵水、海水,原料雜質較多,精制生產線長。由于原料精制設備簡陋,精鹽水鈣、鎂含量高,故而造成槽電壓升得快,洗槽周期短,一般在三個月洗一次,進行鹽水的二次精制可使鹵水含鈣鎂量降低,還可降低電耗、延長洗槽周期,提高生產效率。
(二)電解工序
電解工序是生產氯酸鈉的最主要工序。電解槽是氯酸鈉生產的關鍵設備。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鈦基涂釕金屬陽極開始應用于氯堿電解槽。經過近幾十年來的發展該項技術已成為相對完善的技術。值得一提的是某一公司開發了一個反應器帶成百個電解槽的裝置。該技術巧妙地解決了電化學腐蝕問題,使裝置結構和操作簡化,電流效率又高。國外單線生產能力一般在三萬至五萬噸/年,電流密度一般在2500-3000A /m2,電流效率在94%-95%。
國內大多公司采用一個反應器帶三至五個電解槽的汽提外循環氯酸鈉電解裝置。近兩年來,為了更加完善電解槽,對一些結構要素進行了優化。使單線生產能力可達4.0萬噸/年。
(三)結晶工序
幾乎所有的生產線都采用真空結晶技術,有外循環式(3萬噸/年以下)和內循環式真空結晶器,其熱源為電解反應產生的熱量。(3萬噸/年以上)用水環式真空泵抽真空。轉貼于 德國的麥索(MESO)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結晶器專業設計制造商,其設備專一用來生產大粒晶體。脫水工序均采用臥式自動卸料離心機,干燥工序選用沸騰床干燥器。國內比較大的生產廠家一般采用引進技術生產大粒晶體。
(四)氯酸鈉生產過程主要的化學反應式為:
總反應式:NaCL+3H2O=NaCLO3+3H2
陽極:2CL-CL2+2e
陰極:2H2O+2eH2+2OH-
液相反應:CL2+H2O=HCLO+H++CL-
HCLO=H++CLO-
2HCLO+CLO- CLO3-+2CL-+2H+
四、環境保護:
國外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生產過程全密閉循環,幾乎做到了零排放。由于原料鹽是精制鹽,廢渣排放量極少;廢氣中的氯全部回收利用,幾乎無廢氣排出,洗液、雨水通過室外雨水溝全部回收處理。一些發達國家在設計時就非常注重環保,有的工廠在基建時就在地下鋪建橡塑板,以防對地面造成污染,工廠搬遷時可還原地表。
目前我國對環境治理要求比較嚴格,因此在建此類項目時要考慮環境的影響。應盡量減少環境污染。同時隨著國家對環境治理力度的加強,會剌激氯酸鈉的消耗,從而促進氯酸鈉行業的發展。
五、國內氯酸鈉生產的機遇與挑戰
我國氯酸鈉的消費結構、消費量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歐美消費量達200多萬噸,且90%用于造紙和水處理;我國消費量小,且75%用作制造氯酸鉀作為生產煙花的原料。國內潛在市場廣闊:現在我國在造紙業使用氯酸鈉正處于發展階段,今后幾十年里二氧化氯漂白將在造紙行業占主導地位。二氧化氯是目前國際公認的一種高效、低毒、快速、廣譜的第四代新型滅菌消毒劑,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的安全、高效、無毒新型強氧化殺菌消毒劑。在飲用水消毒上,二氧化氯取代氯氣是必然趨勢,其用量也在逐年上升。國內經濟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快速提高,使氯酸鈉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如電子、環保、消毒、石油、開采等行業需求加大;以上種種原因都極大地刺激了氯酸鈉的消費。但是,氯酸鈉生產投資大,很多企業無力承擔。加入WTO后,國內氯酸鈉生產成本比國外高,國外產品的擁入勢必會影響國內氯酸鈉產業的發展。再者,綠色和平組織主張向完全無氯漂白工藝發展,也會給國內氯酸鈉的使用產生一定的影響。有學者稱:由于我國氯酸鈉生產尚處于發展階段,在近二、三十年內,二氧化氯在水處理及造紙方面的應用將是這些行業的主流,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以上眾多因素,生產企業在生產時,一是要加大投入技術力量、設備,提高產品在國際上的竟爭力,在生產的同時做好環境保護及三廢的治理工作,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資料:
無機化工產品大全 化學工業出版社
[論文摘要]鋰離子篩可以直接從鹽湖鹵水和海水中提取鋰,是極具發展前景的鋰吸附劑,介紹錳氧化物鋰離子篩前驅體的制備和檢測方法,并簡要敘述離子篩分材料的發展過程。
鋰是自然界中最輕的金屬,鋰及其化合物有著廣泛而特殊的用途,在能源、航空航天工業、金屬冶煉及制造業、制冷、玻璃、陶瓷、醫藥等行業都有著重要的用途:在原子能領域,鋰被譽為新“能源元素”,鋰-6是氫彈、熱核反應堆原料。鋰離子電池因其能量高、循環性能好、無毒而廣泛用于便攜式通訊設備。二十一世紀,用于鋰電池的碳酸鋰將超過2萬噸。鋰基脂已成為脂的主導產品。另外,碳酸鋰作為情感矯正劑可有效治療狂躁精神病。目前,世界對鋰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其消耗量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國家高新技術的發展水平。
全球鋰資源約1276萬噸,主要分布于花崗巖偉晶型礦床及鹽湖中,其中,鋰礦石中鋰的儲量僅為40萬噸,約占全球總儲量的3.0%,而鹽湖鹵水中,鋰資源的占有率為77%以上。鋰礦石中鋰的儲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固體礦源又不斷枯竭,因此鋰礦資源的開發利用正面臨重大轉折,探討從鹽湖鹵水、低濃度海水、地下水中提取鋰成為目前化學、化工、材料等學科的重要研究課題。鹽湖鹵水提鋰工藝簡便、成本約為礦石提鋰的一半,目前國外從鹽湖鹵水中提鋰的年產能力近2萬噸,約占鋰鹽總產能力的40%。采用鹵水或其他含鋰液體礦資源取代礦石生產鋰鹽是世界鋰工業的發展趨勢。
一、離子篩分材料的發展過程
1850年,Thompon等,最早系統地研究了土壤中Ca2+、Na2+與水中NH+、K+的離子交換現象。其中具有交換性能的物質后來被鑒定為粘土、海綠石沸石分子篩和腐植酸。一般認為,這是離子篩分材料的最初發現。20世紀初,Harms等合成了硅酸鋁凝膠作為離子交換材料應用于水的軟化。但其選擇性篩分性能較差,耐酸性也不好,性能易變。上世紀60年代,Clearfield A等,發現磷酸鋯可以結晶,這為離子篩分材料的發展指明了一個全新的方向。結晶使得這些磷酸鋯的多晶結構得以測定,宏觀的離子篩分和交換行為能夠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加以解釋。到80年代以后,Kenta ,Qi Feng等合成出了結晶石結構的鋰錳氧化物LiMn2O4,該物質對鋰離子具有特殊的選擇吸附性能。
二、我國鹽湖鹵水的提鋰前景
我國鹽湖資源相當豐富,集中分布于青海、西藏、新疆和內蒙古四個省區。鋰資源儲量大,含量高的鹽湖鹵水多集中在青海省的柴達木盆地,如:臺吉乃爾鹽湖、一里坪鹽湖、察爾汗鹽湖和大柴旦鹽湖等,都具有極高的開采價值。西藏的扎布耶湖是世界上鋰含量超過百萬噸級的三大鹽湖之一。因此,建立和發展我國的鹽湖鋰工業不僅可以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而且可以促進和發展我國西部的經濟,并為二十一世紀高科技的發展提供理想的材料。
三、從鹽湖鹵水提取鋰的方法
目前,鋰資源的開發及利用主要集中在鹽湖鹵水提鋰的方法上。鹽湖鹵水提鋰的方法有蒸發結晶分離法,沉淀法、浮選法、溶劑萃取法和離子交換法等。蒸發結晶分離法大量使用燒堿和純堿,致使鋰鹽產品成本較高;沉淀法和溶劑萃取法費時費力;浮選法工藝流程復雜;而離子交換法成本低,工藝簡單,應用廣泛。因此,研究開發高效、高選擇性的新型無機離子吸附劑成為當今分離技術的發展方向。尖晶石結構的錳氧化物,不僅對Li+具有很高的選擇性和較大的交換吸附容量,且具有經濟、環保的特點,從而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
四、鋰離子篩的制備方法
現階段制備鋰離子篩前驅體LiMn2O4的方法主要分為兩大類:固相法和液相法。固相合成法主要分為:高溫固相法、微波燒結法和固相配位法等。固相法一般操作較為簡單,步驟短,便于大規模生產,易于實現工業化,但耗能大,產率低;液相合成法主要包括:溶膠凝膠法、共沉淀和水熱法等。液相法一般操作要求高,反應步驟較長,產物粒度均勻、形態規整,晶相較純。下面選取幾種常見的方法分別介紹: 轉貼于
1、高溫固相反應法:高溫固相反應法是合成鋰離子篩前驅體最常用且易操作的一種方法,是將鋰和錳的易熔或易分解化合物先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勻,再于高溫下焙燒一定時間而合成所需化合物。其中,鋰源主要有Li2CO3、LiOH·H2O、LiNO3和LiI等;錳源主要包括MnO、Mn2O3、MnO2、MnCO3和Mn(CH3COO)2·4H2O等。高溫固相反應法具有操作簡便、易于工業化的優點。同時,也存在幾點不足:能耗大,生產率低;鋰鹽的部分揮發,造成原配比不易把握;產物的均勻性差。
2、微波燒結法:微波燒結法是近些年發展起來普遍用于制備陶瓷材料的方法。其主要依據微波直接作用于材料內部后而轉化為熱能,從材料內部進行加熱,進而縮短了反應的時間。微波燒結法可通過調節微波的功率來控制粉末的物相結構,易于工業化,值得關注。但其畢竟屬于固相反應,所得粉末的粒度通常只能控制在微米級以上,粉末的形貌稍差。
3、固相配位反應法:此方法也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尤其適于合成金屬簇合物和固相配合物的一種方法。首先,在室溫或低溫下制備固相金屬配合物,然后,在一定溫度下熱分解制得氧化物超細粉末。固相配位反應法保留了傳統高溫固相反應法操作簡便的特點,同時在合成溫度、焙燒時間和產物粒度大小及分布等方面又優于它。
4、溶膠凝膠法(Sol-Gel):也稱Pechini合成法,屬于液相合成法,是基于某些弱酸能與某些陽離子形成螯合物,而螯合物又可與多羥基醇聚合物形成固體聚合物樹脂的原理。由于金屬離子可與有機酸發生化學反應而均勻分散在聚合物樹脂中,達到原子水平的混合,從而在較低溫度下可制得超細氧化物粉末。傳統的溶膠凝膠法是采用金屬醇鹽水解制得溶膠,然后干燥得凝膠。
由于該法成本偏高,工藝復雜,材料工作者相繼對其進行了改進,派生出一些新方法,如檸檬酸配合法、甘氨酸配合法、高分子聚合物配合法、多羥基酸配合法等。鋰離子篩的制備主要是在不破壞前驅體尖晶石構型的前提下,用合適的脫出劑脫出其中的鋰離子,以保證所得鋰離子篩對鋰離子的記憶性。目前,使用的脫出劑主要是酸性化合物,如鹽酸、硝酸以及硫酸等。評價脫出效果的指標主要是鋰的脫出率及錳的溶損率。人們希望通過采用優良的脫出劑,使鋰的脫出率最大、錳的溶損率最小。因為相對于鹽酸,硝酸和硫酸都具有較強的氧化性,某種程度上會加大錳的溶損,所以用合適濃度的鹽酸作為脫出劑的居多。然而,同種洗脫劑,濃度不同,洗脫時間不同,洗脫效果也不一樣。因此,在制備離子篩的時,需要選擇出最佳酸洗轉型條件。
五、鋰離子篩的檢測
制備好的離子篩需對其表面形貌檢測即對前驅體酸洗脫鋰后產物進行SEM檢測,得出掃描結果圖像。通過與前驅體結構的掃描圖像對比可以檢測出,在酸洗脫鋰過程中前驅體的結構有沒有被破壞,再通過與文獻中圖片對比,可以檢測出產物是否為尖晶石晶體結構, 晶型是否完整。然后再對產物(前驅體)進行XRD檢測,得出掃描結果圖, 根據掃描結果圖,判斷產物是否為尖晶石型LiMn2O4,是否有雜質。通過與文獻中圖譜對比,可以檢測出產物是否有缺陷,是否為尖晶石型LiMn2O4,是否有雜質等。
關鍵詞:鋁合金 熱處理 焊接
1、鋁合金分類
鋁合金是鋁金屬與添加材料在高溫下共同發生作用后形成的金屬材質。一般來講,鋁合金的分類原則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區分。按照生產工藝的不同可以分為鑄造鋁合金和變形鋁合金;按照熱處理能力的不同可以分為可熱處理強化鋁合金和不可熱處理強化鋁合金;而按照鋁合金材料的性能屬性又可以分為高塑性鋁合金、高強度鋁合金、中強度鋁合金、熱強鋁合金和耐蝕鋁合金。
2、鋁合金熱處理特點
“熱處理”這一名詞,從廣義上講,是指改變金屬產品的機械性能,冶金機構或殘余應力狀態的任何加熱和冷卻操作。但是,這名詞用于鋁合金時,經常僅僅是指,其目的在于提高沉淀硬化鍛壓和鑄造合金的強度和硬度的特定操作。這些合金通常稱為“熱處理”合金,用于區別那些不可通過加熱和冷卻而顯著強化的合金。即一般所謂“非熱處理”合金。后一類合金,當其處于鍛壓形式時,主要是靠冷加工來提高強度。這兩類合金都可以通過加熱來降低強度和提高延性(退火)。這是的冶金反映,隨合金類型和軟化程度而有所不同。
鋁合金鑄件的熱處理就是選用某一熱處理規范,控制加熱速度,升到某一相應溫度下,保溫一定時間,并以一定得速度冷卻,從而改變其合金的組織,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合金的力學性能,并增強耐腐蝕性能,提高合金的機械強度和硬度,改善金相組織,保證合金有一定的塑性和切削加工性能、焊接性能。
3、熱處理方法
3.1退火處理
內應力作為嚴重影響鋁合金質量的重要因素,常中表現為內應力不均勻,組織結構不穩定,一旦測得金屬內有殘留內應力,鋁合金的綜合性能勢必大打折扣,可能直接出現塑性降低、耐蝕性減弱、機械性能損失等狀況。退火工藝正好能夠消除或者減少這些工藝缺陷。其工藝是:將鋁合金鑄件加熱到280 -300℃,保溫2-3h,隨爐冷卻到室溫,使固溶體慢慢發生分解,析出的第二質點聚集,從而消除鑄件的內應力,達到穩定尺寸、提高塑性、減少變形、翹曲的目的。
3.2淬火
淬火工序就是工業操作中的固溶處理。影響淬火的因素也包含熱處理的加熱溫度,保溫時間和冷卻溫度。一般情況下,如果淬火加熱溫度值和保溫時間取值越大,則強化相溶解的物理過程越充分,晶體的晶格中排列分布合金元素的狀態也就是越均勻,晶格中的格局變化后,其空位濃度將相應增加,能較好地促進合金時效作用的提高。
3.3時效處理
時效處理,又稱低溫回火,是把經過淬火的鋁合金鑄件加熱到某個溫度,保溫一定時間出爐空冷直至室溫,使過飽和的固溶體分解,讓合金基體組織穩定的工藝過程。
3.4循環處理
把X合金鑄件冷卻到零下某個溫度(如-50℃、-70℃、-195℃)并保溫一定時間,再把鑄件加熱到350℃以下,使合金中度固溶體點陣反復收縮和膨脹,并使各相的晶粒發生少量位移,以使這些固溶體結晶點陣內的原子偏聚區和金屬間化合物的質點處于更加穩定的狀態,達到提高產品零件尺寸、體積更穩定的目的。這種反復加熱冷卻的熱處理工藝叫循環處理。這種處理適合使用中要求很精密、尺寸很穩定的零件(如檢測儀器上的一些零件)。一般鑄件均不作這種處理。
4、焊接過程中容易產生的缺陷及成因分析
4.1氣孔
經過長時間的實踐結果表明,使用純氬氣做保護氣體焊接的時候,通過對焊縫接頭處斷面的微觀觀察結果顯示出現很多的線狀氣孔;而對使用混合氣(He-Ar-N2)做保護氣體進行焊接的時候,焊縫接頭斷面微觀結果顯示出現的單個的細小氣孔甚至無氣孔。
氣孔的形成原因
高強鋁合金用NaOH+HNO3進行表面處理會導致鋁合金表面塑性變形層吸氫和形成含水合物的不規則氧化膜,這種不規則氧化膜,對焊縫結合面的任何觸摸污染都可造成焊接氣孔;空氣濕度;對焊縫氣孔的產生有很大影響。
4.2裂紋
熔池金屬完全凝固之后所形成的焊縫,受到拉應力時,就會表現出較好的強度和塑性,在這一階段產生裂紋的可能性相對來說較小。因此,當溫度高于或者低于它的脆性溫度區時,焊縫金屬都有較大的抵抗結晶裂紋的能力,具有較小的裂紋傾向。在一般情況下,雜質較少的金屬(包括母材和焊接材料),由于脆性溫度區間較窄,拉應力在這個區間作用的時間比較短,使得焊縫的總應變量比較小,因此焊接時產生的裂紋傾向較小。如果焊縫中雜質比較多,則脆性溫度區間范圍比較寬,拉伸應力在這個區間的作用時間比較長,產生裂紋的傾向較大。
裂紋的形成原因
按裂紋產生的溫度區間分為熱裂紋和冷裂紋,熱裂紋是在焊接時高溫下產生的,它主要是由晶界上的合金元素偏析或低熔點物質的存在所引起的。根據所焊金屬的材料不同,產生熱裂紋的形態、溫度區間和主要原因也各有不同,熱裂紋又可分為結晶裂紋、液化裂紋和多邊化裂紋3類。熱裂紋中主要產生結晶裂紋,它是在焊縫結晶過程中,在固相線附近,由于凝固金屬的收縮,殘余液體金屬不足不能及時填充,在凝固收縮應力或外力的作用下發生沿晶開裂,這種裂紋主要產生在含雜質較多的碳鋼、低合金鋼焊縫和某些鋁合金;液化裂紋是在熱影響區中被加熱到高溫的晶界凝固時的收縮應力作用下產生的。
5、缺陷的防止措施
5.1氣孔的防止措施
鋁合金是最容易形成焊縫氣孔的金屬,本文在焊接工藝試驗的基礎上,分析了鋁合金焊接對氣孔的敏感性及焊接工藝方法和保護氣體對鋁合金焊縫中氣孔的影響。結果表明:通過對鋁合金基材和焊接材料表面狀況、保護氣體的純度、焊接工藝參數等的合理控制,可以有效減少鋁合金焊縫中的氣孔。鑒于MIG焊的工藝特點,其比TIG焊使鋁合金焊縫具有更大的氣孔傾向。采用混合氣體保護可有效改善非平位鋁合金焊縫的質量。
5.2裂紋的防止措施
根據鋁合金焊接時產生熱裂紋的機理,可以從工藝因素方面進行改進,降低鋁合金焊接熱裂紋產生的機率。
在工藝因素上,主要是焊接規范、預熱、接頭形式和焊接順序,這些方法都是從焊接應力上著手來解決焊接裂紋。焊接工藝參數影響凝固過程的不平衡性和凝固的組織狀態,也影響凝固過程中的應變增長速度,因而影響裂紋的產生。熱能集中的焊接方法,有利于快速進行焊接過程,可防止形成方向性強的粗大柱狀晶,因而可以改善抗裂性。采用小的焊接電流,減慢焊接速度,可減少熔池過熱,也有利于改善抗裂性。而焊接速度的提高,促使增大焊接接頭的應變速度,而增大熱裂的傾向??梢姡龃蠛附铀俣群秃附与娏?,都促使增大裂紋傾向。在鋁結構裝配、施焊時不使焊縫承受很大的鋼性,在工藝上可采取分段焊、預熱或適當降低焊接速度等措施。通過預熱,可以使得試件相對膨脹量較小,產生焊接應力相應降低,減小了在脆性溫度區間的應力;盡量采用開坡口和留小間隙的對接焊,并避免采用十字形接頭及不適當的定位、焊接順序;焊接結束或中斷時,應及時填滿弧坑,然后再移去熱源,否則易引起弧坑裂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