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1300.00/年
同學科期刊級別分類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統計源期刊 部級期刊 省級期刊
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CA 化學文摘(美)、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硅酸鹽通報》是中國硅酸鹽學會的會刊。它的主要任務是:報道硅酸鹽及其分支領域的政策、法規;報道無機非金屬材料及其制品(包括玻璃、陶瓷、水泥及砼、耐火材料、人工晶體、非金屬礦、復合材料等)領域中有關科學技術方面的成就、進展和動向,傳播基礎知識,探討和介紹交叉學科、邊沿學科,交流生產技術經驗和企業管理經驗;報道學術動態及學會的活動情況和科技信息。旨在全面提高本領域中科研、生產、教學、設計、管理等工作者的業務水平和技術能力。讀者對象主要是硅酸鹽領域的科技人員、管理人員、大中專院校的師生以及相關專業的工作者。
本刊主要內容包括:具有創造性的研究論文和階段性研究通報,并以快訊的形式簡短、迅速地報道有關方面的重要成果;國內外有關無機非金屬材料的某一領域或某一專題的現狀與進展的總結和評述;傳播基礎知識,探討和介紹交叉學科和邊沿學科,交流生產技術經驗和企業管理經驗,以促進科研成果的開發、利用,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文章;報道學術動態及學會的活動情況和科技信息。
專題論文、綜合評述、研究工作快報、實驗與技術。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壩紅松園1號,郵編:100018。
1.文稿務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條理清晰,文字簡練。一般要求專題論文(包括圖、表、照片)不超過5000字,綜合評述不超過6000字,快報不超過2000字。文稿內圖表不宜過多。
2.來稿應同時附本文題目和作者單位的英文譯名及作者署名的漢語拼音,并附3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摘要以提示文章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說明。此外,請標出中、英文關鍵詞3~8個,分別列于中、英文摘要的下方。中、英文的中圖分類號列于關鍵詞下面。
3.凡表內的項目及圖上的坐標由物理量及相應符號和單位組成時,量的名稱和符號與單位之間用斜線分開,例如Lengthl/m,p/kPa,t/min,2θ/deg.等。
4.插圖請用繪圖紙黑墨精繪或提供清晰的計算機繪制圖,注明圖號、集中裝于紙袋內。文中應留出圖的位置,同時顯示出圖形和照片的印象。圖的寬度最好設計在7.0cm內。照片黑白分明,層次清晰。表格采用開放式三線表。
5.參考文獻擇最主要的列于文后,最多不超過20條,切勿引用未公開發表和待發表及無題文獻,盡量多引用本刊有關文章。書寫格式及標點符號的用法見《硅酸鹽通報文后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及示例》見本刊網上所列要求,網址:http://gsyt@chinajournal.com.cn。
6.文稿中外文字母、符號必須分清大小寫、上下角、正斜體、易混淆的字母應用鉛筆在旁注明文種和大小寫等。
7.文稿中行間應保持一定間距。簡化漢字一律采用正式公布的字體。名詞術語統一用標準名稱,并采用我國法定計量單位。
8.文稿內容應保守國家機密,若涉及重要技術內容,作者應請本單位審查后再寄編輯部。有關技術保密問題,請作者自行負責。
9.請勿一稿多投。來稿請以電子郵件發送,并另寄計算機打印稿2份,并在首頁的左下方按下列順序列出各項:基金項目(請注明該項目的來源及資助項目號)、本文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別、學歷、職稱及通信地址、電話、郵編、電子信箱。作者必須自留底稿以便核對。凡錄用的稿件自退修之日起應在20天內修畢寄返計算機打印稿一份,并附存有本著作的軟盤一個(采用Word格式),也可以電子郵件發送,否則按自行撤稿處理。
10.來稿超過三個月未收到稿件處理意見的,作者可將稿件另投他刊。稿件一律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
11.文稿一經刊用,即酌致稿酬,并贈送當期《硅酸鹽通報》一冊。
12.本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和“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次性給付。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錄,請在來稿時說明,本刊將做適當處理。
超細硅酸鈣對磷酸鈣骨水泥性能的影響
耐磨陶瓷涂料的性能研究
超聲波強化硫脲漂白高嶺土的試驗研究
方石英的制備及表征
C/C復合材料抗氧化耐高溫SiC陶瓷涂層的研究
汝官瓷、鈞官瓷和劉家門窯青瓷的多元統計分析
純鋁酸鈣水泥對剛玉-尖晶石澆注料性能的影響
超細二氧化硅的制備和表征
廢舊鋰離子電池水熱法制備納米晶CoFe_2O_4的研究
氟羥基磷灰石的結構及熱穩定性研究
福建物構所全固態激光器研制取得重要進展
雙氧水氧化制備高分散性炭黑
云母鈦珠光顏料前驅體煅燒工藝的研究
氧化物摻雜對磷酸鹽低熔點玻璃結構與封接性能的影響
可見光下上轉換發光材料摻雜納米TiO_2的光催化活性研究
硼硅酸鹽玻璃/Al_2O_3低溫共燒陶瓷介電性能研究
理化所在一維有機納米結構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268032) | 33 |
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IRT1139) | 32 |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01210347010) | 2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U1261122) | 22 |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01310720013) | 19 |
遼寧省科學技術計劃項目(2009402008) | 1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278497) | 14 |
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APD) | 13 |
遼寧省教育廳高校重點實驗室項目(Ls2010072) | 13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09CB623203) | 12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3103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236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 209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 | 188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 164 |
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 | 132 |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 | 129 |
博士科研啟動基金 | 119 |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 119 |
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 | 113 |